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研究

第30卷第8期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V01.30No.8

2010年8月Transactionsof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

Aug.2010

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研究

李福庆

刘昭度1,李志远2,张彪1

(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100081;2.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研究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通过分析车轮滑转过程中的参数变化,针对车辆路面识别提出了角

加速度增益系数的概念,对比研究了其与附着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角

加速度增益系数与附着系数在驱动轮滑转过程中呈一致性变化,存在峰值并对应相同的最佳滑转率,

关键词:驱动防滑控制;滑转率;附着系数;角加速度增益系数中图分类号:U463.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645(2010)08—0910—05

Research

on

AngularAccelerationGainCoefficient

PerformancesofDriving

LIFu—qin91,

(1.Schoolof

Wheels

LIUZhao-dul,LIZhi—yuan2,ZHANGBia01

2.CollegeofCivil

Mechanical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

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Hebei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Abstract:The

performance

of

angular

acceleration

gain

coefficientof

driving

wheelsis

investigatedinthispaper.Toidentifytheinterrelationsbetweenvehicleandroad,thechangesofparametersin

wheel

slip

process

wereanalyzed

andthe

concept

ofangularacceleration

gain

coefficientwasputforward.Therelationofgaincoefficientwithslip

ratioandtherelationof

on

adhesioncoefficientwithslipratiowereanalyticallyobtained.Therealvehicledrivenwastested

to

theroad

verifytheabovestudy.Thetestedresultsshowthatthechangingtrendofangulargain

coefficient

and

adhesion

coefficient

in

slip

process

accelerationof

driving

wheelsis

consistent.Eachcoefficienthaspeakpoint,whichcorrespondswiththeoptimizedslipratio.Keywords:anti—slipregulation(ASR);slipratio;adhesioncoefficient;angularaccelerationgain

coefficient

在人一车一环境三者所组成的闭环系统中,汽车与环境之间的最基本联系是汽车轮胎与路面间的作

用力.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nti—slipregulation,

作者通过对车辆驱动轮滑转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分析,提出了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的概念,并对比研究了其与附着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关系,力求从新的参数角度反馈车辆与路面间的信息情况.1

ASR)的目的是实现车辆与路面的良好“沟通”,通过主动控制汽车驱动力和制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车轮在冰雪路面上的附着能力[1-z].目前,ASR控制的关键是辩识车轮与路面间的峰值附着系数.附着系数的计算需要利用车身结构参数、车轮载荷、速度等多方信息,对于四驱车辆有些信息不易获取,如车速信息‘引.

驱动轮滑转过程参数变化的理论

分析

首先考察单轮车辆模型通过图1所示附着特性

路面的滑转情形.图1中S为滑转率,F为附着系数.假设在此加速过程中保持发动机恒转矩输出且

收稿日期:2009—11一02

作者简介:李福庆(197l一),男,博士.讲师,E—mail:lfqysb@bit.edu.cn.

第8期李福庆等: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研究

作用在车轮上的驱动力大于地面所能提供的最大附着力,即车辆驱动轮能够经历从不滑转到完全滑转

的全部过程.

图1

附着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关系

Fig.1

Relationshipbetweenadhesioncoefficient

and

slip

ratio

在图1中,峰值点P对应附着系数为口。,,最佳滑转率为ST;Ap段代表附着系数由低逐渐增大直至口。。的过程,相应的滑转率不断增大直至ST,在此过程车辆纵向速度随着纵向附着系数逐渐增大而不断提高;Bp段代表附着系数从口。。,开始逐渐降低的过程,相应的滑转率仍不断增大直至达到完全滑转,在此过程中车辆纵向速度由于附着系数不断降低而逐渐下降,直至车轮完全打滑,速度降为0.

忽略空气阻力,建立车辆运动能量守恒方程:

E。ut=T。。=rrlu2/z+1w∥/z+AEl+AE2,

(1)

式中:E。。。为车辆本身的输出能量,一般按汽车发动机输出转矩t。计算;m为车身质量;u为车身速度;j,为车轮转动惯量;∞为车轮角速度;△E。为发动机曲轴、飞轮及传动系转动和摩擦耗用能量;AE:为地面摩擦、车轮变形及生热所占用能量.

AE。主要取决于发动机转速、变速器传动比、传动系效率及曲轴、飞轮、传动系的转动惯量等因素,在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和转速一定的前提下,AE。可按定值处理;△E:主要取决于轮胎材料、结构以及胎压、使用工况等因素,其与车轮角速度的变化成正比[4。5],具体计算式为

AE2=Ff。oorAt,

(2)

式中:F,。为轮胎滚动阻力;出为时间间隔.

车轮滑转率计算式为

S一[1一甜/(∥)]×100%.

(3)

式中r为车轮半径.

①Ap段:d/2>O,dS>0.

d/2>O时,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驱动力逐渐增大,车辆处于驱动加速状态,故du>0.

对式(3)两边微分得

ds:—;一(“d。。一∞d“),

(4)

clf

结合dS>O一“d埘>∞d“,即d甜肠>du/u,表明

车轮角速度的相对增长率要大于车辆纵向速度的相

对增长率.

又由叫>0,U>O一如>0.因此,对应此过程

段:dw/dS>o,du/da,>0,乩/(£,>0.

