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0年5月第30卷第3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May,2010Vol.30No.3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王鹏辉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要: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公共资源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

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当前义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取向、城乡财政投入的不平衡以及教师资源的不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调整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农村职业和义务教育的衔接、改革财政中的转移制度和均衡师资配制是保证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小学校布局;均衡发展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51(2010)03-0104-04

义务教育是指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制度。我国现在的义务教育年限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由于受资源的约束,我国在教育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采取了非均衡资源配置模式,尽管这种模式为缓解改革开放时的人才匮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英模式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足已成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的瓶颈。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有扩大的趋势。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明显地向城市倾斜,甚至农村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还在不断地向城市流动,使城乡间本已存在的教育差别继续扩大,这严重破坏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以下性质:

(1)基础性:义务教育是对适龄儿童进行的基本素质教育,而非高层次的专业教育。

(2)外部性:义务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远远大于个人收益率,它的发展不仅对受教育者本人和家庭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受教育者个体之外的他人和社会有重要作用,是每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保证。

(3)强制性:所有适龄儿童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4)平等性:由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外部性,义务教育的对象是还未定型的、有无限发展潜力的青少年,因此必须保证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到平等的、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而不宜过早分层,进行等级化的差别教育。

(5)国家化:义务教育学校是由国家设置的、通过公共财政维持的公共服务机构,国家是义务教育的直接提供者。

(6)免费化:由国家各级政府财政保证免除义务教育学生的学费、杂费、书本费、午餐费和交通费等。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教育公平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保证。多数学者认为,义务教育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并且是其中最为“基本”的部分。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所言,更好的基础教育、培训和卫生保健等不仅能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会通过提高能力使其免于

一、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平等主义

义务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甚至不同于高中教育,是由国家、社会必须保证的、每个适龄儿童依法接受的最低限度的国民基本素质教育。从物品属性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更准确地说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特征,对社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义务教育具有

收稿日期:2010-04-10

作者简介:王鹏辉(1971-),男,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104

陷入贫困。

[1]

二、我国义务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是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源头

长期以来,我国从小学、普通中学到高中,基本上实行单一化的教育体制,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学校的管理行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异化,教师往往用题海战术来操练学生,学校成了制造尖子学生、大学生的工厂,而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被忽略。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初、高中升学率比较低,由于“基础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将来能跳出龙门,当学生自己认为升学无望的时候往往选择离开学校”

[2]

,因而带来了高辍学率。尽

管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采取了种种优惠措施,但并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从而影响了义务教育普及率的巩固。例如甘肃省陇东南地区有大量15~25岁的农村劳动力在城镇非正规就业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培训,他们或因家庭困难初中辍学,或因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或因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为了生存而进入城镇就业。

[3]

这不仅降低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更

产生了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

(二)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的问题

首先,我国政府在东西部、城乡之间的教育投入差别巨大。以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部农村中小学与东部发达地区中小学之间少则相差几倍,多至相差几十倍。

[4]

2004年,这种差距仍比较突出,东部地区初中当年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为1847元,而西部地区仅为1017元,二者之比为1.8:1;东部地区初中当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为304元,而西部地区仅为121元,二者之比为2.5:1.[5]即使在同一地区,农村中小学的生均教育也少于城市(见表1)。

表12001~2005年甘肃城乡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生均教育

经费对比表(单位:元)

2001

[**************]5

农村小学955.801116.251221.451483.561744.84城镇小学1208.801388.331412.891671.701776.95城乡差距比率(%)

20.93

19.60

13.55

11.25

1.81

农村初中1062.941421.051470.181392.871822.36城镇初中1577.191745.461594.451780.542125.52城乡差距比率(%)

32.61

18.59

7.79

21.77

14.26

注:上表数据来源于2001~2005年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由表1可知,甘肃省城乡中小学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在2001~2005年间总体趋势在缩小,尤其是随着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的普及,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但就广大农村地区一直以来教育积弱积贫的现状,目前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较之城镇仍显不足。

其次,义务教育财政支付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教育经费的总体政策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而在财政预算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不仅一般性转移支付不能按规定比例拨发,专项转移支付也常被挪用和挤占。省级财政补助仅限于工程类,而对学校事业性支出还没有补助,具体分析见表2.

