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期末复习.doc

2011文学史复习题

一、选择题(10道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些名句的作者或给出上句,请选择下句。

2.文学史上的一些常识,比如:

《庄子》被鲁迅称誉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价汉代《古诗十九首》“实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对阮籍诗的评价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钟嵘《诗品》对曹植的评价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钟嵘《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萧统《陶渊明集序》:“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旷而且真。”

苏轼《与苏辙书》称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阮籍创作了《咏怀诗》八十二首。

庾信创作了《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曹丕的文学批评著作是《典论·论文》。

陆机的文学批评著作是《文赋》。

南朝最著名的两部文艺理论批评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四言》其十五)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价嵇康:“高致超超,顾盼自得。”

谢眺: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对谢眺的评价:

钟嵘《诗品》:“其源出于谢混,微伤细密,颇在不伦。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善自发诗端,而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

刘熙载《艺概·诗概》:“谢玄晖诗以情韵胜。”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元晖句多清丽,韵亦悠扬,得于性情独深。”

*谢脁和沈约、王融并称为“永明体”的创始人。作为一种诗体,永明体逐渐自觉地使用四声的规律和体制,走向格律化。篇幅由长趋短,用典要求自然,音调讲究和谐,语言追求流

畅。

*针对五言诗的声律,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平头,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志,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上尾,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音律调谐、对偶工整是新体诗的特点。

晋、宋之交,文学创作由重在言志转向缘情。*以谢灵运为代表,结束了古体诗的时代,以谢脁为代表开创了今体诗的时代。

《游东田》: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 《观朝雨》:朔风吹飞雨产,萧条江上来。

 《和宋记室省中》:落日飞鸟远,忧来不可极。

谢灵运: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谢灵运 .《过始宁墅》

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

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

缁磷谢清旷,疲尔惭贞坚。

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

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

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

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庾信

《哀江南赋序》: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

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

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

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

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 注:

 《吴越春秋》:“子胥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汉书》:“主

父偃曰:‘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庾信用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老矣,无能为也已。  《后汉书·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故军中号‘大树

将军’。”

 《史记·平原君传》:“平原君与楚合从,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责楚王。

楚王曰:‘唯唯。’遂曰:‘从定乎?’王曰:‘定矣。’毛遂 捧铜盘而跪进之楚王,遂定从而归。”载书:盟府。

 《左传》成公七年:“楚子重伐郑,郑人囚郧公钟仪,献诸晋。晋人以钟仪归,囚

诸军府。”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使与之琴。操南音。范文子曰:‘楚囚,君子也。’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 《左传》昭公十三年:“盟于平丘,晋人执季孙。叔鱼曰:‘鲋也闻诸吏,将为子孙

除馆于西河。’”

 《左传》定公四年:“吴伐楚,战于柏举,楚师败绩。五战及郢。昭王奔随。申包胥

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 《说苑》:“蔡威公闭门而泣,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曰:‘吾国且亡。’”  《晋阳秋》:“陶侃镇武昌,尝课诸营种柳。”“侃尝整阵于钓台。”夏施盗植官柳。  《世说新语》:“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

复得乎?’”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有清泉茂林,陆机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

*后人的评价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九:认为庾信的诗“为梁之冠,启唐之先鞭。”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庾信的骈文“集六朝之大成,而导四杰之先路。”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

二、简答题(3道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举例(只举作品名即可)说明《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方法。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全篇用比体

《魏风·硕鼠》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举一例说明《左传》战争描写的某个特点。

特点:(1)叙事条理清楚,将纷繁复杂的事件叙述得有条不紊。

(2)叙述较详的是双方战前的准备、 军事、外交和政治上的情况,以及战后的情形,叙述较略的是决战过程。目的是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

