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学-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农业推广指除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2.成果示范是指在农业推广人员指导下把在当地经试验取得成功的技术或经验,在农民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经营或作业,将实际效果展示出来,以引起周围其他农民的兴趣,鼓励并督促他们效仿的农业推广方法。

3.方法示范是指在农业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展示某种技能的推广方法。

4.农业技术市场:是指农业技术买卖的场所。

二、简答题

1.简答农业技术市场的构成要素。

卖方;买方;农业技术;中介机构

2.(1)个别指导。(2)集体指导。(3)大众传播。

⑥培训效果分析

3.农民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人的行为受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自然环境(地理、地貌、气候等)和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习俗等)。二是受人的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三是受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三、论述题

1.工作内容的变化:(1)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单纯的农业生产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2)广义农业推广除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3)现代农业推广则以信息服务为主并帮助农民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

决定因素:(1)市场需求。(2)科技进步。(3)国家经济政策。(4)社会进步。

2.农民类群:(1)创新先驱者。(2)早期采用者。(3)早期多数。(4)后期多数(5)落后者。 接受新技术的速度依次减慢。

原因:(1)农民自身因素:农民文化程度、年龄、创新的采用动机等。(2)经营条件:土地面积、资金、劳动力等。(3)农业技术自身的特点:技术的复杂程度、技术的实用性等。(4)其他社会、政治因素:社会价值观、人际关系、政治因素。

3.(1)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对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

(2)了解农民学习心理

(3)实施农民培训

① 培训时间的确定

农业推广的培训时间应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整个过程,并尽可能利用夜间、雨天、冬闲等生产空隙时间,安排和组织农民培训。这样可把培训与农事季节结合起来,使农民在接受培训的同时,又可以通过亲自生产实践来加以验证。在每一次具体培训实施过程中,上课时间还应依据各地农民的作息时间来灵活掌握。

② 选好培训的地点

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应在乡、镇一级组织实施。农民到乡里集中培训,一般能够当天往返,可方便农民,并大大降低培训费用。

但对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培训,如村防疫员、农机驾驶员等,许多乡、镇尚不具备培训条件,就应把培训到集中到县里办,以保证质量

③ 培训师资的确定

培训的成功与否与教学人员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培训教师上必须倍加仔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应当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的师资队伍。依据培训方法和内容的不同,可以聘请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推广部门、生产和经营单位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技术人员乃至进步农民作为培训教师。

④ 培训对象的通知及报到注册

⑤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培训的内容是否符合参加培训农民的生产实际需要,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成败。有时培训内容难以同时满足每一位参加培训农民的需要,这时就要以大多数农民感兴趣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选择: 参与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直观教学

⑥ 培训效果分析

培训效果取决于被培训者的学习态度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对教师而言应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员聊天,直接了解学员对课程的理解程度,鼓励学员提出建议和新的需求。

模拟试题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农业推广:把有用的信息传授给人们,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的利用这些信息的过程。

2.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3.集体指导: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次给许多人进行培训的农业推广方法。

4.大众传播: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的推广方法。

二、简答题

1.简答农民采用创新的认识过程有几个阶段?

(1)认识阶段。(2)兴趣阶段。(3)试用阶段。(4)评价阶段。(5)采用阶段。

2.简答如何实施农民培训。

(1)教师应具备对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

(2)了解农民学习心理

(3)实施农民培训

① 培训时间的确定

② 选好培训的地点

③ 培训师资的确定

④ 培训对象的通知及报到注册

⑤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要适合农民向需要

3.农业创新在传播中有哪些制约因素?

(1)经营条件的影响;

(2)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

(3)农民的自身因素影响;

(4)其他社会政治因素影响。

三、论述题

1.使农民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有那些?请用图表述农民行为产生的机理,并说明与农业推广工作有何关联?