表22001~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各级财政体制

补助项目

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县

对困难县对困难县教职工工资

教职工工教职工统发教资补助

工资补助

职工工资--

公用经费--负担部分公用经费--

校舍维修、设困难地区要求省区设困筹措新增校提高新增建设危房改造专难地区危房改舍建设和改校舍所需-

项补助造专项补助

造资金

土地

助学金专项补助----贫困地区专项补助专项补助

----教学仪器、图书

-

-

购置仪器、图书

-

-

(三)教师资源的不均衡

长期以来,教师资源的短缺是造成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合格教师数量不足,学历达标率低。例如,陕西省2000年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小学为95%,初中为78%,并且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第一学历来源比较复杂,有许多教师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夜大、电大等方式获得的,而城市教师第一学历的情况要明显好于农村。

[6]

在甘肃省天水和陇东南地区,

教师学历情况也有类似之处。同时,农村教师教学任务负担过重、跨年级教学、专业不对口等现象普遍存在,过重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科目的教师严重缺乏,这些科目的教学往往由其他专业教师担任,这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质量。

二是优秀教师资源短缺。在教师的专业技术职

105

务结构方面,西部地区小学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和初中一级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较东部地区少了

12%.[5]

三是教师的引进比较困难。如何通过制度促进和保障优秀教师到西部从教是提高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对策与建议

(一)调整学校布局,均衡教育资源

在城镇化建设推进、进城务工子女在城镇就学以及学龄人口逐年减少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农村偏远山区小学“吃不饱”,城镇小学“撑死了”的失衡局面。相对于偏远山区,城镇小学具有明显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了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偏远山区的家长们或投亲靠友,或买房或租房,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县城或城镇附近的学校读书,从而使城镇小校园、小校舍、大班额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在甘肃省会宁县城的某一小学中,2008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年级新生一个班的人数最多达到90人,全校人数达5000余人。为此,政府应全面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按照“四个集中”即“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规模办学思路,根据人口变化、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教育中长期发展需求,将布局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解决“入学难”和“大班额”的现象。

(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有资料表明,1998~2000年全国初中生平均升学率分别为50.7%、50.0%和51.2%,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升学率可能还要低于50%,即至少有一半左右的农村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就成为农民。国家统计局调研总队的统计表明,现有86.4%的农村劳动力未经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通过抽样调查表明1997~1999年有23%的“回流”民工,其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0%以上的职业学校出现生存危机。[7]

可见,

农村适龄辍学青少年对职业教育的巨大需求和职业

学校招不到学生形成了巨大反差。

鉴于此,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职业教育打破城乡分割局面。职业学校不再把农村职业教育囿于县及县以下职业高中和农林专业学校,而应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此外,职业学校还可考虑取消招生年龄限制,实行弹性学制;为了使农村学生能上得起学,政府要给予适当资金扶

106

持,和高校一样在职业学校实行助学贷款政策。

其次,职业学校要摆脱以农为“笼”的思想束缚,职业教育要大胆跳出“农门”,不再局限于传授种植、养殖技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

200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的比例为49.9%,转移到第三产业的比例为44.6%,转移到农业的仅占5.5%.[8]可见,农民迫切需要的是第二、

三产业的专业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根据本地经济特点或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例如苏州市就把本地“绝活”———刺绣当作绿色证书的教育内容,安徽金寨县职业高中根据本县农民大量去南方打工的特点,设置保安、餐饮等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这些成功经验值得大范围推广。

