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行记

去年秋天第一次去,每一处地方都留恋到很晚,还有的地方怎么都没有转到,又在杜诗版本和资料陈列室卖弄或者说运用刚学到的一点可怜的文献学知识,逐本逐句乃至逐字地看,所以后来才“路转溪头忽现”的“杜诗书法木刻廊”就只是大致扫了一眼,今天再去呢,是想弥补一下这个遗憾,其实也就是想大致地扫两眼三眼而已,再矫情地照两张相证明自己来过。

一开始一直是在摆满盆景的院子里一朵一朵照刚开的小花来着,有些本打算匆匆照相留影离开的游客,看我在一枝花面前看啊转啊拍啊的,也发生了极浓的兴趣,纷纷拿着相机凑上来和花朵们说话了。呵呵,在旅游景点怎么矫情都没有人笑你的,可以摆奇怪的造型,可以像个哲人一样沉思,可以像对恋人一样拥抱。比起人文遗迹,自然景观我确实更能懂一点,其实还是知识稀薄读书太少的缘故。可是既然大家都围上来了,我也只好去旁边的书法长廊附庸风雅一下,其实我知道自己真的是没有资格的,别说自己写字那么差,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都未必能分清楚,就连完整的杜诗都没有读过一遍呢。可是,勉为其难吧,谁让大家在我的引导下都蹲在那里对一朵花微笑了呢。

但我还是打算挑几块自己能认得的看一下,有个老杜知音的假样子就够了。我正要走马观花地咔咔咔拍照的,看到一堆老年的外国夫妻走过来,不知是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反正说的是英语,而且我还能听懂若干个单词。这给了我无限的欣喜,比整天从那个小盒子里练听力让我骄傲多了。奇怪的是,这对洋人夫妇竟然是很认真的看每块书法木刻,依我观察简直是逐字逐句,再对比旁边游龙戏凤般穿过的中国游客,我有一点惭愧,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呵,老外都能对这些懂得迷恋如此,而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艺术却是如此淡漠。

于是我恢复了一贯一本正经严肃认真的样子,也开始逐块木刻认读,不认得的就先看旁边玻璃框里的简介,还不认得的就顺过去,不过慢慢读下去也不是那么难熬,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沉吟比划,还发现了一些根本没有想到的细节。那对老外夫妇更是专业,竟然讨论研究起来篆刻署名,嗯,佩服,我极怀疑他俩是汉学家,否则就更显得我们很数典忘祖了。而这时一对中国老头走过,说的竟然是整个长廊就叶剑英写得最好郭沫若写得乱七八糟,呵呵,在这名家荟萃圣手咸集的地方,这话说得多暴露自己啊,总不能因为看书你能看得懂草书你认不清就下这样的断语吧。虽然一点不懂书法,我还是明白在这各体具备古今汇集作品各异的地方,作这种比较是很好笑的。再看人家老外夫妇,竟然在讨论杜诗的系年问题了。 移动了两个小时,我终于跟在老外夫妇后面把全部书法木刻看完了。幸亏他们不再去看杜诗版本,否则我还要去充数,那个地方也是经常一个人都没有的。坐在走廊的栏杆旁,满园的盆景轻轻摇曳,阵阵花香扑鼻而来,看着一长排望不到尽头的书法木刻,微风吹拂着,这样的春天真的很好。看到一对外国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在吹肥皂泡泡,一个个五彩的幻影在阳光下闪烁,他们的爸爸跟在后面。外国的小孩子怎么都这样可爱充满生气呢?外国的中年人怎么都这样安闲平和呢?我想我真是卖国,从外国的老人夸到小孩再夸到中年,怎么看都比中国的一群暴发户和死气矫情的孩子强。

唉,我真是很惭愧,我当着老杜的面崇洋媚外,而且并不觉得有什么可耻的。

去年秋天第一次去,每一处地方都留恋到很晚,还有的地方怎么都没有转到,又在杜诗版本和资料陈列室卖弄或者说运用刚学到的一点可怜的文献学知识,逐本逐句乃至逐字地看,所以后来才“路转溪头忽现”的“杜诗书法木刻廊”就只是大致扫了一眼,今天再去呢,是想弥补一下这个遗憾,其实也就是想大致地扫两眼三眼而已,再矫情地照两张相证明自己来过。

一开始一直是在摆满盆景的院子里一朵一朵照刚开的小花来着,有些本打算匆匆照相留影离开的游客,看我在一枝花面前看啊转啊拍啊的,也发生了极浓的兴趣,纷纷拿着相机凑上来和花朵们说话了。呵呵,在旅游景点怎么矫情都没有人笑你的,可以摆奇怪的造型,可以像个哲人一样沉思,可以像对恋人一样拥抱。比起人文遗迹,自然景观我确实更能懂一点,其实还是知识稀薄读书太少的缘故。可是既然大家都围上来了,我也只好去旁边的书法长廊附庸风雅一下,其实我知道自己真的是没有资格的,别说自己写字那么差,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都未必能分清楚,就连完整的杜诗都没有读过一遍呢。可是,勉为其难吧,谁让大家在我的引导下都蹲在那里对一朵花微笑了呢。