(1)人的行为受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自然环境(地理、地貌、气候等)和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习俗等)。二是受人的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三是受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2)

(3)关联:

(1)农业推广应依据农民需要提供技术与信息服务;(2)应用期望、激励调动农民积极性;(3)提高推广人员素质,增大推广期望值;(4)推广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推广人员及其合作者。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怎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农业推广方法:(1)大众传播:包括,文字传播、视听媒介传播及静态陈列传播;(2)集体指导:包括,方法示范、成果示范、培训、农业报告会等;(3)个别指导:包括,农户访问、办公室咨询、田间实地指导、植物医院及电话、信函咨询等。

推广方法的综合运用:

(1)依据技术创新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推广方法;(2)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推广方法;(3)依据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选择推广方法。

3.试述成果示范的实施程序。

(1)制订示范计划 内容主要包括:示范的内容、时间、地点、规模,预期指标,生产资料的来源及保障,观摩学习人员的范围,组织形式,参观时期,讲解内容,技术人员和示范农户的义务和权利,观察调查项目及方法等。

(2)示范地点(场所)和示范户的确定

(3)加强指导,创建高质量的示范样板 应将示范技术的要点及相关知识耐心地传授给示范户中的技术带头人,示范技术的每个关键环节必须亲自参加。此外,还应帮助示范户协调解决生产资料的供给等困难事项,只有这样,才能使示范技术成果的优越性充分挖掘出来。

(4)观察记载 应按计划要求及时、准确地讲行观察记载,并将平均数记入观察调查记载表中,作为资料保存供总结使用。

录象可给参观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它可使示范的过程较直观、系统地重现出来,可提高示范的影响效果。

(5)组织观摩 首先由推广人员介绍示范的技术概况和本次参观的主要内容,并发放有关资料。接下来就是分组实地观摩,示范负责人和示范户要在带领参观过程中,及时解答参观者的各种咨询,并对某些不同观点交换意见。最后到一个固定场所观看录像,由示范负责人、示范户代表和有关的领导人做总结发言。

模拟试题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2.行为: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3.动机(Motive)是行为的直接力量,它是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

4.沟通: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即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爱好、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过程。

5.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二 简答题 (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的特性 (1).相对优越性 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2)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经验以及潜在采用者的需要相适应的程度。(3)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理解和使用起来相对困难的程度。(4)可试验性 可试验性是指某项创新可以小规模地被试验的程度。(5)可观察性 可观察性是指某项创新的成果对其他人而言显而易见的程度。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1)依成果性质分类: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开发性研究成果;

(2)依据成果的表现形式分类: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

(1)沟通主体:沟通主体又分为传送者与接受者;

(2)沟通客体:沟通客体指沟通的信息内容。农业推广沟通客体主要由信息、情感、思想等构成。信息作为沟通客体极为普遍。

(3)沟通渠道

(4)沟通媒介

三 论述题

1.试述论文的格式及写作要求

按照论文的一般分类方法,科技论文可分为科学论文与技术论文两种。推广论文一般属于后者。尽管不同刊物,对论文格式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技术论文类一般包括:

(1)标题。一个好的论文标题可以使读者“先睹为快,欲阅下文”。推广论文的标题应具有确切、鲜明、醒目、简洁等特点。

(2)作者署名。

(3)摘要(有的刊物用内容提要)。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而不加评论地简短陈述。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不能太长,一般要求200字左右(有的刊物要求同时有英文摘要)。

(4)关键词。为适应信息检索、情报查新需要,每篇论文需要提炼出3~8个关键词。

(5)正文。推广论文类论文一般由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等部分组成。前言说明写作目的,介绍主要内容及与本论文相关的前人研究状况等;材料与方法介绍论文涉及的相关材料与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运用简洁的语言,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合理的分析;讨论或结论是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和归纳出来的观点,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等。

(6)参考文献。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农民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农业推广教育就要针对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目前的迫切需求。同时,要十分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和实践指导相结合,贯彻学中干、干中学的教学原则。

(2)直观原则

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农民,他们学习的目的、心理活动、文化素质和学识水平等方面与在校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最现实,不但要亲眼看到,亲手摸到,而且还渴望了解取得成果的过程。把“看”、“讲”、“做”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这样,对农民才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推广教育效果。

(3)启发性原则

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农民发表意见,提出不同见解,让农民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决定取舍,培养农民对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进行评判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对话、交流看法等方式创造和谐、

融洽的气氛,使学习成为主动参与、自觉自愿的行为。

(4)因人施教原则

贯彻因人施教原则,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农民的学习特点,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良好的推广教育效果。一般来说,对于创新热情不高,比较保守求稳的农民,采用典型引路,耐心示范的办法,用事实说话;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要注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加强辅导;对于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文化程度,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民,则要引导他们对农业科技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知识的更新,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3.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

(1)经营条件的影响

中等规模经营的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比小规模经营农户增加。在我国,就种植业来说,土质不同,土地分散。这种很小规模的生产,从采用创新方面看显然是一种制约因素。

