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拜祭的文化

一、潮汕地区拜祭的历史

从考古发现可见潮州先民的神灵意识和民间崇拜的早期形态。距今约4000-7000年前,潮安陈桥贝丘遗址的人骨,骨骼上发现有赤铁矿,根据民俗学家研究,这应该是先民们相信人死后有灵魂而进行的原始灵魂信仰的一种仪式。在距今3000-4000年的揭阳黄岐山遗址中采集到造型独特的环形壶陶器,壶体如盘蛇,壶口如蛇头昂起,壶身上拍格纹似蛇鳞,民俗学家研究推测这应是古越族以蛇为图腾的蛇形物象。唐代,韩愈变贬谪到潮州时,曾率领祭神。从遗存的韩文《祭城隍文》、《祭界石神文》、《祭大湖神文》反应出当时潮汕地区祭神风气之胜。

二、潮汕地区民间崇拜的类型

(一)自然神崇拜

自然神崇拜主要来源于远古。在原始人眼里,强大的自然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木石,鸟兽虫鱼等;神秘的自然力如风雨雷电、霓虹云雾等;都具有至高无上的灵性,往往能主宰人的命运,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在人不能征服和认识它们的时候,就只好把它们当作有生命力的神灵加以顶礼膜拜。

潮汕人至今仍然把太阳当作崇拜对象,而且把每年的3月19日作为太阳公圣诞,潮汕人称之为“公诞生”。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用面条以及红糖祭祀。 月神也是自然崇拜的对象,称“月娘”。祭祀月娘最隆重的仪式是中秋。在八月中秋到来之前,家家户户的家庭主妇都忙着用糯米粉末、糖制作月糕,或用花生米、糖、麦芽糖等制成桃形的“地豆桃”或四方形的“地豆方”。这天晚上,在月亮还没升起之前,人们便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桌上摆放着9种水果,必不可少的是柚子和油甘。祭月娘一般由家庭主妇主祭,男人不祭月。妇女们祭月,先焚香祈告。并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可以实现。

土地崇拜来源于远古时代,土地生长五谷,万民赖以生存。每年的农历6月26日,是土地爷圣诞。这天,农民家家户户必须备办牲礼祭祀。在山里生活的人,他们认为土地爷可能就依附在一些古老的树木上面。因此,对这些树木往往十分恭敬,有的人用三块石头垒成临时土地庙。于是,这就成了土地神位所在,上山的人不得在土地神位面前撒尿,更不允许男女在那里野合,以免亵渎神位,冒犯土地神。

(二)三教诸神崇拜

对三教神祗的崇拜,也是潮汕信仰民俗的重要内容,佛教方面,主要崇拜佛祖和观音菩萨。在潮汕大小各个庙宇里面,都供有佛祖法像。规模较大的寺庙是潮州城里的开元寺。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在潮汕人心目中,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四方的偶像。现在人们不仅仅到庙里祭拜,而且将观音请到家里

设神台供奉,每日早晚上香祈告,初一十五祭以水果糕点。老一辈们说在观音娘娘面前,不能花言巧语,不能有恶言毒语,只有心诚才能得到她的保佑。

灶君也是道教中的一个神祗,地位不高,但是十分普遍。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厨房都有灶君的身为。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两天,或婚、丧、生孩子、庆寿辰、逢时过节,都要烧香,供饭。平时忌在灶上烹煮或烘烤“秽物”, 忌在厨房里骂人、吵嘴、打架,忌重放和磕碰锅、盆、碗、筷等。

(三)灵魂崇拜

在潮汕,灵魂崇拜的习俗颇流行。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睡着了,他的灵魂就离开躯壳在空中游荡。所以,一个人要是睡着,千万不要将他的脸涂抹成一个大花脸,不然,当他的灵魂回来时,会找不着躯壳。特别是小孩,假如他在别的地方睡着,而家人要将孩子带回家去的时候,须对孩子说:“XXX,我们回家睡觉。”以免灵魂找不到躯壳。

还有潮汕人认为孩子在哪儿跌下,他的“精神”会因为受惊吓而跌落,因此必须将他捧回。办法是将受惊孩子带到跌落的地方坐着,将带去的五土钱━━五色纸条撒向四方,用手掌或者笊篱,向水面作舀状,然后将舀来的“精神”向孩子头上倒下十二次。这样孩子的精神就复位了。

