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素酶研究进展

98微生物学通报2001年28(5)

荧光素酶研究进展+

张菊梅吴清平周小燕郭伟鹏吴慧清王元平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r.州510昕0)

摘要:荧光素酶(Luci&Ir且se)可以分为萤业虫荧光索酶和细菌荧光素酶两太娄。萤火虫

荧光素酶是分子量为60—64kD的多肽链,在^f矿+、A口、02存在时.催化D一荧光素(D・

Luc如订n)氧化脱援,发出光(x=550一580nm)。细菌荧光索酶足含n、口两个多肽亚基的加

单氧酶.它催化长链脂肪醛、FMN巩和02的氧化反应,发出绿蓝光(^=490nm)。萤火虫

荧光素酶和细菌荧光素酶可分别从萤火虫和发光细菌中直接提前.亦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进行生产。荧光紊酶催化的发光反应能用生物发光检测仪进行灵敏、快速检测,因此该酶

有多方面的用途.如应用于快速榆测、报告基因分析、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等。

关键词:萤火虫荧光素酶.细菌荧光索酶.生物发光

中圈分类号:0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2654(2001)05-0098-04

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生物体内催化荧光素或脂肪醛氧化发光的一类酶的总称。

自然界有许多发光生物,1956年,McElmy等首次从萤火虫中提取到荧光素酶,此后各

国研究人员相继报道了对各种发光生物中荧光素酶的研究。由于荧光素酶检测简便、

灵敏、快速,因此目前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方面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报告基因,同

时荧光素酶在发光免疫分析及环境监测、微生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正愈来愈受到关注。

l荧光素酶的种类

自然界中具有发光能力的生物种类很多,常见的主要有:发光蘑菇(Lu血nous

mllshroom)、发光蚯蚓(LuIIlinouseartllw0Ⅱm、发光细菌(Lu商nousbacte血)、发光水母

(h“nollsiell面幽)、发光甲虫(hl面nousbe甜es,它们主要由萤火虫(6棚ies),叩头虫

(cHckbeedes)和欧洲萤(丑owwonns)3大种类组成)。目前,除发光蘑菇和发光蚯蚓的

发光机理尚不清楚外,其余生物的发光机理已研究得较为透彻,并使细菌荧光素酶

(Bacte^alhlc如瑚e简称BL)和萤火虫荧光素酶(F;renvLnciferase简称FL)形成商品酶

cⅢci口fd)021及东欧萤火虫用于分析检测。北美萤火虫(№“n淞刀m如)…,日本萤火虫(厶圮fDk

(L.棚增坤“∞)可产生FL。夏威夷弧菌(vf扫一Dk嗍j)、费氏弧菌(y.Jbch£一)、明

3和发光致病杆菌(‰nDm批s概出f)等陆生发光细菌¨1可产生BL。细菌_3亮发光杆菌(PhofD妇m—Mmp^唧肋肥Ⅱm)及鳆发光杆菌(P.fPi船舶删)等海洋发光mmfnP,卵n,)、羽田希瓦氏菌(A加阳舢Ms

2荧光素酶的性质和结构

2.1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性质和结构FL在M孑+、A7rP、oz存在时,催化D.荧光素(D—

Lmcjfein)氧化脱羧,同时发出可见光,不同种之间发射波长略有不同(550~580nm).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980881)

2_20收藕日期:2000.08—20.謦回日期:a∞0-1

2001年28(5)微生物学通报

其反应式为:

Lmihjn+^TP+02—旦oxyl№&m^MP+ppl+Hzo+h““““”+02ij-“y1”“…“9+pP””zo+“”

2uFL的分子量约60.64kD,从日本萤火虫(L.c刚c妇m)中提取的FL含54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6lkDlo;北美萤火虫(尸.刑m胁)的FL则含55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

62k∥11;东欧萤火虫(L.mm旦理f油)的FL与日本萤火虫FL相似。日本萤火虫FL与

北美萤火虫F1J氨基酸序列67%同源[2I。有研究表明,FL的N端16个氨基酸与催化活

性密切相关…。

FL是蛋白质和脂类复合物(磷脂和中性脂质与FL结合),在去氧胆酸钠中能使酶

活性迅速减弱,M一+与FL结合能提高酶的活性;磷酸脂是特定的酶激活剂,能稳定

FL,不致失活,而长链胆碱衍生物(c12~c1B)能使FL快速、不可逆地失活;牛血清白

蛋白、氮基乙醇、coA能显著提高FL的活性,并促进光的产生15J。随着反应体系pH

的降低,产生的光波长增加;如果各种反应底物成过量状态,则发射光强度与反应体

系中FL的量成正比。

2.2细菌荧光素酶的性质和结构BL催化长链脂肪醛、FMNH2和02的氧化反应,发出

绿蓝光(x=490nm),反应式可表示如下:

