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本是什么
要想去解释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有何渊源和特色,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民本”?而最早对于“民本”一词的解释,可以追溯至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民本”一词的完整解读就是“民为邦本”,大意是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尚书》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的内容表明,从夏、商到西周,形成了民心天意,君主以德配天,从而敬天保民的意识。(张仲波 2010
1)众所周知夏商周三朝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发展中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他们都只是奴隶制的国家。于是问题便出现了,在一个完全私有化的国度中,为什么会有民本思想萌芽?
(1)殷商时期的天命观
《尚书》中记载着这样一句“我生不有命在天”。这句话是在商朝快要灭亡时商纣王说的,大意是我的生命是由天决定的。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天命”的看法十分重,而这就是殷商时代典型的天命观。
(2)西周初年天命观的人性化
西周初年人们把天看成是有意识的人格之天,是主宰一切的力量。周初的君王鉴于
商覆灭的教训,指出上天只是眷顾有德的君主,认为天是德的化身,只有德的人才能作为统治者。(侯荣华 2011 1)当时人们认为商朝被西周取而代之,根本原因在于商纣王无德,上天唯有任命有德行的周武王为新的君主。但是上天是怎样确定有德的人呢?通过怎样的条件?
(3)否定天命,肯定人命
西周后期,特别是厉王时期,由于统治者昏庸残暴,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这个时候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天却并没有站出来,让人民不受苦难或少受苦难。失去依靠的人民于是对天产生了怀疑。(侯荣华 2011 1)“天”塌下了,人们只能从自身找寻价值所在,于是人们对于自身的肯定亦越来越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西周后期,铁器的出现以及青铜的广泛使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相对地自然对于人们的限制少了,而人类对于自身可控制的却多了。总而言之民本思想的形成绝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及至春秋战国时民本思想成为诸子百家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 儒家的民本思想
(1) 孔子的民本思想
相信世界上只要读过书的朋友,都会认识孔子,因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乃至近代社会长达两千多年。人人都会知道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但是我们并没有深究过一个问题,正正因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所以其学说必然有不完善的地方。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孔子所隶属的士阶级是随着由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而壮大且地位提高的,所以先秦的儒士(指为士卿出谋划策的读书人)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于古代文化有一种特殊的崇敬与信仰。(赵中秋 2011 1)孔子代表的阶级并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他身上依然保留这强烈的阶级观念,从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便知道,这个“礼”并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礼仪,在古代这个“礼”就是制度,是不能被践踏的。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 他认为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炼方法。由此可见孔子的民本思想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人民必须依附在君主制定的体制下,严格按照其要求才能生活下去,但是在孔子理论上我们是找到进步的地方的,因为这个“仁”是面对所有人的,而所有人当然包括国家的君王,君王要有仁才能管治天下,而仁的最根本体现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不仅仅爱自己的妻子、儿女、父母,也要爱自己的家族、亲属及其他长辈外,更要爱这以外的别人。孔子还提倡“安百姓”《论语•宪问》,主张“泛爱众”《论语•学而》(赵中秋 2011 1)还有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统治思想。孔子认为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不仅仅是被统治被约束的牲畜,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统治者要予以关心爱护人,那么就要实行“德政”。“德政”即是“仁”在政治上的运用。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孔夫子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有教无类”,孔子在教育方面贯彻“民本”思想。孔子本人不仅首开私人办学的先河,更是在教育对象上体现了平等人的
思想(赵中秋 2011 1)孔子一生门生达3000人,有成就者达72,可以说在那个贵贱的等级分明、社会地位非常严格的时代,孔子能不分贫穷、富裕,对所有求学者予以教育,正正是孔子把教育带至平民百姓的层面,才会有后来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出现,可以说这就不仅仅是开明的,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大的改革意义。
(2) 孟子的民本思想
而孟子就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创新的最接近完美的人,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火不断而孟子就是在这样的乱世当中生存的,面对武力争霸的诸侯国与陷于水深火热的百姓,面对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社会,以其为民请命的情怀、睿智精深的哲思和伟岸不屈的大丈夫气概,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施政主张,鲜明地体现了民本思想特色。(刘吉美 2010 1)
参考书目:
1. 张仲波 2010 03-15《先秦民本思想的形成》文教资料
2. 侯荣华2011 7-21 《从政治角度看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赤峰学院学报
3. 赵中秋 2011 10-08《论孔子“民本”思想》 谈古论今87期
4. 刘吉美 2010 08-01 《民本思想——孟子思想的精华》 现代语文27期
一 民本是什么
要想去解释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有何渊源和特色,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民本”?而最早对于“民本”一词的解释,可以追溯至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民本”一词的完整解读就是“民为邦本”,大意是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尚书》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的内容表明,从夏、商到西周,形成了民心天意,君主以德配天,从而敬天保民的意识。(张仲波 2010
1)众所周知夏商周三朝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发展中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他们都只是奴隶制的国家。于是问题便出现了,在一个完全私有化的国度中,为什么会有民本思想萌芽?
