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

一、填空填

1. 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 比较文学是研究以

及 的学科。

3. 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研究。

4. 比较文学具有

5. 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之外,还研

究 的联系。

6. “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马克思、恩格斯也在提出了这个概念。

7. “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国学者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 ;其次是 ;再次是 。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它以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 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 。

15、注重从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

18、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19、《比较文学史》的作者是

20、《中西文化比较》是英国哲学家1922年发表的文章。

21、阿尔蒙多·尼兹是合体”文学趋势的观点,写了 一文。

22、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 为 研究。

23、早在世纪初期,法国就有人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

24、比较文学是在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 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

的 ,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 ,世界上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 设立, 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

25、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的学术活动。

26、《比较文学书目集》的作者是法国学者。

27、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是。

28、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创始人是。 29、20世纪30年代,巴登斯贝格在梵·第根的协助下,创立了巴黎大学的,使巴黎大学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中心。

301931年他的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该书后由 翻译成中文。

31、1967年,比梭瓦和卢梭在《比较文学》中对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是。

32、欧亚文化关系研究中心是

33、美国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是

34、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年。

35、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36、苏联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371969年发表的《比较文学论文选集》中明确地提出了“平行研究”的主张。

38、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积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为苏联比较文学奠定基础的是他为苏联的比较文学研究提出了 研究的思路。

39、德国古典语文学家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40、1886年,德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个新时代的开始。

41、德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是 42、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德国比较文学具有很大影响的是瑞士比较文学家。

43、战后西德第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文章是

44、西德当代比较文学集大成者是。他主张用概念代替传统的“影响”概念,以避免“实证主义”的嫌疑。

45、被誉为西德“比较文学之父”的是

46、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

47、日本成立比较文学学会是在年。

48、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49、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50、鲁迅1907年写的和民族文学发展的特点。

5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52、30年代中期,和傅东华分别翻译了《比较文学论》和《比较文学史》,第一次在中国系统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

53、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 。

54、朱光潜《文艺心理学》采用的是以某种文学理论阐发另一种文学现象的方式,被称为是

的方式;而钱钟书《谈艺录》中则采用了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式。

55、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以钱钟书的《通感》等文章的发表为标志的。

56、年,张心沧博士担任台湾大学硕士班客座教授,第一次在台湾开设了比较文学。香港大学早在 年就设立了比较文学学科;

57、台湾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是古添洪等编著的。

58、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是在

59、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

60、起文学研究者的注意。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批评

2.世界文学

3.文化转型

4.总体文学

5.“互识”、“互证”

6.文化认同

7. 文化离异

8.全球化、一体化

9、文化霸权、文化割据

10、题旨(母题)

11、原型和原型批评

12、接受屏幕与期待视野

13、诠释循环

三、简答题

1、有人认为“国别文学研究”是指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2、歌德所的“世界文学”的内涵是什么?

3、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划分是指什么?举例说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什么是比较文学的“互补”,它的内涵包含了几部分的内容?

5、假如对李白和杜甫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吗?为什么?

6、简述贝兹在法国比较文学领域中的重大功绩?

7、简述巴登斯贝格在比较文学领域的贡献?

8、简要介绍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的主要内容与局限?

9、简述美国学者伍德贝里和钱德勒的主要观点?

10、简述美国学派提倡平行研究的原因?

11、简述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功绩?

12、简述到50年代末期,比较成熟的比较文学定义?

13、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一书的观点?

14、《管锥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5、理解“和而不同”的主要内涵,以及其作为比较文学重要原则的要求。

四、论述题

1、谈谈学习比较文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请举例说明。

2、谈谈比较文学的作用与价值。

3、为什么说将比较文学历史的前半段概括为“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是不科学的?

