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读书报告

关于《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启迪自我的教育》读书报告 摘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启迪自我的教育》是刘胜林老师著作的关于教育的书目,2004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目标、原理、方法和步骤,主要讲述了对教育的理解,家长应扮演的角色,对孩子的定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教育方法,同时对父母的职责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家长角色、最好的自己、启迪自我、家庭教育

一、作者简介:刘胜林,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为无数的在家庭教育方面感到困惑的家长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电话咨询,同时涉足幼儿园的管理。本书融合了母亲的感性和研究的理性,情理的交融让本书很好的诠释孩子的价值以及家长的位置。

二、内容概要。“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在书的扉页,就是这样一句话。书中涉及了作者对人的成长、对教育等问题的理解。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家长能够开始思考教育以及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于是,作者在这本书中主要讲述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当今社会家长加以过多干预,让孩子失去了自我。同时很好的诠释了家长的作用、家长的位置、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书中例举了许多案例和事件,内容浅显易懂,

本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为目标篇,主题为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作者诠释了望子成龙新解,例举了父母在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得出让孩子成为最好 的自己的结论。同时诠释了这个时代孩子的基本权利,回答了为什么要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理由。第二篇为原理篇,主题为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为最好。作者例举了弄巧成拙的教育,又描述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力量,表达了教育的使命是帮助人发现自身的力量,把现实社会中的教育正在使人失去力量的观点表达出来,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把家长的作用描写了出来,如何扮演促进者的角色,作者都给予了解答。第三篇为方法和步骤篇,主题是自我的发展和启迪自我的教育,把孩子从胎教到中阶段好的教育方式一一例举了出来,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例举了出来,让读者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好的教育方式方法。本书强调了孩子的自主性,强调孩子成为“自己”,同时做“自己”,去成为孩子自己最好的自己。

在目标篇中,作者提到了望子成龙新解,指出教育的目的性很明确的培养人的力量,也具有摧毁人的力量,因此在进行教育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思考我们要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许多人在教育上犯下错误,留下遗憾,就是因为对教育孩子没做任何准备和思考,就开始了对孩子的教育。从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家庭对于孩子都很头疼,他们常常感到无能为力,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我是管到我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管了”。所以,作者很好了定位了“望子成龙”——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美国的道格拉斯.马拉赫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的尺寸,而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这就是孩子的权利。孩子就是一颗星星,努力的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而不是把他变成太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时候成为最好。作者在这里提出了“等待”一词,我非常的认同这个观点。而这是最难做到的,现在的父母非常的渴望孩子早慧,快速成才,因此,在教育的时候就采取了很多可以看似“促进”孩子早慧的方法,却忽视了孩子本身的特点。作者指出,教育的功效不完全体现在眼前,教育的效应更多是滞后的。说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定的成长时间表,我们不能强求我们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一样高,成熟的一样快。在一个终身学习

的社会里,做父母的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等待。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想到,一生是何其的长,而父母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去等待孩子成长,俗话说: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所以,就有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不能够“等待”。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能够比其他孩子聪慧,就有了家长对孩子怒其不争,打骂。真正的大器是晚成的,教育要对那些大器晚成的人要有包容的心,可以允许他们些许的闪失与错误。杜威说过:“成长、完善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才是真正具有意义的东西„„完善不是最终目标,完善、成熟和精益求精的不懈过程才是生活的真谛„„成长本身是唯一的道德目标”,给孩子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去成为他们最好的。所以,适当放“权”给孩子,让他们具有自由选择权,不要总是用条条框框限制孩子的言行。无论开始的起点和中间的过程出现多大的波折,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坚持,而不是放弃。家长包容的心,教育的坚持,很重要。“想要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首先家长们就要相信自己的宝宝是最棒的!家长们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孩子和孩子受到的教育相同,接受能力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孩子只要跟自己比较就足够了,只要他比之前的进步了,就是好孩子。”

在原理篇中,四个字揭示了如今的教育现状,“弄巧成拙”。

我也这样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都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觉得孩子是应该怎样怎样,而不是能怎样怎样,所以,很多家长渐渐的对孩子失望,感到无力。所以教育是否得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的教育很多都是过度教育,这种教育让受教育者迷失或者抗拒教育。所以,作者谈到了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为最好的自己,点明孩子生来具有成长的力量。“幼儿被赋予一种他们所特有的天性,这种心理天性是某种异乎寻常的至今未被认识的东西,然而他对于人类却是至关重要的”,儿童有一种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理,他们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在成人的智力能够影响和改变儿童之前,儿童已有机会建筑起完整的心理结构。我们生来就是有学习能力的,不过在生下来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明白而已。孩子自己教育自己,是他成长道路上最具有意义的过程。