(3)描写战争场面,简洁而精彩。

描写的重点,不在于战争的残酷性,而在于战略战术、在于具体布署及智谋。如《曹刿论战》不具体描写战争短兵相接,拼死厮杀场面。

《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秦师。

3.简述汉赋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举一个代表作(举出作者、篇名即可)。

1.西汉初期,以骚体赋为主。

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严忌《哀时命》、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感士不遇赋》

2.从武帝到东汉中期,以散体大赋为主。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3.东汉顺帝以后,兴起抒情小赋。

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4.简要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形象。

在性格上项羽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分裂矛盾体。他一方面豪迈大气,无坚不摧,从举事吴中开始项羽就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阳”,“斩李由”,“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东救齐地,西破章邯,而在巨鹿一战中,更是置生死不顾,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取得关键性胜利,“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气概可谓雄伟英武。但是另一方面,项羽表现出了刚愎自用,妄自尊大,嫉妒贤能的匹夫习气。从诛杀义帝开始,项羽就很少听清周围的声音,对那些进逆耳之言者,稍不顺心即为斩杀;在分封诸王时,项羽从个人感情出发,特殊对待跟自己亲近的人,树立了不少政治上的敌人。同为反秦功臣的陈馀就说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于恶地”〔9〕;在对待贤能上,项羽不能选贤举能,相反,大量使用亲属也降低了其军队效能,“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10〕,比如对项伯这一可谓 “奸细”式人物过分纵容直接导致了鸿门政治斗争的失利。而刘邦手下的几员军事大将经纬之才如韩信陈平等都曾经是项羽的手下,因为得不到项羽重用而投奔刘邦;至于在功爵上,项羽更是有着深刻的贪恋近乎达到变态,“致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11〕,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够保持人才的不流失呢?政治上怎能取得成功呢?

同时,恭敬慈爱仁者之心和坑卒屠城暴者之心也集于他一身。每每攻城拔地后,对于投降士卒,项羽往往残害坑杀:新安城一役后,项羽坑杀秦投降士兵二十余万;攻破咸阳,却是因兵西屠,烧杀掠夺,素为后世文人与史学家诟病。但是,他又能以一个仁者一样的心对待周围的人,“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12〕,“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13〕;他不杀刘邦,也不杀父亲和妻儿;在垓下之围中,更是悲歌辞美人,意气慷慨;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自刎而死,为仇者成“德”。

另外,他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在攻占外黄城后,他听取了外黄城十二三岁小孩子关于收取民心的建议;鸿门宴上,几次不愿听从手下谋士范增的建议用计谋杀死刘邦;对樊哙的“闯宴”大度且容忍,只是因为欣赏樊哙的英武气质;甚至在宴席上口无遮拦毫无心计的将曹无伤的告密告诉给了刘邦;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对于刘邦划分鸿沟,约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条约都信以为真并努力维持。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个胸无城府,不施诡计的人,又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怀疑和狡诈:斩杀宋义谎称乃奉帝命;先放逐义帝,然后阴谋派人刺杀;中陈平离间之计,对大将钟离眜失去信任并把其推向敌对面;甚至是自己最为尊重和亲近的最后唯一的谋士“亚父”范增也因为项羽自己的多疑而夺其权。

可以说项羽性格是多异性和矛盾性的,“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双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从心学性理,犁然有当”〔14〕。可以看出项羽性格上优势突出又带有很强的缺陷,实则是他自身人格的分裂和对立,表现为主观心理的不成熟,并且象活火山一样随时可能失调或失控而爆发出来,这样也就决定了他悲剧的无可避免。

(三)军事能力上巨人化和政治图谋上侏儒化的畸形儿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是二十四岁的项羽。生活在以暴乱和勇决为名的吴中之地,项羽就以魁梧英武的外形给当地人以震撼力。在首次起兵中项羽紧跟项梁其后,一声令下,拔剑斩守头,“府中皆慑伏,莫敢起”。在整个攻秦战争中,项羽总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实际上在整个攻秦大军中,项羽领导的军队应付了来自秦朝的大部分兵力,包括巨鹿之战中的章邯部和关中的子婴部。至于在楚汉争雄中,项羽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过刘邦,他以无比