由式(1)得出,在此过程段上车辆纵向速度和车

轮旋转速度所体现的动能逐渐增大,即有用功所占发动机输出功比例不断提高,而无用功项△E。+

△Ez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②Bp段:d/2<0,dS>o.

d/2<O,地面对车轮驱动力逐渐降低,车辆处于

被动减速状态,du<0.

根据式(1),在发动机恒转矩输出条件下,AE,基本保持不变,车辆纵向运动动能项mu2/2逐渐减小,车轮角速度必然增大;若角速度降低,将使I。叫2/z、△E。和AE:项减小,式(1)右边各项总和必然减小,这与恒转矩输出的前提矛盾.

因此,对应Bp段车轮角加速度不断增大,幽>

0,进而得到:d(cJ/dS>0,d/2/da,<0.

在此过程段上,车辆纵向速度逐渐降低,车辆输出动力中有用功所占比例不断降低,无用功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从能量利用角度讲,ASR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在车辆能量输出转换过程中,有用功所占

比例达到或接近最大,从而提高车辆动力牵引性、经

济性并降低轮胎磨损.

对比Ap和Bp段,相同ds段内l以I肋>

I如l却,可得(d∞)ap>(doo)sp,即有

(d埘)ap/dS>(dcc,)B。/dS.

完全滑转条件下,“一o,式(1)改变形式为

T。。一1wf.02/z+AEl+AE2.

(5)

此时为车轮运动的极限工况,车轮角加速度增大到最大值,da,一0;△E。,△E:均达到最大,车辆输出能量全部用于无效的转动、传动系及车轮的磨损和生热,能量损失相比显著增大,轮胎磨损加剧.实际应用中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也正体现出ASR控制的必要性.

③峰值点P:d/2/dS=O.

通过对Ap段和Bp段分析,在点P左右微小

区间内乩/如异号.根据运动过程的连续性,在峰

值点P处d/2/d鲫=0,即存在∥一对应的最佳角加速

度,大小为da,T/dt.

实际上,车辆在驱动加速过程中很难实现发动

机恒转矩输出.在节气门开度一定的前提下,发动

912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第30卷

机输出转矩随着滑转率增大而增大,即发动机转速随之提高,车轮角加速度也相应增大.上述滑转过程参数变化趋势是基于驱动过程中角加速度的不断增大而得到的.因此在车辆驱动滑转过程中即使发动机不是恒转矩输出,所得结论仍然成立.

对四轮驱动车辆尤其关键.增益系数随具体的车辆结构、动力参数、路面条件及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不同,不是固定不变的[3].

2实车驱动滑转试验验证

2.1实车试验原理

在Ap段,如>O,d(L,/,o逐渐增大;在Bp段,由(dcE.)Ap>(d甜)sp,如/c£,逐渐降低;过程拐点在峰值点p处.在此,定义如几为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

数(以下简称增益系数),表示单位角速度下的增速能力,用A表示,单位为1/s.根据前面分析,角加速度增益系数A随S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试验设备主要包括试验样车(改装处理后的捷

达GTX轿车)、SDI96360型车用扭矩传感器及自

行开发的数据采集系统.在覆冰一干沥青对开路面上(装有扭矩传感器的车轮处在覆冰路面)进行节气门全开下的一挡起步直线加速试验.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汽车4个车轮的轮速信号、驱动轮扭矩传感器信号、节气门开度信号及系统时钟参数作为原始测试数据,据此计算样车的参考车速、车身加速度以及车轮角加速度.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根据车辆载荷、整车质心位置和加速过程中轴荷转移计算得到.按照式(6)所示驱动轮的力矩平衡

图2增益系数随相对滑转率的变化趋势

Fig.2

Changingtrendof

gain

coefficient

withslipratio

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附着系数,进而分析驱动轮在该路面条件下滑转过程中的滑转率与角加速度间的

相互关系L3],即

T7一Tf—Fz,.(岸一,)=Io口,

(6)

从中可以看出,S<ST时,增益系数随滑转率增大而增大;当S>ST时,增益系数随滑转率增大而降低;对应峰值点上,增益系数达到最大值.对比图1和图2,可以发现这些变化与附着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对实际的驱动滑转控制很有意义.

依据图2所示增益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趋势可知,实时监控增益系数可进行车轮过度滑转的控制,而不必计算车辆的参考车速及附着系数信息,这

式中:丁7为扭矩传感器所测量的车轮驱动力矩;J。为附带扭矩传感器的车轮转动惯量,I。=0.896

kg・m2;Tr为车轮滚动阻力矩;F:为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f为滚动阻力系数;口为驱动轮角加

速度.

2.2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图3为试验样车在该路面条件下的驱动滑转试

t{暑tk

(c)实验3

Parameters

changeswith

(d)实验4

time

in

图3覆冰一干沥青路面驱动滑转过程中参数随时闻的变化情况

Fig.3

slipprocess

undericing~dryasphaltroadsurface

第8期

李福庆等: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研究

913

验中左前轮附着系数、滑转率及增益系数随过程时A一所对应的试验采集时刻;At为A。。和岸。。所对应

间变化的实测数据计算结果.

