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2012-05-18 始止 2012-08-18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修订草案)》已经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将提交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二次审议,现将条例修订草案全文公布,欢迎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修订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组织、基金会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条例。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安全健康和获取劳动报酬、参与民主管理等权利,不得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免除用人单位责任、加重劳动者责任、排除劳动者合法权利。

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得损害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应当主动、如实告知劳动者,或者采取公告栏、书面文本、电子邮件、本单位网站等便于劳动者知晓的方式公示。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作为重要职责,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组织和行业组织等相关方面的意见,研究制定涉及劳动关系的政策、措施。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用人单位的代表组成协调劳动关系委员会,协调处理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 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等情况进行监督。

第八条 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应当促进平等就业工作,消除就业歧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模范用人单位予以表彰。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如实向劳动者告知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职业危害和劳动条件等。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

劳动者应当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如实说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就业现状、健康状况、竞业限制等情况,提供自己的居民身份、学历、工作经历、职业技能等证明。

第十一条 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其代理人与劳动者订立。

劳动合同同时使用中文和外文文本的,合同内容应当一致,不一致的以中文文本为准。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文本交付劳动者本人,不得扣押。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参加上岗前培训、学习或者见习的,劳动关系自劳动者参加之日起建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见习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企业停产放长假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离岗休养人员以及其他协商保留劳动关系的不在岗人员,同时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从事全日制劳动的,应当将其与原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情况告知新的用人单位。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可以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作出例外约定。

第十四条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须停工治疗的,在规定的医疗期内,试用期中止。

第十五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了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第二次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三十日,应当告知劳动者可以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三十日,告知劳动者可以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六条 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未书面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视为同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书面提出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 用人单位以维持或者提高原劳动合同约定条件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劳动者拒绝签订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终止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在维持或者提高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下,不与用人单位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终止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自劳动合同期满次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合同期限届满后自动续延

的,视为双方续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延长劳动合同期限,时间累计超过六个月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实行同工同酬,对相同或者相近岗位上的劳动者,执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制度。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一)实际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高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及集体合同规定标准的,按照实际已经履行的内容确定;

(二)实际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低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或者集体合同规定标准的,按照其中有利于劳动者的最高标准确定;

(三)没有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或者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规定的劳动报酬及劳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或者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国家规定标准以下的,应当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并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用人单位支付的高温津贴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或者省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特殊工时工作制岗位劳动的,应当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者事先征得劳动者的书面同意。

用工单位安排被派遣劳动者从事特殊工时工作制岗位劳动的,应当在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中约定或者事先征得被派遣劳动者和劳务派遣企业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一)用人单位以委派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岗位变动的;

(二)用人单位因资产业务划转、资产购并、重组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岗位变动的;

(三)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者关联企业间流动的;

(四)用人单位及其关联企业与劳动者轮流订立劳动合同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 依法约定的服务期长于劳动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续延至服务期满。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可以与负有保守商业秘密等义务的劳动者,就解除劳

动合同提前通知期作出约定,约定劳动者应当在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前的一定合理期限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在提前通知期内变更劳动合同,合理调整工作岗位。提前通知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对处于竞业限制期限内的离职劳动者应当按月给予经济补偿。月经济补偿额不得低于该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对劳动者不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未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已经履行竞业限制约定的,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约定或者法定标准给予补偿。

竞业限制约定中的同类产品、同类业务仅限于劳动者离职前用人单位实际生产或者经营的相关产品和业务。竞业限制的期限由当事人约定,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八条 变更劳动合同应当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注明变更日期,但有利于劳动者的除外。

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的,应当将变更要求书面送交另一方,另一方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逾期未作出书面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可以中止:

(一)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的;

(三)劳动合同因不可抗力暂时不能履行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中止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保留劳动关系,暂停履行劳动合同,不计算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中止情形消失,应当恢复履行。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工会的,通知用人单位所在地工会。

