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机制

第35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月 Vol.35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13

论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机制

马丽贞

(唐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通过分析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现状及其重要性,提出维护长效维稳机制的对策,对维护校园安全与社会稳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机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6

A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5-0111-02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3.05.034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Mechanis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A Li-zhe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work of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its importance. It also explor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maintaining long-effect secure mechanis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ealistic role in maintaining campus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呈现了多元化、复杂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各类突发事件较之前有显著增加。因此,有效持久地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刻不容缓。

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大学生生源质量下降,高校管理有所滞后,在校贫困大学生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等,这些因素对高校的稳定造成了潜在性威胁。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对自身能力和发展前景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其刚刚步入社会时就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在此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出现成为影响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重大因素[2]。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也影响着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1 现阶段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 1.1 社会矛盾对高校大学生的直接影响

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政策发展相对滞后,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而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一些不法分子将发泄的目标转移到在校大学生的身上,在校园内制造恐怖、突发性事件,威胁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扰乱校内正常的教学秩序。部分敌对分子甚至把大学生当作自己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工具,煽动分辨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群体制造社会动乱,破坏民族团结[1]。社会矛盾的深化成为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根源之一。

1.3 国际形势与国内发展的不稳定局势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在全球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我国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稳定的国际局势对我国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大学生的潜在性影响

──────────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203044) 收稿日期:2013-05-16

作者简介:马丽贞(1979-),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111-

第35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月

国内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依旧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抓住我国在转型期间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和谐现象,竭力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非法聚集,试图制造不稳定事端,尤其是针对我国在校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进行渗透与煽动,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深受影响,从而做出威胁在校师生人身安全的行为,不利于校园的安全稳定建设。

2 高校安全稳定机制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校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服务,这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也是高校稳定的本质要求。高校稳定机制主要是指高校的内部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科研,各个系统都能够有序地进行,高校与外部的社会环境协调地、可持续地相互联系。维护高校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高校稳定的基本内涵,从而端正高校稳定工作的着眼点与指导思想。

2.1 高校稳定工作指导学生个人发展

高校稳定,首先是思想稳定和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与同龄人相比,高校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丰富,对国内外各种信息的了解程度较高。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具有稳定有序的高校工作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2 高校稳定机制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影响 在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要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顺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的稳定、改革、发展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又相互制约。高校要谋求快速发展,就必须安全稳定,只有把高校发展的速度与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在稳定中寻求发展,又在发展中实现高校的长治久安,才能促使高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才能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达到最终的目标[3]。高校稳定工作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工作的落实。开展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倡导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持校园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净化了校园环境,培养了师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师生的高尚情操,抵御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吸引了学生的课余精力,为广大师生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围。

2.3 高校稳定工作推进社会发展

保持高校安全稳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组成

-112-

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新时期高校管理的一个主题。江泽民同志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代价才取得的共识。”高校亦是如此,稳定的校园环境不仅为广大学子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

3 维护和实现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对学生自身教育并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一方面,结合各高校自身情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安全与稳定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深化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教育学生紧绷安全之弦,深化安全意识,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在深化思想教育的同时,应通过安全委员会开展演讲、安全展牌设计等多种途径,向学生讲述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强化安全稳定意识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使学生自觉地从自身的角度,充分体会到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

同时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4]。各高校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加快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切实把损失降到最小。

3.2 找准载体开展活动,

全面宣传高校安全稳定工作 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大力宣传安全稳定工作。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舆论氛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克服麻痹思想、厌倦情绪、侥幸心理,切实增强政治、大局责任意识,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作为一项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落实[5]。同时,积极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做好广大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以学生第二课堂为载体,例如通过召开班级会议、与个别学生交谈、调查各班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形式将各方对稳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并开展校园维稳教育,把维持高校稳定的措施带到广大师生之间去。树立学生典型,以先进典型带动全校师生朝着和谐稳定的校园生活努力。

3.3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培养师生自主性安全意识 做好稳定工作需要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分析学生安全与稳定工作的现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丰富

学生校园生活,重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下转第123页)

殷利艳: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析

只有经历一系列主题的学习,才能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美国依阿华大学的TWIST(Teaching With Innovative Style

发展变革中,因此,社会各界要与时俱进,通力合作,不断改革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and Technology)项目为学科课程整合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树立了典范。在发达国家的高等教学中,教师把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的真正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通过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优质高效完成专业课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范红.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J].西安社会科学,2008,

26(1):79-81.

[2] 王学勤.中国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进展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5):104-106.

2.4 网络教育模式

面对当今网络信息超载的环境,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非易事。网络不仅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平台,也是接受信息教育的平台。网络教育模式包括:(1)自主式学习。教学生经过注师可以把课件文档等资料挂在Web服务器上,

册登记,就可在计算机上访问。(2)远程同步授课。教师和学生不在同一地点,但通过网络在同一时间听教师授课,网上的视频系统或交谈方式可实现实时交互。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可大大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 张东,吴贺新,张德.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

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1):56-60.