的试验采集时刻差.

由图3可见,试验样车在覆冰路面保持一挡和根据统计,4次试验平均加速度为1.26m/s2,最大节气门开度加速行驶条件下,随着过程的持续,最大附着系数平均为0.145,最大附着系数时刻上驱动轮滑转率不断增大.但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不对应的滑转率平均为9.42%,增益系数平均为2.27同的增长变化率,在对应附着系数由低到高的变化1/s,最大增益系数平均为3.451/s.值得注意的过程中,滑转率增长变化率逐渐增大;在对应附着系是,达到最大附着系数和最大增益系数的时刻非常数由高降低的过程段上,滑转率增长变化率基本不接近,由于车辆驱动轮旋转惯性达到最大增益系数变,继续保持接近线性变化;滑转率增大至60%左的时刻稍有滞后,但最大间隔也不过0.06S,仅为3右时,增长变化率逐渐趋于缓和.

个数据采集周期.

在整个持续加速过程中,附着系数和增益系数表1

覆冰一干沥青路面驱动滑转试验数据统计裹

都经历了由小到大再逐渐降低的变化过程,后者的Tab.1

Testdataofparametersinslipprocessunder变化更加直观.在整个加速过程中,附着系数逐渐icing-dryasphaltroadsurface

升高至最大值后又逐渐降低,而后变化趋于稳定,保f2/s

At

I/s

持在低于0.1左右;增益系数则快速增大至最大值

霉萼(。::一2)卢一,j,/s

s/,<^’^mmx

1.530.1468.509.252.0l3.538.560.060后又快速降低,幅度变化明显.

1.110.142

8.14

9.222.683.658.180.040

表1为覆冰一干沥青对开路面条件下试验测试31.460.14813.089.732。643.1613.100.020

的相关数据统计.表中,a为车身加速度;肛—。为加4

O.94

0.145

8.26

9.46

1.73

3.47

8.32

0.060

速过程中最大附着系数;t。为口。。所对应的试验采图4为根据每次试验过程中不同时刻上的滑转集时刻;S为t,时刻上的滑转率;A7为f。时刻上的率和增益系数,所得到的增益系数随相对滑转率的

增益系数;A。。为加速过程中最大增益系数;t。为

变化情况.

(a)实验1∞实验2

S1%S}%

(c)实验3

(d)实验4

图4覆冰一千沥青路面驱动滑转过程中增益系数随相对滑转率的变化

Fig,4

Changesof

gain

coefficient

in

slip

pressunder

icing-dry

asphalt

road

surface

综合图表分析,可以认定附着系数和增益系数大至最佳滑转率的变化段上,附着系数和增益系数在滑转过程中的一致性变化规律,即对应滑转率增

同时增大;而对应经过最佳滑转率逐渐降低变化段

914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参考文献:

第30卷

上,二者同时降低;对应最佳滑转率,存在最大附着系数和最大增益系数.参见图2,实车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相比附着系数,增益系数变化幅度更大,在O~4s_1间变化,这对于实际车辆路面识别控制更为有益.3

[1]司利增.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与ASR[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SiLizeng.AutomobileABSand

anti—driveslipcontrol

system—

ASR[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1996.(inChinese)

[2]李东江,宋良玉.‘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北京: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Li

①从能量利用及转换角度指出了ASR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在车辆能量输出转换过程中,实现有用功所占比例达到或接近最大.

②将驱动轮角加速度与角速度的比值定义为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用以表征单位角速度下的增速能力.理论和实车试验两方面的研究表明,在驱动轮滑转过程中,增益系数与附着系数呈一致性变化,变化趋势相同,达到峰值时刻一致.

③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覆冰路面的最佳滑转率为9.4%,相对应的最大附着系数为0.145,相应的增益系数在2.31/s左右,试验样车的最大增益系数平均为3.451/s左右.

④研究了增益系数随相对滑转率的变化关系,在对应滑转率增大至最佳滑转率的变化段上,增益系数不断增大;对应经过最佳滑转率逐渐降低变化段上,增益系数不断降低;对应最佳滑转率,存在最大增益系数.

⑤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的量值影响因素及其在滑转控制及其他车辆控制技术中的应用情况等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研究.

Dongjiang,SongLiangyu.Modernautomotiveelec—

troniccontrol

technology[M].Beijing: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LiteraturePress,1997.(inChinese)

[3]李福庆.4X4车辆ASR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

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2008.

LiFuqing.Research4×4

on

thekeytechnologiesofASRfor

of

vehicle[D].Beijing:School

MechanicalandVe.

hicular

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

2008.(inChinese)

[4]喻凡,林逸.汽车系统动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5.

YuFan,LinYi.DynamicsofChina

auto

system[M].Beijing:

MachinePress,2005.(inChinese)

[5]庄继德.现代汽车轮胎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

版社,2001.

Zhuang

Jide.Modemautomotivetiretechnology[M]。

Beij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Press,2001.

(inChinese)

(责任编辑:匡梅)

(上接第909页)

[4]朱来东,廉小亲,江远志.小波变换在信号降噪中的应用

及MATLAB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7(2):46—49.ZhuLaidong,Lian

613—627.

