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沙漠化现状、危害、成因
| [>]
地球表面43%的土地分布在干旱地区,110多个国家受土地荒漠化之害,全世界每年为此造成的损失420亿美元之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是面积大、分布广。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止2005文字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841个县(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我国主要沙源地,南方沿江、河、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全国流动沙丘面积42.72万平方公里,固定及半固定沙地46.30万平方公里,戈壁及风蚀劣地71.14万平方公里,其他14.14万平方公里。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500公里、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危害北方大部分地区。二是扩展速度快,发展态势严峻。据动态观测,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达2460平方公里,21世纪初达到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土地沙化的危害。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及社会问题,是地球的癌症,对我国的危害也十分惊人。
--缩小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相
当于10个广东省的幅员面积,五年新增面积相当于一个北京总面积,我国每年新增1400万人口,而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建国以来,全国已有1000万亩耕地,3525万亩草地和9585万亩林地成为流动沙地。风沙逐步紧逼,2.4万个村庄、乡镇受危害,使数万农牧民被迫沦为生态难民,一些村庄、县城被迫多次搬迁,内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并以每年150万亩的速度在扩展,专家预言,额济纳绿洲50年后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并非危言耸听。北京风沙源地之一,浑善达克沙地7年流沙面积增93%,坝上地区9年流沙面积增91%,
--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据中科院兰州沙漠所测算,我国每年风蚀损失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数倍。沙漠化使全国草场退化达20.7亿亩,占沙区草场面积的60%,每年少养羊近5000多万只;耕地退化1.16亿亩,占沙区耕地面积的40%。沙化地区耕地产量个别地方亩产几十斤,且要多次播种耕作。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我国每年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数省财政收入的数倍。1993年5月西北地区特大沙尘暴,新、甘、宁、内四省区72个县(旗)受灾,116人死亡,12万头牲畜损失,500万亩农作物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超4亿元。沙区现有国家级贫困县101个,占全国贫困县592个的17%。
--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有12亿吨来自沙化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开封段成为“悬河”。全国特大沙尘暴频发,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大气尘埃增加,空气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北方城市沙尘暴、南方泥雨影响到韩、日,引起国内外关注,成为生态环境外交的问题。
土地沙化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北方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加之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干旱少雨,对土地沙化起到了加剧作用。然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容量的压力,“五滥”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沙化扩展的根本原因。
一是滥牧。据统计,我国沙区草场牲畜超载率为50-120%,个别地区高达300%,致使草场“三化”严重,内蒙古草原牧草亩产量由60年代的109公斤降到80年代的43公斤,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老鼠跑过现脊梁”。1999年国家林业局监测区域61.9%(115.2万平方公里)的草地沙化、退化,是由于超载过牧造成的;
二是滥伐。局部地区因滥伐导致土地沙化十分严重。新疆和田地区因樵采烧柴,使胡杨、灰杨等天然荒漠林5年共破坏5.7万亩,
青海柴达木盆地原有固沙植被3000万亩,80年代中期因樵采破坏致使1/3的土地沙化;内蒙古兰泰镇盐湖西北部105万亩天然梭梭林仅剩30万亩,5.6万亩盐矿床已有一半被流沙埋没;
三是滥挖。沙区滥挖中药材,搂发菜及无序采矿等破坏植被现象十分突出。每年进入阿拉善盟搂发菜的农牧民达10万人,内蒙全区因搂发菜破坏草原面积达1.95亿亩,其中6000万亩已经沙化。陕西榆林地区因煤田开发就使26万亩植被被毁,土地沙化。甘肃省因挖甘草5年间破坏草场502万亩;
四是滥垦。1994-1999年全国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开垦的耕地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年均开垦3400平方公里,其中变成流动和半固定沙地的面积约占一半,当地群众痛心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变沙梁”;
五是水资源的无序利用。上游截水,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造成土地盐渍化,下游缺水,荒漠植被死亡。塔里木河及下游270公里河道断流,530万亩胡杨林枯死;黑河进入内蒙古绿洲的水量由过去的9亿立方米降至2亿立方米,东西居延海已干涸,1400万亩梭梭林枯死,沙化加剧。民勤绿洲,由于大规模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大片沙生植被干枯死亡,沙丘活化。
中国是沙漠比较多的国家之一,沙漠的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
地面积的13%左右。其中比较大的沙漠有12处。
一、塔克拉玛干沙漠
面积为33.7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65万平方千米),它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沙丘最高达200米。有人说“塔克拉玛干”是维吾尔语,其义是死亡之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死亡之海是瑞典人斯文·赫定提出来的,不是维吾尔语。“塔克拉玛干”是波斯语,是“就连无叶小树也不能生长”的意思。在干旱区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树叶很小,甚至不长叶子。“就连无叶小树也不能生长”,是指气候特别干燥而言。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25~50毫米,有的地方只有10毫米,植物非常稀少,属于生命的禁区。
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面积为4.8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准格尔盆地中。“古尔班通古特”是蒙语,“古尔班”表示三个的意思;“通古特”义不详。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自1958年开始出现流动沙丘。