三、潮汕地区拜神的贡品

潮汕人民为了表示对祖先和诸神崇敬和爱戴,为了来年的阖府平安、风调雨顺,在拜祭的贡品方面一点儿也不马虎,而且可以说是极其隆重。有品种众多的“粿”品、五畜、各种斋菜、香烛元宝和酒,每次拜祭都会摆得一桌子满满的。

(一)“粿”

粿,米食也。潮汕人所称的“粿”是逢年过节所制作的糕点的总称,主要用于拜祭祖先和神明。“粿”、,是米粉、面粉、薯粉等材料制作而成,而心灵手巧的潮汕妇女们却可以根据如此简单的材料做出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口感的“粿”。常见的“粿”有以下几种:

1、“红桃粿”

“红桃粿”又称为“红粿”,是潮汕地区最常见的粿品,因为无论大节小节还是家里有喜事(婚嫁、搬新宅)都会用“红粿”来当贡品拜祭或者还神。之所以称为“红桃粿”是因为其颜色是浅红色的,形状呈桃状。“红桃粿”比较容易保存,食用方法多样,可以油煎、蒸煮食用,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2、“菜头圆”

“菜头圆”是另外一种常见的粿品,它是由萝卜切成丝,加入盐用重器反复捶打榨干水分,然后加入面粉、薯粉、花生、水等,最后捏出一粒粒圆形状蒸熟即可。每到年前,“菜头圆”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祭拜贡品。

(二)五畜

五畜一般指猪、鹅、鸭、鸡、鱼,是拜神中必不可少的贡品在神台上,除了猪之外,其他四样都要求是整只上桌。

(三)香烛元宝

香烛元宝是祭拜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人民坚信在九泉下祖先会收到后代子孙们烧给他们“钱”,以此表示孝敬心。他们认为烧得越多他们的祖先在下面的生活会过得更好,便会保佑他们。以前,元宝由都是由妇女们亲手一张一张折成“月”字形,然后整齐的摆放在一起以方便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香烛元宝的样式也越来越多样,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在外面购买成品,可是那份浓浓的心意始终没有变。

四、潮汕地区诸神及其拜祭形式

(一)名目众多的“拜老爷”(营老爷)

潮汕地区民间信奉的神灵名目众多,旧时村村都有神庙,较大的村庄和市镇神庙更多规模更大。潮俗对神庙不论规模大小,统称为“老爷宫”,而各家各户、各行各业自设的神龛,则称之为“老爷龛”,神明概称为“老爷”,祭神称之为“拜老爷”。

1、“老爷”一词的由来

“老爷”本来是旧社会对官场上司或奴仆对主人的尊称,以之称神灵表明了潮汕地区百姓对神明的畏服心理,以及对他们在天之灵造福一方的祈望,正是出于这种直接的功利动机,使得潮汕民间对神灵崇拜之风尤为普遍,造神的欲望也极为强烈。被称为“老爷”的神,生前往往是被老百姓称为老爷的地方长官或者国家重臣,如安济圣王、三山国王、双忠公等都是生前对地方有裨益的忠烈之臣。还有另外一种“爷”,是习俗的衍神,如七月半的盂兰会祭孤魂野鬼,也叫做“拜孤爷”。

2、“营老爷”

颜师古注:“营,谓祠之兆域也。”所以“营”称游神,有巡视神明管辖区域之意。游神赛会,俗称“营老爷”、“营大老爷”。潮地营老爷分文、武两种营法。文营是在祭祀仪式过后,将老爷请上神轿,由选定的壮丁抬着,(必须是已婚或者刚添丁不久的年轻男子)仪仗鼓乐在前引路,巡遍村子的每条大路,再绕与邻村的边界游行一圈,在游行的过程中,不断有妇女手持三炷香跪地朝拜,嘴里念着今年的祈望,不一会儿,香炉上就插满了香。武营是在祭祀仪式过后,用红布将老爷的神像绑在神轿上,在各条巷子的巷头燃起篝火,由壮丁们抬起老爷快速奔跑到篝火前,将神座高举过头上,纵身跳过火堆,这是一件极考体力和配合能力的任务,所以壮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种仪式的原始意义在于净土驱邪,保佑子民,又有希望风调雨顺,年年有大丰收的祈望。