[7]张建宇,高立新,崔玲丽,等.基于小波变换的轧机振动

信号降噪技术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26(5):71—

73,103.Zhang

Xiaoqin,JiangYuanzhi.Application

Jianyu,GaoLixin。CuiLingli,eta1.Study

on

ofwavelettransforminsignalde-noisingandrealizationwith

denoisingtechnologyofvibrationsignalsofrollingmillsbased

on

MATLAB[J].Journal

of

BeijingTechnologyand

wavelet

transformation[J].Journal

ofVibra—

Business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2009,27(2):46—49.(inChinese)

tionandShock,2007。26(5):71—73,103.(inChinese)

[8]易方,李著信,苏毅,等.基于改进型小波阈值的输油管

道磁记忆信号降噪方法[J].石油学报,2009,30(1):

141—144.

analysis

theory

and

YiFang,LiZhuxin,SuYi,eta1.Denoisingalgorithmformetalmagneticmemorysignalsofoilpipelinebased

on

[5]葛哲学,沙威.小波分析理论与MATLABR2007实现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Ge

Zhexue.Sha

Wei.Wavelet

MATLABR2007implementation[M].Beijing:Pub—

lishingHouseofElectronicsIndustry,2007.(inChi-nese)

improvedwaveletthreshold[J].Acta

PetroleiSinica,

2009,30(1):141—144.(inChinese)

DL.Denoisingbysoft

on

[6]Donohothresholding[J].IEEE

(责任编辑:匡梅)

TransactionInformation

Theory。1995,411(3):

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福庆, 刘昭度, 李志远, 张彪, LI Fu-qing, LIU Zhao-du, LI Zhi-yuan,ZHANG Biao

李福庆,刘昭度,张彪,LI Fu-qing,LIU Zhao-du,ZHANG Biao(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100081), 李志远,LI Zhi-yuan(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2)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30(8)

参考文献(5条)

1. 司利增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与ASR 19962. 李东江;宋良玉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19973. 李福庆 4×4车辆ASR关键技术研究 20084. 喻凡;林逸 汽车系统动力学 20055. 庄继德 现代汽车轮胎技术 2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LI Jing-liang. LIU Zhao-du. YE Yang. SHANG Bing-xu Research on Directly Adaptive Fuzzy AlgorithmBased ACC Controller[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0,19(2)

2. ZHANG Jin-le. MA Biao. ZHANG Ying-feng. ZHENG Chang-song Simulation study on starting of dual clutchtransmission for tracked vehicles[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1,20(1)

3. 陈峰. 王育林. 肖业伦. 陈万春. Chen Feng. Wang Yulin. Xiao Yelun. Chen Wanchun 基于预测脱靶量的远程拦截速度增益导引[期刊论文]-航空学报2008,29(6)

4. 李福庆. 刘昭度. 李志远. 张彪. 王毅. Li Fuqing. Liu Zhaodu. Li Zhiyuan. Zhang Biao. Wang yi 被动风冷式鼓式制动器制动特性的台架试验研究[期刊论文]-汽车技术2008(6)

5. LIU Peng-zhang. SHEN Ting-zhi. Kin Man Lam Face recognition using illuminant locality preservingprojections [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1,20(1)

6. 李福庆. 刘昭度. 李志远. 张彪. Li Fuqing. Liu Zhaodu. Li Zhiyuan. Zhang Biao 驱动轮角加速度与滑转率关系研究[期刊论文]-汽车技术2010(1)

7. YANG Lei. MA Biao. LI He-yan Study on Steer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High-Speed Tracked Vehicle withHydrostatic Drive[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0,19(2)

8. QI Zhi-quan. MA Yue-feng. LIU Zhao-du. LI Hong-jun Estimation of Vehicle Speed Based on Wheel Speedsfrom ASR System in Four-Wheel Drive Vehicles[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0,19(2)

9. LI Jing-liang. LIU Zhao-du. LI Zhi-yuan Vehicle Dynamic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ACC[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0,19(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lgdxxb201008007.aspx

第30卷第8期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V01.30No.8

2010年8月Transactionsof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

Aug.2010

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研究

李福庆

刘昭度1,李志远2,张彪1

(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100081;2.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研究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通过分析车轮滑转过程中的参数变化,针对车辆路面识别提出了角

加速度增益系数的概念,对比研究了其与附着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角

加速度增益系数与附着系数在驱动轮滑转过程中呈一致性变化,存在峰值并对应相同的最佳滑转率,

关键词:驱动防滑控制;滑转率;附着系数;角加速度增益系数中图分类号:U463.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645(2010)08—0910—05