[4] 张晓娟.信息素养标准,模式及其实现[J].图书情报知识,

2009(1):17-23,29.

[5] 曾晓牧,孙平,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

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64-67.

[6] 彭丽喃,李三榭.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情报科

学,2005,23(5):682-685.

[7] 杜安平.澳大利亚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剖析[J].情报理论

与实践,2008,31(4):637-640.

3 结语

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也处在

[8] 梁乃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图

书馆论坛,2008,28(5):145-146,176.

(责任编辑、校对:任海生)

(上接第112页)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促进安

全稳定工作,通过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平时教育。加强教师和学生维护安全稳定工作自觉性的教育,对教师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强化安全稳定意识,加深印象,达成共识。对学生的教育要抓好新生入学时的法制教育,把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把三项教育纳入课堂教育和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

与职业,2012(11):35-36.

[2] 牛环宇.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J].内江科技,2012(7):

26-26.

[3] 罗良庚.高校安全稳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基于福建

省部分高校调查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1):98-101.

[4] 章建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南

昌工程学院为例[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31):100-

[参考文献]

[1] 吴少伟.对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思考[J].教育

101.

[5] 孙丹兵,陈翔.当前校园安全稳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2(34):6-7.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123-

第35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月 Vol.35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13

论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机制

马丽贞

(唐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通过分析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现状及其重要性,提出维护长效维稳机制的对策,对维护校园安全与社会稳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机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6

A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5-0111-02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3.05.034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Mechanis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A Li-zhe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work of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its importance. It also explor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maintaining long-effect secure mechanis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ealistic role in maintaining campus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呈现了多元化、复杂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各类突发事件较之前有显著增加。因此,有效持久地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刻不容缓。

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大学生生源质量下降,高校管理有所滞后,在校贫困大学生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等,这些因素对高校的稳定造成了潜在性威胁。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对自身能力和发展前景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其刚刚步入社会时就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在此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出现成为影响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重大因素[2]。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也影响着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1 现阶段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 1.1 社会矛盾对高校大学生的直接影响

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政策发展相对滞后,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而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一些不法分子将发泄的目标转移到在校大学生的身上,在校园内制造恐怖、突发性事件,威胁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扰乱校内正常的教学秩序。部分敌对分子甚至把大学生当作自己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工具,煽动分辨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群体制造社会动乱,破坏民族团结[1]。社会矛盾的深化成为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根源之一。

1.3 国际形势与国内发展的不稳定局势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在全球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我国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稳定的国际局势对我国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大学生的潜在性影响

──────────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203044) 收稿日期:2013-05-16

作者简介:马丽贞(1979-),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111-

第35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月

国内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依旧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抓住我国在转型期间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和谐现象,竭力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非法聚集,试图制造不稳定事端,尤其是针对我国在校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进行渗透与煽动,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深受影响,从而做出威胁在校师生人身安全的行为,不利于校园的安全稳定建设。

2 高校安全稳定机制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校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服务,这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也是高校稳定的本质要求。高校稳定机制主要是指高校的内部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科研,各个系统都能够有序地进行,高校与外部的社会环境协调地、可持续地相互联系。维护高校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高校稳定的基本内涵,从而端正高校稳定工作的着眼点与指导思想。

2.1 高校稳定工作指导学生个人发展

高校稳定,首先是思想稳定和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与同龄人相比,高校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丰富,对国内外各种信息的了解程度较高。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具有稳定有序的高校工作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2 高校稳定机制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影响 在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要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顺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的稳定、改革、发展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又相互制约。高校要谋求快速发展,就必须安全稳定,只有把高校发展的速度与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在稳定中寻求发展,又在发展中实现高校的长治久安,才能促使高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才能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达到最终的目标[3]。高校稳定工作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工作的落实。开展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倡导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持校园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净化了校园环境,培养了师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师生的高尚情操,抵御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吸引了学生的课余精力,为广大师生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围。

2.3 高校稳定工作推进社会发展

保持高校安全稳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组成

-112-

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新时期高校管理的一个主题。江泽民同志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代价才取得的共识。”高校亦是如此,稳定的校园环境不仅为广大学子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

3 维护和实现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对学生自身教育并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一方面,结合各高校自身情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安全与稳定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深化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教育学生紧绷安全之弦,深化安全意识,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在深化思想教育的同时,应通过安全委员会开展演讲、安全展牌设计等多种途径,向学生讲述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强化安全稳定意识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使学生自觉地从自身的角度,充分体会到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

同时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4]。各高校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加快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切实把损失降到最小。