3、游神赛会

游神的形式隆重且复杂,即组成庞大的老爷出巡的仪仗队伍,游行队伍最前面是马头锣,十六对绫罗绸缎描金绣银的五彩大标。单标者为仪容娇好的青年男女,还有双人旗。接下来是举着安路牌“肃静”“回避”;接着由一长者着长衫马褂双手捧着小香案,再接着是二十四对锡香炉,这是又一般年龄约九、十岁的孩子组成的队伍。还有最受老少欢迎的英歌舞,是由一般画着大花脸身穿彩色绸缎的年轻男子组成的,他们手持两根木棍,相互敲击发出身影,他们不断的变换着动作和形式,场面十分壮观。后面是“老爷”的第一乘轿,“大夫人”“二夫人”的第二,第三乘轿,队伍的最后是十三班潮州大锣鼓。神轿经过路段,各祠堂都已将各种祭品罗列停当,恭请“老爷”及“大夫人”“二夫人”上神台,接着:人们上前诚心祭拜,祈求一年平安行运。“神前”摆满了各式祭品,如全猪,糖狮,寿桃,粿和各式各样水果等,以及村民自备的祭品,过后还放鞭炮表示喜庆。

4、赛大猪

“营”完老爷,便是场面极其壮观的赛大猪。每家每户都会挑选今年养得最肥的猪整只出来比赛,(由于现在养猪的人比较少,很多人都是买的)。赛大猪的形式也是极其讲究的,猪不仅要肥,还要有装饰,村民们会在自家猪的嘴巴里塞一个带蒂的大柑,猪背上贴上自家剪的大双喜。评比出的大猪可以摆进祠堂内,并贴上养猪户主的名字,继续供村民观赏。村民们坚信赛大猪可以为来年的丰收带来好运和兴旺。

(二)极富传奇色彩的安济圣王

对于安济圣王的传说,众说纷纭,但最多人传颂的是相传明朝有一地方官见所管辖的地方常年干旱,颗粒无收,尸体遍野。于是他私自打开了粮仓,救济了不少灾民,却受到了皇上要将他曝晒七日的重罚。当曝晒到第六日是,只见天空有一块乌云飘来,云端还坐着一个人,经描述发现是三国西蜀的有功之臣王伉。又适逢韩江发水,便将王伉他们的偶像供置在江沿的“青龙古庙”,洪水果然解除,古城安然无恙。于是封他为“安济圣王”,俗称“大老爷”。从此,庙里的香火很旺盛,圣王的声名也越来越大了。是指至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妇女们都会带着贡品到安济圣王庙来添油祭拜。

(三)身份特殊的三山国王

三山国王是粤东民俗信仰的主要偶像之一,在潮汕地区,几乎村村供奉“三山国王”。三山国王指的是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的三位山神。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三山国王生”。圣王庙里,香烛兴旺,粿品和大猪头等三牲摆满桌子,拜祭的乡民川流不息,祈求合境平安、出海风顺。每月初一、十五,也进庙烧香。

(四)拜公婆

潮汕民间认为,公婆是孩子的保护神。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公婆神生日时,每家每户都要拜祭公婆,现在普遍成为“拜阿婆”。公婆的神位一般是供在孩子睡觉的眠床底下或床顶端。拜祭的时候,家庭主妇会拿一个竹子编织成的圆筛,里面放着一盘红粿、一盘现煮的青菜、四个潮汕柑还有两碗盛得满满的米

饭和两对筷子,将“阿婆”的神位请下来一并放在床头,然后点香跪拜以祈求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五、潮汕拜祭文化是否该革除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大发展,很多人都对潮汕地区的拜祭文化感到惊讶甚至不解,他们认为这完全是迷信行为,妖言惑众,潮汕人的拜神是在“烧钱”,从而,潮汕人就稳稳当当的位居迷信的榜首。因此很多非潮汕人都举着革除潮汕拜祭现象的旗帜在大声的呐喊。

为了写这篇论文,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有拥护的,有大声反对的。但是身为一个潮汕人,我对于外界那种讥笑甚至辱骂的评价感到愤慨万分。我不否认潮汕地区拜神风气极其浓重,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种寻求心理慰藉的一种迷信,更可以说一种信仰,他们坚信只要拜了神明,神明听得到他们的诉求就会帮助他们。拜祭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参加拜祭的主要是较老一辈的家庭主妇,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只是懂得一些礼俗的毛皮,更别说下一代了。再说,潮汕地区已经不再是一副封闭落后的景象了,潮汕人接受新事物并让其共存的能力的确值得赞叹,这看似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并没有与科学产生冲突,这只是潮汕人一种心灵寄托。