Research

on

AngularAccelerationGainCoefficient

PerformancesofDriving

LIFu—qin91,

(1.Schoolof

Wheels

LIUZhao-dul,LIZhi—yuan2,ZHANGBia01

2.CollegeofCivil

Mechanical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

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Hebei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Abstract:The

performance

of

angular

acceleration

gain

coefficientof

driving

wheelsis

investigatedinthispaper.Toidentifytheinterrelationsbetweenvehicleandroad,thechangesofparametersin

wheel

slip

process

wereanalyzed

andthe

concept

ofangularacceleration

gain

coefficientwasputforward.Therelationofgaincoefficientwithslip

ratioandtherelationof

on

adhesioncoefficientwithslipratiowereanalyticallyobtained.Therealvehicledrivenwastested

to

theroad

verifytheabovestudy.Thetestedresultsshowthatthechangingtrendofangulargain

coefficient

and

adhesion

coefficient

in

slip

process

accelerationof

driving

wheelsis

consistent.Eachcoefficienthaspeakpoint,whichcorrespondswiththeoptimizedslipratio.Keywords:anti—slipregulation(ASR);slipratio;adhesioncoefficient;angularaccelerationgain

coefficient

在人一车一环境三者所组成的闭环系统中,汽车与环境之间的最基本联系是汽车轮胎与路面间的作

用力.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nti—slipregulation,

作者通过对车辆驱动轮滑转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分析,提出了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的概念,并对比研究了其与附着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关系,力求从新的参数角度反馈车辆与路面间的信息情况.1

ASR)的目的是实现车辆与路面的良好“沟通”,通过主动控制汽车驱动力和制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车轮在冰雪路面上的附着能力[1-z].目前,ASR控制的关键是辩识车轮与路面间的峰值附着系数.附着系数的计算需要利用车身结构参数、车轮载荷、速度等多方信息,对于四驱车辆有些信息不易获取,如车速信息‘引.

驱动轮滑转过程参数变化的理论

分析

首先考察单轮车辆模型通过图1所示附着特性

路面的滑转情形.图1中S为滑转率,F为附着系数.假设在此加速过程中保持发动机恒转矩输出且

收稿日期:2009—11一02

作者简介:李福庆(197l一),男,博士.讲师,E—mail:lfqysb@bit.edu.cn.

第8期李福庆等: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研究

作用在车轮上的驱动力大于地面所能提供的最大附着力,即车辆驱动轮能够经历从不滑转到完全滑转

的全部过程.

图1

附着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关系

Fig.1

Relationshipbetweenadhesioncoefficient

and

slip

ratio

在图1中,峰值点P对应附着系数为口。,,最佳滑转率为ST;Ap段代表附着系数由低逐渐增大直至口。。的过程,相应的滑转率不断增大直至ST,在此过程车辆纵向速度随着纵向附着系数逐渐增大而不断提高;Bp段代表附着系数从口。。,开始逐渐降低的过程,相应的滑转率仍不断增大直至达到完全滑转,在此过程中车辆纵向速度由于附着系数不断降低而逐渐下降,直至车轮完全打滑,速度降为0.

忽略空气阻力,建立车辆运动能量守恒方程:

E。ut=T。。=rrlu2/z+1w∥/z+AEl+AE2,

(1)

式中:E。。。为车辆本身的输出能量,一般按汽车发动机输出转矩t。计算;m为车身质量;u为车身速度;j,为车轮转动惯量;∞为车轮角速度;△E。为发动机曲轴、飞轮及传动系转动和摩擦耗用能量;AE:为地面摩擦、车轮变形及生热所占用能量.

AE。主要取决于发动机转速、变速器传动比、传动系效率及曲轴、飞轮、传动系的转动惯量等因素,在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和转速一定的前提下,AE。可按定值处理;△E:主要取决于轮胎材料、结构以及胎压、使用工况等因素,其与车轮角速度的变化成正比[4。5],具体计算式为

AE2=Ff。oorAt,

(2)

式中:F,。为轮胎滚动阻力;出为时间间隔.

车轮滑转率计算式为

S一[1一甜/(∥)]×100%.

(3)

式中r为车轮半径.

①Ap段:d/2>O,dS>0.

d/2>O时,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驱动力逐渐增大,车辆处于驱动加速状态,故du>0.

对式(3)两边微分得

ds:—;一(“d。。一∞d“),

(4)

clf

结合dS>O一“d埘>∞d“,即d甜肠>du/u,表明

车轮角速度的相对增长率要大于车辆纵向速度的相

对增长率.

又由叫>0,U>O一如>0.因此,对应此过程

段:dw/dS>o,du/da,>0,乩/(£,>0.

由式(1)得出,在此过程段上车辆纵向速度和车

轮旋转速度所体现的动能逐渐增大,即有用功所占发动机输出功比例不断提高,而无用功项△E。+

△Ez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②Bp段:d/2<0,dS>o.

d/2<O,地面对车轮驱动力逐渐降低,车辆处于

被动减速状态,du<0.

根据式(1),在发动机恒转矩输出条件下,AE,基本保持不变,车辆纵向运动动能项mu2/2逐渐减小,车轮角速度必然增大;若角速度降低,将使I。叫2/z、△E。和AE:项减小,式(1)右边各项总和必然减小,这与恒转矩输出的前提矛盾.

因此,对应Bp段车轮角加速度不断增大,幽>

0,进而得到:d(cJ/dS>0,d/2/da,<0.

在此过程段上,车辆纵向速度逐渐降低,车辆输出动力中有用功所占比例不断降低,无用功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从能量利用角度讲,ASR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在车辆能量输出转换过程中,有用功所占

比例达到或接近最大,从而提高车辆动力牵引性、经

济性并降低轮胎磨损.

