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型模具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
前言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型模具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传承了我国传统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管理经验的升华,并进行优化组合的。它适应于模具产业单件、单套、小批量生产的特点,是经过实践可行的管理形式。它有自己的长处和特色:①、它适应于中国的国情、厂情和行业特点,贯彻起来得心应手。②、它来源于多年的实践。容易运行操作。③、有简炼可行的劳务作业与管理程序,造就了低消耗与高效率。④、有专一多能的传、帮、带,造就出众多的专业人才。⑤、有制精品、创名牌、不断推陈出新的好传统。⑥、有坚持创新,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成果的创业精神。
当模具业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如何博采众长将现代化管理和系统管理技术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入手,把生产管理提高到适用于发展的水平是当务之急。我们不妨再重温一下:
●现代化管理。(1)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背景是:技术现代化,先进科技用于生产,如电子技术、原子科学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数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日益应用于企业管理,人的作用更突出,产品周期缩短,产生行为科学等以人为中心管理理论(2)产品复杂化(3)企业大型化(4)矛盾激烈化(企业间的竞争)。60年代现代化管理着眼于人的因素管理。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是70年代以后从军工产生开始的、管理的三个特点:(1)强调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研究问题寻求经济效益。(2)寻求最佳方案,体现现代技术的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周期短等方面达到最佳。(3)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方法和先进工具、把经济、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概率论、运筹学、信息论、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于企业管理、提高综合经济效果。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在国内外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非常有必要结合自身条件吸取国内外的管理经验,建立起适合于发展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做到生产低消耗、低成本、高效率、高效能、指挥有序和决胜在握的工作体系。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就如何强化中小型模具企业的生产管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产管理的三项基本工作
1、生产计划的严肃性、弹性及其编制与实施。
编制与实施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首要工作。策划生产就是把这一周期的全部生产任务。做统筹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指挥有力有序。所以要求编制的计划要全面、准确、有效。要目标明确,有质和量的要求,措施具体可行,便于实施检查测量。计划的全过程需要调查、策划、执行、协调,直到终结。只有知彼知己目的明确,措施到位,才能百战不殆。计划一旦落实、就必须保证计划的严肃性,遇到问题要千方百计的去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决不能因一事之差而影响全局,而影响整体计划的实施。
但是,在日常的计划执行中有时会遇到个别的“故障项”出现。由于它的出现会使计划列项无法实现,甚至从质和量上破坏了计划的要求和实施,影响到整体计划的完成。遇到上述问题怎么办?可通过编制预备的“弹性项目计划”的方法加以解决,也就是说编制计划时在重要项目、重要环节上进行预测,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必要时可制定出必备的补充方案,通过调整,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
因此要求编制生产计划:(1)必须保证计划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和严肃性(2)允许计划有弹性,以项目的弹性来保证计划的严肃性和完整性(3)编制计划的大忌是以亡羊补牢替代计划的先天性不足。
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实质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编制与实施上除采用文字形式表达外,还可将计划列项的项目名称、分类明细、任务目标、规格数量、完成进度、责任部门、主要
措施等内容用系统工程图法,以网络链接图示法具体显示,此法比较直观更便于执行、监督和检查。
2、生产准备的及时到位是完成计划目标的基本保证。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准备工作跟不上,那就根本谈不上生产任务的完成。在组织模具生产制造之前应做好的生产准备工作包括:(1)进行模具产品技术含量与性能。市场需求与购物、企业具备生产制造能力的分析,确认企业已具备了生产制造能力,制定配套衔接周期进度表。(2)技术准备工作要达到:设计与图样要经过认证,技术难题经过论证确认已经解决,技术文件齐全无漏项。(3)加工制造上有难度的加工课题得到解决,作业指导性文件完整,所需工艺装备和专用工量具已做了储备。(4)外购所需的材料、标准件、零部件要提前备齐。(5)协作配套的铸件、锻件、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等外协加工件必须按计划时间供给。(6)为完成计划必须在人员、设备、环境上创造宽松条件。
3、生产他÷调度的指令性与其灵活性的运用。
生产调度是实现生产计划、完成作业目标的指挥与执令员,也是计划实施的策划和组织者。是以生产计划的严肃性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的变化因素行使调度职责,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排除一切故障,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与其针对性的措施等有力条件确保生产计划的全面完成。
为确保生产调度的指令性,调度工作可运用网络技术(或箭条图法)等管理技术,把具体的作业计划,按着各生产项目的关键、重要性或一般性,工艺的复杂性及其具体的生产周期、配套精度和完成日期,进行分层、分段、留有余地的组合编排,可供及时、直观的检查指导工作。一旦遇有问题发生则须要调度的灵活性,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改进工作,确保生产计划的按期完成。
二、做好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四项工作