(2)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的影响

农业创新自身的技术特点对其采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第一,技术的复杂程度。第二,技术的可分性大小。第三,技术的适用性。

(3)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

农民的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的影响: ①家庭的组成。②户主年龄与性别。③农业经营和家庭经济计划。④亲属关系和宗族关系。

(4)其他社会、政治因素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机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政治因素的影响

模拟试题四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双向沟通:在沟通中,若发信息者与接受者地位不断交换,信息与反馈往返多次,即为双向沟通。

2.现场参观教学: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

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也可扩延至城镇居民,工作方式是教育性的。

4.传播媒介:指信息传播的通道,又称传播媒体、传播渠道等。

5.科普文章:是科技论文的一种,其特点是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阐述科学道理,从而使深奥的理论和科技知识得以普及。

二 简答题 (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采用者的分类

第一种类型叫“创新先驱者”,第二种类型叫“早期采用者”,第三种类型叫“早期多数”,第四种类型叫“后期多数”,第五种类型叫“落后者”。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

(2)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生态区域性 ;效果的不稳定性 ;综合性和相关性 ;不可逆转的时序性。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

(1)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在沟通过程中,推广人员应具备教师和学生两种身份,既是教育者,要向农民传递有用信息,同时又是受教育者,要向农民学习生产经验,倾听农民的反馈意见。

(2)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与农民一起讨论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取得农民信任,使农民感到你不是“外来人”,而是“自己人”。

(3)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

要尽可能采用适合农民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

(4)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

(5)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

(6)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

三 论述题

1.试述农业推广语言特点及原则

(1)农业推广语言特点

易懂易记,简单明了;实用实效,可行易行, 应使科学原理通俗化,复杂技术简单化,经过推广人员的语言加工,深理浅释,使高深科技理论和高难复杂技术,易于掌握,可行易行;生动形象,朴实无华。

(2)农业推广语言运用原则

朴实通俗原则;深入浅出原则;科学规范原则;事实教育原则。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1)普及性

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面向农业生产,面向农村的社会教育工作。以广大农民为对象,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

(2)实用性

现阶段,农业推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农民,他们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储备知识,而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全是为了应用。

(3)实践性

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是根据农业生产实际的要求,按照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这一程序实施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帮助农民消除采用新技术的疑虑,转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且还要同他们一起进行实验,向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

(4)时效性

农业推广教育的时效性包含:一层含义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一项新成果如果不及时地推广应用,就会降低或失去推广的价值;另一层含义是,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需要,往往是“近水解渴”,要求立竿见影。

3.试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运行机制的类型及特点

(1)类型 第一类,是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根据传统工业投资回报率较低的现实,纷纷将资金转向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领域。第二类,是一些大型企业或外向型食品、果蔬菜类加工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确保稳固的原料来源而建立的生产基地。第三类,是部分科研(企业、民营)育种单位,为了保证良种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结合专业特点而建立的良种繁育基地。

(2)特点

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价值规律作用显著;含有风险共负,利益分享的成分,调动和加强了企业和农户两方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通过定单农业的形式,实现了小单元分散经营与大规模生产的有机结合,解决了产供销分离的问题。 延伸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企业承担产前预测、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包销,掌握着运作的主动权。

受市场特别是外贸形势影响,这种结合很不稳定。

企业投资开发或引进技术成果,既减轻了国家负担,又吸纳了大量技术人员。

模拟试题五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单向沟通:单向沟通指发信息者与接受者地位不变。

2.示范教学法: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3.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4.信息加工:是根据不同目的和用途对原始信息进行浓缩、改写和计算分析的活动。

5.可行性论证:是指根据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情况,从技术、资源、人、财、物等因素考虑,在立项前,对项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论证其可行性的报告性材料。

二 简答题 (每题10分)

1.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1)突破阶段:农村社区中的创新先驱者(如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等)一旦试验成功,以令人信服的成果证明,创新可以在当地应用而且效果明显的时候,就实现了“突破”,突破阶段是创新扩散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2)紧要阶段:紧要阶段实际上就是创新成果由创新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程。

(3)跟随阶段:“早期多数”的这部分农民认为创新有利可图也会积极主动采用。

(4)从众阶段:当创新的扩散已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时,个人几乎不需要什么驱动力,而被生活所在的群体所推动,被动地“随波逐流”。

2.简答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

根据B=f(P,E),式中,B代表农民行为;P代表个人特性;E代表环境。

该式表明,农民行为受个人特性和外界环境共同影响,要改变行为,必须改变个人特性,或改变外界环境。

(1)以农民为中心的策略;(2)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3)人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