对比Ap和Bp段,相同ds段内l以I肋>

I如l却,可得(d∞)ap>(doo)sp,即有

(d埘)ap/dS>(dcc,)B。/dS.

完全滑转条件下,“一o,式(1)改变形式为

T。。一1wf.02/z+AEl+AE2.

(5)

此时为车轮运动的极限工况,车轮角加速度增大到最大值,da,一0;△E。,△E:均达到最大,车辆输出能量全部用于无效的转动、传动系及车轮的磨损和生热,能量损失相比显著增大,轮胎磨损加剧.实际应用中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也正体现出ASR控制的必要性.

③峰值点P:d/2/dS=O.

通过对Ap段和Bp段分析,在点P左右微小

区间内乩/如异号.根据运动过程的连续性,在峰

值点P处d/2/d鲫=0,即存在∥一对应的最佳角加速

度,大小为da,T/dt.

实际上,车辆在驱动加速过程中很难实现发动

机恒转矩输出.在节气门开度一定的前提下,发动

912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第30卷

机输出转矩随着滑转率增大而增大,即发动机转速随之提高,车轮角加速度也相应增大.上述滑转过程参数变化趋势是基于驱动过程中角加速度的不断增大而得到的.因此在车辆驱动滑转过程中即使发动机不是恒转矩输出,所得结论仍然成立.

对四轮驱动车辆尤其关键.增益系数随具体的车辆结构、动力参数、路面条件及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不同,不是固定不变的[3].

2实车驱动滑转试验验证

2.1实车试验原理

在Ap段,如>O,d(L,/,o逐渐增大;在Bp段,由(dcE.)Ap>(d甜)sp,如/c£,逐渐降低;过程拐点在峰值点p处.在此,定义如几为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

数(以下简称增益系数),表示单位角速度下的增速能力,用A表示,单位为1/s.根据前面分析,角加速度增益系数A随S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试验设备主要包括试验样车(改装处理后的捷

达GTX轿车)、SDI96360型车用扭矩传感器及自

行开发的数据采集系统.在覆冰一干沥青对开路面上(装有扭矩传感器的车轮处在覆冰路面)进行节气门全开下的一挡起步直线加速试验.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汽车4个车轮的轮速信号、驱动轮扭矩传感器信号、节气门开度信号及系统时钟参数作为原始测试数据,据此计算样车的参考车速、车身加速度以及车轮角加速度.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根据车辆载荷、整车质心位置和加速过程中轴荷转移计算得到.按照式(6)所示驱动轮的力矩平衡

图2增益系数随相对滑转率的变化趋势

Fig.2

Changingtrendof

gain

coefficient

withslipratio

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附着系数,进而分析驱动轮在该路面条件下滑转过程中的滑转率与角加速度间的

相互关系L3],即

T7一Tf—Fz,.(岸一,)=Io口,

(6)

从中可以看出,S<ST时,增益系数随滑转率增大而增大;当S>ST时,增益系数随滑转率增大而降低;对应峰值点上,增益系数达到最大值.对比图1和图2,可以发现这些变化与附着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对实际的驱动滑转控制很有意义.

依据图2所示增益系数相对滑转率的变化趋势可知,实时监控增益系数可进行车轮过度滑转的控制,而不必计算车辆的参考车速及附着系数信息,这

式中:丁7为扭矩传感器所测量的车轮驱动力矩;J。为附带扭矩传感器的车轮转动惯量,I。=0.896

kg・m2;Tr为车轮滚动阻力矩;F:为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f为滚动阻力系数;口为驱动轮角加

速度.

2.2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图3为试验样车在该路面条件下的驱动滑转试

t{暑tk

(c)实验3

Parameters

changeswith

(d)实验4

time

in

图3覆冰一干沥青路面驱动滑转过程中参数随时闻的变化情况

Fig.3

slipprocess

undericing~dryasphaltroadsurface

第8期

李福庆等: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研究

913

验中左前轮附着系数、滑转率及增益系数随过程时A一所对应的试验采集时刻;At为A。。和岸。。所对应

间变化的实测数据计算结果.

的试验采集时刻差.

由图3可见,试验样车在覆冰路面保持一挡和根据统计,4次试验平均加速度为1.26m/s2,最大节气门开度加速行驶条件下,随着过程的持续,最大附着系数平均为0.145,最大附着系数时刻上驱动轮滑转率不断增大.但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不对应的滑转率平均为9.42%,增益系数平均为2.27同的增长变化率,在对应附着系数由低到高的变化1/s,最大增益系数平均为3.451/s.值得注意的过程中,滑转率增长变化率逐渐增大;在对应附着系是,达到最大附着系数和最大增益系数的时刻非常数由高降低的过程段上,滑转率增长变化率基本不接近,由于车辆驱动轮旋转惯性达到最大增益系数变,继续保持接近线性变化;滑转率增大至60%左的时刻稍有滞后,但最大间隔也不过0.06S,仅为3右时,增长变化率逐渐趋于缓和.

个数据采集周期.

