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葡萄糖分解代谢各途径的化学计算综述

关于葡萄糖分解代谢各途径的化学计算综述

储观河 唐启元 芦童 张钋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辽宁沈阳)

摘要: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为生物体提供了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需要一系列生物酶和辅酶的催化,了解在各反应途径的ATP、CO2、H2O、NADH+H+、FADH2、GTP的化学计算有助于深刻理解葡萄糖的分解途径。

关键词:分解代谢、生化反应、化学计算、生物酶、辅酶

前言: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脂类、核酸)不断降解为小分子(如CO2、NH3、H2O等)的过程,称之为分解代谢。另一类是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由复杂的生物大分子降解为物质基本组成单位的过程,如脂肪和蛋白质降解成脂肪酸和氨基酸;第二阶段是由这些基本分子转变成中间代谢产物,如葡萄糖和脂肪酸分别降解为丙酮酸和乙酰CoA,同时产生少量ATP;第三阶段是丙酮酸和乙酰CoA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的过程,同时生成NADH+H+和FADH2,两者通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大量ATP。葡萄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有: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PK途径等4种。

一、EMP途径 1、EMP途径,又称糖酵解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代谢过程,总反应为:

C6H12O6+2NAD+2Pi+2ADP→2CH3COCOOH(丙酮酸)

+2NADH+2H+2ATP+2H2O。

EMP途径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同时释放出少量ATP的过程。

EMP途径的第一阶段中,葡萄糖在消耗ATP的情况下被磷酸化,形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

磷酸进一步转化为果糖-6-磷酸,然后再次被磷酸化,形成果糖-1,6-二磷酸。在醛缩酶催化下,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两个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醛与磷酸二羟丙酮。此阶段的反应并不涉及电子转移。

(1)葡萄糖的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of glucose)

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首先在第6位碳上被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6-P),磷酸根由ATP供给,这一过程不仅活化了葡萄糖,有利于它进一步参与合成与分解代谢,同时还能使进入细胞的葡萄糖不再逸出细胞。催化此反应的酶是己糖激酶

(hexokinase,HK)。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反应需要消耗能量ATP,Mg2+是反应的激活剂,它能催化葡萄糖、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果糖进行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生成相应的6-磷酸酯,6-磷酸葡萄糖是HK的反馈抑制物,此酶是糖氧化反应过程的限速酶

enzyme)或称关键酶(key enzyme)它有同工酶Ⅰ-Ⅳ型,Ⅰ、Ⅱ、Ⅲ型主要存在于肝外组织,其对葡萄糖Km值为10-5~10-6M。

(2)6-磷酸葡萄糖的异构反应(isomerization of glucose-6-phosphate) 这是由磷酸己糖异构酶(phosphohexose isomerase)催化6-磷酸葡萄糖(醛糖aldose sugar)转变为6-磷酸果糖(fructose-6-phosphate,F-6-P)的过程,此反应是可逆的。

(3)6-磷酸果糖的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of fructose-6-phosphate) 此反应是6磷酸果糖第一位上的C进一步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

糖,磷酸根由

ATP

供给,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磷酸果糖激酶

二磷酸果糖裂解反应

phosphate) 醛缩酶(aldolase)催化1.6-二磷酸果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此反应是可逆的。

(5)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反应(isomerization of

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 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催化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此反应也是可逆的。

到此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醛,通过两次磷酸化作用消耗2分子ATP。

在第二阶段中,3-磷酸甘油醛首先转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此过程是氧化反应,辅酶NAD+接受氢原子,形成NADH。同时3-磷酸甘油醛接受无机磷酸被磷酸化。与上述的葡萄糖-6-磷酸的有机磷酸键不同,二磷酸甘油醛中的两个磷酸键属于高能磷酸键。在其后来的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的反应过程中,高能磷酸键的能量转移导致ATP的合成。

(6)3-磷酸甘油醛氧化反应(oxidation of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此反应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 3-

phosphatedehydrogenase)催化3-磷酸甘油醛氧化脱氢并磷酸化生成

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的1,3

-二磷酸甘油酸,本反应脱下的氢和电子转给脱氢酶的辅酶

NAD+生成

NADH+H+,磷酸根来自无机磷酸。

(7)1.3-二磷酸甘油酸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反应

在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aglycerate kinase,PGK)催化下,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同时其C1上的高能磷酸根转移给ADP生成ATP,这种底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直接将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激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8)3-磷酸甘油酸的变位反应

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催化下3-磷酸甘油酸C3-位上的磷酸基转变到C2位上生成2-磷酸甘油酸。此反应是可逆的。 。

