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音视频系统行业自律通用规范摘要
版本:V01
前言
本规范制订参考了《DVD 视盘机行业自律通用规范》、SJ/T10730—1997《VCD 视盘机通用规范》 和GB/T 15860-1995《激光唱机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
本规范规定的AM/FM数字调谐器和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量方法,参考SJ/T 10448—93 《汽车收、放、扩音机测量方法》。
本规范规定的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性能测量方法,参考SJ/T 11348—2006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
本规范规定的车载音视频系统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参考SJ/T 10325—92
《汽车收放机环境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本规范的视频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我国的PAL 制图像,也可供其它制式(NTSC 等) 图像参考采用。
本规范是在行业标准未颁布前的行业自律性通用规范,一旦政府主管部门正式颁布同类行业标 准后,本规范就自动作废。
本规范由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由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负责解释。 本规范由车载音视频系统自律通用规范工作小组起草。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车载音视频系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的通 用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安装在各类汽车设计规定位置内的一体化型车载音视频系统,包括带或不带小尺 寸(≤10.2英寸)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两种型式,是产品设计、 生产定型质量检验的主要依据。
其它具有数字调谐AM/FM接收机、DVD 视盘机、音频功率放大器、显示屏尺寸≤10.2英寸的机 载TFT 液晶显示器等的汽车电子产品,可参考采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车载音视频系统 car audio and video system
安装在汽车设计规定位置内,包括AM/FM数字调谐接收、DVD/CD视盘播放、音频功率放大、 移动电视接收和机载TFT 液晶显示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一体化装置。
3.2 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 TFT LCD display fixed on car audio and video system 安装在车载音视频系统上、与之构成一体化的、非外接的TFT 液晶显示器, 简称为机载液晶显示器、机载显示器。
3.3 DVD视盘 digital video disc (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c (DVD)
在直径12 cm/8cm的单面单层、单面双层、双面单层、双面双层光盘上记录有按MPEG-2标准 压缩的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的数字激光盘。 3.4 DVD视盘机 DVD Player DVD视盘的播放设备
3.5 暗点(液晶屏不发光点) dark dot
液晶屏表面因制造、损伤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在白电平状态下不能透光发亮的像素缺陷点。 3.6 亮点(液晶屏不熄灭点) brightened dot
液晶屏表面因制造、损伤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在黑电平状态下不能遮光变暗的像素缺陷点。 3.7 固有分辨率 inherent resolution 由液晶显示屏本身像素数决定的分辨率。 3.8 黑点 black dot 光盘表面的黑色颗粒状缺陷。 3.9 刮痕 scratch
光盘表面因受硬物刮擦而留下的线状缺陷。 3.10 指纹 fingerprints
因取拿光盘不当等原因在光盘表面留下的指纹状缺陷。 3.11 偏心 eccentricity
因制造原因造成光盘中心与光盘孔中心的偏离距离。 3.12 面振 vertical deviation
光盘外周与光盘中心圆面的垂直方向偏差。
3.13 低反射盘 low reflection disc 光反射系数偏低的盘片。
3.14 高反射盘 high reflection disc 光反射系数偏高的盘片。
3.15 静态消耗电流(暗电流) closed-circuit current draw
汽车电源钥匙开关置于ACC OFF位置,除ACC 信号检测电路和有关记忆电路外, 其余各部分电源全部切断状态下的整机消耗电流。 4 技术要求 4.1 通用要求
4.1.1 产品的文件要求
产品应符合本通用规范及各分类产品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 设计文件制造。
4.1.2 产品的使用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 -20℃~+70℃ 0%~90% 86kpa~106kpa 4.1.3 产品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
在以下环境条件下,产品应保证具有额定数值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
18℃~28℃ 45%~75% 86kpa~106kpa 4.1.4 产品的极限温度范围
下限工作温度 下限贮存温度 上限工作温度 上限贮存温度 -20℃ -40℃ +70℃ +85℃ 4.1.5 产品的工作电压范围
4.1.5.1 12V额定电压产品的工作电压范围
标称电压 最低工作电压 最高工作电压 常态试验电压 12V 10V 16V 14±0.1V 4.1.5.2 24V额定电压产品的工作电压范围
标称电压 最低工作电压 最高工作电压 常态试验电压 24v 22V 32V 28±0.2V 4.2 外形、外观、部件与说明书要求 4.2.1 外形
产品的外形、安装尺寸和标志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 4.2.2外观
产品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层不应起泡 、龟裂、脱落;金属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得外溢。