在整个持续加速过程中,附着系数和增益系数表1

覆冰一干沥青路面驱动滑转试验数据统计裹

都经历了由小到大再逐渐降低的变化过程,后者的Tab.1

Testdataofparametersinslipprocessunder变化更加直观.在整个加速过程中,附着系数逐渐icing-dryasphaltroadsurface

升高至最大值后又逐渐降低,而后变化趋于稳定,保f2/s

At

I/s

持在低于0.1左右;增益系数则快速增大至最大值

霉萼(。::一2)卢一,j,/s

s/,<^’^mmx

1.530.1468.509.252.0l3.538.560.060后又快速降低,幅度变化明显.

1.110.142

8.14

9.222.683.658.180.040

表1为覆冰一干沥青对开路面条件下试验测试31.460.14813.089.732。643.1613.100.020

的相关数据统计.表中,a为车身加速度;肛—。为加4

O.94

0.145

8.26

9.46

1.73

3.47

8.32

0.060

速过程中最大附着系数;t。为口。。所对应的试验采图4为根据每次试验过程中不同时刻上的滑转集时刻;S为t,时刻上的滑转率;A7为f。时刻上的率和增益系数,所得到的增益系数随相对滑转率的

增益系数;A。。为加速过程中最大增益系数;t。为

变化情况.

(a)实验1∞实验2

S1%S}%

(c)实验3

(d)实验4

图4覆冰一千沥青路面驱动滑转过程中增益系数随相对滑转率的变化

Fig,4

Changesof

gain

coefficient

in

slip

pressunder

icing-dry

asphalt

road

surface

综合图表分析,可以认定附着系数和增益系数大至最佳滑转率的变化段上,附着系数和增益系数在滑转过程中的一致性变化规律,即对应滑转率增

同时增大;而对应经过最佳滑转率逐渐降低变化段

914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参考文献:

第30卷

上,二者同时降低;对应最佳滑转率,存在最大附着系数和最大增益系数.参见图2,实车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相比附着系数,增益系数变化幅度更大,在O~4s_1间变化,这对于实际车辆路面识别控制更为有益.3

[1]司利增.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与ASR[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SiLizeng.AutomobileABSand

anti—driveslipcontrol

system—

ASR[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1996.(inChinese)

[2]李东江,宋良玉.‘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北京: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Li

①从能量利用及转换角度指出了ASR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在车辆能量输出转换过程中,实现有用功所占比例达到或接近最大.

②将驱动轮角加速度与角速度的比值定义为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用以表征单位角速度下的增速能力.理论和实车试验两方面的研究表明,在驱动轮滑转过程中,增益系数与附着系数呈一致性变化,变化趋势相同,达到峰值时刻一致.

③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覆冰路面的最佳滑转率为9.4%,相对应的最大附着系数为0.145,相应的增益系数在2.31/s左右,试验样车的最大增益系数平均为3.451/s左右.

④研究了增益系数随相对滑转率的变化关系,在对应滑转率增大至最佳滑转率的变化段上,增益系数不断增大;对应经过最佳滑转率逐渐降低变化段上,增益系数不断降低;对应最佳滑转率,存在最大增益系数.

⑤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的量值影响因素及其在滑转控制及其他车辆控制技术中的应用情况等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研究.

Dongjiang,SongLiangyu.Modernautomotiveelec—

troniccontrol

technology[M].Beijing: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LiteraturePress,1997.(inChinese)

[3]李福庆.4X4车辆ASR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

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2008.

LiFuqing.Research4×4

on

thekeytechnologiesofASRfor

of

vehicle[D].Beijing:School

MechanicalandVe.

hicular

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

2008.(inChinese)

[4]喻凡,林逸.汽车系统动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5.

YuFan,LinYi.DynamicsofChina

auto

system[M].Beijing:

MachinePress,2005.(inChinese)

[5]庄继德.现代汽车轮胎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

版社,2001.

Zhuang

Jide.Modemautomotivetiretechnology[M]。

Beij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Press,2001.

(inChinese)

(责任编辑:匡梅)

(上接第909页)

[4]朱来东,廉小亲,江远志.小波变换在信号降噪中的应用

及MATLAB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7(2):46—49.ZhuLaidong,Lian

613—627.

[7]张建宇,高立新,崔玲丽,等.基于小波变换的轧机振动

信号降噪技术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26(5):71—

73,103.Zhang

Xiaoqin,JiangYuanzhi.Application

Jianyu,GaoLixin。CuiLingli,eta1.Study

on

ofwavelettransforminsignalde-noisingandrealizationwith

denoisingtechnologyofvibrationsignalsofrollingmillsbased

on

MATLAB[J].Journal

of

BeijingTechnologyand

wavelet

transformation[J].Journal

ofVibra—

Business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2009,27(2):46—49.(inChinese)

tionandShock,2007。26(5):71—73,103.(inChinese)

[8]易方,李著信,苏毅,等.基于改进型小波阈值的输油管

道磁记忆信号降噪方法[J].石油学报,2009,30(1):

141—144.

analysis

theory

and

YiFang,LiZhuxin,SuYi,eta1.Denoisingalgorithmformetalmagneticmemorysignalsofoilpipelinebased

on

[5]葛哲学,沙威.小波分析理论与MATLABR2007实现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Ge

Zhexue.Sha

Wei.Wavelet

MATLABR2007implementation[M].Beijing:Pub—

lishingHouseofElectronicsIndustry,2007.(inChi-nese)

improvedwaveletthreshold[J].Acta

PetroleiSinica,

2009,30(1):141—144.(inChinese)