(9)2-磷酸甘油酸的脱水反应

由烯醇化酶(enolase)催化,2-磷酸甘油酸脱水的同时,能量重新分配,生成含高能磷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 PEP)。本反应也是可逆的。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在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催化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高能磷酸根转移至ADP生成ATP,这是又一次底物水平上的磷酸化过程。但此反应是不可逆的。

丙酮酸激酶是糖的有氧氧化过程中的限

速酶,具有变构酶性质,ATP是变构抑制剂,ADP是变构激活剂,Mg2+或K+可激活丙酮酸激酶的活性,胰岛素可诱导PK的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又可自动转变成丙酮酸。

2、 丙酮酸的无氧和有氧代谢:

1丙酮酸无氧代谢 ○

A、丙酮酸→乳酸(乳酸发酵)

在无氧条件下,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能够被NADH还原成乳酸: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 + NADH ======== L-乳酸 + NAD+

B丙酮酸→乙醇(酒精发酵)

酵母中含有多种酶系,可以催化不同的反应过程。生醇发酵的化学反应中,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段反应与葡萄糖的酵解完全相同。生成的丙酮酸在酵母催化下,脱羧产生乙醛,乙醛在醇脱氢酶催化下被NADH还原成乙醇。乙醇在人体及动物体中可以氧化成乙醛,再转变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2

丙酮酸有氧代谢

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内膜,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3、TCA循环

乙酰

CoA进入由一连串反应构成的循环体系,被氧化生成H2O和CO2。由于这个循环反应开始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oxaloacetate)缩合生成的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称之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其详细过程如下:

(1)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乙酰CoA具有硫酯键,乙酰基有足够能量与草酰乙酸的羧基进行醛醇型缩合。首先从CH3CO基上除去一个H+,生成的阴离子对草酰乙酸的羰基碳进行亲核攻击,生成柠檬酰CoA中间体,然后高能硫酯键水解放出游离的柠檬酸,使反应不可逆地向右进行。该反应由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etase)催化,是很强的放能反应。

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合成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调节点,柠檬酸合成酶是一个变构酶,ATP是柠檬酸合成酶的变构抑制剂,此外,α-酮戊二酸、NADH能变构抑制其活性,长链脂酰CoA也可抑制它的活性,AMP可对抗ATP的抑制而起激活作用。

(2)异柠檬酸形成

柠檬酸的叔醇基不易氧化,转变成异柠檬酸而使叔醇变成仲醇,就易于氧化,此反应由顺乌头酸酶催化,为一可逆反应。

3)第一次氧化脱酸

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异柠檬酸的仲醇氧化成羰基,生成草酰琥珀酸(oxalosuccinate)的中间产物,后者在同一酶表面,快速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NADH和CO2,此反应为β-氧化脱羧,此酶需要Mn2+作为激活剂。

此反应是不可逆的,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限速步骤,ADP是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激活剂,而ATP,NADH是此酶的抑制剂。

(4)第二次氧化脱羧

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NADH+H+和CO2,反应过程完全类似于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氧化脱羧,属于氧化脱羧,氧化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储存于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中。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也由三个酶(α-酮戊二酸脱羧酶、硫辛酸琥珀酰基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和五个辅酶(TPP、硫辛酸、HSCoA、NAD+、FAD)组成。

此反应也是不可逆的。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受

ATP、GTP

NAPH和琥珀酰CoA抑制,但其不受磷酸化/去磷酸化的调控。

(5)底物磷酸化生成ATP

在琥珀酸硫激酶(succinate thiokinase)的作用下,琥珀酰CoA的硫酯键水解,释放的自由能用于合成GTP,在细菌和高等生物可直接生成ATP,在哺乳动物中,先生成GTP,再生成ATP,此时,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和辅酶A。

(6)琥珀酸脱氢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催化琥珀酸氧化成为延胡索酸。该酶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而其他三羧酸循环的酶则都是存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这酶含有铁硫中心和共价结合的FAD,来自琥珀酸的电子通过FAD和铁硫中心,然后进入电子传递链到O2,丙二酸是琥珀酸的类似物,是琥珀酸脱氢酶强有力的竞争性抑制物,所以可以阻断三羧酸循环。

(7)延胡索酸的水化

延胡索酸酶仅对延胡索酸的反式双键起作用,而对顺丁烯二酸(马来酸)则无催化作用,因而是高度立体特异性的。

(8)草酰乙酸再生

在苹果酸脱氢酶(malic dehydrogenase)作用下,苹果酸仲醇基脱氢氧化成羰基,生成草酰乙酸(oxalocetate),NAD+是脱氢酶的辅酶,接受氢成为NADH+H+(图4-5)。

