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先秦民本思想

一 民本是什么

要想去解释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有何渊源和特色,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民本”?而最早对于“民本”一词的解释,可以追溯至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民本”一词的完整解读就是“民为邦本”,大意是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尚书》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的内容表明,从夏、商到西周,形成了民心天意,君主以德配天,从而敬天保民的意识。(张仲波 2010

1)众所周知夏商周三朝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发展中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他们都只是奴隶制的国家。于是问题便出现了,在一个完全私有化的国度中,为什么会有民本思想萌芽?

(1)殷商时期的天命观

《尚书》中记载着这样一句“我生不有命在天”。这句话是在商朝快要灭亡时商纣王说的,大意是我的生命是由天决定的。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天命”的看法十分重,而这就是殷商时代典型的天命观。

(2)西周初年天命观的人性化

西周初年人们把天看成是有意识的人格之天,是主宰一切的力量。周初的君王鉴于

商覆灭的教训,指出上天只是眷顾有德的君主,认为天是德的化身,只有德的人才能作为统治者。(侯荣华 2011 1)当时人们认为商朝被西周取而代之,根本原因在于商纣王无德,上天唯有任命有德行的周武王为新的君主。但是上天是怎样确定有德的人呢?通过怎样的条件?

(3)否定天命,肯定人命

西周后期,特别是厉王时期,由于统治者昏庸残暴,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这个时候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天却并没有站出来,让人民不受苦难或少受苦难。失去依靠的人民于是对天产生了怀疑。(侯荣华 2011 1)“天”塌下了,人们只能从自身找寻价值所在,于是人们对于自身的肯定亦越来越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西周后期,铁器的出现以及青铜的广泛使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相对地自然对于人们的限制少了,而人类对于自身可控制的却多了。总而言之民本思想的形成绝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及至春秋战国时民本思想成为诸子百家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 儒家的民本思想

(1) 孔子的民本思想

相信世界上只要读过书的朋友,都会认识孔子,因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乃至近代社会长达两千多年。人人都会知道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但是我们并没有深究过一个问题,正正因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所以其学说必然有不完善的地方。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孔子所隶属的士阶级是随着由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而壮大且地位提高的,所以先秦的儒士(指为士卿出谋划策的读书人)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于古代文化有一种特殊的崇敬与信仰。(赵中秋 2011 1)孔子代表的阶级并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他身上依然保留这强烈的阶级观念,从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便知道,这个“礼”并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礼仪,在古代这个“礼”就是制度,是不能被践踏的。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 他认为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炼方法。由此可见孔子的民本思想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人民必须依附在君主制定的体制下,严格按照其要求才能生活下去,但是在孔子理论上我们是找到进步的地方的,因为这个“仁”是面对所有人的,而所有人当然包括国家的君王,君王要有仁才能管治天下,而仁的最根本体现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不仅仅爱自己的妻子、儿女、父母,也要爱自己的家族、亲属及其他长辈外,更要爱这以外的别人。孔子还提倡“安百姓”《论语•宪问》,主张“泛爱众”《论语•学而》(赵中秋 2011 1)还有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统治思想。孔子认为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不仅仅是被统治被约束的牲畜,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统治者要予以关心爱护人,那么就要实行“德政”。“德政”即是“仁”在政治上的运用。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孔夫子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有教无类”,孔子在教育方面贯彻“民本”思想。孔子本人不仅首开私人办学的先河,更是在教育对象上体现了平等人的

思想(赵中秋 2011 1)孔子一生门生达3000人,有成就者达72,可以说在那个贵贱的等级分明、社会地位非常严格的时代,孔子能不分贫穷、富裕,对所有求学者予以教育,正正是孔子把教育带至平民百姓的层面,才会有后来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出现,可以说这就不仅仅是开明的,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大的改革意义。

(2) 孟子的民本思想

而孟子就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创新的最接近完美的人,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火不断而孟子就是在这样的乱世当中生存的,面对武力争霸的诸侯国与陷于水深火热的百姓,面对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社会,以其为民请命的情怀、睿智精深的哲思和伟岸不屈的大丈夫气概,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施政主张,鲜明地体现了民本思想特色。(刘吉美 2010 1)

参考书目:

1. 张仲波 2010 03-15《先秦民本思想的形成》文教资料

2. 侯荣华2011 7-21 《从政治角度看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赤峰学院学报

3. 赵中秋 2011 10-08《论孔子“民本”思想》 谈古论今87期

4. 刘吉美 2010 08-01 《民本思想——孟子思想的精华》 现代语文27期

一 民本是什么

要想去解释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有何渊源和特色,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民本”?而最早对于“民本”一词的解释,可以追溯至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民本”一词的完整解读就是“民为邦本”,大意是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尚书》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的内容表明,从夏、商到西周,形成了民心天意,君主以德配天,从而敬天保民的意识。(张仲波 2010

1)众所周知夏商周三朝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发展中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他们都只是奴隶制的国家。于是问题便出现了,在一个完全私有化的国度中,为什么会有民本思想萌芽?