(三)改革义务教育财政转移制度

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公用经费、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特别是应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逐步弥补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的不足。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防止人为拉大差距,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中小学校舍和设施设备条件,出台城乡中小学建设标准,按照未来义务教育5~10年发展要求,对生均占地面积、学校操场、辅助用房、实验室、图书、音体美劳器材以及多媒体信息设备的装备标准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此外,针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纯纵向型的支付模式,政府可以适当考虑地区间财政资金横向转移的支付模式。例如德国实行以纵向转移为主,纵横交错转移为辅的支付模式,即中央不仅统一立法,直接通过特定手段进行转移支付,同时又负责组织直接的转移交付。其中,纵向的转移支付侧重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横向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落后地区的公共开支不足。在这种模式下,中央政府支持地方政府参与转移支付,并转移省按依法计算的结果向接受省直接划拨资金,这样既增加了地区间的相互支援,又增加了财政转移的透明度。

(四)均衡师资配制,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实行教师轮换制度。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导致优秀的农村教师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而城市培养的教师又不愿进入农村教育系统,这样就造成城乡之间教师素质相差很大。为此,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教师资源配置办法,采取教师轮换制度。城市教师在每次提职、晋升时,应有一定的农村教育工作年限,并必须通过农村教育部门的考核。前者可以保证城市的教育资源向农村

地区流动,后者可以减少城市教师在农村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样可以从制度上保证边远地区的学校都可以及时拥有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教师。

其次,建立优秀教师到边远农村地区任教的激励机制。教育部门应尽快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公务员身份,以确保教师合理流动,并大幅度地提高西部教师的经济待遇。现在大部分学者倾向于给公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以公务员、准公务员或公职人员的身份。

[9]

参考文献:

[1][2][3][4][5][6][7][8][9]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颐,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15.

庞守兴.农村教育到底为了谁[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

33-36.

李艳红,肖艳.陇东南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7).

司晓宏,王华.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2).

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11-312.司晓宏.面向现实的教育关怀[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由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生活

环境艰苦,只有提高西部从教人员的待遇,才能促进人才资源向西部流动。

再次,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农村学校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少是义务教育现阶段发展不争的事实,市县教研和培训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多种措施加强这些教师的培训和业务指导。除了针对资质不够的教师扩大成人教育类师范院校的培训规模,促使学历未达标教师积极参与学历培训之外,还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如开展校际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举办短期培训班等活动,多渠道构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

2008:7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国家统计局.中国2001年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劳凯声.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9-2-12(6).

〔责任编辑马旭光〕

TheResearchonResourcesAllocationofCompulsoryEducationinUrbanandRuralarea

WangPenghui

(SchoolofEducation,TianshuiNormalUniversity,TianshuiGansu710001,China)

Abstract:Itisnecessarytoallocatethecompulsoryeducationresourceaccordingtothepublicresourceequalizationtheory.Balanceddevelopmentoftheeducationinurbanandruralareaisimportanttorealizetheeducationequity.Themainquestionofthecompulsoryeducationistheexam-orientededucation,differentfinanceinvestmentandtheteacherresourcebetweentheurbanandruralareas.Theadjustmentofthelocationofthe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relationbetweentheprofessionaltrainingandcompulsoryeducation,thetransferringsysteminthefinancereformandtheteacherallocationarepowerfulmeasurestoensuretheeducationresourceequalization.

Keywords:allocationofcompulsoryeducationresource;layoutofthe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balanceddevelopment

107

2010年5月第30卷第3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May,2010Vol.30No.3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王鹏辉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要: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公共资源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

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当前义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取向、城乡财政投入的不平衡以及教师资源的不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调整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农村职业和义务教育的衔接、改革财政中的转移制度和均衡师资配制是保证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小学校布局;均衡发展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51(2010)03-0104-04

义务教育是指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制度。我国现在的义务教育年限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由于受资源的约束,我国在教育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采取了非均衡资源配置模式,尽管这种模式为缓解改革开放时的人才匮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英模式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足已成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的瓶颈。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有扩大的趋势。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明显地向城市倾斜,甚至农村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还在不断地向城市流动,使城乡间本已存在的教育差别继续扩大,这严重破坏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以下性质:

