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安装与配线
2.1产品技术指标及规格
输入
额定电压、频率 电压允许变动范围
电压 频率
输 出
过载能力
三相 380V 50/60Hz
320V~460V; 电压失衡率
G2系列:额定电流*150% / 1分钟,
额定电流*180% / 2秒;
P2系列:额定电流*120% / 1分钟,
额定电流*150% / 2秒。
控 制 特 性
载波调整 频率
模拟输入
设定 制动 自动节能运行 加、减速时间设定
能耗制动 直流制动
控制方式 频率 设定 分辨 率
模拟端子输入数字设定 面板模拟设定外部脉冲
V/F控制
最大输出频率的 0.1% 0.01Hz
最大频率的 0.4 % 最大频率的 0.1% 最大输出频率的±0.2% 设定输出频率的±0.01% 最大输出频率的±0.1%
基准频率在5~500Hz任意设定,可选择恒转矩、递减转矩1、递减转矩2共三类曲线 手动设定:额定输出的0~20%
自动提升:根据输出电流自动确定提升转矩 根据负载情况,自动优化V/F曲线,实现节能运行。 0.1~6000秒连续可设,S型、直线型模式可选 电机输出额定转矩*75%
启动、停止时分别可选,动作频率0~15Hz,电机额定电压*(0~15%),动作时间0~20.0秒、或持续动作
快速电流自动抑制能力,防止加速过程中及冲击性负载下频繁过流故障 保证减速过程中不发生过电压
载波频率1.5KHz ~ 15.0KHz 连续可调,最大限度降低电机噪声
直流电压0~10V、-10V~10V,直流电流0~20mA(上、下限可选)
模拟设定
频率
数字设定
精度
外部脉冲设定
V/F曲线 (电压频率特性) 转矩提升
自动限流功能 电压失速防止
-1-
数字设定 脉冲输入
启动信号 定时器、计数器 多段速控制功能/摆频运行
内置 普通PID PID控制
供水专用(需附件)
使用操作面板
0~50.000KHz (上、下限可选)
正转、反转、启动信号自保持(三线控制)可选 内置定时器、计数器各一个,方便系统集成 最多7段可编程多段速控制,每段速度的运行方向、运行时间分别可设。当用外部端子控制时,可达15段速,具有包括摆频运行在内的6种运行模式 可以方便地构成简易闭环控制系统而不需附加PID控制器。
通过附件可以构成最多4泵切换的恒压供水系统,包括压力上下限报警、压力上下限限制、睡眠/苏醒、定时供水等多种专用功能
上、下限频率设定,频率跳跃运行,反转运行限制,转差频率补偿,自动稳压运行,RS485通讯,频率递增、递减控制,故障自恢复运行、多机连动运行 变频器运转中,频率到达,频率水平检测,过载报警,外部故障停机,频率上限到达,频率下限到达,欠压停止,零速运转,可编程多段速状态,内部计数器到达,内部定时器到达,压力上、下限报警 输出频率、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电机转速、PID设定与反馈,可外接电压表、频率计
输出频率,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电机转速,设定频率,PID设定,PID反馈,模块温度,运行时间累计,模拟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状态等
最近六次故障记录,最近一次故障跳闸时的输出频率、设定频率、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直流电压、模块温度、端子状态、累计运行时间8项运行参数记录
过电流,过电压,欠压,电子热继电器保护,过热,短路,过载
-10ºC至+50ºC(不冻结) (40℃-50℃时,请降额使用)
90%以下(不结霜)
室内(无阳光直晒、无腐蚀、无易燃气体,无油雾、尘埃,无水蒸气、水滴等) 低于1000m IP20 强制风冷 壁挂式
运行功能
信号
运行状态
输出 (OC输出)
指示仪表 运行状态
显 示
操作 面板
显示 报警内容
保护/报警功能
周围温度 环 境 结
周围湿度 周围环境 海拔 防护等级 构 冷却方式 安装方式
