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茅草房

2013年04月01日15:57  新浪历史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梁思成先生与夫人林徽因女士

导语

“谅解?呃,是呀是呀,我……”梁思成伸出五个指头在窜晃着,可喉咙却被咽住了:“我……已经修改到第五稿了,从高楼至矮楼,从矮楼到平房,现在又要我去盖茅草房。好吧,茅草房就茅草房吧,你们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你知不知道你们现在使用的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黄钰生把梁思成拉开了:“思成,我不是解释过了吗?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住一辈子,可我们是临时大学,抗战一胜利就要复员北上,木头用的少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大梁找细一点的,不也可以减轻上部的承重吗?”梅贻琦补充说:“而且土木工程系的老师们,对木材的用量是经过严格计算的,从安全上说不会有问题,思成,你就放手改吧……”

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1972年),广东省新会人,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解脱了旅途的疲劳,看够了昆明城的新街旧巷八大景,迎面摆在每一个联大人面前的尴尬,便是经费的奇缺。

当时,南开大学由于遭受日军的轰炸、毁坏,天津沦陷之后不久,南开大学校董事会也就自行解体了,南开大学从此断绝了主要经费来源。

清华大学是美国政府利用庚子赔款剩余部分,退款兴学办起来的一所学校。

庚子赔款是本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之后,辛丑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定不平等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总共向各帝国主义国家赔款白银4亿5千万 两。其中美国获得的赔款3千2百万两(合2400万美元)。美国为了和其它列强均分其在中国的利益,提倡门户开放主义,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退 款兴学的议案,从1909年至1940年,美国在30年内,按月退还它在庚子赔款之后,“执行索赔”剩余的1078万美元,并用这部分退款在中国开办学 校,培植中国 知识阶层中的亲美势力,为其所用。

清华大学就是在退款兴学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殖民学校,它的前身是1909年成立的游美学务处,1911年改为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随着大批美国留学生任职于清华,清华的师资力量强大一时,遂正式定名为清华大学。

按照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退款议案,以及后来与清政府就退款兴学问题的谈判结果,到 1939年年底,退款将全部还清,至此,由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清华大学,将断绝来自美国的一切经费支持。在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美国人要正式为清华“断奶”了。

由于这两个原因,国民党政府原先拨给北京大学一家的经费,以及清华大学少量的政府拨款,现在要养活三所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拟定《平津沪战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规定西南联大的经费拨款为“按北京、清华两校预算及南开原有补助四成移拨。”

即便这样,只及原先三校总经费四成的政府拨款,还常常不能按时到位,经常需要派专人到重庆去催款,蒋梦麟、张伯苓两校长常住重庆斡旋,依旧无济 于事。西南 联大此时此刻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需要钱:没有校舍,全部要从荒地上重建;租学校、会馆的房子上课也要交租金;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在战争中十有七损,要恢复 正常的教学功能,至少要在短期内添置到原先规模的50%以上;还有教师的工资、学生的伙食补助……

处处都需要钱,而此时此刻的西南联大又处处缺钱。最委屈的自然要数联大的校舍了,梅贻琦当时估计战争结束联大很快可以复员,把主要的财力,用于添置图书设备、实验器材,在校舍方面省而又省、抠而又抠。

当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微因夫妇也到了昆明,梅贻琦决定请梁思成夫妇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梁思成夫妇欣然受命。夫妇俩花了一个月时间,拿出了第一套设计方案,一个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赫然纸上。

然而,设计方案很快否定了,理由是西南联大拿不出那么多的经费,建造这所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此后两个月,梁思成夫妇把设计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高楼变成了矮楼、矮楼变成了平房、砖墙变成了土墙,几乎每改一稿,林微因都要落一次泪……

当然梁思成夫妇交出最后一稿设计方案时,建设长黄钰生很无可奈何地告诉他,经校委会研究,除了图书馆的屋顶可以使用青瓦,部分教室和校长办公室 可以使用铁皮屋顶之外,其它建筑一律覆盖茅草,土坯墙改为用粘土打垒,砖头和木料使用再削减二分之一。希望梁思成在设计方案上再作一些局部调整。

此时的梁思成已经忍无可忍,他愤怒地冲进梅贻琦的办公室,像一头咆哮的狮子,把设计图纸砸在梅贻琦的办公桌上,什么师道尊严、上下级关系全部抛到了脑后。

“改!改!改!你还要我怎么改?”

