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历次考试文言文汇编

田单即墨之战(07中考)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

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

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

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

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

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

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

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 败: ②期年不克 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④南面而王耳 王: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

译:

4.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2分)

答:

(2011年中考)(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

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

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

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

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

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

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

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日:“昔者吾先君无

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5.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至之市

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

6.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身干阖闾 身: ②被羔裘 被:

③天下谁能伐楚乎 伐: ④操鞭笞平王之坟 笞: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2分)

译:

(2)囊瓦者何?楚之相也。(2分)

译:

(10年中考)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

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

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

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

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

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 B.可以一战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策之不以其道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文段主要写范蠡两次辞官的经过和原因。

B.范蠡离勾践而去,是因为勾践是个不能与大臣共患难同享福的人。

C.范蠡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D.范蠡从商经营有方,治国深谋远虑,颇负盛名。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

①范蠡事越王勾践 事: ②还反国 反:

③布衣之极也布 衣: ④间行以去 去: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与其徒属乘舟浮海以行„„(2分)

译:

(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2分)

译:

(2012年中考)(12分)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

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

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

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

①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

②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

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

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12.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1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客谢之 谢: ②监试者异之 异:

③窃为郡内忧之 窃: ④以病去 去: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

(2013年中考) ①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

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

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

(yóng)、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日:“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

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事垂就而觉,收颗、攸系狱,

颞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②太祖①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

太祖还保营,攸日:“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

贼竞奔之,阵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

③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②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

每称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攸与钟繇善,繇言:“我

每有所行,反覆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注】①太祖:指曹操,这时荀攸被曹操征召为汝南太守②谋谟:谋划

16.下列句中的“于”与“甚于桀纣”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达于汉阴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苛政猛于虎也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荀攸少年时就很聪慧,能从细小的地方觉察他人的隐情。

B.荀攸对“董卓之乱”的认识很深刻,但又担心董卓军力强大,难以对付。

C.通过曹操智败袁绍的经过,可看出苟攸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D.曹操对荀攸“三外三内”的评价,可看出苟攸在曹操心目中是个不可多得的

人才。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果杀人亡命 亡: ②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谢:

③太祖目攸而笑 目: ④大破之 破: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2分)

(2)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2分)

(13年模拟卷一)(12分)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

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

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

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则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

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20.下列句中的“以”与“以罪徙西域” 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乡人子谒余 B.吾以捕蛇独存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何以战 ..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罪徙西域 ②数宴见 ..

③力士素贵 ④益骜放不自修 ..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译:

②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译:

23.读了这则短文,说说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13年江南二模)秦赵约而伐魏 (12分)

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王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

寡人固形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

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曰:“收秦攻魏,

利不过邺。今不用兵而得邺,请许魏。”张倚因谓赵王曰:“敝邑之吏效城者,已在邺矣。

大王且何以报魏?”赵王因令闭关绝秦。秦、赵大恶。

芒卯应赵使曰:“敝邑所以事大王者,为完邺也。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

赵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24.下列句中的“以”与“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B.扶苏以数谏故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策之不以其道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秦赵联合打算攻打魏国,魏王害怕,芒卯提议把邺地献给赵以求和。

B.赵国相国认为得到邺地是很大的好处,于是建议赵王答应魏国的请求。

C.张倚作为使者,成功说服赵王与秦国断交。

D.最终秦赵没有联合伐魏,魏王感激赵王的行为,按照约定把邺献给了赵国。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魏王患之 患: ②请许魏 许: ..

③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遽: ④为完邺也 完: ..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2分)

译文: ②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2分)

译文: (13东林一模)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

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

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

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

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

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

盖有激者⑧也。” .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hǐ):同“猪”。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

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淖(nào):烂泥。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牧:统

治、管理。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28. 下列句中的“之”与“今子以之代耕”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太医以王命聚之 B.何陋之有 ..

C.公将鼓之 . D.汝心之固 .