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把教育的主体地位让给孩子,教育者须先受教育。

家长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为一个关键点。而家长,则是关键的关键。“父母,是不容易做的,一般的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对于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毫无准备,事后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价值不及一头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我国目前,到处可以看见,真是一件奇怪的事。”作者提出,教育者须先受教育。只有家长充分做好受教育的准备,才能够教育孩子。

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本身就是教育,维护他们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而长大成人的自由。作者提出孩子拥有做他自己的权利、玩耍的权利、家庭事务的发言权、隐私权等等。孩子只有被尊重,才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环境对人具有重要的引导,家庭环境是人生的第一个环境,也是人生活的最长久的环境。地理书上讲过一句话“人对环境具有适应性”,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人对环境的适应。孩子也是一样,给他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去适应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才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如果父母把对孩子的期待定位在“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那么所有的父母都将成为快乐的父母,所有的孩子也会成为快乐又成功的人。

在方法和步骤篇中,作者主要讲述了从胎教到中学各个阶段的教育方法,为家长在各个教育阶段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方法。

作者在胎教部分用的笔墨不是很多,但是还是指出了胎教了重要性。而在胎教中,听觉的培养很重要。胎儿在母体中除了可以听到母体的心脏和血管跳动声音外,还可以听到外界声音。音乐是最能影响胎儿的有效方式,有四种方法可以用作音乐胎教:音乐熏陶法、哼歌谐振法、器物灌输法、和孩子谈话。当孩子出生后,作者提到早期亲子依恋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所以在早期教育中,需要加强亲子依恋,而拥抱、抚摸、母乳喂养都可以增加亲子依恋,

可以帮助幼儿发展。

在1-3岁的教育中,作者主要提到了幼儿催生自我的教育、开始有效的学习以及早期不良习惯的预防。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独立的问题其实得不到好的解决,总是“包办”教育。在孩子1岁的时候,就可以放手让孩子独立。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因此,必须引导儿童个体自由的最初的积极表现,使儿童可能通过这种活动走向独立,婴儿从断奶的第一天气,就开始努力走上独立的道路。同时,开始培养幼儿的同伴关系,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即使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孩子也是最孤独的人,因为和他们能够交流的人太少了。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深深地认识到,孩子是需要同伴的。孩子从同伴的眼睛里看到更好、更客观地发现自己的存在。让幼儿开始有效的学习,开发早期智力,让所有的孩子成为语言天才,可以讲故事、念儿歌给孩子听。在这个阶段,还需要预防孩子的不良习惯,早期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长久下去就会演变为较为严重的身心障碍。主要需要预防的有口吃、吸吮手指、厌食等。

孩子在3-6岁期间,要认识孩子,找到孩子的智能。每个孩子都有7种不同的智能,包括语言、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和自我的智力。做父母的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更擅长,而不是一味的和其他孩子相比较,或者只注重但不是孩子所擅长的那一方面,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作者特别提到,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开发智力,帮助儿童社会化,促进儿童情绪发展。家长要尊重儿童,不能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为家长准备适当的游戏材料,同时,和孩子共同游戏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要让孩子感受太多不可能。

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之后,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危机,在这个阶段,勤奋感和自卑感很容易造成儿童心理危机。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面提到:“自信心全被击垮了,他以不服从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与其承认说‘我不能’还不如说‘我不想’”,而现在的家长很容易忽视孩子是“不能”还是“不想”,一味的填鸭式教育让孩子感到痛苦。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给孩子找一所适合他的学校。面对孩子学习的时候,要多看孩子的优点,少看孩子的缺点,找到属于孩子的钥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一把钥匙。家长学会有一颗包容的心,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来进行教育,在爱中管教孩子,不要因为分数而伤害了亲子感情。