BLFM川也+RCHO+吼一ndN+Rc00H+H20+h”

BL是杂二聚体,含a、B两个多肽亚基的加单氧酶。单独a、p亚基均无发光活性,

只有a、B共存时才有活性。从不同海洋细菌中提取到的BL其分子量基本相同,其中*

亚基台35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如kD,B.亚基含32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37kD。从陆

生细菌中分离到的BL的m亚基含36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41kD,B一亚基含327个氨基

酸.分子量约38kD,其中陆生细菌的廿亚基和G.亚基氨基酸序列分别有85%和60%与

海洋细菌同源f3’4j。有研究表明,BL与黄素(navin)结合点在a.亚基;通过基因重组

及定位点诱变发现”亚基控制酶的催化能力和结构特点,亦是评判酶的热稳定性的关

键因素;。.113位对酶与黄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227位在调整酶与底物醛的作用中

处于中心位置oo。

和其它酶一样,BL活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02和离子浓度均能影响发光,H202、

乙醛及长链烷基化合物在反应中刺激发光。从发光致病杆菌(x.加耐nejcms)中提取

的BL发现.酶与FMN和豆蔻酸(十四烷酸)形成三元络合物,三元络台物的慢分解

限制了酶的转换,脂肪酸能促进酶与FMN的相互作用”J。研究热稳定性发现,BL的热

稳定性与其所表达的有机体有关,但与有机体细胞的抗热性无关,木糖醇j甘油加入

培养基中保护酶的活性[7I。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对BL失活的影响与pH有关,随缓

冲溶液浓度的增大,失活率升高。

3荧光素酶的制备

作为FL生产原料的萤火虫,要依靠人工捕捉或养殖,受地域和季节性限制,且该

生物生产周期长、养殖成本高、提取的酶成分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转

向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生产。1985年,dewet,J.R.等首次克隆了.P.目州胁的

兀.基因。并在大肠杆菌(西ck一曲缸∞ff)中表达.从中得到具有活性的FLL…。1986年,他们测定了FL基因的cDNA序列。随后,各种发光甲虫的F1J基因相继克隆成功,

100微生物学通报2001年28(5)

并能在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取自尸.一m船长约1.8kb的cDNA基因在E

c口fi表达的产物是分子量为62kD,含55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与自然提取得到的凡相

比,具有同样的反应动力学特性和发射波长,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酶的稳定性亦无差

异18J。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通过克隆在E.coff表达,转化体在37℃、LB培养基中生

长到对数后期收集菌体,用渗透压法、冻融法提取细菌胞质组分,经均质、离心,用

凝胶排阻、离子交换色谱提取纯酶,冷冻干燥保存”。

BL可从培养发光细菌直接提取得到,其制备方法与FL类似。从v加删f中提

取的酶括可达1.8×lO“LU/n峨,为获得特殊用途的BL.亦可通过诱变或基因克隆得到。

各种发光细菌的基因克隆均有许多报道【1“。

4荧光素酶的测定

荧光素酶的测定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体系,常用的FL酶活测定系统为:10“L酶溶

液,400止25mm0L/Lgl”y191巾ne(pH7.8),5.4mmoL/LM茚04,O.086l姗ol/LD—hci岛^n,

反应以加入80nLlOmmol/LATP开始,用液闪仪或生物发光测定仪(Lunlinometer)测定

发光强度”“,测定温度为25℃。

常用的BL测定系统包括:10汕酶溶液,180止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O),

10止十四醛饱和液(以缓冲液溶解),测定温度为25℃,反应从加入100汕25ⅢL/L

FMNH2开始,用生物发光测定仪测定光的强度-l…。

在反应体系中,生物发光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发光不断减弱,开始的111lin内,发

光脉冲计数值下降最快,以后随时问下降速度不断减缓,因此,反应体系混合后应尽

快测定,才能取得较准确的发光脉冲计数值。

5荧光素酶的应用

5.1快速检测ATP既是FL催化发光的必需底物,又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传统的测定方法操作复杂,灵敏度低,缺乏足够的专一性。在FL催化的发光反应中,

ATP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发光强度呈线形关系,因此,测定ATP具有快速

灵敏的特点,自1947年McEhov等首次应用FL测定ATP以来,荧光素酶在生物化学及

生物技术的分析应用不断发展,其检测和研究范围包括:临床医学及法医学检测;生

命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和制备广谱酶联免疫检测试剂。

利用BL催化的发光特性可用来检测特异性细菌如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其原理

是带有BL基因k的噬菌体攻击特异性细菌,将L一带入宿主细胞,荧光发射只出现

在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胞,并与之数量相对应,利用这种方法检测污染食品中的李斯特

