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摘要] 本文主要从回鹘汗国的兴亡和裕固族东迁两个方面阐述了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目前的史学家一般都将甘州回鹘做为裕固族正源来看待,笔者对已有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判断,认为过去甘州回鹘大约就是今天西部裕固族的前身。东迁是促使今天裕固族形成以及其民俗文化形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 裕固族传统文化历史渊源      一、回鹘汗国的兴亡   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回鹘早就在河西有所活动。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就有回鹘别部契�部六千余家在契�何力的率领下来到沙州,被唐朝安置在甘、凉二州。唐高宗初,回鹘首领婆闰曾助唐平定突厥叛乱,立有战功,唐由此而于总章元年(公元668)迁其有功部落于甘州。武则天时,东突厥复国,进攻漠北回鹘的根据地乌德�山,一大批回鹘人遂在其酋长的带领下南奔甘、凉之间,唐取其精骑充赤水军。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攫有河西,当地回鹘遂成吐蕃部属。公元840年以后,更有大批的回鹘人自漠北迁往这里。由今张掖(甘州)北出额济纳河(今黑河)、居延海抵蒙古国翁金河流域一线,自古以来就是河西地区与漠北交通的要道。回鹘人沿该道从漠北南来自是情理中事。在河西地区,甘州是回鹘人较为集中的聚居区,此外尚有散布在河西和陇右的诸多部落,见于记载的有贺兰山回鹘、秦州回鹘、凉州回鹘、合罗川回鹘、肃州回鹘和瓜、沙州回鹘等。   甘州回鹘何时立国,学界则见仁见智,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立国时间应在公元884年以前,也有人认为是在公元872年,此外还有将立国时间定在公元884~887年之间、890年、894年、895~900之间及10世纪初等多种意见。概言之,至10世纪初期,甘州回鹘国已经建立,并经过不断的东征西讨,基本上控制了河西地区。甘州回鹘政权是一个由多个民族、部落组成的松散联合政权,各部族承认甘州回鹘可汗(姓药逻葛氏)的宗主地位,但内部事务大多还是自主的。统辖的范围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以及北侧的荒原和半沙漠地带,即今内蒙古的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等地。甘州回鹘立国之际正是河西地区强势迭起,民族变迁频繁,战乱纷争的时代。吐蕃之强盛、西夏的崛起、沙州归义军政权的存在,都对甘州回鹘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于是,甘州回鹘便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积极发展与中原地区的关系,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辽、宋等都建立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往来关系,特别是同中原地区的五代政府和北宋王朝,以甥舅相称,贡使往来十分频繁。公元1001年,甘州回鹘遣使曹万通入宋朝贡,与之建立了反西夏联盟。此后,甘州回鹘屡屡向西夏发难,给西夏以沉重打击,并从其手中夺取了河西重镇凉州,基本上将西夏势力逐出了河西。   公元1028年西夏发动突然袭击,攻克甘州,甘州回鹘灭亡。各部落四散,有的依附吐蕃,有的投奔北宋,其中有一支退居沙州(今甘肃敦煌)以南,称作沙州回鹘。据《金史》记载,沙州回鹘曾於公元1127年向金朝朝贡,以後便从史书上消失了。11世纪末,在《宋史》出现了黄头回纥的记载,不少史学家认为黄头回纥就是先前的沙州回鹘。   目前的史学家一般都将甘州回鹘做为裕固族正源来看待,由于回鹘汗国的灭亡,使大量的回鹘部族外迁到今天甘、青、新交界处的甘州回鹘,在与蒙古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今天真正意义上的裕固族,笔者对已有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判断,过去了甘州回鹘大约就是今天西部裕固族的前身。   回鹘在河西走廊生存的100多年时间里,在通过与中原的交流中,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形式、文化思想对它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包含了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也会以中原文化为载体,悄悄浸润着西部的每一个少数民族,而甘州回鹘的民俗文化也以贡品的形式输送到中原地区。   宋代王延德的《西州使臣记》中记载:回鹘人“善冶金、银、铜、铁为器及攻玉”。其它历史记载中还对回鹘人的兵甲制作工艺和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些零碎的记录可以看出,甘州回鹘的手工艺水平还是相当发达的。对甘州回鹘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史书上均鲜有记载,所以现在还很难从学术的角度将甘州回鹘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与今天的裕固族之间做一个必然的联系,除了西部裕固族的语言,仅从今天裕固族的文化现象上也很难与过去的回鹘做一个科学的推导。因为,一个民族的形成过程太过于漫长和复杂,其文化习俗的养成也会受到地理、气候、政治以及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即使如此,在众多学者专家的辛勤努力下,还是从裕固族现有的许多民族特征和民俗文化上寻找到了大量线索,来证明今天的裕固族与过去的回鹘、突厥乃至匈奴的关系。比如,匈牙利民间故事的情节竟与我国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民间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和裕固族的民间故事相比较,其共性特征更加突出。在多个关于恶魔莽古斯类型的神话故事中,主要的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形态都非常类似,而其中的“莽古斯”则是对萨满教精灵神祗的高度概括。匈牙利学者在整理研究民间故事时发现,匈牙利民间故事带有东方的特征。一些学者认为,匈牙利民间故事中最古老的成分可以追溯到与东方萨满教有关的一些传说中。另外,在语言、民歌方面,双方还有许多的共性。匈牙利音乐家巴托克很早就意识到了其民间音乐与中国西北方古老民间音乐的之间的关系。音乐家柯达依在他的著作《论匈牙利民间音乐》一书中指出:“时间虽然可以模糊匈牙利人在容貌上所具有的东方特征,但是,在音乐产生的深处――心灵深处,却永远存在着一份古老的东方因素,这使匈牙利民族和东方民族之间有所联系。”今天对古突厥语的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尤其是西部裕固族与突厥和匈奴的关系。   二、东迁   东迁是促使今天裕固族形成以及其民俗文化形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裕固族民歌唱到:   说着唱着才知道了   我们从西至哈至来的人   西至哈至迷失了方向来的   千佛洞万佛峡来的   青头山底下住下了   祁连山可爱的山   我们是从远处迎着太阳光来的   ……   甘州回鹘的一支西迁后,主要居住在今天的甘青新交界处,与当地的蒙古族不断融合,形成了今天裕固族的前身――撒里畏吾尔。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王朝陆续在撒里畏兀儿地区设立了安定卫、阿端卫和曲先卫,在撒里畏兀儿人与蒙古族杂居的地区设立了罕东卫、赤斤蒙古卫、沙洲卫和罕东左卫,史称“关西七卫”。16世纪初,东部蒙古永谢布酋长入居青海并袭扰撒里畏兀儿诸部,加上吐鲁番伊斯兰教势力的不断东扩以及蒙古瓦剌部的南下袭扰,使得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罕东卫部众不得不大规模东迁入居嘉峪关以内。裕固族先民陆续东迁后,明王朝就将他们安置到了肃州(今酒泉)南山和甘州(今张掖)南山地区,这大体上也是今日裕固族居住的地区。   在甘州回鹘灭亡至撒里畏兀儿诸部东迁入嘉峪关的3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裕固族的先民反复受到外族的袭扰,一直动荡不安,势力上远没有甘州回鹘那样强盛,有关情况在历史上也只有只言片语的记录。今天的专家学者只能借助历史的“微光”去做一些理性的推断。然而,历史始终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没有这一次次重要的事件,也就不会有今天裕固族的存在。如果说在关外的融合容易受到很多外部因素干扰的话,那么在整个“尧乎尔”东迁的过程中,以及东迁后,这种融合应达到了最大化。   很多研究者在裕固族是在东迁以前形成的,还是在东迁以后形成的问题上争议颇多。就现在裕固族的民俗文化来讲,除了语言和个别极具特色的标志外,其它方面已经没有太多不同。目前所存的裕固族大多数民俗文化形成基本上应该都是东迁以后的事。

