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购情况研究的调查分析
目录
一.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
四.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程序
五.研究的资料收集、分析方法
六.研究的人员组成和时间进度安排
一、 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一) 研究的背景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成本的不断下降,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火爆的一种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已经从一种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消费行为,消费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逐渐深入人心,在我国,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他们最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自然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未来购物市场上的潜在客户。
(二) 研究的现状
1、 国内的研究
(1)、李季和涂平(2005)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网上购物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得出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影响因素主要有创新性、网络涉入、时间压力、上网时间和可支配收入。
(2)、刘坤 (2004)在 TPB(质地剖面分析) 和 TRA 两个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从潜在网络消费者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潜在购物者的满意度和网站给他们带来的利益与网上购物的行为意图有相关关系。
(3)、朱继文(2005)在 TAM 模型的基础上对 157 名潜在的网上购物的消费者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潜在消费者的因素主要有感知网上购物有用、感知网上购物易用、感知网上购物可靠、感知网上商店信息质量、 感知网上商店服务质量、 网上购物态度和网上购物意向。
(4)、钱明慧(2007)在 TAM 模型的基础上对北京的 15 所大学 1000 名学生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因素主要有感知易用、感知有用、感知网上购物服务质量、感知网上商品价格。
(5)、目前,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不少,主要是从大学生的消费观,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等方面加以研究的。余展鸿在调查报告中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消费倾向多元化发展,他还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储蓄观念淡薄,大学生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恋爱支出过度等。
2、 国外的研究
国外学者 通过研究均发现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 商品特性和网络本身的可靠性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因素。Korgaokar(1999)通过对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年龄、性别、地域分布、收入、家庭和工作类型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行为。Jarvenpa(1999)研究 发现消费者感知风险和消费者的态度对其是否采取网上购物行为有显著影响。国外学者 通过研究均发现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 商品特性和网络本身的可靠性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因素。Korgaokar(1999)通过对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变量进行
研究,结果证明年龄、性别、地域分布、收入、家庭和工作类型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行为。Jarvenpa(1999)研究 发现消费者感知风险和消费者的态度对其是否采取网上购物行为有显著影响。
3、 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从总体上看国内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居多,大学生网购的权威性研究较少;国外研究中关于消费者网购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国内外的研究对我们的课题都有借鉴意义。但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国内尚未有权威性关于大学生网购这一新兴购物消费方式的研究。
国外现有研究的调查对象较为宽泛,不具有针对性
国内外现有研究大多分析影响网购的因素,没有全面分析网购对消费者、大学生
二、 研究的意义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1、 本课题区别于以往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它着重研究分析网购行为对大学生生活、
学习、人际交往、语言的影响,来完善补充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2、 本课题研究通过描述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网购行为来窥视当代
消费观念的变革以及新型购物方式、购物心理的转变,分析和透视网购这种新兴消费观念为消费观念行为的变革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资料。
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可用来解释大学生“宅”以及使用网络热词“亲”等社会现象。
4、本课题研究中涉及大学生对网络认知,对风险危机感知等信息补充完善了大学生群体特征,为涉及到大学生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
(二) 研究的实践意义
1、通过调查我校大学生网购的性别特征、购物品集中度、购物频率、对网购的信任度等信息,有利于描述我校大学生网购的现状。
2、通过调查研究揭示我校大学生网购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分析网购对我校大学生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的影响。
3、通过分析影响我校大学生网购的负面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挖掘大学生网购的潜力,开拓其市场,完善网购软硬环境,促进网购健康发展。
4、我们通过做这个调查可以为以后我们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我们的就业视角,增加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例如可以为本校开网店的同学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三、 研究的内容
(一)现状方面的调查内容;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特征分析;主要是性别分析,年级分析,支付力分析
2,原因分析;选择网购的原因,不选择网购的原因
由于我们课题主要是调查的是其影响,因此对现状的调查只是起个铺垫的作用,主要是其影响方面的调查研究。
(二)影响方面的调查内容:
1, 大学生网购对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有
(1) 对其网购频率的调查,以月为单位;
(2) 与传统购物方式比较分析,更省钱还是花的更多?
2, 大学生网购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主要有
(1) 网购对出去逛街的次数的冲击,是否因为网购而减少了出去逛街的次数?
