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七讲
——说明文阅读
一、课前分享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
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
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
空空的鱼篓 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
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
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
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
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 是商定
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
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
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
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
的生活。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
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
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
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
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冻土,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来寒往,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
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竹子
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
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的解释有:①停止;②消息;③呼吸时进出的气;④利息。
“息息相关”的“息”应属于第 种解释。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 、 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
的 。
3、作者从 、 、 、 、 等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 、 、 。
5、用“——”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6、“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这是 句,将它改为陈述句 。
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 。全文表达了作者 的
思想感情。
练习二:
鸽子“检验师”
鸽子有一双分辨能力很强的眼睛,它能识别出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一家新西兰的集
成电路制造厂里,一些受过特殊训练的鸽子,精神饱满地站立在川流不息的流水作业线旁巡
视,一旦出现次品,它便铁面无私地剔出来。在药厂里,鸽子同样担负着检验师的重任,监
视着药品颗粒的大小和色泽的深浅,毫无保留地拣出药品。在炼钢厂里,鸽子能检测煤气的
外泄,必要时发出警报。在机械厂里,鸽子也担负着检验机器质量的工作。鸽子所以能一丝
不苟地执行着“检验师”的任务,就是因为它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殊( ) 敏锐( )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川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面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1)小立不想再与他( )什么了。
(2)他有很强的( )是非的能力。
4、这段文章主要讲的是:(正确的打“√”)
A.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B.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识别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工厂里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检
验师”的任务。
C.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在机器旁巡视,铁面无私地检查着产品的质量。
5、请在文中找出若干个成语抄写下来。
练习三:
中国的牛
①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③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
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进,我们以经预计斗不过畜牲,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
里,弄得鞋袜又是泥又是水了。正在踟蹰的时候,带头的一头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
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跟着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
边经过。
④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看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恩
惠。
⑤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
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
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⑥在它沉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⑦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偶尔摇摇尾巴,摆摆耳
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⑧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
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
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 。
⑨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第③段划横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过来。
⑴. 改: ; ⑵. 改: 。
2、作者对牛产生敬佩之情是因为什么事?
请简要概括。
3、“中国的牛”具有什么样的本质特点?(用原文回答)
4、读完文章后,你能联想到有关牛的诗词、成语、俗语或谚语吗?请任意写出两条。
答:⑴ ⑵
5、根据上下文设想一下,在第⑧段的横线上应填上什么样的内容?
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 。 .....
6、说说文章寄托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轻松一刻——牛皮的用处
老师问同学们:“谁能说说牛皮有什么用处?”牛牛抢着举手:“可以做皮鞋,做皮带„„”
冰冰接着回答:“可以拿来吹!”
老师:“※%¥#@„„”
老师:“欣欣,你最乖,你来回答一下。”
欣欣犹豫良久,说:“牛皮最大的用处就是包住牛肉„„”
老师昏倒。
三、作文之心理描写
1.认识“心理描写”
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自我感受等。就是心理活动描写,简称“心理描写”。
>举例
一个同学写“我”在某一天去看一场久已向往的电影,可是在半路上却看到一位老太太倒在地上抽筋,想送老太太去医院看病,但想到要去看电影,也就算了,只管走白己的路。这时——
不知怎么的,虽然我还在走。然而刚才的快乐却不知列哪儿去了。只剩下满肚的沮丧。那个老太大发抖的身子,不住地映在我的眼前。痛苦的呻吟,回旋在我的耳边。我挥了挥手。想把这些不愉快的东西驱散。可是不行。老太太的身影仿佛在我的脑海中生了根似的,不断地出现。
——老太太的形象、声音“不住地映在我的眼前”,“回旋在我的耳边”,真切地写出 我”内疚的心情。
2.“心理描写”要具体
办法:既写出“想什么”,又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
>举例
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自行车的老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乱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默的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蚊、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用自己的檄薄之力为杜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个人方便,却蛤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段话描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厦,去撞“我”扔掉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不好童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丁不起——自己图方便。给他人带来麻烦),面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想(见老奶奶撞自己扔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巳),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活动。
怎样进行心理描写
1.描写心理活动有三种方式:
(1)直接描写想什么。