4、钱钟书《管锥篇》在比较文学领域的贡献

5、举例分析原型批评的价值

6、举例说明“影响”的全过程

7、举例分析接受理论的价值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一、填空填

1、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其间各种关系;

3、 国别文学研究;

4、 开放性;多方位、动态性;

5、 文学间的种种现象;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

6、歌德;《共产党宣言》;

7、美国;孟而康;

8、认同;离异;

9、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10、文化转型;横向开拓;

11、现象学;

12、沟通;

13、明惠上人;李商隐;

14、彭斯;

15、他者;

16、互动认知;

17、波斯奈特;

18、1985年;

19、法国;

20、罗素;

21、意大利;《作为“非殖民化”学科的比较文学》;

22、影响;平行;

23、十九;

24、十九;1877年;1886年;1897;《比较文学学报》;波斯奈特;法国里昂;戴克斯特;

25、戴克斯特;

26、倍兹;

27、巴登斯贝格;

28、《比较文学评论》;巴登斯贝格;

29、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

30、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戴望舒;

31、运用历史、文艺批评和哲学的方法,对不同语言或文化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性的描写,

有条理的和区分性的比较、综合的比较,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这一人类精神的特有功能。 32、1970年;

33、沙克福德;

34、1903年;

35、哥伦比亚大学;

36、1870年;

37、艾德礼;

38、日尔蒙斯基;类型学;

39、霍普特;

40、《比较文学史杂志》;

41、神话和传说,题材与主题史,文学渊源研究占有中心位置;

42、贝茨;

43、希尔特;《关于比较文学的精神》;

44、吕迪格;作用;

45、吕迪格;

46、久里申;《比较文学研究》;

47、1948年;

48、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49、1897年;

50、《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

51、20年代末30年代初;

52、戴望舒;

53、朱光潜;《谈艺录》;

54、阐发研究;跨文化研究;

55、《管锥篇》;《诗可以怨》;

56、1967;1964;

57、《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

58、1985年;

59、母题;

60、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批评: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世界文学:是1872年歌德提出的概念;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同样提出的概念。世界文学可解释为世界各民族最优秀的,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水平的文学宝藏的总和。

3.文化转型: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4.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着重研究其在多种文学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是以文学位一个整体去追朔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并通过具体的语言和文化表现出来,因此总体文学必然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有密切关系。

有条理的和区分性的比较、综合的比较,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这一人类精神的特有功能。 32、1970年;

33、沙克福德;

34、1903年;

35、哥伦比亚大学;

36、1870年;

37、艾德礼;

38、日尔蒙斯基;类型学;

39、霍普特;

40、《比较文学史杂志》;

41、神话和传说,题材与主题史,文学渊源研究占有中心位置;

42、贝茨;

43、希尔特;《关于比较文学的精神》;

44、吕迪格;作用;

45、吕迪格;

46、久里申;《比较文学研究》;

47、1948年;

48、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49、1897年;

50、《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

51、20年代末30年代初;

52、戴望舒;

53、朱光潜;《谈艺录》;

54、阐发研究;跨文化研究;

55、《管锥篇》;《诗可以怨》;

56、1967;1964;

57、《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

58、1985年;

59、母题;

60、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批评: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世界文学:是1872年歌德提出的概念;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同样提出的概念。世界文学可解释为世界各民族最优秀的,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水平的文学宝藏的总和。

3.文化转型: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4.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着重研究其在多种文学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是以文学位一个整体去追朔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并通过具体的语言和文化表现出来,因此总体文学必然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有密切关系。

5.“互识”是指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

6.文化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一致的阐释,是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的发展,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开掘,同时表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和压抑,其作用在于巩固主流文化已经确立的种种界限和规范,使之得以发达和凝聚。

7、文化离异: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8、全球化是指所有事物都很快地以全球的规模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一体化是指完全一样,遵守同样的规则和同样的模式。

9、文化霸权主义是指某些人总是想把他们的价值标准,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观念强加于人,覆盖全球,形成单边统治。这种单边化相应地构筑了文化的一元化,破坏了文化生态,结果是使多种文化消亡。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霸权主义。

10、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题旨或母题是可以从题材中读出来的某种意义,它是一种可以在各种主题中多次出现的因素。