-1-
2.3 系列型号说明
变频器型号
G2(通用型) CVF-G2-4T0007
P2系列 (风机、水泵专用)
额定容量(KVA)
额定输出电流
适配电机功率
(A) (KW)
-1-
2.4安装环境要求
2.4.1请安装于有通风口或换气装置的室内场所,一般应垂直安装。
及水珠凝结。
2.4.4避免安装在阳光直射的场所。
2.4.5避免安装在有易燃、易爆 -8-
将食指或中指放入操作面扳上方的手指插入孔,轻轻压下操作面板顶部的固定弹片后,再向外拉,即可卸下操作面板。 -9-
将食指或中指放入操作面扳上方的手指插入孔,轻轻压下操作面板顶部的固定弹片后,再向外拉,即可卸下操作面板。 -9-
操作。
③只有确定在P+与P-间的电压值在DC25V以下,才能开始内部配线操作。
④禁止将电源线接到变频器的输出端子U、V、W上。
⑤应确保变频器与供电电源之间连接有中间断路器,以免变频器故障时事故扩大。
⑥所有引线的耐压等级必须与变
交流供电电源的电压一致。
⑵变频器出厂前已通过耐压检验,用户不可再对其进行耐压试验。
⑶变频器应通过空气开关或熔断开关与电源相连。
-11-
以在变频器输入端安装噪声滤波
其信号线,与变频器在同一柜机
-13-
中,且布线较近时,可能会受空间噪声影响而产生误动作。可将信号线电缆套入金属管中,并应尽量远离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线。
在变频器输入输出侧分别安装无线电噪声滤波器和线性噪声滤波器,可以抑制动力线的辐射噪声。
当信号线与动力线平行布
线或与动力线捆扎成束布线,由于电磁感应噪声,静电感应噪声,噪声在信号线中传播,可能会使设备误动作。应尽量避免如此布线。容易受影响的信号线尽量远离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线。信号线和动力线使用屏蔽线,分别套入金属管时,效果更好,金属管之间距离应至少保持20cm.
2.10.3关于断路器容量及铜芯绝缘导线截面积,请参考下表选用:
型号CVF-G2/P2 G2/P2-4T0007 G2/P2-4T0015 G2/P2-4T0022 G2/P2-4T0037 G2/P2-4T0055 G2/P2-4T0075
进线开关 断路器QF(A)
10 10 10 16 20 25
主电路(mm) 输入电线 2.5 2.5 2.5 4 4 6
输出电线2.5 2.5 2.5 4 4 6
2
控制电路(mm) 控制端子线
1 1 1 1 1 1
2
注:主电路需选用多芯多股线。
2.10.5基本运行配线图
基本运行配线图如图2-19所示:
三相电
可编程输入 脉冲输入 (也可作一般输入
正转
反转
故障
0V~10V频率
0~20mA频率
-10V~10V可选)) 或(2~10V)或(4~20MA)
)图2-19基本运行配线图
-15-
2.10.6推荐系统配线图
简易系统配线图,如图2-20所示。
CVF-G2/P2电 机
图2-20简易系统配线图
标准系统配线图,如图2-21所示。
DC电抗器
图2-21标准系统配线图
-16-
必须安装空气开关等
容器屏或带有可控硅相控负载时,因电容器屏开关切换引起无功瞬变,导致网压突变和相控负载造成的谐波和电网缺口,可能对变频器输入整流桥电路造成损害。
b.当要求提高变频器输入端功率因数到0.93以上时,当供电三相电源的不平衡度超过3%时,当变频器接入大容量变压器时,变频器的输入电源回路流过的电流可能对整流电路造成损害。当变频器供电电源的容量大于550KVA时,或供电电源容量大于变频器容量的10倍时,需加装直流电抗器。
⑦交流输出电抗器,当变频器到电机的连线超过80m时,建议采用抑制高频振荡的交流输出电抗器,避免电机绝缘损坏,漏电流过大变频器频繁跳保护。
⑧输出侧EMI滤波器:可选配EMI滤波器来抑制变频器输出侧产生的干扰噪声和导线漏电流。
明显分断装置,以确保设备维修时人身安全。当变频器输入侧有短路或电源电压过低等故障时,空气开关可进行保护。
②变频器前必须安装具有过电流保护作用的断路器(QF)或熔断器,以免后级设备故障造成故障范围扩大。
