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长补短法”在角的平分线问题中的运用
人教八年级上册课本中,在全等三角形部分介绍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性质在许多问题里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截长补短法”又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种特殊方法,在无法进行直接证明的情形下,利用此种方法常可使思路豁然开朗.请看几例.
例1. 已知,如图1-1,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ABC.
求证:∠BAD+∠BCD=180°.
分析:因为平角等于180°,因而应考虑把两个不在一起的通过全等转化成为平角,图中缺少全等的三角形,因而解题的关键在于构造直角三角形,可通过“截长补短法”来实现.
证明:过点D作DE垂直BA的延长线于点E,作DF⊥BC于点F,如图1-2 ∵BD平分∠ABC, ∴DE=DF,
在Rt△ADE与Rt△CDF中,
∴Rt△ADE≌Rt△CDF(HL), ∴∠DAE=∠DCF.
又∠BAD+∠DAE=180°, ∴∠BAD+∠DCF=180°, 即∠BAD+∠BCD=180°
例2. 如图2-1,AD∥BC,点E在线段AB上,∠ADE=∠CDE,∠DCE=∠ECB.
求证:CD=AD+BC.
分析:结论是CD=AD+BC,可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CD上截取CF=CB,只要再证DF=DA即可,这就转化为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
证明:在CD上截取CF=BC,如图2-2
在△FCE与△BCE中,
∴△FCE≌△BCE(SAS), ∴∠2=∠1. 又∵AD∥BC,
∴∠ADC+∠BCD=180°, ∴∠DCE+∠CDE=90°,
∴∠2+∠3=90°,∠1+∠4=90°, ∴∠3=∠4.
在△FDE与△ADE中,
∴△FDE≌△ADE(ASA), ∴DF=DA, ∵CD=DF+CF, ∴CD=AD+BC.
例3. 已知,如图3-1,∠1=∠2,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点D,AB+BC=2BD.
求证:∠BAP+∠BCP=180°.
分析:与例1相类似,证两个角的和是180°,可把它们移到一起,让它们是邻补角,即证明∠BCP=∠EAP,因而此题适用“补短”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构造.
证明:过点P作PE垂直BA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3-2 ∵∠1=∠2,且PD⊥BC, ∴PE=PD,
在Rt△BPE与Rt△BPD中,
∴Rt△BPE≌Rt△BPD(HL), ∴BE=BD.
∵AB+BC=2BD,
∴AB+BD+DC=BD+BE,
∴AB+DC=BE即DC=BE-AB=AE. 在Rt△APE与Rt△CPD中
,
∴Rt△APE≌Rt△CPD(SAS), ∴∠PAE=∠PCD
又∵∠BAP+∠PAE=180°
.
∴∠BAP+∠BCP=180°
例4. 已知:如图4-1,在△ABC中,∠C=2∠B,∠1=∠2.
求证:AB=AC+CD.
分析:从结论分析,“截长”或“补短”都可实现问题的转化,即延长AC至E使CE=CD,或在AB上截取AF=AC.
证明:方法一(补短法)
延长AC到E,使DC=CE,则∠CDE=∠CED,如图4-2 ∴∠ACB=2∠E,
∵∠ACB=2∠B, ∴∠B=∠E,
在△ABD与△AED中
,
∴△ABD≌△AED(AAS), ∴AB=AE.
又AE=AC+CE=AC+DC, ∴AB=AC+DC.
方法二(截长法)
在AB上截取AF=AC,如图4-3 在△AFD与△ACD中
,
∴△AFD≌△ACD(SAS), ∴DF=DC,∠AFD=∠ACD. 又∵∠ACB=2∠B, ∴∠FDB=∠B, ∴FD=FB.
∵AB=AF+FB=AC+FD,
∴AB=AC+CD.
