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进入世界外贸前三甲的外贸大国地位。但是在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对外贸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不转变增长方式,继续按照现有模式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将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如果说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是适合了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那么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则己成为必然。本文主要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第三章主要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关键词: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owth-patter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Abstract
The foreign trade of our country has a fas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In 2004 the amount of import and export ranked three in the world. But the present growth-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is an extensive one and hasn't changed much along with its increasing scale. If foreign trade develops on the basis of present grow-pattern without any change, the foreign trade of our country won't increase fast. The above-mentioned growth-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is suitable to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in the past, and it is inevitable to change into an intensive on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 This essay especially analyzes the relevant problems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owth-pattern of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and promotes reasonable measures. The whole essay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growth-pattern of ourcountry's foreign trade.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referring to the growth-pattern of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The third chapter gives the measures from the views of government and corporation.
Keywords :foreign trade;growth-pattern ;transformation
目 录
0 引言.................................................. ... ... ... ... ..... 1 1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 3
1.1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划分...................................................3
1.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4
1.2.1我国出口贸易的粗放型增长..............................................4
1.2.2出口贸易摩擦不断.......................................................5
1.2.3国内企业不重视开拓名牌产品,假冒伪劣严重............................ 6 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 .. 7
2.1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 ... ... ... ... ..7
2.1.1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 .....7
2.1.2 是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8
2.1.3 是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 .. .... ..9
2.1.4 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 ... ... ... ... ... ..10
2.2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可能性................. ... ... ... ... ....11
2.2.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 ... ... ... ... ... ..11
2.2.2 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引导................. ... .. ................. ... ..12
2.2.3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 ... ... ... ... ..13 3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 ... ... ... ..14
3.1 进一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 ... ... ... ... ... ... ..14
3.2 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 ... ... ... ... ... ..14
3.3 加强政府各项职能................. ... .. ................. ... ... .....15 参考文献................. ... .. ................. ... .. ............... ... ..16
0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2004年外贸规模达到11547亿美元,首次超过10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进口5613.8亿美元,贸易顺差近320亿美元。总的看来,我国对外贸易无论在规模、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在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己经实现了从贸易小国向贸易大国的转变,但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我国外贸规模增长迅速,但人均贸易额只有850美元,远低于美国的7250美元、德国的16266美元和日本的6576美元。进出口商品结构中,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早在1999年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的比重就达35%,日本为27%,英国为30%,而我国当时只有17%,2004年也不过27%。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较少,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很大,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远高于一般贸易方式和其他贸易方式。商品贸易数额巨大,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而且服务贸易总量仍是逆差。
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现在,我国外贸“坐三望二”,贸易大国地位坐稳了,对外贸易数量确实上去了,但质量和效益不高,我国离贸易强国还有距离,需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那种依靠数量扩张来支撑的增长态势难以长久维持,因此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应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重中之重,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从出口看,目前“层次较低、档次较低、品牌较少、收益较少”的特征非常明显。我国出口的55%靠加工贸易或外资企业,处在低级的加工层次,自己掌握研发和营销这两个利润丰厚的核心环节的产品不多。如我国是DVD 出口大国,但在DVD 的57项关键技术中只掌握9项。我国企业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名牌更是寥寥无几。我们是“生产能力强,交换能力弱”。虽然有人称中国为“世界制造中心”,但很少有人称我们为营销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因为我们在利润丰厚的流通领域能力弱,只拿到一小部
分利益,在国际交换中处于分工的低端。
虽然进口与出口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样重要,但目前我国进口增长方式相对较合理,进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比重稳步上升,低技术产品进口比重逐年下降,高技术产品进口比重逐年上升,其总体趋势基本符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出口增长方式进行相关分析,所论述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进出口发展潜力仍较大:一是未来十五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二是国际市场空间仍然较大;三是市场多元化空间非常广阔。为适应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的方向上来,以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统计数字主要来源于网络。
1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
1.1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划分
社会的经济运行在相当程度上受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形式,或者说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与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构成方式,即实现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增长源泉构成及路径。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作两类:一类是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一类是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结构优化、科学管理等引起的生产率的提高。按照这个定义,根据影响经济增长的两类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对经济增长方式做进一步的划分,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则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这一用语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并不多见,世界银行在《东亚奇迹》研究报告中曾使用过“Growth-pattern ”一词。苏联学者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开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当时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他们对造成这种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提示把增长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的粗放增长;另一种是依靠提高效率实现增长的集约增长。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与苏联相仿,因此东欧经济学家也进行了类似的讨论。
我国理论界对经济增长方式有多种不同的认识,至今主要有下述四种提法:速度型与效益型,数量型与质量型,粗放型与集约型,外延型与内涵型。前两种提法主要是根据中国经济增长过程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因为改革之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经济效益低下;数量型和质量型是近年来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低质量(如效益差、结构不合理、经济波动大等) 提出的。后两种提法是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提出的,粗放(外延) 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内涵) 型是指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进行扩大再生产,实现经济增长。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纲