(2)通过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3)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特别是‘自言自语’)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4)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蛔小、不易察觉的动作),来揭示人物内心 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
(5)通过人物的幻觉,梦境,来展示其心理活动。
>举例
口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谭,亮亮看见我手奥的钢笔,硬要拿。我说:’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的哼着,还不时的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动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把大家扫视了一变,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
——这段话,通过具体描写小孩的动作、神态,逼真地写出小孩的心理特点,反应 了亮亮的聪明淘气、活泼可爱。
口我椎着车,不敢抬一下头。似乎人行遭上有许多双行人的眼睛在嘲讽的盯着我,盯着我的书包;似乎背后有相识的同学在对我指指点点地议论着。我把头埋得更低,只看得见马路从我脚下慢慢滑过去。我仿佛走了一段漫长的路。
——用“不敢抬一下头”、“头埋得更低”等动作和“似乎人行道上有许多双行人的眼睛在嘲讽地盯着我,盯着我的书包”;“似乎背后有相识的同学在对我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仿佛走了一段漫长的路”等幻觉,真实地反映了“我”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
>例文
发生在家里的一件小事
一天晚上,我正在屋里写作业,忽然听到一件什么东西摔在地上,声音特别大。
原来是奶奶在收拾屋予时,不小心把暖壶打碎了,热水洒了一地。正在厨房和面的妈妈闻声赶到,一看,连忙问:“妈,您没事吧?”没事。喀,老了,不中用了。”妈妈让我把奶奶扶到沙发前坐下,然后赶紧洗了洗手,拿笤帚扫去了地上的碎片,又不声不响地用墩布把地拖净。
不大一会儿,爸爸下班回来了。他见气氛有点不对头,就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悄声把经过告诉了爸爸。我想爸爸可能要埋怨奶奶一顿。我想错了,爸爸走到奶奶跟前,关切地说:“妈,不要紧的。您伤着了没有?”“我没事,忙你的去吧。”
“妈,我看看您的手,烫着了吗?”妈妈也走过来,关切地问。奶奶忙把手背了过去我把奶奶的手伸给爸爸、妈妈看。只见奶奶的小手指上划了一小道血口,流了血,血口的边缘很红。“妈,您怎么不早说呢!我给您包上。”妈妈说完就找来纱布,小心翼翼地把奶奶的手包上了。奶奶擦了擦眼睛,笑了。
屋里又恢复了平静。我真为妈妈、爸爸这样孝顺、关心老人感到高兴。
【简评】
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情和意。而这情和意又都是作者善于描写人物心理、善于运用心理描写的结果:
通过描写妈妈、爸爸一系列的行动和语言,真实而准确地表现出父母发自内心地对奶奶关切和体谅的心理;
通过描写奶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真切而生动地写出奶奶由自责到激动、欣慰的心理; 通过两次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抒发了自己对爸爸妈妈、对温馨家庭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作业:运用心理描写写一段生活中发生的小事
五年级语文第七讲
——说明文阅读
一、课前分享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
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
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
空空的鱼篓 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
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
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
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
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 是商定
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
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
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
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
的生活。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
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
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
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
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冻土,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来寒往,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
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竹子
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
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的解释有:①停止;②消息;③呼吸时进出的气;④利息。
“息息相关”的“息”应属于第 种解释。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 、 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
的 。
3、作者从 、 、 、 、 等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 、 、 。
5、用“——”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6、“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这是 句,将它改为陈述句 。
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 。全文表达了作者 的
思想感情。
练习二:
鸽子“检验师”
鸽子有一双分辨能力很强的眼睛,它能识别出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一家新西兰的集
成电路制造厂里,一些受过特殊训练的鸽子,精神饱满地站立在川流不息的流水作业线旁巡
视,一旦出现次品,它便铁面无私地剔出来。在药厂里,鸽子同样担负着检验师的重任,监
视着药品颗粒的大小和色泽的深浅,毫无保留地拣出药品。在炼钢厂里,鸽子能检测煤气的
外泄,必要时发出警报。在机械厂里,鸽子也担负着检验机器质量的工作。鸽子所以能一丝
不苟地执行着“检验师”的任务,就是因为它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殊( ) 敏锐( )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川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面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1)小立不想再与他( )什么了。
(2)他有很强的( )是非的能力。
4、这段文章主要讲的是:(正确的打“√”)
A.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B.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识别外界极其细微的变化,在工厂里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检
验师”的任务。
C.鸽子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它能在机器旁巡视,铁面无私地检查着产品的质量。
5、请在文中找出若干个成语抄写下来。
练习三:
中国的牛
①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③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
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进,我们以经预计斗不过畜牲,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
里,弄得鞋袜又是泥又是水了。正在踟蹰的时候,带头的一头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
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跟着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
边经过。
④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看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恩
惠。
⑤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
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
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⑥在它沉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⑦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偶尔摇摇尾巴,摆摆耳
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⑧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
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
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 。
⑨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第③段划横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过来。
⑴. 改: ; ⑵. 改: 。
2、作者对牛产生敬佩之情是因为什么事?
请简要概括。
3、“中国的牛”具有什么样的本质特点?(用原文回答)
4、读完文章后,你能联想到有关牛的诗词、成语、俗语或谚语吗?请任意写出两条。
答:⑴ ⑵
5、根据上下文设想一下,在第⑧段的横线上应填上什么样的内容?