3.简答论文的选题原则

(1)选择有创新的问题 选择别人尚未研究或虽有研究,但不完整、不全面的问题。创新是推广论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创新必须以解决农业推广、农村发展、科学管理等实际问题需要为出发点。

(2)选择有争论的问题

(3)选择农业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这是推广论文选题的最基本原则。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论文是没有价值的。

(4)选择与自身条件,能力相适应的题目

三 论述题

1.试述“营销4P”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Product)策略

农业推广机构和农技中介机构应开动脑筋,积极开发出市场需要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稳固农业根基,繁荣农村经济的服务项目和产品。

(2)地点(Place)策略

地点策略就是营销的渠道策略,即如何选择产品从制造商转移到消费者的途径。尽管推广机构的总部可以放在城市的大学或研究院里,但其工作场所应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线。

(3)促销(Promotion)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规范化,农民对促销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实际上,促销就是推广机构运用各种传播信息的媒体,将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务传送到目标市场,并引起农民的兴趣,激发农民的动机,满足农民的需要,达到服务的目的。

(4)价格(Price)策略

这一策略必须考虑目标市场上的竞争性质、法律政策限制、购买者对价格的可能反应,同时也要考虑折扣、折让、支付期限、信用条件等相关问题。定价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决策,需要审慎认真。

2.试述创新“S型”扩散理论及其应用

(1)阶段性规律及其应用 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即:

①投入阶段;②发展阶段;③成熟阶段;④衰退阶段。与此4个阶段相对应,农业推广学家提出了推广工作的4个时期,即:①试验示范期;②发展期;③推广期;④交替期。

(2)时效性规律及其应用 造成农业创新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种“磨损”所致。主要有:①无形磨损。②有形磨损。③政策性磨损。④价格磨损。⑤人为磨损。

农业创新的时效性说明一项创新的应用时间不是无限的,具有过期失效和过时作废的特点。因此,创新出台后,必须尽早组织试验,果断决策,进入示范;加快发展期速度,使其尽快从早期试验阶段进入成熟期,让其在“青壮年”时期充分发挥效益;要尽可能延长成熟期,延缓衰退,特别要防止过早衰退。

(3)交替性规律及其应用 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寿命有限,不可能长盛不衰,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不断交替现象。根据交替性规律,推广工作者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就是说在一项创新尚未出现衰退的迹象时,就应该不失时机地、积极地引进、开发和储备新的项目,保证创新交替的连续和发展;也要选择适应的交替点,既要使前一项创新充分发挥其效益(不早衰),又要使后一项创新及时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无断桥)。

3.试述农民学习心理

(1)农民学习的特点

学习目的明确;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农民的认识能力正是建立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他们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对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科学技术),有着在校学生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学习时间有限;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在实践中常常是向其他农民学习的东西多于农业推广人员所教的东西。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2)农民学习的心理期望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益;农民是务实主义者,期望解决实际问题;农民是生产劳动者,期望帮助决策分析;期望主动关心和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当学生,心理有“屈就”的情绪,因为产生自卑感而不会主动表示对推广人员的期望。这些农民希望推广人员能主动关心他们的问题,同他们亲切地、平等地讨论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农业推广指除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2.成果示范是指在农业推广人员指导下把在当地经试验取得成功的技术或经验,在农民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经营或作业,将实际效果展示出来,以引起周围其他农民的兴趣,鼓励并督促他们效仿的农业推广方法。

3.方法示范是指在农业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展示某种技能的推广方法。

4.农业技术市场:是指农业技术买卖的场所。

二、简答题

1.简答农业技术市场的构成要素。

卖方;买方;农业技术;中介机构

2.(1)个别指导。(2)集体指导。(3)大众传播。

⑥培训效果分析

3.农民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人的行为受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自然环境(地理、地貌、气候等)和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习俗等)。二是受人的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三是受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三、论述题

1.工作内容的变化:(1)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单纯的农业生产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2)广义农业推广除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3)现代农业推广则以信息服务为主并帮助农民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

决定因素:(1)市场需求。(2)科技进步。(3)国家经济政策。(4)社会进步。

2.农民类群:(1)创新先驱者。(2)早期采用者。(3)早期多数。(4)后期多数(5)落后者。 接受新技术的速度依次减慢。

原因:(1)农民自身因素:农民文化程度、年龄、创新的采用动机等。(2)经营条件:土地面积、资金、劳动力等。(3)农业技术自身的特点:技术的复杂程度、技术的实用性等。(4)其他社会、政治因素:社会价值观、人际关系、政治因素。