菌可从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至少96h缩短至24h,甚至将检测限降至1cell/g,该方

法简单、快速、灵敏,容易掌握【l“。

5.2报告基因分析早在1988年就有报道在分子生物学中应用荧光素酶基因作报告基

因【l…。通过测定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监测各种启动子(pmmoter)的活性;利用荧光

素酶基因与特定目的基因的连锁或共转移,可以建立非放射性的外源基因检测体系。

目前,这一技术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检测仪器甚至可以检测到10“9rnoI的

酶量,比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灵敏100—1000倍。由于荧光素酶酶活检测比cAT检测快速、方便、灵敏、经济,而且可以进行活细胞直接检测,因此在分子生物

2001年28(5)微生物学通报101

学研究中可用荧光素酶表达检测代替cAT检测。

5.3有毒有害物质分析1994年,zomer等报道了应用荧光素酶催化的生物发光现象进行

水、土壤、食品等样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杀虫剂的灵敏检测L14:。其原理是昆虫

脑提取物中有杀虫剂攻击的受体或酶结合位点,将生物发光的底物——D.Lucifedn衍生

物渗透至昆虫脑提取物中,昆虫脑提取物能将D—Lucifedn衍生物水解为D.hcife^n,添

加ATP和}’L,即可发生生物发光,而杀虫剂能抑制这种水解括性,通过检测发光强度,

即可计算杀虫剂的浓度,灵敏度可达50“∥L。

人们对生物发光的研究由来已久,通过基因重组及细胞融合技术,获得能满足各

种用途的酶,如定位点诱变提高其耐热性,改变发射光波长等。由于荧光素酶来源有

限,价格昂贵,同时在溶液中是不稳定的,使它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了降低分析

测试成本,扩大其应用范围,实现测定的自动化、连续化,Deluca’s等在1976年首次成

功的用化学方法固定化FL和BL,以后相继有多人采用了多种固定化方法,最近I.un.

dovskikh,IA.等应用BrCN活化的SeDhamse固定化重组的FL,使检测更稳定,ATP

检测范围为o.ol~lO,000nm0J/L水平…J。随者固定化膜技术及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荧

光素酶的应用范围将更宽广。

参考文献

】J陆建荣,{而建.金振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2l(1):70~71

.2jM晒udaT,T“ullll

n1啪l曲en

VH,N吐蛐oEY3jsaTlddova4T,un如nEPmt…s咖ctJBid92Gene,1989,77(2):265—270F哪nGeneI,1995,23(2):24l一255Jsinnerch咖,1990.265(27):16s81一1658704,68,l辨2.5.Wo卅K

.6工jP(=ThAPplW0A2,Me,曲即EJ确olch唧,1994,269(9):6640—66¨

.7.MaAey

8,Dewet

9JBM,cro鹄D,ParksJR,w嘣lKF.J^p—B舵t啪ol,1994,77t2):149一154V,HelⅡBbDR,“dfProcNatl^edscl,US^1985,龆:7870~7873.P丑tKqlya眦N,M删tlaT,1札u咖H,“缸Eur

JsabuKApplEP0318915^2,1989..10

。lIlJB10chem(T0kwo).1994,115t4):670—674N,N址arLoEK州y哪aB】0che肌唧.1993,32(50):13795~13799.

E,RewarI

JH112。h黜snerMj,Re嘴c:13j

14j

[15sub—s,蹦u衄MGs,“dsedo"(卅)ApplJK&艚£"e‘呼枷g:Hn“p】部蚰dMHh础,V“En㈣蛳cmb“,1996,62(4):儿玎~1140lo删e—P一,NewY础,1988.75~89Z【】雠rE,轴mS,CbwmsEUSUs5Jl堋dovBk蚰lA,D帅end…El,ugⅡ椰aNN2831钟.1嗽B础№mls时(M删0w),1998,63(6):69l~696.

