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刘元功先生《五四前后气象万千的北大校园》,其中有一个细节让人顿生感慨,绕之在脑海,久久不去。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真正拉开了中国五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序幕,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五四运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那就是火烧赵家楼。刘先生回忆说,火烧赵家楼,其实并不在学生运动的预谋之中。“当时,并没有‘打’的决议,更没有‘烧’的决议。”成千上万的爱国学生只是上街“游行示威”,以文明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与民主诉求,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行进到外国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学生派出代表向各国公使团首席公使进行交涉,但遭到了无理拒绝,学生的情绪给撩拨起来了,无可奈何之下,学生再向曹汝霖所居的胡同进发,五四学生们要求曹氏出面正面回答如何处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但是,学生来到曹家大院,却是大门紧锁,吃上了闭门羹,愤激中的学生纷纷用高举横幅的竿子把曹家的屋瓦挑落下来,往曹氏院子里面丢,其中当时的北大学生张国焘突然将曹家耳房的玻璃门砸开,学生因此汹涌地撞进曹家院子当中。
爱国情绪不但在外国公使那里受到了刺激,而且在本国政府这里也受到了冷遇,许多学生义愤填膺,学生们一进曹家院内,情绪特别激昂。其时,另一个卖国贼章宗祥恰好在曹家,这时“挺身而出”,欲对学生进行解释,他尚未开口,就有一个学生认出了他,大喊一声:“这家伙就是卖国贼章宗祥!”愤怒了的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有几个学生冲了上去,把章氏撂翻在地,拳打脚踢,砖瓦齐下,棍棒乱飞,章氏被打得气息奄奄,学生以为他已死,即刻放下了他不管,到处去寻曹汝霖以解心头之恨。
曹氏据说趁机跑了,学生从前院搜索到后院,都不见人,而在后院,曹氏之老父亲与女儿,互相搀扶着仓皇欲逃,许多愤怒的学生准备将怒火撒到这一老一少身上去,喊打声一浪高过一浪。这时,却有另外一个声音突然响起:“不能打,不能打,不能伤及人家眷属,不能伤及无辜。”刘元功先生没有说出这呼喊者的姓名,大概现在谁也不知道这一声喊是谁喊的。这声喊也许分贝特别高,但是在山呼海啸、排山倒海的五四运动中,再高的分贝也只是声若蚊呐。这一声喊之后,却迅速有好多学生响应,“这些同学,手拉手排成‘一’字形,以劝阻喊打的同学,因而曹父与曹女得以乘机由角门逃走。”
伟大的五四运动,历史注定会记载其中许多伟大的声音,这些伟大的声音将永远响彻云霄,回荡大地,然而有一个声音好象淹没了,也许在澎湃的五四涛声中,这一声显得太小了,但是,我们会因为其小而将其忘记吗?“不能打,不能打,不能伤及人家眷属,不能伤及无辜。”这一声我们很熟悉,我们也很陌生。在快意恩仇之快感里,在痛打落水狗之快感里,在完全彻底全面地消灭一切反动派的快感里,这一声是那么的陌生,是那么的遥远,可是现在,时隔八九十年,我们又觉得这一声是那么的顺耳,是那么的温暖,是那么的富有人文关怀,是那么的富有革命的人文气息。
在武松那里,在李逵那里,在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二元化时代,这一声谁喊得出呢?谁喊这一声,也许会被武松会被李逵视为“叛变通敌”吧,会被认做是“敌我不分”吧,会被看做是阶级立场不稳吧。
而在五四里,这一声喊了出来,而且喊得见了效,而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五四运动不同于以往其他运动的伟大。在汹涌的浪涛声里面,我听到了“不能打”这一声,我知道五四运动守住了一条底线,那就是,即使是“革命的非常时期”,对无辜者也得有起码的尊重,也就是对人的起码尊重。
雨果在《九三年》中提到“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的人道主义。”敌人也是人,中国疆域内的敌人也是中国人,而曾经站在敌人那一边的中国人更是人。对他们,我们真的“不能打”,这是“革命”的一道最低底线。五四运动中发出的这一声呼喊,淹没在当时的山崩地裂的震天声音之中。但是,这一声发了出来,就应该让它穿透时空,让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把这一声放大再放大,使之成为我们时代重要的一支主旋律吧。