1、坚持安全生产,完善安全措施。信守安全生产和安全第一的信念,是生产制造企业永恒的方针。因为无论是人本身、还是设备事故的发生都将造成损失,贻误生产。所以所管生产的人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用持久不懈的安全意识和健全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2、质量与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模具的性能与其适用性,反映了模具质量的好坏,如果模具的性能和适用性达不到用户要求,其结果必然要失去用户或市场。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体系是企业保证模具产品质量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加强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对模具生产管理来说更是举足轻重。因此要求抓好生产的同时,也要抓好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3、人员与人才培训。人才是企业求发展的第一要素,做为模具制造企业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目前模具行业中,在缺少精通数控机床、电加工机床、模具装配等高级技术工人和大型、精密、复杂模具的设计、工艺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时候,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立足于自力更生,根据企业需要自己培训所需人员,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利条件边培训、边实习、边工作、边提高,结合实际营造能工巧匠、工作精英。这是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4、劳务与报酬。劳务效能与合理计酬同人的积极性是息息相关的,也与生产管理的有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劳动积极性。不管采取计时,计件,日薪,月薪,任务承包,还是工薪加奖金等任何一种形式,都要严守所依存的标准和规范,都不能脱离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必须做到平等待人,公证合理。
三、生产管理上的价值观念
由材料、工时、管理三大项主要费用构成的生产成本,是企业获取剩余价值的重要来源,所以说做为一个生产管理者必须有经济头脑、价值观念,牢记增产或节约的信念,时时刻刻的搜寻生产过程的每个角落,为节省微小的损失、增收分文的价值,去降低生产成本、为增加赢利做出努力。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生产力扩大再生产。在消耗同样的材料、工时、费用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
把人的积极性、设备的潜力、管理的到位,调整到最佳状态,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用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来扩大生产创造价值。
2、改革创新、技术改进,提高工作效能,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模具的设计和工艺加工方法,向增加效能要效益。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革传统落后的老方法。积极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工程)、MOLD—FOLW(流动分析技术)、KMAS(冲压钣金分析技术)、快速成型、原形制造等新技术,以及数控设备铣削加工、电加工、热处理与表面处理等新工艺和模具新材料等,为企业和社会增创新价值。
4、通过技术革新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增加收益。
5、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做到排产流程合理,工序衔接紧凑,人员、设备、材料、环境使用得当,杜绝因超标超耗而造成的损失浪费。
6、控制生产过程的不合格或返修,减少由于生产废品或返修而造成的损失。
7、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厉行节约,努力减少材料、工装、工具、刀具、水、电等耗用经费,以求降低模具生产成本。
随着我国模具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地位的不断提高和模具品种。质量的升华,企业管理必须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要求企业的生产管理也必须跟上企业管理发展的步伐。如何加强管理,则需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条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从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的原则,进一步做好与完善生产管理。
浅谈中小型模具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
前言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型模具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传承了我国传统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管理经验的升华,并进行优化组合的。它适应于模具产业单件、单套、小批量生产的特点,是经过实践可行的管理形式。它有自己的长处和特色:①、它适应于中国的国情、厂情和行业特点,贯彻起来得心应手。②、它来源于多年的实践。容易运行操作。③、有简炼可行的劳务作业与管理程序,造就了低消耗与高效率。④、有专一多能的传、帮、带,造就出众多的专业人才。⑤、有制精品、创名牌、不断推陈出新的好传统。⑥、有坚持创新,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成果的创业精神。
当模具业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如何博采众长将现代化管理和系统管理技术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入手,把生产管理提高到适用于发展的水平是当务之急。我们不妨再重温一下:
●现代化管理。(1)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背景是:技术现代化,先进科技用于生产,如电子技术、原子科学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数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日益应用于企业管理,人的作用更突出,产品周期缩短,产生行为科学等以人为中心管理理论(2)产品复杂化(3)企业大型化(4)矛盾激烈化(企业间的竞争)。60年代现代化管理着眼于人的因素管理。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是70年代以后从军工产生开始的、管理的三个特点:(1)强调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研究问题寻求经济效益。(2)寻求最佳方案,体现现代技术的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周期短等方面达到最佳。(3)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方法和先进工具、把经济、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概率论、运筹学、信息论、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于企业管理、提高综合经济效果。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在国内外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非常有必要结合自身条件吸取国内外的管理经验,建立起适合于发展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做到生产低消耗、低成本、高效率、高效能、指挥有序和决胜在握的工作体系。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就如何强化中小型模具企业的生产管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产管理的三项基本工作
1、生产计划的严肃性、弹性及其编制与实施。
编制与实施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首要工作。策划生产就是把这一周期的全部生产任务。做统筹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指挥有力有序。所以要求编制的计划要全面、准确、有效。要目标明确,有质和量的要求,措施具体可行,便于实施检查测量。计划的全过程需要调查、策划、执行、协调,直到终结。只有知彼知己目的明确,措施到位,才能百战不殆。计划一旦落实、就必须保证计划的严肃性,遇到问题要千方百计的去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决不能因一事之差而影响全局,而影响整体计划的实施。
