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么当教师
古人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礼记·大学》里的这句话阐述了治国、修身、诚意、求知的关系,即修身是治国的基础,而求知、诚意是修身的开始。也就是说,做人“实”为先,从教“德”为本,为师先做人。
“实”即真实、诚实、朴实、踏实的总和,体现在行为规范上,即求知真实、待人诚实、生活朴实、做事踏实,这是做人修身的基础。“德”为品行、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在“四讲”上下功夫。
一、讲人品
为师从教,人品修养是最基本的前提之一。先做人,后为师。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人格过硬的人。有如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所阐述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只有忠诚于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无私奉献,才能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
二、讲学习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德洛尔在主题发言中特别强调的四点责任之一,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学习是丰富文化知识,提高理论素养的基本途径。只有讲学习,才能开拓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升华精神境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必须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学习教育理论,武装头脑,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三、讲实效
工作作风是一个人世界观和精神面貌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它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风格和品德。为师从教,重德修身必须端正工作作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本本主义,力戒形式主义。“务真求实”也是教师高尚人格的底蕴。在确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具体措施时,都要从实际出发,杜绝“假、大、空”。行重于言,要重实干,忌空谈。
在总结工作时,既要看到成绩,又要反思存在问题。只有保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能把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四、讲奉献
为师从教德为本。“德”的最终立足点就在于是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还是私欲膨胀、以教谋私、腐化堕落、讲求报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就是说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去效法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从教,默默无闻奉献。教师是一种清贫、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完善素质,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职业。在坚守自己的选择和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抵制诱惑。先做人,后为师。今天怎样当教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去思考。愿更多的从教者成为教育事业中的脊梁。
修身养德是我国传统文化德重要的组成部分,虽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但其中的精华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我们推崇勤学立志,见贤思齐;慎独律己,谦恭正直;不逐名利,明廉知耻;忍辱负重,浩然正气;修身齐家,报校济生。
(作者:周宏干)
今天怎么当教师
古人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礼记·大学》里的这句话阐述了治国、修身、诚意、求知的关系,即修身是治国的基础,而求知、诚意是修身的开始。也就是说,做人“实”为先,从教“德”为本,为师先做人。
“实”即真实、诚实、朴实、踏实的总和,体现在行为规范上,即求知真实、待人诚实、生活朴实、做事踏实,这是做人修身的基础。“德”为品行、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在“四讲”上下功夫。
一、讲人品
为师从教,人品修养是最基本的前提之一。先做人,后为师。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人格过硬的人。有如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所阐述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只有忠诚于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无私奉献,才能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
二、讲学习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德洛尔在主题发言中特别强调的四点责任之一,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学习是丰富文化知识,提高理论素养的基本途径。只有讲学习,才能开拓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升华精神境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必须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学习教育理论,武装头脑,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三、讲实效
工作作风是一个人世界观和精神面貌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它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风格和品德。为师从教,重德修身必须端正工作作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本本主义,力戒形式主义。“务真求实”也是教师高尚人格的底蕴。在确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具体措施时,都要从实际出发,杜绝“假、大、空”。行重于言,要重实干,忌空谈。
在总结工作时,既要看到成绩,又要反思存在问题。只有保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能把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四、讲奉献
为师从教德为本。“德”的最终立足点就在于是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还是私欲膨胀、以教谋私、腐化堕落、讲求报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就是说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去效法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从教,默默无闻奉献。教师是一种清贫、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完善素质,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职业。在坚守自己的选择和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抵制诱惑。先做人,后为师。今天怎样当教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去思考。愿更多的从教者成为教育事业中的脊梁。
修身养德是我国传统文化德重要的组成部分,虽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但其中的精华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我们推崇勤学立志,见贤思齐;慎独律己,谦恭正直;不逐名利,明廉知耻;忍辱负重,浩然正气;修身齐家,报校济生。
(作者:周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