闲读刘元功先生《五四前后气象万千的北大校园》,其中有一个细节让人顿生感慨,绕之在脑海,久久不去。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真正拉开了中国五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序幕,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五四运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那就是火烧赵家楼。刘先生回忆说,火烧赵家楼,其实并不在学生运动的预谋之中。“当时,并没有‘打’的决议,更没有‘烧’的决议。”成千上万的爱国学生只是上街“游行示威”,以文明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与民主诉求,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行进到外国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学生派出代表向各国公使团首席公使进行交涉,但遭到了无理拒绝,学生的情绪给撩拨起来了,无可奈何之下,学生再向曹汝霖所居的胡同进发,五四学生们要求曹氏出面正面回答如何处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但是,学生来到曹家大院,却是大门紧锁,吃上了闭门羹,愤激中的学生纷纷用高举横幅的竿子把曹家的屋瓦挑落下来,往曹氏院子里面丢,其中当时的北大学生张国焘突然将曹家耳房的玻璃门砸开,学生因此汹涌地撞进曹家院子当中。
爱国情绪不但在外国公使那里受到了刺激,而且在本国政府这里也受到了冷遇,许多学生义愤填膺,学生们一进曹家院内,情绪特别激昂。其时,另一个卖国贼章宗祥恰好在曹家,这时“挺身而出”,欲对学生进行解释,他尚未开口,就有一个学生认出了他,大喊一声:“这家伙就是卖国贼章宗祥!”愤怒了的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有几个学生冲了上去,把章氏撂翻在地,拳打脚踢,砖瓦齐下,棍棒乱飞,章氏被打得气息奄奄,学生以为他已死,即刻放下了他不管,到处去寻曹汝霖以解心头之恨。
曹氏据说趁机跑了,学生从前院搜索到后院,都不见人,而在后院,曹氏之老父亲与女儿,互相搀扶着仓皇欲逃,许多愤怒的学生准备将怒火撒到这一老一少身上去,喊打声一浪高过一浪。这时,却有另外一个声音突然响起:“不能打,不能打,不能伤及人家眷属,不能伤及无辜。”刘元功先生没有说出这呼喊者的姓名,大概现在谁也不知道这一声喊是谁喊的。这声喊也许分贝特别高,但是在山呼海啸、排山倒海的五四运动中,再高的分贝也只是声若蚊呐。这一声喊之后,却迅速有好多学生响应,“这些同学,手拉手排成‘一’字形,以劝阻喊打的同学,因而曹父与曹女得以乘机由角门逃走。”
伟大的五四运动,历史注定会记载其中许多伟大的声音,这些伟大的声音将永远响彻云霄,回荡大地,然而有一个声音好象淹没了,也许在澎湃的五四涛声中,这一声显得太小了,但是,我们会因为其小而将其忘记吗?“不能打,不能打,不能伤及人家眷属,不能伤及无辜。”这一声我们很熟悉,我们也很陌生。在快意恩仇之快感里,在痛打落水狗之快感里,在完全彻底全面地消灭一切反动派的快感里,这一声是那么的陌生,是那么的遥远,可是现在,时隔八九十年,我们又觉得这一声是那么的顺耳,是那么的温暖,是那么的富有人文关怀,是那么的富有革命的人文气息。
在武松那里,在李逵那里,在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二元化时代,这一声谁喊得出呢?谁喊这一声,也许会被武松会被李逵视为“叛变通敌”吧,会被认做是“敌我不分”吧,会被看做是阶级立场不稳吧。
而在五四里,这一声喊了出来,而且喊得见了效,而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五四运动不同于以往其他运动的伟大。在汹涌的浪涛声里面,我听到了“不能打”这一声,我知道五四运动守住了一条底线,那就是,即使是“革命的非常时期”,对无辜者也得有起码的尊重,也就是对人的起码尊重。
雨果在《九三年》中提到“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的人道主义。”敌人也是人,中国疆域内的敌人也是中国人,而曾经站在敌人那一边的中国人更是人。对他们,我们真的“不能打”,这是“革命”的一道最低底线。五四运动中发出的这一声呼喊,淹没在当时的山崩地裂的震天声音之中。但是,这一声发了出来,就应该让它穿透时空,让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把这一声放大再放大,使之成为我们时代重要的一支主旋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