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个英文全译本章回目录风格对比
[摘要]本文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对比分析《红楼梦》章回目录在三个英文全译本中的译者风格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红楼梦》章回目录三个英文全译本体例存在显著差异,三位译者在正文翻译上的风格也由此可见一斑。
[关键词]《红楼梦》;章回目录;英译体例;译者风格
一、章回目录英译体例特点
章回小说由宋元话本发展而来,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1]748回目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内容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也是古典小说区别于现代小说的一大文体特征。章回目录具有独特的美感,多以对偶句合成,似对联整齐明晰,朗朗上口。李小龙认为,曹雪芹以其旷世力才对章回小说体制的心领神会,确定了八言回目在中国古典小说回目形态中可与七言回目分庭抗礼的地位,因而再造了古典小说回目新的审美形态。[2]270《红楼梦》原文共120回,240句章回目录在三个英译本的体制大不相同,以原文第十三回为例:
(1)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Chapter xiii
邦译:Ch’in K’o-ch’ing dies. An officer of the Imperial Guard is appointed.
Wang His-fèng help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Ning-kuo-fu.
Chapter 13
霍译:Qinshi posthumously acquires the status of a Noble Dame; And Xifeng tak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 neighbouring establishment
Chapter 13
杨译:Keqing Dies and a Captain of the Imperial Guard Is Appointed Xifeng Helps to Manage Affairs in the Ning Mansion
邦译本回目体例:章节编号采用罗马数字,人名地名全部采用威氏拼音,仅句首字母和专有名字首字母大写,每回两句上下平行排列,每句以句号结句,个别回目出现分句译法,即240句回目中的某一句,译成由英文点号结尾的两个句子,英译文中回目句数为281个,比原文多出41句。
霍译本回目体例:章节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人名地名汉语拼音方案音译和意译结合,仅句首字母和专有名字首字母大写,每回两句上下平行排列,前后句中间由分号隔开,后句结尾没有句号,译文句子数量同原文保持一致,共有240句,没有将句子分开翻译,赵长江(2007)[3]曾有专门探讨。
杨译本回目体例:章节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人名地名采用汉语拼音方案音译,句中每个实词首字母均为大写,每回上下两句平行排列,前后句中间没有标点符号,后句结尾也没有标点符号,译文句子数量同原文保持一致,共有240句,也没有将句子分开翻译。
霍译本和杨译本回目体制大体较为相似,仅存在标点符号差别,霍译本在前句后使用分号。邦译本在章节编号、音译拼法、首字母大小写、句子数量四个方面均存在差异,在三个译本中较为特别。邦译本未能正式出版,如今仅以手稿形式传世,未能经过出版社正式编辑,这或许也是邦译本在体制上与另外两个译本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二、章回目录英译对称性
邦译本在句子结构上,同原文保持高度一致。相比而言,霍译本和杨译本在句子结构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且人为显化了回目中的隐含信息,将“花”和“玉”分别译为“young woman”、“Maid”和“one”、“girl”,使得回目译文在解释本章节隐含信息和吸引读者方面,也更易于译语读者理解。而相对霍译本而言,邦译本和杨译本又更加相似,在句子结构上,杨译本也是基本按照原文信息顺序排布,直译程度虽不及邦译,但相对霍译而言,依然十分明显。通过比对三个译本可知,邦译本对原文几乎亦步亦趋,由此也造成个别句子读来有硬译、死译的味道。虽然用词多,句子长,词汇丰富,但译文可读性未必更强。
三、章回目录死亡委婉语英译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中的“仙逝”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典型的死亡委婉语。只有邦斯尔的译文紧扣原文译为join the Immortals,如实反映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霍克思译为ends her days,转换成另外一种委婉语,很容易为异域文化读者理解,但原文中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有所损失;杨宪益的译文最为直接,将委婉语改为直白的dies一词,委婉信息丢失。
