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案例简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1

作者:白燕,

天津教育 2013年05期

  近年来,为了迎合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幼儿园教学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学化倾向有所抬头,这危害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幼教事业的发展。

  一、如何看待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小女孩的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这位母亲提起诉讼的理由是: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女儿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法庭最终裁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认为,该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并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中振翅翱翔。

  这个案例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或许正是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富豪。

  反观国内幼儿教育,幼儿园变成了大量识字、大量读写算的场所。类似劳拉三世幼儿园限制孩子思维的非科学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一位家长无奈地说:“要上好大学必须上好中学,要上好中学必须上好小学,如此一来,原本集中在小学六年级的竞争下移到了一、二年级,甚至下移到了学龄前。”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竞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

  山东省菏泽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二、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表现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问题表现为:

  在教学内容上,用小学课程中拼音、识字、百以内加减法等教学内容替换幼儿园的课程,或者用所谓的“特色课程”充当幼儿园全部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监督幼儿死记硬背,实施知识强化学习,甚至留家庭作业;

  在组织形式上,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开展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和竞赛;

  在办学形式上,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获取利润。

  三、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弊端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幼儿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这种倾向超越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过早地增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负担和压力;又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有悖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前教育原则,容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学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前干扰了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弊端如下:

  (一)危害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反应迟钝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另外,由于小学化教学过早地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的发育。

  (二)危害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做出的牺牲也就太大,不仅智力水平跟不上,而且由于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影响幼儿全面发展。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小学化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训练,这种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发展的做法,由于忽视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忽视了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被削弱,因此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四)干扰幼儿的未来学习。

  一些幼儿提前学完小学一年级课程,他们入学后不用费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在学习上显得格外轻松。但由于重复教育,使他们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把超前学习的那点“垫底”知识用完时,面对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不适应。可见,采用揠苗助长的方法,只会过早地把幼儿拉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四、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应对策略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切实有效地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转变幼儿园办学指导思想。

  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转变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开发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适宜方法;最后,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进行“填鸭式”教学。

  (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有专家的调查显示: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因此,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联系,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向家长宣传幼教理论,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家长能从理论上全面地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大、中、小班的作息制度,使家长意识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要根据幼儿大脑容易兴奋、疲劳的特点,注意动静交替、动静结合;要帮助家长理解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方法。

  (三)做好幼小衔接。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要积极为新入学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严禁举行各种形式的入学面试或笔试。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不得随意增删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更不得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课本知识程度分班。幼儿园也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指导家长参与其中,帮助幼儿顺利入学。幼儿园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幼小衔接”专题活动,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五、国外幼儿园的教学借鉴

  卢梭的《爱弥儿》,主张幼儿要抛开课堂,到大自然中让自己的手脚和眼睛当第一位老师,从直接的经验中学习。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幼儿应该通过直接与实物接触获得知识。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就必须从实物开始。这样,他创造了把实物抽象化为积木游戏的实体教学法,他认为幼儿可以像科学家用原子来解释万物一样,用积木等基本元素构成自己的世界。

  始于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教育,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教育革命。其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园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主流。现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不断证明,孩子在这种由成人引导和组织的游戏中能够最有效地学习。他们能够自己发明场景和故事,解决问题,磨炼社会技能。那些在这种复杂的游戏中长大的孩子,比起不太玩游戏的孩子,有更好的社会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更丰富的想象力、更高的语言能力。

  当前,一些国外幼儿园的教学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美国的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东西。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幼儿们通常会在早上围坐在一起,由教师带他们做考勤和谈天气等。然后,与大家分享他们在家里或上学路上的趣事。随后,幼儿会学一些简单的数学,比如数教室里有多少个窗户等。午饭过后是阅读时间,教师会给幼儿读故事书,然后让他们根据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画画儿、做手工。

  英国的幼儿园注重对幼儿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教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为主,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儿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在活动中,教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幼儿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

  法国的幼儿园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儿、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强调最重要的就是幼儿玩好。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幼儿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使幼儿认知这个世界。

  日本的幼儿园把室外体育运动作为重要的教学课目。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幼儿父母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

作者介绍:白燕,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者:白燕,

天津教育 2013年05期

  近年来,为了迎合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幼儿园教学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学化倾向有所抬头,这危害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幼教事业的发展。

  一、如何看待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小女孩的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这位母亲提起诉讼的理由是: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女儿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法庭最终裁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认为,该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并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中振翅翱翔。

  这个案例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或许正是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富豪。

  反观国内幼儿教育,幼儿园变成了大量识字、大量读写算的场所。类似劳拉三世幼儿园限制孩子思维的非科学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一位家长无奈地说:“要上好大学必须上好中学,要上好中学必须上好小学,如此一来,原本集中在小学六年级的竞争下移到了一、二年级,甚至下移到了学龄前。”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竞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