DL.Denoisingbysoft

on

[6]Donohothresholding[J].IEEE

(责任编辑:匡梅)

TransactionInformation

Theory。1995,411(3):

驱动轮角加速度增益系数特性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福庆, 刘昭度, 李志远, 张彪, LI Fu-qing, LIU Zhao-du, LI Zhi-yuan,ZHANG Biao

李福庆,刘昭度,张彪,LI Fu-qing,LIU Zhao-du,ZHANG Biao(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100081), 李志远,LI Zhi-yuan(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2)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30(8)

参考文献(5条)

1. 司利增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与ASR 19962. 李东江;宋良玉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19973. 李福庆 4×4车辆ASR关键技术研究 20084. 喻凡;林逸 汽车系统动力学 20055. 庄继德 现代汽车轮胎技术 2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LI Jing-liang. LIU Zhao-du. YE Yang. SHANG Bing-xu Research on Directly Adaptive Fuzzy AlgorithmBased ACC Controller[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0,19(2)

2. ZHANG Jin-le. MA Biao. ZHANG Ying-feng. ZHENG Chang-song Simulation study on starting of dual clutchtransmission for tracked vehicles[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1,20(1)

3. 陈峰. 王育林. 肖业伦. 陈万春. Chen Feng. Wang Yulin. Xiao Yelun. Chen Wanchun 基于预测脱靶量的远程拦截速度增益导引[期刊论文]-航空学报2008,29(6)

4. 李福庆. 刘昭度. 李志远. 张彪. 王毅. Li Fuqing. Liu Zhaodu. Li Zhiyuan. Zhang Biao. Wang yi 被动风冷式鼓式制动器制动特性的台架试验研究[期刊论文]-汽车技术2008(6)

5. LIU Peng-zhang. SHEN Ting-zhi. Kin Man Lam Face recognition using illuminant locality preservingprojections [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1,20(1)

6. 李福庆. 刘昭度. 李志远. 张彪. Li Fuqing. Liu Zhaodu. Li Zhiyuan. Zhang Biao 驱动轮角加速度与滑转率关系研究[期刊论文]-汽车技术2010(1)

7. YANG Lei. MA Biao. LI He-yan Study on Steer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High-Speed Tracked Vehicle withHydrostatic Drive[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0,19(2)

8. QI Zhi-quan. MA Yue-feng. LIU Zhao-du. LI Hong-jun Estimation of Vehicle Speed Based on Wheel Speedsfrom ASR System in Four-Wheel Drive Vehicles[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0,19(2)

9. LI Jing-liang. LIU Zhao-du. LI Zhi-yuan Vehicle Dynamic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ACC[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10,19(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lgdxxb201008007.aspx


相关文章

  •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发展现状综述
  • 第49卷第8期 2013年4月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l.49 No.8 Apr. 2013 DOI:10.3901/JME.2013.08.105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 ...查看


  • 第五版汽车理论复习重点
  • 1. 1什么是汽车的动力性,其评价指标是什么?各指标的含义是什么? 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评价指标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最高车速 是指在水 ...查看


  • 汽车理论习题集(附答案)
  • 汽车理论习题集 一.填空题 1.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是: 汽车的最高时速 ﹑ 汽车的加速时间 和 汽车的最大爬坡速度 . 2. 传动系功率损失可分为 机械损失 和 液力损失 两大类. 3. 汽车的行驶阻力主要有和_. 4. 汽车的空气阻力分 ...查看


  • 汽车的运行特点
  • 汽车运行特点 道路是为汽车行驶服务的,要满足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安全.迅速.经济.舒适.低公害的要求,就必须从驾驶者.汽车.道路.和交通管理等方面来保证.在上述因素中,道路的线形设计与汽车行驶特性最为密切.因此,在道路线形设计时,需要研究汽车在 ...查看


  • 电力牵引传动基础--复习提纲一
  • <电力牵引传动基础>复习提纲 1. 动力集中.动力分散分别是什么含义? 动力分散型列车是将由电机驱动的动力轮对,分散布置在全部列车或列车的多组轮对上,同时将主要电机和机械设备吊挂在车辆下部,列车的全部车辆都可以载客. 动力集中型 ...查看


  • 汽车液压控制单元特性测试与控制应用
  • 第44卷第5期2014年9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JournalofJilinUniversity(EngineeringandTechnologyEdition) V01.44Sept. NO.52014 汽车TCS液压控制单元特性测 ...查看


  • 数控铣床伺服系统的稳定性研究_张晓东
  • 第10期 2009年10月 文章编号:1001-3997(2009)10-0201-02 机械设计与制造 Machinery Design &Manufacture 201 数控铣床伺服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张晓东欧洲 (广东白云学院 ...查看


  • 摩托车V型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力学分析
  • 第%(卷第%期摩托车)型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力学分析 %! 文章编号:(%""&)!""#$%&'("%$""%!$"# 摩托车)型皮带式无级变速 ...查看


  •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汽车动力性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2.加速时间表示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3.驱动力:地面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Tt/r=TtqigioηT/r 4.驱动轮的转矩: Tt= Ttqi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