(钱学森和家人在回国船上)
钱学森在美国20年的科学历程
主持人:山西教育出版社曾出版了一本很重很厚的书,书的名字就叫做《钱学森手稿》,这些就是钱学森手稿的原件。目前存放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这些手稿共15000页,是钱学森1935年至1955年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大量原始资料,是这位杰出科学家长达20年科研历程的完整记录。
1955年夏,被美国政府拘禁和监视长达5年的钱学森获准回国,他即刻动身,将全部手稿留在了美国。
本期嘉宾第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手稿》的主编郑哲敏先生。第二位是《钱学森手稿》的编委,钱学森同志的助手涂元季先生。那么第三位是山西教育出版社的编辑,《钱学森手稿》一书的责任编辑,金山先生。
主持人:我想大家看到这么厚重的一本书,首先会问我们的主编郑先生,就这么多的手稿是从哪里来的?
郑:这个手稿是有很曲折的故事,因为钱先生回国的时候是55年,当时回国很仓促,所以有很多东西多没有带回来,其中就包括这个手稿。
那么他在加州理工学院有个很好的朋友,也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是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学院的院士。他跟钱先生是都在“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一块儿工作,所以是同事。那么他对钱先生工作习惯都比较了解,他知道钱先生工作有的工作写完以后,争取发表了,手稿就搁在一信封套,就扔在书架上。那么这些东西都没有带回来。所以他就多了一个心,他说收集收集看,结果他发现,因为钱先生在那里工作前后有二十年,在不同的办公室里不同的实验室工作过,所以他发现散落的有他的一些东西。所以他就把它慢慢的收集起来,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收集起来,一直到他满意为止。同时他又整理一些,按照不同的题目来整理的。
到了90年代初期,他要退休了,那么有一次我去,他跟我说,这个应该还到中国来,所以在93年我们就带了一批回来,然后96年他自己和他夫人来访问又把最后一批带回来。所以这样到96年我们就把钱先生所有的书稿都拿到了。是这样的。
涂秘书:我简单介绍一下马勃这个人。马勃,手稿是他收集的,他跟钱老的关系可非同一般,一个是当时是同事了,但是马勃说钱是他的老师。(郑插话:)但是在钱最困难的时候,包括把他关在监狱里面,当时没有任何人敢跟钱联系。所以钱那时候没有一个朋友,唯一的朋友就是弗兰克·马勃,包括钱被关起来了以后,他开的车,带着他的夫人去找律师,这都是马勃给他们帮的忙。所以是这么一个好的朋友。
主持人:这里还得感谢我们山西教育出版社的金山先生是责任编辑。任何一个出版社如果要出这样一本书的话,我想压力和难度都是很大的,不是会有很多出版
社会很主动自己愿意来做的,是不是这样?另外我还想问一下,就说你们当时做的时候就是为什么会愿意来接受呢?
金:1996年10月25号,我和涂先生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资料室。在那里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手稿,可以说当初给我第一个感觉是震撼的,这是我的心里话,就是作为钱老这样一个杰出的大科学家在做研究的时候,你们如果看到他那个手稿以后,可以说那不是一页一页的手稿,那可以说是艺术家手下的一件一件精品的艺术品。手稿是什么,我们平常每天都用手稿,就是草稿纸,大家如果看到他这个草稿纸,那„„所以说当时我就特别地震惊,加上郑院士跟唐院士给我们介绍了这个情况之后,当时我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一定把这个业务弄过来,接下来,能够在我们那儿出版,要把它给做好。
通过钱老的手稿,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钱老平常在做某一个项目,或者解决某一个问题是怎么着眼怎么入手,他个思路过程是怎么样的,那么在碰到比方说通过他的修改过程,又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怎么变化的,就是他能够很生动地动态地反应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个动态的完整的过程。所以说这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手稿非常非常珍贵。就说一个科学家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之内,能够把这个手稿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个是非常罕见的。
1934年,学习火车的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考取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公派留学美国,专业是飞机设计。按照清华留美的规定,钱学森在1934年到1935年到杭州笕桥飞机厂实习,并在南京、南昌飞机修理厂见习,这是他当年留下的记录。
1935年8月,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年后,他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成为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得意弟子。
1939年,钱学森获得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因为冯·卡门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分歧而辞职,钱学森也随之离开。1947年,36岁的钱学森任麻省理工学院正教授。
1949年,美国著名的古根海姆基金会在加州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两个“喷气推进中心”,鉴与钱学森在这个领域的知名度,同时邀请他担任中心主任,钱学森最终又选择回到加州理工学院。
冯卡门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位中国学生:“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它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
郑:冯·卡门是一个匈牙利犹太人。他的博士生到德国去念的,老的老师叫普朗托”,也是我们搞应用力学界的一个近代应用力学的创始人。那么在他那里得了博士学位,然后在德国就很有名了,在航空界。当时加州理工学院准备建一个航空系,在世界上就找人,他目标有三个,一个是卡门的老师,普朗托,一个是卡门的本人,一个是一个英国人,三个当时都很有名的,最后他们选择了卡门,因为卡门最年轻,卡门当时大概四十多岁。它的教育思想就说是要理论和实际,就是科学的理论和工程应用要密切地结合。这个思想也是应用力学的整个思想。后来钱先生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为技术科学思想。
主持人:我想下面大家会更有兴趣来了解一下这本书里究竟都有些什么样的内容,它和钱学森在美国整个经历当中有些关系的事情。
郑:在30年代航空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飞机飞得更快。马赫数大的时候,机翼应该怎么设计,外形应该怎么设计都成问题。那么当时工业上就很需要一种办法帮他们来计算,这速度大的时候马赫速高的时候,机翼的外形应该怎么修整。这是钱学森论文的一部分。后来很著名,全世界都知名的叫做卡门—钱公式。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用低速的实验数据马上就能划减出来告诉的实验数据,而且非常准确,马赫数相当高。这个一直在前几年在计算机发达以前,所有都是这种算法。
第二个问题如果超过马赫速,“等于一”了,比声音还快会有什么新的问题。那么后来大家就知道有声阻,有个声障,有个热障,所以你飞的太快,吹来的风是热的,以至于可以把飞机烧掉,所以我们导弹回来再入大气层就有个烧的问题。所以这一类问题就是超音速问题,所以这两类问题摆在当时的航空界面前的两件大事。
那么钱先生在他的论文里头这两件事他都解决得很透,博士论文里头。
至于火箭就是更原始了,甚至连科技界有的科学家都不太懂它的原理。当时火箭,钱先生、马林纳他们的一个目标就是给火箭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的基础,这也是他们导师一贯主张的,最先进的科学手段解决这个工程问题。
涂:钱老在美国的工作,在航空方面,那么他们的贡献是什么呢?