睾≯tt女_40★女tt女*÷★★__4*女★●_t_★_女__★_女女女●_-*鼍喜幸毒喜本刊常用计量单位符号简介

i为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睾

}和国国家标准(GB3l∞~3102—93)《量和单位》一书所述内容,现将车刊常用的计量单位符号睾

i介绍如下,希广大作者参照执行。

il年一a;日(天)一d;时一h;分一min;秒一s;吨一t;公斤(千克)~kg;克~g;毫克;

事一mg;微克一pg;纳克一“g;原子质量一u(h);井一L;毫升一mL;微升~止;克分子浓度:睾

!mo帆;当量维度:ⅢovL;旋转速度一r/Inin;蒸汽压力、压强:帕(斯卡)一Pa.例如:l

;o

崔55k∥cm2(8磅)≈o55×105P且,1.05kg/cm2(15磅)≈1×105Pa;百分数:36%一40%;国际;}}_单位一Iu。

弃.带齐蒂帚膏丰芥芥齐芥帚书节蒂弗.{#蒂芥币耷齐芥弗雄蒂界丰綦齐睾齐芥帚帚书,F举齐.{■在

荧光素酶研究进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张菊梅, 吴清平, 周小燕, 郭伟鹏, 吴慧清, 王元平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学通报MICROBIOLOGY2001,28(5)15次

参考文献(15条)

1.Wood K V 查看详情 1992

2.Szittner R;meighen E 查看详情 1990(27)

3.Sandalova T;Lindgist Y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5(02)

4.MasudaT;Tatsumi H;NakanoE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89(02)

5.Kajiyama N;Masuda T;Tatsumi H 查看详情 1989

6.DeWet J R;Wood K V;Helinski D R 查看详情 1985

7.陆建荣;杨建;金振华 查看详情 1994(01)

8.Subramani S;Deluca M Genetic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1988

9.Loessner M J;Rees C E;Stewart G S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6(04)

10.Kajiyama N;Nakano E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3(32)

11.Sabu K 查看详情 1994(04)

12.Mackey B M;Cross D;Park S F 查看详情 1994(02)

13.Li Z;Meighen E A 查看详情 1994(09)

14.Lundovskikh I A;Dementieva E I;Ugarova N N 查看详情 1998(06)

15.ZomerE;SaulS;CharmSE 查看详情 1994

引证文献(15条)

1.刘阳子.倪士银.倪士峰.侯恩太.骆蓉芳.赵桂仿 生物发光研究及其应用进展[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 2009(3)

2.夏蕾.饶志明.沈微.方慧英.诸葛健 荧光素酶基因luc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条件优化[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2009(4)

3.夏蕾.饶志明.沈微.方慧英.诸葛健 荧光素酶编码基因luc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纯化[期刊论文]-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8(5)

4.韩润平.余卫鸿.蒋海涛 利用生物毒性仪进行水质监测的探讨[期刊论文]-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7(1)

5.张进兴.逄爱梅.孙修勤.孙培光 海洋发光细菌的发光及其应用[期刊论文]-发光学报 2007(2)

6.王登峰.张淑琴.马学恩.简子建.周建华.郭巍.全滟平 表达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293细胞系的建立[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报 2007(6)

7.张菊梅.吴清平.吴慧清.郭伟鹏.李程思 微生物细胞ATP释放条件研究[期刊论文]-微生物学通报 2006(4)

8.张东声.王春生.杨俊毅.叶树明 荧光法测定微型生物细胞内的ATP的技术[期刊论文]-海洋学研究 2006(1)

9.杨佳音 纳米氧化物材料紫外屏蔽性能评估方法的新探索[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刘岩 家蚕Sericin-1启动子组织专一性相关功能序列的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1.杨英军.周鹏 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遗传 2005(3)

12.马三梅.王永飞 绿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期刊论文]-生物学教学 2005(12)

13.贾岩龙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硝酸盐还原酶突变株的制备和鉴定[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4.宋希强.李绍鹏.吴志彪.蒋盛军 转基因植物标记基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热带作物学报 2003(3)

15.徐挺 报告基因检测环境样品中二恶英化合物的应用和机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swxtb200105024.aspx

98微生物学通报2001年28(5)

荧光素酶研究进展+

张菊梅吴清平周小燕郭伟鹏吴慧清王元平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r.州510昕0)

摘要:荧光素酶(Luci&Ir且se)可以分为萤业虫荧光索酶和细菌荧光素酶两太娄。萤火虫

荧光素酶是分子量为60—64kD的多肽链,在^f矿+、A口、02存在时.催化D一荧光素(D・

Luc如订n)氧化脱援,发出光(x=550一580nm)。细菌荧光索酶足含n、口两个多肽亚基的加

单氧酶.它催化长链脂肪醛、FMN巩和02的氧化反应,发出绿蓝光(^=490nm)。萤火虫

荧光素酶和细菌荧光素酶可分别从萤火虫和发光细菌中直接提前.亦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进行生产。荧光紊酶催化的发光反应能用生物发光检测仪进行灵敏、快速检测,因此该酶