(1)基础性:义务教育是对适龄儿童进行的基本素质教育,而非高层次的专业教育。

(2)外部性:义务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远远大于个人收益率,它的发展不仅对受教育者本人和家庭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受教育者个体之外的他人和社会有重要作用,是每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保证。

(3)强制性:所有适龄儿童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4)平等性:由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外部性,义务教育的对象是还未定型的、有无限发展潜力的青少年,因此必须保证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到平等的、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而不宜过早分层,进行等级化的差别教育。

(5)国家化:义务教育学校是由国家设置的、通过公共财政维持的公共服务机构,国家是义务教育的直接提供者。

(6)免费化:由国家各级政府财政保证免除义务教育学生的学费、杂费、书本费、午餐费和交通费等。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教育公平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保证。多数学者认为,义务教育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并且是其中最为“基本”的部分。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所言,更好的基础教育、培训和卫生保健等不仅能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会通过提高能力使其免于

一、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平等主义

义务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甚至不同于高中教育,是由国家、社会必须保证的、每个适龄儿童依法接受的最低限度的国民基本素质教育。从物品属性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更准确地说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特征,对社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义务教育具有

收稿日期:2010-04-10

作者简介:王鹏辉(1971-),男,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104

陷入贫困。

[1]

二、我国义务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是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源头

长期以来,我国从小学、普通中学到高中,基本上实行单一化的教育体制,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学校的管理行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异化,教师往往用题海战术来操练学生,学校成了制造尖子学生、大学生的工厂,而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被忽略。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初、高中升学率比较低,由于“基础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将来能跳出龙门,当学生自己认为升学无望的时候往往选择离开学校”

[2]

,因而带来了高辍学率。尽

管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采取了种种优惠措施,但并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从而影响了义务教育普及率的巩固。例如甘肃省陇东南地区有大量15~25岁的农村劳动力在城镇非正规就业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培训,他们或因家庭困难初中辍学,或因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或因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为了生存而进入城镇就业。

[3]

这不仅降低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更

产生了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

(二)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的问题

首先,我国政府在东西部、城乡之间的教育投入差别巨大。以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部农村中小学与东部发达地区中小学之间少则相差几倍,多至相差几十倍。

[4]

2004年,这种差距仍比较突出,东部地区初中当年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为1847元,而西部地区仅为1017元,二者之比为1.8:1;东部地区初中当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为304元,而西部地区仅为121元,二者之比为2.5:1.[5]即使在同一地区,农村中小学的生均教育也少于城市(见表1)。

表12001~2005年甘肃城乡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生均教育

经费对比表(单位:元)

2001

[**************]5

农村小学955.801116.251221.451483.561744.84城镇小学1208.801388.331412.891671.701776.95城乡差距比率(%)

20.93

19.60

13.55

11.25

1.81

农村初中1062.941421.051470.181392.871822.36城镇初中1577.191745.461594.451780.542125.52城乡差距比率(%)

32.61

18.59

7.79

21.77

14.26

注:上表数据来源于2001~2005年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由表1可知,甘肃省城乡中小学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在2001~2005年间总体趋势在缩小,尤其是随着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的普及,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但就广大农村地区一直以来教育积弱积贫的现状,目前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较之城镇仍显不足。

其次,义务教育财政支付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教育经费的总体政策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而在财政预算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不仅一般性转移支付不能按规定比例拨发,专项转移支付也常被挪用和挤占。省级财政补助仅限于工程类,而对学校事业性支出还没有补助,具体分析见表2.