5.举一首诗为例,分析陶渊明诗作平淡自然的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农家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材于自己日常见到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其田园诗浑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烘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平淡自然中见神奇,朴素中见绮丽。苏轼评陶诗说:“大匠远斤,无斧凿痕。”“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不及也!”元好问也赞其诗为:“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如陶诗《归园田居》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反映了诗人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超脱尘世的恬静心境;表现了诗人对纯洁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和污浊官场的憎恶,显示了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节操。他的作品将要写的内容、恬淡的心境及艺术高度统一,使陶渊明的诗具备了平淡自然、浑厚醇美这一看似容易而实难做到的独特风格。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6.简述唐传奇《李娃传》的情节梗概。

《李娃传》,写李发娃与荥阳生的事。荥阳公子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爱,几乎被其父鞭挞至死。后流落街头,得李娃救护督促,发愤用功,应试得中。其父回心转意,认李娃为儿媳。全篇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完整。后世多改编为戏曲。 《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三、论述题(2道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分析一首《作品选》中的诗或词,范围是李白、杜甫的诗,苏轼的词。

2011文学史复习题

一、选择题(10道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些名句的作者或给出上句,请选择下句。

2.文学史上的一些常识,比如:

《庄子》被鲁迅称誉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价汉代《古诗十九首》“实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对阮籍诗的评价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钟嵘《诗品》对曹植的评价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钟嵘《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萧统《陶渊明集序》:“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旷而且真。”

苏轼《与苏辙书》称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阮籍创作了《咏怀诗》八十二首。

庾信创作了《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曹丕的文学批评著作是《典论·论文》。

陆机的文学批评著作是《文赋》。

南朝最著名的两部文艺理论批评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四言》其十五)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价嵇康:“高致超超,顾盼自得。”

谢眺: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对谢眺的评价:

钟嵘《诗品》:“其源出于谢混,微伤细密,颇在不伦。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善自发诗端,而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

刘熙载《艺概·诗概》:“谢玄晖诗以情韵胜。”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元晖句多清丽,韵亦悠扬,得于性情独深。”

*谢脁和沈约、王融并称为“永明体”的创始人。作为一种诗体,永明体逐渐自觉地使用四声的规律和体制,走向格律化。篇幅由长趋短,用典要求自然,音调讲究和谐,语言追求流

畅。

*针对五言诗的声律,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平头,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志,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上尾,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音律调谐、对偶工整是新体诗的特点。

晋、宋之交,文学创作由重在言志转向缘情。*以谢灵运为代表,结束了古体诗的时代,以谢脁为代表开创了今体诗的时代。

《游东田》: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 《观朝雨》:朔风吹飞雨产,萧条江上来。

 《和宋记室省中》:落日飞鸟远,忧来不可极。

谢灵运: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谢灵运 .《过始宁墅》

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

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

缁磷谢清旷,疲尔惭贞坚。

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

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

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

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庾信

《哀江南赋序》: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

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

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

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

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 注:

 《吴越春秋》:“子胥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汉书》:“主

父偃曰:‘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庾信用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老矣,无能为也已。  《后汉书·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故军中号‘大树

将军’。”

 《史记·平原君传》:“平原君与楚合从,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责楚王。

楚王曰:‘唯唯。’遂曰:‘从定乎?’王曰:‘定矣。’毛遂 捧铜盘而跪进之楚王,遂定从而归。”载书:盟府。

 《左传》成公七年:“楚子重伐郑,郑人囚郧公钟仪,献诸晋。晋人以钟仪归,囚

诸军府。”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使与之琴。操南音。范文子曰:‘楚囚,君子也。’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 《左传》昭公十三年:“盟于平丘,晋人执季孙。叔鱼曰:‘鲋也闻诸吏,将为子孙