③请不要用接触器控制变频器的通、断电。
④当电网波形畸变严重,或变频器在配置直流电抗器后,电源与变频器之间高次谐波的相互影响还不能满足要求时,或为提高变频器输入侧的功率因数,可增设交流输入电抗器。
⑤输入侧EMI滤波器可抑制从变频器电源线发出的高频噪声干扰。
⑥为保护变频器和抑制高次谐波,防护电源对变频器的影响,在下列情况下,请配置直流电抗器。
a.当给变频器供电的同一电源节点上有开关式无功补偿电 -17-
2.11回路端子台的配线
2.11.1主回路端子台配线图如图2-22所示。
图2-22主回路端子台配线图
端子符号
系列 G2系列
适用机型 CVF-G2-4T0007 ~ CVF-G2-4T0075 CVF-P2-4T0015 ~ CVF-P2-4T0110
P P- PB R、S、TU、V、W
E
功能说明 直流侧电压正端子 直流侧电压负端子 P、PB间可接直流制动电阻 接电网三相交流电源 接三相交流电动机
接地端子
P2系列
2.11.2控制回路端子
(1) 控制回路端子图如图2-23所示。 RS485通讯
图2-23 控制回路端子图
-18-
(2)控制回路端子功能说明
种类
端子符号 V+
模 拟 输 入
GND V- VI1 VI2 II
端子功能
向外提供+5V/50mA电源 或+10V/10mA电源 向外提供-10V/10mA电源 频率设定电压信号输入端1 频率设定电压信号输入端2 频率设定电流信号输入正端(电流输入端)
频率设定电压信号的公共端(V+、V-电源地),频率设定电流信号输入负端(电流流出端)
X1 X2 X3
控 制 端 子
FWD REV RST CM +24
模拟 输出
X4 X5 X6 X7
多功能输入端子1 多功能输入端子2 多功能输入端子3 多功能输入端子4 多功能输入端子5 多功能输入端子6
多功能输入端子7,也可作外部脉冲信号的输入端子 正转控制命令端 逆转控制命令端 故障复位输入端 控制端子的公共端
向外提供的+24V/50mA的电源(CM端子为该电源地) 可编程电压信号输出端,外接电压表头(由参数b-10设定)。 频率、电压、电流输出端。 AM、AO端子的公共端
最大允许电流1mA 输出电压0~10V 最高输出信号频率
50KHz、幅值10V 内部与GND端相连 与CM端闭合有效,FWD-CM决定面板控制方式时的运转方向。
多功能输入端子的具体功能由参数L-63 ~ L-69设定,端子与CM端闭合有效
备注
由控制板上JP1选择(参照图2-24) 0~10V -10~10V 0~20mA
AM AO AM-
-19-
种类 OC 输出 故 障 输 出 RS485通讯 E
端子符号 OC1 OC2 TA TB TC A B
端子功能
可编程开路集电极输出,由参数b-15及b-16设定 变频器正常:TA-TB闭合
TA-TC断开
变频器故障:TA-TB断开
TA-TC闭合
RS485通讯端子 接地端子
触点容量:AC250V 1A 阻性负载
备注
最大负载电流50mA,最高承受电压24V
-20-
2.13.7 X1~X7、FWD、REV、RST输入源(漏极)方式,NPN型共发
2.13.9 继电器输出端子TA、TB、TC配线:
注意:当驱动感性负载(如电磁继电器、接触器),则应加装浪涌电压吸收电路,如RC吸收电路(注意其漏电流应小于所控制接触器或继电器的保持电流)。压敏电阻,或续流二极管等,用于直流电磁回路时,一定要注意极性。吸收元件要就近安装在继电器或接触器的线圈两端。 继电器输出端子TA、TB、TC配线图如图2-34所示。
-24-
图2-34继电器输出端子TA、TB、TC配线图
2.13.10 RS485通讯端子的接线方式:
变频器RS485接口与上位机的连接
-25-上位机
RS232(DB9)
多台变频器在同一RS485系统中,通讯所受干扰增加,请注意配线。多台变频器在同一RS485系统中配线示意图如图2-35所示。
图2-35多台变频器在同一RS485系统中配线示意图
如上述配线仍不能正常通讯,应将PLC(或上位机)单独供电或对其电源加以隔离,如果使用了RS485/RS232转换模块,可对转换模块单独供电,还可以在通讯线上使用磁环,或适当降低载波频率。 -26-
