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摘 要】选择高产、抗病、抗倒伏品种是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根据我县多年的种植情况,可供选用的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中科11、蠡玉35等,每667m2备种2 ~3千克。底肥应选用N、P、K含量较高并富含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每667m215~20千克。

  1 田间管理

  玉米苗期是以生根,茎叶分化为主,一般经历20~25天,从玉米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管理的中心是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

  1.1 及时中耕灭茬,查苗补种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中耕灭茬,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减轻病虫危害。对缺苗严重地块及时查苗补种或带土移栽,对于连续缺苗3棵以下的可不予补苗,相邻近株留双苗,确保田间玉米种植密度和整齐度。

  1.2 间苗、定苗

  适时进行间苗,主要在3~5叶时进行,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相互遮光,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有利于培育壮苗。间、定苗应在晴天下午进行,由于病害、虫咬苗及生育不良的苗,经中午日晒后易发生萎蔫。便于识别淘汰。对苗矮叶密,下粗上细而弯曲,叶色黑绿的丝黑穗侵染苗,细黄瘦弱苗,茎圆发青的旺苗,应彻底拔除,定苗时尽量留叶片数相当,茎鞘基扁,高矮,粗细一致的壮苗。以便保证群体的整齐度,若形成空穴,可在相邻穴留双株补齐。玉米棵大、株高,与小麦相比,群个体调节能力差。留苗的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高秆大穗型品种667m2留苗3000~3500株,中密度品种667m2留苗3500~3800株,耐密型品种留苗4000~4500株

  1.3追施苗肥

  在出苗至6叶前把玉米所需的磷、钾肥一次施入。667m2施三元素复合肥或玉米专用肥15~20千克。对于肥沃的高产田块,追施肥料可适当推迟到拔节至小喇叭口期(6~10叶),追肥与浇水相结合,要肥水协调一致。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玉米专用长效释控肥,在播种时一次底施或播种后一次施用,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

  1.4搞好玉米田间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技术因省工、省时、高效、增产,近年已被农民广泛应用。播后苗前防除杂草,可选用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品种如秀去津,乙草胺等。苗后防除杂草(在玉米6叶前)可选用苗后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品种。

  1.5搞好苗期虫害防治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蓟马和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选用辛硫磷等杀虫剂撒施毒土或毒饵防治。用有机磷或菊脂类农药喷雾防治蓟马。

  2 穗期管理

  玉米从拔节到抽雄为穗期,一般经历25~35天,即出苗后45~55天。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营养器官生长迅速,生殖生长强烈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需水肥最多,效率最大的时期,此阶段田管重点是合理运筹肥水,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健壮的植株,达到穗大粒多,为后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追肥浇水

  追肥应以氮肥为主。玉米是个大肚子汉,能吃能喝又能干,在前期追肥的基础上,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即出苗后45天,株高齐胸之深)667m2追尿素20~25千克。施肥必须与浇水相结合,大喇叭口期为雌穗分化阶段,对水肥反应十分敏感,水分缺乏会引起“卡脖旱”,使雌雄不协调,影响正常授粉,导致秃尖缺粒,穗粒数减少。就像农谚说的,玉米不怕旱,就怕“卡脖旱”,此期干旱减产一半。

  2.2搞好病虫害的防治

  夏玉米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褐斑病、茎腐(青枯)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等,应根据当地的病虫预测预报,争取预防控制措施。玉米倒伏,尤其是中后期倒伏是玉米增加穗数,提高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玉米抗倒能力,可在选用耐密抗倒品种的基础上,采取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中耕培土、蹲苗等措施预防倒伏。对有可能发生严重倒伏的地块,可在玉米7~9片叶应用玉米抗倒剂进行预防。

  3 花粒期管理

  玉米抽雄到成熟为花粒期。大约经过50~60天,此期主要以生殖生长为主,管理的中心是养根护叶、防早衰、延迟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3.1 追施粒肥,科学浇水

  粒肥是防治后期玉米早衰的重要措施,对玉米前期施肥量少或表现有脱肥迹象的田块,应在吐丝期追施速效氮肥,667m2用尿素5~7.5千克。在抽雄开花期若遇干旱及时浇水,促进开花授粉,减少秃尖缺粒,促进玉米气生根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3.2 搞好玉米锈病防治

  近年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豫东范围内不同程度都发生了玉米锈病,主要表现品种郑单958,可在抽雄后667m2用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3.3 适时收获,实现增产增收

  通过品种合理布局,抢时早播,适时收获,使夏玉米达到完全成熟,是提高夏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玉米成熟的标志为苞叶逐渐苍皮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显出特有光泽。目前普遍问题是收获过早,容重低,水分高,霉粒、破损粒多,商品品质差,粒重低,影响了玉米的高产和品质。

  【摘 要】选择高产、抗病、抗倒伏品种是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根据我县多年的种植情况,可供选用的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中科11、蠡玉35等,每667m2备种2 ~3千克。底肥应选用N、P、K含量较高并富含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每667m215~20千克。

  1 田间管理

  玉米苗期是以生根,茎叶分化为主,一般经历20~25天,从玉米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管理的中心是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

  1.1 及时中耕灭茬,查苗补种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中耕灭茬,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减轻病虫危害。对缺苗严重地块及时查苗补种或带土移栽,对于连续缺苗3棵以下的可不予补苗,相邻近株留双苗,确保田间玉米种植密度和整齐度。