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的“夭逝黄泉路”,包含对秦可卿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黄泉路”也反映出中国人对死后世界的认知。三个译本分别是Yellow Springs、the Journey into Night和the Nether Regions。邦译本依然是紧扣原文直译为Yellow Springs,文内文外均无注释,首字母大写,以示其为专有名词。霍译本和杨译本分别转换为不同的委婉语,以表达秦可卿死去的信息。问题是,Yellow Springs这样的译法能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么?从三者译文可见,邦译本前后一致,都采用the Yellow Springs的译法。霍译本译为a shade,形象有所转换,前后语境下读者也可以推断其义。有趣的是杨译文在“黄泉”第一次出现时译为the Yellow Spring,同邦译本,而在后面章回中却译为the Nether Regions。显然,回目中“黄泉”的翻译,霍译和杨译更多的贴近目的语文化,尝试将这一委婉语纳入目的语文化语境中去,对这一概念的有效传释相当有益;尤其是霍译本的shade,该词本来就可以表示躯体死后的情形,且在第一百一十回中将“地府”也译
为shade,实现这一委婉表达的文内呼应,有利于互文语境的构建;然而,杨译本的前后不一致,是否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死亡委婉语表达的“文内互文性”关照呢?语言的表达既要注重丰富性,即同一概念尝试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去表述,同时也要注重连贯性,特别是面对一个互文信息丰富的大文本时,有效地连贯和文内照应,更加有助于在译文中构建起一个互文网络,增加译文在跨文化传释中的效度。
四、结语
整体而言,邦译本采用直译手法,译文句义和结构上紧跟原文,用词较为丰富,句子较长,词汇难度较大,个别地方过于直译;霍译本译法灵活,直译和意译结合,译文更加贴近目的语读者,用词也较为丰富,句子相对较长,且难词较多,在三个译本中最为符合目标语读者期待;杨译本也基本采用直译手法,但比邦译本略显灵活,词汇总量最低,句长最短,总体词汇难度较低,但词汇密度最大,译文词句难度不高,文本可读性整体略高于邦译,但低于霍译。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文熙.古汉语知识词典[M].中华书局,2004.
[2]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赵长江.霍译红楼梦回目人名翻译研究[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曹雪芹.红楼梦[M].蔡义江,校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
《红楼梦》三个英文全译本章回目录风格对比
[摘要]本文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对比分析《红楼梦》章回目录在三个英文全译本中的译者风格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红楼梦》章回目录三个英文全译本体例存在显著差异,三位译者在正文翻译上的风格也由此可见一斑。
[关键词]《红楼梦》;章回目录;英译体例;译者风格
一、章回目录英译体例特点
章回小说由宋元话本发展而来,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1]748回目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内容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也是古典小说区别于现代小说的一大文体特征。章回目录具有独特的美感,多以对偶句合成,似对联整齐明晰,朗朗上口。李小龙认为,曹雪芹以其旷世力才对章回小说体制的心领神会,确定了八言回目在中国古典小说回目形态中可与七言回目分庭抗礼的地位,因而再造了古典小说回目新的审美形态。[2]270《红楼梦》原文共120回,240句章回目录在三个英译本的体制大不相同,以原文第十三回为例:
(1)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Chapter xiii
邦译:Ch’in K’o-ch’ing dies. An officer of the Imperial Guard is appointed.
Wang His-fèng help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Ning-kuo-fu.