3.2 找准载体开展活动,

全面宣传高校安全稳定工作 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大力宣传安全稳定工作。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舆论氛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克服麻痹思想、厌倦情绪、侥幸心理,切实增强政治、大局责任意识,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作为一项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落实[5]。同时,积极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做好广大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以学生第二课堂为载体,例如通过召开班级会议、与个别学生交谈、调查各班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形式将各方对稳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并开展校园维稳教育,把维持高校稳定的措施带到广大师生之间去。树立学生典型,以先进典型带动全校师生朝着和谐稳定的校园生活努力。

3.3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培养师生自主性安全意识 做好稳定工作需要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分析学生安全与稳定工作的现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丰富

学生校园生活,重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下转第123页)

殷利艳: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析

只有经历一系列主题的学习,才能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美国依阿华大学的TWIST(Teaching With Innovative Style

发展变革中,因此,社会各界要与时俱进,通力合作,不断改革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and Technology)项目为学科课程整合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树立了典范。在发达国家的高等教学中,教师把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的真正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通过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优质高效完成专业课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范红.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J].西安社会科学,2008,

26(1):79-81.

[2] 王学勤.中国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进展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5):104-106.

2.4 网络教育模式

面对当今网络信息超载的环境,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非易事。网络不仅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平台,也是接受信息教育的平台。网络教育模式包括:(1)自主式学习。教学生经过注师可以把课件文档等资料挂在Web服务器上,

册登记,就可在计算机上访问。(2)远程同步授课。教师和学生不在同一地点,但通过网络在同一时间听教师授课,网上的视频系统或交谈方式可实现实时交互。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可大大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 张东,吴贺新,张德.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

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1):56-60.

[4] 张晓娟.信息素养标准,模式及其实现[J].图书情报知识,

2009(1):17-23,29.

[5] 曾晓牧,孙平,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

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64-67.

[6] 彭丽喃,李三榭.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情报科

学,2005,23(5):682-685.

[7] 杜安平.澳大利亚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剖析[J].情报理论

与实践,2008,31(4):637-640.

3 结语

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也处在

[8] 梁乃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图

书馆论坛,2008,28(5):145-146,176.

(责任编辑、校对:任海生)

(上接第112页)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促进安

全稳定工作,通过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平时教育。加强教师和学生维护安全稳定工作自觉性的教育,对教师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强化安全稳定意识,加深印象,达成共识。对学生的教育要抓好新生入学时的法制教育,把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把三项教育纳入课堂教育和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

与职业,2012(11):35-36.

[2] 牛环宇.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J].内江科技,2012(7):

26-26.

[3] 罗良庚.高校安全稳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基于福建

省部分高校调查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1):98-101.

[4] 章建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南

昌工程学院为例[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31):100-

[参考文献]

[1] 吴少伟.对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思考[J].教育

101.

[5] 孙丹兵,陈翔.当前校园安全稳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2(34):6-7.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123-


相关文章

  • 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对策研究
  •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问题,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校园传教活动时有发生,给高校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加强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和校园渗透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查看


  •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思考
  • [摘要]文章就当前高校保卫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提高认识.硬软件配备.干部培养.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好安保工作. [关键词]高校保卫;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 高校是培育高等专业人才的场 ...查看


  • 浅论高校安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论高校安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 安保工作 问题 对策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稳定.那么,高校保卫工作中目前存在那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呢? 据了解,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查看


  • 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
  • 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 湖北省教育厅 2003年工作要点 2002年,是我省顺利实施教育‚十五‛计划.各项事业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开展‚学.查.改 ...查看


  • 辅导员笔试主观题完整版99题详细答案
  • 联系qq :236460609 徐树鹏 题目来源和答案来源可联系我.共99题,均有详细答案. 1. 辅导员工作的意义 1. 辅导员工作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 2. 辅导员工作是维护校园和谐.安全.稳定 ...查看


  • 辅导员考试资料整理
  • 辅导员资料整理 导论 辅导员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第一节 辅导员角色定位概述 一.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 我国现行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角色认知与实践多个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 1. 辅导 ...查看


  • 形势与政策答案 2
  • 一.必答题(10分): 请谈谈如何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爱国之志.报国之才? 答:我们作为青年学生,究竟应该如何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报效祖国? 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任务,青年学子的任务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最重 要的是学好知识,努力锤炼报 ...查看


  • 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_特征及多元处置机制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下)2008NO.08 ChinaNewTechnologiesandProducts 文化教育 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特征及多元处置机制 李霞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 ...查看


  • 对高校科研保密工作制度建设的思考
  • 摘 要: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利益与安全,高校作为涉密科研项目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其科研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高校的存亡及全体师生的利益,保密制度是高校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是高校有效地开展保密工作的必要条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