以EMP途径的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的化学计算: ATP的计算

总反应过程:葡萄糖+6氧气

+2ATP+2GDP+4ADP+6Pi+2FAD+10NAD+====6CO2+2GTP+4ATP+2FADH2+10NADH+H+

1FADH2氧化生成1.5或2ATP,以下以2ATP计算;

1NADH和H+氧化生成2.5或3ATP,以下以3ATP计算;

1GTP即为1ATP

所以1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38ATP或36ATP(1丙酮酸穿线粒体膜可能消耗1ATP)

CO2的计算:

1、 一分子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生成一分子CO2

2、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草酰琥珀酸然后脱羧基

生成

α-

酮戊二酸生成一分子

CO2

3、α-酮戊二酸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脱羧脱氢生成琥珀酰CoA生成一分子CO2

所以1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6CO2。

H2O的计算

1、2-磷酸甘油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生成一分子的H2O

2、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的生成阶段消耗一分子的H2O

3

、延胡索酸生成苹果酸阶段消耗一分子的

H2O

4、NADH和H+、FADH2经过电子传递链各消耗二分之一分子O2生成一分子水

5O2+10NADH+H+=====10H2O+10NAD+

2FADH2+O2====2H2O+2FAD

上述氧化1葡萄糖生成14H2O,消耗4H2O,净生成10H2O

总反应方程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38ATP 两者不相符。为什么会多出4分子水?

**重点**

1、3 磷酸甘油醛生成1 , 3 一二磷酸甘油酸

在反应式(a)中已指出NADH·H+的两个H中,一个H来自3一磷酸甘油醛,另一个H来自磷酸。为什么说反应产生的一分子水的两个H都来自磷酸呢?要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将磷酸甘油酸激酶和ADP在l,3一二磷酸甘油酸变为3一磷酸甘油酸反应中的作用联系起来才能得到答案。我们知道1 , 3一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一磷酸甘油酸的反应是由磷酸

甘油激酶催化, 使l , 3一二磷酸甘油酸分子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上去,形成ATP ,同时,ADP末端磷酸基团上的H 转移给1,3一二磷酸甘油酸C一1上的一个H是由ADP末端的磷酸基团提供的。这点从下面反应过程中即可明白

1,3一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 一磷酸甘油酸:

这说明在反应中从3一磷酸甘油醛供给N A D 十的一个H ( 即形成N

A D H· H+ 的一个H) , 在反应中又由A D P “归还” 给磷酸丙酮糖( 3 一磷酸甘油酸)。因此, 从酵解的总反应来看, 在反应(a)中NAD+接受的两个H 都可看作来自磷酸分子, 一个H来自参加反应(a)的磷酸。另一个来自参加反应(b) 的ADP的末端磷酸基团。由此可见,在每分子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两分子丙酮酸的过程中, 虽然产生4 分子水, 但实际上只有两分子水来自糖, 亦即来自反应( b ) , 另两分子由NADH·H+经呼吸链氧化形成的水, 是由磷酸供给的H所形成。

2、α-酮戊二酸——琥珀酰

CoA:

NADH·H+的一个H来自于葡萄糖的代谢产物-α-酮戊二酸,另一个H来自于CoA的-SH基。

琥珀酰CoA----琥珀酸;琥珀酰CoA和GDP和磷酸作用,产生琥珀酸、GTP、和CoA~SH。

由反应(b) 中, 可见琥珀酸的一个H 和一个O由磷酸供给(也就是说在反应( a ) 中由a 一酮戊二酸供给N IA ) 的一个氢, 在反应(b) 中由磷酸“ 还给” 了a 一酮戊二酸的衍生物— 琥珀酸)。同时亦由G D P 末端磷酸基团“ 还给” 了一个H 给CoA , 因此上步反应(b)产生的一分子N A D H · H+的一个H , 也可说是来自磷酸。这样, 每一分子丙酮酸以乙酰CoA形式通过三羧酸循环, 每运转一周净产生两分子水, 其中一分子来自糖, 另一分子则来自磷酸。按一分子葡萄糖计算,通过三羧酸循环, 真正由糖分解产生的水分子数应为2 。

所以总结说3-磷酸甘油醛到1,3-二磷酸甘油醛过程中生成的NADH·H+的2个H相当于来自于磷酸和ADP;α-酮戊二酸到琥珀酰CoA过程中生成的NADH·H+的2H相当来自于磷酸和乙酰CoA。不应该算在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化学计算中。