第三十一条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意向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者在合同期满时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终止劳动合同。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上一个月工资不能反映正常工资水平的,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定,不满十二个月的,按照实际月平均工资确定。上一个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确定。

第三十三条 劳动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和该法施行前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的工作年限、适用条件分段计算。

经济补偿计发标准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不满十二个月的,按照实际月平均工资确定。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确定。

第三十四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除按照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外,还应当给予劳动者不低于本人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或者绝症的还应当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第三十五条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应当根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双方约定归还用人单位的财物、技术资料等,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劳动合同因劳动者退休而终止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约定的保守商业秘密、竞业限制条款对双方仍具有约束力。

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十六条 劳务派遣企业依法成立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劳动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百分之三十,最高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用工单位从业人员不足二十人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 劳务派遣企业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约定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从其约定。

第三十九条 劳务派遣企业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应当为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办理社会保险。

第四十条 劳务派遣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应得的经济补偿,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得克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险费。

第四十一条 被派遣劳动者一方与劳务派遣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技能培训、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女职工权益保护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

用工单位在开展集体协商时,应当听取被派遣劳动者的意见。被派遣劳动者一方可以与用工单位就同工同酬、劳动标准、加班费、绩效奖金和与工作岗位有关的福利待遇、岗位培训、工资调整机制等开展集体协商。

第四十二条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第四十三条 非全日制用工不适用国家有关带薪年休假、加班加点、医疗期等规定。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接纳全日制在校学生进行实习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不得安排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的劳动,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总时间超过十二个月的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每日顶岗实习超过八小时。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企业应当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

及时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企业向顶岗实习学生支付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得克扣或者拖欠学生的劳动报酬。

第六章 劳动合同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进行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争议。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协助做好本辖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有关工作。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劳动合同文本,建立职工名册,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发布制度,指导用人单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书面材料审查制度,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情况进行监测。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反映用人单位依法成立情况、招用职工、遵守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参加社会保险等情况的材料。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依法开展行政调解工作,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对重大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信用征信制度。

劳动行政部门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可以向社会公布,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

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按照法定权限、程序履行职责。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教育、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就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等问题进行协商,向用人单位反映劳动者的意见和要求。

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会有权督促用人单位及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提请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第五十四条 协调劳动关系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就劳动政策的制定、劳动标准的确定以及集体协商争议和劳动纠纷的处理等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引导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本人的;

(二)安排学生每日顶岗实习超过八小时或者克扣、拖欠顶

岗实习学生劳动报酬的。

第五十六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一)招用企业停产放长假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离岗休养人员以及其他协商保留劳动关系的不在岗人员,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二)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继续留用劳动者工作,但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解除劳动关系的,还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五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数额较大,经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但未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第五十九条 劳动者违反本条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未根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双方约定归还用人单位的财物、技术资料等,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的,应当根据双方约定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第六十条 劳务派遣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用工一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为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办理社会保险的;

(二)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应得的经济补偿的;

(三)未为被派遣劳动者及时足额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第六十一条 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2012-05-18 始止 2012-08-18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修订草案)》已经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将提交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二次审议,现将条例修订草案全文公布,欢迎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修订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组织、基金会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条例。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安全健康和获取劳动报酬、参与民主管理等权利,不得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免除用人单位责任、加重劳动者责任、排除劳动者合法权利。

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得损害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应当主动、如实告知劳动者,或者采取公告栏、书面文本、电子邮件、本单位网站等便于劳动者知晓的方式公示。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作为重要职责,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组织和行业组织等相关方面的意见,研究制定涉及劳动关系的政策、措施。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用人单位的代表组成协调劳动关系委员会,协调处理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 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等情况进行监督。

第八条 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应当促进平等就业工作,消除就业歧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模范用人单位予以表彰。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如实向劳动者告知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职业危害和劳动条件等。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