要》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及经济理论界也主要使用“粗放型”和“集约型”这一提法,并已为广大人民和经济界所接受。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这个概念已寓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自然也包括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对外贸易在经济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自身运行特点,因此单独考察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与转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强调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我们把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也分为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是指不计成本依靠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实现出口产品数量扩张,出口产品档次低、卖价低、效益低的增长方式;集约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指以高新技术为载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实现外贸增长,创汇、效益、环境三丰收的增长方式。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指由粗放型的增一长方式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
1.2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
1.2.1我国出口贸易的粗放型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贸易额和贸易量逐年大幅增长,其中出口的增长幅度格外突出。我国在不少产品上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既有纺织品服装、鞋帽、玩具等传统产品,也有彩电、DVD 、电冰箱、显示器、空调、手机等家电电子产品,单从出口数量上考虑,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
总的来说,我国出口贸易基本上是以量取胜,出口商品的档次不高,而这两个原因又是导致我国出口商品的售价不高、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以纺织品为例,世界普遍认为我国已成为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大国,但在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中加工层次低和出日售价低的问题一直没有明显改善。由2001年以来我国服装出口平均单价情况看,2001年平均价格是每件2.36美元,到2002年是每件2.25美元达到最低点,2003年每件2.30美元,到2004年增加到每件
2.38美元,2005年1月-4月服装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件2.62美元。虽然是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可见,我国出口贸易中以量取胜,出口商品档次低,价格不高,效益较差的问题急待解决。
1.2.2 出口贸易摩擦不断
1.我国出口贸易摩擦增加
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国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目标国。据商务部统计,自我因加入WTO 到2004年底,共有28个国家(地区) 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调查共184起,涉案金额43.4亿美元。
2.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在逐年增加
在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国家(地区) 中,美、欧等依然是立案大户,但调查发起国范围正向发展中国家蔓延,1979年一2004年,美国、欧盟、印度、土耳其、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分列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立案调查数量的前七位,每个大洲至少有一个对我国发起调查的重点国家。就我国所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来看,亚、非国家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数占我国遭遇反倾销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3.知识产权纠纷逐步上升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产权己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围绕知识产权而产生的贸易争端也逐年增加。我国已在制度层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在法律的运用和执行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执行能力。发达国家经常利用这个
问题,借助于法律形式,来维护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地位,以达到制约我国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目的,这些措施大大增加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技术成本,损害了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
1.2.3 国内企业不重视开拓名牌产品,假冒伪劣严重
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己转为质量竞争,品牌作为高质量的象征和利润的源泉,越来越成为各个企业追求的目标. 但是目前我国自主品牌出口所占比例不到10%,能称得上名牌的更是少之又少,少数企业只追求眼前利益,不把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和塑造品牌上,而是进行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国内市场上,假冒跨国公司产品已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产品范围从日用产品到高科技产品应有尽有。据调查,微软、惠普、柯达、佳能、宝洁、日立、西门子、爱普生、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世界级跨国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被假冒的比例在15%-70%之间。盗版现象近年来尤为猖撅,从一般音像制品和书籍到高级软件无所不包。我国出口产品的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与出售严重损害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恶化了我国的出口形势,甚至引发贸易摩擦。在贸易壁垒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我国的假冒伪劣厂品经常成为国外限制进口中国相关产品的正当理由,有些国家甚至利用这一点全面限制中国的所有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假冒伪劣产品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2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2.1.1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上述要求,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要转变增长方式,要通过集约型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从贸易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及贸易环境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仍处在成长基础较为脆弱,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贸易环境日趋严峻的局面。因此,逐步优化外贸结构、不断改善贸易环境,才能为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结构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贸易结构严重失衡
长期以来,受我国实施赶超型经济战略,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工业比重远远高于服务业比重。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伴随世界制造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我国货物贸易迅速增长,服务贸易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局面。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严重失衡,已使货物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贸易服务业或贸易支援业发展不足的制约。如运输、仓储、保险、咨询、金融等行业的落后,加大了货物贸易的时间成本及运作风险,降低了货物贸易的经济效益。同时,片面追求货物贸易的数量型增长也受到了资源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约束。因此,协调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关系,拓展对外贸易新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提高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效益的必由之路。同时,努力发展高端服务出口,建立新的出口贸易增长点,也是提升我国总体贸易水平,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产品结构亟待优化
目前,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位于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我国出口贸易额的55%以上来自加工贸易。由于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不高,增值率较低,价值链不长,部分加工贸易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稳定性不强。因此,从总体来看,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整体技术层
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大,持续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实现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急需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要切实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由以量取胜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
3、贸易环境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产品快速、大量涌入目标市场,我国也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我国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直接相关,也与我国出口增势强劲,部分企业缺乏自律、实施低价竞争、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不无联系。由于对外贸易发展需要交易双方共同营造公平、对等、公正的贸易环境,实现多赢或共赢。因此,积极调整及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采取合理的发展策略,才能为世界贸易及我国贸易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贸易环境。
2.1.2 是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科技兴贸的力度,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655.4亿美元,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的28%,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及在我国外贸中所比重来看,仍未成为出口贸易的主导产品。从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领域和产品结构来看,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领域,2004年,这三大领域产品出口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94.4%。其中,仅显示器、集成电路等十类产品已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50%左右。除了技术领域与产品结构具有单一性外,尤为关键的是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国内企业缺乏产品的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如我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中,DVD 及彩色电视机占据重要地位,但因缺乏核心专利技术,需向国外企业交纳专利使用费而获利极低。另外,由于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纠纷事件日趋增多,如DVD 专利纠纷、思科诉华为“路由器”事件、彩电、摩托车专利纠纷等。