三、巴丹吉林沙漠
原来面积为4.43万平方千米,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巴丹吉林”旧作“巴丹扎兰格”,为蒙语,其义不详。巴丹吉林沙漠几乎全是流动沙丘,一般高200~300米,最高近500米,是我国最高大的流动沙丘。巴丹吉林沙漠很早即见于记载,《山海经》称之为流沙。但近几年,巴丹吉林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已经超过了4.9万平方千米,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还要大。
四、腾格里沙漠
面积为4.27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南部。“腾格里”为蒙语,义为天。当地蒙古牧民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是母亲,腾格里沙漠是儿子,巴丹吉林沙漠从天上飞到东南,形成了腾格里沙漠。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腾格里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是我国流动速度最快的沙漠。
五、柴达木沙漠
面积为3.49万平方千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以流动沙丘为主。其分布比较零散,多与戈壁相间,多新月形沙丘,高5~10米,少数高20~50米。
六、库姆塔格沙漠
面积为2.2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罗布泊以南,阿尔金山以北。“库姆塔格”为维语,“库姆”为沙漠,“塔格”为山。“库姆塔格”即为沙山。多流动沙丘,快速向西南移动,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会合的趋势。
七、乌兰布和沙漠
面积为0.99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蒙语中,“乌兰布和”为红色的公牛,用以表示沙漠的破坏力特别强大。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30米,最高部高50~100米。
八、库布齐沙漠
面积为1.6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北部。临近黄河。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15米,少数高达50~100米。
九、毛乌素沙地
面积为3.2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南部。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多新月型沙丘,高5~10米,个别的高10~20米。
十、浑善达克沙地
面积为2.14万平方千米,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部。清代称伊哈雅鲁沙地,是指大榆树而言。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其南部多伦县流沙移动较快,故又称小腾格里沙地。
十一、科尔沁沙地
面积为4.23万平方千米,在西辽河流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高10~20米,最高达50米。库仑旗流动沙丘特别高大,蒙族称作“塔敏查干”,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十二、呼伦贝尔沙地
面积0.72万平方千米,在呼伦贝尔西南部。多固定半固定沙丘,高5~15米,以满洲里至海拉尔铁路沿线最为典型。
上述12处沙漠,有的称沙漠,有的称沙地,其区别何在?科学界将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沙漠,半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沙地。因此,从沙漠、沙地的分布上,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的分野。
我国沙漠化现状、危害、成因
| [>]
地球表面43%的土地分布在干旱地区,110多个国家受土地荒漠化之害,全世界每年为此造成的损失420亿美元之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是面积大、分布广。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止2005文字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841个县(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我国主要沙源地,南方沿江、河、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全国流动沙丘面积42.72万平方公里,固定及半固定沙地46.30万平方公里,戈壁及风蚀劣地71.14万平方公里,其他14.14万平方公里。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500公里、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危害北方大部分地区。二是扩展速度快,发展态势严峻。据动态观测,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达2460平方公里,21世纪初达到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土地沙化的危害。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及社会问题,是地球的癌症,对我国的危害也十分惊人。
--缩小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相
当于10个广东省的幅员面积,五年新增面积相当于一个北京总面积,我国每年新增1400万人口,而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建国以来,全国已有1000万亩耕地,3525万亩草地和9585万亩林地成为流动沙地。风沙逐步紧逼,2.4万个村庄、乡镇受危害,使数万农牧民被迫沦为生态难民,一些村庄、县城被迫多次搬迁,内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并以每年150万亩的速度在扩展,专家预言,额济纳绿洲50年后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并非危言耸听。北京风沙源地之一,浑善达克沙地7年流沙面积增93%,坝上地区9年流沙面积增91%,
--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据中科院兰州沙漠所测算,我国每年风蚀损失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数倍。沙漠化使全国草场退化达20.7亿亩,占沙区草场面积的60%,每年少养羊近5000多万只;耕地退化1.16亿亩,占沙区耕地面积的40%。沙化地区耕地产量个别地方亩产几十斤,且要多次播种耕作。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我国每年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数省财政收入的数倍。1993年5月西北地区特大沙尘暴,新、甘、宁、内四省区72个县(旗)受灾,116人死亡,12万头牲畜损失,500万亩农作物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超4亿元。沙区现有国家级贫困县101个,占全国贫困县592个的17%。
--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有12亿吨来自沙化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开封段成为“悬河”。全国特大沙尘暴频发,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大气尘埃增加,空气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北方城市沙尘暴、南方泥雨影响到韩、日,引起国内外关注,成为生态环境外交的问题。