由角平分线引出的线段关系
一.过三角形一边的两个顶点分别作两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过这点作这边的平行线与其他两边相截,则截线长等于每个截点到同一边上每个顶点之间的
线段长的和。 已知:如图1,交AC于E,求证:
、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D,
图1
证明:BF平分
,
BE//BC
同理可证
即
二. 过三角形两个外角(或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作平行截线,三条截线段的关系又怎么样?请看以下例证。 例1. 已知:如图2,D是
的外角
,
的平分线AD、CD的交点,
过D作EF//AC,交BA的延长线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
图2
试指出AE、FC、EF的关系。 分析:AD平分
,
EF//AC
同理可证
。而
例2. 已知,如图3,D是的内角与外角的平分线BD与CD
的交点,过D作DE//BC,交AB于E,交AC于F。试确定EF、EB、FC的关系。
图3
分析:BD平分易证
又
,CD平分
,DE//BC
而
因此,这道习题的命题可推广为:
过三角形一边的两个顶点分别作两个内角或两个外角(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过这点作这边的平行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截,则截线段的长等于每个截点到同一边上每个顶点之间的线段长的和(或差)。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应用例析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之一,它在几何的计算或证明中,起着“桥梁”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解题呢?下面举例说明.
一、“以角平分线为轴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此情形可构造两种基本图形如图1、2所示: 如图1,以AD为轴翻折, 使点C落在AB上(即在AB 上截取AE = AC),得△ACD ≌△AED.如图2,以AD为 轴翻折,使点B落在AC的延
长线上(即延长AC到E,使 AE = AB),得△ABD≌△AED.
例 1 如图3,在△ABC中,AD平分∠BAC,AB + BD = AC,求∠B ∶∠C的值.(河南省中考题)
解法1:在AC上截取AE = AB ,连结AE.
∵∠BAD = ∠DAE,AD = AD, ∴△ABD≌△AED, ∴∠B = ∠AED,BD = DE.
又∵AB + BD = AC, ∴CE = BD = DE, ∴∠C = ∠EDC, ∴∠B = ∠AED = 2∠C, ∴∠B ∶∠C = 2∶1.
解法2:延长AB到E,使AE = AC ,连结DE.请读者一试.二、“角平分线 + 垂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垂线:自角的平分线上任一点向两边作垂线,得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作垂线:自角的一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使之与另一边相交,则截的一个等腰三角形.
例 2 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 BC > BA,AD = DC,BD平分∠ABC. 求证:∠A + ∠C = 180°.
证明:过点D作DE⊥AB,交BA延 长线于点E,作DF⊥BC,交BC于点F . ∵BD平分∠ABC,
∴DE = DF .又∵AD = DC, ∴Rt△EAD≌Rt△FCD, ∴∠C = ∠EAD.
∵∠EAD + ∠BAD = 180°, ∴∠C + ∠BAD = 180°.
例 3 如图5,已知等腰Rt△ABC中,∠A = 90°,∠B的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BD的垂线交BD的延长线于E.求证:BD = 2CE . 证明:延长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 . ∵BE是∠B的平分线,BE⊥CF,
∴∠BCF = ∠F, ∴△FBC是等腰三角形.
∴CE = FE. ∴CF = 2CE.
∵AB = AC,∠ABD = ∠ACF,∠BAD = ∠CAF = 90°, ∴Rt△BAD≌Rt△CAF. BD = CF = 2CE.
三、“角平分线 + 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1、自角的平分线上任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交另一边,得等腰三角形;
2、自角的一边上任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平 行线交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得等腰三角形. 例 4 如图6,在△ABC中,∠B和 ∠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 交AB于D,交AC于E.若BD + EC =9, 则线段DE的长为( )
A.9;B.8;C.7;D.6. (河北省中考题) 解:∵DE∥BC, ∴∠DFB = ∠FBC . ∵ ∠FBC = FBD, ∴∠DFB = FBD,
∴DF = BD.同理可证,FE = EC . ∵DF + FE = DE,
∴BD + EC = DE,即DE = 9. 故应选
A.
例 5 如图7,△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是
BC中点,EF∥AD,交AB于M,交CA的延长线于F,求证:BM = CF. 证明:作CN∥EF交BA的延长线于N.
∵E是BC中点, ∴BM = MN.
∵∠BAD =∠CAD,EF∥AD, ∴∠F = ∠FMA, ∴AM = AF.又∵CN∥EF, ∴∠N = ∠ACN, ∴AN = AC.
∴AC + AF = AN + AM = BM, ∴BM = CF.
总之,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问题的辅助线的添加,一般不外乎以上三种情形,只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灵活选用上述三种构图方法,问题可获得解答.
