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规划纲要》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________,基础在_________。
2.百年大计,__________。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________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
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________和________。
5.树立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
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6.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________、注重_________。
7. 《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
____________和适应 _____________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8.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______________,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9.___________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0.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________,全面实施________________。
11.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________和________。
12.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通过________培训、________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招生选拔的标准和途径过于单一,以统一的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标准,造成的弊端是( )
A.教学水平低 B.学生厌学 C.一考定终身 D.教师职业倦怠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________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
A.以学生为主体 B 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3.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一切为了学生 B.学生健康成长 C.减轻学生负担 D.创新发展
4.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 A.改革创新 B.教师培训 C.科学管理 D提高质量
5.师德教育要以“________”为核心,引导教师热爱教育,关心学生。( )
A.爱与责任 B.严谨笃学 C.淡薄名利 D.终身学习
6.教育公平的重点是( )
①机会公平 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④扶持困难群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7.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 A.全面发展 B均衡发展 C.能力为重 D.德育为先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______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主法制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
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
实现______减负。( )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0.《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______教师职务(职称)。( )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特级教师
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10分,计30分)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什么?
2.《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我们如何改进教育教学评价?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20分,计40分)
1.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谈谈你对战略主题的理解。
2.结合《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及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理解。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
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5.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
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6.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7.《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 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8.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9.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0.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1.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12.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招生选拔的标准和途径过于单一,以统一的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标准,造成的弊端是( C ) A.教学水平低 B.学生厌学 C.一考定终身 D.教师职业倦怠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________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D )
A.以学生为主体 B 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3.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
A.一切为了学生 B.学生健康成长 C.减轻学生负担 D.创新发展
4.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A ) A.改革创新 B.教师培训 C.科学管理 D提高质量
5.师德教育要以“________”为核心,引导教师热爱教育,关心学生。( A )
A.爱与责任 B.严谨笃学 C.淡薄名利 D.终身学习
6.教育公平的重点是( B )
①机会公平 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扶持困难群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7.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B ) A.全面发展 B均衡发展 C.能力为重 D.德育为先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______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D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主法制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
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______减负。( A )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0.《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______教师职务(职称)。
(A )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特级教师
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10分,计30分)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什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我们如何改进教育教学评价?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一、 优化校园环境
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育人环境在家庭、社会得到完善体现,保证育人效果。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20分,计40分)
1.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谈谈你对战略主题的理解。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这两个词基本上已经被大众所熟悉,但熟悉和熟知并非等同于真知。
“以人为本”的内涵很深刻,而外延又极其丰富。每个人都有对此词有着个性化的理解,要把这个词真正地理解和运用到教育上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关键是“人”是指谁?“本”又为何意?许多人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他们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自己为本和以自己的利益为本。谁都知道上述理解是片面的,但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什么?教育的主体是谁?能否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以教育的主体为本?教育的主体是多样的,怎么样处理多样主体间的关系?比如,“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从道理上讲,“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并不矛盾,但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什么?现行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吗?是否有着相对好的素质教育和相对差的素质教育?人们应该如何界定什么是好的素质教育和什么是差的素质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意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这里同样存在着人们如何理解和落实的问题。德育指什么?如何做到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把这个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过程中?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能力为重。要坚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能力具体指什么?高分(成绩)为什么不是一种能力?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称为是优化的?如何在机制和环境上保障使社会实践变得丰富?如何强化能力培养?以往教育中的失误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具体指什么?是指德智体美劳吗?以往我们不是一直在强调这个吗?还是落实的问题?