除馆于西河。’”

 《左传》定公四年:“吴伐楚,战于柏举,楚师败绩。五战及郢。昭王奔随。申包胥

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 《说苑》:“蔡威公闭门而泣,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曰:‘吾国且亡。’”  《晋阳秋》:“陶侃镇武昌,尝课诸营种柳。”“侃尝整阵于钓台。”夏施盗植官柳。  《世说新语》:“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

复得乎?’”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有清泉茂林,陆机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

*后人的评价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九:认为庾信的诗“为梁之冠,启唐之先鞭。”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庾信的骈文“集六朝之大成,而导四杰之先路。”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

二、简答题(3道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举例(只举作品名即可)说明《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方法。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全篇用比体

《魏风·硕鼠》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举一例说明《左传》战争描写的某个特点。

特点:(1)叙事条理清楚,将纷繁复杂的事件叙述得有条不紊。

(2)叙述较详的是双方战前的准备、 军事、外交和政治上的情况,以及战后的情形,叙述较略的是决战过程。目的是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

(3)描写战争场面,简洁而精彩。

描写的重点,不在于战争的残酷性,而在于战略战术、在于具体布署及智谋。如《曹刿论战》不具体描写战争短兵相接,拼死厮杀场面。

《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秦师。

3.简述汉赋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举一个代表作(举出作者、篇名即可)。

1.西汉初期,以骚体赋为主。

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严忌《哀时命》、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感士不遇赋》

2.从武帝到东汉中期,以散体大赋为主。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3.东汉顺帝以后,兴起抒情小赋。

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4.简要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形象。

在性格上项羽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分裂矛盾体。他一方面豪迈大气,无坚不摧,从举事吴中开始项羽就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阳”,“斩李由”,“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东救齐地,西破章邯,而在巨鹿一战中,更是置生死不顾,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取得关键性胜利,“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气概可谓雄伟英武。但是另一方面,项羽表现出了刚愎自用,妄自尊大,嫉妒贤能的匹夫习气。从诛杀义帝开始,项羽就很少听清周围的声音,对那些进逆耳之言者,稍不顺心即为斩杀;在分封诸王时,项羽从个人感情出发,特殊对待跟自己亲近的人,树立了不少政治上的敌人。同为反秦功臣的陈馀就说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于恶地”〔9〕;在对待贤能上,项羽不能选贤举能,相反,大量使用亲属也降低了其军队效能,“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10〕,比如对项伯这一可谓 “奸细”式人物过分纵容直接导致了鸿门政治斗争的失利。而刘邦手下的几员军事大将经纬之才如韩信陈平等都曾经是项羽的手下,因为得不到项羽重用而投奔刘邦;至于在功爵上,项羽更是有着深刻的贪恋近乎达到变态,“致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11〕,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够保持人才的不流失呢?政治上怎能取得成功呢?

同时,恭敬慈爱仁者之心和坑卒屠城暴者之心也集于他一身。每每攻城拔地后,对于投降士卒,项羽往往残害坑杀:新安城一役后,项羽坑杀秦投降士兵二十余万;攻破咸阳,却是因兵西屠,烧杀掠夺,素为后世文人与史学家诟病。但是,他又能以一个仁者一样的心对待周围的人,“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12〕,“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13〕;他不杀刘邦,也不杀父亲和妻儿;在垓下之围中,更是悲歌辞美人,意气慷慨;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自刎而死,为仇者成“德”。

另外,他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在攻占外黄城后,他听取了外黄城十二三岁小孩子关于收取民心的建议;鸿门宴上,几次不愿听从手下谋士范增的建议用计谋杀死刘邦;对樊哙的“闯宴”大度且容忍,只是因为欣赏樊哙的英武气质;甚至在宴席上口无遮拦毫无心计的将曹无伤的告密告诉给了刘邦;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对于刘邦划分鸿沟,约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条约都信以为真并努力维持。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个胸无城府,不施诡计的人,又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怀疑和狡诈:斩杀宋义谎称乃奉帝命;先放逐义帝,然后阴谋派人刺杀;中陈平离间之计,对大将钟离眜失去信任并把其推向敌对面;甚至是自己最为尊重和亲近的最后唯一的谋士“亚父”范增也因为项羽自己的多疑而夺其权。