11、一般是指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主题、意象等等。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反复出现的现象作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12、每一个读者都生活在一个纵的文化历史发展与横的文化接触面构成的坐标之中。正是一个坐标构成了他独特的,由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欣赏趣味以及个人经历等所构成的“接受屏幕”,从而决定作品在他心中哪些可以被接受而发生共鸣。哪些可以激发他的想象而加以再创造,哪些被排斥在外以至视而不见。不同的接受屏幕,使期待视野也不同。期待视野是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13、所谓诠释循环,就是说读书的时候,你要理解一句话,必须把它放在整个文章的脉络中来了解,才有意义。孤立地解释一句话或一个字往往是不准确的。但是要了解整个篇章,又必须先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意思。这是一个悖论:要了解每一个字在一篇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必须先了解其语境,也就是全篇的意思;但是要了解全篇的意思,又必须现了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换句话说,要了解局部,必须先了解整体;要了解整体,又必须先了解每个局部。

三、简答题

1、不准确。有些国家包含了多种民族文化的文学,不是“国别”能包容的。

2、总有一天,各民族的文学的特点都将充分显示出来,构成一个伟大的综合体;各种文学都将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合唱中演奏出自己的声部,合成一个由各具特点的不同声部聚合而成的伟大的交响。但这决不是使各民族文学的个性特点日趋泯灭,而是以发挥各民族文学特点为前提的。因此,世界文学也可解释为世界各民族最优秀的,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水平的文学宝藏的总和。

3、文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层次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这两个层次之间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例如文学理论不仅可以进行某一国的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对

某一文艺理论问题,从世界的角度进行总体性的研究。无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都有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方面的内容。

4、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谋求新的发展。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互补包括(1)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2)互补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不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也不是把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3)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和理解,是一种“双向阐释”;(4)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

5、不是。跨学科,多民族文化之间比较。

6、倍兹的功绩是他的《比较文学书目集》。该书曾于1897年发表于《法国语言学与文学杂志》,编成索引二千条,1899年印成单行本时增订为三千条。后被译成各种文字,至今仍不失为研究早期比较文学的基本工具书。同时他在《海涅在法国》、《比较文学诸研究》中特别强调文学与美学、历史学、心理学诸方面的关系,开拓了法国比较文学的领域。

7、巴登斯贝格是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他创办的《比较文学评论》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的喉舌;他创办了巴黎大学的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使巴黎大学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中心;他强调不同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一些以接受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问题的研究,强调用充分的实际资料来支持他的结论;他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比较文学学派的典范。

8、全书分“导言”、“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比较文学的方法与成绩”、“总体文学”四部分。局限性表现为:首先欧洲中心;其次是把比较文学局限于实证的追寻而忽略了对文学本身的文学性的分析。

9、伍德贝里认为,所谓比较文学主要是对作品的来源、主题、体裁、环境和艺术手法上的雷同现象作研究,这种研究包含了社会学的因素。

钱德勒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纯文学,而应作为比较社会学与比较心理学的辅助学科。它的任务是遵循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划分阶段或从文学运动入手研究主题、类型、环境、渊源、影响及传播、探讨文学的美学问题,寻求国别文学的共同发展规律。

10、首先,美国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把各自的文化传统带进了这个新世界,眼界比较开阔,没有产生狭隘民族情感的土壤和气候;其二,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文学传统上无法同法国文学相比拟。如果局限于影响研究,它只能被动地研究欧洲文学对美国的影响,因而产生了开创无实际接触的民族文学之间的平行比较的迫切愿望。三,由于盛行于美国的新批评派思潮反对以作家生平、文学传统、社会背景为研究中心的传统批评方式,认为文学作品应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也影响到比较文学的领域。

11、(1)肯定了并无直接联系的文学可以进行比较文学研究;(2)强调了比较文学的审美特征;(3)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方面也大大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12、第一种,法国学者强调的有直接关系、有接触事实的国际间的文学关系的研究,强调“事实联系”。“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不要考虑作品的独特价值,而特别关怀每个国家、每位作家对所借取材料的演变”;第二种,美国学者强调应该“超越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强调在与其他文化体系比较的背景上来研究文学现象,把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关系纳入比较文学的领域。在多种文学的语境中来研究一种或多种文学。“通过一个以上的民族文学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现象,或者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间的关系”;第三种,原苏联、东欧学者的观点,着重文学过程的类型学类似。比较文学是“历史——比较文艺学”,强调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类型的类似以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研究文学的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

