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评课

《蝙蝠和雷达》评课综述

听了霍老师《蝙蝠和雷达》一课,专题为“关注文体语言物质,训练言语表达能力”,我个人在听了这节课以后,提出了几个疑问。第一: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为了突破“一问一答”的传统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没有考虑到如何将教师的提问转化为学生的质疑,没有明确读文方向,然后老师没有扣住贯穿全文的问题,将它作为主线串联讲读全过程,达不到训练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二、以“字、词比较分析”突出不了语言基本功训练,也就是说没有关注文体语言物质。

审视当前的语文课,我们追求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科普类的文章,我们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常识后,往往存在忽略文中的字、词、句、修辞、标点、表达方式等语文形式的现象。课文是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介绍科学常识的。因此,在教学中,霍老师抓不住语言因素,没有通过对句、段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不了科学常识。如第三自然段主要写蝙蝠夜间飞行很灵巧。他没有要求学生找出表现蝙蝠灵巧的句子读一读,看哪个词最能突出蝙蝠的灵巧?当学生提到“无论…即使…也…、极细”这些词时,老师进一步设问:“多灵巧的蝙蝠呀!你能读出你的惊奇和赞叹吗?”将“无论……也……”这个复句关系渗透于学生的朗读中,

力求在词、句的强调读中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再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了解“配合、反复、终于”等词在文中所含盖的丰富意义,实现了文本“工具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第三、注重课外延伸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除此老师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想象:你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什么?以此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第四、教师的板书形象化,意境化

小学生具有喜欢新事物、上课容易视觉疲劳等特点。因此,千篇一律或固定模式的板书势必会令学生厌倦。所以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可以运用有趣的字体变化和图画等手法进行板书。图文并茂的板书更能促进学生的选择性知觉,使学生的记忆更牢固、更持久。老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板书,极好地梳理了课文内容,让人一目了然,也为学生练习叙述课文提供了拐棍。 总的来说,整堂课教学思路较为清晰,由学生质疑的两个问题攒起课堂,解决不同问题采用不同形式,第一个问题的解决采用自主读文,完成表格;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主要以自主读文,练习复述。可以

说做到了知识渗透与能力培养同步进行。当然,没有尽善尽美的课堂,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我们认为就是填表格的时候,如果能去掉答案,制作活动的课件,让同学们自己做完后再去出现答案,这样效果会更好,这就有待我们去深钻制作课件的方法。

《蝙蝠和雷达》评课综述

听了霍老师《蝙蝠和雷达》一课,专题为“关注文体语言物质,训练言语表达能力”,我个人在听了这节课以后,提出了几个疑问。第一: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为了突破“一问一答”的传统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没有考虑到如何将教师的提问转化为学生的质疑,没有明确读文方向,然后老师没有扣住贯穿全文的问题,将它作为主线串联讲读全过程,达不到训练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二、以“字、词比较分析”突出不了语言基本功训练,也就是说没有关注文体语言物质。

审视当前的语文课,我们追求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科普类的文章,我们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常识后,往往存在忽略文中的字、词、句、修辞、标点、表达方式等语文形式的现象。课文是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介绍科学常识的。因此,在教学中,霍老师抓不住语言因素,没有通过对句、段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不了科学常识。如第三自然段主要写蝙蝠夜间飞行很灵巧。他没有要求学生找出表现蝙蝠灵巧的句子读一读,看哪个词最能突出蝙蝠的灵巧?当学生提到“无论…即使…也…、极细”这些词时,老师进一步设问:“多灵巧的蝙蝠呀!你能读出你的惊奇和赞叹吗?”将“无论……也……”这个复句关系渗透于学生的朗读中,

力求在词、句的强调读中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再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了解“配合、反复、终于”等词在文中所含盖的丰富意义,实现了文本“工具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第三、注重课外延伸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除此老师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想象:你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什么?以此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第四、教师的板书形象化,意境化

小学生具有喜欢新事物、上课容易视觉疲劳等特点。因此,千篇一律或固定模式的板书势必会令学生厌倦。所以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可以运用有趣的字体变化和图画等手法进行板书。图文并茂的板书更能促进学生的选择性知觉,使学生的记忆更牢固、更持久。老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板书,极好地梳理了课文内容,让人一目了然,也为学生练习叙述课文提供了拐棍。 总的来说,整堂课教学思路较为清晰,由学生质疑的两个问题攒起课堂,解决不同问题采用不同形式,第一个问题的解决采用自主读文,完成表格;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主要以自主读文,练习复述。可以

说做到了知识渗透与能力培养同步进行。当然,没有尽善尽美的课堂,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我们认为就是填表格的时候,如果能去掉答案,制作活动的课件,让同学们自己做完后再去出现答案,这样效果会更好,这就有待我们去深钻制作课件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蝙蝠和雷达]
  • 情趣与智趣的交相辉映--<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4-06-03 21:35:55)转载▼ 标签: 育儿 分类: 名师课堂实录 罗才军 聚焦课题,引发阅读期待 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42页,一起读读今天我们 ...查看


  • 26蝙蝠和雷达
  • 26蝙蝠和雷达 自读自悟做中理解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 ...查看


  • 11蝙蝠和雷达教案
  • 11.<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教案 学校:安平小学 主备人:黄冬梅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审核领导:梁宁霞 第( )课时总( )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横七竖八" ...查看


  •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
  •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 执 教:侯丽 地 点:安乐小学 执教班级:三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 部分生回答:认识. ...查看


  • 蝙蝠和雷达导学案 1
  • <蝙蝠和雷达>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蝙蝠的特殊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了解仿生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把握课文 ...查看


  • 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 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雷达是一种神奇的电学器具,它由电磁波往返时间,测得阻波物的距离.假如你问雷达是谁发明的?在芬克的雷达机械中说,"雷达的发明,不能专归于某一位科学家,乃是许多无线电学工程师努力研究,加以调准而成."在战时 ...查看


  • [蝙蝠和雷达]优秀说课稿(定稿)
  •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单位:金和镇仙坡小学 教师:赵锐芬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金和镇仙坡小学的赵锐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 下 ...查看


  • 赏析罗才军的[蝙蝠和雷达]
  • 情趣和智趣的交相辉映 --赏析罗才军的<蝙蝠和雷达> 一.聚焦话题,引发阅读期待 1.读课题,指导识字(形声字)"蝙蝠" 2.当场写字:蝙蝠 3.图片介绍:蝙蝠 4.图片介绍:雷达 5.设置悬念:蝙蝠和雷达怎 ...查看


  •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一: 科学家是如何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的?学生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后总结出主要靠做试验.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 )起来探路的.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从而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查看


  •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 1
  • 蝙蝠和雷达 ----------执教者:李富祥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这篇课文了吧? 那大家看到屏幕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蝙蝠, 师:你了解有关它的知识吗? 生:它是一种哺乳动物,习惯在夜里飞行,捕食 生:雷达 生:它是一种探测装置,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