3.(1)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对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

(2)了解农民学习心理

(3)实施农民培训

① 培训时间的确定

农业推广的培训时间应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整个过程,并尽可能利用夜间、雨天、冬闲等生产空隙时间,安排和组织农民培训。这样可把培训与农事季节结合起来,使农民在接受培训的同时,又可以通过亲自生产实践来加以验证。在每一次具体培训实施过程中,上课时间还应依据各地农民的作息时间来灵活掌握。

② 选好培训的地点

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应在乡、镇一级组织实施。农民到乡里集中培训,一般能够当天往返,可方便农民,并大大降低培训费用。

但对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培训,如村防疫员、农机驾驶员等,许多乡、镇尚不具备培训条件,就应把培训到集中到县里办,以保证质量

③ 培训师资的确定

培训的成功与否与教学人员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培训教师上必须倍加仔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应当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的师资队伍。依据培训方法和内容的不同,可以聘请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推广部门、生产和经营单位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技术人员乃至进步农民作为培训教师。

④ 培训对象的通知及报到注册

⑤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培训的内容是否符合参加培训农民的生产实际需要,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成败。有时培训内容难以同时满足每一位参加培训农民的需要,这时就要以大多数农民感兴趣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选择: 参与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直观教学

⑥ 培训效果分析

培训效果取决于被培训者的学习态度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对教师而言应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员聊天,直接了解学员对课程的理解程度,鼓励学员提出建议和新的需求。

模拟试题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农业推广:把有用的信息传授给人们,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的利用这些信息的过程。

2.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3.集体指导: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次给许多人进行培训的农业推广方法。

4.大众传播: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的推广方法。

二、简答题

1.简答农民采用创新的认识过程有几个阶段?

(1)认识阶段。(2)兴趣阶段。(3)试用阶段。(4)评价阶段。(5)采用阶段。

2.简答如何实施农民培训。

(1)教师应具备对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

(2)了解农民学习心理

(3)实施农民培训

① 培训时间的确定

② 选好培训的地点

③ 培训师资的确定

④ 培训对象的通知及报到注册

⑤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要适合农民向需要

3.农业创新在传播中有哪些制约因素?

(1)经营条件的影响;

(2)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

(3)农民的自身因素影响;

(4)其他社会政治因素影响。

三、论述题

1.使农民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有那些?请用图表述农民行为产生的机理,并说明与农业推广工作有何关联?

(1)人的行为受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自然环境(地理、地貌、气候等)和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习俗等)。二是受人的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三是受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2)

(3)关联:

(1)农业推广应依据农民需要提供技术与信息服务;(2)应用期望、激励调动农民积极性;(3)提高推广人员素质,增大推广期望值;(4)推广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推广人员及其合作者。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怎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农业推广方法:(1)大众传播:包括,文字传播、视听媒介传播及静态陈列传播;(2)集体指导:包括,方法示范、成果示范、培训、农业报告会等;(3)个别指导:包括,农户访问、办公室咨询、田间实地指导、植物医院及电话、信函咨询等。

推广方法的综合运用:

(1)依据技术创新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推广方法;(2)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推广方法;(3)依据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选择推广方法。

3.试述成果示范的实施程序。

(1)制订示范计划 内容主要包括:示范的内容、时间、地点、规模,预期指标,生产资料的来源及保障,观摩学习人员的范围,组织形式,参观时期,讲解内容,技术人员和示范农户的义务和权利,观察调查项目及方法等。

(2)示范地点(场所)和示范户的确定

(3)加强指导,创建高质量的示范样板 应将示范技术的要点及相关知识耐心地传授给示范户中的技术带头人,示范技术的每个关键环节必须亲自参加。此外,还应帮助示范户协调解决生产资料的供给等困难事项,只有这样,才能使示范技术成果的优越性充分挖掘出来。

(4)观察记载 应按计划要求及时、准确地讲行观察记载,并将平均数记入观察调查记载表中,作为资料保存供总结使用。

录象可给参观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它可使示范的过程较直观、系统地重现出来,可提高示范的影响效果。

