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寺
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座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在外族统治时期,如在南宋、元朝、清朝时则受到禁止汉人集体习武。民国军阀时候更被全部焚毁。现时少林寺绝大部分建筑均是重新建造,当中包括著名的大雄宝殿、达摩面壁石等均属仿古制作;但一些地方如古代练武场、塔林及部分石刻仍得以保存。 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是杭州历史悠久、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印度僧人慧理来到中国传教,后因此处景色奇幽,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当地建立寺院,取名为“灵隐”。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笃信佛教,对灵隐寺的建设倍加关心。当时灵隐寺达到了九楼、十八阁、七十七殿堂、僧众三千的规模,成为江南地区的佛教名刹。 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江苏苏州市城西阊门外5公里的枫桥镇。寒山寺座东朝西,门对古运河。寒山寺相传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武帝天监年间(502年-509年)。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从天台山来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寺因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闻名中外。
扬州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蜀冈中峰。唐律宗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此传经授戒,该寺因以名闻天下。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南京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报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1919年重建。
宝鸡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厦门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是一座有有千余年历史的佛教寺庙,位于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称为泗洲寺,明代改称为普照寺,清代改名为南普陀寺。到民国初年,南普陀寺已成为闽南香火鼎盛的佛教寺庙。寺内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寺内还有闽南佛学院。
开封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原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始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景云二年(711年)重建。次年,唐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身份入继皇位,乘改年号为延和元年之际,赐以今名,并御书“大相国寺”匾额。明末毁于黄河水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重建。
九江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中国十大名寺
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座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在外族统治时期,如在南宋、元朝、清朝时则受到禁止汉人集体习武。民国军阀时候更被全部焚毁。现时少林寺绝大部分建筑均是重新建造,当中包括著名的大雄宝殿、达摩面壁石等均属仿古制作;但一些地方如古代练武场、塔林及部分石刻仍得以保存。 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是杭州历史悠久、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印度僧人慧理来到中国传教,后因此处景色奇幽,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当地建立寺院,取名为“灵隐”。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笃信佛教,对灵隐寺的建设倍加关心。当时灵隐寺达到了九楼、十八阁、七十七殿堂、僧众三千的规模,成为江南地区的佛教名刹。 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江苏苏州市城西阊门外5公里的枫桥镇。寒山寺座东朝西,门对古运河。寒山寺相传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武帝天监年间(502年-509年)。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从天台山来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寺因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闻名中外。
扬州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蜀冈中峰。唐律宗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此传经授戒,该寺因以名闻天下。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南京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报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1919年重建。
宝鸡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厦门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是一座有有千余年历史的佛教寺庙,位于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称为泗洲寺,明代改称为普照寺,清代改名为南普陀寺。到民国初年,南普陀寺已成为闽南香火鼎盛的佛教寺庙。寺内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寺内还有闽南佛学院。
开封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原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始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景云二年(711年)重建。次年,唐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身份入继皇位,乘改年号为延和元年之际,赐以今名,并御书“大相国寺”匾额。明末毁于黄河水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重建。
九江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