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反射区知识

足底部分

一、肾上腺

1.功能:分泌激素、升血压、加强心跳、改善冠脉流量,可进行抢救、抗休克、抗中毒、抗炎症等。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二跖骨与第三跖骨之间,足底部“人”字形交叉点下凹陷处。

3.适应症:心律不齐、昏厥、炎症、过敏、哮喘、风湿症、关节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二、腹腔神经丛(太阳神经丛)

1.功能:管理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中心,在肾反射区的两侧。

3.适应症:神经性胃肠病症、腹胀、腹泻、气闷、烦躁等。

三、肾

1.功能:泌尿功能,从尿中排出大量代谢终产物,如肌酐、马尿酸、无机盐、氯化钠等;调节水、盐代谢,维持酸碱平衡。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二、三跖骨近端,相当于脚掌人“字”形交叉后方的凹陷处。

3.适应症:各种肾脏疾患,如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结石,游走肾及水肿,风湿症,关节炎,高血压,泌尿系感染等。

四、输尿管

1.功能:尿由肾脏生成后,凭借输尿管的蠕动,将尿溶剂化物推进到膀胱。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自肾反射区中心至膀胱反射区之间,呈一线状弧形区域。

3.适应症:输尿管结石 、泌尿系炎症、关节炎、高血压、动脉硬化、排尿困难,肾积水,尿血症等。

五、膀胱

1.功能:暂时储尿和快速将积聚的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内侧舟骨下方的稍突起处。

3.适应症:肾、输尿管结石、泌尿系感染及膀胱疾患等。

六、尿道

1.功能:主要功能是排尿,男性尿道兼有排精作用(此反射区也为女性的阴道)。

2.反射区位置:脚跟内侧,自膀胱反射区向上延伸到距骨与舟骨之间隙。

3.适应症:泌尿系感染,尤其对尿道炎、阴道炎更有疗效,阳痿、早泄。

七、额窦(五趾额窦)

1.功能:两眉间的空腔参与发音。

2.反射区位置:双脚五趾尖端。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脚上,左侧在右肢脚上。

3.适应症:脑中风、脑振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腔疾患。

八、三叉神经

1.功能:管理头面部感觉。为混合神经,有感觉分支,又有管运动的分支。分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大支。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末节处侧上中段,在小脑反射区上前方。右侧三叉神经的反射区在左脚上,左侧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3.适应症:偏头痛、面神经麻痹、神经痛、肋腺炎、耳病、鼻咽癌、失眠、牙痛、面颊部疾患等。

九、小脑、脑干

1.功能:小脑,主要参与身体运动功能的调节。维持躯体平衡。小脑后叶有增强肌紧张的功能,前叶有抑制肌紧张功能。

延髓、脑桥、中

脑合称脑干。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血管运动、心脏活动调节中枢以及吞咽、呕吐和消化腺分泌等反射中枢。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根部外侧靠外第二趾骨头,左半部小脑的反射区在右脚上,右半部小脑的反射区在左脚上。

3.适应症:脑震荡、脑肿瘤、高血压、失眠、头痛、中风、半身不遂、肌肉紧张、肌腱关节疾病。

十、颈项

1.功能:颈项的中枢是颈椎,有支撑和运动功能,颈项软组织内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食道、气管。

2.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拇趾根部横纹处,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上,右侧反射区在左脚上。

3.适应症:颈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软组织损伤、高血压、落枕等。

十一、颈椎

1.功能:第七颈椎棘突特长而不分叉,易于触到,是常用的骨性标志。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的第二节趾骨内侧。

3.适应症:同颈项区,而且对头晕、头痛有效。

十二、鼻

1.功能:有呼吸功能、嗅觉功能和参与发音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第二节趾骨内侧。右鼻反射区在左,左鼻反射区在右脚上。

3.适应症:鼻炎、鼻出血、鼻塞、鼻窦炎等鼻部及上呼吸道疾患等。

十三、大脑

1.功能:大脑皮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部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机体全部活动功能的最高调节器官。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末节掌面的全部。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左却上,左侧大脑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3.适应症:高血压、脑中风、脑震荡、头痛、头晕、头重、失眠、脑血栓和视觉受损等

十四、脑垂体

1.功能:至少分泌七种激素,对人类的繁殖、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趾腹正中央,在大脑反射区深部。 

3.适应症:内分泌、副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胰等功能失调,小儿发育不良、遗尿,减肥、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等。

十五、副甲状腺

1.功能:调节人体的钙磷代谢、维持血中钙无机磷浓度的相对稳定。

2.反射区位置:双脚脚掌第一跖趾关节凹陷处。

3.适应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缺钙症状,如筋骨酸痛、抽筋、手足麻痹或痉挛、指甲脆弱、白内障,并可用于癫痫发作时的急救等。