(5)组织观摩 首先由推广人员介绍示范的技术概况和本次参观的主要内容,并发放有关资料。接下来就是分组实地观摩,示范负责人和示范户要在带领参观过程中,及时解答参观者的各种咨询,并对某些不同观点交换意见。最后到一个固定场所观看录像,由示范负责人、示范户代表和有关的领导人做总结发言。

模拟试题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2.行为: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3.动机(Motive)是行为的直接力量,它是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

4.沟通: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即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爱好、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过程。

5.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二 简答题 (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的特性 (1).相对优越性 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2)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经验以及潜在采用者的需要相适应的程度。(3)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理解和使用起来相对困难的程度。(4)可试验性 可试验性是指某项创新可以小规模地被试验的程度。(5)可观察性 可观察性是指某项创新的成果对其他人而言显而易见的程度。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1)依成果性质分类: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开发性研究成果;

(2)依据成果的表现形式分类: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

(1)沟通主体:沟通主体又分为传送者与接受者;

(2)沟通客体:沟通客体指沟通的信息内容。农业推广沟通客体主要由信息、情感、思想等构成。信息作为沟通客体极为普遍。

(3)沟通渠道

(4)沟通媒介

三 论述题

1.试述论文的格式及写作要求

按照论文的一般分类方法,科技论文可分为科学论文与技术论文两种。推广论文一般属于后者。尽管不同刊物,对论文格式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技术论文类一般包括:

(1)标题。一个好的论文标题可以使读者“先睹为快,欲阅下文”。推广论文的标题应具有确切、鲜明、醒目、简洁等特点。

(2)作者署名。

(3)摘要(有的刊物用内容提要)。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而不加评论地简短陈述。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不能太长,一般要求200字左右(有的刊物要求同时有英文摘要)。

(4)关键词。为适应信息检索、情报查新需要,每篇论文需要提炼出3~8个关键词。

(5)正文。推广论文类论文一般由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等部分组成。前言说明写作目的,介绍主要内容及与本论文相关的前人研究状况等;材料与方法介绍论文涉及的相关材料与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运用简洁的语言,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合理的分析;讨论或结论是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和归纳出来的观点,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等。

(6)参考文献。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农民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农业推广教育就要针对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目前的迫切需求。同时,要十分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和实践指导相结合,贯彻学中干、干中学的教学原则。

(2)直观原则

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农民,他们学习的目的、心理活动、文化素质和学识水平等方面与在校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最现实,不但要亲眼看到,亲手摸到,而且还渴望了解取得成果的过程。把“看”、“讲”、“做”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这样,对农民才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推广教育效果。

(3)启发性原则

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农民发表意见,提出不同见解,让农民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决定取舍,培养农民对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进行评判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对话、交流看法等方式创造和谐、

融洽的气氛,使学习成为主动参与、自觉自愿的行为。

(4)因人施教原则

贯彻因人施教原则,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农民的学习特点,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良好的推广教育效果。一般来说,对于创新热情不高,比较保守求稳的农民,采用典型引路,耐心示范的办法,用事实说话;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要注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加强辅导;对于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文化程度,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民,则要引导他们对农业科技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知识的更新,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3.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

(1)经营条件的影响

中等规模经营的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比小规模经营农户增加。在我国,就种植业来说,土质不同,土地分散。这种很小规模的生产,从采用创新方面看显然是一种制约因素。

(2)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的影响

农业创新自身的技术特点对其采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第一,技术的复杂程度。第二,技术的可分性大小。第三,技术的适用性。

(3)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

农民的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的影响: ①家庭的组成。②户主年龄与性别。③农业经营和家庭经济计划。④亲属关系和宗族关系。

(4)其他社会、政治因素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机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政治因素的影响

模拟试题四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双向沟通:在沟通中,若发信息者与接受者地位不断交换,信息与反馈往返多次,即为双向沟通。

2.现场参观教学: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

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也可扩延至城镇居民,工作方式是教育性的。

4.传播媒介:指信息传播的通道,又称传播媒体、传播渠道等。

5.科普文章:是科技论文的一种,其特点是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阐述科学道理,从而使深奥的理论和科技知识得以普及。

二 简答题 (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采用者的分类

第一种类型叫“创新先驱者”,第二种类型叫“早期采用者”,第三种类型叫“早期多数”,第四种类型叫“后期多数”,第五种类型叫“落后者”。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

(2)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生态区域性 ;效果的不稳定性 ;综合性和相关性 ;不可逆转的时序性。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