造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长期实施粗放性经营,导致利润率不高,缺乏长远发展理念,不重视及无力进行技术研发,致使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严重不足。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关键高新技术
领域,发达国家拥有的技术专利占全球的90%,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5%。2002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总授权量的5.2%,仅比1996年提高了
1.3%。2002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中,国外发明专利超过了50%。由于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资金、技术及人才基础薄弱,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严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只有实现对外贸易的质量效益增长,才能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技术发明及技术创新,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走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出口贸易整体竞争力提高的良性循环轨道。才能逐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新兴工业化,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1.3 是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
从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践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渐突出。我国人均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据统计,我国人均矿产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0、1/20、3/5。由于我国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显著改观,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国内对各种资源的消费量也在急剧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第二消费大国。国内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使我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日益加大。由于重要资源严重短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成为初级产品净进口国。
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也使国内重要原材料供给存在明显不足。突出表现为,受国内钢材结构性短缺影响,国内所需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钢材缺口较大。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2-2003年,我国钢材供需缺口分别为382及606万吨。为支持国内房地产、汽车、化工、电子通讯等产业的投资增长,促进机电、家电、电机设备等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我国钢材进口增势强劲。2002年我国钢材进口增长38%,2003年则跃升至61.1%。国外重要资源和原材料的大量进口,弥补了国内需求缺口,支持了经济增长。但是,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与重要资源掌握者联手操纵资源价格,使我国作为大买主也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2004
年日本、巴西与澳大利亚联手操作使铁矿石价格指数提升了18.6%,近期,日本新日铁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联合操纵价格,使铁矿石价格再次飚升71.5%。大量涨价铁矿石的进口,将使我国钢铁价格大幅上扬,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效应将使我国的机电、家电、电机设备等出口产品承受巨大的竞争压力,也有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需要实现对外贸易的集约型或效益型增长。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中,实行节约与开发并举,一方面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及建立海外多元化资源供给渠道,合理获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稀缺资源。
2.1.4 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及其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成为主导国际产业分工及资源配置的主体。其通过手中所掌握的研发体系与销售渠道,将部分发展中国家作为其生产加工基地,并通过资源配置影响发展中国家重要产业及经济的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及消费环节对配置主体有较强的依赖性,对国内重要产业及经济发展缺少一定的自主权,经济发展就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经济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长期以来,我国重要资源及能源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重要资源尤其是能源形成较大的依赖。能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能源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由于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二大国,目前,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尽管能源进口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尚无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是,从我国进口石油依存度已逼近50%表明,对国外较大的依存度,使我国已存在较大的石油供给及购买风险。如果经济增长方式及外贸增长方式不能加快转变,在国内没有开发出新的替代能源或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的条件下,一旦石油供应中断,将危及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石油对国外市场的高依存度也易导致价格风险。尤其是国际油价过高时会增加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削弱相关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我国原油进口市场较为集中,对我国经济安全也有一定不利影响。目前,中东地区约占我石油进口份额的50%,非洲国家约占23%,亚太地区约占15%。
2002年中国较大的原油进口市场依次为伊朗、沙特、阿曼、苏丹、安哥拉、也门等高风险国家。自这些国家石油进口占我国石油总进口的70%左右,进口石油海上运输要经过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及台湾海峡等敏感地区,一旦供应及运输中断,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目前,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与世界石油市场格局的变化,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已在战略上控制了国际石油资源,一些国家与地区争夺世界石油资源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对能源及资源的使用效率,寻求石油来源地的多元化,将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
2.2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可能性
2.2.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1.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看,第一产业在GDP 总量中的产值比重处于持续下降趋势,而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是持续上升,特别是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更为明显,逐步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2.重工业有了大发展
近几年来,在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新背景下,重工业在轻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大发展。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有明显上升趋势,而轻工业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
3.一些高增长行业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上半期,对经济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主要是传统的轻工、纺织、机械、建材等行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一代家电产品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成为新的高增长行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短暂调整,中国经济从1992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在此期间,高增长行业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例如公路、港口、电力、通讯设备制造、采掘等行业。进入21世纪后,信息产业、汽车、房地产、钢铁等行业高速
成长,再次推动了经济加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2.2 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引导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虽然最终是企业行为,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要受市场经济的各种规则的制约,因此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一政府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我国各级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适时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1.税收政策
为支持外贸发展,我国从1985年4月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此后虽然出口退税率经过几次大的调整,但总体来看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使出口商品不含或少含国内税进入国际市场,从而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增强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短缺,出口退税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对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从1991年开始,我国开始一系列的关税削减行动,尤其是加入WTO 以后,关税水平按照我们的承诺在不断降低中,并在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极大地减少了进口的障碍,有利于关键而紧缺的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口,关键技术设备的引进,从而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金融支持
1994年我国设立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专门从事进出口金融支持,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融资支撑出口,尤其是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另外根据我国加入WTO 承诺,我国逐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的限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地域不断扩大,为我国企业融资提供了另外一条有效的渠道。
从1981年起经过调整官方汇率,实行双重汇率和多次下调人民币汇率等改革后,于1994年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改进外汇管理,建立外汇交易市场,延长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交易时间,实行银行结售汇制。恰当的汇率改革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均衡问题,