  [摘要] 本文主要从回鹘汗国的兴亡和裕固族东迁两个方面阐述了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目前的史学家一般都将甘州回鹘做为裕固族正源来看待,笔者对已有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判断,认为过去甘州回鹘大约就是今天西部裕固族的前身。东迁是促使今天裕固族形成以及其民俗文化形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 裕固族传统文化历史渊源      一、回鹘汗国的兴亡   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回鹘早就在河西有所活动。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就有回鹘别部契�部六千余家在契�何力的率领下来到沙州,被唐朝安置在甘、凉二州。唐高宗初,回鹘首领婆闰曾助唐平定突厥叛乱,立有战功,唐由此而于总章元年(公元668)迁其有功部落于甘州。武则天时,东突厥复国,进攻漠北回鹘的根据地乌德�山,一大批回鹘人遂在其酋长的带领下南奔甘、凉之间,唐取其精骑充赤水军。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攫有河西,当地回鹘遂成吐蕃部属。公元840年以后,更有大批的回鹘人自漠北迁往这里。由今张掖(甘州)北出额济纳河(今黑河)、居延海抵蒙古国翁金河流域一线,自古以来就是河西地区与漠北交通的要道。回鹘人沿该道从漠北南来自是情理中事。在河西地区,甘州是回鹘人较为集中的聚居区,此外尚有散布在河西和陇右的诸多部落,见于记载的有贺兰山回鹘、秦州回鹘、凉州回鹘、合罗川回鹘、肃州回鹘和瓜、沙州回鹘等。   甘州回鹘何时立国,学界则见仁见智,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立国时间应在公元884年以前,也有人认为是在公元872年,此外还有将立国时间定在公元884~887年之间、890年、894年、895~900之间及10世纪初等多种意见。概言之,至10世纪初期,甘州回鹘国已经建立,并经过不断的东征西讨,基本上控制了河西地区。甘州回鹘政权是一个由多个民族、部落组成的松散联合政权,各部族承认甘州回鹘可汗(姓药逻葛氏)的宗主地位,但内部事务大多还是自主的。统辖的范围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以及北侧的荒原和半沙漠地带,即今内蒙古的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等地。甘州回鹘立国之际正是河西地区强势迭起,民族变迁频繁,战乱纷争的时代。吐蕃之强盛、西夏的崛起、沙州归义军政权的存在,都对甘州回鹘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于是,甘州回鹘便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积极发展与中原地区的关系,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辽、宋等都建立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往来关系,特别是同中原地区的五代政府和北宋王朝,以甥舅相称,贡使往来十分频繁。公元1001年,甘州回鹘遣使曹万通入宋朝贡,与之建立了反西夏联盟。此后,甘州回鹘屡屡向西夏发难,给西夏以沉重打击,并从其手中夺取了河西重镇凉州,基本上将西夏势力逐出了河西。   公元1028年西夏发动突然袭击,攻克甘州,甘州回鹘灭亡。各部落四散,有的依附吐蕃,有的投奔北宋,其中有一支退居沙州(今甘肃敦煌)以南,称作沙州回鹘。据《金史》记载,沙州回鹘曾於公元1127年向金朝朝贡,以後便从史书上消失了。11世纪末,在《宋史》出现了黄头回纥的记载,不少史学家认为黄头回纥就是先前的沙州回鹘。   目前的史学家一般都将甘州回鹘做为裕固族正源来看待,由于回鹘汗国的灭亡,使大量的回鹘部族外迁到今天甘、青、新交界处的甘州回鹘,在与蒙古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今天真正意义上的裕固族,笔者对已有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判断,过去了甘州回鹘大约就是今天西部裕固族的前身。   回鹘在河西走廊生存的100多年时间里,在通过与中原的交流中,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形式、文化思想对它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包含了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也会以中原文化为载体,悄悄浸润着西部的每一个少数民族,而甘州回鹘的民俗文化也以贡品的形式输送到中原地区。   