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考的四种句型

1、判断句

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而不用判断词“是”。

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例: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另一种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的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 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3、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 便舍船,从口入

蒙后省

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 忠之属也。(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鼓) 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 以骨。(《狼》)

君与(之) 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 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 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 桌,一(把) 椅,一(把) 扇,一(块) 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 小儿斗 二(个) 男新战死。

4、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4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

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1、判断句

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而不用判断词“是”。

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例: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另一种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的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 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3、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 便舍船,从口入

蒙后省

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 忠之属也。(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鼓) 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 以骨。(《狼》)

君与(之) 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 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 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 桌,一(把) 椅,一(把) 扇,一(块) 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 小儿斗 二(个) 男新战死。

4、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4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

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相关文章

  • 古汉语的基本句型及其句式
  • 第四讲  古汉语的基本句型及其句式 古今汉语的句法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古汉语的句子类型就句子的语气和语调而言,也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古汉语的句子成分也同样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但是同中有异,古汉语的某 ...查看


  • 六年级毕业复习计划 1
  • 六年级毕业复习计划 (2012.05.21) 一.基本情况 从整体上讲,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有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各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六年的语文课学习,学生 ...查看


  • 初中提高各科成绩的方法
  • 方法 语文:背必背古诗词(课本要求的) 记要考的文言文的注释,和它们的翻译(大概是初三老师会打印一份,告诉你们哪些是要考的文言文,要求背诵的就背诵,不管要不要背诵,都要弄懂它们的现代文翻译,考试要考) 至于其它的基础题,阅读题,认真听课记笔 ...查看


  • 应用语言学报告
  • 應用語言學報告 中學語法教學之句法分析─就白話文與文言文以探討 導師:洪燕梅老師 組員:90520581黃怡珍 90434022翁啟修 中學語法教學之句法分析─就白話文與文言文以探討 一.前言 文本的閱讀是從詞語.句子開始,而中止於段落.篇 ...查看


  • 上海中考试卷结构分析
  • 上海中考试卷结构分析 一 英语 分值150 考试时间 100分钟 试卷总共分为大部分:听力:语音语法词汇:读写部分. 1,听力部分(30分)分为 单选(14题14分):判断(6题6分):短文理解(10分) 2,语音语法及词汇部分(50分)分 ...查看


  • 文言断句与翻译导学案-李志宏
  •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罗田县骆驼坳高中 李志宏 一.文言断句 ㈠断句感悟 1. 取材上,或在文言文阅读文段中选取一部分,或另选一段文字要求断句 2. 答题上,按要求在划线处断句,分值为3分,断句次数为6次,对两处为1分. ㈡断句原则 ⒈通读全文 ...查看


  • 201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 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 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会计专业.护理专业.建筑技术类.旅游 ...查看


  • 宾语前置句
  • ● 动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动宾短语,及物动词与后面的宾语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可是,在文言文中,时有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的语言现象,即"宾语前置".现将常见的几种类型归纳于下. 1. ...查看


  • [孔孟论学习]
  • <孔孟论学习><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ɡ dài 不悱不发fěi 举一隅yú 奕之为数yì 辟若掘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