十六、甲状腺

1.功能:体内1/5的碘贮藏于甲状腺内,它有促进新陈代谢、维持生长发育等作用。

2.反射区位置:双足脚底第一跖骨1/2的跖骨头处至第一、二跖骨间,再向趾端成弯带状。

3.适应症:甲状腺分泌不足、心悸、失眠、情绪不稳、甲状腺肿大、减肥等。

十七、其它额窦

2.反射区位置:双脚第2-5趾趾端。

3.适应症: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

耳、鼻、口腔等疾患。

十八、眼

1.功能:视物

2.反射区位置:双脚第二趾与第三趾根部,包括脚底和脚背两个位置,右眼反射区在左脚上,左眼反射区在右脚上。

3.适应症: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花眼、远视、青光眼、白内障等及眼底出血等。

十九、耳

1.功能:听声音

2.反射区位置:双脚第四、五趾双侧、趾面及根部。右耳反射区在左脚上,左耳反射区在右脚上。

3.适应症:各种耳病(耳炎、耳鸣、重听),鼻咽癌等。

二十、斜方肌

1.功能:参与颈部、两背及上背部活动

2.反射区位置:双足底,在眼、耳反射区下方,呈一条横带状;斜方肌反射区在同一侧脚上。

3.适应症:颈背酸痛,手无力,手酸,落枕等。

二十一、肺、支气管

1.功能:呼吸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清洁血液。

2.反射区位置: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成扇形到脚 底外侧至肩反射区处;肺反射区在同侧脚上。

3.适应症:肺部及支气管疾患,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胸闷等。

二十二、心

1.功能:是心血管系统中最主要的脏器,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站。

2.反射区位置:左脚掌第四、五跖骨之间,肺反射区下方,部分被肺反射区遮盖。

3.适应症:心脏疾患,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恢复期,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及循环系统的疾病等。

二十三、脾

1.功能:有造血、调节血细胞数量及贮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2.反射区位置:左脚脚掌第四、五跖骨间基底部,心脏反射区下方约二横指处。

3.适应症:贫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烧、炎症、皮肤病,增强免疫力和抗癌能力,配合放射治疗。

二十四、胃

1.功能:分泌有消化作用的酸性胃液。胃的主要消化作用是分解蛋白质。胃酸可杀死胃内的致病菌。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一跖趾关节之后,即第一跖骨体中前段。

3.适应症:胃部疾患,如恶心、呕吐、胃痛、胃胀、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二十五、胰

1.功能:胰液是由胰腺细胞分泌的,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具有最强的消化力,能消化蛋白质、糖和脂肪。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一跖骨体中下段,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3.适应症:消化系统及胰脏本身疾、糖尿病、胰腺炎。

二十六、二十二指肠

1.功能:接收从胃输入的食糜,进一步消化吸收。

2.反射区位置:在胰反射区下方,即双脚掌第一跖骨基底段。

3.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疾患,如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食物中毒等。

二十七、肝

1.功能: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主要功能是将代谢物、废物、药

物解毒排出体外,合成蛋白质,将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2.反射区位置:右脚掌第三、四、五跖骨上半部,前端少部分与肺反射区重叠。

3.适应症:肝脏疾患,如肝炎、肝硬化、肝肿大、肝功能失调等。

二十八、胆

1.功能:容纳存留浓缩胆汁,进食时则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食物。

2.反射区位置:右脚掌三、四跖骨上部,位于肝脏反射区之内。

3.适应症:胆囊疾患,如胆结石、黄疸病、胆囊炎及其它胆疾患等。

二十九、小肠

1.功能:主要是消化吸收功能。参与小肠内消化的碱性消化液有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小肠通过蠕动和分节运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均匀混合,同时推动食糜到大肠。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楔骨部位至跟骨间凹陷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3.适应症:消化系统的疾患,如胃肠胀气、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以及心脏方面的疾病等。

三十、横结肠

1.功能: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同为大肠。大肠的功能主要是将小肠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沿着顺序向前移动。大肠内含有多种酶,能分解食物残渣和植物纤维。大肠不断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回盲瓣与小肠衔接处的瓣膜,只向盲肠开放,使粪便不能回流入小肠。

2.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掌中间,横越脚掌呈一条带状区。

3.适应症:消化系统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便秘以及肺部疾病等。

三十、降结肠

1.功能:功能同横结肠。

2.反射区位置:在左脚掌中部,接横结肠反射区外侧端,沿脚外侧平行向下呈带状区域。

3.适应症:便秘、腹泻、腹痛、肠炎以及肺部疾病等。

三十二、乙状结肠和直肠

1.功能:粪便进入直肠时就有便意,通过直肠和腹部肌肉收缩,增加腹压,将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2.反射区位置:左脚掌跟骨前缘,呈一横带状。

3.适应症:乙状结肠及直肠疾患,如炎症、息肉、便秘、痔疮以及肺部疾病等。

三十三、肛门

1.功能:控制排便、排气。

2.反射区位置:左脚掌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和直肠反射区的末端,与膀胱相邻。

3.适应症:便秘、痔疮、瘘管等。

三十四、升结肠

1.功能:功能同横结肠。

2.反射区位置:右脚掌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缘平行的带状区域,从足跟前缘外侧上行至第五跖骨底部。

3.适应症:消化系统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便秘以及肺部疾病等。

三十五、盲肠和阑尾

1.反射区位置:右脚掌跟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和升结肠的反射区连接。

3.适应症:腹胀、阑尾炎等。

三十六,回盲瓣

1.反射区位置:右脚掌跟骨前端,靠近

外侧,位于盲肠反射区上方。

3.适应症:消化系统吸收障碍性疾病及其它回盲部疾病等,增强回盲瓣的功能。

三十七、生殖腺

1.功能:睾丸:主生精功能,分泌雄性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性激素。

卵巢:主生卵功能,分泌雌性激素,也分泌孕激素和雄性激素等。

2.反射区位置:双足跟正中。

3.适应症:性功能低下,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

足内侧部分

一、颈椎

1.功能: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骨共为脊椎骨。脊椎骨借椎间盘(第一、二颈椎间和骶椎无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形成脊柱。脊柱除能运动和支撑躯干外,还有弹性,运动时可减少对大脑的震动。而每个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孔相连成为椎管,容纳脊髓,有脊神经通过。