EMP途径生成的2H2O与三羧酸循环中消耗的4H2O

抵消一部分,即消

耗2H2O。然后非葡萄糖中间产物提供的H生成4NADH·H+消耗的水为4H2O。总反应式左边共消耗6H2O,方程式右边由10NADH·H+和2FADH2共生成12H2O,净生成6H2O。 HMP途径简述: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葡萄糖(G-6-P)开始,故亦称为己糖磷酸旁路。此途径在胞浆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糖酸内酯开始,然后水解生成6-磷酸葡糖酸,再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NADP+是所有上述氧化反应中的电子受体。第二阶段是5-磷酸核酮糖经过一系列转酮基及转醛基反应,经过磷酸丁糖、磷酸戊糖及磷酸庚糖等中间代谢物最后生成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后二者还可重新进入糖酵解途径而进行代谢。

戊糖磷酸途径总反应式是:

6G6P+12NADP++7H2O → 5G6P + 6CO2+Pi+12NADPH+12H+

氧化部分

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

非氧化部分

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在5-磷酸核酮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这需要有酶的帮助,比如转羟乙醛酶可以转移两个碳单位。而转二羟丙酮基酶则可转三个。

ATP:反应过程中没有底物过程的磷酸化,生成12NADPH·H+。 12NADPH·H++12NAD+====12NADP++12NADH·H+

12NADH·H+生成36ATP和12H2O

所以1葡萄糖经过HMP途径生成36ATP。

CO2:6分子6-磷酸葡萄糖酸生成6分子5-磷酸核酮糖过程中生成6分子的CO2

H2O:6分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生成6分子6-磷酸葡萄糖酸过程中消耗6分子H2O,最后生成的1分子1,6二磷酸果糖转化成1分子6-磷酸果糖消耗1分子H2O,12NADPH·H+最后生成12H2O。 所以总反应方程式:G+7H2O+6O2====12H2O+6CO2+36ATP

ED途径:

ED途径也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途径,在KDPG醛缩酶的作用下,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再经过EMP途径的后半部分转化为丙酮酸。

总反应方程式为: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 G+ADP+Pi+NADP+NAD====2CH3COCOOH+ATP+NADPH2+NADH2

PK途径:

PK途径也称磷酸解酮酶途径,这个途径的特点是降解1分子葡萄糖只产生1分子ATP,相当于EMP途径的一半,另一特点是几乎产生等量的乳酸、乙醇和CO2。

总反应方程式为:G+ADP+Pi====CH3CHOHCOOH+CH3CH2OH+CO2+ATP 糖异生途径(合成代谢):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gluco-指糖,neogenesis是希腊语 νεογ?ννηση,neojénnissi - 重新生成):又称为葡糖异生。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1 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生成葡萄糖

2 果糖1,6二磷酸酶催化1,6二磷酸果糖生成6磷酸果糖。 3 此过程由两个反应组成,第一个反应由丙酮酸羧化酶催化,辅酶是生物素,反应消耗1分子ATP。第二个反应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反应消耗1分子GTP。

总反应方程式:乳酸原料

2Lac+4ATP+2GTP+6H2O====G+4ADP+2GDP+6Pi

丙酮酸原料

2Pyr+6ATP+6H2O+2NADH+2H+====G+6ADP+6Pi+2NAD+

NK途径、PK途径、糖异生途径自己动手计算化学量。

参考文献

【l】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化学第二版,杨志敏、蒋立科主编;

【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何国庆、贾英民、丁力孝主编;

【3】1981年第6期化学通报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教研室郑集、袁玉荪发表

关于葡萄糖分解代谢各途径的化学计算综述

储观河 唐启元 芦童 张钋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辽宁沈阳)

摘要: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为生物体提供了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需要一系列生物酶和辅酶的催化,了解在各反应途径的ATP、CO2、H2O、NADH+H+、FADH2、GTP的化学计算有助于深刻理解葡萄糖的分解途径。

关键词:分解代谢、生化反应、化学计算、生物酶、辅酶

前言: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脂类、核酸)不断降解为小分子(如CO2、NH3、H2O等)的过程,称之为分解代谢。另一类是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由复杂的生物大分子降解为物质基本组成单位的过程,如脂肪和蛋白质降解成脂肪酸和氨基酸;第二阶段是由这些基本分子转变成中间代谢产物,如葡萄糖和脂肪酸分别降解为丙酮酸和乙酰CoA,同时产生少量ATP;第三阶段是丙酮酸和乙酰CoA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的过程,同时生成NADH+H+和FADH2,两者通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大量ATP。葡萄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有: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PK途径等4种。

一、EMP途径 1、EMP途径,又称糖酵解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代谢过程,总反应为:

C6H12O6+2NAD+2Pi+2ADP→2CH3COCOOH(丙酮酸)

+2NADH+2H+2ATP+2H2O。

EMP途径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同时释放出少量ATP的过程。

EMP途径的第一阶段中,葡萄糖在消耗ATP的情况下被磷酸化,形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

磷酸进一步转化为果糖-6-磷酸,然后再次被磷酸化,形成果糖-1,6-二磷酸。在醛缩酶催化下,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两个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醛与磷酸二羟丙酮。此阶段的反应并不涉及电子转移。

(1)葡萄糖的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of glucose)

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首先在第6位碳上被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6-P),磷酸根由ATP供给,这一过程不仅活化了葡萄糖,有利于它进一步参与合成与分解代谢,同时还能使进入细胞的葡萄糖不再逸出细胞。催化此反应的酶是己糖激酶

(hexokinase,HK)。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反应需要消耗能量ATP,Mg2+是反应的激活剂,它能催化葡萄糖、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果糖进行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生成相应的6-磷酸酯,6-磷酸葡萄糖是HK的反馈抑制物,此酶是糖氧化反应过程的限速酶

enzyme)或称关键酶(key enzyme)它有同工酶Ⅰ-Ⅳ型,Ⅰ、Ⅱ、Ⅲ型主要存在于肝外组织,其对葡萄糖Km值为10-5~10-6M。

(2)6-磷酸葡萄糖的异构反应(isomerization of glucose-6-phosphate) 这是由磷酸己糖异构酶(phosphohexose isomerase)催化6-磷酸葡萄糖(醛糖aldose sugar)转变为6-磷酸果糖(fructose-6-phosphate,F-6-P)的过程,此反应是可逆的。

(3)6-磷酸果糖的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of fructose-6-phosphate) 此反应是6磷酸果糖第一位上的C进一步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

糖,磷酸根由

ATP

供给,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磷酸果糖激酶

二磷酸果糖裂解反应

phosphate) 醛缩酶(aldolase)催化1.6-二磷酸果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此反应是可逆的。

(5)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反应(isomerization of

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 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催化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此反应也是可逆的。

到此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醛,通过两次磷酸化作用消耗2分子ATP。

在第二阶段中,3-磷酸甘油醛首先转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此过程是氧化反应,辅酶NAD+接受氢原子,形成NADH。同时3-磷酸甘油醛接受无机磷酸被磷酸化。与上述的葡萄糖-6-磷酸的有机磷酸键不同,二磷酸甘油醛中的两个磷酸键属于高能磷酸键。在其后来的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的反应过程中,高能磷酸键的能量转移导致ATP的合成。

(6)3-磷酸甘油醛氧化反应(oxidation of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此反应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 3-

phosphatedehydrogenase)催化3-磷酸甘油醛氧化脱氢并磷酸化生成

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的1,3

-二磷酸甘油酸,本反应脱下的氢和电子转给脱氢酶的辅酶

NAD+生成

NADH+H+,磷酸根来自无机磷酸。

(7)1.3-二磷酸甘油酸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反应

在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aglycerate kinase,PGK)催化下,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同时其C1上的高能磷酸根转移给ADP生成ATP,这种底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直接将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激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8)3-磷酸甘油酸的变位反应

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催化下3-磷酸甘油酸C3-位上的磷酸基转变到C2位上生成2-磷酸甘油酸。此反应是可逆的。 。

(9)2-磷酸甘油酸的脱水反应

由烯醇化酶(enolase)催化,2-磷酸甘油酸脱水的同时,能量重新分配,生成含高能磷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 PEP)。本反应也是可逆的。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在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催化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高能磷酸根转移至ADP生成ATP,这是又一次底物水平上的磷酸化过程。但此反应是不可逆的。

丙酮酸激酶是糖的有氧氧化过程中的限

速酶,具有变构酶性质,ATP是变构抑制剂,ADP是变构激活剂,Mg2+或K+可激活丙酮酸激酶的活性,胰岛素可诱导PK的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又可自动转变成丙酮酸。

2、 丙酮酸的无氧和有氧代谢:

1丙酮酸无氧代谢 ○

A、丙酮酸→乳酸(乳酸发酵)

在无氧条件下,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能够被NADH还原成乳酸: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 + NADH ======== L-乳酸 + NAD+

B丙酮酸→乙醇(酒精发酵)

酵母中含有多种酶系,可以催化不同的反应过程。生醇发酵的化学反应中,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段反应与葡萄糖的酵解完全相同。生成的丙酮酸在酵母催化下,脱羧产生乙醛,乙醛在醇脱氢酶催化下被NADH还原成乙醇。乙醇在人体及动物体中可以氧化成乙醛,再转变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2