29.下列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寓意深刻,借宁毋的口吻,批评了当时一些“有激者”的错误做法。

B.商於子尽管家贫,但他想尽办法劳作谋生,遇到取笑的人当然是“怒而弗应”。

C.这篇寓言形象生动,道理深刻,它告诉读者,人总会犯错,关键是要学会虚心接受正

确的意见并改正错误,不要像商於子一样固执己见。

D.本文是一篇讽喻性小品文,作者借古讽今,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统治者如何合理使用人

才这一社会问题。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过而尤之 尤:_________ (2)安能耕耶 安:_________ ..

(3)顾谓弟子日 顾:_________ (4)是盖有激者也 盖:_________ ..

3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2分)

译:

(2)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2分)

译:

(2013年模拟卷三)(12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

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

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

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乃召侍胡诈之曰:“匈

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

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

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

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

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

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32.下列句中与“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塞忠谏之路 B.以虏使首示之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3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班超素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节。

B.班超很有口才,并且广泛地涉猎典籍。

C.班超做事谨慎,有时却未免犹豫不决。

D.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足见其智勇双全,胆略过人。

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不耻劳辱 ②会天大风 ..

③尝辍业投笔叹曰 ④见火然.3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

睹未萌,况已著邪?”(2分)

译: (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2分)

译:

(12模拟卷四)烧车御史

①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

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

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

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

之人,皆传称“烧车谢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释】①谢芗泉:名振定,字一之,芗泉是其号,湖南湘乡人,乾隆进士,嘉庆初官御史。

因杖和珅妻弟解职,复官后累至通州坐粮厅。御史,清代分道行使纠察的官吏。②削其籍:

除去官籍中的名姓,即革职。③部郎:郎中。旧时政府各部尚书、侍郎、丞以下的高级部员。

3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 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2分)( )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扶苏以数谏故 ..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3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谢御史烧掉和珅的车子,是因为和珅的宠奴乘了主子的车子,还要仗势威胁。

B.和珅“假他事削其籍”是说谢御史平时不检点,有了把柄在和珅手中所致。

C.“先生文章名一时”说明广大老百姓都认可谢御史的文章,更为他的为官、为人之道

所赞赏。

D.谢芗泉被革职,他“遍游江浙”“饮酒赋诗",后又复职为官到死,”说明他为官清

正,执法如山,不畏权势,又很豁达。

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汝敢笞我 (2)此车岂复堪宰相坐 ..

(3)先生文章名一时 (4)名益高 ..

3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2)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13年崇安区二模)文天祥三过无锡

宝祐①四年,文天祥二十而举进士,游于江南,过惠山,寓梁溪居,先朝故相李纲之隐

所也。沿溯轻驶,四顾溪山邑屋之美,慨然曰:“君子进而在朝,则行其道;退而在野,则

乐其志。”是年,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德祐初年,元将伯颜举兵二十万南下,朝廷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泣涕,发郡中豪杰。

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其友止之曰:“今贼兵势大,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

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势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

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徇之,庶天下将有闻风而起者。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十月,天祥入平江②,时北兵攻常州亟。天祥麾军至锡,遣朱华、尹玉、麻士龙援常,至虞.

桥,血战两日。士龙战死,朱华败绩,玉引残卒五百人夜战,比旦皆没。

德祐二年,北兵困临安,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天祥自分一死矣,与元将伯颜慷慨.

抗论,上下颇惊动。伯颜怒拘之,欲北解大都。及无锡,恐南人劫夺,幽于黄埠墩。锡人闻

文丞相过,持香跪送,哭声震天,鞭之莫散。天祥感泣,口占《过无锡》:“金山冉冉波涛

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

辛。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环黄埠墩皆水,非舟楫不达,本难得脱,然北兵

恐锡人势大,平明即悄然北遁。

未几,行至京口,有骁勇之士慕义而阴从之,果取文丞相,夜亡入真州。

(据《宋史》辑录)

【注】①宝祐:南宋理宗年号。德祐为宋恭帝年号。②平江:地名,今苏州。京口:地

名,今镇江。

40.下列句子中的“于”与“幽于黄埠墩”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苛政猛于虎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舜发于畎亩之中 D.达于汉阴 ....