“截长补短法”在角的平分线问题中的运用
人教八年级上册课本中,在全等三角形部分介绍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性质在许多问题里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截长补短法”又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种特殊方法,在无法进行直接证明的情形下,利用此种方法常可使思路豁然开朗.请看几例.
例1. 已知,如图1-1,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ABC.
求证:∠BAD+∠BCD=180°.
分析:因为平角等于180°,因而应考虑把两个不在一起的通过全等转化成为平角,图中缺少全等的三角形,因而解题的关键在于构造直角三角形,可通过“截长补短法”来实现.
证明:过点D作DE垂直BA的延长线于点E,作DF⊥BC于点F,如图1-2 ∵BD平分∠ABC, ∴DE=DF,
在Rt△ADE与Rt△CDF中,
∴Rt△ADE≌Rt△CDF(HL), ∴∠DAE=∠DCF.
又∠BAD+∠DAE=180°, ∴∠BAD+∠DCF=180°, 即∠BAD+∠BCD=180°
例2. 如图2-1,AD∥BC,点E在线段AB上,∠ADE=∠CDE,∠DCE=∠ECB.
求证:CD=AD+BC.
分析:结论是CD=AD+BC,可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CD上截取CF=CB,只要再证DF=DA即可,这就转化为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
证明:在CD上截取CF=BC,如图2-2
在△FCE与△BCE中,
∴△FCE≌△BCE(SAS), ∴∠2=∠1. 又∵AD∥BC,
∴∠ADC+∠BCD=180°, ∴∠DCE+∠CDE=90°,
∴∠2+∠3=90°,∠1+∠4=90°, ∴∠3=∠4.
在△FDE与△ADE中,
∴△FDE≌△ADE(ASA), ∴DF=DA, ∵CD=DF+CF, ∴CD=AD+BC.
例3. 已知,如图3-1,∠1=∠2,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点D,AB+BC=2BD.
求证:∠BAP+∠BCP=180°.
分析:与例1相类似,证两个角的和是180°,可把它们移到一起,让它们是邻补角,即证明∠BCP=∠EAP,因而此题适用“补短”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构造.
证明:过点P作PE垂直BA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3-2 ∵∠1=∠2,且PD⊥BC, ∴PE=PD,
在Rt△BPE与Rt△BPD中,
∴Rt△BPE≌Rt△BPD(HL), ∴BE=BD.
∵AB+BC=2BD,
∴AB+BD+DC=BD+BE,
∴AB+DC=BE即DC=BE-AB=AE. 在Rt△APE与Rt△CPD中
,
∴Rt△APE≌Rt△CPD(SAS), ∴∠PAE=∠PCD
又∵∠BAP+∠PAE=180°
.
∴∠BAP+∠BCP=180°
例4. 已知:如图4-1,在△ABC中,∠C=2∠B,∠1=∠2.
求证:AB=AC+CD.
分析:从结论分析,“截长”或“补短”都可实现问题的转化,即延长AC至E使CE=CD,或在AB上截取AF=AC.
证明:方法一(补短法)
延长AC到E,使DC=CE,则∠CDE=∠CED,如图4-2 ∴∠ACB=2∠E,
∵∠ACB=2∠B, ∴∠B=∠E,
在△ABD与△AED中
,
∴△ABD≌△AED(AAS), ∴AB=AE.
又AE=AC+CE=AC+DC, ∴AB=AC+DC.
方法二(截长法)
在AB上截取AF=AC,如图4-3 在△AFD与△ACD中
,
∴△AFD≌△ACD(SAS), ∴DF=DC,∠AFD=∠ACD. 又∵∠ACB=2∠B, ∴∠FDB=∠B, ∴FD=FB.
∵AB=AF+FB=AC+FD,
∴AB=AC+CD.