宋代王延德的《西州使臣记》中记载:回鹘人“善冶金、银、铜、铁为器及攻玉”。其它历史记载中还对回鹘人的兵甲制作工艺和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些零碎的记录可以看出,甘州回鹘的手工艺水平还是相当发达的。对甘州回鹘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史书上均鲜有记载,所以现在还很难从学术的角度将甘州回鹘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与今天的裕固族之间做一个必然的联系,除了西部裕固族的语言,仅从今天裕固族的文化现象上也很难与过去的回鹘做一个科学的推导。因为,一个民族的形成过程太过于漫长和复杂,其文化习俗的养成也会受到地理、气候、政治以及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即使如此,在众多学者专家的辛勤努力下,还是从裕固族现有的许多民族特征和民俗文化上寻找到了大量线索,来证明今天的裕固族与过去的回鹘、突厥乃至匈奴的关系。比如,匈牙利民间故事的情节竟与我国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民间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和裕固族的民间故事相比较,其共性特征更加突出。在多个关于恶魔莽古斯类型的神话故事中,主要的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形态都非常类似,而其中的“莽古斯”则是对萨满教精灵神祗的高度概括。匈牙利学者在整理研究民间故事时发现,匈牙利民间故事带有东方的特征。一些学者认为,匈牙利民间故事中最古老的成分可以追溯到与东方萨满教有关的一些传说中。另外,在语言、民歌方面,双方还有许多的共性。匈牙利音乐家巴托克很早就意识到了其民间音乐与中国西北方古老民间音乐的之间的关系。音乐家柯达依在他的著作《论匈牙利民间音乐》一书中指出:“时间虽然可以模糊匈牙利人在容貌上所具有的东方特征,但是,在音乐产生的深处――心灵深处,却永远存在着一份古老的东方因素,这使匈牙利民族和东方民族之间有所联系。”今天对古突厥语的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尤其是西部裕固族与突厥和匈奴的关系。   二、东迁   东迁是促使今天裕固族形成以及其民俗文化形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裕固族民歌唱到:   说着唱着才知道了   我们从西至哈至来的人   西至哈至迷失了方向来的   千佛洞万佛峡来的   青头山底下住下了   祁连山可爱的山   我们是从远处迎着太阳光来的   ……   甘州回鹘的一支西迁后,主要居住在今天的甘青新交界处,与当地的蒙古族不断融合,形成了今天裕固族的前身――撒里畏吾尔。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王朝陆续在撒里畏兀儿地区设立了安定卫、阿端卫和曲先卫,在撒里畏兀儿人与蒙古族杂居的地区设立了罕东卫、赤斤蒙古卫、沙洲卫和罕东左卫,史称“关西七卫”。16世纪初,东部蒙古永谢布酋长入居青海并袭扰撒里畏兀儿诸部,加上吐鲁番伊斯兰教势力的不断东扩以及蒙古瓦剌部的南下袭扰,使得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罕东卫部众不得不大规模东迁入居嘉峪关以内。裕固族先民陆续东迁后,明王朝就将他们安置到了肃州(今酒泉)南山和甘州(今张掖)南山地区,这大体上也是今日裕固族居住的地区。   在甘州回鹘灭亡至撒里畏兀儿诸部东迁入嘉峪关的3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裕固族的先民反复受到外族的袭扰,一直动荡不安,势力上远没有甘州回鹘那样强盛,有关情况在历史上也只有只言片语的记录。今天的专家学者只能借助历史的“微光”去做一些理性的推断。然而,历史始终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没有这一次次重要的事件,也就不会有今天裕固族的存在。如果说在关外的融合容易受到很多外部因素干扰的话,那么在整个“尧乎尔”东迁的过程中,以及东迁后,这种融合应达到了最大化。   很多研究者在裕固族是在东迁以前形成的,还是在东迁以后形成的问题上争议颇多。就现在裕固族的民俗文化来讲,除了语言和个别极具特色的标志外,其它方面已经没有太多不同。目前所存的裕固族大多数民俗文化形成基本上应该都是东迁以后的事。