足部反区按摩刺激通过坐骨神经传入脊髓,调节躯干肌、四肢肌、内脏器官、血液和腺体活动。

2.反射区位置:双拇趾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的凹陷区域,内侧拇趾,趾关节前后。

3.适应症:颈项强硬、酸痛,各种颈椎病变(骨刺及因颈椎病引起的手麻、手痛等症)。

二、胸椎

1.功能:除同颈椎节所述外,胸椎的肋关节凹和横突肋凹承接肋骨。

2.反射区位置:双脚足弓内侧缘第一跖骨下方,从跖趾关节到楔骨关节止。

3.适应症:肩背酸痛,胸椎骨刺、椎间盘突出和其它胸椎疾患及胸腹腔内脏疾患等。

三、腰椎

1.功能:除同颈椎节所述外,腰椎活动范围较大,因此其解剖特点是手术麻醉选择位置。

2.反射区位置:双脚足弓内侧缘(楔骨至舟骨下方),上接胸椎反射区,下接骶骨反射区。

3.适应症:腰背酸痛、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和腰椎其它疾患及腹腔脏器病等。

四、骶椎

1.功能:骶骨角是作骶管麻醉时的触摸标志。

2.反射区位置:双脚足弓内侧缘(距骨后端到跟骨止),前接腰椎发射区,后连尾骨反射区。

3.适应症:骶骨骨质增生,骶骨受伤,腰关节伤痛、坐骨神经痛及盆腔脏器疾患。

五、内尾骨

1.功能:尾骨是脊柱尾部,参加骨盆组成,承托和保护盆腔内器官。

2.反射区位置:双脚跟部至脚掌内侧缘,沿跟骨结节向前呈带状区域。

3.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和生殖系统疾患等。

六、前列腺或子宫

1.功能: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附属腺,位于膀胱下方,围绕尿道上部。分泌碱性液体参与构成精液,以适宜精子活动。子宫内膜是受精卵成胎和发育的场所。

2.反射区位置:脚跟内侧,内踝后下方的三角区域。前列腺或子宫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子宫颈的敏感点在三角形斜边上段。

3.适应症:男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

、尿频、排尿困难、尿血、膀胱和尿道疼痛等。

女性:子宫肌瘤、不孕症、子宫下垂、子宫内膜炎和其它妇科病症。

七、内肋骨

1.功能:肋骨参与胸廓的组成,保护胸腔内脏。胸廓运动主要是肋骨升降,改变胸腔的容量进行呼吸。

2.反射区位置:双脚背第一楔骨与舟骨间的凹陷处

3.适应症:肋骨各种病变、胸闷、岔气、肋膜炎和肾脏疾患等。

八、腹股沟(鼠溪部)

1.功能:位于大腿和腹部连接部位,有大神经、血管通过,并在此处有许多分支,淋巴组织丰富。

2.反射区位置:内踝尖上方二横指,胫骨内侧缘凹陷处。

3.适应症:生殖系统疾患、疝、性功能障碍等。

九、下身淋巴腺

1.功能:淋巴细胞能针对外界侵入机体的抗原产生抗体,与侵入的毒物、细菌或病毒对抗,破坏入侵者,具有免疫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足内踝前下方,距骨、舟骨间之凹陷处。

3.适应症:各种炎症、发烧、水肿、囊肿、肌瘤、蜂窝组织炎、增强免疫和抗癌能力。

十、髋关节

1.功能:主要功能是下肢的前、后、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内踝下方。

3.适应症:股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

十一、直肠、肛门的括约肌

1.功能:暂时储存和排出粪便。

2.反射区位置:胫骨内侧后方与跟腱间的凹陷处,从踝骨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3.适应症:痔疮、便秘、乙状结肠、直肠和肛门病症等

十二、内侧坐骨神经

1.功能:坐骨神经是人体最大的神经分支,主要管理下肢感觉和运动。

2.反射区位置:双足内踝关节起,沿胫骨内后缘上行至胫骨内髁上方凹陷处为止。

3.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糖代谢失调、糖尿病。

足外侧部分

一、肩关节

1.功能:肩关节有上、下、前、后、内收、外展、旋转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处。

3.适应症:肩周炎、手臂无力、肩酸痛、手麻。

二、肘关节

1.功能:小臂屈伸和小范围的旋转活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外侧第五跖骨与骰骨之关节突起的前后两侧。

3.适应症:肘关节受伤、酸痛、网球肘、肘关节炎等。

三、膝关节

1.功能:小腿伸屈活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外侧弓上,跟骨结节的前方与骰骨、距骨下方呈一半月形区域。

