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第6节 课时训练 【选题明细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练题感 提知能

知识点、方法 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实际应用问题 综合应用

题号 1、3、9、11、14 2、5 4、13 8、15 6、7、10、12、16

一、选择题 1.(2013 广东湛江十校联考)在△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 是 a、b、c,已知 b=2,B=30°,C=15°,则 a 等于( (A)2 (B)2 (C) (D)4 A )

解析:A=180°-30°-15°=135°, 由正弦定理 = ,得 = ,

即 a=2 .故选 A. 2.(2014 四川攀枝花模拟)已知△ABC 的一个内角是 120°,三边长构 成公差为 4 的等差数列,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A)10 (B)30 (C)20 (D)15 D )

解析:设 A、B、C 所对边长分别为 b-4,b,b+4,

则 cos 120°= ∴b2-10b=0, ∴b=10 或 b=0(舍去), ∴b=10,b-4=6,

,

∴三角形的面积 S= ×10×6× =15 .故选 D. 3.已知△ABC,sin A∶sin B∶sin C=1∶1∶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 角的度数是( B )

(A)60° (B)90° (C)120° (D)135° 解析:依题意和正弦定理知,a∶b∶c=1∶1∶ ,且 c 最大. 设 a=k,b=k,c= k(k>0), 由余弦定理得,cos C= =0,

又 0°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解析:由条件得 =2,

即 2cos Bsin C=sin A. 由正、余弦定理得,2· ·c=a,

整理得 c=b,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

故选 D. 5.在△ABC 中,角 A、B、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 a、b、c,若角 A、B、C 依次成等差数列,且 a=1,b= ,则 S△ABC 等于( (A) (B) (C) (D)2 C )

解析:∵A、B、C 成等差数列, ∴A+C=2B,∴B=60°. 又 a=1,b= , ∴ = , = × =,

∴sin A=

∴A=30°,∴C=90°. ∴S△ABC= ×1× = .故选 C. 6.(2011 年高考四川卷)在△ABC 中, sin2 A≤sin2 B+sin2 C-sin Bsin C,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C) (B) (D) C )

解析:在△ABC 中, 由正弦定理及 sin2 A≤sin2 B+sin2 C-sin Bsin C 可得,a2≤b2+c2-bc,即 b2+c2-a2≥bc. ∴cos A= ≥,

∵0

(D)200 米

解析:如图所示,AB 为山高,

CD 为塔高, 则由题意知,在 Rt△ABC 中, ∠BAC=30°,AB=200 米. 则 AC= = (米).

在△ACD 中,∠CAD=60°-30°=30°,∠ACD=30°, ∴∠ADC=120°. 由正弦定理得 ∴CD= 故选 A. 二、填空题 9.(2012 年高考北京卷)在△ABC 中,若 a=2,b+c=7,cos B=- ,则 b= . = ,

= (米).

解析:由已知根据余弦定

理 b2=a2+c2-2accos B 得 b2=4+(7-b)2-2×2×(7-b)×(- ), 即:15b-60=0,得 b=4. 答案:4

10.在△ABC 中,a、b、c 分别为角 A、B、C 的对边长,已知 a,b,c 成等 比数列,且 a2-c2=ac-bc,则 A= 解析:由题意知 b2=ac, ∵a2-c2=ac-bc, ∴a2-c2=b2-bc, 即 b2+c2-a2=bc, ∴cos A= ∴A= . 答案: 11.(2013 四川外国语学校月考)在△ABC 中,a、b、c 分别是角 A、B、 C 的对边,B= ,且 sin A∶sin C=3∶1,则 的值为 解析:sin A∶sin C=a∶c=3∶1, ∴a=3c. 由余弦定理 cos = ∴ =, =, . =, .

7c2=b2, ∴ =7,

∴= . 答案: 12.在△ABC 中,设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若 a=(cos C,2a-c),b=(b,-cos B),且 a⊥b,则 B= 解析:由 a⊥b,得 a·b=bcos C-(2a-c)cos B=0, 利用正弦定理,可得 sin Bcos C-(2sin A-sin C)cos B= sin Bcos C+cos Bsin C-2sin Acos B=0, 即 sin(B+C)=sin A=2sin Acos B, 因为 sin A≠0,故 cos B= ,因此 B= . 答案: 13.在△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 若 sin C+sin(B-A)=sin 2A,则△ABC 的形状为 解析:由 sin C+sin (B-A)=sin 2A 得 sin(A+B)+sin(B-A)=sin 2A, 2sinBcos A=2sin Acos A. ∴cos A=0 或 sin A=sin B. ∵0

三、解答题 14.(2013 年高考北京卷)在△ABC 中,a=3,b=2 ,∠B=2∠A. (1)求 cos A 的值. (2)求 c 的值. 解:(1)因为 a=3,b=2 ,∠B=2∠A, 所以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 , = .

故 cos A= .

