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关于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精神,统筹做好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就开设就创新创业教育课的有关事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立足点,通过开设就业创业教育课程,讲授就业创业理论,普及就业创业知识,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一、课程的名称和性质
(一)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指导
(二)课程性质:《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
的一门素质教育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自觉提高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自觉提高自主创业意识和专业知识的转化增殖能力,自觉提高运用市场经济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课程定位和适用专业
(一)课程定位:《创新创业指导》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通过介绍社会职业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有关知识,解释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择业基本方法与技巧,帮助大学生正确自我定位,能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调整择业心理,做好择业准备,以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行为规范、良好的心态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使大学毕业生能顺利就业,愉快地走向工作岗位;通过介绍创新创业有关知识,分析创业环境,讲解创业政策,组织创业实训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运用各种创业资源,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从一位单纯的求职者变成一位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变成一位企业法人,以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二)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5】32号)指示精神。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阐述职业的基础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内涵,分析职业、职位、行业、专业的特点,概括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知识结构以及就业能力。并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通过案例分析了个性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让学生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等等。
2、就业指导。分析我国就业的基本形势和四川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介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就业的基本途径。讲解求职准备和技巧,简略介绍了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同时介绍就业协议、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的区别及相关概念。
3、创业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提出自主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介绍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4、社会适应性。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训指导、社会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职业、行业,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四、课程基本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着力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重点做到“五个培养”,即培养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处事态度,良好的行为方式,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敢于超越别人,具有争取成功的勇气;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愈挫愈勇、愈挫愈奋的精神。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促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创造者,着重提高学生6种创新创业能力,即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捕捉商机的能力;综合利用各种资
源的能力;项目运作的能力;财务知识及应用能力;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1.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设计、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要求;熟悉国家、地方的就业政策和各级教育行政、学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细则、做法及相关操作程序等。
2.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养成良好的择业道德、健康的择业心态,增强择业意识。
3.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选择职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部分教学内容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展示自我及团队合作能力成果等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三)开设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各专业安排在顶岗实习的前一学期
开设本门课程。
(四)课程教学内容(含课内实践)及学时安排
就业创新创业课共安排32个学时,其中,理论课24个学时,实训课8个学时。实训课与理论课教育合理安排。具体安排如下表:
说明:实训课形式多样,除了表中所列10个课题以外,其他凡具有实训意义和实际效果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作为实训课,并给予相应学分。
六、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实际情况,结合所教班级学生专业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广泛使用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教学方法创新,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建立师生互动关系,全程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的咨询和指导。
理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讲授就业和创业理论,丰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理论知识。
讨论教学。提出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借鉴商学院的教育方法,广泛收集就业和创业方面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或新型案例,让学生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模拟教学。让学生扮演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同角色,如投资人、供货商、团队成员、领导者等,处理具体的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然后全体学生对参加者进行评议,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案。
辩论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同一案例问题分别制定对策,各组陈述己见,展开辩论,然后全体学生评比优劣。
咨询教学。开展经常性的答疑活动,随时对就业和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咨询,会员随兴趣参加。
就业和创业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努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规律,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七、学分设置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总成绩得分60分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及格;总成绩在60—80分之间为良好;总成绩在80—100分之间为优秀。
学期末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自行安排考核,分数存入学生档案。
1.理论课考核
(1)课堂考勤:能够按时上下课,遵守课堂纪律可评为60分及以上。迟到、早退、不守纪律,每一项扣20分;未上课者为不计分。
(2)课堂表现:有读书笔记、主动发言、提合理化建议可评为60分及以上,每少一项扣20分。
(3)第1学期作业:撰写了职业生涯规划书,可评为60分及以上;内容优异者,可获得20分以上的加分;未完成不计分。
(4)第3学期作业:撰写了创业计划书,可评为60分及以上;内容优异者,可获得20分以上的加分;未完成不计分。
(5)第5学期作业:撰写了简历为合格,可评为60分及以上;内容优异者,可获得20分以上的加分;未完成不计分。
2.实训课程由教师依据学生实训内容及效果进行考核
(1)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内容、形式与效果进行总结,并形成社会实践报告。
(2)社会兼职活动,根据内容与效果,形成书面材料。
(3)独自或合伙开展了创收经营活动并形成书面材料。
(4)注册开办了公司并提供证明。
(5)参观创业园并提交个人心得。
(6)参加招聘会的效果及总结。
(7)参加创业大赛作品及取得成绩。
(8)参加创业社团并进行创业活动。
(9)经营网店效果与材料。
(10)参加就业创业讲座并总结。
九、课程教学师资和教学环境条件
(一)主讲教师:本课程由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担任,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条件成熟的可以建立就业创业实习基地。
(二)教学团队:可以聘请专家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师团队。
(三)教学环境条件:本课程理论课程一般在有多媒体条件的教室进行,实训课程依据实训内容开展。
(四)教学教材及辅助工具 1.教材:
十.加强课程建设建议
就业创业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我校是具有开创性的。
特别是将创业课引入课堂,对我们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就业和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