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 。 .....
6、说说文章寄托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轻松一刻——牛皮的用处
老师问同学们:“谁能说说牛皮有什么用处?”牛牛抢着举手:“可以做皮鞋,做皮带„„”
冰冰接着回答:“可以拿来吹!”
老师:“※%¥#@„„”
老师:“欣欣,你最乖,你来回答一下。”
欣欣犹豫良久,说:“牛皮最大的用处就是包住牛肉„„”
老师昏倒。
三、作文之心理描写
1.认识“心理描写”
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自我感受等。就是心理活动描写,简称“心理描写”。
>举例
一个同学写“我”在某一天去看一场久已向往的电影,可是在半路上却看到一位老太太倒在地上抽筋,想送老太太去医院看病,但想到要去看电影,也就算了,只管走白己的路。这时——
不知怎么的,虽然我还在走。然而刚才的快乐却不知列哪儿去了。只剩下满肚的沮丧。那个老太大发抖的身子,不住地映在我的眼前。痛苦的呻吟,回旋在我的耳边。我挥了挥手。想把这些不愉快的东西驱散。可是不行。老太太的身影仿佛在我的脑海中生了根似的,不断地出现。
——老太太的形象、声音“不住地映在我的眼前”,“回旋在我的耳边”,真切地写出 我”内疚的心情。
2.“心理描写”要具体
办法:既写出“想什么”,又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
>举例
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自行车的老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乱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默的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蚊、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用自己的檄薄之力为杜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个人方便,却蛤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段话描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厦,去撞“我”扔掉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不好童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丁不起——自己图方便。给他人带来麻烦),面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想(见老奶奶撞自己扔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巳),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活动。
怎样进行心理描写
1.描写心理活动有三种方式:
(1)直接描写想什么。
(2)通过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3)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特别是‘自言自语’)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4)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蛔小、不易察觉的动作),来揭示人物内心 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
(5)通过人物的幻觉,梦境,来展示其心理活动。
>举例
口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谭,亮亮看见我手奥的钢笔,硬要拿。我说:’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的哼着,还不时的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动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把大家扫视了一变,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
——这段话,通过具体描写小孩的动作、神态,逼真地写出小孩的心理特点,反应 了亮亮的聪明淘气、活泼可爱。
口我椎着车,不敢抬一下头。似乎人行遭上有许多双行人的眼睛在嘲讽的盯着我,盯着我的书包;似乎背后有相识的同学在对我指指点点地议论着。我把头埋得更低,只看得见马路从我脚下慢慢滑过去。我仿佛走了一段漫长的路。
——用“不敢抬一下头”、“头埋得更低”等动作和“似乎人行道上有许多双行人的眼睛在嘲讽地盯着我,盯着我的书包”;“似乎背后有相识的同学在对我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仿佛走了一段漫长的路”等幻觉,真实地反映了“我”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
>例文
发生在家里的一件小事
一天晚上,我正在屋里写作业,忽然听到一件什么东西摔在地上,声音特别大。
原来是奶奶在收拾屋予时,不小心把暖壶打碎了,热水洒了一地。正在厨房和面的妈妈闻声赶到,一看,连忙问:“妈,您没事吧?”没事。喀,老了,不中用了。”妈妈让我把奶奶扶到沙发前坐下,然后赶紧洗了洗手,拿笤帚扫去了地上的碎片,又不声不响地用墩布把地拖净。
不大一会儿,爸爸下班回来了。他见气氛有点不对头,就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悄声把经过告诉了爸爸。我想爸爸可能要埋怨奶奶一顿。我想错了,爸爸走到奶奶跟前,关切地说:“妈,不要紧的。您伤着了没有?”“我没事,忙你的去吧。”
“妈,我看看您的手,烫着了吗?”妈妈也走过来,关切地问。奶奶忙把手背了过去我把奶奶的手伸给爸爸、妈妈看。只见奶奶的小手指上划了一小道血口,流了血,血口的边缘很红。“妈,您怎么不早说呢!我给您包上。”妈妈说完就找来纱布,小心翼翼地把奶奶的手包上了。奶奶擦了擦眼睛,笑了。
屋里又恢复了平静。我真为妈妈、爸爸这样孝顺、关心老人感到高兴。
【简评】
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情和意。而这情和意又都是作者善于描写人物心理、善于运用心理描写的结果:
通过描写妈妈、爸爸一系列的行动和语言,真实而准确地表现出父母发自内心地对奶奶关切和体谅的心理;
通过描写奶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真切而生动地写出奶奶由自责到激动、欣慰的心理; 通过两次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抒发了自己对爸爸妈妈、对温馨家庭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作业:运用心理描写写一段生活中发生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