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一、时空定位

二、宏观综述

1、时间:1840-1949年。(1)前期:1840-1919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属于就民主主义革命。(2)后期:1919-1949年。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召开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基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即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们幸福。(4)两大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内容主线:(1)列强侵华:①手段:军事、政治、经济、文化。②经济侵略: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签订前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签订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艰难发展、获得新生。②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

(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①地主阶级:新思潮、中体西用。②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三民主义。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④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

(4)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①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②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支持变法、清末新政。④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历史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2)国民大

革命时期(1924-1927)(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4)抗日战争(1937-1945)(5)解放战争(1945-1949)

注意:按政府分:晚晴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国民政府(1927-1949)

5、近代历史特点:变化剧烈而复杂。(1)生产方式多样,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阶级结构复杂,多种阶级成分并存(3)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4)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

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一)时代特征

1、国际:经济上,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开展,英国率先完成。政治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欧美国家确立。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③从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霸主。思想上,产生三大进步思潮(自由资本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

2、国内: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阶段。

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近代化举步维艰。

政治上,主权丧失,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民革命运动爆发。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民主化道路尚待开启。

思想上,产生“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等思想,对西方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向西方学习;但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天朝上国思想并未消除。

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引入,逐渐多元化。但普通大众的生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很大。

(二)主干知识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输出;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

政治:(1)列强入侵-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

思想:(1)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2)农民阶级:绝

对平均的小农经济(《天朝田亩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资政新篇》:先进中国人提出的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社会生活: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吃穿住行)

(三)重难点突破

1、政治上:(1)鸦片战争:背景(从中英鸦片战争前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对外政策、综合国力等

方面对比以现代化史观来分析)、时间、发动国家、结果(从中英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得出结论-农业文明无法战胜工业文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动(北伐、西征等)。《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时间、内容、评价认识(革命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空想性-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是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落后性-将小农经济理想化、固定化,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资政新篇》:时间、内容、意义、局限。太平天国的失败:标志、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

2、经济上:(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体的含义(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

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过程、影响。(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时间、创办者、产生途径、著名企业(结合地图)、分布地区

3、思想文化上:(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四洲志》的内容和地位。魏源-“师夷

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的编写目的、内容、影响。(注意:魏源是近代中国正式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长技”主要指先进的军事技术)(2)“中体西用”:背景、内涵、目的、实践。(3)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代表人物、主张、影响。

4、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2)西餐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中国

饮食行业呈现中西餐并行于世的格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剧,饮食出现“异味争尝”的局面。(3)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

5、交通通讯工具:(1)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

6、大众传媒:19世纪40至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和深化时期(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1919))

(一)时代特征

1、国际:(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

渡,掀起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一战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从理论变成现实。

2、国内:(1)经济: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剧,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中国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经历“自强”到“求富”的转变,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2)政治:①列强侵略加剧。从“二鸦”到“甲午”再到“八国”。②主权进一步丧失,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③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④农民阶级发动了“灭洋”、排外的义和团运动。⑤无产阶级掀起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二)主干知识及重点突破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后、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影响。

政治:列强入侵加剧: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和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黄海海战(背景、爱国将领、结果)、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时间、代表人物、意义)、八国联军侵华: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维新变法运动:背景、康梁严的思想观点及维新思想对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措施内容、结果、影响。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纲领、意义;武昌起义-背景、导火线、经过(武昌首义-攻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清朝统治瓦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准备、成立经过、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制定机构、内容、体现的启蒙思想、特点(责任内阁-大总统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时由国务员副署;三权分立-立法权归参议院、行政权归大总统及国务员、司法权归法院)、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政治发展-推翻…建立…、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进程。社会生活-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迁(剪辫、易服、改历))。义和团运动(了解)、

思想: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潮相比,维新思潮的进步体现在提出“全变”的变革纲领。)民主共和思想(背景、

孙中山-三民主义、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苏报案》的实质)。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思想启蒙、创造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条件。动摇的依据:提倡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讲科学法制,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反对儒家传统道德)。★归纳儒家思想地位的发展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社会生活: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社会习俗产生了重大变化,尤以婚丧礼俗的变迁最为明显。

(表现:清末明初,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宴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作揖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女子活动了受教育的权利。

交通和通讯工具: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在天津建成。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局改名为中华邮政。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无线电报于1906年创设,1932年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大众传媒:1872年英国人创办《申报》,1949年停刊,被誉为“近现代史百科全书”。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

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办报高潮出现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政论性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上海)影响较大。民国时期的《民报》影响较大。1896年上海徐园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1905年任景丰拍摄的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段,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五、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年)