由角平分线引出的线段关系
一.过三角形一边的两个顶点分别作两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过这点作这边的平行线与其他两边相截,则截线长等于每个截点到同一边上每个顶点之间的
线段长的和。 已知:如图1,交AC于E,求证:
、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D,
图1
证明:BF平分
,
BE//BC
同理可证
即
二. 过三角形两个外角(或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作平行截线,三条截线段的关系又怎么样?请看以下例证。 例1. 已知:如图2,D是
的外角
,
的平分线AD、CD的交点,
过D作EF//AC,交BA的延长线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
图2
试指出AE、FC、EF的关系。 分析:AD平分
,
EF//AC
同理可证
。而
例2. 已知,如图3,D是的内角与外角的平分线BD与CD
的交点,过D作DE//BC,交AB于E,交AC于F。试确定EF、EB、FC的关系。
图3
分析:BD平分易证
又
,CD平分
,DE//BC
而
因此,这道习题的命题可推广为:
过三角形一边的两个顶点分别作两个内角或两个外角(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过这点作这边的平行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截,则截线段的长等于每个截点到同一边上每个顶点之间的线段长的和(或差)。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应用例析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之一,它在几何的计算或证明中,起着“桥梁”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解题呢?下面举例说明.
一、“以角平分线为轴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此情形可构造两种基本图形如图1、2所示: 如图1,以AD为轴翻折, 使点C落在AB上(即在AB 上截取AE = AC),得△ACD ≌△AED.如图2,以AD为 轴翻折,使点B落在AC的延
长线上(即延长AC到E,使 AE = AB),得△ABD≌△AED.
例 1 如图3,在△ABC中,AD平分∠BAC,AB + BD = AC,求∠B ∶∠C的值.(河南省中考题)
解法1:在AC上截取AE = AB ,连结AE.
∵∠BAD = ∠DAE,AD = AD, ∴△ABD≌△AED, ∴∠B = ∠AED,BD = DE.
又∵AB + BD = AC, ∴CE = BD = DE, ∴∠C = ∠EDC, ∴∠B = ∠AED = 2∠C, ∴∠B ∶∠C = 2∶1.
解法2:延长AB到E,使AE = AC ,连结DE.请读者一试.二、“角平分线 + 垂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垂线:自角的平分线上任一点向两边作垂线,得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作垂线:自角的一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使之与另一边相交,则截的一个等腰三角形.
例 2 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 BC > BA,AD = DC,BD平分∠ABC. 求证:∠A + ∠C = 180°.
证明:过点D作DE⊥AB,交BA延 长线于点E,作DF⊥BC,交BC于点F . ∵BD平分∠ABC,
∴DE = DF .又∵AD = DC, ∴Rt△EAD≌Rt△FCD, ∴∠C = ∠EAD.
∵∠EAD + ∠BAD = 180°, ∴∠C + ∠BAD = 180°.
例 3 如图5,已知等腰Rt△ABC中,∠A = 90°,∠B的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BD的垂线交BD的延长线于E.求证:BD = 2CE . 证明:延长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 . ∵BE是∠B的平分线,BE⊥CF,
∴∠BCF = ∠F, ∴△FBC是等腰三角形.
∴CE = FE. ∴CF = 2CE.
∵AB = AC,∠ABD = ∠ACF,∠BAD = ∠CAF = 90°, ∴Rt△BAD≌Rt△CAF. BD = CF = 2CE.
三、“角平分线 + 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1、自角的平分线上任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交另一边,得等腰三角形;
2、自角的一边上任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平 行线交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得等腰三角形. 例 4 如图6,在△ABC中,∠B和 ∠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 交AB于D,交AC于E.若BD + EC =9, 则线段DE的长为( )
A.9;B.8;C.7;D.6. (河北省中考题) 解:∵DE∥BC, ∴∠DFB = ∠FBC . ∵ ∠FBC = FBD, ∴∠DFB = FBD,
∴DF = BD.同理可证,FE = EC . ∵DF + FE = DE,
∴BD + EC = DE,即DE = 9. 故应选
A.
例 5 如图7,△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是
BC中点,EF∥AD,交AB于M,交CA的延长线于F,求证:BM = CF. 证明:作CN∥EF交BA的延长线于N.
∵E是BC中点, ∴BM = MN.
∵∠BAD =∠CAD,EF∥AD, ∴∠F = ∠FMA, ∴AM = AF.又∵CN∥EF, ∴∠N = ∠ACN, ∴AN = AC.
∴AC + AF = AN + AM = BM, ∴BM = CF.
总之,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问题的辅助线的添加,一般不外乎以上三种情形,只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灵活选用上述三种构图方法,问题可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