41.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文天祥年少成名,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很钦佩李纲的为人和志趣。

B.文天祥二过无锡时,正值南宋国事日下、元军大举南侵之际,这次驰援常州惨遭失败。

C.文天祥三过无锡时,无锡百姓不顾元军阻挠为其送行,天祥感动而吟诗明志。

D. 元朝人惟恐无锡百姓救文天祥,表面上押着他离开无锡,而暗中派勇士在京口尾随追

杀文天祥。

4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故不自量力徇之 (2)庶天下将有闻风而起者 ..

(3)时北兵攻常州亟 (4)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 ..

4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2分)

译:

(2)环黄埠墩皆水,非舟楫不达,本难得脱。(2分)

译:

(2013年新区二模)朱云(12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

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

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

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

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

④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

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

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选自班固《汉书〃杨胡朱梅云传》。注:①借:帮助。②变节:改变志向行为。③《论

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

无所不至矣。‛④龙逢,夏桀时臣;比干,商纣时臣。他们皆因忠言直谏而被杀。)

44.下列句中的“于”与“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2分)

A.苛政猛于虎 B.余将告于莅事者

C.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舜发于畎亩之中

45.根据文意,选出最能验证朱云“变节”的一项事实(2分)

A.他先后跟白子友学习《易》,后又跟萧望之学习《论语》。

B.他能活用孔子的话廷谏国君。

C.他自比龙逢、比干,暗讽成帝是夏桀、商纣。

D.他能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而忧患朝廷的未来。

③②①

4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丞相故安昌侯张禹 ②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

③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④使其言是 ..

4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2分)

(2) 其言非,固当容之(2分)

(2013积余二模)(11分)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

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

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

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

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

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

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苏轼)

【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②方山冠:汉

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矍然:吃惊的

样子。

48.下列句中的“于”与“余谪居于黄”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 贤于材人远矣 B.仓鹰击于殿上 ..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4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方山子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年轻时是有侠义思想的人。

B.选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晚年时的不同遭遇和思想变化。

(锡山区九上期末)(11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

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

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

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

[注]①岁:收成。②处士:隐居不为官的人。③鳏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52.下列句中的“以”与“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以啮人,无御之者 ..

5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书未发 发:__________ ②苟无岁 苟:__________ ..

③振困穷 振:__________ ④何以王齐国 王:__________ ..

54.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1分)

译: ②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2分)

译:

55.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赵威后具有怎样的思想?(2分)

(2013年锡山区一模)(12分)

①②欢进至陕,泰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拒之。行台郎中封子绘言于欢曰:‚混一东西,正在今日。昔魏太祖平汉中,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愿大王不以为疑。‛欢深然之,集诸将议进止,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陈元康曰:‚两雄交争,岁月已久。今幸而大捷,天授我也,时不可失,当乘胜追之。‛欢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济?‛元康曰:‚王前沙苑失利,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若舍而不追,.

必成后患。‛欢不从,使刘丰生将数千骑追泰,遂东归。

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思政入城,令开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营农田,积刍粟,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注】①欢:高欢,东魏丞相。②泰:宇文泰,西魏丞相。

56.下列句中的“以”与“孤何以济”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以激怒其众 ..

C.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以中有足乐者 ..

57.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封子绘认为这次是统一东西两魏的大好时机,应该乘胜追击宇文泰。

B.高欢因为害怕有伏兵,始终不打算追击宇文泰,最后只派了几千人去追。

C. 宇文泰原来是想让王思政把守虎牢关,后不得已只能让他防守恒农。

D. 王思政用“空城计”成功吓退了追击而来的刘丰生,最终守住了恒农。

③②

5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咸以为 咸: ②彼尚无伏 彼: ..

③将数千骑追泰 将: ④起楼橹 起: ..

5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2分)

译: ⑵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2分)

参考答案:

1.(4分) ①坏:损坏 ②攻下;战胜 ③距离;离开 ④称王

2.(2分) B(代词,代人)

3.(3分)

①(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

②(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4.(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5.(2分)A。

6.(2分)C。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逃跑到吴国攻打楚国,为吴国灭了楚国, 称不上是忠。