3.适应症:膝关节炎、膝关节痛等症。

四、外尾骨

1.功能:尾骨是脊柱尾部,参加骨盆组成,承托和保护盆腔内器官。

2.反射区位置:双脚足跟外侧,沿跟骨结节向前呈带状区域。

3.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等。

五、睾丸、卵巢

1.功能:睾丸:生精、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

卵巢:分

泌雌激素,也分泌孕激素和雄激素。

2.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后下方与跟腱前方的三角形区域(与前列腺或子宫的反射区位置相对 称),睾丸、卵巢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

3.适应症:性功能低下、不孕症、月经不调、经痛、更年期综合症等。

六、肩胛骨

1.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四、五跖骨与骰骨间,呈一带状区。

2.适应症:肩背酸痛、肩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等。

七、外肋骨

1.功能:肋骨参加胸廓组成,保护胸腔内脏。胸廓运动主要是肋骨升降,改变胸腔的容量进行呼 吸。

2.反射区位置:双脚第四楔骨与第三楔骨之凹陷处。

3.适应症:各种肋骨病痛、胸闷、胸膜炎、肩胛酸痛、肩关节障碍、中老年肩痛、举手与转头困难、腰痛等和肾脏疾病。

八、上身淋巴腺

1.功能:同“下身淋巴腺”节中所述。

2.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骨前,由距骨、舟骨间下方构成的凹陷处。

3.适应症:各种炎症、发烧、囊肿、肌瘤、蜂窝组织炎,增强免疫力和抗癌能力。

九、髋关节(外侧)

1.功能:髋关节主要功能是下肢的前、后内收、外展和旋转运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骨下方和外缘。

3.适应症: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

十、下腹部

1.功能:此处有泌尿及内生殖器官包于其内。

2.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骨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呈一带状凹陷区域。

3.适应症:用于妇科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及其它下腹部疾患。

十一、外侧坐骨神经

1.功能:坐骨神经主要管理下肢感觉和运动。

2.反射区位置:双小腿外侧,位于腓骨后缘;起自外踝关节外后方,向上至腓骨小头后下方。

3.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膝和小腿部病痛。

足背部分

一、上颌

1.功能:与下颌共同组成骨性口腔,参与下颌关节运动。

2.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拇趾关节上端横纹远侧,呈带状区域。

3.适应症:牙痛、上颌关节炎、口腔溃疡、牙周病、打鼾等。

二、下颌

1.功能:与上颌共同组成骨性口腔,参与下颌关节运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关节下端横纹近侧,呈带状区域。

3.适应症:牙痛、下颌发炎、咽部感染等。

三、扁桃腺

1.功能:产生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分泌粘液,能将口腔内大量细菌排掉。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指第一趾骨背面,伸至拇肌腱两侧。

3.适应症:感冒,扁桃腺发炎、肿胀、化脓,扁桃腺肥大等。

四、胸部淋巴腺

1.功能:有免疫和抗癌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并延伸至第一、二趾骨。

3.适应症:各种炎症、癌症、肿瘤、胸痛等。

五、气管

1.功能:气管是肺呼吸交换

气体的通道

2.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一跖骨外缘。

3.适应症:咳嗽、气喘、气管炎、感冒等。

六、喉

1.功能:喉头属于上呼吸道,是肺呼吸时咽喉要道。

2.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关节处,靠拇趾侧。

3.适应症:喉痛,感冒,声音嘶哑、微弱等

七、内耳迷路

1.功能:主管体位姿势平衡。

2.反射区位置:双脚背第四、五跖趾关节间。

3.适应症:头晕、眼花、晕车、晕船、高血压、低血压、耳鸣、平衡障碍、昏迷、美尼尔综合症等。

八、胸部及乳房

1.功能:胸主要指胸廓前壁,有肋间内外肌、胸大肌、胸小肌等呼吸肌,有呼吸功能,女性乳房有哺乳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脚背相当于第二、三、四跖骨背侧。

3.适应症:胸闷、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食道疾患等。

九、膈

1.功能:是胸腔和腹腔间强大的呼吸肌,有重要的呼吸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足背跖骨、楔骨关节处,横跨脚背左右侧的一个带状区域。

3.适应症:打呃、恶心、腹痛等。

十、上、下身淋巴腺

1.功能:有免疫和抗癌功能。

2.反射区位置:上身淋巴腺位于双脚外踝关节前下方凹陷处,下身淋巴腺位于内踝关节前下方的凹陷处。

3.适应症:各种炎症、发烧、囊肿、踝部肿胀、抗体缺乏、癌症等。

十一、解溪

1.功能:化痰

2.反射区位置:两踝关节横纹中点。

3.适应症:气管炎、痰多、气喘和解寒等。

足底部分

一、肾上腺

1.功能:分泌激素、升血压、加强心跳、改善冠脉流量,可进行抢救、抗休克、抗中毒、抗炎症等。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二跖骨与第三跖骨之间,足底部“人”字形交叉点下凹陷处。

3.适应症:心律不齐、昏厥、炎症、过敏、哮喘、风湿症、关节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二、腹腔神经丛(太阳神经丛)

1.功能:管理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中心,在肾反射区的两侧。

3.适应症:神经性胃肠病症、腹胀、腹泻、气闷、烦躁等。

三、肾

1.功能:泌尿功能,从尿中排出大量代谢终产物,如肌酐、马尿酸、无机盐、氯化钠等;调节水、盐代谢,维持酸碱平衡。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二、三跖骨近端,相当于脚掌人“字”形交叉后方的凹陷处。

