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倪闱闱

【内容摘要】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课堂教学寓学习于生活,势必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让生活成为小语课堂的“活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体验形式生活化。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化 教学语言 体验形式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来源于生活,由生活产生,文字、书本不能喧宾夺主,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可是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阅读,很少有学生自己的独到见解;作文,很少有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会照老师的指令去思考,按统一的要求来表达,这样下去,学生的悟性、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禁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

要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关键是从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着手,力求构建一个生活化的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力。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呢?

一、教学环境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特别是教室的布置,如黑板报、墙报、墙壁装饰、电教设备、桌椅摆放等,这些布置要力求达到文明、民主、自由的状态,造成一种“人文”的精神氛围。

首先,学生座位的安排要有生活气息。有时几人围坐,像个小家庭;有时围成一个大圆圈,像个小小俱乐部;有时根据活动的需要,甚至将桌椅全部撤去,给他们更自由的活动空间。如有些课文需要组织学生讨论,就将桌椅排成四人小组式;有的课文需要组织学生辩论,就可以将桌椅排成“两军对垒”式;还有些课文需要组织学生做游戏、表演等,桌椅的排放就更加灵活多变了。

其次,教室环境的布置也要充满生活情趣。每次接班,我总要和学生一起动手布置教室环境。如随着季节的变化,分别把教室布置成“春光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

除此以外,教室里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殖角,让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伴随孩子的学习生活;设立知心信箱,让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和心理上遇到问题的孩子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

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苏州东山就有茶场,不妨带学生到茶场亲历制茶过程,布置学生带一点茶叶回家,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

语文教师承担的是母语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决定课堂的成功。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的教

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让全体学生听得清楚,明白意思。运用语言文字形如流水,自然得体,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笋芽儿》时,教师问:“你曾撒娇过吗?”生齐声回答“没有。”于是,教师又问:“比方说,你和妈妈一起出门,看见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你很喜欢,可是,妈妈不给你买。这时,你会拉着妈妈的手,说„„” 教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看了,也模仿我的样子,细声细气地说:“妈妈,给我买吧,给我买吧!„„”有了这样的铺垫,再回到课文中学习的时候,小朋友很快就领会了小笋芽撒娇时的语气。显然,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撒娇”这个词语似乎是太难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来引导,将抽象、枯燥的词语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在“听故事——想经历——模仿动作——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个词的意思。同时,也能较轻松的将这个词语进行迁移。

某位教师在执教《活化石》这篇课文时,文中“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这么长的一句话,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怎样把它转换成学生易于理解的说法呢?教师在请男生朗读后,说“你现在种下了银杏树,等你做爷爷的时候就能吃到它的果子了。”教师在请女生朗读后,说“你现在种下了银杏树,等你做奶奶的时候就能吃到它的果子了。”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的教学语言,作为“脚手架”。学生在老师请了两位学生朗读之后,明白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知识,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教学,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进行自我理解,自我斟酌,大胆质疑,回归学生自己的生活。创新学习的关键在于“问题”意识,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可能实现创新。其次,还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我们一样具有主观能动性,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是各不相同的,课堂教学因此而异彩纷呈。指导写作“喜欢的一种植物”时,一个学生说牵牛花美在本身的漂亮,可另外一个学生马上反驳:“不对,它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趁机引导学生议一议。学生讨论异常的激烈,发现了不少闪亮的地方。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独特发现,使学习的内容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我爱家乡》的写作训练时,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家乡的美,我并不从苏州的好处说起,而是说起了北京是如何的人好、物美,说着说着,学生

也逐一地说起家乡的优点来。由于开放性的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完全由学生自主发现写作的材料,并在不言中迸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体验形式生活化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 课堂教学要采取一种适合学生自由发挥的活动形式。体验实践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活动形式。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也阐述了“教学做合一” 的观点,强调在做中学活的知识,用活的知识。

课堂教学不应当只停留在课堂教师讲解分析,学生洗耳恭听的层面上,而应当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充实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课本知识,还能积累生活经验。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春天”的文章,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课前自主选择一个地点(田野、菜地、荒野、山坡、学校植物园等),开动五官(眼看、鼻闻、耳听、手摸等)仔细观察春天的景色。上课时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与课文描写的内容有何异同。课后让学生画一画,画一幅春色图;贴一贴,用采来的实物(小草、柳枝、油菜花等)贴一幅春景画;演一演,演一个关于春天的节目;读一读,读一篇描写春天的课外文章等。这样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等春天的景物,了解了春天的特征,积累了春天的知识,亲身实地体验了春天播种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习课文,兴趣盎然,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终身难忘的“生活世界”中的宝贵知识。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没有生活做中心的课堂也是死课堂。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书本世界”

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12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郭元祥著:《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李吉林著:《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杨九俊主编:《小学语文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浅谈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倪闱闱

【内容摘要】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课堂教学寓学习于生活,势必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让生活成为小语课堂的“活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体验形式生活化。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化 教学语言 体验形式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来源于生活,由生活产生,文字、书本不能喧宾夺主,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可是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阅读,很少有学生自己的独到见解;作文,很少有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会照老师的指令去思考,按统一的要求来表达,这样下去,学生的悟性、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禁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

要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关键是从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着手,力求构建一个生活化的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力。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呢?