丙酮酸有氧代谢

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内膜,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3、TCA循环

乙酰

CoA进入由一连串反应构成的循环体系,被氧化生成H2O和CO2。由于这个循环反应开始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oxaloacetate)缩合生成的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称之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其详细过程如下:

(1)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乙酰CoA具有硫酯键,乙酰基有足够能量与草酰乙酸的羧基进行醛醇型缩合。首先从CH3CO基上除去一个H+,生成的阴离子对草酰乙酸的羰基碳进行亲核攻击,生成柠檬酰CoA中间体,然后高能硫酯键水解放出游离的柠檬酸,使反应不可逆地向右进行。该反应由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etase)催化,是很强的放能反应。

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合成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调节点,柠檬酸合成酶是一个变构酶,ATP是柠檬酸合成酶的变构抑制剂,此外,α-酮戊二酸、NADH能变构抑制其活性,长链脂酰CoA也可抑制它的活性,AMP可对抗ATP的抑制而起激活作用。

(2)异柠檬酸形成

柠檬酸的叔醇基不易氧化,转变成异柠檬酸而使叔醇变成仲醇,就易于氧化,此反应由顺乌头酸酶催化,为一可逆反应。

3)第一次氧化脱酸

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异柠檬酸的仲醇氧化成羰基,生成草酰琥珀酸(oxalosuccinate)的中间产物,后者在同一酶表面,快速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NADH和CO2,此反应为β-氧化脱羧,此酶需要Mn2+作为激活剂。

此反应是不可逆的,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限速步骤,ADP是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激活剂,而ATP,NADH是此酶的抑制剂。

(4)第二次氧化脱羧

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NADH+H+和CO2,反应过程完全类似于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氧化脱羧,属于氧化脱羧,氧化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储存于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中。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也由三个酶(α-酮戊二酸脱羧酶、硫辛酸琥珀酰基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和五个辅酶(TPP、硫辛酸、HSCoA、NAD+、FAD)组成。

此反应也是不可逆的。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受

ATP、GTP

NAPH和琥珀酰CoA抑制,但其不受磷酸化/去磷酸化的调控。

(5)底物磷酸化生成ATP

在琥珀酸硫激酶(succinate thiokinase)的作用下,琥珀酰CoA的硫酯键水解,释放的自由能用于合成GTP,在细菌和高等生物可直接生成ATP,在哺乳动物中,先生成GTP,再生成ATP,此时,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和辅酶A。

(6)琥珀酸脱氢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催化琥珀酸氧化成为延胡索酸。该酶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而其他三羧酸循环的酶则都是存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这酶含有铁硫中心和共价结合的FAD,来自琥珀酸的电子通过FAD和铁硫中心,然后进入电子传递链到O2,丙二酸是琥珀酸的类似物,是琥珀酸脱氢酶强有力的竞争性抑制物,所以可以阻断三羧酸循环。

(7)延胡索酸的水化

延胡索酸酶仅对延胡索酸的反式双键起作用,而对顺丁烯二酸(马来酸)则无催化作用,因而是高度立体特异性的。

(8)草酰乙酸再生

在苹果酸脱氢酶(malic dehydrogenase)作用下,苹果酸仲醇基脱氢氧化成羰基,生成草酰乙酸(oxalocetate),NAD+是脱氢酶的辅酶,接受氢成为NADH+H+(图4-5)。

以EMP途径的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的化学计算: ATP的计算

总反应过程:葡萄糖+6氧气

+2ATP+2GDP+4ADP+6Pi+2FAD+10NAD+====6CO2+2GTP+4ATP+2FADH2+10NADH+H+

1FADH2氧化生成1.5或2ATP,以下以2ATP计算;

1NADH和H+氧化生成2.5或3ATP,以下以3ATP计算;

1GTP即为1ATP

所以1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38ATP或36ATP(1丙酮酸穿线粒体膜可能消耗1ATP)

CO2的计算:

1、 一分子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生成一分子CO2

2、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草酰琥珀酸然后脱羧基

生成

α-

酮戊二酸生成一分子

CO2

3、α-酮戊二酸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脱羧脱氢生成琥珀酰CoA生成一分子CO2

所以1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6CO2。

H2O的计算

1、2-磷酸甘油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生成一分子的H2O

2、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的生成阶段消耗一分子的H2O

3

、延胡索酸生成苹果酸阶段消耗一分子的

H2O

4、NADH和H+、FADH2经过电子传递链各消耗二分之一分子O2生成一分子水

5O2+10NADH+H+=====10H2O+10NAD+

2FADH2+O2====2H2O+2FAD

上述氧化1葡萄糖生成14H2O,消耗4H2O,净生成10H2O

总反应方程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38ATP 两者不相符。为什么会多出4分子水?

