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课型是新课。我将按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就高中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节承上启下,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
作用:通过学习此章节,有利于树立学生爱家乡,为家乡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状况,结合《新课程标准》,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理解传统与新兴工业区各自优越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眼、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难点:1)说出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及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
区位条件;
2)说出传统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
二、教法及学法
1、教法指导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语言,以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2.学法指导: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因此我主要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1)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建构生成新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故本节课采用复习导入——以例讲解——学习对比——习题检验四个过程,引导学生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从而完成教学。
(2)具体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约4分钟)帮助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进 入对传统工业区知识的学习;
【以例讲解】(12分钟~15分钟) 根据德国鲁尔区及意大利美国工业区的经济发展脉络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
【学习对比】(10分钟~13分钟)通过运用ppt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归纳所学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练习检测】(8分钟~12分钟) 运用ppt中已搜集好的相关习题资料,以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四、说反馈练习设计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设置几道有梯度的常规性练习,当堂进行检测;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一个半开放性题目,布置给学生小组作为课后研究性练习。
五、小结
本节的课堂设计,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主线是巩固复习已学知识进一步步入新知识的学习。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利于学生的发展。为避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课堂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课型是新课。我将按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就高中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节承上启下,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
作用:通过学习此章节,有利于树立学生爱家乡,为家乡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状况,结合《新课程标准》,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理解传统与新兴工业区各自优越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眼、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难点:1)说出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及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
区位条件;
2)说出传统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
二、教法及学法
1、教法指导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语言,以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2.学法指导: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因此我主要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1)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建构生成新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故本节课采用复习导入——以例讲解——学习对比——习题检验四个过程,引导学生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从而完成教学。
(2)具体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约4分钟)帮助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进 入对传统工业区知识的学习;
【以例讲解】(12分钟~15分钟) 根据德国鲁尔区及意大利美国工业区的经济发展脉络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
【学习对比】(10分钟~13分钟)通过运用ppt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归纳所学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练习检测】(8分钟~12分钟) 运用ppt中已搜集好的相关习题资料,以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四、说反馈练习设计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设置几道有梯度的常规性练习,当堂进行检测;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一个半开放性题目,布置给学生小组作为课后研究性练习。
五、小结
本节的课堂设计,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主线是巩固复习已学知识进一步步入新知识的学习。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利于学生的发展。为避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课堂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