中学阶段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理想自我,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顺利地解决这个阶段独特的心理危机和顺利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业,是这一阶段的特殊任务。中学生,即意味着青春期的到来。青春期又称叛逆期,所以,当父母的觉得特别难做。在中学,开始有了爱情。而很多家长难以忍受孩子的爱情,对他们的爱情采取强制性管制,采用非常极端而低效的方法。孩子们为什么要爱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圣洁情感。做家长的为什么要强制阻止这种圣洁情感的产生呢?为防止早恋,家长采取各种极端方法,当然也不乏有好的方法。作者提到,对孩子主动出击,讨论什么是爱情。和孩子主动的交流,心与心的交谈,帮助他们解答疑惑,让他们明白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自我觉醒,走向自我的统一,包容孩子,永远不要放弃他。

孩子正在学着长大。在孩子们学会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可以让他们快乐的成长,也可以让他们感到烦恼。只有促进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为了不教育,当孩子们在这些自主活动中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知道为自己而努力时,教育真的可以不教育了,因为生命已经起航,人已经具有的精神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对教育新的希望,新的理解,我相信,这本书无论是谁看到,都相信会对教育有一种新的认识,家长可以找到一些很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2010050367 周先英 学前教育专业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 道格拉斯.马拉赫.成为最好的你  宋玉华.让孩子成为自己N.发展报导.2000-11-17.

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冠军N.长江日报.2012-09-20.  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理M.

 陈鹤琴.家庭教育M. 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科学教育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 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出版社.1984

关于《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启迪自我的教育》读书报告 摘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启迪自我的教育》是刘胜林老师著作的关于教育的书目,2004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目标、原理、方法和步骤,主要讲述了对教育的理解,家长应扮演的角色,对孩子的定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教育方法,同时对父母的职责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家长角色、最好的自己、启迪自我、家庭教育

一、作者简介:刘胜林,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为无数的在家庭教育方面感到困惑的家长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电话咨询,同时涉足幼儿园的管理。本书融合了母亲的感性和研究的理性,情理的交融让本书很好的诠释孩子的价值以及家长的位置。

二、内容概要。“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在书的扉页,就是这样一句话。书中涉及了作者对人的成长、对教育等问题的理解。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家长能够开始思考教育以及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于是,作者在这本书中主要讲述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当今社会家长加以过多干预,让孩子失去了自我。同时很好的诠释了家长的作用、家长的位置、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书中例举了许多案例和事件,内容浅显易懂,

本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为目标篇,主题为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作者诠释了望子成龙新解,例举了父母在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得出让孩子成为最好 的自己的结论。同时诠释了这个时代孩子的基本权利,回答了为什么要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理由。第二篇为原理篇,主题为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为最好。作者例举了弄巧成拙的教育,又描述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力量,表达了教育的使命是帮助人发现自身的力量,把现实社会中的教育正在使人失去力量的观点表达出来,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把家长的作用描写了出来,如何扮演促进者的角色,作者都给予了解答。第三篇为方法和步骤篇,主题是自我的发展和启迪自我的教育,把孩子从胎教到中阶段好的教育方式一一例举了出来,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例举了出来,让读者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好的教育方式方法。本书强调了孩子的自主性,强调孩子成为“自己”,同时做“自己”,去成为孩子自己最好的自己。

在目标篇中,作者提到了望子成龙新解,指出教育的目的性很明确的培养人的力量,也具有摧毁人的力量,因此在进行教育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思考我们要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许多人在教育上犯下错误,留下遗憾,就是因为对教育孩子没做任何准备和思考,就开始了对孩子的教育。从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家庭对于孩子都很头疼,他们常常感到无能为力,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我是管到我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管了”。所以,作者很好了定位了“望子成龙”——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美国的道格拉斯.马拉赫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的尺寸,而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这就是孩子的权利。孩子就是一颗星星,努力的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而不是把他变成太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时候成为最好。作者在这里提出了“等待”一词,我非常的认同这个观点。而这是最难做到的,现在的父母非常的渴望孩子早慧,快速成才,因此,在教育的时候就采取了很多可以看似“促进”孩子早慧的方法,却忽视了孩子本身的特点。作者指出,教育的功效不完全体现在眼前,教育的效应更多是滞后的。说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定的成长时间表,我们不能强求我们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一样高,成熟的一样快。在一个终身学习