有多方面的用途.如应用于快速榆测、报告基因分析、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等。

关键词:萤火虫荧光素酶.细菌荧光索酶.生物发光

中圈分类号:0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2654(2001)05-0098-04

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生物体内催化荧光素或脂肪醛氧化发光的一类酶的总称。

自然界有许多发光生物,1956年,McElmy等首次从萤火虫中提取到荧光素酶,此后各

国研究人员相继报道了对各种发光生物中荧光素酶的研究。由于荧光素酶检测简便、

灵敏、快速,因此目前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方面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报告基因,同

时荧光素酶在发光免疫分析及环境监测、微生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正愈来愈受到关注。

l荧光素酶的种类

自然界中具有发光能力的生物种类很多,常见的主要有:发光蘑菇(Lu血nous

mllshroom)、发光蚯蚓(LuIIlinouseartllw0Ⅱm、发光细菌(Lu商nousbacte血)、发光水母

(h“nollsiell面幽)、发光甲虫(hl面nousbe甜es,它们主要由萤火虫(6棚ies),叩头虫

(cHckbeedes)和欧洲萤(丑owwonns)3大种类组成)。目前,除发光蘑菇和发光蚯蚓的

发光机理尚不清楚外,其余生物的发光机理已研究得较为透彻,并使细菌荧光素酶

(Bacte^alhlc如瑚e简称BL)和萤火虫荧光素酶(F;renvLnciferase简称FL)形成商品酶

cⅢci口fd)021及东欧萤火虫用于分析检测。北美萤火虫(№“n淞刀m如)…,日本萤火虫(厶圮fDk

(L.棚增坤“∞)可产生FL。夏威夷弧菌(vf扫一Dk嗍j)、费氏弧菌(y.Jbch£一)、明

3和发光致病杆菌(‰nDm批s概出f)等陆生发光细菌¨1可产生BL。细菌_3亮发光杆菌(PhofD妇m—Mmp^唧肋肥Ⅱm)及鳆发光杆菌(P.fPi船舶删)等海洋发光mmfnP,卵n,)、羽田希瓦氏菌(A加阳舢Ms

2荧光素酶的性质和结构

2.1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性质和结构FL在M孑+、A7rP、oz存在时,催化D.荧光素(D—

Lmcjfein)氧化脱羧,同时发出可见光,不同种之间发射波长略有不同(550~580nm).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980881)

2_20收藕日期:2000.08—20.謦回日期:a∞0-1

2001年28(5)微生物学通报

其反应式为:

Lmihjn+^TP+02—旦oxyl№&m^MP+ppl+Hzo+h““““”+02ij-“y1”“…“9+pP””zo+“”

2uFL的分子量约60.64kD,从日本萤火虫(L.c刚c妇m)中提取的FL含54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6lkDlo;北美萤火虫(尸.刑m胁)的FL则含55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

62k∥11;东欧萤火虫(L.mm旦理f油)的FL与日本萤火虫FL相似。日本萤火虫FL与

北美萤火虫F1J氨基酸序列67%同源[2I。有研究表明,FL的N端16个氨基酸与催化活

性密切相关…。

FL是蛋白质和脂类复合物(磷脂和中性脂质与FL结合),在去氧胆酸钠中能使酶

活性迅速减弱,M一+与FL结合能提高酶的活性;磷酸脂是特定的酶激活剂,能稳定

FL,不致失活,而长链胆碱衍生物(c12~c1B)能使FL快速、不可逆地失活;牛血清白

蛋白、氮基乙醇、coA能显著提高FL的活性,并促进光的产生15J。随着反应体系pH

的降低,产生的光波长增加;如果各种反应底物成过量状态,则发射光强度与反应体

系中FL的量成正比。

2.2细菌荧光素酶的性质和结构BL催化长链脂肪醛、FMNH2和02的氧化反应,发出

绿蓝光(x=490nm),反应式可表示如下:

BLFM川也+RCHO+吼一ndN+Rc00H+H20+h”

BL是杂二聚体,含a、B两个多肽亚基的加单氧酶。单独a、p亚基均无发光活性,

只有a、B共存时才有活性。从不同海洋细菌中提取到的BL其分子量基本相同,其中*

亚基台35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如kD,B.亚基含32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37kD。从陆

生细菌中分离到的BL的m亚基含36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41kD,B一亚基含327个氨基

酸.分子量约38kD,其中陆生细菌的廿亚基和G.亚基氨基酸序列分别有85%和60%与

海洋细菌同源f3’4j。有研究表明,BL与黄素(navin)结合点在a.亚基;通过基因重组

及定位点诱变发现”亚基控制酶的催化能力和结构特点,亦是评判酶的热稳定性的关

键因素;。.113位对酶与黄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227位在调整酶与底物醛的作用中

处于中心位置oo。

和其它酶一样,BL活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02和离子浓度均能影响发光,H202、