这一批科学家以冯卡门和钱学森为首,就是克服了音障和热障,使飞机从那种老式的螺旋桨式的飞机,发展为现在的这种喷气式飞机,甚至到音速,甚至超过音速。这是一。
第二他们的工作就是为航空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过去不是刚才说,他那个航空工业完全是经验型的多,理论往往计算机实际偏差很多,它不能用,刚才郑先生介绍冯卡门这个学派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你做这个工作,哪怕你这个计算再严谨,再严密,如果一看跟实验结果不能用,那你这不算成功。为什么钱老他那个手稿里面做壳体的稳定性问题有800多页手稿呢?就要因为他做的公式推导,开始设计个模型计算这都是很严谨的,但是算出来的结果跟实际不符合,不符合就推倒又做,又做,就不知道反复了多少遍,最后终于把这个问题做成了,现在手稿收集起来有800多页。但是发表在美国航空学报上的论文就10页纸。
那么还有趣的就是我们在整理他手稿的时候发现,他在装这个问题的档案袋上开始写英文字Final,我分析他这个心理可能这个工作终于做完了,最后成果了。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家他马上意识到在科学上是没有什么最后的,所以在Final下面他又写了一个Nothing is final。所以就是说他们的工作是完全一定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这一个学派就为航空工业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这是钱老用的词。
1937春天,钱学森参加了同学马林纳的火箭小组。夏天,钱学森为马林娜火箭研究小组作了火箭的文献调查和分析计算,手稿长达114页。
1939年,美国空军开始支持火箭研究。1944年,由冯·卡门领导研制美国原始型下士导弹,钱学森担任理论组组长。
主持人:我还了解到一个情况,钱到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时候,参加马林纳的火箭研究小组,那么同时后来还做过美国最早的下士导弹的研究,那么那个时候导弹在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郑:他念博士生的时代主要做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工作,他的博士论文有四个部分,也三个部分都是空气动力学,有一部分是火箭。当时他这论文一发表,一下子
使他在美国变的很著名的,大家公认的很有名的航空方面的理论家。这个期间在37年他开始参加一个马林纳领导的火箭小组,所以他到了37年就介入到火箭领域。
大家知道在火箭这个时期,在当时不是属于传统的或者是正规的科研的内容,属于幻想家,属于自己在家里搞搞,或者是幻想幻想。两个社会青年,我们叫做火箭迷好吧,一个是有点化学知识的,一个是有点机械知识的,就在家里面自己天天在做火箭试验,那么老不成功,听到有人做报告,他就找到学校来了,学校就说你推荐,你找个研究生吧,叫马林纳,那个研究生也正想以火箭为题做个博士论文。正好是钱先生的学长,那么这三个人就找到了卡门,卡门就同意他们成立。
所以37年钱先生参加这个小组,没有几个人,五六个人。卡门一分钱不给,所以自掏腰包,去到旧货铺里捡点破烂,就搭配起做起试验来。所以有个绰号叫自杀小组。因为做火箭就是用火药了,就是火药装一个桶里,你搞不好就炸,有一天就炸了,所以这个名字火箭自杀小组这样来的。同时原来的实验室里允许他做,后来的实验室撵出来了,我记得实验室楼旁边,离宿舍。以后干脆撵走了,撵到山沟沟里去了,这个山沟沟就是现在的美国很著名的国家实验室,就是喷气推进实验室。就是JPL,最早的成员就是他们几个人,核心还是钱先生。
涂:他是这个小组里面做理论工作的。钱老晚年曾经跟我说过,他说那么那个组成立起来以后,当时大家做,就感到有很多理论问题解决不了,比方说这发动机的燃烧怎么才能稳定呢?发动机的效率如何才能提高呀?你不能总是这么乱弄,得计算,算。钱老说他们数学不怎么样,所以就找到我,说你来帮我们算,这样钱老说我才参加了这个小组,做了小组的理论工作。
郑:那个时候应该说是火箭的这些理论工作在欧洲,在德国已经高速飞行,超声速飞行,这个欧洲的工作要比美国多。所以早期的美国一些工作还是跟德国的早期的工作一部分工作有联系的。也是它也有引擎。那么下士我想是在这个基础上是吧?
涂:对,那么就是说钱老那么这批人如果概括起来说,他对美国导弹事业的贡献,钱老这一批人他的贡献,就是他们真正给美国空军,当时还是叫陆军航空兵,真正给美国军队做出来了第一代的可以用于作战的这种导弹,就是你们刚才说的下
士导弹,而且装备部队,装备部队后,这部队要操作,要用怎么办呢?要会使用它呀。所以当时在加州理工学院还举办了一个喷气„„
郑:喷气推进的班。
涂:喷气训练班。
郑:训练军官。
涂:训练军官,训练美国的军官,所以当时把美国的军官就拿来,钱老是里面的教员之一,给他们讲课。所以我刚开始在80年代初,刚开始给钱老当秘书的时候我就遇到过两次美国一个退休的老将军,空军的,通过一定的关系跟我联系来访问,改革开放以后,说我是钱学森的学生,我希望要见见他。我给钱老报告以后,钱老说我那个时候我教的学生多了,我也不认识他,还是不见为好,基本上都没见。马林纳这个班子把导弹搞出来以后,这个马林纳可不是一个书呆子,脑袋瓜挺灵活的,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门路,所以他当时就倡议要成立一个JPL,喷气推进公司,一个人出四百美元。他说我相信这个公司成立起来,美国国防部一定会有定单的。冯·卡门也赞成他。他就劝钱老,说你也出四百美元,咱一块儿办这个公司吧,钱说我不出,他就不出。怎么说他就不出。
可是喷气推进公司以后可是不得了,你想想后来到40年代,再到50年代,60年代美国这个导弹事业那是不得了的发展,后来这个公司成了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很重要的主承包商,所以这个公司的股票那都不知道上升到多少倍。
据说冯·卡门晚年退休以后,还有马林纳甚至逃到了法国,那他都买了很漂亮的别墅、房子,都生活地很好,哪儿来的钱呢?喷气公司最开始的四百美元原始股,但是钱老不愿意发这个洋财,为什么?因为他内心里面,他当然不好跟美国人说了,我根本不会在美国呆一辈子,是不是?我入股干吗,一旦时机成熟我是要回去的。所以钱老对待金钱他是看得很淡的。
1944年,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重大进展。德国开始用V—I、V—2火箭攻击英国。在空中,德国为了抗击盟军的空中优势,将原先用来做轰炸机的喷气式发动机配备在战斗机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梅塞施米特—262型。
1945年春天,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濒临灭亡,美国和苏联争相夺取德国在喷气式飞机和火箭方面的技术资料和人才。
主持人:在这书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德国在1945年的时候有V1、V2的导弹,那么在世界上应该说是很先进的,结果在战败了之后,美国就派出一个科学调查团,这个调查团的领导人是冯卡门,然后其中还包括钱学森,那么当时情况是怎么回事?
郑:那是45年的春天,再早一些时候,美国的那个将军叫阿诺德,是美国的陆军航空兵第一把手。好象44年左右在纽约约见卡门,就说你们现在研究问题不用替我考虑战争该怎么打,说战争肯定会胜利结束。你替我考虑考虑今后美国应该怎么办。所以叫他成立一个航空科学咨询团,成立这个。那么卡门当团长,钱学森是成员,他点名几个人参加了。然而到了45年就让他们到欧洲去看一看,当时卡门穿着军装,这照片这里面有吧?
涂:这里面有。
郑:卡门是少将的军装,钱学森是个上校的军装,当时因为还是个盟国,中国跟美国是一个战线上的。所以他们到了几个德国的航空研究所,研究中心看了看,各方面看了看。带回来了好几吨的资料。
主持人:那么就是说德国在导弹方面是不是应该处于世界最领先的位置?