**重点**

1、3 磷酸甘油醛生成1 , 3 一二磷酸甘油酸

在反应式(a)中已指出NADH·H+的两个H中,一个H来自3一磷酸甘油醛,另一个H来自磷酸。为什么说反应产生的一分子水的两个H都来自磷酸呢?要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将磷酸甘油酸激酶和ADP在l,3一二磷酸甘油酸变为3一磷酸甘油酸反应中的作用联系起来才能得到答案。我们知道1 , 3一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一磷酸甘油酸的反应是由磷酸

甘油激酶催化, 使l , 3一二磷酸甘油酸分子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上去,形成ATP ,同时,ADP末端磷酸基团上的H 转移给1,3一二磷酸甘油酸C一1上的一个H是由ADP末端的磷酸基团提供的。这点从下面反应过程中即可明白

1,3一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 一磷酸甘油酸:

这说明在反应中从3一磷酸甘油醛供给N A D 十的一个H ( 即形成N

A D H· H+ 的一个H) , 在反应中又由A D P “归还” 给磷酸丙酮糖( 3 一磷酸甘油酸)。因此, 从酵解的总反应来看, 在反应(a)中NAD+接受的两个H 都可看作来自磷酸分子, 一个H来自参加反应(a)的磷酸。另一个来自参加反应(b) 的ADP的末端磷酸基团。由此可见,在每分子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两分子丙酮酸的过程中, 虽然产生4 分子水, 但实际上只有两分子水来自糖, 亦即来自反应( b ) , 另两分子由NADH·H+经呼吸链氧化形成的水, 是由磷酸供给的H所形成。

2、α-酮戊二酸——琥珀酰

CoA:

NADH·H+的一个H来自于葡萄糖的代谢产物-α-酮戊二酸,另一个H来自于CoA的-SH基。

琥珀酰CoA----琥珀酸;琥珀酰CoA和GDP和磷酸作用,产生琥珀酸、GTP、和CoA~SH。

由反应(b) 中, 可见琥珀酸的一个H 和一个O由磷酸供给(也就是说在反应( a ) 中由a 一酮戊二酸供给N IA ) 的一个氢, 在反应(b) 中由磷酸“ 还给” 了a 一酮戊二酸的衍生物— 琥珀酸)。同时亦由G D P 末端磷酸基团“ 还给” 了一个H 给CoA , 因此上步反应(b)产生的一分子N A D H · H+的一个H , 也可说是来自磷酸。这样, 每一分子丙酮酸以乙酰CoA形式通过三羧酸循环, 每运转一周净产生两分子水, 其中一分子来自糖, 另一分子则来自磷酸。按一分子葡萄糖计算,通过三羧酸循环, 真正由糖分解产生的水分子数应为2 。

所以总结说3-磷酸甘油醛到1,3-二磷酸甘油醛过程中生成的NADH·H+的2个H相当于来自于磷酸和ADP;α-酮戊二酸到琥珀酰CoA过程中生成的NADH·H+的2H相当来自于磷酸和乙酰CoA。不应该算在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化学计算中。

EMP途径生成的2H2O与三羧酸循环中消耗的4H2O

抵消一部分,即消

耗2H2O。然后非葡萄糖中间产物提供的H生成4NADH·H+消耗的水为4H2O。总反应式左边共消耗6H2O,方程式右边由10NADH·H+和2FADH2共生成12H2O,净生成6H2O。 HMP途径简述: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葡萄糖(G-6-P)开始,故亦称为己糖磷酸旁路。此途径在胞浆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糖酸内酯开始,然后水解生成6-磷酸葡糖酸,再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NADP+是所有上述氧化反应中的电子受体。第二阶段是5-磷酸核酮糖经过一系列转酮基及转醛基反应,经过磷酸丁糖、磷酸戊糖及磷酸庚糖等中间代谢物最后生成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后二者还可重新进入糖酵解途径而进行代谢。

戊糖磷酸途径总反应式是:

6G6P+12NADP++7H2O → 5G6P + 6CO2+Pi+12NADPH+12H+

氧化部分

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

非氧化部分

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在5-磷酸核酮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这需要有酶的帮助,比如转羟乙醛酶可以转移两个碳单位。而转二羟丙酮基酶则可转三个。