1、时间:中共创立时期:1919-1923年;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2、时代特征:政治上,人民大众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时社会主要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

政治舞台及中共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出师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经济上,“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思想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萌芽。

3、主干知识:政治上,(1)五四运动: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反帝反

封建的彻底性、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2)中共成立:一大-建党;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大-确定革命统一战线。(3)国民革命运动:国民党一大召开、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大革命的历史功绩及教训。

经济上,民族工业处于衰落时期。(原因: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思想文化上,(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马克思在中国传播的历程特

点:经历了马克思教条化即走俄国人的路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走自己的道路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使得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指导了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特别注意内容变化,理解“新”之处:民族主义新在反帝、民权主义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强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还要注意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开展,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社会生活:20世纪20年代后,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

交通通信: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

大众传媒: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3年,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在上海正式开播。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正式开播。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有声电影传入中国。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1、时代特征:政治上,中共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华苏维埃政府和南京国民政

府两个政权对峙。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红军长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政治关系由分裂对峙开始走向联合抗日。经济上,官僚资本形成和发展;1927-1936年是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期”。思想上,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主干知识:政治-南昌起义(背景、时间、涉及人物、意义)、八七会议(内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

景、意义)和土地革命(内容)、红军长征(原因、路线、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地点甘肃会宁、意义)和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归纳中共走向成熟的历程和成熟表现(正确处理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按照“三三制”原则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斗争求团结处理皖南事变)

经济-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概况、结果)。

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萌芽-形成-成熟-发展):国民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代表作有1925年12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代表作有1928年10月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1月的《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论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延安时期(1935.10-1948.3)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代表作有1938年的《论持久战》、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1年《新民主主义论》等。1949-1957年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代表作有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1956《论十大关系》、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社会生活:住-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交通通讯: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航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大众传媒: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电视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二三十年代拍摄的电影,其中1931年公映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自行制作的有声电影。《渔光曲》是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时代特征:政治上,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经济上,民族工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大量内迁的民族企业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思想上,毛泽东思想成熟。

主干知识: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时间、影响)、七七事变(时间、影响)、南京大屠杀(时间、日军暴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意义)、正面战场的抗战(四次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敌后抗日斗争(洛川会议、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要注意把握日本两次侵华的背景)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时代特征:国际-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帝国主义国家-美国霸主地位确立;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主义-亚非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国内:政治上,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下的国民党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的力量由弱变强,蒋介石集团完全被孤立。经济上,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原因)★归纳国共关系发展历程(大革命时期1924-1927合作-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对峙-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合作-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对峙-1979年停火至今交流合作)。

2、历史分期:1945.9-1946.6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6.6-1947.6是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6-1948.8是战略反攻阶段,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8.9-1949.1是战略决战阶段,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军事上,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政治上,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中国近代化问题

(1)近代化的三个阶段:①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③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2)四大运动对于近代化的作用:①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开端) ②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③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国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并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相适应;③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历程:(时间、条件、概况、影响)

近代: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萧条、短暂发展、沉重打击、陷入困境

现代:合理调整(1950-195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时空定位】

(2)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推动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提倡国货运动;政府鼓励实业的政策;实业救国。阻碍因素-先天不足(缺少资本原始积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后天畸形(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国家长期动荡。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①兴起: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②结构: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后天畸形)③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缓慢,不能走独立发展道路④规模:规模小,无力同外国资本主义抗衡⑤分布:集中在沿海和各通商口岸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①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资产阶级政治提供社会基础②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掀起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③短暂春天: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

旧民主革命转变,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一、时空定位

二、宏观综述

1、时间:1840-1949年。(1)前期:1840-1919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属于就民主主义革命。(2)后期:1919-1949年。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召开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基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即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们幸福。(4)两大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内容主线:(1)列强侵华:①手段:军事、政治、经济、文化。②经济侵略: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签订前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签订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艰难发展、获得新生。②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

(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①地主阶级:新思潮、中体西用。②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三民主义。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④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

(4)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①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②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支持变法、清末新政。④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历史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2)国民大

革命时期(1924-1927)(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4)抗日战争(1937-1945)(5)解放战争(1945-1949)

注意:按政府分:晚晴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国民政府(1927-1949)

5、近代历史特点:变化剧烈而复杂。(1)生产方式多样,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阶级结构复杂,多种阶级成分并存(3)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4)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

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一)时代特征

1、国际:经济上,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开展,英国率先完成。政治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欧美国家确立。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③从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霸主。思想上,产生三大进步思潮(自由资本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

2、国内: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阶段。

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近代化举步维艰。

政治上,主权丧失,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民革命运动爆发。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民主化道路尚待开启。