总之,《教育规划刚要》使人们可以对于教育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2.结合《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及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研修班期间,我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做了一些思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规划描绘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规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纲要》,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观念是人们对于人才培养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看法或根本观点。人才培养观念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先导,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根据《纲要》精神,本文拟就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促进“德智体美”的有机融合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96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观念是针对片面发展观念而言的。人的全面发展, 就个体的人而言,就是应该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全面而协调的发展。重智育,轻德育;或重德智育,轻体育;或重德
智体,轻美育,都是片面发展,而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在教育史上,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逐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历史。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停的探索周围世界,同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都提出过全面发展的理念,我们应该继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面发展是一种教育过程,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与培养他们的个性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既重视学生心灵的成长,也关注学生身体的健康;既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既要加强体育,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又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既要加强美育,又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总之,全面发展的观念就是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树立人人成才观念,促进所有学生成长成才
人人成才观念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育人才观,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成长成才。二是社会用人观,应当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树立大人才观,不拘一格选人才。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片面观念,才能把人才强国战略变成自觉的实践。
人人都可以成才,需要教育、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发展社会教育。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才。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为8年,而发达国家为11-14年。为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企业要舍得花钱对职工进行培训,个人为了成才,也要重视对终身教育的投资。其次,要加快体制创新,营造开放、宽松、宽容的社会气氛,形成育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第三是个人的努力。“天生我才必有用”。个人要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类型;要善于抓住成才的机遇,又要敢于突破种种传统的、保守的、惰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要持之以恒,勇于竞争,不怕失败。努力实现个人的成才,既是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全面发展的体现。
三、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
所谓多样化人才观念,就是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高考传导的升学压力依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纲要》提出: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纲要》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
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与时俱进
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说终其人的一生,都必须要不停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新技术革命带来知识的突变,不但知识总量增长速度惊人,知识的更新周期更是大大缩短。人类文明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学习为生存之道。学习的能力,就是个人将来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对所有人来说,终身学习都将成为一种回报无限的投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学习的全民性,又强调了个人学习的终身性,只有全民族的个人终身学习,才能实现整个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校以学习为主,作为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整合知识的技巧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做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形成体系开放的人才培养体制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安排。首先,小学、中学、大学要有机地衔接起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第二,教学、科研、实践要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是教学单位,但也要重视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学中体现科研成果,特别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体现在最前沿的课堂教学之中。学校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实践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在上述“五个观念”中,有的其实是“老”观念,如第一个观念是新中国教育方针一贯倡导的核心教育观念,第一、第二、第四个观念也是多年来我国素质教育重点倡导的观念。之所以仍然称之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因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多种缘故,这些观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中小学“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有必要超越现实,坚决纠正“应试教育”倾向,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五个观念”中的第三、第五个观念真正体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同时也触及了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纲要》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排除阻力,认真落实。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________,基础在_________。
2.百年大计,__________。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________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
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________和________。
5.树立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
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6.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________、注重_________。
7. 《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
____________和适应 _____________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8.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______________,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9.___________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0.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________,全面实施________________。
11.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________和________。
12.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通过________培训、________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招生选拔的标准和途径过于单一,以统一的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标准,造成的弊端是( )
A.教学水平低 B.学生厌学 C.一考定终身 D.教师职业倦怠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________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
A.以学生为主体 B 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3.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一切为了学生 B.学生健康成长 C.减轻学生负担 D.创新发展
4.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 A.改革创新 B.教师培训 C.科学管理 D提高质量
5.师德教育要以“________”为核心,引导教师热爱教育,关心学生。( )
A.爱与责任 B.严谨笃学 C.淡薄名利 D.终身学习
6.教育公平的重点是( )
①机会公平 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④扶持困难群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7.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 A.全面发展 B均衡发展 C.能力为重 D.德育为先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______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主法制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
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
实现______减负。( )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0.《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______教师职务(职称)。( )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特级教师
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10分,计30分)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什么?