3.适应症:各种肾脏疾患,如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结石,游走肾及水肿,风湿症,关节炎,高血压,泌尿系感染等。

四、输尿管

1.功能:尿由肾脏生成后,凭借输尿管的蠕动,将尿溶剂化物推进到膀胱。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自肾反射区中心至膀胱反射区之间,呈一线状弧形区域。

3.适应症:输尿管结石 、泌尿系炎症、关节炎、高血压、动脉硬化、排尿困难,肾积水,尿血症等。

五、膀胱

1.功能:暂时储尿和快速将积聚的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内侧舟骨下方的稍突起处。

3.适应症:肾、输尿管结石、泌尿系感染及膀胱疾患等。

六、尿道

1.功能:主要功能是排尿,男性尿道兼有排精作用(此反射区也为女性的阴道)。

2.反射区位置:脚跟内侧,自膀胱反射区向上延伸到距骨与舟骨之间隙。

3.适应症:泌尿系感染,尤其对尿道炎、阴道炎更有疗效,阳痿、早泄。

七、额窦(五趾额窦)

1.功能:两眉间的空腔参与发音。

2.反射区位置:双脚五趾尖端。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脚上,左侧在右肢脚上。

3.适应症:脑中风、脑振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腔疾患。

八、三叉神经

1.功能:管理头面部感觉。为混合神经,有感觉分支,又有管运动的分支。分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大支。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末节处侧上中段,在小脑反射区上前方。右侧三叉神经的反射区在左脚上,左侧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3.适应症:偏头痛、面神经麻痹、神经痛、肋腺炎、耳病、鼻咽癌、失眠、牙痛、面颊部疾患等。

九、小脑、脑干

1.功能:小脑,主要参与身体运动功能的调节。维持躯体平衡。小脑后叶有增强肌紧张的功能,前叶有抑制肌紧张功能。

延髓、脑桥、中

脑合称脑干。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血管运动、心脏活动调节中枢以及吞咽、呕吐和消化腺分泌等反射中枢。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根部外侧靠外第二趾骨头,左半部小脑的反射区在右脚上,右半部小脑的反射区在左脚上。

3.适应症:脑震荡、脑肿瘤、高血压、失眠、头痛、中风、半身不遂、肌肉紧张、肌腱关节疾病。

十、颈项

1.功能:颈项的中枢是颈椎,有支撑和运动功能,颈项软组织内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食道、气管。

2.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拇趾根部横纹处,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上,右侧反射区在左脚上。

3.适应症:颈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软组织损伤、高血压、落枕等。

十一、颈椎

1.功能:第七颈椎棘突特长而不分叉,易于触到,是常用的骨性标志。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的第二节趾骨内侧。

3.适应症:同颈项区,而且对头晕、头痛有效。

十二、鼻

1.功能:有呼吸功能、嗅觉功能和参与发音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第二节趾骨内侧。右鼻反射区在左,左鼻反射区在右脚上。

3.适应症:鼻炎、鼻出血、鼻塞、鼻窦炎等鼻部及上呼吸道疾患等。

十三、大脑

1.功能:大脑皮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部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机体全部活动功能的最高调节器官。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末节掌面的全部。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左却上,左侧大脑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3.适应症:高血压、脑中风、脑震荡、头痛、头晕、头重、失眠、脑血栓和视觉受损等

十四、脑垂体

1.功能:至少分泌七种激素,对人类的繁殖、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趾腹正中央,在大脑反射区深部。 

3.适应症:内分泌、副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胰等功能失调,小儿发育不良、遗尿,减肥、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等。

十五、副甲状腺

1.功能:调节人体的钙磷代谢、维持血中钙无机磷浓度的相对稳定。

2.反射区位置:双脚脚掌第一跖趾关节凹陷处。

3.适应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缺钙症状,如筋骨酸痛、抽筋、手足麻痹或痉挛、指甲脆弱、白内障,并可用于癫痫发作时的急救等。

十六、甲状腺

1.功能:体内1/5的碘贮藏于甲状腺内,它有促进新陈代谢、维持生长发育等作用。

2.反射区位置:双足脚底第一跖骨1/2的跖骨头处至第一、二跖骨间,再向趾端成弯带状。

3.适应症:甲状腺分泌不足、心悸、失眠、情绪不稳、甲状腺肿大、减肥等。

十七、其它额窦

2.反射区位置:双脚第2-5趾趾端。

3.适应症: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

耳、鼻、口腔等疾患。

十八、眼

1.功能:视物

2.反射区位置:双脚第二趾与第三趾根部,包括脚底和脚背两个位置,右眼反射区在左脚上,左眼反射区在右脚上。

3.适应症: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花眼、远视、青光眼、白内障等及眼底出血等。

十九、耳

1.功能:听声音

2.反射区位置:双脚第四、五趾双侧、趾面及根部。右耳反射区在左脚上,左耳反射区在右脚上。

3.适应症:各种耳病(耳炎、耳鸣、重听),鼻咽癌等。

二十、斜方肌

1.功能:参与颈部、两背及上背部活动

2.反射区位置:双足底,在眼、耳反射区下方,呈一条横带状;斜方肌反射区在同一侧脚上。

3.适应症:颈背酸痛,手无力,手酸,落枕等。

二十一、肺、支气管

1.功能:呼吸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清洁血液。

2.反射区位置: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成扇形到脚 底外侧至肩反射区处;肺反射区在同侧脚上。