第二章 安装与配线
2.1产品技术指标及规格
输入
额定电压、频率 电压允许变动范围
电压 频率
输 出
过载能力
三相 380V 50/60Hz
320V~460V; 电压失衡率
G2系列:额定电流*150% / 1分钟,
额定电流*180% / 2秒;
P2系列:额定电流*120% / 1分钟,
额定电流*150% / 2秒。
控 制 特 性
载波调整 频率
模拟输入
设定 制动 自动节能运行 加、减速时间设定
能耗制动 直流制动
控制方式 频率 设定 分辨 率
模拟端子输入数字设定 面板模拟设定外部脉冲
V/F控制
最大输出频率的 0.1% 0.01Hz
最大频率的 0.4 % 最大频率的 0.1% 最大输出频率的±0.2% 设定输出频率的±0.01% 最大输出频率的±0.1%
基准频率在5~500Hz任意设定,可选择恒转矩、递减转矩1、递减转矩2共三类曲线 手动设定:额定输出的0~20%
自动提升:根据输出电流自动确定提升转矩 根据负载情况,自动优化V/F曲线,实现节能运行。 0.1~6000秒连续可设,S型、直线型模式可选 电机输出额定转矩*75%
启动、停止时分别可选,动作频率0~15Hz,电机额定电压*(0~15%),动作时间0~20.0秒、或持续动作
快速电流自动抑制能力,防止加速过程中及冲击性负载下频繁过流故障 保证减速过程中不发生过电压
载波频率1.5KHz ~ 15.0KHz 连续可调,最大限度降低电机噪声
直流电压0~10V、-10V~10V,直流电流0~20mA(上、下限可选)
模拟设定
频率
数字设定
精度
外部脉冲设定
V/F曲线 (电压频率特性) 转矩提升
自动限流功能 电压失速防止
-1-
数字设定 脉冲输入
启动信号 定时器、计数器 多段速控制功能/摆频运行
内置 普通PID PID控制
供水专用(需附件)
使用操作面板
0~50.000KHz (上、下限可选)
正转、反转、启动信号自保持(三线控制)可选 内置定时器、计数器各一个,方便系统集成 最多7段可编程多段速控制,每段速度的运行方向、运行时间分别可设。当用外部端子控制时,可达15段速,具有包括摆频运行在内的6种运行模式 可以方便地构成简易闭环控制系统而不需附加PID控制器。
通过附件可以构成最多4泵切换的恒压供水系统,包括压力上下限报警、压力上下限限制、睡眠/苏醒、定时供水等多种专用功能
上、下限频率设定,频率跳跃运行,反转运行限制,转差频率补偿,自动稳压运行,RS485通讯,频率递增、递减控制,故障自恢复运行、多机连动运行 变频器运转中,频率到达,频率水平检测,过载报警,外部故障停机,频率上限到达,频率下限到达,欠压停止,零速运转,可编程多段速状态,内部计数器到达,内部定时器到达,压力上、下限报警 输出频率、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电机转速、PID设定与反馈,可外接电压表、频率计
输出频率,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电机转速,设定频率,PID设定,PID反馈,模块温度,运行时间累计,模拟输入输出、端子输入状态等
最近六次故障记录,最近一次故障跳闸时的输出频率、设定频率、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直流电压、模块温度、端子状态、累计运行时间8项运行参数记录
过电流,过电压,欠压,电子热继电器保护,过热,短路,过载
-10ºC至+50ºC(不冻结) (40℃-50℃时,请降额使用)
90%以下(不结霜)
室内(无阳光直晒、无腐蚀、无易燃气体,无油雾、尘埃,无水蒸气、水滴等) 低于1000m IP20 强制风冷 壁挂式
运行功能
信号
运行状态
输出 (OC输出)
指示仪表 运行状态
显 示
操作 面板
显示 报警内容
保护/报警功能
周围温度 环 境 结
周围湿度 周围环境 海拔 防护等级 构 冷却方式 安装方式
-1-
2.3 系列型号说明
变频器型号
G2(通用型) CVF-G2-4T0007
P2系列 (风机、水泵专用)