(2) 网购与“宅”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如何表现?
3, 大学生网购对其精神文化的影响,主要有
(1) 网购中的网络用语在大学生中使用的比例及频率
(2) 网购中的商业模式对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影响
(3) 网购中的原则在社会道德中的运用,比如,网购需要亲和力,需要礼貌,需要更加
贴心,更加细心,通过对物品的选择,可以增加我们的判断力!
4, 大学生网购对其就业的影响,主要有
(1) 被调查对象开网店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例?
(2) 学校中毕业人数中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数?
(3) 大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意愿强度如何?
四、 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程序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是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具体的抽样程序如下:
首先,在确定调查对象是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科学生的前提下,在各年级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年级抽出100人,其次,各年级调查对象的构成按专业区分,尽可能分布均匀。这样全部样本的构成情况如下所示:
每级100名大学生×4个年级=400名大学生
本课题的样本规模属于中型调查类,它兼顾到了样本的误差大小,研究者的人力、财力、时间以及调查的组织和实施等多方面的因素。
五、 研究的资料收集、分析方法
(一)资料的收集方法
本课题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下述几个方面:
(1)现有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收集有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尽量丰富信息形式,收集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机检索以及查询图书馆相关资料。
(2)“自填式问卷”资料。样本规模适度,收集方法为:调查成员将调查问卷发送或者邮寄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以确保填答的回收率。我们将依照课题调查目的,样本抽样程序,进行发放问卷。
(3)“结构式访问”资料。样本规模较小,收集方法为: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注意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以实现研究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资料的分析方法
本课题将根据研究方案和设计以及计划,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除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以外,还要对个案访问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以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1)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去伪求真,辨别前期所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可用性;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性检验,整理资料,统计是否收集到了各方面被调查者的信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进行补充收集;
(3)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将材料转化成可以量化的数据,更直观的数据结构图,或者简洁的文献资料,以供调查组员阅读分析使用。再将已有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取资料中所包含的有用信息,依此分析、总结、概括,网购对大学生的影响。
六、 研究的人员组成和时间进度安排
(一) 研究的人员组成
大学生网购情况研究的调查分析
目录
一.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
四.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程序
五.研究的资料收集、分析方法
六.研究的人员组成和时间进度安排
一、 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一) 研究的背景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成本的不断下降,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火爆的一种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已经从一种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消费行为,消费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逐渐深入人心,在我国,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他们最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自然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未来购物市场上的潜在客户。
(二) 研究的现状
1、 国内的研究
(1)、李季和涂平(2005)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网上购物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得出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影响因素主要有创新性、网络涉入、时间压力、上网时间和可支配收入。
(2)、刘坤 (2004)在 TPB(质地剖面分析) 和 TRA 两个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从潜在网络消费者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潜在购物者的满意度和网站给他们带来的利益与网上购物的行为意图有相关关系。
(3)、朱继文(2005)在 TAM 模型的基础上对 157 名潜在的网上购物的消费者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潜在消费者的因素主要有感知网上购物有用、感知网上购物易用、感知网上购物可靠、感知网上商店信息质量、 感知网上商店服务质量、 网上购物态度和网上购物意向。
(4)、钱明慧(2007)在 TAM 模型的基础上对北京的 15 所大学 1000 名学生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因素主要有感知易用、感知有用、感知网上购物服务质量、感知网上商品价格。
(5)、目前,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不少,主要是从大学生的消费观,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等方面加以研究的。余展鸿在调查报告中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消费倾向多元化发展,他还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储蓄观念淡薄,大学生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恋爱支出过度等。
2、 国外的研究
国外学者 通过研究均发现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 商品特性和网络本身的可靠性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因素。Korgaokar(1999)通过对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年龄、性别、地域分布、收入、家庭和工作类型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行为。Jarvenpa(1999)研究 发现消费者感知风险和消费者的态度对其是否采取网上购物行为有显著影响。国外学者 通过研究均发现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 商品特性和网络本身的可靠性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因素。Korgaokar(1999)通过对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变量进行