7.(4分)①身:亲自 ②被:穿着 ③伐:进攻 ④笞:抽打

8.(4分)⑴(2分)就把蔡昭公拘禁在南郢,一直到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

⑵(2分)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之相。

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确理解原文的内容。A项概括了文章的内容;8、C、D三项主要是对文章局部的理解,对照原文,不难发现B项的理解与原文“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不符。

l0.①侍奉,辅佐②同“返”,返回③平民④离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

ll.(1)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 (2)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解释以及句式的准确表述,特别要注意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述,一般采用直译。如(1)中,要注意准确把握“徒属”“行”的解释;(2)中,要注意“贤”的解释以及把省略句“以为相”补全。

12.(2分)A(因为) 13.(2分)C

14.(4分)①谢:道歉。②异:认为„„奇特(奇异)。③窃:私下。④去:离职,离开。

(每个1分)

15.(4分)(1)(2分)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地)人。(得分点:判断句式)

(2)(2分)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抢掠)。(得

分点:“内”和“为”)

16.C 17.B 18.(1)逃,逃跑 (2)谢罪 (3)用眼睛看 (4)打败

19.(1)荀攸说话、吃饭像往常一样,后适逢董卓死而得到赦免 (2)这是擒敌的机会,怎么能离开呢?

20.(2分) B 21.(4分)①迁移 ②屡次 ③一向 ④更加 22.(4分)①李白仍然和酒友们在闹市中喝得大醉。 ②皇上想让李白做官,贵妃就加以阻止。

23.(2分)示例:文才出众,志向高远,天真孤傲,狂骜不驯。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

24.C (2分) 25.D(2分) 26.(每处1分,共4分)

①患: 担心,担忧 ②许:答应,允许 ③遽:立即,立刻,急速 ④完:保全 ...27. (1)(2分)魏王请求把邺地奉献给我,让我和秦国断交。(采分点:以、事、使、绝)

(2)(2分)如今奉献邺地,那是使臣张倚的错误,我不了解。(采分点:今、效及句式)

28.A 29.D 30.责备 怎么 回头看 大概

31.(1)已经套上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2)你为什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32.C (A句中的“以”表结果,可译为“以致”。C句中的“以”表目的,译为“用来” B句D句中的以分别译为“用”和“因为”) 33.C(从文中可以发现班超做事极为果断)

34.①以„„为耻 ②适逢,正赶走 ③停止 ④同“燃”,燃烧 35.⑴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⑵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

36.(2分) C 37.(2分) B 38.(4分)⑴用竹板打 ⑵能够 ⑶闻名、扬名 ⑷更加39.(4分) ⑴(2分)宰相和珅掌事,权势气焰嚣张。⑵(2分)和珅被诛杀,(谢芗泉)又当郎官直到死。

40~~43

44.(2分)C 45.(2分)B

46.(4分)①原来的 ②通“励”,劝勉 ③平素,向来 ④正确的,对的

47. (1)(2分) 对上不能辅佐国君,对下没什么措施让老百姓得到好处

(2)(2分)(假如)他的话错了,姑且应该宽恕他

48、(2分)B 49(2分)C50、(4分)①隐居。 ②称,叫③适逢,正巧④以„„为异

51、(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1分)然而他的妻子、儿女(1分)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1分)

52.(2分)B 53.(4分)(1)打开 (2)如果 (3)救济 (4)统治

54.(1分)①怎么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

(2分)②这是用孝心给人民做了表率的人。

55.(2分)以民为贵,以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意思对即可)

56.答案C (解释“凭借、依靠”)

57. (答案B; 高欢一开始同意追击,后因部下大多都反对也就失去了信心。)

58.(4分)①咸:都; ②彼:他(们); ③将:带领; ④起:建造,建起

59.①不乘胜占领巴、蜀,失误就失误在犹豫不决上,后悔也没有办法。②现在他们遭受惨败,正疲于奔命,怎么还能够深谋远虑?