(1)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在沟通过程中,推广人员应具备教师和学生两种身份,既是教育者,要向农民传递有用信息,同时又是受教育者,要向农民学习生产经验,倾听农民的反馈意见。

(2)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与农民一起讨论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取得农民信任,使农民感到你不是“外来人”,而是“自己人”。

(3)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

要尽可能采用适合农民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

(4)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

(5)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

(6)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

三 论述题

1.试述农业推广语言特点及原则

(1)农业推广语言特点

易懂易记,简单明了;实用实效,可行易行, 应使科学原理通俗化,复杂技术简单化,经过推广人员的语言加工,深理浅释,使高深科技理论和高难复杂技术,易于掌握,可行易行;生动形象,朴实无华。

(2)农业推广语言运用原则

朴实通俗原则;深入浅出原则;科学规范原则;事实教育原则。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1)普及性

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面向农业生产,面向农村的社会教育工作。以广大农民为对象,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

(2)实用性

现阶段,农业推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农民,他们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储备知识,而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全是为了应用。

(3)实践性

农业推广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是根据农业生产实际的要求,按照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这一程序实施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向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帮助农民消除采用新技术的疑虑,转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且还要同他们一起进行实验,向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

(4)时效性

农业推广教育的时效性包含:一层含义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一项新成果如果不及时地推广应用,就会降低或失去推广的价值;另一层含义是,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需要,往往是“近水解渴”,要求立竿见影。

3.试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运行机制的类型及特点

(1)类型 第一类,是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根据传统工业投资回报率较低的现实,纷纷将资金转向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领域。第二类,是一些大型企业或外向型食品、果蔬菜类加工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确保稳固的原料来源而建立的生产基地。第三类,是部分科研(企业、民营)育种单位,为了保证良种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结合专业特点而建立的良种繁育基地。

(2)特点

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价值规律作用显著;含有风险共负,利益分享的成分,调动和加强了企业和农户两方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通过定单农业的形式,实现了小单元分散经营与大规模生产的有机结合,解决了产供销分离的问题。 延伸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企业承担产前预测、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包销,掌握着运作的主动权。

受市场特别是外贸形势影响,这种结合很不稳定。

企业投资开发或引进技术成果,既减轻了国家负担,又吸纳了大量技术人员。

模拟试题五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单向沟通:单向沟通指发信息者与接受者地位不变。

2.示范教学法: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3.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4.信息加工:是根据不同目的和用途对原始信息进行浓缩、改写和计算分析的活动。

5.可行性论证:是指根据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情况,从技术、资源、人、财、物等因素考虑,在立项前,对项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论证其可行性的报告性材料。

二 简答题 (每题10分)

1.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1)突破阶段:农村社区中的创新先驱者(如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等)一旦试验成功,以令人信服的成果证明,创新可以在当地应用而且效果明显的时候,就实现了“突破”,突破阶段是创新扩散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2)紧要阶段:紧要阶段实际上就是创新成果由创新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程。

(3)跟随阶段:“早期多数”的这部分农民认为创新有利可图也会积极主动采用。

(4)从众阶段:当创新的扩散已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时,个人几乎不需要什么驱动力,而被生活所在的群体所推动,被动地“随波逐流”。

2.简答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

根据B=f(P,E),式中,B代表农民行为;P代表个人特性;E代表环境。

该式表明,农民行为受个人特性和外界环境共同影响,要改变行为,必须改变个人特性,或改变外界环境。

(1)以农民为中心的策略;(2)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3)人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

3.简答论文的选题原则

(1)选择有创新的问题 选择别人尚未研究或虽有研究,但不完整、不全面的问题。创新是推广论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创新必须以解决农业推广、农村发展、科学管理等实际问题需要为出发点。

(2)选择有争论的问题

(3)选择农业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这是推广论文选题的最基本原则。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论文是没有价值的。

(4)选择与自身条件,能力相适应的题目

三 论述题

1.试述“营销4P”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Product)策略

农业推广机构和农技中介机构应开动脑筋,积极开发出市场需要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稳固农业根基,繁荣农村经济的服务项目和产品。

(2)地点(Place)策略

地点策略就是营销的渠道策略,即如何选择产品从制造商转移到消费者的途径。尽管推广机构的总部可以放在城市的大学或研究院里,但其工作场所应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线。

(3)促销(Promotion)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规范化,农民对促销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实际上,促销就是推广机构运用各种传播信息的媒体,将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务传送到目标市场,并引起农民的兴趣,激发农民的动机,满足农民的需要,达到服务的目的。

