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官网头条:大学教育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导向?
2015年02月04日 10:23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网页截图
原标题:评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他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前不久,中央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结合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对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作出了部署,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出了明确任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学习该意见精神座谈会上提出了关于大学课堂教育的具体要求。这一要求,针对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复杂形势和突出问题,切中的是党管意识形态、加强意识形态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众所周知,高校是
社会思潮汇聚、意识形态交锋的敏感地带,抓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思想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义重大。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核心和实质是价值观教育。因此,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务必要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大学教育是一项有责任、有义务的神圣事业,是引导人们追求光明和进步、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实践。大学里所进行的教育,不管是正式的课堂教育,还是课外的校园文化建设,不管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还是思维或者方法教育,背后都包含着价值观,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控制和指引,也都需要培育和塑造既定的价值观念。那么,大学教育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导向?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的分野,不同的人对此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回答。不过,基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教育决不应造成戕害,决不能指向退化,更不能误导受教育者走向迷茫、困惑和堕落,因此,在大学课堂里所进行的教育固然要在解蔽中启蒙、在沟通中赋予,但这种启蒙和赋予不应消解人心向善、人性向上的天性,而需要给学习对象提供一种积极、进步、光明、科学、向上的价值观,让受教育者受到良性引导和正向指引,形成客观、公正、准确和负责任的价值判断,实现个体品性的淬炼和精神的升华。
课堂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是传递价值观的神圣殿堂。不论是隐形的还是显性的,不论是技术型的还是思想性的,大学的课堂教育和教学都要创造一种让人们积极起来、向往进步、追求光明和美好的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导向对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能起到的作用是积极而非消极的,是正向而非反向的。失去了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和正面指引,大学课堂教育和教学无疑就会走向其反面,就会造成对学习者的失职和对教育本身的背叛。
在意识形态分野和对立十分明显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大学在其课堂教育尽管姿态纷呈,形式多样,但无不在政权的指导下奉行为其社会核心价值观服务的宗旨,这既是大学教育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或隐或显的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职责与使命。捍卫和促进本国的核心价值观,这几乎也是有史以来大学教育的通则,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惯例。由于受时代和社会发展中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严峻的意识形态考验,也正经历着社会价值观的变革、转型和重构。当下的大学课堂已经成为了社会思潮冲撞的聚散地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场域。课堂教育和教学中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精神面貌传递价值观,不仅关系到教育效果,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受教育者的政治取向。
中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应理所当然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也应当理直气壮地捍卫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此看来,在大学的课堂上,是坚持我们的价值观,还是被西方的错误价值观牵着鼻子走,是正视我们的过去,还是涂抹自己的历史、诋毁民族的英雄,是发出光明的号召,还是宣泄愤懑的怨气,是传递正面的能量,还是为迎合低级、负面、庸俗的心理而售卖漫骂以博取喝彩,这不仅是一个严肃的思想觉悟问题,也是一个严格的政治立场和道德立场问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应严守意识形态的阵地,高校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牢牢地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价值观传递者和教化者的角色,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把关人。
求是网:攻击教育部长“底线观”是对中央不满
2015年02月02日 12:10
来源:求是网 作者:秋平
原标题: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
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座谈会上强调,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这则消息发布后,不少人就此表达看法,赞许支持的有之,批评指责的亦不少,特别是针对袁贵仁同志提出的“三个决不允许”,更是引来包括部分高校教师在内的一些人的质疑。
在笔者看来,作为教育部的主要负责人,袁贵仁同志对《意见》的解读并非仅代表其个人,更多的是代表教育部表达对党中央、国务院两办《意见》的阐释与表态,可以说这是十分正常的职务行为表达。而网上一些人表面上看是攻击袁部长本人,其实质是借机表达对中央出台《意见》的不满。对此,我们应高度警觉,在大是大非上站稳立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更进一步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两部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袁部长所言的守好“三个底线”、做到“三个决不允许”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于法有据。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高校教师应当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的大学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如果高校里总是蔓延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错误思潮,尤其是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政治思潮,我们培养的人才又如何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它不仅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高校教师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在高校的课堂上,如果教师总是你说一句党的不好,他讲一句社会主义的差,让那些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长此以往,生活在思想阴霾中的青年学生,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才能正确引导与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岂不是后继无人,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也将随之成为“海市蜃楼”。这是我们每个有责任有道义的中国人都不愿见到的。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与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座谈时,围绕尊师重教、立德树人发表过多次重要讲话。关于教师工作,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就在于这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优秀的高校老师,无疑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保姆”,是修剪他们思想蔓枝的“园丁”。从这一点上讲,能否守好自己的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应该成为高校教师是否称职合格的最基本的检验标准。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如果说高校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那么高校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明确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愿景服务,作为自己崇高的职业追求,努力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
袁贵仁: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
2015年02月02日 10: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
原标题:袁贵仁: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
作的总部署总动员。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
《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贯彻落实好《意见》,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意识形态工作,连续25年保持稳定,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紧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贯彻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正面引导。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常抓常新的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着力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生动案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
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我们底气充足的思想理念讲深讲透,使我们想说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最近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着力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构建相互衔接、各有侧重、梯次推进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要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弘扬正气、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二是直面突出问题,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看作是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挑战,加紧对我渗透分化,方法手段更加隐蔽多样,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落实好《意见》,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防范对外开放条件下办学面临的各种意识形态风险,努力在斗争中把握主动,赢得优势。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主阵地。教材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坚决抵制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进入我们的大学,打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材体系,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提供坚实支撑。坚持“抓源头、抓审批、抓场地”,进一步规范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宣传阵地管理,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