田单即墨之战(07中考)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

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

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

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

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

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

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

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 败: ②期年不克 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④南面而王耳 王: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

译:

4.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2分)

答:

(2011年中考)(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

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

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

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

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

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

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

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日:“昔者吾先君无

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5.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至之市

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

6.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身干阖闾 身: ②被羔裘 被:

③天下谁能伐楚乎 伐: ④操鞭笞平王之坟 笞: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2分)

译:

(2)囊瓦者何?楚之相也。(2分)

译:

(10年中考)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

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

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

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

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

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 B.可以一战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策之不以其道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文段主要写范蠡两次辞官的经过和原因。

B.范蠡离勾践而去,是因为勾践是个不能与大臣共患难同享福的人。

C.范蠡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D.范蠡从商经营有方,治国深谋远虑,颇负盛名。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

①范蠡事越王勾践 事: ②还反国 反:

③布衣之极也布 衣: ④间行以去 去: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与其徒属乘舟浮海以行„„(2分)

译:

(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2分)

译:

(2012年中考)(12分)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

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

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

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

①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

②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

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

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12.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1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客谢之 谢: ②监试者异之 异:

③窃为郡内忧之 窃: ④以病去 去: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

(2013年中考) ①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

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

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

(yóng)、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日:“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

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事垂就而觉,收颗、攸系狱,

颞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②太祖①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

太祖还保营,攸日:“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

贼竞奔之,阵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

③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②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

每称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攸与钟繇善,繇言:“我

每有所行,反覆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注】①太祖:指曹操,这时荀攸被曹操征召为汝南太守②谋谟:谋划

16.下列句中的“于”与“甚于桀纣”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达于汉阴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苛政猛于虎也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荀攸少年时就很聪慧,能从细小的地方觉察他人的隐情。

B.荀攸对“董卓之乱”的认识很深刻,但又担心董卓军力强大,难以对付。

C.通过曹操智败袁绍的经过,可看出苟攸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D.曹操对荀攸“三外三内”的评价,可看出苟攸在曹操心目中是个不可多得的

人才。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果杀人亡命 亡: ②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谢:

③太祖目攸而笑 目: ④大破之 破: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2分)

(2)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2分)

(13年模拟卷一)(12分)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

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

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

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则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

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20.下列句中的“以”与“以罪徙西域” 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乡人子谒余 B.吾以捕蛇独存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何以战 ..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罪徙西域 ②数宴见 ..

③力士素贵 ④益骜放不自修 ..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译:

②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译:

23.读了这则短文,说说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13年江南二模)秦赵约而伐魏 (12分)

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王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

寡人固形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

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曰:“收秦攻魏,

利不过邺。今不用兵而得邺,请许魏。”张倚因谓赵王曰:“敝邑之吏效城者,已在邺矣。

大王且何以报魏?”赵王因令闭关绝秦。秦、赵大恶。

芒卯应赵使曰:“敝邑所以事大王者,为完邺也。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

赵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24.下列句中的“以”与“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B.扶苏以数谏故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策之不以其道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秦赵联合打算攻打魏国,魏王害怕,芒卯提议把邺地献给赵以求和。

B.赵国相国认为得到邺地是很大的好处,于是建议赵王答应魏国的请求。

C.张倚作为使者,成功说服赵王与秦国断交。

D.最终秦赵没有联合伐魏,魏王感激赵王的行为,按照约定把邺献给了赵国。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魏王患之 患: ②请许魏 许: ..

③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遽: ④为完邺也 完: ..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2分)

译文: ②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2分)

译文: (13东林一模)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

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

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

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

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

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

盖有激者⑧也。” .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hǐ):同“猪”。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

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淖(nào):烂泥。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牧:统

治、管理。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28. 下列句中的“之”与“今子以之代耕”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太医以王命聚之 B.何陋之有 ..

C.公将鼓之 . D.汝心之固 .

29.下列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寓意深刻,借宁毋的口吻,批评了当时一些“有激者”的错误做法。

B.商於子尽管家贫,但他想尽办法劳作谋生,遇到取笑的人当然是“怒而弗应”。

C.这篇寓言形象生动,道理深刻,它告诉读者,人总会犯错,关键是要学会虚心接受正

确的意见并改正错误,不要像商於子一样固执己见。

D.本文是一篇讽喻性小品文,作者借古讽今,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统治者如何合理使用人

才这一社会问题。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过而尤之 尤:_________ (2)安能耕耶 安:_________ ..

(3)顾谓弟子日 顾:_________ (4)是盖有激者也 盖:_________ ..