Chapter 13
霍译:Qinshi posthumously acquires the status of a Noble Dame; And Xifeng tak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 neighbouring establishment
Chapter 13
杨译:Keqing Dies and a Captain of the Imperial Guard Is Appointed Xifeng Helps to Manage Affairs in the Ning Mansion
邦译本回目体例:章节编号采用罗马数字,人名地名全部采用威氏拼音,仅句首字母和专有名字首字母大写,每回两句上下平行排列,每句以句号结句,个别回目出现分句译法,即240句回目中的某一句,译成由英文点号结尾的两个句子,英译文中回目句数为281个,比原文多出41句。
霍译本回目体例:章节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人名地名汉语拼音方案音译和意译结合,仅句首字母和专有名字首字母大写,每回两句上下平行排列,前后句中间由分号隔开,后句结尾没有句号,译文句子数量同原文保持一致,共有240句,没有将句子分开翻译,赵长江(2007)[3]曾有专门探讨。
杨译本回目体例:章节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人名地名采用汉语拼音方案音译,句中每个实词首字母均为大写,每回上下两句平行排列,前后句中间没有标点符号,后句结尾也没有标点符号,译文句子数量同原文保持一致,共有240句,也没有将句子分开翻译。
霍译本和杨译本回目体制大体较为相似,仅存在标点符号差别,霍译本在前句后使用分号。邦译本在章节编号、音译拼法、首字母大小写、句子数量四个方面均存在差异,在三个译本中较为特别。邦译本未能正式出版,如今仅以手稿形式传世,未能经过出版社正式编辑,这或许也是邦译本在体制上与另外两个译本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二、章回目录英译对称性
邦译本在句子结构上,同原文保持高度一致。相比而言,霍译本和杨译本在句子结构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且人为显化了回目中的隐含信息,将“花”和“玉”分别译为“young woman”、“Maid”和“one”、“girl”,使得回目译文在解释本章节隐含信息和吸引读者方面,也更易于译语读者理解。而相对霍译本而言,邦译本和杨译本又更加相似,在句子结构上,杨译本也是基本按照原文信息顺序排布,直译程度虽不及邦译,但相对霍译而言,依然十分明显。通过比对三个译本可知,邦译本对原文几乎亦步亦趋,由此也造成个别句子读来有硬译、死译的味道。虽然用词多,句子长,词汇丰富,但译文可读性未必更强。
三、章回目录死亡委婉语英译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中的“仙逝”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典型的死亡委婉语。只有邦斯尔的译文紧扣原文译为join the Immortals,如实反映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霍克思译为ends her days,转换成另外一种委婉语,很容易为异域文化读者理解,但原文中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有所损失;杨宪益的译文最为直接,将委婉语改为直白的dies一词,委婉信息丢失。
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的“夭逝黄泉路”,包含对秦可卿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黄泉路”也反映出中国人对死后世界的认知。三个译本分别是Yellow Springs、the Journey into Night和the Nether Regions。邦译本依然是紧扣原文直译为Yellow Springs,文内文外均无注释,首字母大写,以示其为专有名词。霍译本和杨译本分别转换为不同的委婉语,以表达秦可卿死去的信息。问题是,Yellow Springs这样的译法能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么?从三者译文可见,邦译本前后一致,都采用the Yellow Springs的译法。霍译本译为a shade,形象有所转换,前后语境下读者也可以推断其义。有趣的是杨译文在“黄泉”第一次出现时译为the Yellow Spring,同邦译本,而在后面章回中却译为the Nether Regions。显然,回目中“黄泉”的翻译,霍译和杨译更多的贴近目的语文化,尝试将这一委婉语纳入目的语文化语境中去,对这一概念的有效传释相当有益;尤其是霍译本的shade,该词本来就可以表示躯体死后的情形,且在第一百一十回中将“地府”也译
为shade,实现这一委婉表达的文内呼应,有利于互文语境的构建;然而,杨译本的前后不一致,是否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死亡委婉语表达的“文内互文性”关照呢?语言的表达既要注重丰富性,即同一概念尝试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去表述,同时也要注重连贯性,特别是面对一个互文信息丰富的大文本时,有效地连贯和文内照应,更加有助于在译文中构建起一个互文网络,增加译文在跨文化传释中的效度。
四、结语
整体而言,邦译本采用直译手法,译文句义和结构上紧跟原文,用词较为丰富,句子较长,词汇难度较大,个别地方过于直译;霍译本译法灵活,直译和意译结合,译文更加贴近目的语读者,用词也较为丰富,句子相对较长,且难词较多,在三个译本中最为符合目标语读者期待;杨译本也基本采用直译手法,但比邦译本略显灵活,词汇总量最低,句长最短,总体词汇难度较低,但词汇密度最大,译文词句难度不高,文本可读性整体略高于邦译,但低于霍译。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文熙.古汉语知识词典[M].中华书局,2004.
[2]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赵长江.霍译红楼梦回目人名翻译研究[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曹雪芹.红楼梦[M].蔡义江,校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