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3、(1)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2)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有价值;(3)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和评论和当代文学;(4)比较文学上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它认为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因而存在从国际的角度来展望建立全球文学史和文学学术这一遥远的理想;(5)比较文学的性质和对象决定了它不可能只局限于运用单纯的比较方法,在比较文学论述的过程中,描绘、特性刻画、阐释、叙述、解说、评价等方法都同比较一样经常被应用。

14、根本立场是坚信“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穿着不同的学科”。即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客观存在的共同规律;在具体实际中,概括出艺术构思、艺术手段、艺术对象三者关系的共同规律;对于世界文学发展的总的脉络极为重视,利用了近代国外理论成果,遍及语义学、符号学、风格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单位观念史学以及系统论、生理学等各门领域;突破了各种学术界限打通了全部文艺领域,以寻求共同的文心和诗心,同时也注意各时代各地域之间文学的实际联系;以西方文艺理论阐明中国文艺现象和以中国文艺理论阐发西方作品的双向阐发研究。

15、“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产生新的事物,这一事物又与其他事物构成新的不同。最后,所有的不同并不消失,并不是混为一体,而是构成更大、更完美的和谐。这是比较文学承认差别,不断开放,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作为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则要求一方面在不同的文化里,从诸多差别里,寻找其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要在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四、论述题

1.谈谈学习比较文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请举例说明。

2. 谈谈比较文学的作用与价值。

(1)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沟通与共存);(2)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对比中欣赏);(3)有助于从他人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互动认知);(4)是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建构的重要途径

3.为什么说将比较文学历史的前半段概括为“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是不科学的?

4、 《管锥篇》的伟大贡献在于综观古今,横察世界,从“针峰栗颗”之间展示出极其丰富多样的文学现象并总结出重要的文学共同规律;但同时其中没有一条是从纯粹抽象、推理得出而脱离了艺术实践的;

《管锥篇》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突破了各种学术界限,打通了全部文艺领域,以寻求共同的文心和诗心,此外,关注各时代各地域之间文学的实际联系,作者也予以一定的注意;

《管锥篇》有很多篇幅进行了以西方文艺理论阐明中国文艺现象和以中国文艺理论阐发西方作品的双向阐发研究。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则强调了各学科之间的相通。

5、原型批评的方法帮助人们不仅研究主题、题材、母题、义项,而且注意从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出发,进行更深刻的发掘,简约出更深层更普遍的模式,通过原型批评,比较文学的主题研究进一步与心理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结合在一起而发展向更高的层次。

6、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

7、由于接受屏幕的不同,一部作品在本国和在外国被接受的状况也肯定不同。通过的外来作品中某些成分被拒绝或接受或改造的复杂过程,我们不仅可以挖掘出作品的潜能,而且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体系的特点;

其次,对外国作品的接受往往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接受者的不同个性;

另外,通过关于接受的研究可以考察时代的变化。一部作品在接受的过程中常常因时

代的不同而强调出不同的方面。人们往往也都是按照不同的时代需要,来挑选自己所要接受的外来作品。

最后,接受理论为比较文学研究者提供了编写完全不同于过去体制的新型文学史的可能。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

一、填空填

1. 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 比较文学是研究以

及 的学科。

3. 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研究。

4. 比较文学具有

5. 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之外,还研

究 的联系。

6. “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马克思、恩格斯也在提出了这个概念。

7. “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国学者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 ;其次是 ;再次是 。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它以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 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 。

15、注重从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

18、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19、《比较文学史》的作者是

20、《中西文化比较》是英国哲学家1922年发表的文章。

21、阿尔蒙多·尼兹是合体”文学趋势的观点,写了 一文。

22、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 为 研究。

23、早在世纪初期,法国就有人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

24、比较文学是在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 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

的 ,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 ,世界上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 设立, 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