3.适应症:肺部及支气管疾患,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胸闷等。

二十二、心

1.功能:是心血管系统中最主要的脏器,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站。

2.反射区位置:左脚掌第四、五跖骨之间,肺反射区下方,部分被肺反射区遮盖。

3.适应症:心脏疾患,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恢复期,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及循环系统的疾病等。

二十三、脾

1.功能:有造血、调节血细胞数量及贮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2.反射区位置:左脚脚掌第四、五跖骨间基底部,心脏反射区下方约二横指处。

3.适应症:贫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烧、炎症、皮肤病,增强免疫力和抗癌能力,配合放射治疗。

二十四、胃

1.功能:分泌有消化作用的酸性胃液。胃的主要消化作用是分解蛋白质。胃酸可杀死胃内的致病菌。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一跖趾关节之后,即第一跖骨体中前段。

3.适应症:胃部疾患,如恶心、呕吐、胃痛、胃胀、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二十五、胰

1.功能:胰液是由胰腺细胞分泌的,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具有最强的消化力,能消化蛋白质、糖和脂肪。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一跖骨体中下段,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3.适应症:消化系统及胰脏本身疾、糖尿病、胰腺炎。

二十六、二十二指肠

1.功能:接收从胃输入的食糜,进一步消化吸收。

2.反射区位置:在胰反射区下方,即双脚掌第一跖骨基底段。

3.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疾患,如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食物中毒等。

二十七、肝

1.功能: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主要功能是将代谢物、废物、药

物解毒排出体外,合成蛋白质,将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2.反射区位置:右脚掌第三、四、五跖骨上半部,前端少部分与肺反射区重叠。

3.适应症:肝脏疾患,如肝炎、肝硬化、肝肿大、肝功能失调等。

二十八、胆

1.功能:容纳存留浓缩胆汁,进食时则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食物。

2.反射区位置:右脚掌三、四跖骨上部,位于肝脏反射区之内。

3.适应症:胆囊疾患,如胆结石、黄疸病、胆囊炎及其它胆疾患等。

二十九、小肠

1.功能:主要是消化吸收功能。参与小肠内消化的碱性消化液有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小肠通过蠕动和分节运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均匀混合,同时推动食糜到大肠。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楔骨部位至跟骨间凹陷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3.适应症:消化系统的疾患,如胃肠胀气、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以及心脏方面的疾病等。

三十、横结肠

1.功能: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同为大肠。大肠的功能主要是将小肠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沿着顺序向前移动。大肠内含有多种酶,能分解食物残渣和植物纤维。大肠不断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回盲瓣与小肠衔接处的瓣膜,只向盲肠开放,使粪便不能回流入小肠。

2.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掌中间,横越脚掌呈一条带状区。

3.适应症:消化系统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便秘以及肺部疾病等。

三十、降结肠

1.功能:功能同横结肠。

2.反射区位置:在左脚掌中部,接横结肠反射区外侧端,沿脚外侧平行向下呈带状区域。

3.适应症:便秘、腹泻、腹痛、肠炎以及肺部疾病等。

三十二、乙状结肠和直肠

1.功能:粪便进入直肠时就有便意,通过直肠和腹部肌肉收缩,增加腹压,将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2.反射区位置:左脚掌跟骨前缘,呈一横带状。

3.适应症:乙状结肠及直肠疾患,如炎症、息肉、便秘、痔疮以及肺部疾病等。

三十三、肛门

1.功能:控制排便、排气。

2.反射区位置:左脚掌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和直肠反射区的末端,与膀胱相邻。

3.适应症:便秘、痔疮、瘘管等。

三十四、升结肠

1.功能:功能同横结肠。

2.反射区位置:右脚掌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缘平行的带状区域,从足跟前缘外侧上行至第五跖骨底部。

3.适应症:消化系统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便秘以及肺部疾病等。

三十五、盲肠和阑尾

1.反射区位置:右脚掌跟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和升结肠的反射区连接。

3.适应症:腹胀、阑尾炎等。

三十六,回盲瓣

1.反射区位置:右脚掌跟骨前端,靠近

外侧,位于盲肠反射区上方。

3.适应症:消化系统吸收障碍性疾病及其它回盲部疾病等,增强回盲瓣的功能。

三十七、生殖腺

1.功能:睾丸:主生精功能,分泌雄性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性激素。

卵巢:主生卵功能,分泌雌性激素,也分泌孕激素和雄性激素等。

2.反射区位置:双足跟正中。

3.适应症:性功能低下,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

足内侧部分

一、颈椎

1.功能: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骨共为脊椎骨。脊椎骨借椎间盘(第一、二颈椎间和骶椎无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形成脊柱。脊柱除能运动和支撑躯干外,还有弹性,运动时可减少对大脑的震动。而每个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孔相连成为椎管,容纳脊髓,有脊神经通过。

足部反区按摩刺激通过坐骨神经传入脊髓,调节躯干肌、四肢肌、内脏器官、血液和腺体活动。

2.反射区位置:双拇趾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的凹陷区域,内侧拇趾,趾关节前后。