缓解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问题,改善外贸环境,对于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汇率改革将有助于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外贸企业积极调整结构,规划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3.对外贸易战略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状况的变化以及国际市场的动态,我国不断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并根据不同的战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战略是一国一定时期经济工作的指导方略,各级政府的经济工作都要在战略的指导下和范围内进行。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的问题,我国提出了“以质取胜”战略,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由于我国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竞争十分激烈,贸易摩擦数量不断. 上升,于是又抛出“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商品中的科技含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竞争力和价格,而我国出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竟争力不强,于是我国提出了“科技兴贸”战略。可以说,外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使国家对现行贸易战略进行调整,而贸易战略的调整反过来又会极大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2.2.3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使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为外贸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1.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管理职能改革使政府更加面向市场经济,减少对微观领域的行政干预。 2003年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控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使政企关系进一步脱钩。
2.经营体制改革
企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基本靠市场进行配置。国有企业实现按市场规则经营或实施破产。劳动和工资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上升,国有企业使用的能源及原材料进价己经按市场价格,土地资源获得要通过市场,资金配置市场化程度也大幅提高。
3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3.1 进一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
科技兴贸战略的核心就是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转变对外贾易增长方式。科技兴贸战略自199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意义重大。
1.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建设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2.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培育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体系建设;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3.2 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的资产构成除了有形资产还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里面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品牌价值。品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使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信任感进而对这种品牌象征的内在文化产生强烈的共鸣与需求,从而培养出独特的众多的消费群体。当市场上存在品质相近或具有可替代性的竞争户品时,对消费者而言,常常是从品牌而不是产品中寻求和获得更多的价值。名牌产品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而且是增强一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名牌之间的竞争,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叫的响的名牌产品,在竞争中就处于被动地位。
1.注重品牌建设
要以顾客的需要为核心,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树立全面的质量管理理念;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强我国名牌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力度。
2.走出国门开创中国产品国际名牌
打造中国产品的世界名牌,企业只有主动融入国际经济之中,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实施走出国门创出本土化品牌战略,可以提升全球化市场经营的竞争力,从而取得巨大的经济收益。
3.3 加强政府各项职能
1.端正对外贸易指导思想、确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这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 要想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构建好这个理论基础和最高标准。一是对外贸易指导思想要从出口创汇、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到出口创利和推动生产力发展上来,二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要从单纯的出口导向转变到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并重上来,科学确立大国的贸易战略,有效提高经济整体的运行能力和质量,避免国际风险。
2.改善对外贸易制度的供给结构,适度增加促进对外贸易集约型增长的制度供给,这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一是要尽快改善推进对外贸易增长的制度结构,主要是增加质量型的制度供给,尽快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资源、能源利用标准等,不断实现对企业的国际化标准管理;适当减少数量型的制度供给,使制度供给符合对外贸易集约型增长的需要。二是尽快制定和出台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对外贸易评价体系,为对外贸易的集约型增长提供科学的价值标准。三是完善对外贸易制度的实施机制,强化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3.完善政治、经济等相关制度建设,这是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要保证。一是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政治保障。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弥补体制漏洞。三是制定国家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使企业成为国家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 Paul Krugman.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1994
[2] 李贺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68
[3] 龚光. 国际贸易理论.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 赵勇. 对中国贸易条件状况的分析. 当代经济, 2004 (07), 80
[5] 王雪坤: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国际贸易论坛, 2005 (01), 2
[6] 王启云. 国际贸易.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7] 闻潜. 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经纬, 2005, (03)
[8] 耿协威.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贸探索. 2005 (04)
[9] 裴长洪. 寻求新的突破-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 2005 (4)
[10] 喻雍术, 闫全. 论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商场现代化. 2006 (01), 41
[11] 信欣, 宋海燕. 切实转变我国的出口增长方式, 开放导报. 2006 (06), 49-50
[12] 周祥. 论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现状及转变. 财经界(下半月). 2006 (10)
[13] 顾建跃, 柳一群. 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战略思考. 南昌高专学报. 2007(01), 21-25
[14] 胡冰.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现代商业. 2007 (08), 60-61
[15] 中国商务部统计资料网站[EB/OL].http://www.mofcom.gov.cn/tongjiziliao
试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进入世界外贸前三甲的外贸大国地位。但是在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对外贸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不转变增长方式,继续按照现有模式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将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如果说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是适合了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那么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则己成为必然。本文主要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第三章主要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关键词: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owth-patter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Abstract
The foreign trade of our country has a fas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In 2004 the amount of import and export ranked three in the world. But the present growth-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is an extensive one and hasn't changed much along with its increasing scale. If foreign trade develops on the basis of present grow-pattern without any change, the foreign trade of our country won't increase fast. The above-mentioned growth-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is suitable to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in the past, and it is inevitable to change into an intensive on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 This essay especially analyzes the relevant problems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owth-pattern of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and promotes reasonable measures. The whole essay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growth-pattern of ourcountry's foreign trade.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referring to the growth-pattern of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The third chapter gives the measures from the views of government and corporation.