2.《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我们如何改进教育教学评价?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20分,计40分)
1.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谈谈你对战略主题的理解。
2.结合《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及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理解。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
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5.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
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6.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7.《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 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8.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9.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0.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1.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12.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招生选拔的标准和途径过于单一,以统一的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标准,造成的弊端是( C ) A.教学水平低 B.学生厌学 C.一考定终身 D.教师职业倦怠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________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D )
A.以学生为主体 B 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3.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
A.一切为了学生 B.学生健康成长 C.减轻学生负担 D.创新发展
4.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A ) A.改革创新 B.教师培训 C.科学管理 D提高质量
5.师德教育要以“________”为核心,引导教师热爱教育,关心学生。( A )
A.爱与责任 B.严谨笃学 C.淡薄名利 D.终身学习
6.教育公平的重点是( B )
①机会公平 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扶持困难群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7.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B ) A.全面发展 B均衡发展 C.能力为重 D.德育为先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______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D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主法制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
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______减负。( A )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0.《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______教师职务(职称)。
(A )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特级教师
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10分,计30分)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什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我们如何改进教育教学评价?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一、 优化校园环境
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育人环境在家庭、社会得到完善体现,保证育人效果。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20分,计40分)
1.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谈谈你对战略主题的理解。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这两个词基本上已经被大众所熟悉,但熟悉和熟知并非等同于真知。
“以人为本”的内涵很深刻,而外延又极其丰富。每个人都有对此词有着个性化的理解,要把这个词真正地理解和运用到教育上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关键是“人”是指谁?“本”又为何意?许多人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他们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自己为本和以自己的利益为本。谁都知道上述理解是片面的,但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什么?教育的主体是谁?能否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以教育的主体为本?教育的主体是多样的,怎么样处理多样主体间的关系?比如,“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从道理上讲,“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并不矛盾,但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什么?现行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吗?是否有着相对好的素质教育和相对差的素质教育?人们应该如何界定什么是好的素质教育和什么是差的素质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意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这里同样存在着人们如何理解和落实的问题。德育指什么?如何做到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把这个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过程中?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能力为重。要坚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能力具体指什么?高分(成绩)为什么不是一种能力?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称为是优化的?如何在机制和环境上保障使社会实践变得丰富?如何强化能力培养?以往教育中的失误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具体指什么?是指德智体美劳吗?以往我们不是一直在强调这个吗?还是落实的问题?
总之,《教育规划刚要》使人们可以对于教育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2.结合《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及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研修班期间,我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做了一些思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规划描绘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规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纲要》,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观念是人们对于人才培养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看法或根本观点。人才培养观念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先导,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根据《纲要》精神,本文拟就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促进“德智体美”的有机融合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96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观念是针对片面发展观念而言的。人的全面发展, 就个体的人而言,就是应该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全面而协调的发展。重智育,轻德育;或重德智育,轻体育;或重德
智体,轻美育,都是片面发展,而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在教育史上,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逐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历史。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停的探索周围世界,同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都提出过全面发展的理念,我们应该继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面发展是一种教育过程,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与培养他们的个性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既重视学生心灵的成长,也关注学生身体的健康;既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既要加强体育,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又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既要加强美育,又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总之,全面发展的观念就是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树立人人成才观念,促进所有学生成长成才
人人成才观念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育人才观,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成长成才。二是社会用人观,应当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树立大人才观,不拘一格选人才。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片面观念,才能把人才强国战略变成自觉的实践。
人人都可以成才,需要教育、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发展社会教育。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才。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为8年,而发达国家为11-14年。为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企业要舍得花钱对职工进行培训,个人为了成才,也要重视对终身教育的投资。其次,要加快体制创新,营造开放、宽松、宽容的社会气氛,形成育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第三是个人的努力。“天生我才必有用”。个人要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类型;要善于抓住成才的机遇,又要敢于突破种种传统的、保守的、惰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要持之以恒,勇于竞争,不怕失败。努力实现个人的成才,既是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全面发展的体现。
三、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
所谓多样化人才观念,就是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高考传导的升学压力依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纲要》提出: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纲要》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
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与时俱进
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说终其人的一生,都必须要不停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新技术革命带来知识的突变,不但知识总量增长速度惊人,知识的更新周期更是大大缩短。人类文明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学习为生存之道。学习的能力,就是个人将来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对所有人来说,终身学习都将成为一种回报无限的投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学习的全民性,又强调了个人学习的终身性,只有全民族的个人终身学习,才能实现整个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校以学习为主,作为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整合知识的技巧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做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形成体系开放的人才培养体制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安排。首先,小学、中学、大学要有机地衔接起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第二,教学、科研、实践要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是教学单位,但也要重视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学中体现科研成果,特别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体现在最前沿的课堂教学之中。学校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实践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在上述“五个观念”中,有的其实是“老”观念,如第一个观念是新中国教育方针一贯倡导的核心教育观念,第一、第二、第四个观念也是多年来我国素质教育重点倡导的观念。之所以仍然称之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因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多种缘故,这些观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中小学“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有必要超越现实,坚决纠正“应试教育”倾向,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五个观念”中的第三、第五个观念真正体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同时也触及了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纲要》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排除阻力,认真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