表22001~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各级财政体制

补助项目

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县

对困难县对困难县教职工工资

教职工工教职工统发教资补助

工资补助

职工工资--

公用经费--负担部分公用经费--

校舍维修、设困难地区要求省区设困筹措新增校提高新增建设危房改造专难地区危房改舍建设和改校舍所需-

项补助造专项补助

造资金

土地

助学金专项补助----贫困地区专项补助专项补助

----教学仪器、图书

-

-

购置仪器、图书

-

-

(三)教师资源的不均衡

长期以来,教师资源的短缺是造成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合格教师数量不足,学历达标率低。例如,陕西省2000年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小学为95%,初中为78%,并且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第一学历来源比较复杂,有许多教师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夜大、电大等方式获得的,而城市教师第一学历的情况要明显好于农村。

[6]

在甘肃省天水和陇东南地区,

教师学历情况也有类似之处。同时,农村教师教学任务负担过重、跨年级教学、专业不对口等现象普遍存在,过重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科目的教师严重缺乏,这些科目的教学往往由其他专业教师担任,这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质量。

二是优秀教师资源短缺。在教师的专业技术职

105

务结构方面,西部地区小学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和初中一级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较东部地区少了

12%.[5]

三是教师的引进比较困难。如何通过制度促进和保障优秀教师到西部从教是提高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对策与建议

(一)调整学校布局,均衡教育资源

在城镇化建设推进、进城务工子女在城镇就学以及学龄人口逐年减少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农村偏远山区小学“吃不饱”,城镇小学“撑死了”的失衡局面。相对于偏远山区,城镇小学具有明显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了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偏远山区的家长们或投亲靠友,或买房或租房,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县城或城镇附近的学校读书,从而使城镇小校园、小校舍、大班额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在甘肃省会宁县城的某一小学中,2008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年级新生一个班的人数最多达到90人,全校人数达5000余人。为此,政府应全面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按照“四个集中”即“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规模办学思路,根据人口变化、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教育中长期发展需求,将布局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解决“入学难”和“大班额”的现象。

(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有资料表明,1998~2000年全国初中生平均升学率分别为50.7%、50.0%和51.2%,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升学率可能还要低于50%,即至少有一半左右的农村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就成为农民。国家统计局调研总队的统计表明,现有86.4%的农村劳动力未经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通过抽样调查表明1997~1999年有23%的“回流”民工,其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0%以上的职业学校出现生存危机。[7]

可见,

农村适龄辍学青少年对职业教育的巨大需求和职业

学校招不到学生形成了巨大反差。

鉴于此,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职业教育打破城乡分割局面。职业学校不再把农村职业教育囿于县及县以下职业高中和农林专业学校,而应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此外,职业学校还可考虑取消招生年龄限制,实行弹性学制;为了使农村学生能上得起学,政府要给予适当资金扶

106

持,和高校一样在职业学校实行助学贷款政策。

其次,职业学校要摆脱以农为“笼”的思想束缚,职业教育要大胆跳出“农门”,不再局限于传授种植、养殖技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

200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的比例为49.9%,转移到第三产业的比例为44.6%,转移到农业的仅占5.5%.[8]可见,农民迫切需要的是第二、

三产业的专业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根据本地经济特点或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例如苏州市就把本地“绝活”———刺绣当作绿色证书的教育内容,安徽金寨县职业高中根据本县农民大量去南方打工的特点,设置保安、餐饮等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这些成功经验值得大范围推广。

(三)改革义务教育财政转移制度

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公用经费、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特别是应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逐步弥补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的不足。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防止人为拉大差距,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中小学校舍和设施设备条件,出台城乡中小学建设标准,按照未来义务教育5~10年发展要求,对生均占地面积、学校操场、辅助用房、实验室、图书、音体美劳器材以及多媒体信息设备的装备标准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此外,针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纯纵向型的支付模式,政府可以适当考虑地区间财政资金横向转移的支付模式。例如德国实行以纵向转移为主,纵横交错转移为辅的支付模式,即中央不仅统一立法,直接通过特定手段进行转移支付,同时又负责组织直接的转移交付。其中,纵向的转移支付侧重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横向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落后地区的公共开支不足。在这种模式下,中央政府支持地方政府参与转移支付,并转移省按依法计算的结果向接受省直接划拨资金,这样既增加了地区间的相互支援,又增加了财政转移的透明度。