思想上,产生“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等思想,对西方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向西方学习;但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天朝上国思想并未消除。

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引入,逐渐多元化。但普通大众的生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很大。

(二)主干知识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输出;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

政治:(1)列强入侵-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

思想:(1)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2)农民阶级:绝

对平均的小农经济(《天朝田亩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资政新篇》:先进中国人提出的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社会生活: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吃穿住行)

(三)重难点突破

1、政治上:(1)鸦片战争:背景(从中英鸦片战争前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对外政策、综合国力等

方面对比以现代化史观来分析)、时间、发动国家、结果(从中英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得出结论-农业文明无法战胜工业文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动(北伐、西征等)。《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时间、内容、评价认识(革命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空想性-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是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落后性-将小农经济理想化、固定化,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资政新篇》:时间、内容、意义、局限。太平天国的失败:标志、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

2、经济上:(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体的含义(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

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过程、影响。(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时间、创办者、产生途径、著名企业(结合地图)、分布地区

3、思想文化上:(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四洲志》的内容和地位。魏源-“师夷

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的编写目的、内容、影响。(注意:魏源是近代中国正式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长技”主要指先进的军事技术)(2)“中体西用”:背景、内涵、目的、实践。(3)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代表人物、主张、影响。

4、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2)西餐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中国

饮食行业呈现中西餐并行于世的格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剧,饮食出现“异味争尝”的局面。(3)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

5、交通通讯工具:(1)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

6、大众传媒:19世纪40至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和深化时期(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1919))

(一)时代特征

1、国际:(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

渡,掀起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一战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从理论变成现实。

2、国内:(1)经济: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剧,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中国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经历“自强”到“求富”的转变,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2)政治:①列强侵略加剧。从“二鸦”到“甲午”再到“八国”。②主权进一步丧失,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③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④农民阶级发动了“灭洋”、排外的义和团运动。⑤无产阶级掀起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二)主干知识及重点突破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后、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影响。

政治:列强入侵加剧: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和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黄海海战(背景、爱国将领、结果)、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时间、代表人物、意义)、八国联军侵华: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维新变法运动:背景、康梁严的思想观点及维新思想对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措施内容、结果、影响。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纲领、意义;武昌起义-背景、导火线、经过(武昌首义-攻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清朝统治瓦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准备、成立经过、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制定机构、内容、体现的启蒙思想、特点(责任内阁-大总统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时由国务员副署;三权分立-立法权归参议院、行政权归大总统及国务员、司法权归法院)、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政治发展-推翻…建立…、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进程。社会生活-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迁(剪辫、易服、改历))。义和团运动(了解)、

思想: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潮相比,维新思潮的进步体现在提出“全变”的变革纲领。)民主共和思想(背景、

孙中山-三民主义、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苏报案》的实质)。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思想启蒙、创造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条件。动摇的依据:提倡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讲科学法制,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反对儒家传统道德)。★归纳儒家思想地位的发展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社会生活: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社会习俗产生了重大变化,尤以婚丧礼俗的变迁最为明显。

(表现:清末明初,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宴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作揖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女子活动了受教育的权利。

交通和通讯工具: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在天津建成。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局改名为中华邮政。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无线电报于1906年创设,1932年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大众传媒:1872年英国人创办《申报》,1949年停刊,被誉为“近现代史百科全书”。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

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办报高潮出现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政论性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上海)影响较大。民国时期的《民报》影响较大。1896年上海徐园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1905年任景丰拍摄的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段,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五、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年)

1、时间:中共创立时期:1919-1923年;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2、时代特征:政治上,人民大众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时社会主要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

政治舞台及中共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出师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经济上,“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思想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萌芽。

3、主干知识:政治上,(1)五四运动: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反帝反

封建的彻底性、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2)中共成立:一大-建党;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大-确定革命统一战线。(3)国民革命运动:国民党一大召开、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大革命的历史功绩及教训。

经济上,民族工业处于衰落时期。(原因: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思想文化上,(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马克思在中国传播的历程特

点:经历了马克思教条化即走俄国人的路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走自己的道路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使得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指导了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特别注意内容变化,理解“新”之处:民族主义新在反帝、民权主义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强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还要注意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开展,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社会生活:20世纪20年代后,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

交通通信: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

大众传媒: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3年,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在上海正式开播。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正式开播。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有声电影传入中国。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1、时代特征:政治上,中共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华苏维埃政府和南京国民政

府两个政权对峙。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红军长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政治关系由分裂对峙开始走向联合抗日。经济上,官僚资本形成和发展;1927-1936年是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期”。思想上,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主干知识:政治-南昌起义(背景、时间、涉及人物、意义)、八七会议(内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