(1)殷商时期的天命观

《尚书》中记载着这样一句“我生不有命在天”。这句话是在商朝快要灭亡时商纣王说的,大意是我的生命是由天决定的。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天命”的看法十分重,而这就是殷商时代典型的天命观。

(2)西周初年天命观的人性化

西周初年人们把天看成是有意识的人格之天,是主宰一切的力量。周初的君王鉴于

商覆灭的教训,指出上天只是眷顾有德的君主,认为天是德的化身,只有德的人才能作为统治者。(侯荣华 2011 1)当时人们认为商朝被西周取而代之,根本原因在于商纣王无德,上天唯有任命有德行的周武王为新的君主。但是上天是怎样确定有德的人呢?通过怎样的条件?

(3)否定天命,肯定人命

西周后期,特别是厉王时期,由于统治者昏庸残暴,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这个时候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天却并没有站出来,让人民不受苦难或少受苦难。失去依靠的人民于是对天产生了怀疑。(侯荣华 2011 1)“天”塌下了,人们只能从自身找寻价值所在,于是人们对于自身的肯定亦越来越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西周后期,铁器的出现以及青铜的广泛使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相对地自然对于人们的限制少了,而人类对于自身可控制的却多了。总而言之民本思想的形成绝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及至春秋战国时民本思想成为诸子百家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 儒家的民本思想

(1) 孔子的民本思想

相信世界上只要读过书的朋友,都会认识孔子,因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乃至近代社会长达两千多年。人人都会知道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但是我们并没有深究过一个问题,正正因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所以其学说必然有不完善的地方。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孔子所隶属的士阶级是随着由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而壮大且地位提高的,所以先秦的儒士(指为士卿出谋划策的读书人)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于古代文化有一种特殊的崇敬与信仰。(赵中秋 2011 1)孔子代表的阶级并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他身上依然保留这强烈的阶级观念,从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便知道,这个“礼”并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礼仪,在古代这个“礼”就是制度,是不能被践踏的。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 他认为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炼方法。由此可见孔子的民本思想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人民必须依附在君主制定的体制下,严格按照其要求才能生活下去,但是在孔子理论上我们是找到进步的地方的,因为这个“仁”是面对所有人的,而所有人当然包括国家的君王,君王要有仁才能管治天下,而仁的最根本体现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不仅仅爱自己的妻子、儿女、父母,也要爱自己的家族、亲属及其他长辈外,更要爱这以外的别人。孔子还提倡“安百姓”《论语•宪问》,主张“泛爱众”《论语•学而》(赵中秋 2011 1)还有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统治思想。孔子认为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不仅仅是被统治被约束的牲畜,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统治者要予以关心爱护人,那么就要实行“德政”。“德政”即是“仁”在政治上的运用。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孔夫子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有教无类”,孔子在教育方面贯彻“民本”思想。孔子本人不仅首开私人办学的先河,更是在教育对象上体现了平等人的

思想(赵中秋 2011 1)孔子一生门生达3000人,有成就者达72,可以说在那个贵贱的等级分明、社会地位非常严格的时代,孔子能不分贫穷、富裕,对所有求学者予以教育,正正是孔子把教育带至平民百姓的层面,才会有后来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出现,可以说这就不仅仅是开明的,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大的改革意义。

(2) 孟子的民本思想

而孟子就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创新的最接近完美的人,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火不断而孟子就是在这样的乱世当中生存的,面对武力争霸的诸侯国与陷于水深火热的百姓,面对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社会,以其为民请命的情怀、睿智精深的哲思和伟岸不屈的大丈夫气概,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施政主张,鲜明地体现了民本思想特色。(刘吉美 2010 1)

参考书目:

1. 张仲波 2010 03-15《先秦民本思想的形成》文教资料

2. 侯荣华2011 7-21 《从政治角度看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赤峰学院学报

3. 赵中秋 2011 10-08《论孔子“民本”思想》 谈古论今87期

4. 刘吉美 2010 08-01 《民本思想——孟子思想的精华》 现代语文27期


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3
  •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单选题 C.李贽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予以同情 D.明清时期出现民主启蒙思想 6.2014年8月,南京大学副教授黄诚在<寻找治国之道--从黄老思想的兴盛到汉武帝的独 1.波士顿犹太人屠杀 ...查看


  •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看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 班级:社工0832班 学号:0821013213 姓名:李子瑞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时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q ...查看


  • 中国法律思想史考期末考试试题整理
  •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 1.家和万事兴 释义:家庭和睦就能兴旺.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 <论语>也讲"礼之用 ...查看


  •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
  •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是什么?自20世纪初就不断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譬如辜鸿铭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孔子说的"礼";梁漱溟认为是"调和持中";冯友兰认为是" ...查看


  • 略论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及现代意义
  • 第10卷・第2期2007年4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 Vol.10,No.2Apr.2007 略论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及现代意义 丁艳平 (襄攀学院 [摘 湖北襄樊・ ...查看


  • 湖北省2016届高三2月份七校联考语文试题
  • 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2016届高三2月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 ...查看


  • 先秦诸子语录
  • 轴心时代与先秦诸子语录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我国教材由于长期来使用单一的社会发展理论,往往有失公正,不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本文尝试引入文化学上的"轴心时代"理论,揭示出先秦诸子思想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查看


  • 2014-2016年历史高考题汇编(必修三)
  •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 1. (2016全国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 ...查看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易错题搜集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易错题搜集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北京人事考试网提供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包括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模拟题.本文为广大考生整理教师资格考试中高中历史易错题.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师资格考试中,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