三是重视网络建设,壮大主流舆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必须坚持管建结合、善管善用,按照网络生态和运行规律,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治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机遇。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打造一支由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骨干学生组成的高校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引导他们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释中国的奇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讲清楚说明白,让人民群众能够听懂和认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示范性网站长远规划,推出一批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集中优势办出品牌。推进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继续加强对校园网用户管理,与有关部门协同建设高校网络信息应急机制,提高网络管理水平,让网络空间成为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四是坚持德才兼备,建强工作队伍。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在人。要强化高校党委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重视、抓得
到位不到位,作为衡量高校党委领导能力的核心标准。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信”的问题,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把是否重视、是否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其次,要解决好“强”的问题,让搞马克思主义的人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再次,要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好教师聘用政治关,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三、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条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规律,不断增强方法自觉,注重方法创新,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
一是树立战略思维,提高把握大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善于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思考问题。目前来看,我们所面临的大势,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大势。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封闭状态下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惯性思维,把意识形态斗争和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作为一种新常态,善于从战略层面应对和思考。其次就是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放在哪儿。青年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很多问题也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全媒体、大数据等特点,不断增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能力,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主动权。
二是强化底线思维,提高应对难题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充分估计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底线思维,把工作基点放在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赢得青年。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执政的最大优势是赢得青年,执政的最大风险是失去青年,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从这一点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极端重要、任重道远。贯彻落实好《意见》的各项任务,要宁可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形势想得严峻一些,拿出综合的、具体的、可操作、有效的实施方案,决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走过场,走形式。
三是增强系统思维,提高协同合作能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关涉教学、科研、管理各个领域,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善打组合拳,不断提高协同合作能力。目前,多部门协调配合、密切联动的管理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在一
定程度上还存在各自为战、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协同合作,建立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四是运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以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把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法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善于以法治方式处理高校意识形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相结合,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校规校纪的言行,要依法依规处理。着力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善于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依法治教与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作者:袁贵仁 中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北大官网头条:大学教育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导向?
2015年02月04日 10:23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网页截图
原标题:评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他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前不久,中央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结合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对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作出了部署,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出了明确任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学习该意见精神座谈会上提出了关于大学课堂教育的具体要求。这一要求,针对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复杂形势和突出问题,切中的是党管意识形态、加强意识形态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众所周知,高校是
社会思潮汇聚、意识形态交锋的敏感地带,抓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思想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义重大。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核心和实质是价值观教育。因此,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务必要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大学教育是一项有责任、有义务的神圣事业,是引导人们追求光明和进步、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实践。大学里所进行的教育,不管是正式的课堂教育,还是课外的校园文化建设,不管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还是思维或者方法教育,背后都包含着价值观,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控制和指引,也都需要培育和塑造既定的价值观念。那么,大学教育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导向?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的分野,不同的人对此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回答。不过,基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教育决不应造成戕害,决不能指向退化,更不能误导受教育者走向迷茫、困惑和堕落,因此,在大学课堂里所进行的教育固然要在解蔽中启蒙、在沟通中赋予,但这种启蒙和赋予不应消解人心向善、人性向上的天性,而需要给学习对象提供一种积极、进步、光明、科学、向上的价值观,让受教育者受到良性引导和正向指引,形成客观、公正、准确和负责任的价值判断,实现个体品性的淬炼和精神的升华。
课堂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是传递价值观的神圣殿堂。不论是隐形的还是显性的,不论是技术型的还是思想性的,大学的课堂教育和教学都要创造一种让人们积极起来、向往进步、追求光明和美好的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导向对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能起到的作用是积极而非消极的,是正向而非反向的。失去了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和正面指引,大学课堂教育和教学无疑就会走向其反面,就会造成对学习者的失职和对教育本身的背叛。
在意识形态分野和对立十分明显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大学在其课堂教育尽管姿态纷呈,形式多样,但无不在政权的指导下奉行为其社会核心价值观服务的宗旨,这既是大学教育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或隐或显的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职责与使命。捍卫和促进本国的核心价值观,这几乎也是有史以来大学教育的通则,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惯例。由于受时代和社会发展中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严峻的意识形态考验,也正经历着社会价值观的变革、转型和重构。当下的大学课堂已经成为了社会思潮冲撞的聚散地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场域。课堂教育和教学中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精神面貌传递价值观,不仅关系到教育效果,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受教育者的政治取向。
中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应理所当然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也应当理直气壮地捍卫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此看来,在大学的课堂上,是坚持我们的价值观,还是被西方的错误价值观牵着鼻子走,是正视我们的过去,还是涂抹自己的历史、诋毁民族的英雄,是发出光明的号召,还是宣泄愤懑的怨气,是传递正面的能量,还是为迎合低级、负面、庸俗的心理而售卖漫骂以博取喝彩,这不仅是一个严肃的思想觉悟问题,也是一个严格的政治立场和道德立场问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应严守意识形态的阵地,高校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牢牢地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价值观传递者和教化者的角色,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把关人。
求是网:攻击教育部长“底线观”是对中央不满
2015年02月02日 12:10
来源:求是网 作者:秋平
原标题: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
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座谈会上强调,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这则消息发布后,不少人就此表达看法,赞许支持的有之,批评指责的亦不少,特别是针对袁贵仁同志提出的“三个决不允许”,更是引来包括部分高校教师在内的一些人的质疑。