(2)由(1)知 cos A= ,所以 sin A= 又因为∠B=2∠A, 所以 cos B=2cos 2A-1= .

= .

所以 sin B= 在△ABC 中,

= .

sin C=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 . 所以 c= =5.

15.如图所示,A、B、C、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 A 处测得 B 点和 D 点的仰

角分别为 75°,30°,于水面 C 处测得 B 点和 D 点的仰角均为 60°,AC=0.1 km.

(1)试探究图中 B、D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会相等? (2)求 B、D 的距离. 解:(1)如图所示,在△ADC 中,

∠DAC=30°, ∠ADC=60°-∠DAC=30°, ∴CD=AC=0.1 km, 又∠BCD=180°-60°-60°=60°, ∴∠CED=90°, ∴CB 是△CAD 底边 AD 的中垂线, ∴BD=BA. (2)在△ABC 中,∠ABC=75°-60°=15°, 由正弦定理得 ∴AB= = = (km), ,

∴BD=

(km). km.

故 B、D 间的距离是

16.在△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已知 sin B(tan A+tan C)=tan Atan C. (1)求证:a,b,c 成等比数列; (2)若 a=1,c=2,求△ABC 的面积 S. (1)证明:∵在△ABC 中, sin B(tan A+tan C)=tan Atan C, ∴sin B = · ,

∴sin B(sin Acos C+cos Asin C)=sin Asin C, ∴sin Bsin(A+C)=sin Asin C, ∵A+C=π -B, ∴sin(A+C)=sin B, ∴sin2 B=sin Asin C, 由正弦定理得,b2=ac, ∴a,b,c 成等比数列. (2)解:∵a=1,c=2, ∴b2=ac=2, ∴b= , ∴cos B= = =,

∵0

∴△ABC 的面积 S= acsin B= ×1×2× = .

第6节 课时训练 【选题明细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练题感 提知能

知识点、方法 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实际应用问题 综合应用

题号 1、3、9、11、14 2、5 4、13 8、15 6、7、10、12、16

一、选择题 1.(2013 广东湛江十校联考)在△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 是 a、b、c,已知 b=2,B=30°,C=15°,则 a 等于( (A)2 (B)2 (C) (D)4 A )

解析:A=180°-30°-15°=135°, 由正弦定理 = ,得 = ,

即 a=2 .故选 A. 2.(2014 四川攀枝花模拟)已知△ABC 的一个内角是 120°,三边长构 成公差为 4 的等差数列,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A)10 (B)30 (C)20 (D)15 D )

解析:设 A、B、C 所对边长分别为 b-4,b,b+4,

则 cos 120°= ∴b2-10b=0, ∴b=10 或 b=0(舍去), ∴b=10,b-4=6,

,

∴三角形的面积 S= ×10×6× =15 .故选 D. 3.已知△ABC,sin A∶sin B∶sin C=1∶1∶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 角的度数是( B )

(A)60° (B)90° (C)120° (D)135° 解析:依题意和正弦定理知,a∶b∶c=1∶1∶ ,且 c 最大. 设 a=k,b=k,c= k(k>0), 由余弦定理得,cos C= =0,

又 0°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解析:由条件得 =2,

即 2cos Bsin C=sin A. 由正、余弦定理得,2· ·c=a,

整理得 c=b,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

故选 D. 5.在△ABC 中,角 A、B、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 a、b、c,若角 A、B、C 依次成等差数列,且 a=1,b= ,则 S△ABC 等于( (A) (B) (C) (D)2 C )

解析:∵A、B、C 成等差数列, ∴A+C=2B,∴B=60°. 又 a=1,b= , ∴ = , = × =,

∴sin A=

∴A=30°,∴C=90°. ∴S△ABC= ×1× = .故选 C. 6.(2011 年高考四川卷)在△ABC 中, sin2 A≤sin2 B+sin2 C-sin Bsin C,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C) (B) (D) C )

解析:在△ABC 中, 由正弦定理及 sin2 A≤sin2 B+sin2 C-sin Bsin C 可得,a2≤b2+c2-bc,即 b2+c2-a2≥bc. ∴cos A= ≥,

∵0

(D)200 米

解析:如图所示,AB 为山高,

CD 为塔高, 则由题意知,在 Rt△ABC 中, ∠BAC=30°,AB=200 米. 则 AC= = (米).

在△ACD 中,∠CAD=60°-30°=30°,∠ACD=30°, ∴∠ADC=120°. 由正弦定理得 ∴CD= 故选 A. 二、填空题 9.(2012 年高考北京卷)在△ABC 中,若 a=2,b+c=7,cos B=- ,则 b= . = ,

= (米).