ATP:反应过程中没有底物过程的磷酸化,生成12NADPH·H+。 12NADPH·H++12NAD+====12NADP++12NADH·H+

12NADH·H+生成36ATP和12H2O

所以1葡萄糖经过HMP途径生成36ATP。

CO2:6分子6-磷酸葡萄糖酸生成6分子5-磷酸核酮糖过程中生成6分子的CO2

H2O:6分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生成6分子6-磷酸葡萄糖酸过程中消耗6分子H2O,最后生成的1分子1,6二磷酸果糖转化成1分子6-磷酸果糖消耗1分子H2O,12NADPH·H+最后生成12H2O。 所以总反应方程式:G+7H2O+6O2====12H2O+6CO2+36ATP

ED途径:

ED途径也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途径,在KDPG醛缩酶的作用下,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再经过EMP途径的后半部分转化为丙酮酸。

总反应方程式为: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 G+ADP+Pi+NADP+NAD====2CH3COCOOH+ATP+NADPH2+NADH2

PK途径:

PK途径也称磷酸解酮酶途径,这个途径的特点是降解1分子葡萄糖只产生1分子ATP,相当于EMP途径的一半,另一特点是几乎产生等量的乳酸、乙醇和CO2。

总反应方程式为:G+ADP+Pi====CH3CHOHCOOH+CH3CH2OH+CO2+ATP 糖异生途径(合成代谢):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gluco-指糖,neogenesis是希腊语 νεογ?ννηση,neojénnissi - 重新生成):又称为葡糖异生。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1 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生成葡萄糖

2 果糖1,6二磷酸酶催化1,6二磷酸果糖生成6磷酸果糖。 3 此过程由两个反应组成,第一个反应由丙酮酸羧化酶催化,辅酶是生物素,反应消耗1分子ATP。第二个反应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反应消耗1分子GTP。

总反应方程式:乳酸原料

2Lac+4ATP+2GTP+6H2O====G+4ADP+2GDP+6Pi

丙酮酸原料

2Pyr+6ATP+6H2O+2NADH+2H+====G+6ADP+6Pi+2NAD+

NK途径、PK途径、糖异生途径自己动手计算化学量。

参考文献

【l】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化学第二版,杨志敏、蒋立科主编;

【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何国庆、贾英民、丁力孝主编;

【3】1981年第6期化学通报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教研室郑集、袁玉荪发表


相关文章

  • 木糖醇的生产工艺设计综述
  • 1前 言 1.1概述 木植物纤维原料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我国每年产有农作物秸秆5亿多吨.玉米芯1000多万吨.甘蔗渣400多万吨,这些资源目前大部分不仅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如何有效利用植物纤维资源, ...查看


  • 生化知识点总结
  • 生物化学知识点综述 第一章 糖类化学 本章在各类型考试中考察的是一些细节性的知识,具体有以下一些知识点: 1. 糖的定义和分类:糖主要由C .H .O 三种元素所组成,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或者是它们的缩聚 物或衍生物.根据能否水解以 ...查看


  • 纤维素酶的结构与功能综述
  • 研究生课程作业(综述) 题目:纤维素酶的结构与功能 食品学院食品工程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课 程 食品酶学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纤维素酶的结构与功能 摘要: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酶,生物体的一切新陈代谢活动都离不开酶,并且工业酶产业 ...查看


  • 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特性及其应用 1
  • 2009No18 10 SerialNo1209 ChinaBrewing ForumandSummary 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特性及其应用 白卫东,赵文红,梁桂凤,罗百然,汪 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摘 要 ...查看


  • 代谢组学在药物发现和精准医学中的应用
  • 代谢组学在药物发现和精准医学中的应用 译著:EmilyJu 来源:肿瘤资讯 代谢物包括基因组的下游输出和来自环境的上游输入,因此代谢组学研究可使科学家探索基因和环境之间的关联.与基因组学研究不同,基因评分是预估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而代谢特征和 ...查看


  • 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
  • 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 ◆于 波 张学礼 李 寅 马延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 要 生物炼制是以生物可再生资源为原 料生产能源与化工产品的新型工业模式.认识并利用微生物广泛的物质分解转化与卓越的化学合成能力,将微生 ...查看


  •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 目录 摘要 .................................................................................................................. ...查看


  • 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及真题(生物化学)
  • 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及真题(生物化学)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考纲要求]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①元素组成;②基本单位.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①肽键与肽;②一级结构;③二级结构--α螺旋;④三级和四级结构概念.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①等电 ...查看


  •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复习(1)
  • 1.发酵过程优化的目标 答:①建立生物反应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和动力学模型.②实现发酵过程优化,以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 ③规避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技术风险,追求其经济效益: 2.发酵过程优化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 答:①细胞生长过程研究,了解微生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