在笔者看来,作为教育部的主要负责人,袁贵仁同志对《意见》的解读并非仅代表其个人,更多的是代表教育部表达对党中央、国务院两办《意见》的阐释与表态,可以说这是十分正常的职务行为表达。而网上一些人表面上看是攻击袁部长本人,其实质是借机表达对中央出台《意见》的不满。对此,我们应高度警觉,在大是大非上站稳立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更进一步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两部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袁部长所言的守好“三个底线”、做到“三个决不允许”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于法有据。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高校教师应当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的大学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如果高校里总是蔓延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错误思潮,尤其是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政治思潮,我们培养的人才又如何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它不仅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高校教师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在高校的课堂上,如果教师总是你说一句党的不好,他讲一句社会主义的差,让那些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长此以往,生活在思想阴霾中的青年学生,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才能正确引导与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岂不是后继无人,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也将随之成为“海市蜃楼”。这是我们每个有责任有道义的中国人都不愿见到的。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与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座谈时,围绕尊师重教、立德树人发表过多次重要讲话。关于教师工作,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就在于这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优秀的高校老师,无疑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保姆”,是修剪他们思想蔓枝的“园丁”。从这一点上讲,能否守好自己的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应该成为高校教师是否称职合格的最基本的检验标准。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如果说高校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那么高校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明确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愿景服务,作为自己崇高的职业追求,努力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
袁贵仁: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
2015年02月02日 10: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
原标题:袁贵仁: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
作的总部署总动员。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
《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贯彻落实好《意见》,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意识形态工作,连续25年保持稳定,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紧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贯彻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正面引导。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常抓常新的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着力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生动案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
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我们底气充足的思想理念讲深讲透,使我们想说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最近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着力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构建相互衔接、各有侧重、梯次推进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要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弘扬正气、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二是直面突出问题,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看作是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挑战,加紧对我渗透分化,方法手段更加隐蔽多样,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落实好《意见》,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防范对外开放条件下办学面临的各种意识形态风险,努力在斗争中把握主动,赢得优势。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主阵地。教材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坚决抵制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进入我们的大学,打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材体系,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提供坚实支撑。坚持“抓源头、抓审批、抓场地”,进一步规范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宣传阵地管理,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
三是重视网络建设,壮大主流舆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必须坚持管建结合、善管善用,按照网络生态和运行规律,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治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机遇。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打造一支由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骨干学生组成的高校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引导他们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释中国的奇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讲清楚说明白,让人民群众能够听懂和认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示范性网站长远规划,推出一批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集中优势办出品牌。推进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继续加强对校园网用户管理,与有关部门协同建设高校网络信息应急机制,提高网络管理水平,让网络空间成为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四是坚持德才兼备,建强工作队伍。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在人。要强化高校党委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重视、抓得
到位不到位,作为衡量高校党委领导能力的核心标准。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信”的问题,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把是否重视、是否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其次,要解决好“强”的问题,让搞马克思主义的人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再次,要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好教师聘用政治关,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三、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条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规律,不断增强方法自觉,注重方法创新,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
一是树立战略思维,提高把握大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善于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思考问题。目前来看,我们所面临的大势,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大势。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封闭状态下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惯性思维,把意识形态斗争和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作为一种新常态,善于从战略层面应对和思考。其次就是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放在哪儿。青年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很多问题也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全媒体、大数据等特点,不断增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能力,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主动权。
二是强化底线思维,提高应对难题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充分估计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底线思维,把工作基点放在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赢得青年。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执政的最大优势是赢得青年,执政的最大风险是失去青年,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从这一点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极端重要、任重道远。贯彻落实好《意见》的各项任务,要宁可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形势想得严峻一些,拿出综合的、具体的、可操作、有效的实施方案,决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走过场,走形式。
三是增强系统思维,提高协同合作能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关涉教学、科研、管理各个领域,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善打组合拳,不断提高协同合作能力。目前,多部门协调配合、密切联动的管理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在一
定程度上还存在各自为战、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协同合作,建立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四是运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以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把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法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善于以法治方式处理高校意识形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相结合,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校规校纪的言行,要依法依规处理。着力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善于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依法治教与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作者:袁贵仁 中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