“思成,你听我说,思成……你冷静一点儿……”黄钰生追了进来。

“你们还要我怎么冷静?”梁思成扭曲着脸,非哭非笑地睁大了双眼:“茅草房?不是每一个中国农民都会盖的吗?要我梁思成干什么啊?”

梅贻琦把梁思成扔在桌上的图纸一张张收好,冷静地望着对方:“思成,国难当头,你就不能谅解一下吗?”

“谅解?呃,是呀是呀,我……”梁思成伸出五个指头在窜晃着,可喉咙却被咽住了:“我……已经修改到第五稿了,从高楼至矮楼,从矮楼到平房,现在又要我去盖茅草房。好吧,茅草房就茅草房吧,你们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你知不知道你们现在使用的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

黄钰生把梁思成拉开了:“思成,我不是解释过了吗?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住一辈子,可我们是临时大学,抗战一胜利就要复员北上,木头用的少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大梁找细一点的,不也可以减轻上部的承重吗?”

梅贻琦补充说:“而且土木工程系的老师们,对木材的用量是经过严格计算的,从安全上说不会有问题,思成,你就放手改吧……”

听到梅校长的话,梁思成的鼻子有些酸,清华是当时中国许多著名大师学者的母校,也是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母校,可眼下的母校,别说是和昔日的清华园 相比,就是 和马路对面的云南大学生相比,不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吗?梁思成今天本来是来向梅贻琦辞职的,可梅贻琦没有辞职、黄钰生没有辞职,梁思成能辞得了吗?

“思成呀,政府决定征用我们在蒙自的校舍作为空军基地,文学院马上就要搬回昆明,没有这些茅草房,学生就要在露天上课,风吹日晒、雨淋,大家都在共赴国难,思成,以你的大度,再最后谅解我们一次,行吗?”梅贻琦恳求地。

梁思成的心又一次软了。清华是梁思成的母校,梅贻琦是他的师长,在一个师道尊严的国度里,也许从来没有一个学生,敢像梁思成一样在梅贻琦面前发过这么大的火,而梅贻琦把这一切都容忍了。

“思成,等抗战胜利回到北平,我一定请你来建一个世界一流的清华园,算是我还给你的……行吗?”梅贻琦的声音有些抖瑟。

——那天,梁思成流下了眼泪!

在自己昔日的师长面前,梁思成哭得像一个受伤的孩子……

西南联大,也许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生中最痛苦、最委屈的工程。写联大校史的专家一致无法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只好给大师夫妇冠之以一个模棱两可 的“顾问”虚衔,企图以此保护梁大师在世界上的赫赫声威。校园工程竣工以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花名册上,再也见不到梁思成、林徽因的名字……

半年以后,一幢幢低矮的茅草房,填满了西南联大的校园空间,人们根本无法相信,这些低矮简陋的茅草房,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亲手设计的。

可几十年以后,正是梁大师当年亲手设计的茅草房里,走出了一群穿红泥巴草鞋的孩子,他们登上了瑞典斯德哥尔摩那高不可攀的诺贝尔物理学领奖台,引爆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制造出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第一根单膜光纤。

——西南联大,也可能是梁思成大师一生当中最杰出的工程。

经过一年多的东拼西凑、捉襟见肘的尴尬,西南联大终于得以在昆明大西门外小虹山下的120亩新校园里安顿下来,这就是联大人的家!一个暂时能够遮风避雨、续以学业的本身之所。

教室的简陋,宿舍的阴暗,图书馆的拥挤,下雨天黄泥巴路的泥泞,饭食的粗劣,都没有动摇联大人求知的欲望、报国的志向。

西南联大的校长办公室,设在校园东北角上的一个铁皮顶土屋里,这里也许是世界上最简陋的校长办公室,而在这里办公的三位校长――梅贻琦、蒋梦 麟、张伯苓, 一个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另一个是国民参政会的副会长,资历最浅的梅贻琦,当时也是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大员。1939年的冬天,学校没有钱买煤 烤火,梅贻琦下令撤销了所有办公室的火炉,教授们常常冷得在办公室直打哆嗦,梅贻琦本人亦然。