学院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具体负责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教研室的职责:拟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规划,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组织协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安排,协调学生创业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加强与政府机关、理论单位的联系,为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日常工作。
为了保证教育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学院可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担任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任成员,以统筹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研室可与其他公共课教研室一起,挂靠在初等教育系。确保做到“五有”,即有办公地点、有专兼职办公人员、有办公设施、有办公经费、有办公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还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内外联络的窗口。一方面,对内与大学生创业社团紧密联系,做好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开拓创业教育渠道,承担创业教育培训任务,使“中心”成为学生创
业实践的实验基地和就业的缓冲带,成为区域创新创业人才的输送基地。
(二)建立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授课教师不仅要上好学生的创业教育课、做好创业活动指导,还要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为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撑,更要做好创业咨询工作,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此,开展创业教育需要一批既有深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担当创业教育的重任。
一是强化培训,建立创业教育的骨干力量。开展创业教育需要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推动创业教育的教研和教学工作。学校应选派热爱创业教育,具有一定创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走出去,参加国家、省级教育培训,学习和掌握创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教学模式,确保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始终站在创业教育理论的最前沿,为学生提供最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业知识。
二是深入实际,丰富创业实践经验。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育的教学效果。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最好的人选。但现实情况是,有企业经验者不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为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熟悉企业管理各环节的工作,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每人每年到基层锻炼的时
间,要安排在20天以上。
三是引进人才,不断提高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学校可以通过聘任的方式,组建校外兼职创业教师队伍。聘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人士作为创业教学的辅助师资,聘请有一定影响的成功企业家做创业兼职导师。由学校人事部门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资源库,将工商界实业家、有经验的企业人士、知名校友、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专家网罗其中,以备学校所需。这些专兼职教师,可以结合他们自己的成功事例,开展专业性强的专题教学,让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同时,也可以请学校有创业经验的校友、学生,现身说法,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三)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
大学生创业大多会遇到资金的困绕,资金也成文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学校可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 为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资金来源上,采取学校投入一部分、政府扶持一部分、个人或团体认捐一部分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吸纳资金,不断充实基金额度,提高基金实力,使基金有能力支持学生创业。
在基金的使用上,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基本原则,可采取参股、担保、天使投资等多种形式,依据创业项目所需,确定扶持额度,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难题。
成都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2015年9月18日
成都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关于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精神,统筹做好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就开设就创新创业教育课的有关事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立足点,通过开设就业创业教育课程,讲授就业创业理论,普及就业创业知识,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一、课程的名称和性质
(一)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指导
(二)课程性质:《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
的一门素质教育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自觉提高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自觉提高自主创业意识和专业知识的转化增殖能力,自觉提高运用市场经济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课程定位和适用专业
(一)课程定位:《创新创业指导》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通过介绍社会职业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有关知识,解释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择业基本方法与技巧,帮助大学生正确自我定位,能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调整择业心理,做好择业准备,以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行为规范、良好的心态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使大学毕业生能顺利就业,愉快地走向工作岗位;通过介绍创新创业有关知识,分析创业环境,讲解创业政策,组织创业实训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运用各种创业资源,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从一位单纯的求职者变成一位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变成一位企业法人,以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二)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5】32号)指示精神。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阐述职业的基础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内涵,分析职业、职位、行业、专业的特点,概括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知识结构以及就业能力。并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通过案例分析了个性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让学生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等等。
2、就业指导。分析我国就业的基本形势和四川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介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就业的基本途径。讲解求职准备和技巧,简略介绍了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同时介绍就业协议、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的区别及相关概念。
3、创业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提出自主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介绍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4、社会适应性。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训指导、社会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职业、行业,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四、课程基本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着力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重点做到“五个培养”,即培养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处事态度,良好的行为方式,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敢于超越别人,具有争取成功的勇气;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愈挫愈勇、愈挫愈奋的精神。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促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创造者,着重提高学生6种创新创业能力,即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捕捉商机的能力;综合利用各种资
源的能力;项目运作的能力;财务知识及应用能力;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1.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设计、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要求;熟悉国家、地方的就业政策和各级教育行政、学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细则、做法及相关操作程序等。