总的来说,潮汕地区的拜神现象是不应该被革除的,因为它不像法轮功那个摧毁人的身心,它完全符合信仰自由原则,我们应该允许其存在。同时,我们应该用科学加以引导,但是不能以科学来完全代替或扼杀传统文化,我们应看到其在潮汕人民生活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一、潮汕地区拜祭的历史

从考古发现可见潮州先民的神灵意识和民间崇拜的早期形态。距今约4000-7000年前,潮安陈桥贝丘遗址的人骨,骨骼上发现有赤铁矿,根据民俗学家研究,这应该是先民们相信人死后有灵魂而进行的原始灵魂信仰的一种仪式。在距今3000-4000年的揭阳黄岐山遗址中采集到造型独特的环形壶陶器,壶体如盘蛇,壶口如蛇头昂起,壶身上拍格纹似蛇鳞,民俗学家研究推测这应是古越族以蛇为图腾的蛇形物象。唐代,韩愈变贬谪到潮州时,曾率领祭神。从遗存的韩文《祭城隍文》、《祭界石神文》、《祭大湖神文》反应出当时潮汕地区祭神风气之胜。

二、潮汕地区民间崇拜的类型

(一)自然神崇拜

自然神崇拜主要来源于远古。在原始人眼里,强大的自然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木石,鸟兽虫鱼等;神秘的自然力如风雨雷电、霓虹云雾等;都具有至高无上的灵性,往往能主宰人的命运,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在人不能征服和认识它们的时候,就只好把它们当作有生命力的神灵加以顶礼膜拜。

潮汕人至今仍然把太阳当作崇拜对象,而且把每年的3月19日作为太阳公圣诞,潮汕人称之为“公诞生”。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用面条以及红糖祭祀。 月神也是自然崇拜的对象,称“月娘”。祭祀月娘最隆重的仪式是中秋。在八月中秋到来之前,家家户户的家庭主妇都忙着用糯米粉末、糖制作月糕,或用花生米、糖、麦芽糖等制成桃形的“地豆桃”或四方形的“地豆方”。这天晚上,在月亮还没升起之前,人们便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桌上摆放着9种水果,必不可少的是柚子和油甘。祭月娘一般由家庭主妇主祭,男人不祭月。妇女们祭月,先焚香祈告。并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可以实现。

土地崇拜来源于远古时代,土地生长五谷,万民赖以生存。每年的农历6月26日,是土地爷圣诞。这天,农民家家户户必须备办牲礼祭祀。在山里生活的人,他们认为土地爷可能就依附在一些古老的树木上面。因此,对这些树木往往十分恭敬,有的人用三块石头垒成临时土地庙。于是,这就成了土地神位所在,上山的人不得在土地神位面前撒尿,更不允许男女在那里野合,以免亵渎神位,冒犯土地神。

(二)三教诸神崇拜

对三教神祗的崇拜,也是潮汕信仰民俗的重要内容,佛教方面,主要崇拜佛祖和观音菩萨。在潮汕大小各个庙宇里面,都供有佛祖法像。规模较大的寺庙是潮州城里的开元寺。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在潮汕人心目中,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四方的偶像。现在人们不仅仅到庙里祭拜,而且将观音请到家里

设神台供奉,每日早晚上香祈告,初一十五祭以水果糕点。老一辈们说在观音娘娘面前,不能花言巧语,不能有恶言毒语,只有心诚才能得到她的保佑。

灶君也是道教中的一个神祗,地位不高,但是十分普遍。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厨房都有灶君的身为。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两天,或婚、丧、生孩子、庆寿辰、逢时过节,都要烧香,供饭。平时忌在灶上烹煮或烘烤“秽物”, 忌在厨房里骂人、吵嘴、打架,忌重放和磕碰锅、盆、碗、筷等。

(三)灵魂崇拜

在潮汕,灵魂崇拜的习俗颇流行。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睡着了,他的灵魂就离开躯壳在空中游荡。所以,一个人要是睡着,千万不要将他的脸涂抹成一个大花脸,不然,当他的灵魂回来时,会找不着躯壳。特别是小孩,假如他在别的地方睡着,而家人要将孩子带回家去的时候,须对孩子说:“XXX,我们回家睡觉。”以免灵魂找不到躯壳。