3.适应症:颈项强硬、酸痛,各种颈椎病变(骨刺及因颈椎病引起的手麻、手痛等症)。

二、胸椎

1.功能:除同颈椎节所述外,胸椎的肋关节凹和横突肋凹承接肋骨。

2.反射区位置:双脚足弓内侧缘第一跖骨下方,从跖趾关节到楔骨关节止。

3.适应症:肩背酸痛,胸椎骨刺、椎间盘突出和其它胸椎疾患及胸腹腔内脏疾患等。

三、腰椎

1.功能:除同颈椎节所述外,腰椎活动范围较大,因此其解剖特点是手术麻醉选择位置。

2.反射区位置:双脚足弓内侧缘(楔骨至舟骨下方),上接胸椎反射区,下接骶骨反射区。

3.适应症:腰背酸痛、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和腰椎其它疾患及腹腔脏器病等。

四、骶椎

1.功能:骶骨角是作骶管麻醉时的触摸标志。

2.反射区位置:双脚足弓内侧缘(距骨后端到跟骨止),前接腰椎发射区,后连尾骨反射区。

3.适应症:骶骨骨质增生,骶骨受伤,腰关节伤痛、坐骨神经痛及盆腔脏器疾患。

五、内尾骨

1.功能:尾骨是脊柱尾部,参加骨盆组成,承托和保护盆腔内器官。

2.反射区位置:双脚跟部至脚掌内侧缘,沿跟骨结节向前呈带状区域。

3.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和生殖系统疾患等。

六、前列腺或子宫

1.功能: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附属腺,位于膀胱下方,围绕尿道上部。分泌碱性液体参与构成精液,以适宜精子活动。子宫内膜是受精卵成胎和发育的场所。

2.反射区位置:脚跟内侧,内踝后下方的三角区域。前列腺或子宫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子宫颈的敏感点在三角形斜边上段。

3.适应症:男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

、尿频、排尿困难、尿血、膀胱和尿道疼痛等。

女性:子宫肌瘤、不孕症、子宫下垂、子宫内膜炎和其它妇科病症。

七、内肋骨

1.功能:肋骨参与胸廓的组成,保护胸腔内脏。胸廓运动主要是肋骨升降,改变胸腔的容量进行呼吸。

2.反射区位置:双脚背第一楔骨与舟骨间的凹陷处

3.适应症:肋骨各种病变、胸闷、岔气、肋膜炎和肾脏疾患等。

八、腹股沟(鼠溪部)

1.功能:位于大腿和腹部连接部位,有大神经、血管通过,并在此处有许多分支,淋巴组织丰富。

2.反射区位置:内踝尖上方二横指,胫骨内侧缘凹陷处。

3.适应症:生殖系统疾患、疝、性功能障碍等。

九、下身淋巴腺

1.功能:淋巴细胞能针对外界侵入机体的抗原产生抗体,与侵入的毒物、细菌或病毒对抗,破坏入侵者,具有免疫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足内踝前下方,距骨、舟骨间之凹陷处。

3.适应症:各种炎症、发烧、水肿、囊肿、肌瘤、蜂窝组织炎、增强免疫和抗癌能力。

十、髋关节

1.功能:主要功能是下肢的前、后、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内踝下方。

3.适应症:股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

十一、直肠、肛门的括约肌

1.功能:暂时储存和排出粪便。

2.反射区位置:胫骨内侧后方与跟腱间的凹陷处,从踝骨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3.适应症:痔疮、便秘、乙状结肠、直肠和肛门病症等

十二、内侧坐骨神经

1.功能:坐骨神经是人体最大的神经分支,主要管理下肢感觉和运动。

2.反射区位置:双足内踝关节起,沿胫骨内后缘上行至胫骨内髁上方凹陷处为止。

3.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糖代谢失调、糖尿病。

足外侧部分

一、肩关节

1.功能:肩关节有上、下、前、后、内收、外展、旋转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处。

3.适应症:肩周炎、手臂无力、肩酸痛、手麻。

二、肘关节

1.功能:小臂屈伸和小范围的旋转活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外侧第五跖骨与骰骨之关节突起的前后两侧。

3.适应症:肘关节受伤、酸痛、网球肘、肘关节炎等。

三、膝关节

1.功能:小腿伸屈活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掌外侧弓上,跟骨结节的前方与骰骨、距骨下方呈一半月形区域。

3.适应症:膝关节炎、膝关节痛等症。

四、外尾骨

1.功能:尾骨是脊柱尾部,参加骨盆组成,承托和保护盆腔内器官。

2.反射区位置:双脚足跟外侧,沿跟骨结节向前呈带状区域。

3.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等。

五、睾丸、卵巢

1.功能:睾丸:生精、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

卵巢:分

泌雌激素,也分泌孕激素和雄激素。

2.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后下方与跟腱前方的三角形区域(与前列腺或子宫的反射区位置相对 称),睾丸、卵巢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