郑:对,当时喷气飞机刚刚出来,多数的还是那种螺旋桨。所以他们的考察回来,然后要他们,考察前先写过一个东西,写过就是说Where we stand?,就是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位置,美国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学过这么一个报告。然后考察以后,又写了一个规划性的东西。
主持人:这个规划是说是对美国军事战略方面的一个规划,是这样吗?
郑:包括远程的战略轰炸机,包括远程导弹,洲际导弹,包括雷达,通讯、控制。《迈向新的高度》是卡门的总报告的题目。
主持人:就这本书非常著名,就《迈向新的高度》,为什么它非常出名?
郑:因为有关这本书,就把阿诺德将军和卡门被称为是美国空军优势的建筑师,对美国空军后来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那么钱先生在其中做了哪些工作呢?
涂:其中有几章,因为它这个书有好多章,好多卷,其中大概有六卷还是七卷他写的。这个书上有,其中好几卷是他写的。那么他们去,像这个书上选的这个照片,因为他去他还审讯了好多当时为德国做V--2火箭的科学家,询问他们,也算审讯他们,因为我是,那他穿着将军,代表美军,其实当时这个授衔应该说这不算数,纯粹是为了战争方便,因为战争还在打,还没结束,假如你不是军人的话,出去可能很危险,你要是军人这一路上可能就是绿灯。这个照片正在审讯冯卡门的老师艾尔.布朗特,所以这个照片就是师生三代著名科学家碰在一块儿,但是你看布朗特低着头,他显得很沮丧。
那么这个报告就是说对美国以后十年到二十年整个空军,包括飞机,包括导弹的发展是做了一个长远的规划,而且事实上美国后来就是按照这样一个计划发展起来的。所以其中有一个报告也说钱,就是钱老了,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明星之一,就是他也做了重大贡献。
我想也是因为钱参加了这么保密的工作,所以后来回来为什么美国国防部出来干预,说绝不能把钱放出去。就是一个很有名的话了,就是美国海军次长叫金贝尔说绝不能把钱放出去,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比得上三到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它毙了,也不准他回去。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看这个都是美国最机密的东西,而且是今后长远发展的东西他全知道。我想这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主持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正好体现了钱老在科学方面的一个成就。 郑:他有一个战略的眼光。所以你看他在56年2月份总理让他写得报告,写一个发展我们国家的导弹的,56年2月份就写出来了?
涂:对。
郑:完整地交上去,别人写得出来吗?我估计别人都写不出来。
主持人:那么在您写得简介当中,我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内容,就比如说当时钱先生对远程的商用火箭和热核电站都提出了设想,那么从这当中是不是可以看出钱先生的研究领域跨越的很广。
郑:他研究领域跨越很广,确实是,当然他集中的是在航空方面和火箭方面。大家知道他在美国的期间也是二次大战的期间,也是美国发展雷达,发展原子武器的时代。所以他对这些事情他都是很注意的。而且他写过文章,火箭怎么用原子能,他博士论文做的是火箭与一般的火药,那么到40年代中期他就写过一个原子能的工作,而且在MIT专门开过这方面的讨论班。所以他对原子能的利用一直是很感兴趣的。
然后到了50年以后,刚才讲50年把他抓起来,“麦卡锡”时代,对他当时是很大的打击了。当时马勃就告诉我,他觉得钱先生坚强就坚强在这里,这个严重打击之下,他50年年底他完成恢复了他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而且是这五年有很大的成绩,两个大的方面,一个就是控制方面的理论。
大家知道45年有个叫做维纳发表了关于控制论最早的一本书,那么钱先生就利用他那个思想写了一本书叫工程控制论。他写的这本书《工程控制论》是世界上的第一本。发表以后在全世界翻译成很多文字,包括前苏联翻译过来。
所以国际上就请他去当理事长„„
涂:60年成立国际自动化学会的时候,他没去参加,但是选的是做常务理事。 郑:第二件事情就是研究要把火箭的发动机也建立在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探索一条路,就是我应该走统计力学的道路,走微观宏观结合的道路,用计算的办法,用尽量少的实验数据,凡是可能的地方都靠理论,靠计算来把气体的性质给算
出来,以后在扩展到固体的性质、其他的性质等等。所以他指出一条路来,这个他叫做物理力学,这也是他50年以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开的一门课,这个讲义现在还在用,加州理工学院还在用,他作为参考资料在做。
所以这个也代表我们整个科学的一个方向,你今天去看,当时你看看这里头钱先生的计算,要八位数字的计算,当时算东西怎么算,只有计算尺,计算尺只能给你三位有效数字,了不起的,那么要算八位怎么算,查对数表,对数表那么厚一本,三角函数查表,特殊函数查表,就是一摞一摞的表,表要翻到那个页,找到那个书,把它抄下来,还要内插,这些八位数字的有效计算是很难很难的,那么钱先生的计算是大量的。那么现在都有计算机了。美国有个比方说现在有个很大的计划叫阿斯科计算,就是用大的计算机来算气体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各种东西的性质,生物的科学的,都是走计算的路。这条路钱先生在50年代已经看到了。所以这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两个贡献。
涂:我做点补充。
钱老还跟我说过一个话,他就说,因为出了这个事情以后,吊销了他的保密工作证,不能参加火箭导弹的研制工作,怎么办呢?他说我这时候就把我的方向转到了理论工作,就是所谓的工程控制论。而且他说我这个也是做给美国政府看的,说明我现在没搞秘密工作了,我搞的是理论了,你们还老扣着我干吗?但是钱老一跨入这个领域以后,就像郑先生说的马上在工程论上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
因为这个工程控制论可以这么说吧,就是维纳发表控制论的时候,当时人家世界上很多人不承认他,为什么?因为他的书的名字就叫做《控制论在机器和动物中的通性和控制问题》,这个你说他把机器和动物搞在一块儿,这科学界很多人都不承认,特别是苏联,当然它是社会主义又左一点,是不是,苏联的哲学界就批判维纳,说维纳的控制论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反动哲学。这帽子可大了,是不是?但是钱意识到控制论的重要性,马上结合他在火箭的控制问题上,在加州理工学院开了课,而且后来出了一本书就叫《工程控制论》,这个我就没有涉及任何动物的问题,是不是。所以很快这个书就翻译成德文、俄文、法文,一直到钱老回来以后,58年时候59天翻译成中文,很快就翻译成各种文字。
所以实际上工程控制论这本书,就是现代自动化控制的理论基础。
宋健还告诉我一个故事,就是刚才郑先生讲到60年成立国际自动化学会,当然钱老因为在组织我们国家的导弹事业,一个他认为重大去不了,也不宜于去。所以宋健那个时候是作为团员去的,他也是搞控制方面的专家,他去了。他说在这个成立大会上,维纳那时候已经80多岁了。
那是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因为他是控制论的奠基人但是他坐在主席台上,人家发言讲着讲着他就扯起呼噜来了。可是他关键问题他也不糊涂,他下面见到我们中国代表团以后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要感谢你们中国的钱,就是钱先生,没有他我这个控制论别人都不承认,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所以钱老的工程控制论在一定程度上为维纳的控制论平反,用我们的词说,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48年,中国的解放战争胜利在望,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国。
为此,他要求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同时也辞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的职务。
由于夫人怀孕,钱学森夫妇商定在1950年回国。
就在1950年,美国政局发生巨大变化,由参议员麦卡锡掀起的反共狂热席卷美国。几乎每天都发生对大学和其他机构进行审查的事件。
1950年7月,美国政府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
涂:那么当时钱老也被牵扯进来了,他交那几个朋友也都是共产党员。因此在这个时候,就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首先就把他拘留起来,抓起来关在一个监狱里面。就洛杉矶旁边有个叫“Terminal”一个小岛,关在里面。