可以说项羽性格是多异性和矛盾性的,“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双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从心学性理,犁然有当”〔14〕。可以看出项羽性格上优势突出又带有很强的缺陷,实则是他自身人格的分裂和对立,表现为主观心理的不成熟,并且象活火山一样随时可能失调或失控而爆发出来,这样也就决定了他悲剧的无可避免。

(三)军事能力上巨人化和政治图谋上侏儒化的畸形儿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是二十四岁的项羽。生活在以暴乱和勇决为名的吴中之地,项羽就以魁梧英武的外形给当地人以震撼力。在首次起兵中项羽紧跟项梁其后,一声令下,拔剑斩守头,“府中皆慑伏,莫敢起”。在整个攻秦战争中,项羽总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实际上在整个攻秦大军中,项羽领导的军队应付了来自秦朝的大部分兵力,包括巨鹿之战中的章邯部和关中的子婴部。至于在楚汉争雄中,项羽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过刘邦,他以无比

5.举一首诗为例,分析陶渊明诗作平淡自然的特点。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农家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材于自己日常见到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其田园诗浑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烘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平淡自然中见神奇,朴素中见绮丽。苏轼评陶诗说:“大匠远斤,无斧凿痕。”“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不及也!”元好问也赞其诗为:“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如陶诗《归园田居》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反映了诗人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超脱尘世的恬静心境;表现了诗人对纯洁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和污浊官场的憎恶,显示了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节操。他的作品将要写的内容、恬淡的心境及艺术高度统一,使陶渊明的诗具备了平淡自然、浑厚醇美这一看似容易而实难做到的独特风格。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6.简述唐传奇《李娃传》的情节梗概。

《李娃传》,写李发娃与荥阳生的事。荥阳公子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爱,几乎被其父鞭挞至死。后流落街头,得李娃救护督促,发愤用功,应试得中。其父回心转意,认李娃为儿媳。全篇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完整。后世多改编为戏曲。 《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三、论述题(2道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分析一首《作品选》中的诗或词,范围是李白、杜甫的诗,苏轼的词。


相关文章

  • Acqeavt语文教师考试题库
  •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009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doc 题库 09年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 ...查看


  •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doc2
  •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一.词汇积累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翳 责罚 广漠 宽恕 文绉绉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 ...查看


  • 清华电子系博士生入学考试复习指南_2013
  • 笔者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博士,并已于2012年9月开始课程学习.整整三年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用到了一些很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但形势比人强啊,在中国文凭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单位这样一个封闭的地方. 将搜集的资料重新整理一下,方便有 ...查看


  •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doc
  •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期末复习 二.复习范围:生物的进化 三.复习目标:⑴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⑵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四.复习重点:⑴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⑵生物进化的历程 五.复习难点: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查看


  • 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
  • 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1. 的绝对值是 2 2. 20050000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为 ,204500精确到千位的 近似数是 ,近似数2.30105精确到 3. 37.52_____________: ...查看


  • 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题型14.doc
  • 题型14 史观史研类训练 (限时40分钟) 1.(2015·浙江杭州调研)"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 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 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 ...查看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doc
  • 一.指导思想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自我"为关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 ...查看


  • 安徽大学出版社美国文学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 美国文学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合师院11级英语陈山山整理 The Colonial Period or The Enlightenment and Revolution Period American Puritanism ( roughly ...查看


  • 高一英语备课组总结.doc
  • 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而展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不断在反思中改进.现对本学期备课组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认真落实各项常规工作是备课组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的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