(四)均衡师资配制,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实行教师轮换制度。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导致优秀的农村教师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而城市培养的教师又不愿进入农村教育系统,这样就造成城乡之间教师素质相差很大。为此,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教师资源配置办法,采取教师轮换制度。城市教师在每次提职、晋升时,应有一定的农村教育工作年限,并必须通过农村教育部门的考核。前者可以保证城市的教育资源向农村

地区流动,后者可以减少城市教师在农村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样可以从制度上保证边远地区的学校都可以及时拥有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教师。

其次,建立优秀教师到边远农村地区任教的激励机制。教育部门应尽快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公务员身份,以确保教师合理流动,并大幅度地提高西部教师的经济待遇。现在大部分学者倾向于给公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以公务员、准公务员或公职人员的身份。

[9]

参考文献:

[1][2][3][4][5][6][7][8][9]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颐,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15.

庞守兴.农村教育到底为了谁[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

33-36.

李艳红,肖艳.陇东南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7).

司晓宏,王华.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2).

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11-312.司晓宏.面向现实的教育关怀[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由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生活

环境艰苦,只有提高西部从教人员的待遇,才能促进人才资源向西部流动。

再次,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农村学校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少是义务教育现阶段发展不争的事实,市县教研和培训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多种措施加强这些教师的培训和业务指导。除了针对资质不够的教师扩大成人教育类师范院校的培训规模,促使学历未达标教师积极参与学历培训之外,还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如开展校际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举办短期培训班等活动,多渠道构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

2008:7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国家统计局.中国2001年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劳凯声.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9-2-12(6).

〔责任编辑马旭光〕

TheResearchonResourcesAllocationofCompulsoryEducationinUrbanandRuralarea

WangPenghui

(SchoolofEducation,TianshuiNormalUniversity,TianshuiGansu710001,China)

Abstract:Itisnecessarytoallocatethecompulsoryeducationresourceaccordingtothepublicresourceequalizationtheory.Balanceddevelopmentoftheeducationinurbanandruralareaisimportanttorealizetheeducationequity.Themainquestionofthecompulsoryeducationistheexam-orientededucation,differentfinanceinvestmentandtheteacherresourcebetweentheurbanandruralareas.Theadjustmentofthelocationofthe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relationbetweentheprofessionaltrainingandcompulsoryeducation,thetransferringsysteminthefinancereformandtheteacherallocationarepowerfulmeasurestoensuretheeducationresourceequalization.

Keywords:allocationofcompulsoryeducationresource;layoutofthe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balanceddevelopment

107


相关文章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
  • --以湖北省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为例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叶 平  张传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 ...查看


  •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原因及对策
  • 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原因及对策 摘要: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发展滞后.本文在考察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和各方面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 ...查看


  • 制约教育和谐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 2007年8月第24卷 第4期枣庄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Z AOZ HUANG UNI VERS I TY Aug . 2007 Vo. l 24NO . 4 制约教育和谐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魏运才 (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 ...查看


  •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演进
  •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演进 摘要: 分析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发展演进.同期了解我国现今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现状和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关系以及影响了我国未来教育和人才的输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 ...查看


  • 中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 1
  •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


  • 毛概论文我国城乡差距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课 程 名 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 文 题 目 我国城乡差距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专 业 班 级 环境生态工程1401 姓名(学号) 吴学惠20142433 指 导 ...查看


  •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梳理四--社会维度
  •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梳理四--社会维度钟 君热点一:民生问题1.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一下把它矫正过来很难.三是政策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构成了无形的阻力,实践 ...查看


  • 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二十四届"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社会科学类论文 作品名称:<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品类别: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作品编号: <农村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查看


  • 中国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析
  • 中国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析 吴丽丽 徐充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32) [摘要]中国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失衡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且日益引起农村居民的普遍关注和不满.在城乡公共资源的配置过程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