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弼元
生产力研究 1999年06期
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由于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时代特征、历史条件不同,社会主义的发展可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4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运动,但首先是作为一种思想、思潮、学说、理论出现的。1516年英国人莫尔写的《乌托邦》及稍后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写的《太阳城》,早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就表达了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开创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到19世纪初,由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三位空想社会主义大师将其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但是,这种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从19世纪30年代起,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在欧洲许多国家迅速发展,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得以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一阶段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20世纪6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后,便出现了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第一个重大的成果是社会主义革命在部分国家的先后胜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取得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变为现实。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又在多国取得胜利。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50年代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都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初创时期,虽然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但这个时期从国际环境到国内无产阶级政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仍然带有革命时期的许多特征,这是一个不稳定的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期和过渡期。因而严格地讲,这些国家在70年代以前还没有自觉地步入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一个新的阶段,都在进行仅仅是初步的并带有很大盲目性的探索,又都没有找到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后来的剧变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社会主义发展的这第二个阶段是革命的阶段即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阶段,也是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即比较自觉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60年代末。我国的改革虽然起步较晚,然而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的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各国中,我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具有典型和代表意义。因而,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的伟大开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和标志:
第一、新的时代特征。从70年代开始,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时代主题开始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新的时代主题的形成,是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开始的重要依据和标志,它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我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所以能够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都与新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第二、新的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因而新的实践呼唤理论创造,也必然会创造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它既是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极为重要的特征和标志。
第三、新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有区别于其它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因而也就有了区别于其它历史阶段的新的实践内容。这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其根本任务在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主产力,把我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这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伟大实践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十分鲜明的特征和标志。
第四、新的局面。2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新的理论指导下的新的实践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新变化、新局面也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与其它阶段区分了开来。
新的时代特征、新的理论、新的实践、新的局面,构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壮丽画卷,它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无限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的伟大开端,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作者介绍:张弼元 男,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宣传部部长、副教授。(邮编:030024)
作者:张弼元
生产力研究 1999年06期
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由于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时代特征、历史条件不同,社会主义的发展可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4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运动,但首先是作为一种思想、思潮、学说、理论出现的。1516年英国人莫尔写的《乌托邦》及稍后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写的《太阳城》,早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就表达了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开创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到19世纪初,由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三位空想社会主义大师将其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但是,这种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从19世纪30年代起,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在欧洲许多国家迅速发展,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得以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一阶段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20世纪6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后,便出现了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第一个重大的成果是社会主义革命在部分国家的先后胜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取得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变为现实。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又在多国取得胜利。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50年代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都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初创时期,虽然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但这个时期从国际环境到国内无产阶级政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仍然带有革命时期的许多特征,这是一个不稳定的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期和过渡期。因而严格地讲,这些国家在70年代以前还没有自觉地步入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一个新的阶段,都在进行仅仅是初步的并带有很大盲目性的探索,又都没有找到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后来的剧变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社会主义发展的这第二个阶段是革命的阶段即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阶段,也是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即比较自觉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60年代末。我国的改革虽然起步较晚,然而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的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各国中,我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具有典型和代表意义。因而,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的伟大开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和标志:
第一、新的时代特征。从70年代开始,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时代主题开始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新的时代主题的形成,是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开始的重要依据和标志,它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我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所以能够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都与新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第二、新的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因而新的实践呼唤理论创造,也必然会创造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它既是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极为重要的特征和标志。
第三、新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有区别于其它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因而也就有了区别于其它历史阶段的新的实践内容。这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其根本任务在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主产力,把我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这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伟大实践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十分鲜明的特征和标志。
第四、新的局面。2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新的理论指导下的新的实践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新变化、新局面也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与其它阶段区分了开来。
新的时代特征、新的理论、新的实践、新的局面,构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壮丽画卷,它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无限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的伟大开端,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作者介绍:张弼元 男,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宣传部部长、副教授。(邮编:0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