还有潮汕人认为孩子在哪儿跌下,他的“精神”会因为受惊吓而跌落,因此必须将他捧回。办法是将受惊孩子带到跌落的地方坐着,将带去的五土钱━━五色纸条撒向四方,用手掌或者笊篱,向水面作舀状,然后将舀来的“精神”向孩子头上倒下十二次。这样孩子的精神就复位了。

三、潮汕地区拜神的贡品

潮汕人民为了表示对祖先和诸神崇敬和爱戴,为了来年的阖府平安、风调雨顺,在拜祭的贡品方面一点儿也不马虎,而且可以说是极其隆重。有品种众多的“粿”品、五畜、各种斋菜、香烛元宝和酒,每次拜祭都会摆得一桌子满满的。

(一)“粿”

粿,米食也。潮汕人所称的“粿”是逢年过节所制作的糕点的总称,主要用于拜祭祖先和神明。“粿”、,是米粉、面粉、薯粉等材料制作而成,而心灵手巧的潮汕妇女们却可以根据如此简单的材料做出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口感的“粿”。常见的“粿”有以下几种:

1、“红桃粿”

“红桃粿”又称为“红粿”,是潮汕地区最常见的粿品,因为无论大节小节还是家里有喜事(婚嫁、搬新宅)都会用“红粿”来当贡品拜祭或者还神。之所以称为“红桃粿”是因为其颜色是浅红色的,形状呈桃状。“红桃粿”比较容易保存,食用方法多样,可以油煎、蒸煮食用,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2、“菜头圆”

“菜头圆”是另外一种常见的粿品,它是由萝卜切成丝,加入盐用重器反复捶打榨干水分,然后加入面粉、薯粉、花生、水等,最后捏出一粒粒圆形状蒸熟即可。每到年前,“菜头圆”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祭拜贡品。

(二)五畜

五畜一般指猪、鹅、鸭、鸡、鱼,是拜神中必不可少的贡品在神台上,除了猪之外,其他四样都要求是整只上桌。

(三)香烛元宝

香烛元宝是祭拜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人民坚信在九泉下祖先会收到后代子孙们烧给他们“钱”,以此表示孝敬心。他们认为烧得越多他们的祖先在下面的生活会过得更好,便会保佑他们。以前,元宝由都是由妇女们亲手一张一张折成“月”字形,然后整齐的摆放在一起以方便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香烛元宝的样式也越来越多样,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在外面购买成品,可是那份浓浓的心意始终没有变。

四、潮汕地区诸神及其拜祭形式

(一)名目众多的“拜老爷”(营老爷)

潮汕地区民间信奉的神灵名目众多,旧时村村都有神庙,较大的村庄和市镇神庙更多规模更大。潮俗对神庙不论规模大小,统称为“老爷宫”,而各家各户、各行各业自设的神龛,则称之为“老爷龛”,神明概称为“老爷”,祭神称之为“拜老爷”。

1、“老爷”一词的由来

“老爷”本来是旧社会对官场上司或奴仆对主人的尊称,以之称神灵表明了潮汕地区百姓对神明的畏服心理,以及对他们在天之灵造福一方的祈望,正是出于这种直接的功利动机,使得潮汕民间对神灵崇拜之风尤为普遍,造神的欲望也极为强烈。被称为“老爷”的神,生前往往是被老百姓称为老爷的地方长官或者国家重臣,如安济圣王、三山国王、双忠公等都是生前对地方有裨益的忠烈之臣。还有另外一种“爷”,是习俗的衍神,如七月半的盂兰会祭孤魂野鬼,也叫做“拜孤爷”。

2、“营老爷”

颜师古注:“营,谓祠之兆域也。”所以“营”称游神,有巡视神明管辖区域之意。游神赛会,俗称“营老爷”、“营大老爷”。潮地营老爷分文、武两种营法。文营是在祭祀仪式过后,将老爷请上神轿,由选定的壮丁抬着,(必须是已婚或者刚添丁不久的年轻男子)仪仗鼓乐在前引路,巡遍村子的每条大路,再绕与邻村的边界游行一圈,在游行的过程中,不断有妇女手持三炷香跪地朝拜,嘴里念着今年的祈望,不一会儿,香炉上就插满了香。武营是在祭祀仪式过后,用红布将老爷的神像绑在神轿上,在各条巷子的巷头燃起篝火,由壮丁们抬起老爷快速奔跑到篝火前,将神座高举过头上,纵身跳过火堆,这是一件极考体力和配合能力的任务,所以壮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种仪式的原始意义在于净土驱邪,保佑子民,又有希望风调雨顺,年年有大丰收的祈望。