的社会里,做父母的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等待。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想到,一生是何其的长,而父母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去等待孩子成长,俗话说: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所以,就有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不能够“等待”。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能够比其他孩子聪慧,就有了家长对孩子怒其不争,打骂。真正的大器是晚成的,教育要对那些大器晚成的人要有包容的心,可以允许他们些许的闪失与错误。杜威说过:“成长、完善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才是真正具有意义的东西„„完善不是最终目标,完善、成熟和精益求精的不懈过程才是生活的真谛„„成长本身是唯一的道德目标”,给孩子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去成为他们最好的。所以,适当放“权”给孩子,让他们具有自由选择权,不要总是用条条框框限制孩子的言行。无论开始的起点和中间的过程出现多大的波折,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坚持,而不是放弃。家长包容的心,教育的坚持,很重要。“想要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首先家长们就要相信自己的宝宝是最棒的!家长们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孩子和孩子受到的教育相同,接受能力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孩子只要跟自己比较就足够了,只要他比之前的进步了,就是好孩子。”

在原理篇中,四个字揭示了如今的教育现状,“弄巧成拙”。

我也这样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都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觉得孩子是应该怎样怎样,而不是能怎样怎样,所以,很多家长渐渐的对孩子失望,感到无力。所以教育是否得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的教育很多都是过度教育,这种教育让受教育者迷失或者抗拒教育。所以,作者谈到了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为最好的自己,点明孩子生来具有成长的力量。“幼儿被赋予一种他们所特有的天性,这种心理天性是某种异乎寻常的至今未被认识的东西,然而他对于人类却是至关重要的”,儿童有一种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理,他们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在成人的智力能够影响和改变儿童之前,儿童已有机会建筑起完整的心理结构。我们生来就是有学习能力的,不过在生下来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明白而已。孩子自己教育自己,是他成长道路上最具有意义的过程。

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把教育的主体地位让给孩子,教育者须先受教育。

家长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为一个关键点。而家长,则是关键的关键。“父母,是不容易做的,一般的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对于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毫无准备,事后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价值不及一头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我国目前,到处可以看见,真是一件奇怪的事。”作者提出,教育者须先受教育。只有家长充分做好受教育的准备,才能够教育孩子。

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本身就是教育,维护他们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而长大成人的自由。作者提出孩子拥有做他自己的权利、玩耍的权利、家庭事务的发言权、隐私权等等。孩子只有被尊重,才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环境对人具有重要的引导,家庭环境是人生的第一个环境,也是人生活的最长久的环境。地理书上讲过一句话“人对环境具有适应性”,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人对环境的适应。孩子也是一样,给他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去适应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才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如果父母把对孩子的期待定位在“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那么所有的父母都将成为快乐的父母,所有的孩子也会成为快乐又成功的人。

在方法和步骤篇中,作者主要讲述了从胎教到中学各个阶段的教育方法,为家长在各个教育阶段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方法。

作者在胎教部分用的笔墨不是很多,但是还是指出了胎教了重要性。而在胎教中,听觉的培养很重要。胎儿在母体中除了可以听到母体的心脏和血管跳动声音外,还可以听到外界声音。音乐是最能影响胎儿的有效方式,有四种方法可以用作音乐胎教:音乐熏陶法、哼歌谐振法、器物灌输法、和孩子谈话。当孩子出生后,作者提到早期亲子依恋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所以在早期教育中,需要加强亲子依恋,而拥抱、抚摸、母乳喂养都可以增加亲子依恋,

可以帮助幼儿发展。

在1-3岁的教育中,作者主要提到了幼儿催生自我的教育、开始有效的学习以及早期不良习惯的预防。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独立的问题其实得不到好的解决,总是“包办”教育。在孩子1岁的时候,就可以放手让孩子独立。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因此,必须引导儿童个体自由的最初的积极表现,使儿童可能通过这种活动走向独立,婴儿从断奶的第一天气,就开始努力走上独立的道路。同时,开始培养幼儿的同伴关系,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即使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孩子也是最孤独的人,因为和他们能够交流的人太少了。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深深地认识到,孩子是需要同伴的。孩子从同伴的眼睛里看到更好、更客观地发现自己的存在。让幼儿开始有效的学习,开发早期智力,让所有的孩子成为语言天才,可以讲故事、念儿歌给孩子听。在这个阶段,还需要预防孩子的不良习惯,早期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长久下去就会演变为较为严重的身心障碍。主要需要预防的有口吃、吸吮手指、厌食等。