乙醛及长链烷基化合物在反应中刺激发光。从发光致病杆菌(x.加耐nejcms)中提取

的BL发现.酶与FMN和豆蔻酸(十四烷酸)形成三元络合物,三元络台物的慢分解

限制了酶的转换,脂肪酸能促进酶与FMN的相互作用”J。研究热稳定性发现,BL的热

稳定性与其所表达的有机体有关,但与有机体细胞的抗热性无关,木糖醇j甘油加入

培养基中保护酶的活性[7I。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对BL失活的影响与pH有关,随缓

冲溶液浓度的增大,失活率升高。

3荧光素酶的制备

作为FL生产原料的萤火虫,要依靠人工捕捉或养殖,受地域和季节性限制,且该

生物生产周期长、养殖成本高、提取的酶成分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转

向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生产。1985年,dewet,J.R.等首次克隆了.P.目州胁的

兀.基因。并在大肠杆菌(西ck一曲缸∞ff)中表达.从中得到具有活性的FLL…。1986年,他们测定了FL基因的cDNA序列。随后,各种发光甲虫的F1J基因相继克隆成功,

100微生物学通报2001年28(5)

并能在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取自尸.一m船长约1.8kb的cDNA基因在E

c口fi表达的产物是分子量为62kD,含55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与自然提取得到的凡相

比,具有同样的反应动力学特性和发射波长,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酶的稳定性亦无差

异18J。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通过克隆在E.coff表达,转化体在37℃、LB培养基中生

长到对数后期收集菌体,用渗透压法、冻融法提取细菌胞质组分,经均质、离心,用

凝胶排阻、离子交换色谱提取纯酶,冷冻干燥保存”。

BL可从培养发光细菌直接提取得到,其制备方法与FL类似。从v加删f中提

取的酶括可达1.8×lO“LU/n峨,为获得特殊用途的BL.亦可通过诱变或基因克隆得到。

各种发光细菌的基因克隆均有许多报道【1“。

4荧光素酶的测定

荧光素酶的测定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体系,常用的FL酶活测定系统为:10“L酶溶

液,400止25mm0L/Lgl”y191巾ne(pH7.8),5.4mmoL/LM茚04,O.086l姗ol/LD—hci岛^n,

反应以加入80nLlOmmol/LATP开始,用液闪仪或生物发光测定仪(Lunlinometer)测定

发光强度”“,测定温度为25℃。

常用的BL测定系统包括:10汕酶溶液,180止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O),

10止十四醛饱和液(以缓冲液溶解),测定温度为25℃,反应从加入100汕25ⅢL/L

FMNH2开始,用生物发光测定仪测定光的强度-l…。

在反应体系中,生物发光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发光不断减弱,开始的111lin内,发

光脉冲计数值下降最快,以后随时问下降速度不断减缓,因此,反应体系混合后应尽

快测定,才能取得较准确的发光脉冲计数值。

5荧光素酶的应用

5.1快速检测ATP既是FL催化发光的必需底物,又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传统的测定方法操作复杂,灵敏度低,缺乏足够的专一性。在FL催化的发光反应中,

ATP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发光强度呈线形关系,因此,测定ATP具有快速

灵敏的特点,自1947年McEhov等首次应用FL测定ATP以来,荧光素酶在生物化学及

生物技术的分析应用不断发展,其检测和研究范围包括:临床医学及法医学检测;生

命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和制备广谱酶联免疫检测试剂。

利用BL催化的发光特性可用来检测特异性细菌如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其原理

是带有BL基因k的噬菌体攻击特异性细菌,将L一带入宿主细胞,荧光发射只出现

在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胞,并与之数量相对应,利用这种方法检测污染食品中的李斯特

菌可从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至少96h缩短至24h,甚至将检测限降至1cell/g,该方

法简单、快速、灵敏,容易掌握【l“。

5.2报告基因分析早在1988年就有报道在分子生物学中应用荧光素酶基因作报告基

因【l…。通过测定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监测各种启动子(pmmoter)的活性;利用荧光

素酶基因与特定目的基因的连锁或共转移,可以建立非放射性的外源基因检测体系。

目前,这一技术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检测仪器甚至可以检测到10“9rnoI的

酶量,比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灵敏100—1000倍。由于荧光素酶酶活检测比cAT检测快速、方便、灵敏、经济,而且可以进行活细胞直接检测,因此在分子生物

2001年28(5)微生物学通报101

学研究中可用荧光素酶表达检测代替cAT检测。

5.3有毒有害物质分析1994年,zomer等报道了应用荧光素酶催化的生物发光现象进行

水、土壤、食品等样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杀虫剂的灵敏检测L14:。其原理是昆虫