3、游神赛会

游神的形式隆重且复杂,即组成庞大的老爷出巡的仪仗队伍,游行队伍最前面是马头锣,十六对绫罗绸缎描金绣银的五彩大标。单标者为仪容娇好的青年男女,还有双人旗。接下来是举着安路牌“肃静”“回避”;接着由一长者着长衫马褂双手捧着小香案,再接着是二十四对锡香炉,这是又一般年龄约九、十岁的孩子组成的队伍。还有最受老少欢迎的英歌舞,是由一般画着大花脸身穿彩色绸缎的年轻男子组成的,他们手持两根木棍,相互敲击发出身影,他们不断的变换着动作和形式,场面十分壮观。后面是“老爷”的第一乘轿,“大夫人”“二夫人”的第二,第三乘轿,队伍的最后是十三班潮州大锣鼓。神轿经过路段,各祠堂都已将各种祭品罗列停当,恭请“老爷”及“大夫人”“二夫人”上神台,接着:人们上前诚心祭拜,祈求一年平安行运。“神前”摆满了各式祭品,如全猪,糖狮,寿桃,粿和各式各样水果等,以及村民自备的祭品,过后还放鞭炮表示喜庆。

4、赛大猪

“营”完老爷,便是场面极其壮观的赛大猪。每家每户都会挑选今年养得最肥的猪整只出来比赛,(由于现在养猪的人比较少,很多人都是买的)。赛大猪的形式也是极其讲究的,猪不仅要肥,还要有装饰,村民们会在自家猪的嘴巴里塞一个带蒂的大柑,猪背上贴上自家剪的大双喜。评比出的大猪可以摆进祠堂内,并贴上养猪户主的名字,继续供村民观赏。村民们坚信赛大猪可以为来年的丰收带来好运和兴旺。

(二)极富传奇色彩的安济圣王

对于安济圣王的传说,众说纷纭,但最多人传颂的是相传明朝有一地方官见所管辖的地方常年干旱,颗粒无收,尸体遍野。于是他私自打开了粮仓,救济了不少灾民,却受到了皇上要将他曝晒七日的重罚。当曝晒到第六日是,只见天空有一块乌云飘来,云端还坐着一个人,经描述发现是三国西蜀的有功之臣王伉。又适逢韩江发水,便将王伉他们的偶像供置在江沿的“青龙古庙”,洪水果然解除,古城安然无恙。于是封他为“安济圣王”,俗称“大老爷”。从此,庙里的香火很旺盛,圣王的声名也越来越大了。是指至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妇女们都会带着贡品到安济圣王庙来添油祭拜。

(三)身份特殊的三山国王

三山国王是粤东民俗信仰的主要偶像之一,在潮汕地区,几乎村村供奉“三山国王”。三山国王指的是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的三位山神。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三山国王生”。圣王庙里,香烛兴旺,粿品和大猪头等三牲摆满桌子,拜祭的乡民川流不息,祈求合境平安、出海风顺。每月初一、十五,也进庙烧香。

(四)拜公婆

潮汕民间认为,公婆是孩子的保护神。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公婆神生日时,每家每户都要拜祭公婆,现在普遍成为“拜阿婆”。公婆的神位一般是供在孩子睡觉的眠床底下或床顶端。拜祭的时候,家庭主妇会拿一个竹子编织成的圆筛,里面放着一盘红粿、一盘现煮的青菜、四个潮汕柑还有两碗盛得满满的米

饭和两对筷子,将“阿婆”的神位请下来一并放在床头,然后点香跪拜以祈求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五、潮汕拜祭文化是否该革除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大发展,很多人都对潮汕地区的拜祭文化感到惊讶甚至不解,他们认为这完全是迷信行为,妖言惑众,潮汕人的拜神是在“烧钱”,从而,潮汕人就稳稳当当的位居迷信的榜首。因此很多非潮汕人都举着革除潮汕拜祭现象的旗帜在大声的呐喊。

