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散文《五猖会》
桑永海
不论思想内涵的深刻还是艺术表达的超绝,《五猖会》都是当之无愧、超乎时空的经典。而且是一篇对现实和未来都有着警醒意义,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经典。
《朝花夕拾》只收了10篇自传性回忆短章,每一篇都有如朝暾乍涌时带露的晨花,清灵可爱,在浩如烟海的现当代散文作品中,堪称经典之中的翘楚。比如这篇 《五猖会》,文字间满蕴了哀怨沉郁之美,每诵读一遍都让你思心徘徊、惆怅不已。如果我们把目光从这篇短文移向域中,观照当今手法翻新、千奇百怪、景象迷离 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酷现实,就会竦然发现:这和一百多年前绍兴古城河边上那个“背书”的小插曲,在本质上有多么惊人的相似。七岁的鲁迅,就 要上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看《五猖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日日伏案苦读四书五经的小孩,可以放下功课,彻底放两天假!意味着终日憋在院子里的小人儿,能坐上“三道明瓦窗的大 船”,出了城还要行60多里水路,上神秘的东关镇去,那简直就是一次心灵放飞的旅游了。意味着可以坐在船上随便吃点心,解解馋了……
“五猖会”是怎么回事呢?在绍兴,它也叫“迎神赛会”,是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做的赛会活动(“五猖”又叫五郎神,相传为兄弟5人,是民间供奉的邪 神)。这是一种祈求平安健康的大型民俗活动——踩高跷、耍杂技、抬着各种神像,还要扮演各种人物和故事一路演出。总之,除过旧历年,这赛会是最热闹、最让 小孩子盼望的了。所以鲁迅说上东关去看赛会,“是我儿时罕逢的一件盛事”。
可是,突然之间,在鲁迅小小的心里,热切的盼望,欢乐的起程准备,全都成了泡影!这是为什么呢?东关很远,那天大家全都起了个大早,正在忙忙活活兴兴冲冲 往船上搬运各种器物、点心和茶炊,鲁迅也笑着跳着催促快点搬的时候,不知何时父亲悄悄出现了,兴头上的人们不知出了什么事,全都谨肃起来。“去拿你的书 来!”父亲说,并让鲁迅当场随他一句句读《鉴略》,还要背下30行共60句:“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鲁迅把一字不懂的什么“粤自盘古,生于太荒”之 类,哆哆嗦嗦背下来时,太阳也老高了,大家欢呼着把小鲁迅抱起上了船。可是,小小孩儿心里那点高兴劲儿,早就一扫而空了。“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 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若干年后,别的全忘了,只有背《鉴略》这一段,还分明如昨日事。
就这么点事。可是你却分明感觉到一种力量,直抵你的心灵。这《五猖会》看似平平淡淡从容不迫写来,没什么深意技巧,实则内里大有深意。例如,欢天喜地气氛 中,横插一笔小儿背书,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怎能不猛然掀起你感情深处的波澜?还有背书那个场面,周围环境的静,人们无奈的盼,更衬托出阳光下一个
七岁孩子心 里的急,情绪的躁:“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 的。”再有“详略”二字的体现,文题是“五猖会”,但全文写的都是“五猖会”的介绍和准备去看会的过程,而真正去看了的“会”却是一个大大的空白。
在当代语境下,从鲁迅的文字出发,我们读到了什么呢?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早在上世纪初就发出了这样痛心疾首的呼声:“忽视和忘记儿童的权 利,折磨和践踏儿童,无视儿童的价值、权利和本性,应该引起全人类最强烈的反对。”(见《童年的秘密》,上海人民出版社)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刻还是艺术表达的超绝,《五猖会》都是当之无愧、超乎时空的经典。而且是一篇对现实和未来都有着警醒意义,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经典。
重读鲁迅散文《五猖会》
桑永海
不论思想内涵的深刻还是艺术表达的超绝,《五猖会》都是当之无愧、超乎时空的经典。而且是一篇对现实和未来都有着警醒意义,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经典。
《朝花夕拾》只收了10篇自传性回忆短章,每一篇都有如朝暾乍涌时带露的晨花,清灵可爱,在浩如烟海的现当代散文作品中,堪称经典之中的翘楚。比如这篇 《五猖会》,文字间满蕴了哀怨沉郁之美,每诵读一遍都让你思心徘徊、惆怅不已。如果我们把目光从这篇短文移向域中,观照当今手法翻新、千奇百怪、景象迷离 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酷现实,就会竦然发现:这和一百多年前绍兴古城河边上那个“背书”的小插曲,在本质上有多么惊人的相似。七岁的鲁迅,就 要上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看《五猖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日日伏案苦读四书五经的小孩,可以放下功课,彻底放两天假!意味着终日憋在院子里的小人儿,能坐上“三道明瓦窗的大 船”,出了城还要行60多里水路,上神秘的东关镇去,那简直就是一次心灵放飞的旅游了。意味着可以坐在船上随便吃点心,解解馋了……
“五猖会”是怎么回事呢?在绍兴,它也叫“迎神赛会”,是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做的赛会活动(“五猖”又叫五郎神,相传为兄弟5人,是民间供奉的邪 神)。这是一种祈求平安健康的大型民俗活动——踩高跷、耍杂技、抬着各种神像,还要扮演各种人物和故事一路演出。总之,除过旧历年,这赛会是最热闹、最让 小孩子盼望的了。所以鲁迅说上东关去看赛会,“是我儿时罕逢的一件盛事”。
可是,突然之间,在鲁迅小小的心里,热切的盼望,欢乐的起程准备,全都成了泡影!这是为什么呢?东关很远,那天大家全都起了个大早,正在忙忙活活兴兴冲冲 往船上搬运各种器物、点心和茶炊,鲁迅也笑着跳着催促快点搬的时候,不知何时父亲悄悄出现了,兴头上的人们不知出了什么事,全都谨肃起来。“去拿你的书 来!”父亲说,并让鲁迅当场随他一句句读《鉴略》,还要背下30行共60句:“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鲁迅把一字不懂的什么“粤自盘古,生于太荒”之 类,哆哆嗦嗦背下来时,太阳也老高了,大家欢呼着把小鲁迅抱起上了船。可是,小小孩儿心里那点高兴劲儿,早就一扫而空了。“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 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若干年后,别的全忘了,只有背《鉴略》这一段,还分明如昨日事。
就这么点事。可是你却分明感觉到一种力量,直抵你的心灵。这《五猖会》看似平平淡淡从容不迫写来,没什么深意技巧,实则内里大有深意。例如,欢天喜地气氛 中,横插一笔小儿背书,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怎能不猛然掀起你感情深处的波澜?还有背书那个场面,周围环境的静,人们无奈的盼,更衬托出阳光下一个
七岁孩子心 里的急,情绪的躁:“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 的。”再有“详略”二字的体现,文题是“五猖会”,但全文写的都是“五猖会”的介绍和准备去看会的过程,而真正去看了的“会”却是一个大大的空白。
在当代语境下,从鲁迅的文字出发,我们读到了什么呢?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早在上世纪初就发出了这样痛心疾首的呼声:“忽视和忘记儿童的权 利,折磨和践踏儿童,无视儿童的价值、权利和本性,应该引起全人类最强烈的反对。”(见《童年的秘密》,上海人民出版社)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刻还是艺术表达的超绝,《五猖会》都是当之无愧、超乎时空的经典。而且是一篇对现实和未来都有着警醒意义,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