25、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的学术活动。

26、《比较文学书目集》的作者是法国学者。

27、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是。

28、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创始人是。 29、20世纪30年代,巴登斯贝格在梵·第根的协助下,创立了巴黎大学的,使巴黎大学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中心。

301931年他的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该书后由 翻译成中文。

31、1967年,比梭瓦和卢梭在《比较文学》中对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是。

32、欧亚文化关系研究中心是

33、美国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是

34、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年。

35、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36、苏联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371969年发表的《比较文学论文选集》中明确地提出了“平行研究”的主张。

38、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积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为苏联比较文学奠定基础的是他为苏联的比较文学研究提出了 研究的思路。

39、德国古典语文学家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40、1886年,德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个新时代的开始。

41、德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是 42、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德国比较文学具有很大影响的是瑞士比较文学家。

43、战后西德第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文章是

44、西德当代比较文学集大成者是。他主张用概念代替传统的“影响”概念,以避免“实证主义”的嫌疑。

45、被誉为西德“比较文学之父”的是

46、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

47、日本成立比较文学学会是在年。

48、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49、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50、鲁迅1907年写的和民族文学发展的特点。

5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52、30年代中期,和傅东华分别翻译了《比较文学论》和《比较文学史》,第一次在中国系统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

53、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 。

54、朱光潜《文艺心理学》采用的是以某种文学理论阐发另一种文学现象的方式,被称为是

的方式;而钱钟书《谈艺录》中则采用了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式。

55、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以钱钟书的《通感》等文章的发表为标志的。

56、年,张心沧博士担任台湾大学硕士班客座教授,第一次在台湾开设了比较文学。香港大学早在 年就设立了比较文学学科;

57、台湾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是古添洪等编著的。

58、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是在

59、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

60、起文学研究者的注意。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批评

2.世界文学

3.文化转型

4.总体文学

5.“互识”、“互证”

6.文化认同

7. 文化离异

8.全球化、一体化

9、文化霸权、文化割据

10、题旨(母题)

11、原型和原型批评

12、接受屏幕与期待视野

13、诠释循环

三、简答题

1、有人认为“国别文学研究”是指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2、歌德所的“世界文学”的内涵是什么?

3、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划分是指什么?举例说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什么是比较文学的“互补”,它的内涵包含了几部分的内容?

5、假如对李白和杜甫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吗?为什么?

6、简述贝兹在法国比较文学领域中的重大功绩?

7、简述巴登斯贝格在比较文学领域的贡献?

8、简要介绍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的主要内容与局限?

9、简述美国学者伍德贝里和钱德勒的主要观点?

10、简述美国学派提倡平行研究的原因?

11、简述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功绩?

12、简述到50年代末期,比较成熟的比较文学定义?

13、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一书的观点?

14、《管锥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5、理解“和而不同”的主要内涵,以及其作为比较文学重要原则的要求。

四、论述题

1、谈谈学习比较文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请举例说明。

2、谈谈比较文学的作用与价值。

3、为什么说将比较文学历史的前半段概括为“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是不科学的?

4、钱钟书《管锥篇》在比较文学领域的贡献

5、举例分析原型批评的价值

6、举例说明“影响”的全过程

7、举例分析接受理论的价值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一、填空填

1、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其间各种关系;

3、 国别文学研究;

4、 开放性;多方位、动态性;

5、 文学间的种种现象;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

6、歌德;《共产党宣言》;

7、美国;孟而康;

8、认同;离异;

9、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10、文化转型;横向开拓;

11、现象学;

12、沟通;

13、明惠上人;李商隐;

14、彭斯;

15、他者;

16、互动认知;

17、波斯奈特;

18、1985年;

19、法国;

20、罗素;

21、意大利;《作为“非殖民化”学科的比较文学》;

22、影响;平行;

23、十九;

24、十九;1877年;1886年;1897;《比较文学学报》;波斯奈特;法国里昂;戴克斯特;

25、戴克斯特;

26、倍兹;

27、巴登斯贝格;

28、《比较文学评论》;巴登斯贝格;

29、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

30、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戴望舒;

31、运用历史、文艺批评和哲学的方法,对不同语言或文化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性的描写,