Keywords :foreign trade;growth-pattern ;transformation
目 录
0 引言.................................................. ... ... ... ... ..... 1 1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 3
1.1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划分...................................................3
1.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4
1.2.1我国出口贸易的粗放型增长..............................................4
1.2.2出口贸易摩擦不断.......................................................5
1.2.3国内企业不重视开拓名牌产品,假冒伪劣严重............................ 6 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 .. 7
2.1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 ... ... ... ... ..7
2.1.1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 .....7
2.1.2 是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8
2.1.3 是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 .. .... ..9
2.1.4 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 ... ... ... ... ... ..10
2.2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可能性................. ... ... ... ... ....11
2.2.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 ... ... ... ... ... ..11
2.2.2 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引导................. ... .. ................. ... ..12
2.2.3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 ... ... ... ... ..13 3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 ... ... ... ..14
3.1 进一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 ... ... ... ... ... ... ..14
3.2 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 ... ... ... ... ... ..14
3.3 加强政府各项职能................. ... .. ................. ... ... .....15 参考文献................. ... .. ................. ... .. ............... ... ..16
0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2004年外贸规模达到11547亿美元,首次超过10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进口5613.8亿美元,贸易顺差近320亿美元。总的看来,我国对外贸易无论在规模、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在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己经实现了从贸易小国向贸易大国的转变,但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我国外贸规模增长迅速,但人均贸易额只有850美元,远低于美国的7250美元、德国的16266美元和日本的6576美元。进出口商品结构中,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早在1999年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的比重就达35%,日本为27%,英国为30%,而我国当时只有17%,2004年也不过27%。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较少,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很大,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远高于一般贸易方式和其他贸易方式。商品贸易数额巨大,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而且服务贸易总量仍是逆差。
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现在,我国外贸“坐三望二”,贸易大国地位坐稳了,对外贸易数量确实上去了,但质量和效益不高,我国离贸易强国还有距离,需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那种依靠数量扩张来支撑的增长态势难以长久维持,因此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应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重中之重,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从出口看,目前“层次较低、档次较低、品牌较少、收益较少”的特征非常明显。我国出口的55%靠加工贸易或外资企业,处在低级的加工层次,自己掌握研发和营销这两个利润丰厚的核心环节的产品不多。如我国是DVD 出口大国,但在DVD 的57项关键技术中只掌握9项。我国企业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名牌更是寥寥无几。我们是“生产能力强,交换能力弱”。虽然有人称中国为“世界制造中心”,但很少有人称我们为营销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因为我们在利润丰厚的流通领域能力弱,只拿到一小部
分利益,在国际交换中处于分工的低端。
虽然进口与出口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样重要,但目前我国进口增长方式相对较合理,进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比重稳步上升,低技术产品进口比重逐年下降,高技术产品进口比重逐年上升,其总体趋势基本符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出口增长方式进行相关分析,所论述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进出口发展潜力仍较大:一是未来十五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二是国际市场空间仍然较大;三是市场多元化空间非常广阔。为适应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的方向上来,以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统计数字主要来源于网络。
1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
1.1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划分
社会的经济运行在相当程度上受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形式,或者说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与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构成方式,即实现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增长源泉构成及路径。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作两类:一类是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一类是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结构优化、科学管理等引起的生产率的提高。按照这个定义,根据影响经济增长的两类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对经济增长方式做进一步的划分,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则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这一用语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并不多见,世界银行在《东亚奇迹》研究报告中曾使用过“Growth-pattern ”一词。苏联学者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开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当时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他们对造成这种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提示把增长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的粗放增长;另一种是依靠提高效率实现增长的集约增长。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与苏联相仿,因此东欧经济学家也进行了类似的讨论。
我国理论界对经济增长方式有多种不同的认识,至今主要有下述四种提法:速度型与效益型,数量型与质量型,粗放型与集约型,外延型与内涵型。前两种提法主要是根据中国经济增长过程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因为改革之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经济效益低下;数量型和质量型是近年来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低质量(如效益差、结构不合理、经济波动大等) 提出的。后两种提法是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提出的,粗放(外延) 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内涵) 型是指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进行扩大再生产,实现经济增长。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纲
要》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及经济理论界也主要使用“粗放型”和“集约型”这一提法,并已为广大人民和经济界所接受。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这个概念已寓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自然也包括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对外贸易在经济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自身运行特点,因此单独考察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与转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强调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我们把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也分为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是指不计成本依靠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实现出口产品数量扩张,出口产品档次低、卖价低、效益低的增长方式;集约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指以高新技术为载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实现外贸增长,创汇、效益、环境三丰收的增长方式。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指由粗放型的增一长方式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