3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2分)

译:

(2)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2分)

译:

(2013年模拟卷三)(12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

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

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

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乃召侍胡诈之曰:“匈

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

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

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

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

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

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32.下列句中与“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塞忠谏之路 B.以虏使首示之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3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班超素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节。

B.班超很有口才,并且广泛地涉猎典籍。

C.班超做事谨慎,有时却未免犹豫不决。

D.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足见其智勇双全,胆略过人。

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不耻劳辱 ②会天大风 ..

③尝辍业投笔叹曰 ④见火然.3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

睹未萌,况已著邪?”(2分)

译: (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2分)

译:

(12模拟卷四)烧车御史

①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

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

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

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

之人,皆传称“烧车谢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释】①谢芗泉:名振定,字一之,芗泉是其号,湖南湘乡人,乾隆进士,嘉庆初官御史。

因杖和珅妻弟解职,复官后累至通州坐粮厅。御史,清代分道行使纠察的官吏。②削其籍:

除去官籍中的名姓,即革职。③部郎:郎中。旧时政府各部尚书、侍郎、丞以下的高级部员。

3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 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2分)( )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扶苏以数谏故 ..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3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谢御史烧掉和珅的车子,是因为和珅的宠奴乘了主子的车子,还要仗势威胁。

B.和珅“假他事削其籍”是说谢御史平时不检点,有了把柄在和珅手中所致。

C.“先生文章名一时”说明广大老百姓都认可谢御史的文章,更为他的为官、为人之道

所赞赏。

D.谢芗泉被革职,他“遍游江浙”“饮酒赋诗",后又复职为官到死,”说明他为官清

正,执法如山,不畏权势,又很豁达。

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汝敢笞我 (2)此车岂复堪宰相坐 ..

(3)先生文章名一时 (4)名益高 ..

3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2)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13年崇安区二模)文天祥三过无锡

宝祐①四年,文天祥二十而举进士,游于江南,过惠山,寓梁溪居,先朝故相李纲之隐

所也。沿溯轻驶,四顾溪山邑屋之美,慨然曰:“君子进而在朝,则行其道;退而在野,则

乐其志。”是年,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德祐初年,元将伯颜举兵二十万南下,朝廷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泣涕,发郡中豪杰。

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其友止之曰:“今贼兵势大,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

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势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

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徇之,庶天下将有闻风而起者。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十月,天祥入平江②,时北兵攻常州亟。天祥麾军至锡,遣朱华、尹玉、麻士龙援常,至虞.

桥,血战两日。士龙战死,朱华败绩,玉引残卒五百人夜战,比旦皆没。

德祐二年,北兵困临安,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天祥自分一死矣,与元将伯颜慷慨.

抗论,上下颇惊动。伯颜怒拘之,欲北解大都。及无锡,恐南人劫夺,幽于黄埠墩。锡人闻

文丞相过,持香跪送,哭声震天,鞭之莫散。天祥感泣,口占《过无锡》:“金山冉冉波涛

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

辛。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环黄埠墩皆水,非舟楫不达,本难得脱,然北兵

恐锡人势大,平明即悄然北遁。

未几,行至京口,有骁勇之士慕义而阴从之,果取文丞相,夜亡入真州。

(据《宋史》辑录)

【注】①宝祐:南宋理宗年号。德祐为宋恭帝年号。②平江:地名,今苏州。京口:地

名,今镇江。

40.下列句子中的“于”与“幽于黄埠墩”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苛政猛于虎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舜发于畎亩之中 D.达于汉阴 ....

41.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文天祥年少成名,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很钦佩李纲的为人和志趣。

B.文天祥二过无锡时,正值南宋国事日下、元军大举南侵之际,这次驰援常州惨遭失败。

C.文天祥三过无锡时,无锡百姓不顾元军阻挠为其送行,天祥感动而吟诗明志。

D. 元朝人惟恐无锡百姓救文天祥,表面上押着他离开无锡,而暗中派勇士在京口尾随追

杀文天祥。

4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故不自量力徇之 (2)庶天下将有闻风而起者 ..

(3)时北兵攻常州亟 (4)谢太后使天祥如元军请和 ..