土地沙化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北方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加之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干旱少雨,对土地沙化起到了加剧作用。然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容量的压力,“五滥”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沙化扩展的根本原因。
一是滥牧。据统计,我国沙区草场牲畜超载率为50-120%,个别地区高达300%,致使草场“三化”严重,内蒙古草原牧草亩产量由60年代的109公斤降到80年代的43公斤,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老鼠跑过现脊梁”。1999年国家林业局监测区域61.9%(115.2万平方公里)的草地沙化、退化,是由于超载过牧造成的;
二是滥伐。局部地区因滥伐导致土地沙化十分严重。新疆和田地区因樵采烧柴,使胡杨、灰杨等天然荒漠林5年共破坏5.7万亩,
青海柴达木盆地原有固沙植被3000万亩,80年代中期因樵采破坏致使1/3的土地沙化;内蒙古兰泰镇盐湖西北部105万亩天然梭梭林仅剩30万亩,5.6万亩盐矿床已有一半被流沙埋没;
三是滥挖。沙区滥挖中药材,搂发菜及无序采矿等破坏植被现象十分突出。每年进入阿拉善盟搂发菜的农牧民达10万人,内蒙全区因搂发菜破坏草原面积达1.95亿亩,其中6000万亩已经沙化。陕西榆林地区因煤田开发就使26万亩植被被毁,土地沙化。甘肃省因挖甘草5年间破坏草场502万亩;
四是滥垦。1994-1999年全国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开垦的耕地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年均开垦3400平方公里,其中变成流动和半固定沙地的面积约占一半,当地群众痛心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变沙梁”;
五是水资源的无序利用。上游截水,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造成土地盐渍化,下游缺水,荒漠植被死亡。塔里木河及下游270公里河道断流,530万亩胡杨林枯死;黑河进入内蒙古绿洲的水量由过去的9亿立方米降至2亿立方米,东西居延海已干涸,1400万亩梭梭林枯死,沙化加剧。民勤绿洲,由于大规模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大片沙生植被干枯死亡,沙丘活化。
中国是沙漠比较多的国家之一,沙漠的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
地面积的13%左右。其中比较大的沙漠有12处。
一、塔克拉玛干沙漠
面积为33.7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65万平方千米),它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沙丘最高达200米。有人说“塔克拉玛干”是维吾尔语,其义是死亡之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死亡之海是瑞典人斯文·赫定提出来的,不是维吾尔语。“塔克拉玛干”是波斯语,是“就连无叶小树也不能生长”的意思。在干旱区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树叶很小,甚至不长叶子。“就连无叶小树也不能生长”,是指气候特别干燥而言。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25~50毫米,有的地方只有10毫米,植物非常稀少,属于生命的禁区。
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面积为4.8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准格尔盆地中。“古尔班通古特”是蒙语,“古尔班”表示三个的意思;“通古特”义不详。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自1958年开始出现流动沙丘。
三、巴丹吉林沙漠
原来面积为4.43万平方千米,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巴丹吉林”旧作“巴丹扎兰格”,为蒙语,其义不详。巴丹吉林沙漠几乎全是流动沙丘,一般高200~300米,最高近500米,是我国最高大的流动沙丘。巴丹吉林沙漠很早即见于记载,《山海经》称之为流沙。但近几年,巴丹吉林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已经超过了4.9万平方千米,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还要大。
四、腾格里沙漠
面积为4.27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南部。“腾格里”为蒙语,义为天。当地蒙古牧民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是母亲,腾格里沙漠是儿子,巴丹吉林沙漠从天上飞到东南,形成了腾格里沙漠。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腾格里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是我国流动速度最快的沙漠。
五、柴达木沙漠
面积为3.49万平方千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以流动沙丘为主。其分布比较零散,多与戈壁相间,多新月形沙丘,高5~10米,少数高20~50米。
六、库姆塔格沙漠
面积为2.2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罗布泊以南,阿尔金山以北。“库姆塔格”为维语,“库姆”为沙漠,“塔格”为山。“库姆塔格”即为沙山。多流动沙丘,快速向西南移动,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会合的趋势。
七、乌兰布和沙漠
面积为0.99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蒙语中,“乌兰布和”为红色的公牛,用以表示沙漠的破坏力特别强大。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30米,最高部高50~100米。
八、库布齐沙漠
面积为1.6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北部。临近黄河。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15米,少数高达50~100米。
九、毛乌素沙地
面积为3.2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南部。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多新月型沙丘,高5~10米,个别的高10~20米。
十、浑善达克沙地
面积为2.14万平方千米,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部。清代称伊哈雅鲁沙地,是指大榆树而言。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其南部多伦县流沙移动较快,故又称小腾格里沙地。
十一、科尔沁沙地
面积为4.23万平方千米,在西辽河流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高10~20米,最高达50米。库仑旗流动沙丘特别高大,蒙族称作“塔敏查干”,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十二、呼伦贝尔沙地
面积0.72万平方千米,在呼伦贝尔西南部。多固定半固定沙丘,高5~15米,以满洲里至海拉尔铁路沿线最为典型。
上述12处沙漠,有的称沙漠,有的称沙地,其区别何在?科学界将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沙漠,半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沙地。因此,从沙漠、沙地的分布上,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