有条理的和区分性的比较、综合的比较,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这一人类精神的特有功能。 32、1970年;

33、沙克福德;

34、1903年;

35、哥伦比亚大学;

36、1870年;

37、艾德礼;

38、日尔蒙斯基;类型学;

39、霍普特;

40、《比较文学史杂志》;

41、神话和传说,题材与主题史,文学渊源研究占有中心位置;

42、贝茨;

43、希尔特;《关于比较文学的精神》;

44、吕迪格;作用;

45、吕迪格;

46、久里申;《比较文学研究》;

47、1948年;

48、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49、1897年;

50、《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

51、20年代末30年代初;

52、戴望舒;

53、朱光潜;《谈艺录》;

54、阐发研究;跨文化研究;

55、《管锥篇》;《诗可以怨》;

56、1967;1964;

57、《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

58、1985年;

59、母题;

60、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批评: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世界文学:是1872年歌德提出的概念;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同样提出的概念。世界文学可解释为世界各民族最优秀的,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水平的文学宝藏的总和。

3.文化转型: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4.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着重研究其在多种文学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是以文学位一个整体去追朔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并通过具体的语言和文化表现出来,因此总体文学必然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有密切关系。

有条理的和区分性的比较、综合的比较,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这一人类精神的特有功能。 32、1970年;

33、沙克福德;

34、1903年;

35、哥伦比亚大学;

36、1870年;

37、艾德礼;

38、日尔蒙斯基;类型学;

39、霍普特;

40、《比较文学史杂志》;

41、神话和传说,题材与主题史,文学渊源研究占有中心位置;

42、贝茨;

43、希尔特;《关于比较文学的精神》;

44、吕迪格;作用;

45、吕迪格;

46、久里申;《比较文学研究》;

47、1948年;

48、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49、1897年;

50、《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

51、20年代末30年代初;

52、戴望舒;

53、朱光潜;《谈艺录》;

54、阐发研究;跨文化研究;

55、《管锥篇》;《诗可以怨》;

56、1967;1964;

57、《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

58、1985年;

59、母题;

60、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批评: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世界文学:是1872年歌德提出的概念;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同样提出的概念。世界文学可解释为世界各民族最优秀的,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水平的文学宝藏的总和。

3.文化转型: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4.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着重研究其在多种文学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是以文学位一个整体去追朔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并通过具体的语言和文化表现出来,因此总体文学必然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有密切关系。

5.“互识”是指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

6.文化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一致的阐释,是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的发展,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开掘,同时表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和压抑,其作用在于巩固主流文化已经确立的种种界限和规范,使之得以发达和凝聚。

7、文化离异: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8、全球化是指所有事物都很快地以全球的规模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一体化是指完全一样,遵守同样的规则和同样的模式。

9、文化霸权主义是指某些人总是想把他们的价值标准,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观念强加于人,覆盖全球,形成单边统治。这种单边化相应地构筑了文化的一元化,破坏了文化生态,结果是使多种文化消亡。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霸权主义。

10、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题旨或母题是可以从题材中读出来的某种意义,它是一种可以在各种主题中多次出现的因素。

11、一般是指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主题、意象等等。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反复出现的现象作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12、每一个读者都生活在一个纵的文化历史发展与横的文化接触面构成的坐标之中。正是一个坐标构成了他独特的,由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欣赏趣味以及个人经历等所构成的“接受屏幕”,从而决定作品在他心中哪些可以被接受而发生共鸣。哪些可以激发他的想象而加以再创造,哪些被排斥在外以至视而不见。不同的接受屏幕,使期待视野也不同。期待视野是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13、所谓诠释循环,就是说读书的时候,你要理解一句话,必须把它放在整个文章的脉络中来了解,才有意义。孤立地解释一句话或一个字往往是不准确的。但是要了解整个篇章,又必须先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意思。这是一个悖论:要了解每一个字在一篇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必须先了解其语境,也就是全篇的意思;但是要了解全篇的意思,又必须现了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换句话说,要了解局部,必须先了解整体;要了解整体,又必须先了解每个局部。