  山东省菏泽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二、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表现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问题表现为:

  在教学内容上,用小学课程中拼音、识字、百以内加减法等教学内容替换幼儿园的课程,或者用所谓的“特色课程”充当幼儿园全部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监督幼儿死记硬背,实施知识强化学习,甚至留家庭作业;

  在组织形式上,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开展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和竞赛;

  在办学形式上,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获取利润。

  三、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弊端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幼儿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这种倾向超越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过早地增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负担和压力;又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有悖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前教育原则,容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学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前干扰了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弊端如下:

  (一)危害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反应迟钝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另外,由于小学化教学过早地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的发育。

  (二)危害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做出的牺牲也就太大,不仅智力水平跟不上,而且由于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影响幼儿全面发展。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小学化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训练,这种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发展的做法,由于忽视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忽视了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被削弱,因此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四)干扰幼儿的未来学习。

  一些幼儿提前学完小学一年级课程,他们入学后不用费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在学习上显得格外轻松。但由于重复教育,使他们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把超前学习的那点“垫底”知识用完时,面对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不适应。可见,采用揠苗助长的方法,只会过早地把幼儿拉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四、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应对策略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切实有效地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转变幼儿园办学指导思想。

  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转变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开发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适宜方法;最后,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进行“填鸭式”教学。

  (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有专家的调查显示: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因此,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联系,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向家长宣传幼教理论,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家长能从理论上全面地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大、中、小班的作息制度,使家长意识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要根据幼儿大脑容易兴奋、疲劳的特点,注意动静交替、动静结合;要帮助家长理解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方法。

  (三)做好幼小衔接。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要积极为新入学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严禁举行各种形式的入学面试或笔试。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不得随意增删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更不得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课本知识程度分班。幼儿园也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指导家长参与其中,帮助幼儿顺利入学。幼儿园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幼小衔接”专题活动,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五、国外幼儿园的教学借鉴

  卢梭的《爱弥儿》,主张幼儿要抛开课堂,到大自然中让自己的手脚和眼睛当第一位老师,从直接的经验中学习。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幼儿应该通过直接与实物接触获得知识。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就必须从实物开始。这样,他创造了把实物抽象化为积木游戏的实体教学法,他认为幼儿可以像科学家用原子来解释万物一样,用积木等基本元素构成自己的世界。

  始于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教育,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教育革命。其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园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主流。现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不断证明,孩子在这种由成人引导和组织的游戏中能够最有效地学习。他们能够自己发明场景和故事,解决问题,磨炼社会技能。那些在这种复杂的游戏中长大的孩子,比起不太玩游戏的孩子,有更好的社会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更丰富的想象力、更高的语言能力。

  当前,一些国外幼儿园的教学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美国的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东西。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幼儿们通常会在早上围坐在一起,由教师带他们做考勤和谈天气等。然后,与大家分享他们在家里或上学路上的趣事。随后,幼儿会学一些简单的数学,比如数教室里有多少个窗户等。午饭过后是阅读时间,教师会给幼儿读故事书,然后让他们根据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画画儿、做手工。

  英国的幼儿园注重对幼儿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教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为主,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儿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在活动中,教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幼儿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

  法国的幼儿园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儿、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强调最重要的就是幼儿玩好。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幼儿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使幼儿认知这个世界。

  日本的幼儿园把室外体育运动作为重要的教学课目。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幼儿父母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

作者介绍:白燕,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相关文章

  • 由一个案例简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 由一个案例简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作者:白燕 来源: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传时间:2013-06-26 20:34:36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近年来,为了迎合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幼儿园教 ...查看


  • 小学一年级计划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 ...查看


  •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语文素养| ...查看


  • Acqeavt语文教师考试题库
  •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009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doc 题库 09年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 ...查看


  • 数学备课作业要求
  • 小学数学备课.作业要求 一.集体备课.教研组 要求: 1.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备课组.教研组计划. 2.活动要形成常规. 教研组: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每次活动要留下活动材料----文本材料.图像材料.音像材料: 备课组:定时间.定课题.主 ...查看


  • 数学第四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
  •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 ...查看


  • [数学课程标准] 2
  • 关于理念 1. <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大家必须熟悉,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而,帮助大家理解并熟悉这些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当重要的.尽管我们搞过通识培训,也组织了很多的教材培训.专家讲座.活动研讨,有些老师 ...查看


  • 快乐的校园教案
  •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3--老鹰捉小鸡 通济下泊小学 王启波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第18-19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 ...查看


  • [旅游费用]教学案例
  • <旅游费用>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8-60页<旅游费用>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设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