脑提取物中有杀虫剂攻击的受体或酶结合位点,将生物发光的底物——D.Lucifedn衍生

物渗透至昆虫脑提取物中,昆虫脑提取物能将D—Lucifedn衍生物水解为D.hcife^n,添

加ATP和}’L,即可发生生物发光,而杀虫剂能抑制这种水解括性,通过检测发光强度,

即可计算杀虫剂的浓度,灵敏度可达50“∥L。

人们对生物发光的研究由来已久,通过基因重组及细胞融合技术,获得能满足各

种用途的酶,如定位点诱变提高其耐热性,改变发射光波长等。由于荧光素酶来源有

限,价格昂贵,同时在溶液中是不稳定的,使它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了降低分析

测试成本,扩大其应用范围,实现测定的自动化、连续化,Deluca’s等在1976年首次成

功的用化学方法固定化FL和BL,以后相继有多人采用了多种固定化方法,最近I.un.

dovskikh,IA.等应用BrCN活化的SeDhamse固定化重组的FL,使检测更稳定,ATP

检测范围为o.ol~lO,000nm0J/L水平…J。随者固定化膜技术及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荧

光素酶的应用范围将更宽广。

参考文献

】J陆建荣,{而建.金振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2l(1):70~71

.2jM晒udaT,T“ullll

n1啪l曲en

VH,N吐蛐oEY3jsaTlddova4T,un如nEPmt…s咖ctJBid92Gene,1989,77(2):265—270F哪nGeneI,1995,23(2):24l一255Jsinnerch咖,1990.265(27):16s81一1658704,68,l辨2.5.Wo卅K

.6工jP(=ThAPplW0A2,Me,曲即EJ确olch唧,1994,269(9):6640—66¨

.7.MaAey

8,Dewet

9JBM,cro鹄D,ParksJR,w嘣lKF.J^p—B舵t啪ol,1994,77t2):149一154V,HelⅡBbDR,“dfProcNatl^edscl,US^1985,龆:7870~7873.P丑tKqlya眦N,M删tlaT,1札u咖H,“缸Eur

JsabuKApplEP0318915^2,1989..10

。lIlJB10chem(T0kwo).1994,115t4):670—674N,N址arLoEK州y哪aB】0che肌唧.1993,32(50):13795~13799.

E,RewarI

JH112。h黜snerMj,Re嘴c:13j

14j

[15sub—s,蹦u衄MGs,“dsedo"(卅)ApplJK&艚£"e‘呼枷g:Hn“p】部蚰dMHh础,V“En㈣蛳cmb“,1996,62(4):儿玎~1140lo删e—P一,NewY础,1988.75~89Z【】雠rE,轴mS,CbwmsEUSUs5Jl堋dovBk蚰lA,D帅end…El,ugⅡ椰aNN2831钟.1嗽B础№mls时(M删0w),1998,63(6):69l~696.

睾≯tt女_40★女tt女*÷★★__4*女★●_t_★_女__★_女女女●_-*鼍喜幸毒喜本刊常用计量单位符号简介

i为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睾

}和国国家标准(GB3l∞~3102—93)《量和单位》一书所述内容,现将车刊常用的计量单位符号睾

i介绍如下,希广大作者参照执行。

il年一a;日(天)一d;时一h;分一min;秒一s;吨一t;公斤(千克)~kg;克~g;毫克;

事一mg;微克一pg;纳克一“g;原子质量一u(h);井一L;毫升一mL;微升~止;克分子浓度:睾

!mo帆;当量维度:ⅢovL;旋转速度一r/Inin;蒸汽压力、压强:帕(斯卡)一Pa.例如:l

;o

崔55k∥cm2(8磅)≈o55×105P且,1.05kg/cm2(15磅)≈1×105Pa;百分数:36%一40%;国际;}}_单位一Iu。

弃.带齐蒂帚膏丰芥芥齐芥帚书节蒂弗.{#蒂芥币耷齐芥弗雄蒂界丰綦齐睾齐芥帚帚书,F举齐.{■在

荧光素酶研究进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张菊梅, 吴清平, 周小燕, 郭伟鹏, 吴慧清, 王元平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学通报MICROBIOLOGY2001,28(5)15次

参考文献(15条)

1.Wood K V 查看详情 1992

2.Szittner R;meighen E 查看详情 1990(27)

3.Sandalova T;Lindgist Y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5(02)

4.MasudaT;Tatsumi H;NakanoE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89(02)

5.Kajiyama N;Masuda T;Tatsumi H 查看详情 1989

6.DeWet J R;Wood K V;Helinski D R 查看详情 1985

7.陆建荣;杨建;金振华 查看详情 1994(01)