但是,在日常的计划执行中有时会遇到个别的“故障项”出现。由于它的出现会使计划列项无法实现,甚至从质和量上破坏了计划的要求和实施,影响到整体计划的完成。遇到上述问题怎么办?可通过编制预备的“弹性项目计划”的方法加以解决,也就是说编制计划时在重要项目、重要环节上进行预测,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必要时可制定出必备的补充方案,通过调整,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
因此要求编制生产计划:(1)必须保证计划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和严肃性(2)允许计划有弹性,以项目的弹性来保证计划的严肃性和完整性(3)编制计划的大忌是以亡羊补牢替代计划的先天性不足。
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实质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编制与实施上除采用文字形式表达外,还可将计划列项的项目名称、分类明细、任务目标、规格数量、完成进度、责任部门、主要
措施等内容用系统工程图法,以网络链接图示法具体显示,此法比较直观更便于执行、监督和检查。
2、生产准备的及时到位是完成计划目标的基本保证。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准备工作跟不上,那就根本谈不上生产任务的完成。在组织模具生产制造之前应做好的生产准备工作包括:(1)进行模具产品技术含量与性能。市场需求与购物、企业具备生产制造能力的分析,确认企业已具备了生产制造能力,制定配套衔接周期进度表。(2)技术准备工作要达到:设计与图样要经过认证,技术难题经过论证确认已经解决,技术文件齐全无漏项。(3)加工制造上有难度的加工课题得到解决,作业指导性文件完整,所需工艺装备和专用工量具已做了储备。(4)外购所需的材料、标准件、零部件要提前备齐。(5)协作配套的铸件、锻件、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等外协加工件必须按计划时间供给。(6)为完成计划必须在人员、设备、环境上创造宽松条件。
3、生产他÷调度的指令性与其灵活性的运用。
生产调度是实现生产计划、完成作业目标的指挥与执令员,也是计划实施的策划和组织者。是以生产计划的严肃性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的变化因素行使调度职责,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排除一切故障,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与其针对性的措施等有力条件确保生产计划的全面完成。
为确保生产调度的指令性,调度工作可运用网络技术(或箭条图法)等管理技术,把具体的作业计划,按着各生产项目的关键、重要性或一般性,工艺的复杂性及其具体的生产周期、配套精度和完成日期,进行分层、分段、留有余地的组合编排,可供及时、直观的检查指导工作。一旦遇有问题发生则须要调度的灵活性,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改进工作,确保生产计划的按期完成。
二、做好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四项工作
1、坚持安全生产,完善安全措施。信守安全生产和安全第一的信念,是生产制造企业永恒的方针。因为无论是人本身、还是设备事故的发生都将造成损失,贻误生产。所以所管生产的人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用持久不懈的安全意识和健全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2、质量与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模具的性能与其适用性,反映了模具质量的好坏,如果模具的性能和适用性达不到用户要求,其结果必然要失去用户或市场。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体系是企业保证模具产品质量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加强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对模具生产管理来说更是举足轻重。因此要求抓好生产的同时,也要抓好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3、人员与人才培训。人才是企业求发展的第一要素,做为模具制造企业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目前模具行业中,在缺少精通数控机床、电加工机床、模具装配等高级技术工人和大型、精密、复杂模具的设计、工艺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时候,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立足于自力更生,根据企业需要自己培训所需人员,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利条件边培训、边实习、边工作、边提高,结合实际营造能工巧匠、工作精英。这是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4、劳务与报酬。劳务效能与合理计酬同人的积极性是息息相关的,也与生产管理的有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劳动积极性。不管采取计时,计件,日薪,月薪,任务承包,还是工薪加奖金等任何一种形式,都要严守所依存的标准和规范,都不能脱离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必须做到平等待人,公证合理。
三、生产管理上的价值观念
由材料、工时、管理三大项主要费用构成的生产成本,是企业获取剩余价值的重要来源,所以说做为一个生产管理者必须有经济头脑、价值观念,牢记增产或节约的信念,时时刻刻的搜寻生产过程的每个角落,为节省微小的损失、增收分文的价值,去降低生产成本、为增加赢利做出努力。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生产力扩大再生产。在消耗同样的材料、工时、费用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
把人的积极性、设备的潜力、管理的到位,调整到最佳状态,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用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来扩大生产创造价值。
2、改革创新、技术改进,提高工作效能,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模具的设计和工艺加工方法,向增加效能要效益。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革传统落后的老方法。积极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工程)、MOLD—FOLW(流动分析技术)、KMAS(冲压钣金分析技术)、快速成型、原形制造等新技术,以及数控设备铣削加工、电加工、热处理与表面处理等新工艺和模具新材料等,为企业和社会增创新价值。
4、通过技术革新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增加收益。
5、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做到排产流程合理,工序衔接紧凑,人员、设备、材料、环境使用得当,杜绝因超标超耗而造成的损失浪费。
6、控制生产过程的不合格或返修,减少由于生产废品或返修而造成的损失。
7、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厉行节约,努力减少材料、工装、工具、刀具、水、电等耗用经费,以求降低模具生产成本。
随着我国模具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地位的不断提高和模具品种。质量的升华,企业管理必须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要求企业的生产管理也必须跟上企业管理发展的步伐。如何加强管理,则需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条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从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的原则,进一步做好与完善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