当然监狱里面情况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呢?就说晚上睡觉的时候,钱老讲,每隔十分钟,这个监狱警察就在,开关在里面,“啪”把这个灯打开,看看,朝小窗户里看看钱先生在不在。于是弄的他整个这个根本就,整夜整夜没法睡觉,没法睡觉。所以在监狱蹲了15天的时间,他体重减了三十磅,照他夫人说,回到家里都有点不成人形了。
因为他那时候已经是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所以有很多社会名流,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就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而且大家出钱,凑了15000美元才把他保释出来。
那么保释出来以后,他也没有人身自由,就是说他们家里信件要被拆检,电话被窃听,经常在门外面就有一个人站在那儿,日夜24小时监视,24小时监视,而且可恶的就是什么,这当然是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他为了经常检查钱学森是不是在家里,比方说有时候深更半夜“嘟嘟”电话铃响了,你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你一接电话他一听是钱学森的声音,对不起先生,我打错了。所以他这五年的日子是很难过的,而且在这五年的漫长的时间之内,每一个月要到移民局去报一次
到,比如他画定只能在洛杉矶这个圈里面,只要超过洛杉矶这个圈你必须申报,而且他肯定不会批准。
那么我这儿还有一个证据,这个是原件,这就是钱老当年到移民局据登记的登记表的原件,这个表是钱本人手上拿一张,移民局那儿存一张。每个月这儿有时间,你看,这是1953年4月14号,这移民局官员在前面签的名,后面做个备注,没有什么变化,(英文),完了这个月就通报了,这个表一直延持到什么时候?钱老是1955年9月8号登的船,9月7号还在移民局登了记。
所以他在这漫长的五年时间之内没有人身自由。那么还经常要以接受听证会的形式去对他进行审讯,虽然保释出来,但是你是不是共产党,那还得说清,所以还经常对他审讯。
我这里查到一个资料,就是钱老在有一次审讯他的时候,他跟这个检察官对话。他突然问钱学森,你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当然这个时候律师抗议说,这个问题对澄清钱学森案没有直接意义。但是法官裁定抗议不成立,那么于是钱学森略做思考,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所以我忠于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也就即使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检察官接着又问,你说的中国人民是什么意思?钱学森回答,四亿五千万中国人,那时候我们人口是四万万五千万。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检察官又说了,这四亿五千万中国人心里分成了两部分,那么我问你,你是忠于与台湾的国民党政府,还是忠于在大陆的共产党政权。钱学森回答说,我认为我已经说过了我忠于谁的原则,我将根本我的原则做出判断。检察官再问,你在美国这么长时间,你敢发誓说,你是忠于美国政府的呢?这法庭上的誓言可是非常重要的是不是?那么钱学森回答说,我的行动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用自己的知识帮忙美国做事。检察官又问,那么你现在要回中国大陆,你会用你的知识去帮助大陆的共产党政权吗?钱学森毫不示弱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那么检察官又说,那么你就不让政府来决定你所应当忠心的对象吗?这一下钱学森可抓住他的把柄了,义正严词地回答说,不,检察官先生,我忠于谁是要由我来决定的,难道你的意愿是美国政府给你决定的吗?于是第二天在美国洛杉矶报纸上的标题上是什么呢?就是被审讯的不是钱学森,而是检察官。
我这里还有一张从美国洛杉矶时报上找到的当年审讯他的照片,中间站的着这个就是检察官,你看钱学森毫不示弱,毫不示弱,所以在面对这么强大的,一个政府对待一个个人,钱老没有弯腰,没有低头,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气节。
1955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偶然在华文报纸上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陈叔通,是他父亲的好友,当时是国家领导人,他决定写信求援。
涂:完了,把这个信揣在兜里,夫妻两个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到附近的咖啡馆去喝咖啡,这一天钱老对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也特别友好,他就在门口跟这个人假装在这儿聊天了,这个特务一看钱学森在我面前反正是跑不了,他夫人进去没关系,是不是,结果他夫人蒋英就溜进咖啡馆里面去了,就找人要了一个纸烟盒,赶快她匆匆忙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讲蒋华写了几个字,就说请你务必把这封信安全地转交国内。就把钱老的这个封就夹在纸烟盒里面,装在信封里面,趁着特务不注意的时候赶快塞进了咖啡馆的邮筒里。于是这封信才没有受到查控,才没有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查出来,寄到了比利时,那么当然她妹妹就很快把这个封转到国内,。
陈叔通接信当天就直接交给周总理,很快,王炳南大使在华沙中美大使级谈判上出示了这封信,美国政府只得让钱学森回国。
据说钱老回国艾森豪威尔都发了话,我在一个资料上看到,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让他回去吧。
涂:那么我这儿有钱老这封非常珍贵的信,我给大家不能全念,就念几段。他说:陈叔通太老师先生,自1947年9月拜别之后,久未通信,至今有五年,然学生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考回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但是美国政府一直不肯放回,除学生外,尚有多少同胞欲归不得者,那么希望中国政府能够营救我们回国。
我就挑着念的这几段地这儿还附了一段,当时洛杉矶时报对钱老在美国的状况的报道也贴在信上,这就是信的原件,信的原件。(时码在20:48)
1955年8月5日,钱学森接到可以回国的通知。9月17日,他们登船回国。
涂:那么当时打听到机票已经订不着了,很晚很晚才有了,船票最早的是9月17号,有一个叫做“克利夫兰总统”号,要从洛杉矶启航回来,而且人家告诉他,已经没有头等舱,二等舱,只有三等舱。所以当时他们夫妻两个决定,就是不管几
等舱,总之要快点走,所以就马上买了三等舱的船票,那么我这儿还有钱老他们当时回国的船票。
这里是钱学森的住所,1960年以后他一直就住在这里。
楼前的枣树是他刚刚搬来的时候种下的。
为了不打搅钱老的休息,我们静静地拍摄了他的书房。
在这张当年从美国带回来的写字台上,90高龄的钱老仍然阅读大量刊物,而且亲自动手剪贴,分门别类地保存。就在他回国后参观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院长陈赓大将专程从北京赶回来接见他,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斩钉截铁地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说:“好,就要你这句话。”这次谈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小楼的灯光见证了他为中国国防和航天事业的不朽功勋。
主持人: 那么今天通过我们几位嘉宾的介绍和他们为我们带来的这本《钱学森手稿》,我想我们对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我们今天看过这场节目,听过这场节目的每一个观众朋友都会有一定的启示。
那么在节目的最后我想给大家念一段中国科学院的前党组书记张劲夫同志他在《钱学森手稿》当中所写到的一句话。 从钱学森在美国和他回国以后的经历中,不难看出钱学森同志的政治品质和治学品质同样高尚,我冒昧的将他的品德和精神概括为钱学森精神。
再次感谢我们的观众朋友,下周同一时间曾涛跟你世纪之约再会。
(钱学森和家人在回国船上)
钱学森在美国20年的科学历程
主持人:山西教育出版社曾出版了一本很重很厚的书,书的名字就叫做《钱学森手稿》,这些就是钱学森手稿的原件。目前存放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这些手稿共15000页,是钱学森1935年至1955年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大量原始资料,是这位杰出科学家长达20年科研历程的完整记录。
1955年夏,被美国政府拘禁和监视长达5年的钱学森获准回国,他即刻动身,将全部手稿留在了美国。
本期嘉宾第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手稿》的主编郑哲敏先生。第二位是《钱学森手稿》的编委,钱学森同志的助手涂元季先生。那么第三位是山西教育出版社的编辑,《钱学森手稿》一书的责任编辑,金山先生。
主持人:我想大家看到这么厚重的一本书,首先会问我们的主编郑先生,就这么多的手稿是从哪里来的?