相关文章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我爱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奖征文 学生所在系(院) 造型与设计艺术系 专 业(方向) 景观设计专业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高 阳 学 号 [1******** ...查看


  • 裕固族民歌的美学特征探究(二)
  •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  就某一民族的民歌进行探讨的文章大部分是从音乐人类学(或亦可称之为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来看的.具体说来可从歌曲的旋律走向(一般是指旋律音程 ...查看


  • 打造有裕固族特色的文化品牌2
  • 打造有裕固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作为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肃南悠久的文明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积淀和衍生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打造好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提升肃南的知名度,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是值 ...查看


  • 裕固族舞蹈文化探析
  • [摘要]裕固族是甘肃有的少数民族之一,2000年,全国裕固族人口总数为XX.作为"小民族"的裕固族,其民俗文化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裕固族舞蹈的研究一直很薄弱,本文将结合作者本人参编.创作和表演裕固族舞蹈的经历,试图 ...查看


  • 裕固族广场舞
  • 裕固族广场舞 裕固族是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且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上 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艺 术.为了更好的保存.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各族 群众文化生活,在完整保留民族传统舞蹈.音乐元素的基础 上,肃南县文化馆 ...查看


  • 甘肃省张掖市中华裕固族风情走廊
  • 甘肃肃南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是中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居住区大部分处于祁连山地,平均海拔约3200米左右,属于回纥后裔之一,分为东部裕固语系和西部裕固语系,居住在康乐草原的属于东部裕固族语系,与蒙古族渊源较近 ...查看


  • 裕固族族称的变化
  • 2013-10-04 17:35:52 作者:admin 来源:肃南县裕固族文化研究室 浏览次数:394 网友评论 0 条 裕固族族称的变化 裕固族有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裕固族之分.东部地区裕固族使用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主要居住 ...查看


  • 文殊山石窟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
  • 一.文殊山石窟的开凿 文殊寺藏语为"嘉祥贡巴",它是祁峰境内最大的寺院,在张掖.酒泉地区内也有影响.寺院依文殊沟北坡沿山而建,文殊山,峰峦叠列,巍峨峻逸,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在祁连山麓.据传因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有文殊古寺而 ...查看


  • 已报"两个共同"示范区
  • "两个共同"示范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 着力点 甘肃行政学院 何军民 一.甘肃多民族发展的历史渊源 甘肃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纵观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曾经有许多民族先后生存繁衍发展形成崛起于甘肃,形成了大杂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