1.2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
1.2.1我国出口贸易的粗放型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贸易额和贸易量逐年大幅增长,其中出口的增长幅度格外突出。我国在不少产品上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既有纺织品服装、鞋帽、玩具等传统产品,也有彩电、DVD 、电冰箱、显示器、空调、手机等家电电子产品,单从出口数量上考虑,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
总的来说,我国出口贸易基本上是以量取胜,出口商品的档次不高,而这两个原因又是导致我国出口商品的售价不高、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以纺织品为例,世界普遍认为我国已成为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大国,但在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中加工层次低和出日售价低的问题一直没有明显改善。由2001年以来我国服装出口平均单价情况看,2001年平均价格是每件2.36美元,到2002年是每件2.25美元达到最低点,2003年每件2.30美元,到2004年增加到每件
2.38美元,2005年1月-4月服装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件2.62美元。虽然是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可见,我国出口贸易中以量取胜,出口商品档次低,价格不高,效益较差的问题急待解决。
1.2.2 出口贸易摩擦不断
1.我国出口贸易摩擦增加
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国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目标国。据商务部统计,自我因加入WTO 到2004年底,共有28个国家(地区) 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调查共184起,涉案金额43.4亿美元。
2.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在逐年增加
在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国家(地区) 中,美、欧等依然是立案大户,但调查发起国范围正向发展中国家蔓延,1979年一2004年,美国、欧盟、印度、土耳其、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分列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立案调查数量的前七位,每个大洲至少有一个对我国发起调查的重点国家。就我国所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来看,亚、非国家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数占我国遭遇反倾销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3.知识产权纠纷逐步上升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产权己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围绕知识产权而产生的贸易争端也逐年增加。我国已在制度层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在法律的运用和执行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执行能力。发达国家经常利用这个
问题,借助于法律形式,来维护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地位,以达到制约我国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目的,这些措施大大增加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技术成本,损害了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
1.2.3 国内企业不重视开拓名牌产品,假冒伪劣严重
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己转为质量竞争,品牌作为高质量的象征和利润的源泉,越来越成为各个企业追求的目标. 但是目前我国自主品牌出口所占比例不到10%,能称得上名牌的更是少之又少,少数企业只追求眼前利益,不把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和塑造品牌上,而是进行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国内市场上,假冒跨国公司产品已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产品范围从日用产品到高科技产品应有尽有。据调查,微软、惠普、柯达、佳能、宝洁、日立、西门子、爱普生、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世界级跨国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被假冒的比例在15%-70%之间。盗版现象近年来尤为猖撅,从一般音像制品和书籍到高级软件无所不包。我国出口产品的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与出售严重损害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恶化了我国的出口形势,甚至引发贸易摩擦。在贸易壁垒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我国的假冒伪劣厂品经常成为国外限制进口中国相关产品的正当理由,有些国家甚至利用这一点全面限制中国的所有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假冒伪劣产品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2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2.1.1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上述要求,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要转变增长方式,要通过集约型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从贸易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及贸易环境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仍处在成长基础较为脆弱,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贸易环境日趋严峻的局面。因此,逐步优化外贸结构、不断改善贸易环境,才能为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结构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贸易结构严重失衡
长期以来,受我国实施赶超型经济战略,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工业比重远远高于服务业比重。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伴随世界制造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我国货物贸易迅速增长,服务贸易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局面。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严重失衡,已使货物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贸易服务业或贸易支援业发展不足的制约。如运输、仓储、保险、咨询、金融等行业的落后,加大了货物贸易的时间成本及运作风险,降低了货物贸易的经济效益。同时,片面追求货物贸易的数量型增长也受到了资源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约束。因此,协调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关系,拓展对外贸易新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提高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效益的必由之路。同时,努力发展高端服务出口,建立新的出口贸易增长点,也是提升我国总体贸易水平,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产品结构亟待优化
目前,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位于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我国出口贸易额的55%以上来自加工贸易。由于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不高,增值率较低,价值链不长,部分加工贸易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稳定性不强。因此,从总体来看,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整体技术层
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大,持续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实现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急需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要切实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由以量取胜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
3、贸易环境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产品快速、大量涌入目标市场,我国也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我国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直接相关,也与我国出口增势强劲,部分企业缺乏自律、实施低价竞争、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不无联系。由于对外贸易发展需要交易双方共同营造公平、对等、公正的贸易环境,实现多赢或共赢。因此,积极调整及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采取合理的发展策略,才能为世界贸易及我国贸易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贸易环境。
2.1.2 是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科技兴贸的力度,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655.4亿美元,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的28%,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及在我国外贸中所比重来看,仍未成为出口贸易的主导产品。从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领域和产品结构来看,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领域,2004年,这三大领域产品出口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94.4%。其中,仅显示器、集成电路等十类产品已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50%左右。除了技术领域与产品结构具有单一性外,尤为关键的是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国内企业缺乏产品的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如我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中,DVD 及彩色电视机占据重要地位,但因缺乏核心专利技术,需向国外企业交纳专利使用费而获利极低。另外,由于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纠纷事件日趋增多,如DVD 专利纠纷、思科诉华为“路由器”事件、彩电、摩托车专利纠纷等。