到了夏天雨季,办公室外道路泥泞,青苔疯绿,那位往日颇有绅士派头的梅贻琦校长,也只有和大家一样踏着泥泞上下班,皮鞋上积下一层厚厚的泥巴。年迈体胖的张伯苓,常常需要一只手柱拐杖,另一只手被人搀扶着才能到达办公室,其状狼狈不堪。

学校的学生宿舍低矮、阴暗,每个宿舍要住四十多人,一半以上的人没法在宿舍里看书、作业。下雨天到来的时候,茅草房经常漏雨,睡上铺的同学只好 把脸盆、水桶、口缸、饭盒拿来,接住漏水的地方,有人一边看着漏水滴答,一面口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庐上三重茅……”。

茅草顶的学生宿舍如此,铁皮顶教室也别有一番滋味,下雨的时候,教室里叮咚作响,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听不清楚,法商学院有位教授,讲课的时候正赶上暴雨,令他无法讲课,他只好在黑板上写了“停课赏雨”几个字,成为西南联大的灰色幽默。

在采访当中,一位要求我们不要透露他真实姓名的中科院院士C,向我们出示了他当年在西南联大时,写给恋人的情书,真实描写了当时联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亲爱的丽芸:

金陵一别已经是大半年了,这大半年是我无时无刻的想念。

上个月,我们搬进了新校舍,我们的校舍坐落在城北的一片荒坡下面,教室和宿舍,都是土坯墙、茅草顶,宿舍很挤,40多人住一间。女同学更 惨, 住在一个关帝庙里,四面透风,燕子在屋子里面做了窝。下雨的时候,雨水滴答,同学们只好拿出脸盆、口缸、饭盒甚至痰盂,去把雨水接住,否则宿舍里不 到两个小时就要水漫金山了。

教室里没有课桌,为了节省木料,学校在每个人的课椅扶手上钉一块木板写字、记笔记用,云南的宣威火腿很好吃,而椅子上的那块木板又得像一条火腿,所以同学们都江堰市称它为火腿椅。

刚来的时候,吃的还算好,可现在物价涨起来了,一顿只能喝上几勺清水白菜汤。还有恼人的“八宝饭”,丽芸你知道什么是八宝饭吗?就是砂子、稗 子、糠皮、老 鼠屎与大米主食混在一起的一种战争时代的特殊食品,奇怪的是吃这种难以下咽的八宝饭,居然有人把老胃病给吃好了,你说奇怪不奇怪?也许是我们的颠沛流离感 动了上帝,耶和华大人要让我们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这个苦难的民族。

同学们都在发奋学习,准备将来报效国家。丽芸,和南京街头那些惨遭屠杀的同胞相比,我们能够逃出来,并且能够坚强地活下去,一切都应该知足了。 八宝饭虽然 太难吃,可对于一个顽强的生命来说,那同样也是上帝的赐予,我会坚强地活下去的,不要为我操心。还是那句问了一百遍的老话,家里人都好吗?你哥哥有消息了吗?你在重庆的冬天冷吗?

不知哪一天,还能再和你泛舟玄武湖上。

千万不要让熟人给我带东西,我什么都不缺。

你的C

1939年11月20日

摘自李洪涛《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出版

2013年04月01日15:57  新浪历史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梁思成先生与夫人林徽因女士

导语

“谅解?呃,是呀是呀,我……”梁思成伸出五个指头在窜晃着,可喉咙却被咽住了:“我……已经修改到第五稿了,从高楼至矮楼,从矮楼到平房,现在又要我去盖茅草房。好吧,茅草房就茅草房吧,你们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你知不知道你们现在使用的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黄钰生把梁思成拉开了:“思成,我不是解释过了吗?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住一辈子,可我们是临时大学,抗战一胜利就要复员北上,木头用的少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大梁找细一点的,不也可以减轻上部的承重吗?”梅贻琦补充说:“而且土木工程系的老师们,对木材的用量是经过严格计算的,从安全上说不会有问题,思成,你就放手改吧……”

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1972年),广东省新会人,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解脱了旅途的疲劳,看够了昆明城的新街旧巷八大景,迎面摆在每一个联大人面前的尴尬,便是经费的奇缺。

