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香港新任特首选举结果揭晓,梁振英在三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689票当选。梁振英是标准的“穷二代”,但他却说,父母给他的传家宝,令他受益终身。
第一样传家宝是塑料胶花。梁振英小时候,居住在香港穷人聚居的天水围。父亲是一名普通警察,薪金微薄。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就去附近的胶花厂,拿了一堆胶花、玩具物料回家加工,挣点劳务费。当时梁振英9岁,却非常懂事,主动要求替母亲分担重任。每天放学,他不是和母亲一起做胶花,就是扛着几十斤重的胶花去交货。为了节省坐巴士的两毛钱车费,他从来都是步行往返家里和学校。就这样,一家人风雨同舟,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梁振英永远不会忘记,最后一次做完胶花,母亲将其中一支放入箱子里收藏了起来,说要留给孙子当纪念。梁振英将之视为传家宝,直到今天,他还经常拿给孩子看。这件传家宝培育了梁振英一个宝贵的品质:不畏艰辛,坚韧不拔。后来,无论是赴英留学、初涉职场,还是创业立业,期间遭遇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他总能化险为夷,一往直前。尤其是在竞选特首过程中,起先他一直处于劣势,在大家都认为他已无机会时,他却最终胜出。香港媒体评论说,梁振英处理危机的能力很强,面对挫折能够处变不惊,从容面对,这是他最后获胜的法宝之一。
第二样传家宝是山东话。梁振英的父母于上世纪20年代从山东来到香港,在家里一直讲山东话。梁振英兄妹三人在香港出生,周围人除了说粤语就是英语。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梁振英从小就说粤语,但父母一再要求他学会山东话。梁振英不解,山东话在香港鲜有人说,为何要费力学?“我小时候因为不会说山东话,被父母骂过好几次。”梁振英动情地回忆说,“因为在父母心中,一家人来香港是讨生活的,我们终究要回去。”后来,父母改变了方法,从梁山好汉说起,让他对发生在家乡的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对山东人直爽坦诚的性格产生了亲近感。随着年岁的增长,梁振英越发理解父母的苦心,他们是想让他知道,自己的根在故乡,那里有血脉相连的同胞,无论身处何地,要始终有一颗赤子心。正是童年培养起来的那份乡情,让梁振英一直关心着祖国的发展,希望有朝一日贡献自己的力量。1977年,他结束美国留学后,果断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第一次跨过罗湖,进入内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南到北,自掏路费,四处讲课,培养当时尚属稀缺的房地产人才。回港府任职后,他依然十分关注内地与香港的融合,率先鼓动香港五万多名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交流。正是凭借这份爱国情怀,梁振英不断加深了对世情国情港情的了解,为其日后踏上政坛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样传家宝是圣贤书。青少年时期,梁振英的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但精神食粮却很充裕。那时,父亲送给他很多古书,如《论语》、《道德经》等,不断鼓励他养成阅读的习惯。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今后要做一个务实、不贪婪、做事光明磊落的人,多读读这些书有好处。” 听了父亲的话,梁振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其中很多思想对他人生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为人处世之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立世之道,“允公允能,以德帅才”的用人之道,以及“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多年后,梁振英这样揭秘自己的成功之道:“其实我现在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父母的教诲,得益于自己的家庭教育秉承了儒家文化。”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使他在日后的执政理念中融入了更多的仁爱和亲民思想。担任议员期间,他在博客上为95万处于贫困状态的香港人呼吁:“老板们,多为基层工友想想吧。”当选特首后,他依然不改本色:“日后,我会一如既往,继续拿着一张凳子、一本笔记本、一支笔走到群众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肯说,我就肯听。”
有媒体评价说,梁振英的胜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二是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三是勤政亲民的施政原则。”不难看出,正是以上三样传家宝,培育了梁振英的做事原则和情操品德。对以“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为座右铭的梁振英来说,注定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光发热。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2012年3月25日,香港新任特首选举结果揭晓,梁振英在三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689票当选。梁振英是标准的“穷二代”,但他却说,父母给他的传家宝,令他受益终身。