孩子在3-6岁期间,要认识孩子,找到孩子的智能。每个孩子都有7种不同的智能,包括语言、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和自我的智力。做父母的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更擅长,而不是一味的和其他孩子相比较,或者只注重但不是孩子所擅长的那一方面,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作者特别提到,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开发智力,帮助儿童社会化,促进儿童情绪发展。家长要尊重儿童,不能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为家长准备适当的游戏材料,同时,和孩子共同游戏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要让孩子感受太多不可能。

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之后,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危机,在这个阶段,勤奋感和自卑感很容易造成儿童心理危机。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面提到:“自信心全被击垮了,他以不服从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与其承认说‘我不能’还不如说‘我不想’”,而现在的家长很容易忽视孩子是“不能”还是“不想”,一味的填鸭式教育让孩子感到痛苦。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给孩子找一所适合他的学校。面对孩子学习的时候,要多看孩子的优点,少看孩子的缺点,找到属于孩子的钥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一把钥匙。家长学会有一颗包容的心,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来进行教育,在爱中管教孩子,不要因为分数而伤害了亲子感情。

中学阶段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理想自我,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顺利地解决这个阶段独特的心理危机和顺利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业,是这一阶段的特殊任务。中学生,即意味着青春期的到来。青春期又称叛逆期,所以,当父母的觉得特别难做。在中学,开始有了爱情。而很多家长难以忍受孩子的爱情,对他们的爱情采取强制性管制,采用非常极端而低效的方法。孩子们为什么要爱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圣洁情感。做家长的为什么要强制阻止这种圣洁情感的产生呢?为防止早恋,家长采取各种极端方法,当然也不乏有好的方法。作者提到,对孩子主动出击,讨论什么是爱情。和孩子主动的交流,心与心的交谈,帮助他们解答疑惑,让他们明白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自我觉醒,走向自我的统一,包容孩子,永远不要放弃他。

孩子正在学着长大。在孩子们学会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可以让他们快乐的成长,也可以让他们感到烦恼。只有促进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为了不教育,当孩子们在这些自主活动中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知道为自己而努力时,教育真的可以不教育了,因为生命已经起航,人已经具有的精神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对教育新的希望,新的理解,我相信,这本书无论是谁看到,都相信会对教育有一种新的认识,家长可以找到一些很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2010050367 周先英 学前教育专业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 道格拉斯.马拉赫.成为最好的你  宋玉华.让孩子成为自己N.发展报导.2000-11-17.

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冠军N.长江日报.2012-09-20.  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理M.

 陈鹤琴.家庭教育M. 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科学教育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 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出版社.1984


相关文章

  •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共8篇)
  • 篇一: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 ...查看


  •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 南召县教育科研课题项目 研究 报 告 课 题 编 号 2014-125 课 题 名 称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小 学 语 文 主 持 人 员 靳 三 杰 所 在 单 位 南召县马市坪乡白果树小学 联 系 手 机 ...查看


  • 教育因书香而精彩
  • 作为一所学校,努力创建书香校园,让校园充满浓浓的书香及和谐的气息,引导广大师生热爱读书,喜欢学习,发挥师生的潜能,培育师生思想精神良性成长,这必然成为一校之长案头工作的重点. 一.构建书香蓝图丰腴精神家园 经过长期的实践思索,我认为,创建书 ...查看


  • 优秀班主任工作汇报
  • 优秀班主任工作汇报 编辑:书村网 发布时间: 2013-01-25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1989年,带着心中的那份向往,我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海会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基层海会镇高垅小学,从事农村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当了18年的语 ...查看


  • 家庭教育报告会演讲稿
  • 家庭教育报告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你们好,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我深感荣幸.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唐河县首届"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发现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好多错误的地方,所以邀请 ...查看


  • 阅读是最好的德育
  • 樊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第五届全国"百名优秀校长",中国民办教育"最具创新力榜样人物",第三届全国"专家型"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 ...查看


  • 读书报告小学
  •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 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 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 ...查看


  • 小学生课外阅读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 小学生课外阅读案例 一 个案对象 田馥甄,9 岁女孩,小学四年级学生. 二 问题简述 小女孩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马虎虎,学习意识不强,行为散漫,上课很 少举手发言,不喜欢看课外书,习作水平较差. 三 家庭背景 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小就 ...查看


  • 读书,伴我们成长
  • 读书,伴我们成长 --我和孩子们的读书故事 一.读书: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三种需要之一 如果让你选择生活中三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你会选择什么?我会选择音乐.运动,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读书.在我的包中随时都放有一本喜欢的书,以便在等车.坐车.或其他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