劳动者应当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如实说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就业现状、健康状况、竞业限制等情况,提供自己的居民身份、学历、工作经历、职业技能等证明。

第十一条 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其代理人与劳动者订立。

劳动合同同时使用中文和外文文本的,合同内容应当一致,不一致的以中文文本为准。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文本交付劳动者本人,不得扣押。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参加上岗前培训、学习或者见习的,劳动关系自劳动者参加之日起建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见习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企业停产放长假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离岗休养人员以及其他协商保留劳动关系的不在岗人员,同时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从事全日制劳动的,应当将其与原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情况告知新的用人单位。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可以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作出例外约定。

第十四条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须停工治疗的,在规定的医疗期内,试用期中止。

第十五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了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第二次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三十日,应当告知劳动者可以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三十日,告知劳动者可以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六条 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未书面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视为同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书面提出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 用人单位以维持或者提高原劳动合同约定条件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劳动者拒绝签订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终止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在维持或者提高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下,不与用人单位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终止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自劳动合同期满次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合同期限届满后自动续延

的,视为双方续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延长劳动合同期限,时间累计超过六个月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实行同工同酬,对相同或者相近岗位上的劳动者,执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制度。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一)实际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高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及集体合同规定标准的,按照实际已经履行的内容确定;

(二)实际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低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或者集体合同规定标准的,按照其中有利于劳动者的最高标准确定;

(三)没有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或者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规定的劳动报酬及劳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或者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国家规定标准以下的,应当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并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用人单位支付的高温津贴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或者省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特殊工时工作制岗位劳动的,应当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者事先征得劳动者的书面同意。

用工单位安排被派遣劳动者从事特殊工时工作制岗位劳动的,应当在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中约定或者事先征得被派遣劳动者和劳务派遣企业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一)用人单位以委派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岗位变动的;

(二)用人单位因资产业务划转、资产购并、重组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岗位变动的;

(三)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者关联企业间流动的;

(四)用人单位及其关联企业与劳动者轮流订立劳动合同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 依法约定的服务期长于劳动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续延至服务期满。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可以与负有保守商业秘密等义务的劳动者,就解除劳

动合同提前通知期作出约定,约定劳动者应当在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前的一定合理期限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在提前通知期内变更劳动合同,合理调整工作岗位。提前通知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对处于竞业限制期限内的离职劳动者应当按月给予经济补偿。月经济补偿额不得低于该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对劳动者不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未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已经履行竞业限制约定的,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约定或者法定标准给予补偿。

竞业限制约定中的同类产品、同类业务仅限于劳动者离职前用人单位实际生产或者经营的相关产品和业务。竞业限制的期限由当事人约定,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八条 变更劳动合同应当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注明变更日期,但有利于劳动者的除外。

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的,应当将变更要求书面送交另一方,另一方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逾期未作出书面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可以中止:

(一)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的;

(三)劳动合同因不可抗力暂时不能履行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中止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保留劳动关系,暂停履行劳动合同,不计算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中止情形消失,应当恢复履行。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工会的,通知用人单位所在地工会。

第三十一条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意向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者在合同期满时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终止劳动合同。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上一个月工资不能反映正常工资水平的,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定,不满十二个月的,按照实际月平均工资确定。上一个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确定。

第三十三条 劳动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和该法施行前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的工作年限、适用条件分段计算。

经济补偿计发标准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不满十二个月的,按照实际月平均工资确定。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确定。

第三十四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除按照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外,还应当给予劳动者不低于本人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或者绝症的还应当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第三十五条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应当根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双方约定归还用人单位的财物、技术资料等,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劳动合同因劳动者退休而终止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约定的保守商业秘密、竞业限制条款对双方仍具有约束力。

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十六条 劳务派遣企业依法成立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劳动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百分之三十,最高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用工单位从业人员不足二十人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 劳务派遣企业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约定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从其约定。

第三十九条 劳务派遣企业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应当为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办理社会保险。