造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长期实施粗放性经营,导致利润率不高,缺乏长远发展理念,不重视及无力进行技术研发,致使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严重不足。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关键高新技术
领域,发达国家拥有的技术专利占全球的90%,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5%。2002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总授权量的5.2%,仅比1996年提高了
1.3%。2002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中,国外发明专利超过了50%。由于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资金、技术及人才基础薄弱,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严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只有实现对外贸易的质量效益增长,才能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技术发明及技术创新,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走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出口贸易整体竞争力提高的良性循环轨道。才能逐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新兴工业化,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1.3 是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
从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践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渐突出。我国人均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据统计,我国人均矿产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0、1/20、3/5。由于我国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显著改观,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国内对各种资源的消费量也在急剧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第二消费大国。国内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使我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日益加大。由于重要资源严重短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成为初级产品净进口国。
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也使国内重要原材料供给存在明显不足。突出表现为,受国内钢材结构性短缺影响,国内所需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钢材缺口较大。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2-2003年,我国钢材供需缺口分别为382及606万吨。为支持国内房地产、汽车、化工、电子通讯等产业的投资增长,促进机电、家电、电机设备等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我国钢材进口增势强劲。2002年我国钢材进口增长38%,2003年则跃升至61.1%。国外重要资源和原材料的大量进口,弥补了国内需求缺口,支持了经济增长。但是,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与重要资源掌握者联手操纵资源价格,使我国作为大买主也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2004
年日本、巴西与澳大利亚联手操作使铁矿石价格指数提升了18.6%,近期,日本新日铁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联合操纵价格,使铁矿石价格再次飚升71.5%。大量涨价铁矿石的进口,将使我国钢铁价格大幅上扬,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效应将使我国的机电、家电、电机设备等出口产品承受巨大的竞争压力,也有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需要实现对外贸易的集约型或效益型增长。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中,实行节约与开发并举,一方面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及建立海外多元化资源供给渠道,合理获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稀缺资源。
2.1.4 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及其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成为主导国际产业分工及资源配置的主体。其通过手中所掌握的研发体系与销售渠道,将部分发展中国家作为其生产加工基地,并通过资源配置影响发展中国家重要产业及经济的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及消费环节对配置主体有较强的依赖性,对国内重要产业及经济发展缺少一定的自主权,经济发展就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经济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长期以来,我国重要资源及能源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重要资源尤其是能源形成较大的依赖。能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能源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由于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二大国,目前,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尽管能源进口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尚无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是,从我国进口石油依存度已逼近50%表明,对国外较大的依存度,使我国已存在较大的石油供给及购买风险。如果经济增长方式及外贸增长方式不能加快转变,在国内没有开发出新的替代能源或实现重大技术创新的条件下,一旦石油供应中断,将危及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石油对国外市场的高依存度也易导致价格风险。尤其是国际油价过高时会增加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削弱相关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我国原油进口市场较为集中,对我国经济安全也有一定不利影响。目前,中东地区约占我石油进口份额的50%,非洲国家约占23%,亚太地区约占15%。
2002年中国较大的原油进口市场依次为伊朗、沙特、阿曼、苏丹、安哥拉、也门等高风险国家。自这些国家石油进口占我国石油总进口的70%左右,进口石油海上运输要经过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及台湾海峡等敏感地区,一旦供应及运输中断,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目前,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与世界石油市场格局的变化,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已在战略上控制了国际石油资源,一些国家与地区争夺世界石油资源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对能源及资源的使用效率,寻求石油来源地的多元化,将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
2.2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可能性
2.2.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1.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看,第一产业在GDP 总量中的产值比重处于持续下降趋势,而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是持续上升,特别是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更为明显,逐步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2.重工业有了大发展
近几年来,在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新背景下,重工业在轻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大发展。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有明显上升趋势,而轻工业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
3.一些高增长行业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上半期,对经济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主要是传统的轻工、纺织、机械、建材等行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一代家电产品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成为新的高增长行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短暂调整,中国经济从1992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在此期间,高增长行业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例如公路、港口、电力、通讯设备制造、采掘等行业。进入21世纪后,信息产业、汽车、房地产、钢铁等行业高速
成长,再次推动了经济加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2.2 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引导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虽然最终是企业行为,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要受市场经济的各种规则的制约,因此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一政府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我国各级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适时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1.税收政策
