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的实质

孝文化的实质

在2007年前后,我曾写了多篇文章批评儒家文化,以至于被某网友讥为“反儒急先锋”。鉴于此,我不想再过多地重复我对儒家学说的批评,只想重点剖析一下“孝文化”,以此来说明儒家学说的似是而非。面面俱到,往往是蜻蜓点水,不如选一个点入手。

孔子以及儒家代表人物虽然没有像老庄那样对自然、对人生有着认真的思考,但在社会伦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这些主张对于维护专制秩序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历来得到了专制统治者的大力推崇。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之类,形成了专制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

后人解释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非强调等级观念,而是说“君要行君道,臣要行臣道,父要行父道,子要行子道”。那么,什么是君道、臣道、父道、子道呢?“三纲”解释得很明白:“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不是等级制度是什么?这里面哪有一点平等可言?

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都要服从“天子”;一个地区的所有人都要服从“父母官”;一个家庭的所有人都要服从“家长”。从家庭到社会,都是分等级的,都是受控制的,从来没有什么人格上的平等。

“父为子纲”,强化了家长在家庭中的专制权力,由此衍生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孝文化”。

儒家用了些奇怪的字词来细分家庭成员的感情,如,子女对父母曰“孝”;父母对子女曰“慈”;夫妻之间曰“敬”,兄弟之间曰“悌”……而唯独没有爱。

这里只评说一下“孝”。这个无法译成外语的奇怪的字是什么意思呢?

孝,看字形,是“老”字头压在“子”头上。这里面传达的意思没有爱,而是要求子女顺从老子,所以孝一般与“顺”组成“孝顺”一词。孝文化带给中国人的根深

蒂固的观念就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儿女要无条件顺从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是毋庸置疑的!

孝文化的实质真是仅仅局限于要求子女对父母的绝对顺从吗?恐怕没这么简单。

儒家的重要经典《孝经》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知,仅仅孝顺父母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初级阶段。更高级的孝,是“事君”,即孝顺君主,这才是统治者提倡“孝”的目的。至于最高阶段“立身”,其实只是“事君”的结果。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臣是不是能够“立身”,全靠“皇恩浩荡”。 “立身” 貌似“孝”的最高境界,其实是虚晃一枪,意在遮掩“事君”这一终极目的。所以说,孝文化的实质,就是忠君,就是为了维护专制体制。

《孝经》说得也很明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也就是说,你对父母孝顺,也会对国君忠顺。于是就有了那句妇孺皆知的名言:“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子”就一定是“忠臣”吗?这也是一种不讲逻辑、毫无根据的推论。王莽是一个大孝子,“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汉书·王莽传》)但他后来却篡了刘汉皇位,他是“忠臣”吗?

自汉高祖之后,西汉皇帝死后的庙号,都有一个“孝”字。如汉武帝,其实应叫“汉孝武帝”。“以孝治天下”便是从汉孝武帝开始的。当时的干部选拔政策叫“举孝廉”,就是让地方官推荐当地的“孝子”出来做官。说是“选拔”,其实有选拔权的不是人民,而是各级官员,实际上仍是上级任命下级的委任制。

是否孝顺,很难制定客观标准,仅是一个还有浓重主观色彩的道德判断。“举孝廉”的决定权,由各级官员掌握着,这就为吏治腐败大开方便之门。于是,一些善于投机钻营的小人通过弄虚作假、沽名钓誉而成了朝廷命官。有趣的是,社会道德不仅没有因为朝廷大力提倡“孝道”而得到提升,反而更加堕落,汉代民谣云:“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便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当忠与孝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呢?当然是舍孝尽忠了。爹亲娘亲不如皇上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就成了那些正人君子们舍亲尽忠的借口。

应该承认,由倡导“孝顺父母”入手来弘扬奴才文化,是非常巧妙的,一下子就能深入人心。做父母的,谁不想自己的子女孝顺?做子女的,谁敢说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不必担心有人出来反对和质疑。如果有人胆敢质疑孝文化,扔给他一顶“不忠不孝”的帽子,就会将其压垮。三国时的才子、“圣人”的后代孔融,就因提出了个“父母于子女无恩论”,便被曹操以“违天反道,败伦乱理”的罪名杀掉了。

孝文化的实质

在2007年前后,我曾写了多篇文章批评儒家文化,以至于被某网友讥为“反儒急先锋”。鉴于此,我不想再过多地重复我对儒家学说的批评,只想重点剖析一下“孝文化”,以此来说明儒家学说的似是而非。面面俱到,往往是蜻蜓点水,不如选一个点入手。

孔子以及儒家代表人物虽然没有像老庄那样对自然、对人生有着认真的思考,但在社会伦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这些主张对于维护专制秩序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历来得到了专制统治者的大力推崇。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之类,形成了专制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

后人解释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非强调等级观念,而是说“君要行君道,臣要行臣道,父要行父道,子要行子道”。那么,什么是君道、臣道、父道、子道呢?“三纲”解释得很明白:“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不是等级制度是什么?这里面哪有一点平等可言?

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都要服从“天子”;一个地区的所有人都要服从“父母官”;一个家庭的所有人都要服从“家长”。从家庭到社会,都是分等级的,都是受控制的,从来没有什么人格上的平等。

“父为子纲”,强化了家长在家庭中的专制权力,由此衍生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孝文化”。

儒家用了些奇怪的字词来细分家庭成员的感情,如,子女对父母曰“孝”;父母对子女曰“慈”;夫妻之间曰“敬”,兄弟之间曰“悌”……而唯独没有爱。

这里只评说一下“孝”。这个无法译成外语的奇怪的字是什么意思呢?