景、意义)和土地革命(内容)、红军长征(原因、路线、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地点甘肃会宁、意义)和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归纳中共走向成熟的历程和成熟表现(正确处理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按照“三三制”原则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斗争求团结处理皖南事变)

经济-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概况、结果)。

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萌芽-形成-成熟-发展):国民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代表作有1925年12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代表作有1928年10月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1月的《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论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延安时期(1935.10-1948.3)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代表作有1938年的《论持久战》、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1年《新民主主义论》等。1949-1957年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代表作有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1956《论十大关系》、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社会生活:住-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交通通讯: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航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大众传媒: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电视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二三十年代拍摄的电影,其中1931年公映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自行制作的有声电影。《渔光曲》是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时代特征:政治上,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经济上,民族工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大量内迁的民族企业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思想上,毛泽东思想成熟。

主干知识: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时间、影响)、七七事变(时间、影响)、南京大屠杀(时间、日军暴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意义)、正面战场的抗战(四次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敌后抗日斗争(洛川会议、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要注意把握日本两次侵华的背景)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时代特征:国际-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帝国主义国家-美国霸主地位确立;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主义-亚非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国内:政治上,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下的国民党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的力量由弱变强,蒋介石集团完全被孤立。经济上,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原因)★归纳国共关系发展历程(大革命时期1924-1927合作-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对峙-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合作-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对峙-1979年停火至今交流合作)。

2、历史分期:1945.9-1946.6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6.6-1947.6是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6-1948.8是战略反攻阶段,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8.9-1949.1是战略决战阶段,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军事上,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政治上,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中国近代化问题

(1)近代化的三个阶段:①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③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2)四大运动对于近代化的作用:①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开端) ②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③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国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并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相适应;③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历程:(时间、条件、概况、影响)

近代: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萧条、短暂发展、沉重打击、陷入困境

现代:合理调整(1950-195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时空定位】

(2)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推动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提倡国货运动;政府鼓励实业的政策;实业救国。阻碍因素-先天不足(缺少资本原始积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后天畸形(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国家长期动荡。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①兴起: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②结构: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后天畸形)③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缓慢,不能走独立发展道路④规模:规模小,无力同外国资本主义抗衡⑤分布:集中在沿海和各通商口岸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①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资产阶级政治提供社会基础②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掀起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③短暂春天: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

旧民主革命转变,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相关文章

  • 2012高考历史备考指南
  • 2012高考历史备考指南 新学年伊始,高三年级的同学即将面临紧张的复习生活.就历史学科而言,高考前一般要经历两至三轮的知识复习,同学们应采用怎样的方法以达到怎样的复习效果,试谈拙见. 一.按照通史体系,尽快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按照惯 ...查看


  • 如何抓重点
  • 考研指导:历史学统考复习如何抓住重点2009-08-03 07:37:00 跨考网 历史学统考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学史.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尽管大纲限定了考试 ...查看


  • 继往开来的百年中国法制史学
  • 总第124期甘肃政法学院学报GeneralNo.1232012年9月JournalofGa酗uI璐tituteofPoliti姐lScienceandLawSep.,2012 继往开来的百年中国法制史学 张晋藩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查看


  • 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
  • 2003年第2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202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 No 12 2003Sum No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布
  • 一.两次鸦片战争 名词解释 十三行(11年全国) <五口通商附贴善后条款>(04年清华) 魏源 (华东师大99复试) <四洲志>(05年 南京大学) 姚莹(06年 南京大学) 祺祥政变(华中师范大学2004) < ...查看


  • 近代中外文学关系的精心梳理
  • 月于Ⅱ.季刊.年刊:从版式看,有全张.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乃至六十四开:从内容上看,有综合性报刊和侧重于科技.文学.体育.艺术.摄影.漫画等方面的专业性报刊:从读者对象看,有以一般读者为对象的,也有以工.农.青.学生等一部分读者为对象的 ...查看


  • 2016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 2016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及对今后高考复习的启示 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试题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考查载体,关重历史学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和考试的教育功能,既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又充分体 ...查看


  • 中国边疆研究的汇总创新之作
  • 李大龙 2000年10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马大正先生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该书是"中国边疆通史丛书"的第一部,其余各部:<东北通史>.<北疆通史>.& ...查看


  • 2015历史分析
  • 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 24.本题第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文言文的白话化,不仅本题,本套试卷的40题亦然,其它习题的文言文阅读也不大.这有效地降低了题的难度,理解起来更加方便.材料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