郑:这个手稿是有很曲折的故事,因为钱先生回国的时候是55年,当时回国很仓促,所以有很多东西多没有带回来,其中就包括这个手稿。
那么他在加州理工学院有个很好的朋友,也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是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学院的院士。他跟钱先生是都在“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一块儿工作,所以是同事。那么他对钱先生工作习惯都比较了解,他知道钱先生工作有的工作写完以后,争取发表了,手稿就搁在一信封套,就扔在书架上。那么这些东西都没有带回来。所以他就多了一个心,他说收集收集看,结果他发现,因为钱先生在那里工作前后有二十年,在不同的办公室里不同的实验室工作过,所以他发现散落的有他的一些东西。所以他就把它慢慢的收集起来,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收集起来,一直到他满意为止。同时他又整理一些,按照不同的题目来整理的。
到了90年代初期,他要退休了,那么有一次我去,他跟我说,这个应该还到中国来,所以在93年我们就带了一批回来,然后96年他自己和他夫人来访问又把最后一批带回来。所以这样到96年我们就把钱先生所有的书稿都拿到了。是这样的。
涂秘书:我简单介绍一下马勃这个人。马勃,手稿是他收集的,他跟钱老的关系可非同一般,一个是当时是同事了,但是马勃说钱是他的老师。(郑插话:)但是在钱最困难的时候,包括把他关在监狱里面,当时没有任何人敢跟钱联系。所以钱那时候没有一个朋友,唯一的朋友就是弗兰克·马勃,包括钱被关起来了以后,他开的车,带着他的夫人去找律师,这都是马勃给他们帮的忙。所以是这么一个好的朋友。
主持人:这里还得感谢我们山西教育出版社的金山先生是责任编辑。任何一个出版社如果要出这样一本书的话,我想压力和难度都是很大的,不是会有很多出版
社会很主动自己愿意来做的,是不是这样?另外我还想问一下,就说你们当时做的时候就是为什么会愿意来接受呢?
金:1996年10月25号,我和涂先生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资料室。在那里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手稿,可以说当初给我第一个感觉是震撼的,这是我的心里话,就是作为钱老这样一个杰出的大科学家在做研究的时候,你们如果看到他那个手稿以后,可以说那不是一页一页的手稿,那可以说是艺术家手下的一件一件精品的艺术品。手稿是什么,我们平常每天都用手稿,就是草稿纸,大家如果看到他这个草稿纸,那„„所以说当时我就特别地震惊,加上郑院士跟唐院士给我们介绍了这个情况之后,当时我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一定把这个业务弄过来,接下来,能够在我们那儿出版,要把它给做好。
通过钱老的手稿,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钱老平常在做某一个项目,或者解决某一个问题是怎么着眼怎么入手,他个思路过程是怎么样的,那么在碰到比方说通过他的修改过程,又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怎么变化的,就是他能够很生动地动态地反应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个动态的完整的过程。所以说这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手稿非常非常珍贵。就说一个科学家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之内,能够把这个手稿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个是非常罕见的。
1934年,学习火车的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考取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公派留学美国,专业是飞机设计。按照清华留美的规定,钱学森在1934年到1935年到杭州笕桥飞机厂实习,并在南京、南昌飞机修理厂见习,这是他当年留下的记录。
1935年8月,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年后,他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成为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得意弟子。
1939年,钱学森获得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因为冯·卡门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分歧而辞职,钱学森也随之离开。1947年,36岁的钱学森任麻省理工学院正教授。
1949年,美国著名的古根海姆基金会在加州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两个“喷气推进中心”,鉴与钱学森在这个领域的知名度,同时邀请他担任中心主任,钱学森最终又选择回到加州理工学院。
冯卡门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位中国学生:“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它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
郑:冯·卡门是一个匈牙利犹太人。他的博士生到德国去念的,老的老师叫普朗托”,也是我们搞应用力学界的一个近代应用力学的创始人。那么在他那里得了博士学位,然后在德国就很有名了,在航空界。当时加州理工学院准备建一个航空系,在世界上就找人,他目标有三个,一个是卡门的老师,普朗托,一个是卡门的本人,一个是一个英国人,三个当时都很有名的,最后他们选择了卡门,因为卡门最年轻,卡门当时大概四十多岁。它的教育思想就说是要理论和实际,就是科学的理论和工程应用要密切地结合。这个思想也是应用力学的整个思想。后来钱先生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为技术科学思想。
主持人:我想下面大家会更有兴趣来了解一下这本书里究竟都有些什么样的内容,它和钱学森在美国整个经历当中有些关系的事情。
郑:在30年代航空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飞机飞得更快。马赫数大的时候,机翼应该怎么设计,外形应该怎么设计都成问题。那么当时工业上就很需要一种办法帮他们来计算,这速度大的时候马赫速高的时候,机翼的外形应该怎么修整。这是钱学森论文的一部分。后来很著名,全世界都知名的叫做卡门—钱公式。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用低速的实验数据马上就能划减出来告诉的实验数据,而且非常准确,马赫数相当高。这个一直在前几年在计算机发达以前,所有都是这种算法。
第二个问题如果超过马赫速,“等于一”了,比声音还快会有什么新的问题。那么后来大家就知道有声阻,有个声障,有个热障,所以你飞的太快,吹来的风是热的,以至于可以把飞机烧掉,所以我们导弹回来再入大气层就有个烧的问题。所以这一类问题就是超音速问题,所以这两类问题摆在当时的航空界面前的两件大事。
那么钱先生在他的论文里头这两件事他都解决得很透,博士论文里头。
至于火箭就是更原始了,甚至连科技界有的科学家都不太懂它的原理。当时火箭,钱先生、马林纳他们的一个目标就是给火箭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的基础,这也是他们导师一贯主张的,最先进的科学手段解决这个工程问题。
涂:钱老在美国的工作,在航空方面,那么他们的贡献是什么呢?