为了写这篇论文,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有拥护的,有大声反对的。但是身为一个潮汕人,我对于外界那种讥笑甚至辱骂的评价感到愤慨万分。我不否认潮汕地区拜神风气极其浓重,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种寻求心理慰藉的一种迷信,更可以说一种信仰,他们坚信只要拜了神明,神明听得到他们的诉求就会帮助他们。拜祭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参加拜祭的主要是较老一辈的家庭主妇,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只是懂得一些礼俗的毛皮,更别说下一代了。再说,潮汕地区已经不再是一副封闭落后的景象了,潮汕人接受新事物并让其共存的能力的确值得赞叹,这看似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并没有与科学产生冲突,这只是潮汕人一种心灵寄托。

总的来说,潮汕地区的拜神现象是不应该被革除的,因为它不像法轮功那个摧毁人的身心,它完全符合信仰自由原则,我们应该允许其存在。同时,我们应该用科学加以引导,但是不能以科学来完全代替或扼杀传统文化,我们应看到其在潮汕人民生活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相关文章

  • 2017年广东朱氏清明三大拜祭活动通知
  • 尊敬的朱氏宗亲们 为了家族光前裕后,振兴家族,传承祖先创立的伟业,激励后裔奋发自强,弘祖德,施善举.一年一度清明来临之际,朱氏族人举行了2017年朱氏清明三大拜祭活动,希望朱家人踊跃参与! 2017年朱氏清明三大拜祖活动 朱氏福建建阳朱熹公 ...查看


  • 清明节扫墓要注意那些事项
  • 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在清明节当日祭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惯.虽然清明扫墓祭祖早已在许多人心中打上了烙印,但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会在其他的一些民族节日中进行类似的活动.如小年.除夕夜.正月十五.七月十二.七月十 ...查看


  • 一块让全世界困惑的石头
  • 至今保存完好的这十七座教堂,伫立在大地上的时间最短为85年,最长的已经达到149年.它们既是珍贵的,也是孤独的.珍贵是因为它们坚守着一个时代的印记:孤独则是因为被高楼大厦掩盖,很少再有人提及或者走近. 很多人拜关公,却很少听说有拜张飞的.都 ...查看


  • 岭南文化补充.doc
  • 4.举例说明民间信仰与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答:民间信仰与迷信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何况有些民间信仰本身就来源于迷信的.另外同样一件事,还要看个人的出发点是什么.比如:烧香烧纸.如果为了悼念故去的人,或者拜祭.敬仰.追思为目的,没有自己的祈求,多 ...查看


  • 胆小慎入 | 盘点世界上13个离奇坟墓,中国上榜的你想不到
  • 最近,一位美国文化作家盘点了世界上13个值得了解的离奇坟墓(他竟然选择13这个数字,也是意味深长).这13个墓地当中只有一个在中国,是秦始皇陵?还是武则天的乾陵?大家不妨猜一猜,我们先来看看另外12个墓地究竟有什么离奇的地方. 1. 爱伦· ...查看


  • 泰国总理梅州寻根拜祭祖坟等
  • 人物 泰国总理梅州寻根拜祭祖坟 7月2日,泰王国总理他信・西那瓦带着他的大儿子一行首次回到祖居地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来到他母亲居住过的地方――梅县松口镇梅教村,在外祖父母亲的坟墓前烧香拜祭. 他信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中文名字为丘达新.他信的母亲 ...查看


  • 电大地域文化(岭南文化)任务三
  • 电大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任务三 一.单项选择 (1/20).在潮汕地区,人们认为( )是他们的福神. A.月亮娘 C.龙母 D.妈祖 (2/20).( )是岭南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器乐. A.木鱼 B.咸水歌 C.江南小调 (3/20).在民 ...查看


  •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讲课用[清明节]教案修改
  • 地方课程<清明节>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文明祭祖,祝福逝去的亲人.缅怀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 活. 3.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学习重点: 1 ...查看


  • 客家人与中国文化
  • 徐微强解构兴宁--客家人与中国文化 绪言: 公元2012年06月04日21时45分,作为应邀调研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客家文化考察小组一行四人,黄群学.王银城.何颖我们登上了北京首都机场飞往广东揭阳的末班机.近三小时的飞行,于05日01时30分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