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安全管理》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作业要求
1.名词解释要求能够准确概括出其基本涵义;
2.简答题要求答案中应覆盖拟考核的重要知识点,列出答题要点;
3.论述题要求紧扣题目,有条理、有层次的进行分析论证。
一. 作业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公共安全事件
2. 公共安全决策管理
3.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4. 风险事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公共安全事件的分类及其标准是什么?
2、我国自然灾害管理的体制是什么?
3、公共安全沟通管理的内容及原则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述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对我国公共安全管理改革的启示有哪些。
2、试析目前中国社会安全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安全事件是危及到大多数(非全体人民,也非个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并可能引起以一系列的公共性问题,进而导致价值系统崩溃、社会秩序紊乱的事件。
2. 公共安全决策管理:决策与反应,决策组织和人员在公共安全受到威胁的逆境中(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应对危机而采取的战略与策略选择。
3.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4. 风险事件:可能性、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和概率的事件,与危机事件相比,风险事件往往是没有发生的,但有可能发展的事件。风险事件有可能是公共安全安全事件,但不完全是。
二、简答题
1.标准多元:范围、性质、成因等多种。标准的变化性: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时空范围: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发生领域: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成因和性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通常这样划分。分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
2.管理体制: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灾害管理体制,中央政府统揽全局、总体指挥,地方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强调地方灾害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强调灾害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协调,注重中国人民解
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突击队作用的发挥。
3.内容:公共安全管理有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即为沟通。沟通为实现其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 。“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再好的危机管理计划也无济于事。” “危机处理的经验表明,危机处理的第一要务是沟通,第二要务是沟通,第三要务还是沟通。”原则:F,Factual(实事求是),first(第一时间),fast(快速),frank(坦率),feeling(情感),forum(协商),flexibility(灵活),Feedback(反馈)。
三、论述题(根据阐述内容,酌情量分)
1. 对我国的启示:管理职能的明确性、管理范围的广泛性、管理主体的专门化、管理手段的立法化、管理机制的协调性。
2. 我国社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健全,但是管理机构的执行不够严格,就目前的食品安全、药物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我国的管理机构对自身职能认识不够清楚,管理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执法不严,处理程序不直接。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安全管理》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作业要求
1.名词解释要求能够准确概括出其基本涵义;
2.简答题要求答案中应覆盖拟考核的重要知识点,列出答题要点;
3.论述题要求紧扣题目,有条理、有层次的进行分析论证。
一. 作业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公共安全事件
2. 公共安全决策管理
3.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4. 风险事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公共安全事件的分类及其标准是什么?
2、我国自然灾害管理的体制是什么?
3、公共安全沟通管理的内容及原则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述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对我国公共安全管理改革的启示有哪些。
2、试析目前中国社会安全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安全事件是危及到大多数(非全体人民,也非个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并可能引起以一系列的公共性问题,进而导致价值系统崩溃、社会秩序紊乱的事件。
2. 公共安全决策管理:决策与反应,决策组织和人员在公共安全受到威胁的逆境中(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应对危机而采取的战略与策略选择。
3.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4. 风险事件:可能性、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和概率的事件,与危机事件相比,风险事件往往是没有发生的,但有可能发展的事件。风险事件有可能是公共安全安全事件,但不完全是。
二、简答题
1.标准多元:范围、性质、成因等多种。标准的变化性: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时空范围: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发生领域: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成因和性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通常这样划分。分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
2.管理体制: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灾害管理体制,中央政府统揽全局、总体指挥,地方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强调地方灾害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强调灾害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协调,注重中国人民解
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突击队作用的发挥。
3.内容:公共安全管理有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即为沟通。沟通为实现其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 。“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再好的危机管理计划也无济于事。” “危机处理的经验表明,危机处理的第一要务是沟通,第二要务是沟通,第三要务还是沟通。”原则:F,Factual(实事求是),first(第一时间),fast(快速),frank(坦率),feeling(情感),forum(协商),flexibility(灵活),Feedback(反馈)。
三、论述题(根据阐述内容,酌情量分)
1. 对我国的启示:管理职能的明确性、管理范围的广泛性、管理主体的专门化、管理手段的立法化、管理机制的协调性。
2. 我国社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健全,但是管理机构的执行不够严格,就目前的食品安全、药物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我国的管理机构对自身职能认识不够清楚,管理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执法不严,处理程序不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