这一批科学家以冯卡门和钱学森为首,就是克服了音障和热障,使飞机从那种老式的螺旋桨式的飞机,发展为现在的这种喷气式飞机,甚至到音速,甚至超过音速。这是一。
第二他们的工作就是为航空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过去不是刚才说,他那个航空工业完全是经验型的多,理论往往计算机实际偏差很多,它不能用,刚才郑先生介绍冯卡门这个学派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你做这个工作,哪怕你这个计算再严谨,再严密,如果一看跟实验结果不能用,那你这不算成功。为什么钱老他那个手稿里面做壳体的稳定性问题有800多页手稿呢?就要因为他做的公式推导,开始设计个模型计算这都是很严谨的,但是算出来的结果跟实际不符合,不符合就推倒又做,又做,就不知道反复了多少遍,最后终于把这个问题做成了,现在手稿收集起来有800多页。但是发表在美国航空学报上的论文就10页纸。
那么还有趣的就是我们在整理他手稿的时候发现,他在装这个问题的档案袋上开始写英文字Final,我分析他这个心理可能这个工作终于做完了,最后成果了。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家他马上意识到在科学上是没有什么最后的,所以在Final下面他又写了一个Nothing is final。所以就是说他们的工作是完全一定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这一个学派就为航空工业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这是钱老用的词。
1937春天,钱学森参加了同学马林纳的火箭小组。夏天,钱学森为马林娜火箭研究小组作了火箭的文献调查和分析计算,手稿长达114页。
1939年,美国空军开始支持火箭研究。1944年,由冯·卡门领导研制美国原始型下士导弹,钱学森担任理论组组长。
主持人:我还了解到一个情况,钱到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时候,参加马林纳的火箭研究小组,那么同时后来还做过美国最早的下士导弹的研究,那么那个时候导弹在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郑:他念博士生的时代主要做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工作,他的博士论文有四个部分,也三个部分都是空气动力学,有一部分是火箭。当时他这论文一发表,一下子
使他在美国变的很著名的,大家公认的很有名的航空方面的理论家。这个期间在37年他开始参加一个马林纳领导的火箭小组,所以他到了37年就介入到火箭领域。
大家知道在火箭这个时期,在当时不是属于传统的或者是正规的科研的内容,属于幻想家,属于自己在家里搞搞,或者是幻想幻想。两个社会青年,我们叫做火箭迷好吧,一个是有点化学知识的,一个是有点机械知识的,就在家里面自己天天在做火箭试验,那么老不成功,听到有人做报告,他就找到学校来了,学校就说你推荐,你找个研究生吧,叫马林纳,那个研究生也正想以火箭为题做个博士论文。正好是钱先生的学长,那么这三个人就找到了卡门,卡门就同意他们成立。
所以37年钱先生参加这个小组,没有几个人,五六个人。卡门一分钱不给,所以自掏腰包,去到旧货铺里捡点破烂,就搭配起做起试验来。所以有个绰号叫自杀小组。因为做火箭就是用火药了,就是火药装一个桶里,你搞不好就炸,有一天就炸了,所以这个名字火箭自杀小组这样来的。同时原来的实验室里允许他做,后来的实验室撵出来了,我记得实验室楼旁边,离宿舍。以后干脆撵走了,撵到山沟沟里去了,这个山沟沟就是现在的美国很著名的国家实验室,就是喷气推进实验室。就是JPL,最早的成员就是他们几个人,核心还是钱先生。
涂:他是这个小组里面做理论工作的。钱老晚年曾经跟我说过,他说那么那个组成立起来以后,当时大家做,就感到有很多理论问题解决不了,比方说这发动机的燃烧怎么才能稳定呢?发动机的效率如何才能提高呀?你不能总是这么乱弄,得计算,算。钱老说他们数学不怎么样,所以就找到我,说你来帮我们算,这样钱老说我才参加了这个小组,做了小组的理论工作。
郑:那个时候应该说是火箭的这些理论工作在欧洲,在德国已经高速飞行,超声速飞行,这个欧洲的工作要比美国多。所以早期的美国一些工作还是跟德国的早期的工作一部分工作有联系的。也是它也有引擎。那么下士我想是在这个基础上是吧?
涂:对,那么就是说钱老那么这批人如果概括起来说,他对美国导弹事业的贡献,钱老这一批人他的贡献,就是他们真正给美国空军,当时还是叫陆军航空兵,真正给美国军队做出来了第一代的可以用于作战的这种导弹,就是你们刚才说的下
士导弹,而且装备部队,装备部队后,这部队要操作,要用怎么办呢?要会使用它呀。所以当时在加州理工学院还举办了一个喷气„„
郑:喷气推进的班。
涂:喷气训练班。
郑:训练军官。
涂:训练军官,训练美国的军官,所以当时把美国的军官就拿来,钱老是里面的教员之一,给他们讲课。所以我刚开始在80年代初,刚开始给钱老当秘书的时候我就遇到过两次美国一个退休的老将军,空军的,通过一定的关系跟我联系来访问,改革开放以后,说我是钱学森的学生,我希望要见见他。我给钱老报告以后,钱老说我那个时候我教的学生多了,我也不认识他,还是不见为好,基本上都没见。马林纳这个班子把导弹搞出来以后,这个马林纳可不是一个书呆子,脑袋瓜挺灵活的,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门路,所以他当时就倡议要成立一个JPL,喷气推进公司,一个人出四百美元。他说我相信这个公司成立起来,美国国防部一定会有定单的。冯·卡门也赞成他。他就劝钱老,说你也出四百美元,咱一块儿办这个公司吧,钱说我不出,他就不出。怎么说他就不出。
可是喷气推进公司以后可是不得了,你想想后来到40年代,再到50年代,60年代美国这个导弹事业那是不得了的发展,后来这个公司成了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很重要的主承包商,所以这个公司的股票那都不知道上升到多少倍。
据说冯·卡门晚年退休以后,还有马林纳甚至逃到了法国,那他都买了很漂亮的别墅、房子,都生活地很好,哪儿来的钱呢?喷气公司最开始的四百美元原始股,但是钱老不愿意发这个洋财,为什么?因为他内心里面,他当然不好跟美国人说了,我根本不会在美国呆一辈子,是不是?我入股干吗,一旦时机成熟我是要回去的。所以钱老对待金钱他是看得很淡的。
1944年,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重大进展。德国开始用V—I、V—2火箭攻击英国。在空中,德国为了抗击盟军的空中优势,将原先用来做轰炸机的喷气式发动机配备在战斗机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梅塞施米特—262型。
1945年春天,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濒临灭亡,美国和苏联争相夺取德国在喷气式飞机和火箭方面的技术资料和人才。
主持人:在这书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德国在1945年的时候有V1、V2的导弹,那么在世界上应该说是很先进的,结果在战败了之后,美国就派出一个科学调查团,这个调查团的领导人是冯卡门,然后其中还包括钱学森,那么当时情况是怎么回事?
郑:那是45年的春天,再早一些时候,美国的那个将军叫阿诺德,是美国的陆军航空兵第一把手。好象44年左右在纽约约见卡门,就说你们现在研究问题不用替我考虑战争该怎么打,说战争肯定会胜利结束。你替我考虑考虑今后美国应该怎么办。所以叫他成立一个航空科学咨询团,成立这个。那么卡门当团长,钱学森是成员,他点名几个人参加了。然而到了45年就让他们到欧洲去看一看,当时卡门穿着军装,这照片这里面有吧?
涂:这里面有。
郑:卡门是少将的军装,钱学森是个上校的军装,当时因为还是个盟国,中国跟美国是一个战线上的。所以他们到了几个德国的航空研究所,研究中心看了看,各方面看了看。带回来了好几吨的资料。
主持人:那么就是说德国在导弹方面是不是应该处于世界最领先的位置?
