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例4)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4、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5、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P51 “做一做”

2、思考: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九第1题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例4)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4、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5、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P51 “做一做”

2、思考: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九第1题


相关文章

  • 2012年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读
  • 201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 ...查看


  • 二年级数学上册 巧算(加法)教案 沪教版
  • 巧算(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法反向变化的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题包规律,发现加法反向变化的规律,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 2. 初步了解移多补少和不变的加法含义. 3. 能用将一个加数转变成整十数的巧算方法进行计算 ...查看


  •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运算律.方向与位置.除法.生活中的负数.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 ...查看


  •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
  •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 学校名称: 设计教师: 学习材料: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课 时:75课时 课程目标: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等概念,并会进行实数的简单计算. 2.能准确建立平面 ...查看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 大河坎镇中心小学 杨晓艳 一.教材简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简析 <分数与除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的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 ...查看


  • 二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的认识]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炎方乡示范性小学 严白瑞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p90.91例1.例2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 ...查看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 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 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 积的变化规律 估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 ...查看


  • 数学教材分析
  •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五.六年级教材目录 四年级上册 除法 角 怎样滚得远 混合运算 平行和相交 找规律 观察物体 运算律 解决问题的策略 统计与可能性 了解我们自己 认数 用计算器计算 一亿有多大 期末与复习 五年级上册 认 ...查看


  • 八年级上册数学实数练习题
  • 八年级上册数学<实数>练习题 一. 1.写出和为8的两个无理数 . 2 2,那么a = . 3.下列实数: 1π,-,|- 1|0.1010010001 ,0中,有m 个有理数,n 个无理数, 23 5位有效数字). 4.若a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