第一样传家宝是塑料胶花。梁振英小时候,居住在香港穷人聚居的天水围。父亲是一名普通警察,薪金微薄。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就去附近的胶花厂,拿了一堆胶花、玩具物料回家加工,挣点劳务费。当时梁振英9岁,却非常懂事,主动要求替母亲分担重任。每天放学,他不是和母亲一起做胶花,就是扛着几十斤重的胶花去交货。为了节省坐巴士的两毛钱车费,他从来都是步行往返家里和学校。就这样,一家人风雨同舟,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梁振英永远不会忘记,最后一次做完胶花,母亲将其中一支放入箱子里收藏了起来,说要留给孙子当纪念。梁振英将之视为传家宝,直到今天,他还经常拿给孩子看。这件传家宝培育了梁振英一个宝贵的品质:不畏艰辛,坚韧不拔。后来,无论是赴英留学、初涉职场,还是创业立业,期间遭遇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他总能化险为夷,一往直前。尤其是在竞选特首过程中,起先他一直处于劣势,在大家都认为他已无机会时,他却最终胜出。香港媒体评论说,梁振英处理危机的能力很强,面对挫折能够处变不惊,从容面对,这是他最后获胜的法宝之一。
第二样传家宝是山东话。梁振英的父母于上世纪20年代从山东来到香港,在家里一直讲山东话。梁振英兄妹三人在香港出生,周围人除了说粤语就是英语。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梁振英从小就说粤语,但父母一再要求他学会山东话。梁振英不解,山东话在香港鲜有人说,为何要费力学?“我小时候因为不会说山东话,被父母骂过好几次。”梁振英动情地回忆说,“因为在父母心中,一家人来香港是讨生活的,我们终究要回去。”后来,父母改变了方法,从梁山好汉说起,让他对发生在家乡的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对山东人直爽坦诚的性格产生了亲近感。随着年岁的增长,梁振英越发理解父母的苦心,他们是想让他知道,自己的根在故乡,那里有血脉相连的同胞,无论身处何地,要始终有一颗赤子心。正是童年培养起来的那份乡情,让梁振英一直关心着祖国的发展,希望有朝一日贡献自己的力量。1977年,他结束美国留学后,果断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第一次跨过罗湖,进入内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南到北,自掏路费,四处讲课,培养当时尚属稀缺的房地产人才。回港府任职后,他依然十分关注内地与香港的融合,率先鼓动香港五万多名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交流。正是凭借这份爱国情怀,梁振英不断加深了对世情国情港情的了解,为其日后踏上政坛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样传家宝是圣贤书。青少年时期,梁振英的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但精神食粮却很充裕。那时,父亲送给他很多古书,如《论语》、《道德经》等,不断鼓励他养成阅读的习惯。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今后要做一个务实、不贪婪、做事光明磊落的人,多读读这些书有好处。” 听了父亲的话,梁振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其中很多思想对他人生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为人处世之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立世之道,“允公允能,以德帅才”的用人之道,以及“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多年后,梁振英这样揭秘自己的成功之道:“其实我现在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父母的教诲,得益于自己的家庭教育秉承了儒家文化。”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使他在日后的执政理念中融入了更多的仁爱和亲民思想。担任议员期间,他在博客上为95万处于贫困状态的香港人呼吁:“老板们,多为基层工友想想吧。”当选特首后,他依然不改本色:“日后,我会一如既往,继续拿着一张凳子、一本笔记本、一支笔走到群众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肯说,我就肯听。”
有媒体评价说,梁振英的胜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二是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三是勤政亲民的施政原则。”不难看出,正是以上三样传家宝,培育了梁振英的做事原则和情操品德。对以“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为座右铭的梁振英来说,注定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光发热。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