第四十条 劳务派遣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应得的经济补偿,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得克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险费。

第四十一条 被派遣劳动者一方与劳务派遣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技能培训、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女职工权益保护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

用工单位在开展集体协商时,应当听取被派遣劳动者的意见。被派遣劳动者一方可以与用工单位就同工同酬、劳动标准、加班费、绩效奖金和与工作岗位有关的福利待遇、岗位培训、工资调整机制等开展集体协商。

第四十二条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第四十三条 非全日制用工不适用国家有关带薪年休假、加班加点、医疗期等规定。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接纳全日制在校学生进行实习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不得安排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的劳动,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总时间超过十二个月的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每日顶岗实习超过八小时。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企业应当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

及时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企业向顶岗实习学生支付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得克扣或者拖欠学生的劳动报酬。

第六章 劳动合同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进行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争议。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协助做好本辖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有关工作。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劳动合同文本,建立职工名册,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发布制度,指导用人单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书面材料审查制度,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情况进行监测。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反映用人单位依法成立情况、招用职工、遵守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参加社会保险等情况的材料。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依法开展行政调解工作,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对重大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信用征信制度。

劳动行政部门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可以向社会公布,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

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按照法定权限、程序履行职责。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教育、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就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等问题进行协商,向用人单位反映劳动者的意见和要求。

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会有权督促用人单位及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提请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第五十四条 协调劳动关系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就劳动政策的制定、劳动标准的确定以及集体协商争议和劳动纠纷的处理等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引导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本人的;

(二)安排学生每日顶岗实习超过八小时或者克扣、拖欠顶

岗实习学生劳动报酬的。

第五十六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一)招用企业停产放长假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离岗休养人员以及其他协商保留劳动关系的不在岗人员,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二)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继续留用劳动者工作,但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解除劳动关系的,还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五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数额较大,经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但未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第五十九条 劳动者违反本条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未根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双方约定归还用人单位的财物、技术资料等,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的,应当根据双方约定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第六十条 劳务派遣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用工一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为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办理社会保险的;

(二)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应得的经济补偿的;

(三)未为被派遣劳动者及时足额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第六十一条 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相关文章

  •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审查报告
  •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草案)>审查意见的报告 文件编号:144645 关于<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草案)>审查意见的报告 --2003年8月12日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 ...查看


  • 表4.3.2项目部安全会议记录
  • 表 4.3.2 项目部安全会议记录 记录人:俞青 主 持 人 参会人数 孙卯根 工程名称:山湖弘雅苑三标(4#-7#楼及地库南 2 区) 组织部门 会议时间 会议签到: 项目部 2013.1 出席对象 会议地点 管理人员及各班 组长 项目部 ...查看


  • 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15)
  •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103 号 <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已于2015年4月1日经省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2015年4月2日 - 1 - 江苏省实施<工 ...查看


  • 江苏2015工伤保险条例
  • 文件标题 文 号 颁布日期 是否有效 文件正文 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03号 2015-04-03 是 <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已于2015年4月1日 经省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 ...查看


  •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办法
  •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 条例>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45号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145号 <江苏省实施办法>已经1998年9月2 ...查看


  • 劳动关系协调员(2014)
  • 幻灯片1 第二章 劳动标准实施管理 幻灯片2 劳动标准基础知识  劳动标准的概念和分类  劳动标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 劳动标准的多种分类方法  劳动基准的概念  狭义: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  广义:除劳动报酬.劳 ...查看


  •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办法 1
  •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45号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办法>已经1998年9月25日省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代省长 季允石 一 ...查看


  • 江苏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
  • 江苏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 (1996年8月16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推动本省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加快国土的绿化进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 ...查看


  • 江苏省禁止赌博条例
  • (1989年10月25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通过  1989年11月13日公布) 第一条  为禁止赌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查看


  • [法律法规]江苏省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 1
  • [阅读全文]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对<江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