解析:由已知根据余弦定

理 b2=a2+c2-2accos B 得 b2=4+(7-b)2-2×2×(7-b)×(- ), 即:15b-60=0,得 b=4. 答案:4

10.在△ABC 中,a、b、c 分别为角 A、B、C 的对边长,已知 a,b,c 成等 比数列,且 a2-c2=ac-bc,则 A= 解析:由题意知 b2=ac, ∵a2-c2=ac-bc, ∴a2-c2=b2-bc, 即 b2+c2-a2=bc, ∴cos A= ∴A= . 答案: 11.(2013 四川外国语学校月考)在△ABC 中,a、b、c 分别是角 A、B、 C 的对边,B= ,且 sin A∶sin C=3∶1,则 的值为 解析:sin A∶sin C=a∶c=3∶1, ∴a=3c. 由余弦定理 cos = ∴ =, =, . =, .

7c2=b2, ∴ =7,

∴= . 答案: 12.在△ABC 中,设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若 a=(cos C,2a-c),b=(b,-cos B),且 a⊥b,则 B= 解析:由 a⊥b,得 a·b=bcos C-(2a-c)cos B=0, 利用正弦定理,可得 sin Bcos C-(2sin A-sin C)cos B= sin Bcos C+cos Bsin C-2sin Acos B=0, 即 sin(B+C)=sin A=2sin Acos B, 因为 sin A≠0,故 cos B= ,因此 B= . 答案: 13.在△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 若 sin C+sin(B-A)=sin 2A,则△ABC 的形状为 解析:由 sin C+sin (B-A)=sin 2A 得 sin(A+B)+sin(B-A)=sin 2A, 2sinBcos A=2sin Acos A. ∴cos A=0 或 sin A=sin B. ∵0

三、解答题 14.(2013 年高考北京卷)在△ABC 中,a=3,b=2 ,∠B=2∠A. (1)求 cos A 的值. (2)求 c 的值. 解:(1)因为 a=3,b=2 ,∠B=2∠A, 所以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 , = .

故 cos A= .

(2)由(1)知 cos A= ,所以 sin A= 又因为∠B=2∠A, 所以 cos B=2cos 2A-1= .

= .

所以 sin B= 在△ABC 中,

= .

sin C=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 . 所以 c= =5.

15.如图所示,A、B、C、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 A 处测得 B 点和 D 点的仰

角分别为 75°,30°,于水面 C 处测得 B 点和 D 点的仰角均为 60°,AC=0.1 km.

(1)试探究图中 B、D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会相等? (2)求 B、D 的距离. 解:(1)如图所示,在△ADC 中,

∠DAC=30°, ∠ADC=60°-∠DAC=30°, ∴CD=AC=0.1 km, 又∠BCD=180°-60°-60°=60°, ∴∠CED=90°, ∴CB 是△CAD 底边 AD 的中垂线, ∴BD=BA. (2)在△ABC 中,∠ABC=75°-60°=15°, 由正弦定理得 ∴AB= = = (km), ,

∴BD=

(km). km.

故 B、D 间的距离是

16.在△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已知 sin B(tan A+tan C)=tan Atan C. (1)求证:a,b,c 成等比数列; (2)若 a=1,c=2,求△ABC 的面积 S. (1)证明:∵在△ABC 中, sin B(tan A+tan C)=tan Atan C, ∴sin B = · ,

∴sin B(sin Acos C+cos Asin C)=sin Asin C, ∴sin Bsin(A+C)=sin Asin C, ∵A+C=π -B, ∴sin(A+C)=sin B, ∴sin2 B=sin Asin C, 由正弦定理得,b2=ac, ∴a,b,c 成等比数列. (2)解:∵a=1,c=2, ∴b2=ac=2, ∴b= , ∴cos B= = =,

∵0

∴△ABC 的面积 S= acsin B= ×1×2× = .


相关文章

  •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章节总体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 ...查看


  • 余弦定理教案
  • 第一章 第三课时 余弦定理(1) 主备人:杜瑞杰 审稿人:姚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余弦定理,理解用数量积推导余弦定理的过程,并体会"利用向量积将向量等式化为数量等式"的过程在解三 ...查看


  • 必修五第一章
  • §1.1.1正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从 ...查看


  • 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 1.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余弦定理的内容,推证余弦定理,并简单运 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余弦定理,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观察 ...查看


  • 解三角形说课稿
  •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说课稿 魏 步 国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重要定理,该内容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也就是说本节内容是在初中& ...查看


  • 高考数学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 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一. 教学内容: 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在∆ABC中,∠A=45︒,AB= 6,BC=2,试解该三角形. 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 sinC= 62sin45︒=32 2 因 AB⋅sinA=6⨯ ...查看


  •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
  • 解三角形 1.解三角形: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们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 其他元素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以下若无特殊说明,均设∆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有以下关系成立: (1)边的关系 ...查看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一. 求解斜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 1.ABC中,A 3,BC=3,则ABC的周长为( ) A.4sinB 3 B.4sinB3 36 C.6sinB  ...查看


  •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
  •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案说明: 在进入21世纪的当前,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每位教师加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研究,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