4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2分)

译:

(2)环黄埠墩皆水,非舟楫不达,本难得脱。(2分)

译:

(2013年新区二模)朱云(12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

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

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

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

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

④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

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

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选自班固《汉书〃杨胡朱梅云传》。注:①借:帮助。②变节:改变志向行为。③《论

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

无所不至矣。‛④龙逢,夏桀时臣;比干,商纣时臣。他们皆因忠言直谏而被杀。)

44.下列句中的“于”与“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2分)

A.苛政猛于虎 B.余将告于莅事者

C.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舜发于畎亩之中

45.根据文意,选出最能验证朱云“变节”的一项事实(2分)

A.他先后跟白子友学习《易》,后又跟萧望之学习《论语》。

B.他能活用孔子的话廷谏国君。

C.他自比龙逢、比干,暗讽成帝是夏桀、商纣。

D.他能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而忧患朝廷的未来。

③②①

4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丞相故安昌侯张禹 ②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

③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④使其言是 ..

4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2分)

(2) 其言非,固当容之(2分)

(2013积余二模)(11分)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

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

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

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

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

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

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苏轼)

【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②方山冠:汉

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矍然:吃惊的

样子。

48.下列句中的“于”与“余谪居于黄”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 贤于材人远矣 B.仓鹰击于殿上 ..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4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方山子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年轻时是有侠义思想的人。

B.选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晚年时的不同遭遇和思想变化。

(锡山区九上期末)(11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

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

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

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

[注]①岁:收成。②处士:隐居不为官的人。③鳏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52.下列句中的“以”与“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以啮人,无御之者 ..

5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书未发 发:__________ ②苟无岁 苟:__________ ..

③振困穷 振:__________ ④何以王齐国 王:__________ ..

54.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1分)

译: ②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2分)

译:

55.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赵威后具有怎样的思想?(2分)

(2013年锡山区一模)(12分)

①②欢进至陕,泰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拒之。行台郎中封子绘言于欢曰:‚混一东西,正在今日。昔魏太祖平汉中,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愿大王不以为疑。‛欢深然之,集诸将议进止,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陈元康曰:‚两雄交争,岁月已久。今幸而大捷,天授我也,时不可失,当乘胜追之。‛欢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济?‛元康曰:‚王前沙苑失利,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若舍而不追,.

必成后患。‛欢不从,使刘丰生将数千骑追泰,遂东归。

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思政入城,令开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营农田,积刍粟,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注】①欢:高欢,东魏丞相。②泰:宇文泰,西魏丞相。

56.下列句中的“以”与“孤何以济”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以激怒其众 ..

C.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以中有足乐者 ..

57.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封子绘认为这次是统一东西两魏的大好时机,应该乘胜追击宇文泰。

B.高欢因为害怕有伏兵,始终不打算追击宇文泰,最后只派了几千人去追。

C. 宇文泰原来是想让王思政把守虎牢关,后不得已只能让他防守恒农。

D. 王思政用“空城计”成功吓退了追击而来的刘丰生,最终守住了恒农。

③②

5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咸以为 咸: ②彼尚无伏 彼: ..

③将数千骑追泰 将: ④起楼橹 起: ..

5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2分)

译: ⑵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2分)

参考答案:

1.(4分) ①坏:损坏 ②攻下;战胜 ③距离;离开 ④称王

2.(2分) B(代词,代人)

3.(3分)

①(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

②(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4.(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5.(2分)A。

6.(2分)C。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逃跑到吴国攻打楚国,为吴国灭了楚国, 称不上是忠。

7.(4分)①身:亲自 ②被:穿着 ③伐:进攻 ④笞:抽打

8.(4分)⑴(2分)就把蔡昭公拘禁在南郢,一直到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

⑵(2分)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之相。

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确理解原文的内容。A项概括了文章的内容;8、C、D三项主要是对文章局部的理解,对照原文,不难发现B项的理解与原文“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不符。

l0.①侍奉,辅佐②同“返”,返回③平民④离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

ll.(1)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 (2)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解释以及句式的准确表述,特别要注意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述,一般采用直译。如(1)中,要注意准确把握“徒属”“行”的解释;(2)中,要注意“贤”的解释以及把省略句“以为相”补全。

12.(2分)A(因为) 13.(2分)C

14.(4分)①谢:道歉。②异:认为„„奇特(奇异)。③窃:私下。④去:离职,离开。

(每个1分)

15.(4分)(1)(2分)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地)人。(得分点:判断句式)

(2)(2分)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抢掠)。(得

分点:“内”和“为”)

16.C 17.B 18.(1)逃,逃跑 (2)谢罪 (3)用眼睛看 (4)打败

19.(1)荀攸说话、吃饭像往常一样,后适逢董卓死而得到赦免 (2)这是擒敌的机会,怎么能离开呢?