8.Subramani S;Deluca M Genetic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1988

9.Loessner M J;Rees C E;Stewart G S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6(04)

10.Kajiyama N;Nakano E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3(32)

11.Sabu K 查看详情 1994(04)

12.Mackey B M;Cross D;Park S F 查看详情 1994(02)

13.Li Z;Meighen E A 查看详情 1994(09)

14.Lundovskikh I A;Dementieva E I;Ugarova N N 查看详情 1998(06)

15.ZomerE;SaulS;CharmSE 查看详情 1994

引证文献(15条)

1.刘阳子.倪士银.倪士峰.侯恩太.骆蓉芳.赵桂仿 生物发光研究及其应用进展[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 2009(3)

2.夏蕾.饶志明.沈微.方慧英.诸葛健 荧光素酶基因luc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条件优化[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2009(4)

3.夏蕾.饶志明.沈微.方慧英.诸葛健 荧光素酶编码基因luc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纯化[期刊论文]-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8(5)

4.韩润平.余卫鸿.蒋海涛 利用生物毒性仪进行水质监测的探讨[期刊论文]-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7(1)

5.张进兴.逄爱梅.孙修勤.孙培光 海洋发光细菌的发光及其应用[期刊论文]-发光学报 2007(2)

6.王登峰.张淑琴.马学恩.简子建.周建华.郭巍.全滟平 表达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293细胞系的建立[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报 2007(6)

7.张菊梅.吴清平.吴慧清.郭伟鹏.李程思 微生物细胞ATP释放条件研究[期刊论文]-微生物学通报 2006(4)

8.张东声.王春生.杨俊毅.叶树明 荧光法测定微型生物细胞内的ATP的技术[期刊论文]-海洋学研究 2006(1)

9.杨佳音 纳米氧化物材料紫外屏蔽性能评估方法的新探索[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刘岩 家蚕Sericin-1启动子组织专一性相关功能序列的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1.杨英军.周鹏 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遗传 2005(3)

12.马三梅.王永飞 绿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期刊论文]-生物学教学 2005(12)

13.贾岩龙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硝酸盐还原酶突变株的制备和鉴定[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4.宋希强.李绍鹏.吴志彪.蒋盛军 转基因植物标记基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热带作物学报 2003(3)

15.徐挺 报告基因检测环境样品中二恶英化合物的应用和机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swxtb200105024.aspx


相关文章

  • 荧光高分子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荧光高分子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荧光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及相关交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与广阔前景.荧光材料主要分为无机纳米荧光材料.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和有机高分子荧光材料.目前,这三类荧光材料在生物成像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与使用,比如 ...查看


  •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
  • 课程论 课题名称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 专业名称2013级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 付 燕 指导教师 高 健 2016年4月10日 文 内容摘要················································· ...查看


  • 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ZMC 摘要 药物分析主要应用在药物的质量控制.新药研究.药物代谢.手性药物分析等方面.荧光分析法以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取样量少.仪器设备亦不复杂不昂贵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药物 ...查看


  • 荧光法及化学发光法在保健食品抗氧化体外实验中的应用
  • 2009NO.11 ・130. SerialNo.212 ChinaBrewing AnalysisandExamination 荧光法及化学发光法在保健食品抗氧化体外实验中的应用 文镜,刘璇,赵建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 ...查看


  • 利用荧光素酶标记的肿瘤细胞建立活体成像动物模型
  •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3年第18卷第1期 CHINESEJOURNALOFSTEREOLOGYANDIMAGEANALYSISVol.18No.1March2013 67 文章编号:1007-1482(2013)01-0067-0072 ...查看


  • 分子信标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_陈忠斌
  • #488#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Prog. Biochem. Biophys. 1998; 25(6) 综述与专论 分子信标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陈忠斌 王升启 孙志贤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北京100850) 摘要 介绍了 ...查看


  • 荧光假单胞菌生防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4卷第3期2007年6月 生物学杂志JOURNALOFBIOLOGY Vol124 No13 Jun,2007 荧光假单胞菌生防机理的研究进展 张伟琼,聂 明,肖 明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荧光 ...查看


  • 浅谈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论文综述了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荧光 摘 要: 分析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常用的荧光分析法的讨论.分析了荧光分析法在环境 监测中的应用,测定范围和发展情况. 关键词: 关键词:荧 ...查看


  • 荧光蛋白研究进展
  • 生物物理学报2010年11月第26卷第11期:1025-1035 www.cjb.org.cn ACTA BIOPHYSICA SINICA 2010Vol.26No.11:1025-1035 荧光蛋白研究进展 杨杰,张智红,骆清铭 华中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