(4)价格(Price)策略

这一策略必须考虑目标市场上的竞争性质、法律政策限制、购买者对价格的可能反应,同时也要考虑折扣、折让、支付期限、信用条件等相关问题。定价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决策,需要审慎认真。

2.试述创新“S型”扩散理论及其应用

(1)阶段性规律及其应用 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即:

①投入阶段;②发展阶段;③成熟阶段;④衰退阶段。与此4个阶段相对应,农业推广学家提出了推广工作的4个时期,即:①试验示范期;②发展期;③推广期;④交替期。

(2)时效性规律及其应用 造成农业创新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种“磨损”所致。主要有:①无形磨损。②有形磨损。③政策性磨损。④价格磨损。⑤人为磨损。

农业创新的时效性说明一项创新的应用时间不是无限的,具有过期失效和过时作废的特点。因此,创新出台后,必须尽早组织试验,果断决策,进入示范;加快发展期速度,使其尽快从早期试验阶段进入成熟期,让其在“青壮年”时期充分发挥效益;要尽可能延长成熟期,延缓衰退,特别要防止过早衰退。

(3)交替性规律及其应用 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寿命有限,不可能长盛不衰,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不断交替现象。根据交替性规律,推广工作者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就是说在一项创新尚未出现衰退的迹象时,就应该不失时机地、积极地引进、开发和储备新的项目,保证创新交替的连续和发展;也要选择适应的交替点,既要使前一项创新充分发挥其效益(不早衰),又要使后一项创新及时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无断桥)。

3.试述农民学习心理

(1)农民学习的特点

学习目的明确;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农民的认识能力正是建立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他们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对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科学技术),有着在校学生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学习时间有限;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在实践中常常是向其他农民学习的东西多于农业推广人员所教的东西。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2)农民学习的心理期望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益;农民是务实主义者,期望解决实际问题;农民是生产劳动者,期望帮助决策分析;期望主动关心和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民当学生,心理有“屈就”的情绪,因为产生自卑感而不会主动表示对推广人员的期望。这些农民希望推广人员能主动关心他们的问题,同他们亲切地、平等地讨论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


相关文章

  •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能力提升_肥料
  •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能力提升_肥料 一.判断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题.) 1.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或者开采矿石,经过加工制成的肥料,也称有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 [您的答案]:√[正确答 ...查看


  •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2
  •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6-27 00:22:28 一.单选题 1. (5分) 集约经营,劳动生产率( ). ∙ A. 特别低 ∙ B. 比较低 ∙ C. 高 ∙ D. 低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2 土地资源 ...查看


  • 农业基础知识1
  • 一.选择题 1. 超级稻是指:( A ) A.产量特别高的水稻 B.米质特别好的水稻 C.抗性特别好的水稻 2. 下列作物中,哪个不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C ) A.玉米 B.大豆 C.高粱 3. 广东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A ) A.水 ...查看


  • 农业区位选择
  • <农业的区位选择>测试题 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 孙继勇 一.选择题 (原创)荔枝是中国的特色热带水果,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广西大力发展荔枝罐头.荔枝果汁与荔枝酒加工.读广 ...查看


  • 2015年河南省专技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考试(180道题汇总)
  • 2015年河南省专技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考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个选项是伦敦烟雾的直接原因?( ) A.臭氧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硫和粉尘 D.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C.二氧化硫和粉尘 2.以下哪些方面不属于创新文化范围:( ) A.创 ...查看


  • 第一章达标检测答案
  • 地理必修3第一章达标检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共60分) 答案:1.A 2.B 解析:本组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的"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的用途, 并对照选项中所提到的区域, 从而 ...查看


  • 中国农业大学专升本网上作业(农业经济管理)
  • 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 ) A.植物产品 B.动物产品 C.食品 D.动植物产品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 ) A ...查看


  •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分析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 2.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全球的典型分布区 3.提高分析任何一个地方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二.上课内容: 根据教学讲义和地图册课本等资料进行 ...查看


  • 农业技术推广试题及答案
  • 送教下乡种植专业中专班<农业技术推广>结业考试试卷 平安城教学点 学员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名词解释(20分) 假种子 劣种子 农业转基因生物 瘦肉精 二.填空(20分) 1.农产品市场调查基本过程包括. 2.农业信息包括 . ...查看


  • 9.古代中国的经济
  • 专题九 古代中国的经济 五年高考 A组 2009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广东文基)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