郑:对,当时喷气飞机刚刚出来,多数的还是那种螺旋桨。所以他们的考察回来,然后要他们,考察前先写过一个东西,写过就是说Where we stand?,就是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位置,美国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学过这么一个报告。然后考察以后,又写了一个规划性的东西。
主持人:这个规划是说是对美国军事战略方面的一个规划,是这样吗?
郑:包括远程的战略轰炸机,包括远程导弹,洲际导弹,包括雷达,通讯、控制。《迈向新的高度》是卡门的总报告的题目。
主持人:就这本书非常著名,就《迈向新的高度》,为什么它非常出名?
郑:因为有关这本书,就把阿诺德将军和卡门被称为是美国空军优势的建筑师,对美国空军后来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那么钱先生在其中做了哪些工作呢?
涂:其中有几章,因为它这个书有好多章,好多卷,其中大概有六卷还是七卷他写的。这个书上有,其中好几卷是他写的。那么他们去,像这个书上选的这个照片,因为他去他还审讯了好多当时为德国做V--2火箭的科学家,询问他们,也算审讯他们,因为我是,那他穿着将军,代表美军,其实当时这个授衔应该说这不算数,纯粹是为了战争方便,因为战争还在打,还没结束,假如你不是军人的话,出去可能很危险,你要是军人这一路上可能就是绿灯。这个照片正在审讯冯卡门的老师艾尔.布朗特,所以这个照片就是师生三代著名科学家碰在一块儿,但是你看布朗特低着头,他显得很沮丧。
那么这个报告就是说对美国以后十年到二十年整个空军,包括飞机,包括导弹的发展是做了一个长远的规划,而且事实上美国后来就是按照这样一个计划发展起来的。所以其中有一个报告也说钱,就是钱老了,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明星之一,就是他也做了重大贡献。
我想也是因为钱参加了这么保密的工作,所以后来回来为什么美国国防部出来干预,说绝不能把钱放出去。就是一个很有名的话了,就是美国海军次长叫金贝尔说绝不能把钱放出去,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比得上三到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它毙了,也不准他回去。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看这个都是美国最机密的东西,而且是今后长远发展的东西他全知道。我想这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主持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正好体现了钱老在科学方面的一个成就。 郑:他有一个战略的眼光。所以你看他在56年2月份总理让他写得报告,写一个发展我们国家的导弹的,56年2月份就写出来了?
涂:对。
郑:完整地交上去,别人写得出来吗?我估计别人都写不出来。
主持人:那么在您写得简介当中,我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内容,就比如说当时钱先生对远程的商用火箭和热核电站都提出了设想,那么从这当中是不是可以看出钱先生的研究领域跨越的很广。
郑:他研究领域跨越很广,确实是,当然他集中的是在航空方面和火箭方面。大家知道他在美国的期间也是二次大战的期间,也是美国发展雷达,发展原子武器的时代。所以他对这些事情他都是很注意的。而且他写过文章,火箭怎么用原子能,他博士论文做的是火箭与一般的火药,那么到40年代中期他就写过一个原子能的工作,而且在MIT专门开过这方面的讨论班。所以他对原子能的利用一直是很感兴趣的。
然后到了50年以后,刚才讲50年把他抓起来,“麦卡锡”时代,对他当时是很大的打击了。当时马勃就告诉我,他觉得钱先生坚强就坚强在这里,这个严重打击之下,他50年年底他完成恢复了他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而且是这五年有很大的成绩,两个大的方面,一个就是控制方面的理论。
大家知道45年有个叫做维纳发表了关于控制论最早的一本书,那么钱先生就利用他那个思想写了一本书叫工程控制论。他写的这本书《工程控制论》是世界上的第一本。发表以后在全世界翻译成很多文字,包括前苏联翻译过来。
所以国际上就请他去当理事长„„
涂:60年成立国际自动化学会的时候,他没去参加,但是选的是做常务理事。 郑:第二件事情就是研究要把火箭的发动机也建立在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探索一条路,就是我应该走统计力学的道路,走微观宏观结合的道路,用计算的办法,用尽量少的实验数据,凡是可能的地方都靠理论,靠计算来把气体的性质给算
出来,以后在扩展到固体的性质、其他的性质等等。所以他指出一条路来,这个他叫做物理力学,这也是他50年以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开的一门课,这个讲义现在还在用,加州理工学院还在用,他作为参考资料在做。
所以这个也代表我们整个科学的一个方向,你今天去看,当时你看看这里头钱先生的计算,要八位数字的计算,当时算东西怎么算,只有计算尺,计算尺只能给你三位有效数字,了不起的,那么要算八位怎么算,查对数表,对数表那么厚一本,三角函数查表,特殊函数查表,就是一摞一摞的表,表要翻到那个页,找到那个书,把它抄下来,还要内插,这些八位数字的有效计算是很难很难的,那么钱先生的计算是大量的。那么现在都有计算机了。美国有个比方说现在有个很大的计划叫阿斯科计算,就是用大的计算机来算气体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各种东西的性质,生物的科学的,都是走计算的路。这条路钱先生在50年代已经看到了。所以这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两个贡献。
涂:我做点补充。
钱老还跟我说过一个话,他就说,因为出了这个事情以后,吊销了他的保密工作证,不能参加火箭导弹的研制工作,怎么办呢?他说我这时候就把我的方向转到了理论工作,就是所谓的工程控制论。而且他说我这个也是做给美国政府看的,说明我现在没搞秘密工作了,我搞的是理论了,你们还老扣着我干吗?但是钱老一跨入这个领域以后,就像郑先生说的马上在工程论上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
因为这个工程控制论可以这么说吧,就是维纳发表控制论的时候,当时人家世界上很多人不承认他,为什么?因为他的书的名字就叫做《控制论在机器和动物中的通性和控制问题》,这个你说他把机器和动物搞在一块儿,这科学界很多人都不承认,特别是苏联,当然它是社会主义又左一点,是不是,苏联的哲学界就批判维纳,说维纳的控制论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反动哲学。这帽子可大了,是不是?但是钱意识到控制论的重要性,马上结合他在火箭的控制问题上,在加州理工学院开了课,而且后来出了一本书就叫《工程控制论》,这个我就没有涉及任何动物的问题,是不是。所以很快这个书就翻译成德文、俄文、法文,一直到钱老回来以后,58年时候59天翻译成中文,很快就翻译成各种文字。
所以实际上工程控制论这本书,就是现代自动化控制的理论基础。
宋健还告诉我一个故事,就是刚才郑先生讲到60年成立国际自动化学会,当然钱老因为在组织我们国家的导弹事业,一个他认为重大去不了,也不宜于去。所以宋健那个时候是作为团员去的,他也是搞控制方面的专家,他去了。他说在这个成立大会上,维纳那时候已经80多岁了。
那是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因为他是控制论的奠基人但是他坐在主席台上,人家发言讲着讲着他就扯起呼噜来了。可是他关键问题他也不糊涂,他下面见到我们中国代表团以后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要感谢你们中国的钱,就是钱先生,没有他我这个控制论别人都不承认,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所以钱老的工程控制论在一定程度上为维纳的控制论平反,用我们的词说,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48年,中国的解放战争胜利在望,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国。
为此,他要求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同时也辞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的职务。
由于夫人怀孕,钱学森夫妇商定在1950年回国。
就在1950年,美国政局发生巨大变化,由参议员麦卡锡掀起的反共狂热席卷美国。几乎每天都发生对大学和其他机构进行审查的事件。
1950年7月,美国政府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