3.适应症:性功能低下、不孕症、月经不调、经痛、更年期综合症等。

六、肩胛骨

1.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四、五跖骨与骰骨间,呈一带状区。

2.适应症:肩背酸痛、肩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等。

七、外肋骨

1.功能:肋骨参加胸廓组成,保护胸腔内脏。胸廓运动主要是肋骨升降,改变胸腔的容量进行呼 吸。

2.反射区位置:双脚第四楔骨与第三楔骨之凹陷处。

3.适应症:各种肋骨病痛、胸闷、胸膜炎、肩胛酸痛、肩关节障碍、中老年肩痛、举手与转头困难、腰痛等和肾脏疾病。

八、上身淋巴腺

1.功能:同“下身淋巴腺”节中所述。

2.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骨前,由距骨、舟骨间下方构成的凹陷处。

3.适应症:各种炎症、发烧、囊肿、肌瘤、蜂窝组织炎,增强免疫力和抗癌能力。

九、髋关节(外侧)

1.功能:髋关节主要功能是下肢的前、后内收、外展和旋转运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骨下方和外缘。

3.适应症: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

十、下腹部

1.功能:此处有泌尿及内生殖器官包于其内。

2.反射区位置:双脚外踝骨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呈一带状凹陷区域。

3.适应症:用于妇科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及其它下腹部疾患。

十一、外侧坐骨神经

1.功能:坐骨神经主要管理下肢感觉和运动。

2.反射区位置:双小腿外侧,位于腓骨后缘;起自外踝关节外后方,向上至腓骨小头后下方。

3.适应症: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膝和小腿部病痛。

足背部分

一、上颌

1.功能:与下颌共同组成骨性口腔,参与下颌关节运动。

2.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拇趾关节上端横纹远侧,呈带状区域。

3.适应症:牙痛、上颌关节炎、口腔溃疡、牙周病、打鼾等。

二、下颌

1.功能:与上颌共同组成骨性口腔,参与下颌关节运动。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关节下端横纹近侧,呈带状区域。

3.适应症:牙痛、下颌发炎、咽部感染等。

三、扁桃腺

1.功能:产生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分泌粘液,能将口腔内大量细菌排掉。

2.反射区位置:双脚拇指第一趾骨背面,伸至拇肌腱两侧。

3.适应症:感冒,扁桃腺发炎、肿胀、化脓,扁桃腺肥大等。

四、胸部淋巴腺

1.功能:有免疫和抗癌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并延伸至第一、二趾骨。

3.适应症:各种炎症、癌症、肿瘤、胸痛等。

五、气管

1.功能:气管是肺呼吸交换

气体的通道

2.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一跖骨外缘。

3.适应症:咳嗽、气喘、气管炎、感冒等。

六、喉

1.功能:喉头属于上呼吸道,是肺呼吸时咽喉要道。

2.反射区位置:双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关节处,靠拇趾侧。

3.适应症:喉痛,感冒,声音嘶哑、微弱等

七、内耳迷路

1.功能:主管体位姿势平衡。

2.反射区位置:双脚背第四、五跖趾关节间。

3.适应症:头晕、眼花、晕车、晕船、高血压、低血压、耳鸣、平衡障碍、昏迷、美尼尔综合症等。

八、胸部及乳房

1.功能:胸主要指胸廓前壁,有肋间内外肌、胸大肌、胸小肌等呼吸肌,有呼吸功能,女性乳房有哺乳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脚背相当于第二、三、四跖骨背侧。

3.适应症:胸闷、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食道疾患等。

九、膈

1.功能:是胸腔和腹腔间强大的呼吸肌,有重要的呼吸功能。

2.反射区位置:双足背跖骨、楔骨关节处,横跨脚背左右侧的一个带状区域。

3.适应症:打呃、恶心、腹痛等。

十、上、下身淋巴腺

1.功能:有免疫和抗癌功能。

2.反射区位置:上身淋巴腺位于双脚外踝关节前下方凹陷处,下身淋巴腺位于内踝关节前下方的凹陷处。

3.适应症:各种炎症、发烧、囊肿、踝部肿胀、抗体缺乏、癌症等。

十一、解溪

1.功能:化痰

2.反射区位置:两踝关节横纹中点。

3.适应症:气管炎、痰多、气喘和解寒等。


相关文章

  • 光的反射的说课稿
  • <光的反射>评议稿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本单元包括光的反射 ...查看


  •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全国教学比赛获奖作品)
  •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 安徽省淮南第十中学 周玉同 [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也是本 ...查看


  • 4.2光的反射
  • 教学设计 第2节 光的反射 整体设计 光的反射是本教材中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开展探究实验,又要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相比,课程标准降低了教学要求,由原来 ...查看


  • 5.2光的反射
  • 5.2 光的反射 课程目标 1.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2.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 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及其应用. 4. 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绘图. 知识 ...查看


  • [光的反射]教案 1
  • <光的反射>教案 姓名: 徐朝霞 单位: 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光的反射>教案 教学内容: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物理,第52.53页<光的反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2. 知道镜 ...查看


  • 八年级物理 光现象 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 光的传播 知识点归纳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 ...查看


  •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1
  •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自然光源是指自然存在的光源,如太阳.星星.闪电.萤火虫.磷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 3.人造光源是指人为 ...查看


  •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大全)
  •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 ...查看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几号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要想完好 ...查看


  • 薄膜干涉中的半波损失与薄膜厚度
  • 薄膜干涉中的半波损失与薄膜厚度 张厚石 摘要 本文阐述了薄膜干涉中增透膜的增透过程,指出了学生在知识整理中因忽视半波损失而对皂液薄膜厚度产生的错误认识,分析了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对水波干涉.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