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奇论":药家鑫案,司法可拒绝舆论过分要求

药家鑫杀人案将于近日宣判,这名撞伤人后又用刀将伤者捅死的年轻大学生,引发了中国舆论关于法律和人道主义的复杂争论。药家鑫该不该被判极刑,司法判决已被一层层法律之外的东西裹住。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依法治国的真正启蒙运动,法治虽已倡导很久,但它的尺度在很长时间由行政当局把握。互联网带来了公众对司法过程的围观和意见表达,司法公正受到空前的舆论推动,何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药家鑫案这类“网络关注大案”不断修正、积累全社会的认识。

作为外部并不专业的力量,舆论的压力曾对司法判决产生过正面及反面的效果,但总体看,舆论压力带来的正面推动是主流。让舆论长期围在法院四周对巩固中国的司法公正是好事,不能因为出现一些负面效果,就试图让舆论走开。

然而舆论要不断成熟,反思、总结曾经造成的每一次误导。这样的例子是有的,比如张金柱死刑案受到大量争议,佘祥林蹲了11年冤狱,舆论也是主要推手。

必须承认中国司法公正的基础并不牢固,社会有着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影响司法判决的广泛猜测,尽管事实未必就是这样。舆论既极大限制了这样的操作空间,又容易以自己的声势和不专业形成“民意骚扰”,法院面临的考验是,它要在舆论的监督下,拒绝舆论本身有时会“有些粗暴”的干涉。

这将是中国司法和舆论之间漫长的互动过程,如果互动得好,司法将变得更廉洁,更专心致志,也必然更加公正。如果互动得不好,舆论就会变得傲慢,试图控制一切,那些组成舆论的细小单元,就成了一方面被有形或无形的力量控制,一方面又要控制别人的“广大群众”。

舆论的质量,关键还在于司法部门的质量,让舆论本身理性并自我约束是很难的,它的理性,有一部分要靠司法部门来提供。司法接受监督,但要敢于拒绝舆论的过分要求,敢于说实话,独立判决,舆论一时不理解,但它的反思会逐渐形成,它会慢慢找到监督和干涉之间的边界。

更何况,舆论并不等于民意,即使是民意,它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也远不及法律,稳定的民意可以对法律的演进产生影响,但针对具体案例的民意,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样的话我们再也不能说了。

谁都有可能犯错误,甚至法律也有漏洞,但法律的尊严与它是不是十全十美的没有绝对关系,当前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中国社会比什么都重要。药家鑫案的讨论已经足够多了,让我们现在共同来看法院怎么判,当最终判决出来后,持不同意见的人也应对它给予尊重,而不是继续制造舆论,努力证明自己是对的。▲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药家鑫杀人案将于近日宣判,这名撞伤人后又用刀将伤者捅死的年轻大学生,引发了中国舆论关于法律和人道主义的复杂争论。药家鑫该不该被判极刑,司法判决已被一层层法律之外的东西裹住。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依法治国的真正启蒙运动,法治虽已倡导很久,但它的尺度在很长时间由行政当局把握。互联网带来了公众对司法过程的围观和意见表达,司法公正受到空前的舆论推动,何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药家鑫案这类“网络关注大案”不断修正、积累全社会的认识。

作为外部并不专业的力量,舆论的压力曾对司法判决产生过正面及反面的效果,但总体看,舆论压力带来的正面推动是主流。让舆论长期围在法院四周对巩固中国的司法公正是好事,不能因为出现一些负面效果,就试图让舆论走开。

然而舆论要不断成熟,反思、总结曾经造成的每一次误导。这样的例子是有的,比如张金柱死刑案受到大量争议,佘祥林蹲了11年冤狱,舆论也是主要推手。

必须承认中国司法公正的基础并不牢固,社会有着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影响司法判决的广泛猜测,尽管事实未必就是这样。舆论既极大限制了这样的操作空间,又容易以自己的声势和不专业形成“民意骚扰”,法院面临的考验是,它要在舆论的监督下,拒绝舆论本身有时会“有些粗暴”的干涉。