当时,南开大学由于遭受日军的轰炸、毁坏,天津沦陷之后不久,南开大学校董事会也就自行解体了,南开大学从此断绝了主要经费来源。

清华大学是美国政府利用庚子赔款剩余部分,退款兴学办起来的一所学校。

庚子赔款是本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之后,辛丑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定不平等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总共向各帝国主义国家赔款白银4亿5千万 两。其中美国获得的赔款3千2百万两(合2400万美元)。美国为了和其它列强均分其在中国的利益,提倡门户开放主义,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退 款兴学的议案,从1909年至1940年,美国在30年内,按月退还它在庚子赔款之后,“执行索赔”剩余的1078万美元,并用这部分退款在中国开办学 校,培植中国 知识阶层中的亲美势力,为其所用。

清华大学就是在退款兴学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殖民学校,它的前身是1909年成立的游美学务处,1911年改为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随着大批美国留学生任职于清华,清华的师资力量强大一时,遂正式定名为清华大学。

按照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退款议案,以及后来与清政府就退款兴学问题的谈判结果,到 1939年年底,退款将全部还清,至此,由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清华大学,将断绝来自美国的一切经费支持。在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美国人要正式为清华“断奶”了。

由于这两个原因,国民党政府原先拨给北京大学一家的经费,以及清华大学少量的政府拨款,现在要养活三所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拟定《平津沪战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规定西南联大的经费拨款为“按北京、清华两校预算及南开原有补助四成移拨。”

即便这样,只及原先三校总经费四成的政府拨款,还常常不能按时到位,经常需要派专人到重庆去催款,蒋梦麟、张伯苓两校长常住重庆斡旋,依旧无济 于事。西南 联大此时此刻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需要钱:没有校舍,全部要从荒地上重建;租学校、会馆的房子上课也要交租金;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在战争中十有七损,要恢复 正常的教学功能,至少要在短期内添置到原先规模的50%以上;还有教师的工资、学生的伙食补助……

处处都需要钱,而此时此刻的西南联大又处处缺钱。最委屈的自然要数联大的校舍了,梅贻琦当时估计战争结束联大很快可以复员,把主要的财力,用于添置图书设备、实验器材,在校舍方面省而又省、抠而又抠。

当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微因夫妇也到了昆明,梅贻琦决定请梁思成夫妇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梁思成夫妇欣然受命。夫妇俩花了一个月时间,拿出了第一套设计方案,一个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赫然纸上。

然而,设计方案很快否定了,理由是西南联大拿不出那么多的经费,建造这所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此后两个月,梁思成夫妇把设计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高楼变成了矮楼、矮楼变成了平房、砖墙变成了土墙,几乎每改一稿,林微因都要落一次泪……

当然梁思成夫妇交出最后一稿设计方案时,建设长黄钰生很无可奈何地告诉他,经校委会研究,除了图书馆的屋顶可以使用青瓦,部分教室和校长办公室 可以使用铁皮屋顶之外,其它建筑一律覆盖茅草,土坯墙改为用粘土打垒,砖头和木料使用再削减二分之一。希望梁思成在设计方案上再作一些局部调整。

此时的梁思成已经忍无可忍,他愤怒地冲进梅贻琦的办公室,像一头咆哮的狮子,把设计图纸砸在梅贻琦的办公桌上,什么师道尊严、上下级关系全部抛到了脑后。

“改!改!改!你还要我怎么改?”

“思成,你听我说,思成……你冷静一点儿……”黄钰生追了进来。

“你们还要我怎么冷静?”梁思成扭曲着脸,非哭非笑地睁大了双眼:“茅草房?不是每一个中国农民都会盖的吗?要我梁思成干什么啊?”

梅贻琦把梁思成扔在桌上的图纸一张张收好,冷静地望着对方:“思成,国难当头,你就不能谅解一下吗?”

“谅解?呃,是呀是呀,我……”梁思成伸出五个指头在窜晃着,可喉咙却被咽住了:“我……已经修改到第五稿了,从高楼至矮楼,从矮楼到平房,现在又要我去盖茅草房。好吧,茅草房就茅草房吧,你们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你知不知道你们现在使用的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

黄钰生把梁思成拉开了:“思成,我不是解释过了吗?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住一辈子,可我们是临时大学,抗战一胜利就要复员北上,木头用的少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大梁找细一点的,不也可以减轻上部的承重吗?”