但我还是打算挑几块自己能认得的看一下,有个老杜知音的假样子就够了。我正要走马观花地咔咔咔拍照的,看到一堆老年的外国夫妻走过来,不知是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反正说的是英语,而且我还能听懂若干个单词。这给了我无限的欣喜,比整天从那个小盒子里练听力让我骄傲多了。奇怪的是,这对洋人夫妇竟然是很认真的看每块书法木刻,依我观察简直是逐字逐句,再对比旁边游龙戏凤般穿过的中国游客,我有一点惭愧,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呵,老外都能对这些懂得迷恋如此,而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艺术却是如此淡漠。

于是我恢复了一贯一本正经严肃认真的样子,也开始逐块木刻认读,不认得的就先看旁边玻璃框里的简介,还不认得的就顺过去,不过慢慢读下去也不是那么难熬,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沉吟比划,还发现了一些根本没有想到的细节。那对老外夫妇更是专业,竟然讨论研究起来篆刻署名,嗯,佩服,我极怀疑他俩是汉学家,否则就更显得我们很数典忘祖了。而这时一对中国老头走过,说的竟然是整个长廊就叶剑英写得最好郭沫若写得乱七八糟,呵呵,在这名家荟萃圣手咸集的地方,这话说得多暴露自己啊,总不能因为看书你能看得懂草书你认不清就下这样的断语吧。虽然一点不懂书法,我还是明白在这各体具备古今汇集作品各异的地方,作这种比较是很好笑的。再看人家老外夫妇,竟然在讨论杜诗的系年问题了。 移动了两个小时,我终于跟在老外夫妇后面把全部书法木刻看完了。幸亏他们不再去看杜诗版本,否则我还要去充数,那个地方也是经常一个人都没有的。坐在走廊的栏杆旁,满园的盆景轻轻摇曳,阵阵花香扑鼻而来,看着一长排望不到尽头的书法木刻,微风吹拂着,这样的春天真的很好。看到一对外国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在吹肥皂泡泡,一个个五彩的幻影在阳光下闪烁,他们的爸爸跟在后面。外国的小孩子怎么都这样可爱充满生气呢?外国的中年人怎么都这样安闲平和呢?我想我真是卖国,从外国的老人夸到小孩再夸到中年,怎么看都比中国的一群暴发户和死气矫情的孩子强。

唉,我真是很惭愧,我当着老杜的面崇洋媚外,而且并不觉得有什么可耻的。


相关文章

  • 锦城笔记:草堂漫笔
  • 锦城笔记:草堂漫笔 说到杜甫,总离不开成都草堂.其实这里既不是杜甫的故乡,也不是杜甫的墓地,杜甫不过在这里住过几年,却成了文学史上一块圣地.想想也不奇怪,许多名景.名寺.名楼,因一首诗,某个文人而脍炙人口,如我们熟知的江南三大楼不就是这样. ...查看


  • 杜甫草堂园林的文学诗性探析
  • 杜甫草堂园林的文学诗性探析 "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是诗人和杜诗研究专家冯至先生在<杜甫传>所说的一句话. 公元759年东,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 ...查看


  • 导游词杜甫草堂3篇
  • 导游词杜甫草堂3篇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下面是导游词杜甫草堂,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导游词杜甫草堂 各位团友:大家好,杜甫在<客至>一诗中写道到"花径未曾缘 ...查看


  • 杜甫草堂导游词
  • 杜甫草堂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 ...查看


  • 那些和杜甫有关的地方
  • 陕西杜公祠 陕西杜公祠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塬畔,距西安约12公里,是杜甫的祠堂,它北倚少陵原,南临樊川,祠内花草茂盛.环境幽雅,是一处游览胜地.杜公祠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门是仿唐代的砖木结构,深3米,高6.7米,宽4.3米:院内有五 ...查看


  • (86)杜甫在梓州
  • 杜甫居蜀去蜀 杜甫在梓州 三台县梓州杜甫草堂 http://stdufu.com/china/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被誉为"蜀中第二草堂"的三台杜甫草堂是 梓州公园的核心景区.景区占地4000 ...查看


  • 杜甫与成都
  • 杜甫与成都 中国是诗国. 诗圣是杜甫(712-770). 人们谈到杜甫的时候,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 到成都旅游,有两个不可忽略的去处,一个是武侯祠,一个便是草堂. 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 ...查看


  • 游杜甫草堂
  • 双流县实验小学 6.9 邓钦月 怀着对古人的好奇,我游览了杜甫由甘肃颠沛而流离到成都的住处--草堂. 草堂,顾名思义,是指用茅草作屋顶修建的简陋房屋.杜甫一生因战乱颠沛流离,多在茅草屋栖息度日,其所寓居之所,后人建"杜甫草堂&qu ...查看


  • 四川调研报告
  • 12月31日 早上 6:00--8:00到达新桥机场 10:00-12:45到达成都双流机场 下午 1:00-3:00酒店/吃饭(机场巴士2号---地铁2号 3:00-6:00杜甫草堂(快速公交K2线a/走路和博物馆 6:00吃饭---回酒 ...查看


  • 锦城觅诗魂摘记
  • 序:向文学的成都致敬 我想,成都的魅力,成都的宜居,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她的文学气韵,是因为浸透在她肌体血脉中的文学精神.这种气韵和精神的本质,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崇尚,对人间的理想和幸福的执着追寻.这种气韵和精神,从古到今,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