额定容量(KVA)
额定输出电流
适配电机功率
(A) (KW)
-1-
2.4安装环境要求
2.4.1请安装于有通风口或换气装置的室内场所,一般应垂直安装。
及水珠凝结。
2.4.4避免安装在阳光直射的场所。
2.4.5避免安装在有易燃、易爆 -8-
将食指或中指放入操作面扳上方的手指插入孔,轻轻压下操作面板顶部的固定弹片后,再向外拉,即可卸下操作面板。 -9-
将食指或中指放入操作面扳上方的手指插入孔,轻轻压下操作面板顶部的固定弹片后,再向外拉,即可卸下操作面板。 -9-
操作。
③只有确定在P+与P-间的电压值在DC25V以下,才能开始内部配线操作。
④禁止将电源线接到变频器的输出端子U、V、W上。
⑤应确保变频器与供电电源之间连接有中间断路器,以免变频器故障时事故扩大。
⑥所有引线的耐压等级必须与变
交流供电电源的电压一致。
⑵变频器出厂前已通过耐压检验,用户不可再对其进行耐压试验。
⑶变频器应通过空气开关或熔断开关与电源相连。
-11-
以在变频器输入端安装噪声滤波
其信号线,与变频器在同一柜机
-13-
中,且布线较近时,可能会受空间噪声影响而产生误动作。可将信号线电缆套入金属管中,并应尽量远离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线。
在变频器输入输出侧分别安装无线电噪声滤波器和线性噪声滤波器,可以抑制动力线的辐射噪声。
当信号线与动力线平行布
线或与动力线捆扎成束布线,由于电磁感应噪声,静电感应噪声,噪声在信号线中传播,可能会使设备误动作。应尽量避免如此布线。容易受影响的信号线尽量远离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线。信号线和动力线使用屏蔽线,分别套入金属管时,效果更好,金属管之间距离应至少保持20cm.
2.10.3关于断路器容量及铜芯绝缘导线截面积,请参考下表选用:
型号CVF-G2/P2 G2/P2-4T0007 G2/P2-4T0015 G2/P2-4T0022 G2/P2-4T0037 G2/P2-4T0055 G2/P2-4T0075
进线开关 断路器QF(A)
10 10 10 16 20 25
主电路(mm) 输入电线 2.5 2.5 2.5 4 4 6
输出电线2.5 2.5 2.5 4 4 6
2
控制电路(mm) 控制端子线
1 1 1 1 1 1
2
注:主电路需选用多芯多股线。
2.10.5基本运行配线图
基本运行配线图如图2-19所示:
三相电
可编程输入 脉冲输入 (也可作一般输入
正转
反转
故障
0V~10V频率
0~20mA频率
-10V~10V可选)) 或(2~10V)或(4~20MA)
)图2-19基本运行配线图
-15-
2.10.6推荐系统配线图
简易系统配线图,如图2-20所示。
CVF-G2/P2电 机
图2-20简易系统配线图
标准系统配线图,如图2-21所示。
DC电抗器
图2-21标准系统配线图
-16-
必须安装空气开关等
容器屏或带有可控硅相控负载时,因电容器屏开关切换引起无功瞬变,导致网压突变和相控负载造成的谐波和电网缺口,可能对变频器输入整流桥电路造成损害。
b.当要求提高变频器输入端功率因数到0.93以上时,当供电三相电源的不平衡度超过3%时,当变频器接入大容量变压器时,变频器的输入电源回路流过的电流可能对整流电路造成损害。当变频器供电电源的容量大于550KVA时,或供电电源容量大于变频器容量的10倍时,需加装直流电抗器。
⑦交流输出电抗器,当变频器到电机的连线超过80m时,建议采用抑制高频振荡的交流输出电抗器,避免电机绝缘损坏,漏电流过大变频器频繁跳保护。
⑧输出侧EMI滤波器:可选配EMI滤波器来抑制变频器输出侧产生的干扰噪声和导线漏电流。
明显分断装置,以确保设备维修时人身安全。当变频器输入侧有短路或电源电压过低等故障时,空气开关可进行保护。
②变频器前必须安装具有过电流保护作用的断路器(QF)或熔断器,以免后级设备故障造成故障范围扩大。
③请不要用接触器控制变频器的通、断电。
④当电网波形畸变严重,或变频器在配置直流电抗器后,电源与变频器之间高次谐波的相互影响还不能满足要求时,或为提高变频器输入侧的功率因数,可增设交流输入电抗器。