(1)殷商时期的天命观
《尚书》中记载着这样一句“我生不有命在天”。这句话是在商朝快要灭亡时商纣王说的,大意是我的生命是由天决定的。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天命”的看法十分重,而这就是殷商时代典型的天命观。
(2)西周初年天命观的人性化
西周初年人们把天看成是有意识的人格之天,是主宰一切的力量。周初的君王鉴于
商覆灭的教训,指出上天只是眷顾有德的君主,认为天是德的化身,只有德的人才能作为统治者。(侯荣华 2011 1)当时人们认为商朝被西周取而代之,根本原因在于商纣王无德,上天唯有任命有德行的周武王为新的君主。但是上天是怎样确定有德的人呢?通过怎样的条件?
(3)否定天命,肯定人命
西周后期,特别是厉王时期,由于统治者昏庸残暴,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这个时候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天却并没有站出来,让人民不受苦难或少受苦难。失去依靠的人民于是对天产生了怀疑。(侯荣华 2011 1)“天”塌下了,人们只能从自身找寻价值所在,于是人们对于自身的肯定亦越来越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西周后期,铁器的出现以及青铜的广泛使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相对地自然对于人们的限制少了,而人类对于自身可控制的却多了。总而言之民本思想的形成绝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及至春秋战国时民本思想成为诸子百家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 儒家的民本思想
(1) 孔子的民本思想
相信世界上只要读过书的朋友,都会认识孔子,因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乃至近代社会长达两千多年。人人都会知道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但是我们并没有深究过一个问题,正正因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所以其学说必然有不完善的地方。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孔子所隶属的士阶级是随着由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而壮大且地位提高的,所以先秦的儒士(指为士卿出谋划策的读书人)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于古代文化有一种特殊的崇敬与信仰。(赵中秋 2011 1)孔子代表的阶级并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他身上依然保留这强烈的阶级观念,从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便知道,这个“礼”并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礼仪,在古代这个“礼”就是制度,是不能被践踏的。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 他认为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炼方法。由此可见孔子的民本思想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人民必须依附在君主制定的体制下,严格按照其要求才能生活下去,但是在孔子理论上我们是找到进步的地方的,因为这个“仁”是面对所有人的,而所有人当然包括国家的君王,君王要有仁才能管治天下,而仁的最根本体现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不仅仅爱自己的妻子、儿女、父母,也要爱自己的家族、亲属及其他长辈外,更要爱这以外的别人。孔子还提倡“安百姓”《论语•宪问》,主张“泛爱众”《论语•学而》(赵中秋 2011 1)还有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统治思想。孔子认为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不仅仅是被统治被约束的牲畜,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统治者要予以关心爱护人,那么就要实行“德政”。“德政”即是“仁”在政治上的运用。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孔夫子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有教无类”,孔子在教育方面贯彻“民本”思想。孔子本人不仅首开私人办学的先河,更是在教育对象上体现了平等人的
思想(赵中秋 2011 1)孔子一生门生达3000人,有成就者达72,可以说在那个贵贱的等级分明、社会地位非常严格的时代,孔子能不分贫穷、富裕,对所有求学者予以教育,正正是孔子把教育带至平民百姓的层面,才会有后来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出现,可以说这就不仅仅是开明的,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大的改革意义。
(2) 孟子的民本思想
而孟子就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创新的最接近完美的人,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火不断而孟子就是在这样的乱世当中生存的,面对武力争霸的诸侯国与陷于水深火热的百姓,面对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社会,以其为民请命的情怀、睿智精深的哲思和伟岸不屈的大丈夫气概,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施政主张,鲜明地体现了民本思想特色。(刘吉美 2010 1)
参考书目:
1. 张仲波 2010 03-15《先秦民本思想的形成》文教资料
2. 侯荣华2011 7-21 《从政治角度看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赤峰学院学报
3. 赵中秋 2011 10-08《论孔子“民本”思想》 谈古论今87期
4. 刘吉美 2010 08-01 《民本思想——孟子思想的精华》 现代语文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