研究,结果证明年龄、性别、地域分布、收入、家庭和工作类型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行为。Jarvenpa(1999)研究 发现消费者感知风险和消费者的态度对其是否采取网上购物行为有显著影响。
3、 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从总体上看国内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居多,大学生网购的权威性研究较少;国外研究中关于消费者网购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国内外的研究对我们的课题都有借鉴意义。但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国内尚未有权威性关于大学生网购这一新兴购物消费方式的研究。
国外现有研究的调查对象较为宽泛,不具有针对性
国内外现有研究大多分析影响网购的因素,没有全面分析网购对消费者、大学生
二、 研究的意义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1、 本课题区别于以往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它着重研究分析网购行为对大学生生活、
学习、人际交往、语言的影响,来完善补充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2、 本课题研究通过描述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网购行为来窥视当代
消费观念的变革以及新型购物方式、购物心理的转变,分析和透视网购这种新兴消费观念为消费观念行为的变革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资料。
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可用来解释大学生“宅”以及使用网络热词“亲”等社会现象。
4、本课题研究中涉及大学生对网络认知,对风险危机感知等信息补充完善了大学生群体特征,为涉及到大学生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
(二) 研究的实践意义
1、通过调查我校大学生网购的性别特征、购物品集中度、购物频率、对网购的信任度等信息,有利于描述我校大学生网购的现状。
2、通过调查研究揭示我校大学生网购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分析网购对我校大学生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的影响。
3、通过分析影响我校大学生网购的负面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挖掘大学生网购的潜力,开拓其市场,完善网购软硬环境,促进网购健康发展。
4、我们通过做这个调查可以为以后我们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我们的就业视角,增加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例如可以为本校开网店的同学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三、 研究的内容
(一)现状方面的调查内容;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特征分析;主要是性别分析,年级分析,支付力分析
2,原因分析;选择网购的原因,不选择网购的原因
由于我们课题主要是调查的是其影响,因此对现状的调查只是起个铺垫的作用,主要是其影响方面的调查研究。
(二)影响方面的调查内容:
1, 大学生网购对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有
(1) 对其网购频率的调查,以月为单位;
(2) 与传统购物方式比较分析,更省钱还是花的更多?
2, 大学生网购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主要有
(1) 网购对出去逛街的次数的冲击,是否因为网购而减少了出去逛街的次数?
(2) 网购与“宅”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如何表现?
3, 大学生网购对其精神文化的影响,主要有
(1) 网购中的网络用语在大学生中使用的比例及频率
(2) 网购中的商业模式对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影响
(3) 网购中的原则在社会道德中的运用,比如,网购需要亲和力,需要礼貌,需要更加
贴心,更加细心,通过对物品的选择,可以增加我们的判断力!
4, 大学生网购对其就业的影响,主要有
(1) 被调查对象开网店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例?
(2) 学校中毕业人数中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数?
(3) 大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意愿强度如何?
四、 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程序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是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具体的抽样程序如下:
首先,在确定调查对象是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科学生的前提下,在各年级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年级抽出100人,其次,各年级调查对象的构成按专业区分,尽可能分布均匀。这样全部样本的构成情况如下所示:
每级100名大学生×4个年级=400名大学生
本课题的样本规模属于中型调查类,它兼顾到了样本的误差大小,研究者的人力、财力、时间以及调查的组织和实施等多方面的因素。
五、 研究的资料收集、分析方法
(一)资料的收集方法
本课题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下述几个方面:
(1)现有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收集有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尽量丰富信息形式,收集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机检索以及查询图书馆相关资料。
(2)“自填式问卷”资料。样本规模适度,收集方法为:调查成员将调查问卷发送或者邮寄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以确保填答的回收率。我们将依照课题调查目的,样本抽样程序,进行发放问卷。
(3)“结构式访问”资料。样本规模较小,收集方法为: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注意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以实现研究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资料的分析方法
本课题将根据研究方案和设计以及计划,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除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以外,还要对个案访问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以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1)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去伪求真,辨别前期所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可用性;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性检验,整理资料,统计是否收集到了各方面被调查者的信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进行补充收集;
(3)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将材料转化成可以量化的数据,更直观的数据结构图,或者简洁的文献资料,以供调查组员阅读分析使用。再将已有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取资料中所包含的有用信息,依此分析、总结、概括,网购对大学生的影响。
六、 研究的人员组成和时间进度安排
(一) 研究的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