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宏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 概念题
1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得到说明. 2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
3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内在经济:企业开始扩张阶段,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内在不经济:当扩张到一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4 CPI与PPI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这一指数的基本意思是人们有选择的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他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购买的花费,公式表示: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PPI是批发价格指数,这一指数的意思是生产者有选择的生产一组劳务和商品,然后比较他们按当期价格生产获得的收益和按基期生产获得的收益,是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
5 自然失业率与潜在总产出水平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潜在总产出水平又称为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6 平衡预算乘数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
变动的比率.
二 计算题
1 已知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Q=50-3P
(1)试求厂商的边际收益函数.
(2)若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4,试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
解:
(1) Q =50-3P →P =(50-Q ) /3→R =PQ =(50Q -Q ) /32,所以MR =∂R /∂Q =50/3-2Q /3
(2) MC =4,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为MC =MR
4=50/3-2Q /3→Q =19, P =31/3 ,所以
2 假定一个经济的消费函数是C=1000+0.8Y,投资函数为I=1000-2000r,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1000r,弱中央隐含的名义货币供给量M=5000,试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解:
IS:I =S , I =100-0200r 0,由Y =C +S →S =-100+00. 2Y (因为C =1000+0. 8Y )→1000-2000r =-1000+0. 2Y →r =1-0. 0001Y
M:L
Ms =Md , Ms =M /P , M =5000, Md =0. 5Y -1000r →5000/P =0. 5Y -1000r →r =-5/P +0. 0Y
求AD00总需函数
:IS =LM →1-0. 0001Y =-5/P +0. 0005Y →Y =5000/3+25000/3P
三 简答题
1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运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答:
基数效用论不仅包括可以用技术衡量的假定,还包括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
量.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认为购买者以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反之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的,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进一步联系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进行分析,考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的情况,那么上述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写成MU /P =λ,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为保证均衡条件实现,在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P必然同比例与MU的递减而递减.这样以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则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 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答: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很容易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
3 为什么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答: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边际效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这是因为: 当MR>MC时,产量小于均衡产量Q,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大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是说,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可以使利润得
到增加.所以厂商会增加产量,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边际成本MC慢慢变大,最后MR>MC的情况会变成MR=MC,在这个过程中厂商得到了所扩大产量带来的全部好处,获得所能得到的最大利润.
当MC>MR时,产量大于均衡产量Q,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小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厂商增加产量是不利的,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会减少产量,随着产量的减少,厂商的边际成本MC是慢慢减少,最后MC>MR的情况会变成MR=MC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厂商所获得的利润渐渐达到最高水平.所以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4 什么是科斯定理?他能否用来指导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答:
科斯定理是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的意义有进一步强调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等等也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大,总能使外部影响“内部化”,从而仍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运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真的有效.首先,资产的财产权不是总能够明确的加以规定,其次,已经明确的产权也不是总能够转让.最后,明确的财产权转让也并不是总能够实现资源最优的配置.并且也应当注意分配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会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所以在我国国企改革中,科斯定理值得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搬,应注意产权明确,责权分明.
四 论述题
1 试述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及其政策含义,他能否解释当前我国的通货紧缩现象?
答: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是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偏好陷阱”,流动性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
持有货币的偏好.政策含义:当“流动性陷阱”出现时,LM为水平线,说明当利率降到很低的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限大,这时人们持有货币而不买债券的利息损失是最小的,因此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保持在手中,这样如果国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水平的LM即前面说过的“凯恩斯陷阱”这时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则效果十分大,因为政府实行这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私人部门借钱(出售公债),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在凯恩斯陷阱中,即使IS不垂直而向右下倾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会十分有效.
通货紧缩是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是总需求突然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下降.
引起我国97年到02年高紧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波冲击:a,通胀泡沫破灭(软着陆);b,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冲击是引起出口下降,外资减少,间接冲击是引起金融紧缩;c,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激化(98年以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企改革导致全面改革,引致风险上升,预期支出增加,所以消费下降,储蓄增加.二是收入分配差距变大,引起消费下降.三是消费结构有断层,这样引起消费倾向下降.d,美欧,日本同时陷入经济衰退阶段(01年到02年),这样导致出口增长率下降.
2 试述AS-AD模型(总供求模型)对IS-LM模型的继承和发展.(统考生必做)
答:
IS-LM模型:a,IS曲线在经济中的含义是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引起IS曲线移动的几个原因为乘数性因素,自主性因素,政府若实行膨胀性财政政策会引起IS曲线向右上平移,若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IS线向左下平移.b,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引起LM曲线移动的两个因素为货币需求对收入及利率的敏感系数,实际货币供给量.c,IS-LM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在IS曲线上有一
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线与LM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当输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会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有超额产品供给,从而导致收入下降,组合点左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线左上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提高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下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线右下方时,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两个市场一般均衡的调整:若IS线和LM线移动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都会发生变动.
AD-AS模型:a,总需求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AD曲线右移.b,AS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AS由总就业水平决定,而总就业水平又由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古典的AS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简化的凯恩斯主义的AS线是一条成九十度角的折线.c,AD-AS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一般均衡,是指满足供给与需求均衡的产量与价格. AD-AS模型对IS-LM模型的继承与发扬:AD-AS比IS-LM模型更全面,是IS-LM模型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不仅有AD线决定,而且AS也决定,b,不仅有AD分析,而且有AS分析,既可解释滞胀,又可解释新经济.c,不仅强调AD管理,而且强调AS管理.d,经济目标不仅追求经济增长,就业提高,而且使物价稳定.