三、简答题

1、不准确。有些国家包含了多种民族文化的文学,不是“国别”能包容的。

2、总有一天,各民族的文学的特点都将充分显示出来,构成一个伟大的综合体;各种文学都将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合唱中演奏出自己的声部,合成一个由各具特点的不同声部聚合而成的伟大的交响。但这决不是使各民族文学的个性特点日趋泯灭,而是以发挥各民族文学特点为前提的。因此,世界文学也可解释为世界各民族最优秀的,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水平的文学宝藏的总和。

3、文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层次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这两个层次之间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例如文学理论不仅可以进行某一国的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对

某一文艺理论问题,从世界的角度进行总体性的研究。无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都有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方面的内容。

4、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谋求新的发展。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互补包括(1)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2)互补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不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也不是把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3)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和理解,是一种“双向阐释”;(4)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

5、不是。跨学科,多民族文化之间比较。

6、倍兹的功绩是他的《比较文学书目集》。该书曾于1897年发表于《法国语言学与文学杂志》,编成索引二千条,1899年印成单行本时增订为三千条。后被译成各种文字,至今仍不失为研究早期比较文学的基本工具书。同时他在《海涅在法国》、《比较文学诸研究》中特别强调文学与美学、历史学、心理学诸方面的关系,开拓了法国比较文学的领域。

7、巴登斯贝格是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他创办的《比较文学评论》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的喉舌;他创办了巴黎大学的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使巴黎大学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中心;他强调不同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一些以接受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问题的研究,强调用充分的实际资料来支持他的结论;他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比较文学学派的典范。

8、全书分“导言”、“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比较文学的方法与成绩”、“总体文学”四部分。局限性表现为:首先欧洲中心;其次是把比较文学局限于实证的追寻而忽略了对文学本身的文学性的分析。

9、伍德贝里认为,所谓比较文学主要是对作品的来源、主题、体裁、环境和艺术手法上的雷同现象作研究,这种研究包含了社会学的因素。

钱德勒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纯文学,而应作为比较社会学与比较心理学的辅助学科。它的任务是遵循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划分阶段或从文学运动入手研究主题、类型、环境、渊源、影响及传播、探讨文学的美学问题,寻求国别文学的共同发展规律。

10、首先,美国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把各自的文化传统带进了这个新世界,眼界比较开阔,没有产生狭隘民族情感的土壤和气候;其二,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文学传统上无法同法国文学相比拟。如果局限于影响研究,它只能被动地研究欧洲文学对美国的影响,因而产生了开创无实际接触的民族文学之间的平行比较的迫切愿望。三,由于盛行于美国的新批评派思潮反对以作家生平、文学传统、社会背景为研究中心的传统批评方式,认为文学作品应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也影响到比较文学的领域。

11、(1)肯定了并无直接联系的文学可以进行比较文学研究;(2)强调了比较文学的审美特征;(3)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方面也大大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12、第一种,法国学者强调的有直接关系、有接触事实的国际间的文学关系的研究,强调“事实联系”。“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不要考虑作品的独特价值,而特别关怀每个国家、每位作家对所借取材料的演变”;第二种,美国学者强调应该“超越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强调在与其他文化体系比较的背景上来研究文学现象,把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关系纳入比较文学的领域。在多种文学的语境中来研究一种或多种文学。“通过一个以上的民族文学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现象,或者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间的关系”;第三种,原苏联、东欧学者的观点,着重文学过程的类型学类似。比较文学是“历史——比较文艺学”,强调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类型的类似以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研究文学的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

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3、(1)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2)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有价值;(3)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和评论和当代文学;(4)比较文学上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它认为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因而存在从国际的角度来展望建立全球文学史和文学学术这一遥远的理想;(5)比较文学的性质和对象决定了它不可能只局限于运用单纯的比较方法,在比较文学论述的过程中,描绘、特性刻画、阐释、叙述、解说、评价等方法都同比较一样经常被应用。