这将是中国司法和舆论之间漫长的互动过程,如果互动得好,司法将变得更廉洁,更专心致志,也必然更加公正。如果互动得不好,舆论就会变得傲慢,试图控制一切,那些组成舆论的细小单元,就成了一方面被有形或无形的力量控制,一方面又要控制别人的“广大群众”。

舆论的质量,关键还在于司法部门的质量,让舆论本身理性并自我约束是很难的,它的理性,有一部分要靠司法部门来提供。司法接受监督,但要敢于拒绝舆论的过分要求,敢于说实话,独立判决,舆论一时不理解,但它的反思会逐渐形成,它会慢慢找到监督和干涉之间的边界。

更何况,舆论并不等于民意,即使是民意,它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也远不及法律,稳定的民意可以对法律的演进产生影响,但针对具体案例的民意,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样的话我们再也不能说了。

谁都有可能犯错误,甚至法律也有漏洞,但法律的尊严与它是不是十全十美的没有绝对关系,当前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中国社会比什么都重要。药家鑫案的讨论已经足够多了,让我们现在共同来看法院怎么判,当最终判决出来后,持不同意见的人也应对它给予尊重,而不是继续制造舆论,努力证明自己是对的。▲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论审判公开原则_学年论文[1]
  • 论审判公开原则 ---从当前热点刑事案件的审判为例 摘 要 法谚:"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在这个意义上,法院被认为是社会公正的最后的"守护神& ...查看


  • 从彭宇案看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传媒与司法的共同目标,传媒与司法之间应该是合作者而不是对立者.但在实际运作中,两者间却常常会出现问题.在"彭宇案"中,媒体的片面报道不但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判断,也给司法公正审判造成巨大舆论压力.在此 ...查看


  •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 浅谈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王 植 111121383 近年来,随着法院审判活动的不断公开,媒体舆论开始不断的进入法院并且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媒体舆论被视为一种独特的力量,体现这新闻自由权,但媒体监督司法也带来了 ...查看


  • TPP或将成美国进行诈骗的地缘政治工具
  • 萨尔瓦多·布里塞尼奥 · 2015-10-19 · 来源:环球视野 0 收藏(0) 评论(0) 字体: 大 / 中 / 小 自由贸易协议是精心构建的陷阱.美国企图以旧的方式通过"自由贸易协议"扩大它的势力范围.各国人民应 ...查看


  • 刘金华:这种舆论导向不对头
  • 上文<要振作精神>所谓"毕福剑现象",谈的就是毕福剑问题本身和社会及有关部门的反映,我为我们的社会担忧. 在<要振作精神>文中,我没有谈为毕福剑说话的网民,多元化的分裂社会价值不同不足为怪;也没有 ...查看


  • "安达信"的猝死及其教训
  • 作者:任明川 财务与会计 2004年01期 2001年12月2日美国能源业巨子"安然"宣告破产,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一起破产案.这一事件立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安然审计师的安达信(AA)也受到频频曝光.2002年3月1 ...查看


  • 新闻采访权性质刍议
  • 50多年前,著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的所有业务中,以采访为最重要,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原新闻部主任弗兰克也曾说:"采访是我们这一行的基本手段, ...查看


  • 浅析信息时代民意对司法的影响
  • [摘 要]我们在信息传递日益便利的今天,民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立法.司法.执法的监督作用也逐渐明显.但是,从司法角度看,民意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妨碍司法公正. [关键词]信息时 ...查看


  • 念斌案第二季:舆论呼吁警方公开新证据,也望公众勿道德站位
  • 作为意见引领者的媒体,纷纷就念斌案第二季发声.  王辰 澎湃资料 "没完没了!"<南方都市报>关于念斌案的社论,开篇就是一句感叹. 身陷囹圄8年.4次被判死刑的念斌今年8月无罪释放,本以为已是剧终,不料平潭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