3 试述IS-LM模型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单考生必做)
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宏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 概念题
1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得到说明. 2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
3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内在经济:企业开始扩张阶段,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内在不经济:当扩张到一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4 CPI与PPI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这一指数的基本意思是人们有选择的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他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购买的花费,公式表示: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PPI是批发价格指数,这一指数的意思是生产者有选择的生产一组劳务和商品,然后比较他们按当期价格生产获得的收益和按基期生产获得的收益,是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
5 自然失业率与潜在总产出水平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潜在总产出水平又称为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6 平衡预算乘数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
变动的比率.
二 计算题
1 已知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Q=50-3P
(1)试求厂商的边际收益函数.
(2)若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4,试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
解:
(1) Q =50-3P →P =(50-Q ) /3→R =PQ =(50Q -Q ) /32,所以MR =∂R /∂Q =50/3-2Q /3
(2) MC =4,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为MC =MR
4=50/3-2Q /3→Q =19, P =31/3 ,所以
2 假定一个经济的消费函数是C=1000+0.8Y,投资函数为I=1000-2000r,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1000r,弱中央隐含的名义货币供给量M=5000,试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解:
IS:I =S , I =100-0200r 0,由Y =C +S →S =-100+00. 2Y (因为C =1000+0. 8Y )→1000-2000r =-1000+0. 2Y →r =1-0. 0001Y
M:L
Ms =Md , Ms =M /P , M =5000, Md =0. 5Y -1000r →5000/P =0. 5Y -1000r →r =-5/P +0. 0Y
求AD00总需函数
:IS =LM →1-0. 0001Y =-5/P +0. 0005Y →Y =5000/3+25000/3P
三 简答题
1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运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答:
基数效用论不仅包括可以用技术衡量的假定,还包括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
量.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认为购买者以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反之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的,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进一步联系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进行分析,考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的情况,那么上述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写成MU /P =λ,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为保证均衡条件实现,在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P必然同比例与MU的递减而递减.这样以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则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 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答: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很容易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
3 为什么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答: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边际效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这是因为: 当MR>MC时,产量小于均衡产量Q,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大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是说,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可以使利润得
到增加.所以厂商会增加产量,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边际成本MC慢慢变大,最后MR>MC的情况会变成MR=MC,在这个过程中厂商得到了所扩大产量带来的全部好处,获得所能得到的最大利润.
当MC>MR时,产量大于均衡产量Q,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小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厂商增加产量是不利的,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会减少产量,随着产量的减少,厂商的边际成本MC是慢慢减少,最后MC>MR的情况会变成MR=MC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厂商所获得的利润渐渐达到最高水平.所以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4 什么是科斯定理?他能否用来指导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答:
科斯定理是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的意义有进一步强调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等等也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大,总能使外部影响“内部化”,从而仍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运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真的有效.首先,资产的财产权不是总能够明确的加以规定,其次,已经明确的产权也不是总能够转让.最后,明确的财产权转让也并不是总能够实现资源最优的配置.并且也应当注意分配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会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所以在我国国企改革中,科斯定理值得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搬,应注意产权明确,责权分明.
四 论述题
1 试述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及其政策含义,他能否解释当前我国的通货紧缩现象?
答: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是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偏好陷阱”,流动性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
持有货币的偏好.政策含义:当“流动性陷阱”出现时,LM为水平线,说明当利率降到很低的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限大,这时人们持有货币而不买债券的利息损失是最小的,因此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保持在手中,这样如果国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水平的LM即前面说过的“凯恩斯陷阱”这时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则效果十分大,因为政府实行这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私人部门借钱(出售公债),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在凯恩斯陷阱中,即使IS不垂直而向右下倾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会十分有效.
通货紧缩是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是总需求突然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下降.
引起我国97年到02年高紧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波冲击:a,通胀泡沫破灭(软着陆);b,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冲击是引起出口下降,外资减少,间接冲击是引起金融紧缩;c,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激化(98年以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企改革导致全面改革,引致风险上升,预期支出增加,所以消费下降,储蓄增加.二是收入分配差距变大,引起消费下降.三是消费结构有断层,这样引起消费倾向下降.d,美欧,日本同时陷入经济衰退阶段(01年到02年),这样导致出口增长率下降.
2 试述AS-AD模型(总供求模型)对IS-LM模型的继承和发展.(统考生必做)
答:
IS-LM模型:a,IS曲线在经济中的含义是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引起IS曲线移动的几个原因为乘数性因素,自主性因素,政府若实行膨胀性财政政策会引起IS曲线向右上平移,若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IS线向左下平移.b,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引起LM曲线移动的两个因素为货币需求对收入及利率的敏感系数,实际货币供给量.c,IS-LM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在IS曲线上有一
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线与LM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当输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会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有超额产品供给,从而导致收入下降,组合点左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线左上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提高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下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线右下方时,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两个市场一般均衡的调整:若IS线和LM线移动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都会发生变动.
AD-AS模型:a,总需求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AD曲线右移.b,AS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AS由总就业水平决定,而总就业水平又由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古典的AS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简化的凯恩斯主义的AS线是一条成九十度角的折线.c,AD-AS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一般均衡,是指满足供给与需求均衡的产量与价格. AD-AS模型对IS-LM模型的继承与发扬:AD-AS比IS-LM模型更全面,是IS-LM模型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不仅有AD线决定,而且AS也决定,b,不仅有AD分析,而且有AS分析,既可解释滞胀,又可解释新经济.c,不仅强调AD管理,而且强调AS管理.d,经济目标不仅追求经济增长,就业提高,而且使物价稳定.
3 试述IS-LM模型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单考生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