14、根本立场是坚信“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穿着不同的学科”。即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客观存在的共同规律;在具体实际中,概括出艺术构思、艺术手段、艺术对象三者关系的共同规律;对于世界文学发展的总的脉络极为重视,利用了近代国外理论成果,遍及语义学、符号学、风格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单位观念史学以及系统论、生理学等各门领域;突破了各种学术界限打通了全部文艺领域,以寻求共同的文心和诗心,同时也注意各时代各地域之间文学的实际联系;以西方文艺理论阐明中国文艺现象和以中国文艺理论阐发西方作品的双向阐发研究。

15、“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产生新的事物,这一事物又与其他事物构成新的不同。最后,所有的不同并不消失,并不是混为一体,而是构成更大、更完美的和谐。这是比较文学承认差别,不断开放,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作为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则要求一方面在不同的文化里,从诸多差别里,寻找其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要在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四、论述题

1.谈谈学习比较文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请举例说明。

2. 谈谈比较文学的作用与价值。

(1)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沟通与共存);(2)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对比中欣赏);(3)有助于从他人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互动认知);(4)是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建构的重要途径

3.为什么说将比较文学历史的前半段概括为“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是不科学的?

4、 《管锥篇》的伟大贡献在于综观古今,横察世界,从“针峰栗颗”之间展示出极其丰富多样的文学现象并总结出重要的文学共同规律;但同时其中没有一条是从纯粹抽象、推理得出而脱离了艺术实践的;

《管锥篇》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突破了各种学术界限,打通了全部文艺领域,以寻求共同的文心和诗心,此外,关注各时代各地域之间文学的实际联系,作者也予以一定的注意;

《管锥篇》有很多篇幅进行了以西方文艺理论阐明中国文艺现象和以中国文艺理论阐发西方作品的双向阐发研究。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则强调了各学科之间的相通。

5、原型批评的方法帮助人们不仅研究主题、题材、母题、义项,而且注意从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出发,进行更深刻的发掘,简约出更深层更普遍的模式,通过原型批评,比较文学的主题研究进一步与心理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结合在一起而发展向更高的层次。

6、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

7、由于接受屏幕的不同,一部作品在本国和在外国被接受的状况也肯定不同。通过的外来作品中某些成分被拒绝或接受或改造的复杂过程,我们不仅可以挖掘出作品的潜能,而且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体系的特点;

其次,对外国作品的接受往往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接受者的不同个性;

另外,通过关于接受的研究可以考察时代的变化。一部作品在接受的过程中常常因时

代的不同而强调出不同的方面。人们往往也都是按照不同的时代需要,来挑选自己所要接受的外来作品。

最后,接受理论为比较文学研究者提供了编写完全不同于过去体制的新型文学史的可能。


相关文章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2]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 来源: 任明嘉的日志 经济金融 [PDF格式]<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Word格式]<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自学推荐,23页) [Word格式]<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 ...查看


  • 王宏建艺术概论教材同步练习题
  • 王宏建 艺术概论 教材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同步练习 选择题 1.德国的 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天空艺术现象,他的<艺术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A.格罗塞 B.费德勒 C.康德 D.席勒 2.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艺术学诞生于 ...查看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 ). A.米尔 B.马克思 C.约翰·弥尔顿 ...查看


  • 大学课后题答案
  • 不用买参考书了!大学课本答案大全!--爱死你了!( 为什么大四才发现啊) 2008-12-18 16:50 | (分类:) 注册可用 公共课程 http://www.10xiao.com/forum-6-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查看


  • 大学课本答案大全
  • 不用买参考书了!大学课本答案大全! 公共课程 http://www.10xiao.com/forum-6-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答案 http://www.10xiao.com/thread-7-1-1.html 新视野 ...查看


  •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概论>是中央电大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讲授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 ...查看


  •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基本理论.体育概论真题
  • 2003年成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体育概论>(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标准答题卷上)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体育(广义的) 2健康3体育制度 4体育手段 5身体锻炼 二.正误判断(须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查看


  •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 <语言学概论>练习1参考答案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和.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的.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 4..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 ...查看


  • 地震概论题库
  • 灾害概论第一章练习卷 总共32题共102分 一. 单选题 (共5题) 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续界面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标准答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