⑤输入侧EMI滤波器可抑制从变频器电源线发出的高频噪声干扰。
⑥为保护变频器和抑制高次谐波,防护电源对变频器的影响,在下列情况下,请配置直流电抗器。
a.当给变频器供电的同一电源节点上有开关式无功补偿电 -17-
2.11回路端子台的配线
2.11.1主回路端子台配线图如图2-22所示。
图2-22主回路端子台配线图
端子符号
系列 G2系列
适用机型 CVF-G2-4T0007 ~ CVF-G2-4T0075 CVF-P2-4T0015 ~ CVF-P2-4T0110
P P- PB R、S、TU、V、W
E
功能说明 直流侧电压正端子 直流侧电压负端子 P、PB间可接直流制动电阻 接电网三相交流电源 接三相交流电动机
接地端子
P2系列
2.11.2控制回路端子
(1) 控制回路端子图如图2-23所示。 RS485通讯
图2-23 控制回路端子图
-18-
(2)控制回路端子功能说明
种类
端子符号 V+
模 拟 输 入
GND V- VI1 VI2 II
端子功能
向外提供+5V/50mA电源 或+10V/10mA电源 向外提供-10V/10mA电源 频率设定电压信号输入端1 频率设定电压信号输入端2 频率设定电流信号输入正端(电流输入端)
频率设定电压信号的公共端(V+、V-电源地),频率设定电流信号输入负端(电流流出端)
X1 X2 X3
控 制 端 子
FWD REV RST CM +24
模拟 输出
X4 X5 X6 X7
多功能输入端子1 多功能输入端子2 多功能输入端子3 多功能输入端子4 多功能输入端子5 多功能输入端子6
多功能输入端子7,也可作外部脉冲信号的输入端子 正转控制命令端 逆转控制命令端 故障复位输入端 控制端子的公共端
向外提供的+24V/50mA的电源(CM端子为该电源地) 可编程电压信号输出端,外接电压表头(由参数b-10设定)。 频率、电压、电流输出端。 AM、AO端子的公共端
最大允许电流1mA 输出电压0~10V 最高输出信号频率
50KHz、幅值10V 内部与GND端相连 与CM端闭合有效,FWD-CM决定面板控制方式时的运转方向。
多功能输入端子的具体功能由参数L-63 ~ L-69设定,端子与CM端闭合有效
备注
由控制板上JP1选择(参照图2-24) 0~10V -10~10V 0~20mA
AM AO AM-
-19-
种类 OC 输出 故 障 输 出 RS485通讯 E
端子符号 OC1 OC2 TA TB TC A B
端子功能
可编程开路集电极输出,由参数b-15及b-16设定 变频器正常:TA-TB闭合
TA-TC断开
变频器故障:TA-TB断开
TA-TC闭合
RS485通讯端子 接地端子
触点容量:AC250V 1A 阻性负载
备注
最大负载电流50mA,最高承受电压24V
-20-
2.13.7 X1~X7、FWD、REV、RST输入源(漏极)方式,NPN型共发
2.13.9 继电器输出端子TA、TB、TC配线:
注意:当驱动感性负载(如电磁继电器、接触器),则应加装浪涌电压吸收电路,如RC吸收电路(注意其漏电流应小于所控制接触器或继电器的保持电流)。压敏电阻,或续流二极管等,用于直流电磁回路时,一定要注意极性。吸收元件要就近安装在继电器或接触器的线圈两端。 继电器输出端子TA、TB、TC配线图如图2-34所示。
-24-
图2-34继电器输出端子TA、TB、TC配线图
2.13.10 RS485通讯端子的接线方式:
变频器RS485接口与上位机的连接
-25-上位机
RS232(DB9)
多台变频器在同一RS485系统中,通讯所受干扰增加,请注意配线。多台变频器在同一RS485系统中配线示意图如图2-35所示。
图2-35多台变频器在同一RS485系统中配线示意图
如上述配线仍不能正常通讯,应将PLC(或上位机)单独供电或对其电源加以隔离,如果使用了RS485/RS232转换模块,可对转换模块单独供电,还可以在通讯线上使用磁环,或适当降低载波频率。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