20.(2分) B 21.(4分)①迁移 ②屡次 ③一向 ④更加 22.(4分)①李白仍然和酒友们在闹市中喝得大醉。 ②皇上想让李白做官,贵妃就加以阻止。

23.(2分)示例:文才出众,志向高远,天真孤傲,狂骜不驯。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

24.C (2分) 25.D(2分) 26.(每处1分,共4分)

①患: 担心,担忧 ②许:答应,允许 ③遽:立即,立刻,急速 ④完:保全 ...27. (1)(2分)魏王请求把邺地奉献给我,让我和秦国断交。(采分点:以、事、使、绝)

(2)(2分)如今奉献邺地,那是使臣张倚的错误,我不了解。(采分点:今、效及句式)

28.A 29.D 30.责备 怎么 回头看 大概

31.(1)已经套上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2)你为什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32.C (A句中的“以”表结果,可译为“以致”。C句中的“以”表目的,译为“用来” B句D句中的以分别译为“用”和“因为”) 33.C(从文中可以发现班超做事极为果断)

34.①以„„为耻 ②适逢,正赶走 ③停止 ④同“燃”,燃烧 35.⑴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⑵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

36.(2分) C 37.(2分) B 38.(4分)⑴用竹板打 ⑵能够 ⑶闻名、扬名 ⑷更加39.(4分) ⑴(2分)宰相和珅掌事,权势气焰嚣张。⑵(2分)和珅被诛杀,(谢芗泉)又当郎官直到死。

40~~43

44.(2分)C 45.(2分)B

46.(4分)①原来的 ②通“励”,劝勉 ③平素,向来 ④正确的,对的

47. (1)(2分) 对上不能辅佐国君,对下没什么措施让老百姓得到好处

(2)(2分)(假如)他的话错了,姑且应该宽恕他

48、(2分)B 49(2分)C50、(4分)①隐居。 ②称,叫③适逢,正巧④以„„为异

51、(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1分)然而他的妻子、儿女(1分)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1分)

52.(2分)B 53.(4分)(1)打开 (2)如果 (3)救济 (4)统治

54.(1分)①怎么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

(2分)②这是用孝心给人民做了表率的人。

55.(2分)以民为贵,以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意思对即可)

56.答案C (解释“凭借、依靠”)

57. (答案B; 高欢一开始同意追击,后因部下大多都反对也就失去了信心。)

58.(4分)①咸:都; ②彼:他(们); ③将:带领; ④起:建造,建起

59.①不乘胜占领巴、蜀,失误就失误在犹豫不决上,后悔也没有办法。②现在他们遭受惨败,正疲于奔命,怎么还能够深谋远虑?


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2013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一)
  • 2013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11北塘模拟·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矜(j īn )持 不屑一顾 B.自诩( ...查看


  • 2008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3
  • 2008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1.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查看


  • 暑假计划:今年最新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 ...查看


  • 暑假计划:2017年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 ...查看


  •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1211
  •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2.11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1.选出拼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2分)( ) A.狼藉(jí ) 无精打彩 琐屑(suǒ xuâ) 蓦地 ( mò ) B.踌躇(ch ...查看


  • 200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初中文言文学习网
  • 1.2009年福建省龙岩语文科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3分)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 ...查看


  • 学校中层领导副职的竞选演讲稿
  • 精选范文:学校中层领导副职的竞选演讲稿(共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 午好! 两年前,我第一次勇敢的站在了这个竞争上岗的讲台上,竞职校领导中层副职的工 作岗位,有幸得到大家的支持,成功上岗.今天再次站在这里,心里依然还少不了那份 ...查看


  • 2013-2014学年度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 为迎接2014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结合本届高三年级具体情况,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打整体战,特拟定以下计划. 第一部分 复习指导思想 本年度的高三语文教学将继续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