为支持外贸发展,我国从1985年4月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此后虽然出口退税率经过几次大的调整,但总体来看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使出口商品不含或少含国内税进入国际市场,从而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增强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短缺,出口退税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对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从1991年开始,我国开始一系列的关税削减行动,尤其是加入WTO 以后,关税水平按照我们的承诺在不断降低中,并在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极大地减少了进口的障碍,有利于关键而紧缺的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口,关键技术设备的引进,从而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金融支持
1994年我国设立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专门从事进出口金融支持,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融资支撑出口,尤其是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另外根据我国加入WTO 承诺,我国逐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的限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地域不断扩大,为我国企业融资提供了另外一条有效的渠道。
从1981年起经过调整官方汇率,实行双重汇率和多次下调人民币汇率等改革后,于1994年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改进外汇管理,建立外汇交易市场,延长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交易时间,实行银行结售汇制。恰当的汇率改革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均衡问题,
缓解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问题,改善外贸环境,对于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汇率改革将有助于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外贸企业积极调整结构,规划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3.对外贸易战略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状况的变化以及国际市场的动态,我国不断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并根据不同的战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战略是一国一定时期经济工作的指导方略,各级政府的经济工作都要在战略的指导下和范围内进行。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的问题,我国提出了“以质取胜”战略,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由于我国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竞争十分激烈,贸易摩擦数量不断. 上升,于是又抛出“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商品中的科技含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竞争力和价格,而我国出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竟争力不强,于是我国提出了“科技兴贸”战略。可以说,外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使国家对现行贸易战略进行调整,而贸易战略的调整反过来又会极大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2.2.3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使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为外贸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1.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管理职能改革使政府更加面向市场经济,减少对微观领域的行政干预。 2003年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控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使政企关系进一步脱钩。
2.经营体制改革
企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基本靠市场进行配置。国有企业实现按市场规则经营或实施破产。劳动和工资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上升,国有企业使用的能源及原材料进价己经按市场价格,土地资源获得要通过市场,资金配置市场化程度也大幅提高。
3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3.1 进一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
科技兴贸战略的核心就是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转变对外贾易增长方式。科技兴贸战略自199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意义重大。
1.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建设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2.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培育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体系建设;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3.2 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的资产构成除了有形资产还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里面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品牌价值。品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使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信任感进而对这种品牌象征的内在文化产生强烈的共鸣与需求,从而培养出独特的众多的消费群体。当市场上存在品质相近或具有可替代性的竞争户品时,对消费者而言,常常是从品牌而不是产品中寻求和获得更多的价值。名牌产品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而且是增强一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名牌之间的竞争,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叫的响的名牌产品,在竞争中就处于被动地位。
1.注重品牌建设
要以顾客的需要为核心,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树立全面的质量管理理念;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强我国名牌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力度。
2.走出国门开创中国产品国际名牌
打造中国产品的世界名牌,企业只有主动融入国际经济之中,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实施走出国门创出本土化品牌战略,可以提升全球化市场经营的竞争力,从而取得巨大的经济收益。
3.3 加强政府各项职能
1.端正对外贸易指导思想、确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这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 要想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构建好这个理论基础和最高标准。一是对外贸易指导思想要从出口创汇、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到出口创利和推动生产力发展上来,二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要从单纯的出口导向转变到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并重上来,科学确立大国的贸易战略,有效提高经济整体的运行能力和质量,避免国际风险。
2.改善对外贸易制度的供给结构,适度增加促进对外贸易集约型增长的制度供给,这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一是要尽快改善推进对外贸易增长的制度结构,主要是增加质量型的制度供给,尽快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资源、能源利用标准等,不断实现对企业的国际化标准管理;适当减少数量型的制度供给,使制度供给符合对外贸易集约型增长的需要。二是尽快制定和出台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对外贸易评价体系,为对外贸易的集约型增长提供科学的价值标准。三是完善对外贸易制度的实施机制,强化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3.完善政治、经济等相关制度建设,这是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要保证。一是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政治保障。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弥补体制漏洞。三是制定国家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使企业成为国家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 Paul Krugman.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1994
[2] 李贺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68
[3] 龚光. 国际贸易理论.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 赵勇. 对中国贸易条件状况的分析. 当代经济, 2004 (07), 80
[5] 王雪坤: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国际贸易论坛, 2005 (01), 2
[6] 王启云. 国际贸易.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7] 闻潜. 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经纬, 2005, (03)
[8] 耿协威.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贸探索. 2005 (04)
[9] 裴长洪. 寻求新的突破-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 2005 (4)
[10] 喻雍术, 闫全. 论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商场现代化. 2006 (01), 41
[11] 信欣, 宋海燕. 切实转变我国的出口增长方式, 开放导报. 2006 (06), 49-50
[12] 周祥. 论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现状及转变. 财经界(下半月). 2006 (10)
[13] 顾建跃, 柳一群. 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战略思考. 南昌高专学报. 2007(01), 21-25
[14] 胡冰.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现代商业. 2007 (08), 60-61
[15] 中国商务部统计资料网站[EB/OL].http://www.mofcom.gov.cn/tongjizi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