2.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养成良好的择业道德、健康的择业心态,增强择业意识。
3.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选择职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部分教学内容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展示自我及团队合作能力成果等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三)开设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各专业安排在顶岗实习的前一学期
开设本门课程。
(四)课程教学内容(含课内实践)及学时安排
就业创新创业课共安排32个学时,其中,理论课24个学时,实训课8个学时。实训课与理论课教育合理安排。具体安排如下表:
说明:实训课形式多样,除了表中所列10个课题以外,其他凡具有实训意义和实际效果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作为实训课,并给予相应学分。
六、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实际情况,结合所教班级学生专业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广泛使用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教学方法创新,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建立师生互动关系,全程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的咨询和指导。
理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讲授就业和创业理论,丰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理论知识。
讨论教学。提出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借鉴商学院的教育方法,广泛收集就业和创业方面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或新型案例,让学生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模拟教学。让学生扮演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同角色,如投资人、供货商、团队成员、领导者等,处理具体的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然后全体学生对参加者进行评议,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案。
辩论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同一案例问题分别制定对策,各组陈述己见,展开辩论,然后全体学生评比优劣。
咨询教学。开展经常性的答疑活动,随时对就业和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咨询,会员随兴趣参加。
就业和创业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努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规律,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七、学分设置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总成绩得分60分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及格;总成绩在60—80分之间为良好;总成绩在80—100分之间为优秀。
学期末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自行安排考核,分数存入学生档案。
1.理论课考核
(1)课堂考勤:能够按时上下课,遵守课堂纪律可评为60分及以上。迟到、早退、不守纪律,每一项扣20分;未上课者为不计分。
(2)课堂表现:有读书笔记、主动发言、提合理化建议可评为60分及以上,每少一项扣20分。
(3)第1学期作业:撰写了职业生涯规划书,可评为60分及以上;内容优异者,可获得20分以上的加分;未完成不计分。
(4)第3学期作业:撰写了创业计划书,可评为60分及以上;内容优异者,可获得20分以上的加分;未完成不计分。
(5)第5学期作业:撰写了简历为合格,可评为60分及以上;内容优异者,可获得20分以上的加分;未完成不计分。
2.实训课程由教师依据学生实训内容及效果进行考核
(1)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内容、形式与效果进行总结,并形成社会实践报告。
(2)社会兼职活动,根据内容与效果,形成书面材料。
(3)独自或合伙开展了创收经营活动并形成书面材料。
(4)注册开办了公司并提供证明。
(5)参观创业园并提交个人心得。
(6)参加招聘会的效果及总结。
(7)参加创业大赛作品及取得成绩。
(8)参加创业社团并进行创业活动。
(9)经营网店效果与材料。
(10)参加就业创业讲座并总结。
九、课程教学师资和教学环境条件
(一)主讲教师:本课程由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担任,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条件成熟的可以建立就业创业实习基地。
(二)教学团队:可以聘请专家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师团队。
(三)教学环境条件:本课程理论课程一般在有多媒体条件的教室进行,实训课程依据实训内容开展。
(四)教学教材及辅助工具 1.教材:
十.加强课程建设建议
就业创业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我校是具有开创性的。
特别是将创业课引入课堂,对我们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就业和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
学院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具体负责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教研室的职责:拟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规划,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组织协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安排,协调学生创业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加强与政府机关、理论单位的联系,为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日常工作。
为了保证教育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学院可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担任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任成员,以统筹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研室可与其他公共课教研室一起,挂靠在初等教育系。确保做到“五有”,即有办公地点、有专兼职办公人员、有办公设施、有办公经费、有办公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还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内外联络的窗口。一方面,对内与大学生创业社团紧密联系,做好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开拓创业教育渠道,承担创业教育培训任务,使“中心”成为学生创
业实践的实验基地和就业的缓冲带,成为区域创新创业人才的输送基地。
(二)建立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授课教师不仅要上好学生的创业教育课、做好创业活动指导,还要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为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撑,更要做好创业咨询工作,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此,开展创业教育需要一批既有深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担当创业教育的重任。
一是强化培训,建立创业教育的骨干力量。开展创业教育需要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推动创业教育的教研和教学工作。学校应选派热爱创业教育,具有一定创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走出去,参加国家、省级教育培训,学习和掌握创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教学模式,确保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始终站在创业教育理论的最前沿,为学生提供最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业知识。
二是深入实际,丰富创业实践经验。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育的教学效果。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最好的人选。但现实情况是,有企业经验者不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为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熟悉企业管理各环节的工作,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每人每年到基层锻炼的时
间,要安排在20天以上。
三是引进人才,不断提高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学校可以通过聘任的方式,组建校外兼职创业教师队伍。聘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人士作为创业教学的辅助师资,聘请有一定影响的成功企业家做创业兼职导师。由学校人事部门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资源库,将工商界实业家、有经验的企业人士、知名校友、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专家网罗其中,以备学校所需。这些专兼职教师,可以结合他们自己的成功事例,开展专业性强的专题教学,让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同时,也可以请学校有创业经验的校友、学生,现身说法,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三)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
大学生创业大多会遇到资金的困绕,资金也成文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学校可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 为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资金来源上,采取学校投入一部分、政府扶持一部分、个人或团体认捐一部分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吸纳资金,不断充实基金额度,提高基金实力,使基金有能力支持学生创业。
在基金的使用上,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基本原则,可采取参股、担保、天使投资等多种形式,依据创业项目所需,确定扶持额度,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难题。
成都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201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