  1.2 间苗、定苗

  适时进行间苗,主要在3~5叶时进行,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相互遮光,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有利于培育壮苗。间、定苗应在晴天下午进行,由于病害、虫咬苗及生育不良的苗,经中午日晒后易发生萎蔫。便于识别淘汰。对苗矮叶密,下粗上细而弯曲,叶色黑绿的丝黑穗侵染苗,细黄瘦弱苗,茎圆发青的旺苗,应彻底拔除,定苗时尽量留叶片数相当,茎鞘基扁,高矮,粗细一致的壮苗。以便保证群体的整齐度,若形成空穴,可在相邻穴留双株补齐。玉米棵大、株高,与小麦相比,群个体调节能力差。留苗的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高秆大穗型品种667m2留苗3000~3500株,中密度品种667m2留苗3500~3800株,耐密型品种留苗4000~4500株

  1.3追施苗肥

  在出苗至6叶前把玉米所需的磷、钾肥一次施入。667m2施三元素复合肥或玉米专用肥15~20千克。对于肥沃的高产田块,追施肥料可适当推迟到拔节至小喇叭口期(6~10叶),追肥与浇水相结合,要肥水协调一致。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玉米专用长效释控肥,在播种时一次底施或播种后一次施用,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

  1.4搞好玉米田间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技术因省工、省时、高效、增产,近年已被农民广泛应用。播后苗前防除杂草,可选用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品种如秀去津,乙草胺等。苗后防除杂草(在玉米6叶前)可选用苗后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品种。

  1.5搞好苗期虫害防治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蓟马和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选用辛硫磷等杀虫剂撒施毒土或毒饵防治。用有机磷或菊脂类农药喷雾防治蓟马。

  2 穗期管理

  玉米从拔节到抽雄为穗期,一般经历25~35天,即出苗后45~55天。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营养器官生长迅速,生殖生长强烈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需水肥最多,效率最大的时期,此阶段田管重点是合理运筹肥水,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健壮的植株,达到穗大粒多,为后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追肥浇水

  追肥应以氮肥为主。玉米是个大肚子汉,能吃能喝又能干,在前期追肥的基础上,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即出苗后45天,株高齐胸之深)667m2追尿素20~25千克。施肥必须与浇水相结合,大喇叭口期为雌穗分化阶段,对水肥反应十分敏感,水分缺乏会引起“卡脖旱”,使雌雄不协调,影响正常授粉,导致秃尖缺粒,穗粒数减少。就像农谚说的,玉米不怕旱,就怕“卡脖旱”,此期干旱减产一半。

  2.2搞好病虫害的防治

  夏玉米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褐斑病、茎腐(青枯)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等,应根据当地的病虫预测预报,争取预防控制措施。玉米倒伏,尤其是中后期倒伏是玉米增加穗数,提高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玉米抗倒能力,可在选用耐密抗倒品种的基础上,采取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中耕培土、蹲苗等措施预防倒伏。对有可能发生严重倒伏的地块,可在玉米7~9片叶应用玉米抗倒剂进行预防。

  3 花粒期管理

  玉米抽雄到成熟为花粒期。大约经过50~60天,此期主要以生殖生长为主,管理的中心是养根护叶、防早衰、延迟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3.1 追施粒肥,科学浇水

  粒肥是防治后期玉米早衰的重要措施,对玉米前期施肥量少或表现有脱肥迹象的田块,应在吐丝期追施速效氮肥,667m2用尿素5~7.5千克。在抽雄开花期若遇干旱及时浇水,促进开花授粉,减少秃尖缺粒,促进玉米气生根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3.2 搞好玉米锈病防治

  近年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豫东范围内不同程度都发生了玉米锈病,主要表现品种郑单958,可在抽雄后667m2用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3.3 适时收获,实现增产增收

  通过品种合理布局,抢时早播,适时收获,使夏玉米达到完全成熟,是提高夏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玉米成熟的标志为苞叶逐渐苍皮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显出特有光泽。目前普遍问题是收获过早,容重低,水分高,霉粒、破损粒多,商品品质差,粒重低,影响了玉米的高产和品质。


相关文章

  • 玉米高效施肥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 [摘 要]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对于现在的粮食存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中国的玉米大部分都还是依赖于进口,这对于农业大国来说,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对于玉米需要提高它的栽培技术和施肥模式,这样才能提高玉米 ...查看


  • 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011101 适用专业:适用于农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总 学 时:116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100学时,实验课学时16学时,实践课学时120学时 一.编写说明 ...查看


  • 春玉米栽培技术 1
  •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7期 春玉米栽培技术 陈小丰1 徐文2 2 (1广东省蕉岭县蓝坊农业站,广东蕉岭514100:蕉岭县广福农业站) 摘要从规范化种植.苗期管理.肥水管理.抽穗结实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玉米栽培 ...查看


  • 作物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 <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作物栽培技术 课程类别:职业技术课 总 学 时:60,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40,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20 适用对象:种子专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 ...查看


  • 西瓜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西瓜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西瓜套种玉米高效栽培模式, 并分别介绍了西瓜.玉米的栽培技术, 以期为采用该种植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西瓜; 玉米; 套种; 栽培技术 近年来,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效农业的发展, 地膜 ...查看


  •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学中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查看


  • 甜糯玉米栽培技术
  • 甜糯玉米栽培技术 宝源乡农服中心:袁其书 种植甜糯玉米经济效益较高,其生产难度也大,管理也复杂,不同于普通玉米的生产管理.在生产中,它对适合生长的光.温等气候条件特别敏感,由于气候和栽培管理措施不当,都会造成减产或减收.现根据其特点,提出下 ...查看


  •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开展农业生产是我国农民的主要任务,农户种植农作物水平的高低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直接影响.吉林省是典型的产粮大省,玉米产量高.质量好,是著名的玉米黄金带,吉林省农户多数都种植玉米,大多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在种植玉米的过 ...查看


  •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及成效_陈云
  •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0期农艺学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及成效 陈云1 陈梅2 2 (1云南省石屏县哨冲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石屏662207:石屏县新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石屏县哨冲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