孝,看字形,是“老”字头压在“子”头上。这里面传达的意思没有爱,而是要求子女顺从老子,所以孝一般与“顺”组成“孝顺”一词。孝文化带给中国人的根深

蒂固的观念就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儿女要无条件顺从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是毋庸置疑的!

孝文化的实质真是仅仅局限于要求子女对父母的绝对顺从吗?恐怕没这么简单。

儒家的重要经典《孝经》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知,仅仅孝顺父母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初级阶段。更高级的孝,是“事君”,即孝顺君主,这才是统治者提倡“孝”的目的。至于最高阶段“立身”,其实只是“事君”的结果。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臣是不是能够“立身”,全靠“皇恩浩荡”。 “立身” 貌似“孝”的最高境界,其实是虚晃一枪,意在遮掩“事君”这一终极目的。所以说,孝文化的实质,就是忠君,就是为了维护专制体制。

《孝经》说得也很明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也就是说,你对父母孝顺,也会对国君忠顺。于是就有了那句妇孺皆知的名言:“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子”就一定是“忠臣”吗?这也是一种不讲逻辑、毫无根据的推论。王莽是一个大孝子,“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汉书·王莽传》)但他后来却篡了刘汉皇位,他是“忠臣”吗?

自汉高祖之后,西汉皇帝死后的庙号,都有一个“孝”字。如汉武帝,其实应叫“汉孝武帝”。“以孝治天下”便是从汉孝武帝开始的。当时的干部选拔政策叫“举孝廉”,就是让地方官推荐当地的“孝子”出来做官。说是“选拔”,其实有选拔权的不是人民,而是各级官员,实际上仍是上级任命下级的委任制。

是否孝顺,很难制定客观标准,仅是一个还有浓重主观色彩的道德判断。“举孝廉”的决定权,由各级官员掌握着,这就为吏治腐败大开方便之门。于是,一些善于投机钻营的小人通过弄虚作假、沽名钓誉而成了朝廷命官。有趣的是,社会道德不仅没有因为朝廷大力提倡“孝道”而得到提升,反而更加堕落,汉代民谣云:“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便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当忠与孝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呢?当然是舍孝尽忠了。爹亲娘亲不如皇上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就成了那些正人君子们舍亲尽忠的借口。

应该承认,由倡导“孝顺父母”入手来弘扬奴才文化,是非常巧妙的,一下子就能深入人心。做父母的,谁不想自己的子女孝顺?做子女的,谁敢说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不必担心有人出来反对和质疑。如果有人胆敢质疑孝文化,扔给他一顶“不忠不孝”的帽子,就会将其压垮。三国时的才子、“圣人”的后代孔融,就因提出了个“父母于子女无恩论”,便被曹操以“违天反道,败伦乱理”的罪名杀掉了。


相关文章

  • 从两个文化案例看企业文化的实质
  • 从两个文化案例看企业文化的实质 世捷咨询 颜新超 企业文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或者说,企业文化如何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这是很多人士,包括企业里高层管理者时常会问到一些问题. 在此,笔者想从正反两个著名的企业文化 ...查看


  • 整容的实质其实是性别本质主义
  • 整容的实质其实是性别本质主义 整容消费其实质就是身体消费,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性别文化现象,其内核就是性别本质主义."性别本质主义就是性别问题上生物决定论,即认为两性及其特征是截然分开的,女性特征被绝对归纳为肉体的.非 ...查看


  • 关于"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答问
  • 关于"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答问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014年07月28日 人民法院报 作者: 刘作翔 本文语粹 ●法治文化应该是蕴含了各种正价值的文化类型,不论从制度到观念,都必须是包含和反映了人类 ...查看


  • 文化自信的实质与意义
  • 文化自信的实质与意义 文化自信的实质与意义 摘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属于政治范畴, 而文化自信则属于精神范畴.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附体的灵魂, 既是它的精神显示, 又是它的价值表现.文化不仅凝结着过往历史的思想结晶, 而且透现着预期 ...查看


  • "风水情结"实质是"权力病变[文化发展论坛]
  • "风水情结"实质是"权力病变 Post By:2010-7-4 11:33:00 刘鸿吾是一名风水先生,以前他主要给人看看阴宅.算算命.指点下前程,仅能养家糊口.没想到这几年风水突然热了起来,尤其是在一些官员和 ...查看


  • 选择题中的性质.本质与实质的理解
  • 选择题中的性质.本质与实质的理解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 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经常和目的尤 ...查看


  • 把握时代性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 麒麟区委宣传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行动快 思路新 措施实 一是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集中收看.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会.11月8日上午,宣传部组织 ...查看


  • 对形式法治的辩解与坚守
  • 作者:陈金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06期 中图分类号:DF0-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1971(2013)02-0001-14 河南洛阳24岁的刘文波在成功救出两个溺水女孩后因体力不支,献出了生命. ...查看


  • 论公民社会价值理念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有限意义
  • [关键词]公民社会:社会管理:社会整体三分法:价值理念 [摘要]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西方现代化之重要成果的狭义的"公民社会",在实践范围上与我国社会管理所说的"社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