一、教学环境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特别是教室的布置,如黑板报、墙报、墙壁装饰、电教设备、桌椅摆放等,这些布置要力求达到文明、民主、自由的状态,造成一种“人文”的精神氛围。

首先,学生座位的安排要有生活气息。有时几人围坐,像个小家庭;有时围成一个大圆圈,像个小小俱乐部;有时根据活动的需要,甚至将桌椅全部撤去,给他们更自由的活动空间。如有些课文需要组织学生讨论,就将桌椅排成四人小组式;有的课文需要组织学生辩论,就可以将桌椅排成“两军对垒”式;还有些课文需要组织学生做游戏、表演等,桌椅的排放就更加灵活多变了。

其次,教室环境的布置也要充满生活情趣。每次接班,我总要和学生一起动手布置教室环境。如随着季节的变化,分别把教室布置成“春光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

除此以外,教室里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殖角,让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伴随孩子的学习生活;设立知心信箱,让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和心理上遇到问题的孩子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

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苏州东山就有茶场,不妨带学生到茶场亲历制茶过程,布置学生带一点茶叶回家,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

语文教师承担的是母语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决定课堂的成功。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的教

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让全体学生听得清楚,明白意思。运用语言文字形如流水,自然得体,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笋芽儿》时,教师问:“你曾撒娇过吗?”生齐声回答“没有。”于是,教师又问:“比方说,你和妈妈一起出门,看见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你很喜欢,可是,妈妈不给你买。这时,你会拉着妈妈的手,说„„” 教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看了,也模仿我的样子,细声细气地说:“妈妈,给我买吧,给我买吧!„„”有了这样的铺垫,再回到课文中学习的时候,小朋友很快就领会了小笋芽撒娇时的语气。显然,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撒娇”这个词语似乎是太难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来引导,将抽象、枯燥的词语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在“听故事——想经历——模仿动作——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个词的意思。同时,也能较轻松的将这个词语进行迁移。

某位教师在执教《活化石》这篇课文时,文中“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这么长的一句话,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怎样把它转换成学生易于理解的说法呢?教师在请男生朗读后,说“你现在种下了银杏树,等你做爷爷的时候就能吃到它的果子了。”教师在请女生朗读后,说“你现在种下了银杏树,等你做奶奶的时候就能吃到它的果子了。”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的教学语言,作为“脚手架”。学生在老师请了两位学生朗读之后,明白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知识,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教学,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进行自我理解,自我斟酌,大胆质疑,回归学生自己的生活。创新学习的关键在于“问题”意识,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可能实现创新。其次,还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我们一样具有主观能动性,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是各不相同的,课堂教学因此而异彩纷呈。指导写作“喜欢的一种植物”时,一个学生说牵牛花美在本身的漂亮,可另外一个学生马上反驳:“不对,它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趁机引导学生议一议。学生讨论异常的激烈,发现了不少闪亮的地方。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独特发现,使学习的内容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我爱家乡》的写作训练时,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家乡的美,我并不从苏州的好处说起,而是说起了北京是如何的人好、物美,说着说着,学生

也逐一地说起家乡的优点来。由于开放性的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完全由学生自主发现写作的材料,并在不言中迸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体验形式生活化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 课堂教学要采取一种适合学生自由发挥的活动形式。体验实践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活动形式。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也阐述了“教学做合一” 的观点,强调在做中学活的知识,用活的知识。

课堂教学不应当只停留在课堂教师讲解分析,学生洗耳恭听的层面上,而应当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充实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课本知识,还能积累生活经验。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春天”的文章,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课前自主选择一个地点(田野、菜地、荒野、山坡、学校植物园等),开动五官(眼看、鼻闻、耳听、手摸等)仔细观察春天的景色。上课时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与课文描写的内容有何异同。课后让学生画一画,画一幅春色图;贴一贴,用采来的实物(小草、柳枝、油菜花等)贴一幅春景画;演一演,演一个关于春天的节目;读一读,读一篇描写春天的课外文章等。这样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等春天的景物,了解了春天的特征,积累了春天的知识,亲身实地体验了春天播种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习课文,兴趣盎然,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终身难忘的“生活世界”中的宝贵知识。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没有生活做中心的课堂也是死课堂。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书本世界”

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12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郭元祥著:《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李吉林著:《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杨九俊主编:《小学语文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文章

  • 如何构建生活化初中政治课堂文论文
  • 浅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课堂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所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使教育回归生活, 回归社会,就要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政治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学有所获.那么,如何 ...查看


  • 如何构建生态课堂
  • 如何构建生态课堂 摘 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 传统知识为主线,以学生考出好成绩为目标,因而学生参与积极性 不高.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情感,富有生活情趣,张扬学生的个性, 让课堂变成高效课堂.和谐课堂.生态课堂. 关 ...查看


  •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专题讲座 有效课堂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这样的课堂是一切致力于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课堂教学没有或者是难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没有达到有效, ...查看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2011.08止) 江洁华 Web2.0技术在高中美术课程资源拓展与应用初探 刘亚萍 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李理 Web 2.0助力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利用web 2.0下的各种工具协助班级 ...查看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阵地.而高效的数学课堂,会使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笔者根 ...查看


  • 如何构建语文有效课堂
  •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堂 从教两年以来,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构建有效的,和谐的语文课堂,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体现教育的艺术性,让学生能够乐学,爱学,有所学.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一 ﹑我看有效课堂 什么是有效课堂呢 ...查看


  • 浅谈如何提高高效课堂效率
  • 摘要: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改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来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呢?如何在小学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呢?本文就如何从点滴做起,从实际出发,针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阐述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效 ...查看


  • 怎样构建一个好课堂
  • "好课堂"的艺术在于,教与学的过程往往给学生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动态感觉.教师要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平淡和激情的转换,注重"喜怒哀乐"表情的更替. "好课 ...查看


  • 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 摘 要:有效地指导学生从"读书":"读图":"画图":"记忆":"会想""会用"这几个方面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