梅贻琦补充说:“而且土木工程系的老师们,对木材的用量是经过严格计算的,从安全上说不会有问题,思成,你就放手改吧……”

听到梅校长的话,梁思成的鼻子有些酸,清华是当时中国许多著名大师学者的母校,也是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母校,可眼下的母校,别说是和昔日的清华园 相比,就是 和马路对面的云南大学生相比,不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吗?梁思成今天本来是来向梅贻琦辞职的,可梅贻琦没有辞职、黄钰生没有辞职,梁思成能辞得了吗?

“思成呀,政府决定征用我们在蒙自的校舍作为空军基地,文学院马上就要搬回昆明,没有这些茅草房,学生就要在露天上课,风吹日晒、雨淋,大家都在共赴国难,思成,以你的大度,再最后谅解我们一次,行吗?”梅贻琦恳求地。

梁思成的心又一次软了。清华是梁思成的母校,梅贻琦是他的师长,在一个师道尊严的国度里,也许从来没有一个学生,敢像梁思成一样在梅贻琦面前发过这么大的火,而梅贻琦把这一切都容忍了。

“思成,等抗战胜利回到北平,我一定请你来建一个世界一流的清华园,算是我还给你的……行吗?”梅贻琦的声音有些抖瑟。

——那天,梁思成流下了眼泪!

在自己昔日的师长面前,梁思成哭得像一个受伤的孩子……

西南联大,也许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生中最痛苦、最委屈的工程。写联大校史的专家一致无法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只好给大师夫妇冠之以一个模棱两可 的“顾问”虚衔,企图以此保护梁大师在世界上的赫赫声威。校园工程竣工以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花名册上,再也见不到梁思成、林徽因的名字……

半年以后,一幢幢低矮的茅草房,填满了西南联大的校园空间,人们根本无法相信,这些低矮简陋的茅草房,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亲手设计的。

可几十年以后,正是梁大师当年亲手设计的茅草房里,走出了一群穿红泥巴草鞋的孩子,他们登上了瑞典斯德哥尔摩那高不可攀的诺贝尔物理学领奖台,引爆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制造出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第一根单膜光纤。

——西南联大,也可能是梁思成大师一生当中最杰出的工程。

经过一年多的东拼西凑、捉襟见肘的尴尬,西南联大终于得以在昆明大西门外小虹山下的120亩新校园里安顿下来,这就是联大人的家!一个暂时能够遮风避雨、续以学业的本身之所。

教室的简陋,宿舍的阴暗,图书馆的拥挤,下雨天黄泥巴路的泥泞,饭食的粗劣,都没有动摇联大人求知的欲望、报国的志向。

西南联大的校长办公室,设在校园东北角上的一个铁皮顶土屋里,这里也许是世界上最简陋的校长办公室,而在这里办公的三位校长――梅贻琦、蒋梦 麟、张伯苓, 一个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另一个是国民参政会的副会长,资历最浅的梅贻琦,当时也是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大员。1939年的冬天,学校没有钱买煤 烤火,梅贻琦下令撤销了所有办公室的火炉,教授们常常冷得在办公室直打哆嗦,梅贻琦本人亦然。

到了夏天雨季,办公室外道路泥泞,青苔疯绿,那位往日颇有绅士派头的梅贻琦校长,也只有和大家一样踏着泥泞上下班,皮鞋上积下一层厚厚的泥巴。年迈体胖的张伯苓,常常需要一只手柱拐杖,另一只手被人搀扶着才能到达办公室,其状狼狈不堪。

学校的学生宿舍低矮、阴暗,每个宿舍要住四十多人,一半以上的人没法在宿舍里看书、作业。下雨天到来的时候,茅草房经常漏雨,睡上铺的同学只好 把脸盆、水桶、口缸、饭盒拿来,接住漏水的地方,有人一边看着漏水滴答,一面口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庐上三重茅……”。

茅草顶的学生宿舍如此,铁皮顶教室也别有一番滋味,下雨的时候,教室里叮咚作响,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听不清楚,法商学院有位教授,讲课的时候正赶上暴雨,令他无法讲课,他只好在黑板上写了“停课赏雨”几个字,成为西南联大的灰色幽默。

在采访当中,一位要求我们不要透露他真实姓名的中科院院士C,向我们出示了他当年在西南联大时,写给恋人的情书,真实描写了当时联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亲爱的丽芸:

金陵一别已经是大半年了,这大半年是我无时无刻的想念。

上个月,我们搬进了新校舍,我们的校舍坐落在城北的一片荒坡下面,教室和宿舍,都是土坯墙、茅草顶,宿舍很挤,40多人住一间。女同学更 惨, 住在一个关帝庙里,四面透风,燕子在屋子里面做了窝。下雨的时候,雨水滴答,同学们只好拿出脸盆、口缸、饭盒甚至痰盂,去把雨水接住,否则宿舍里不 到两个小时就要水漫金山了。

教室里没有课桌,为了节省木料,学校在每个人的课椅扶手上钉一块木板写字、记笔记用,云南的宣威火腿很好吃,而椅子上的那块木板又得像一条火腿,所以同学们都江堰市称它为火腿椅。

刚来的时候,吃的还算好,可现在物价涨起来了,一顿只能喝上几勺清水白菜汤。还有恼人的“八宝饭”,丽芸你知道什么是八宝饭吗?就是砂子、稗 子、糠皮、老 鼠屎与大米主食混在一起的一种战争时代的特殊食品,奇怪的是吃这种难以下咽的八宝饭,居然有人把老胃病给吃好了,你说奇怪不奇怪?也许是我们的颠沛流离感 动了上帝,耶和华大人要让我们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这个苦难的民族。

同学们都在发奋学习,准备将来报效国家。丽芸,和南京街头那些惨遭屠杀的同胞相比,我们能够逃出来,并且能够坚强地活下去,一切都应该知足了。 八宝饭虽然 太难吃,可对于一个顽强的生命来说,那同样也是上帝的赐予,我会坚强地活下去的,不要为我操心。还是那句问了一百遍的老话,家里人都好吗?你哥哥有消息了吗?你在重庆的冬天冷吗?

不知哪一天,还能再和你泛舟玄武湖上。

千万不要让熟人给我带东西,我什么都不缺。

你的C

1939年11月20日

摘自李洪涛《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出版


相关文章

  • 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道德和人格力量
  • 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道德和人格力量 近年来,写文章赞扬西南联大者可谓多矣,例如说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大为中国教育史上之"奇迹",它只存在了9年,却培养出后来成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二人:说建国后成为院士者有当年联大学生多少人,占 ...查看


  •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主人公生平及本课的背景材料: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学会运用生动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袁隆平为科技发展.为国争光,不怕艰苦.积极进取.认真执著的精神.教时过程:  一.题目解说:  ...查看


  • 当前中国建筑风格研究
  • 当前中国建筑风格研究 摘要:所谓建筑风格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斱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斱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当今中国存在的建筑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三种建筑风格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查看


  • 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前世今生
  • 长期以来,我们祖先在长江广袤而连绵的两岸休养生息.艰难创业,把长江流域变成了肥美富庶的鱼米之乡.从宜宾开始,金沙江称为"长江".沿着长江,走进宜宾,我们是否可以窥探出从"�k道"."戎州&q ...查看


  • 长春版八年级[金岳霖先生]课文解析与练习
  • <金岳霖先生>分析 1.作者选了许多与金岳霖先生有关的生活细节,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你认为最为传神的一两个小细节来评点人物的性情魅力. 示例如下: "怪": (1)穿戴"怪". ①他 ...查看


  • 梁思成简介
  •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 ...查看


  • 毕竟是书生 读梁思成的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 梁思成毕生从事的是中国古代 毕竟是书生 ---读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福建工程学院现代传媒系林怀宇 * 建筑的研究和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建设.青年时期,他到美国学习建筑专业,1928年学成回国后,他先是在东北大学创建了我 ...查看


  • 老北京的记忆(8):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与北京大学地质馆
  • 梁思成(1901--1972),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他一生的成就,最突出的有两个部分:一是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他写有<中国建筑史>等大量关于该领域的专著与论文:二是建筑教育事业,他先后担任过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 ...查看


  •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 一代才女林徽因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我们至今思念其绝代风华. 林徽因年谱 林徽因(1904-1955),英文名字费丽斯(Phyllis).1904年7月22日生于杭州.8岁时随祖父全家移居上海,就读于虹口爱国小学. 1916年其父林长民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