涂:那么当时钱老也被牵扯进来了,他交那几个朋友也都是共产党员。因此在这个时候,就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首先就把他拘留起来,抓起来关在一个监狱里面。就洛杉矶旁边有个叫“Terminal”一个小岛,关在里面。
当然监狱里面情况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呢?就说晚上睡觉的时候,钱老讲,每隔十分钟,这个监狱警察就在,开关在里面,“啪”把这个灯打开,看看,朝小窗户里看看钱先生在不在。于是弄的他整个这个根本就,整夜整夜没法睡觉,没法睡觉。所以在监狱蹲了15天的时间,他体重减了三十磅,照他夫人说,回到家里都有点不成人形了。
因为他那时候已经是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所以有很多社会名流,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就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而且大家出钱,凑了15000美元才把他保释出来。
那么保释出来以后,他也没有人身自由,就是说他们家里信件要被拆检,电话被窃听,经常在门外面就有一个人站在那儿,日夜24小时监视,24小时监视,而且可恶的就是什么,这当然是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他为了经常检查钱学森是不是在家里,比方说有时候深更半夜“嘟嘟”电话铃响了,你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你一接电话他一听是钱学森的声音,对不起先生,我打错了。所以他这五年的日子是很难过的,而且在这五年的漫长的时间之内,每一个月要到移民局去报一次
到,比如他画定只能在洛杉矶这个圈里面,只要超过洛杉矶这个圈你必须申报,而且他肯定不会批准。
那么我这儿还有一个证据,这个是原件,这就是钱老当年到移民局据登记的登记表的原件,这个表是钱本人手上拿一张,移民局那儿存一张。每个月这儿有时间,你看,这是1953年4月14号,这移民局官员在前面签的名,后面做个备注,没有什么变化,(英文),完了这个月就通报了,这个表一直延持到什么时候?钱老是1955年9月8号登的船,9月7号还在移民局登了记。
所以他在这漫长的五年时间之内没有人身自由。那么还经常要以接受听证会的形式去对他进行审讯,虽然保释出来,但是你是不是共产党,那还得说清,所以还经常对他审讯。
我这里查到一个资料,就是钱老在有一次审讯他的时候,他跟这个检察官对话。他突然问钱学森,你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当然这个时候律师抗议说,这个问题对澄清钱学森案没有直接意义。但是法官裁定抗议不成立,那么于是钱学森略做思考,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所以我忠于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也就即使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检察官接着又问,你说的中国人民是什么意思?钱学森回答,四亿五千万中国人,那时候我们人口是四万万五千万。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检察官又说了,这四亿五千万中国人心里分成了两部分,那么我问你,你是忠于与台湾的国民党政府,还是忠于在大陆的共产党政权。钱学森回答说,我认为我已经说过了我忠于谁的原则,我将根本我的原则做出判断。检察官再问,你在美国这么长时间,你敢发誓说,你是忠于美国政府的呢?这法庭上的誓言可是非常重要的是不是?那么钱学森回答说,我的行动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用自己的知识帮忙美国做事。检察官又问,那么你现在要回中国大陆,你会用你的知识去帮助大陆的共产党政权吗?钱学森毫不示弱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那么检察官又说,那么你就不让政府来决定你所应当忠心的对象吗?这一下钱学森可抓住他的把柄了,义正严词地回答说,不,检察官先生,我忠于谁是要由我来决定的,难道你的意愿是美国政府给你决定的吗?于是第二天在美国洛杉矶报纸上的标题上是什么呢?就是被审讯的不是钱学森,而是检察官。
我这里还有一张从美国洛杉矶时报上找到的当年审讯他的照片,中间站的着这个就是检察官,你看钱学森毫不示弱,毫不示弱,所以在面对这么强大的,一个政府对待一个个人,钱老没有弯腰,没有低头,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气节。
1955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偶然在华文报纸上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陈叔通,是他父亲的好友,当时是国家领导人,他决定写信求援。
涂:完了,把这个信揣在兜里,夫妻两个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到附近的咖啡馆去喝咖啡,这一天钱老对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也特别友好,他就在门口跟这个人假装在这儿聊天了,这个特务一看钱学森在我面前反正是跑不了,他夫人进去没关系,是不是,结果他夫人蒋英就溜进咖啡馆里面去了,就找人要了一个纸烟盒,赶快她匆匆忙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讲蒋华写了几个字,就说请你务必把这封信安全地转交国内。就把钱老的这个封就夹在纸烟盒里面,装在信封里面,趁着特务不注意的时候赶快塞进了咖啡馆的邮筒里。于是这封信才没有受到查控,才没有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查出来,寄到了比利时,那么当然她妹妹就很快把这个封转到国内,。
陈叔通接信当天就直接交给周总理,很快,王炳南大使在华沙中美大使级谈判上出示了这封信,美国政府只得让钱学森回国。
据说钱老回国艾森豪威尔都发了话,我在一个资料上看到,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让他回去吧。
涂:那么我这儿有钱老这封非常珍贵的信,我给大家不能全念,就念几段。他说:陈叔通太老师先生,自1947年9月拜别之后,久未通信,至今有五年,然学生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考回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但是美国政府一直不肯放回,除学生外,尚有多少同胞欲归不得者,那么希望中国政府能够营救我们回国。
我就挑着念的这几段地这儿还附了一段,当时洛杉矶时报对钱老在美国的状况的报道也贴在信上,这就是信的原件,信的原件。(时码在20:48)
1955年8月5日,钱学森接到可以回国的通知。9月17日,他们登船回国。
涂:那么当时打听到机票已经订不着了,很晚很晚才有了,船票最早的是9月17号,有一个叫做“克利夫兰总统”号,要从洛杉矶启航回来,而且人家告诉他,已经没有头等舱,二等舱,只有三等舱。所以当时他们夫妻两个决定,就是不管几
等舱,总之要快点走,所以就马上买了三等舱的船票,那么我这儿还有钱老他们当时回国的船票。
这里是钱学森的住所,1960年以后他一直就住在这里。
楼前的枣树是他刚刚搬来的时候种下的。
为了不打搅钱老的休息,我们静静地拍摄了他的书房。
在这张当年从美国带回来的写字台上,90高龄的钱老仍然阅读大量刊物,而且亲自动手剪贴,分门别类地保存。就在他回国后参观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院长陈赓大将专程从北京赶回来接见他,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斩钉截铁地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说:“好,就要你这句话。”这次谈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小楼的灯光见证了他为中国国防和航天事业的不朽功勋。
主持人: 那么今天通过我们几位嘉宾的介绍和他们为我们带来的这本《钱学森手稿》,我想我们对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我们今天看过这场节目,听过这场节目的每一个观众朋友都会有一定的启示。
那么在节目的最后我想给大家念一段中国科学院的前党组书记张劲夫同志他在《钱学森手稿》当中所写到的一句话。 从钱学森在美国和他回国以后的经历中,不难看出钱学森同志的政治品质和治学品质同样高尚,我冒昧的将他的品德和精神概括为钱学森精神。
再次感谢我们的观众朋友,下周同一时间曾涛跟你世纪之约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