说明产品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图形符合GB 5465.2—1996 的规定。 4.2.3 部件
产品的开关、按键、旋钮等部件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指示应正确。 4.2.4 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应包含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型号与商标;使用范围与要求;特点与主要技术规格 (必须含整机消耗功率);功能与使用操作方法;外形尺寸与质量;
安装方法与要求;安全说明、安全警示与注意事项;一般故障排除与维护保养方法; 随机附件资料;其它与使用有关的必要内容。 4.3 互连配接要求
4.3.1 产品应配有复合视频输出接口和左、右声道模拟音频线路输出接口, 以满足性能测试和外接显示器、音响的要求。 其他输入/输出接口由产品标准规定。 4.3.2 复合视频输出接口 按SJ/T11329—2006的规定。 4.3.3 模拟音频输出接口
按SJ/T11331—2006的规定。 4.4 功能要求
4.4.1 产品应包括以下四个功能部件的全部或部分:DVD 视盘机、数字调谐AM/FM接收机、 音频功率放大器和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 4.4.2 视盘机的兼容性
视盘机应能兼容播放DVD 、VCD 、CD-DA 光盘。其它能兼容的光盘格式由产品标准规定。 DVD、VCD 、CD-DA 光盘的数据格式应符合各自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
4.4.3 产品应具有安全控制功能。如:开机时,设置“驾驶时请勿看节目”
之类的安全警示画面;手动刹车松开时,机载显示器自动禁播除导航地图外的视频图像; 如有后视雷达,倒车时机载显示器自动切换到后视雷达图像等。 4.4.4 产品各部分的具体功能要求
产品各部分的具体功能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 4.5 性能要求
4.5.1 视盘机的性能 4.5.1.1 DVD性能
DVD主要性能见表1-1。(在复合视频输出端和音频线路输出端测试)。
表1-1 DVD主要性能
4.5.1.2 DVD+功放整体音频性能
+0.1
DVD+功放整体音频性能见表1-2。(在功放输出端测试,音频输出电压调节到2-o.1)
4.5.1.3 VCD性能
VCD性能应符合SJ/T 10730-1997第5.4条的规定。 4.5.1.4 CD-DA性能
CD-DA性能应符合GB/T 15860-1995第4.4条的规定
4.5.2 数字调谐AM/FM接收机的性能 4.5.2.1 AM性能 AM主要性能见表2。
4.5.2.2 FM性能 FM主要性能见表3 。
表3 FM主要性能
4.5.3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性能见表4 。
表4 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性能
4.5.4 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的性能 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主要性能见表5。
表5 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主要性能
4.5.5 视盘机的读碟能力 视盘机读的主要读盘能力见表6。 表6 视盘机的主要读盘能力
4.6 电磁兼容性要求
4.6.1 天线端骚扰电压特性限值
天线端主要骚扰电压特性限值,应符合下表7规定的要求。
表7. 天线端骚扰电压限值
4.6.2 辐射发射限值 4.6.2.1 宽带限值
宽带辐射骚扰场强限值见下表8。
表8. 宽带辐射骚扰 测试距离 1.0 m
4.6.2.2 窄带限值
窄带辐射骚扰场强限值见下表9。
表9. 窄带辐射骚扰 测试距离 1.0 m 传导发射限值要求应符合下表10规定。 表10. 传导骚扰瞬态发射限值
4.6.4 辐射抗扰度
辐射抗扰度限值要求应符合下表11规定。
表11. 辐射抗扰度限值及性能判据
4.6.5 传导抗扰度
传导抗扰度试验等级如表12 所示。 表12. 传导抗扰度
4.6.6 车载调频接收机内部抗扰度限值 按下表
13、表14规定。
表13. 无用信号在FM 频段之外的声音接收机内部抗扰度限值
表14. 无用信号在FM 频段之内的声音接收机内部抗扰度限值
4.6.7 天线端对射频干扰电压(共模)的抗扰度限值 见下表15所示。
表15. 声音接收机天线端对射频干扰电压抗扰度限值
4.6.8 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主要要求见表16。 表16. 静电放电要求
4.7 环境适应性要求 4.7.1 高温负荷 70℃条件下持续工作24h 。 4.7.2 高温贮存 85℃条件下搁置24h 。 4.7.3 低温负荷
-20℃条件下持续工作24h 。 4.7.4 低温贮存 -40℃条件下搁置24h 。 4.7.5 交变湿热
在(+60℃~-10℃)温度范围内, 进行如下图所示的5个周期的交变湿热循环试验, 每个周期24小时。
4.7.6 热冲击
在(+85℃~-40℃)温度范围内, 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共5个周期循环的热冲击试验。
4.7.7 热循环
在(+70℃~-20)温度范围内, 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共5个周期循环的热循环试验。
4.7.8 振动耐久性 振动耐久性试验见下表:
4.7.9 抗振动性能 抗振动性能试验见下表: 4.7.10 机械碰撞
脉冲峰值加速度为40g ,持续时间为11ms ,每个轴向上为连续3次的半正弦碰撞。 4.7.11 自由跌落 自由跌落试验见下表:
4.7.12 粉尘
3 在试验柜100mg/m粉尘浓度下,每15min 扬尘5s ,共进行20个循环。
4.8 可靠性要求
4.8.1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5000h。
4.8.2 机械零部件寿命
4.8.2.1 按键按压10000次。
4.8.2.2 旋钮旋转10000次。
4.8.2.3 盘片进出仓10000次。
4.9 图像质量要求
按五级质量评分制的图像质量应达到“良”的水平。
4.10 声音质量要求
音质主观评价总分应不低于4分。
4.11 电源适应性要求
4.11.1 电源电压适应范围
4.1, 1.1.1 额, , , 定电压为12V 的产品,电压适应范围为10V ~16V 。
4.11.1.2 额定电压为24V 的产品,电压适应范围为22V ~32V 。
4.11.2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
4.11.2.1 额定电压为12V 的产品,应能承受直流14V±0.1V电压1min 电, , 源极性反接试验。
4.11.2.2 额定电压为24V 的产品,应能承受直流28V±0.2V电压1min 电源极性反接试验。
4.11.3 耐电源过压性能,
4.11.3.1 额定电压为12V ,应能承受直流18V±0.1V1h、24V±0.2V 1min的过压试验。
4.11.3.2 额定电压为24V ,应能承受直流36V±0.3V 1h、48±0.4V 1min 的过压试验。
4.11.4 整机额定消耗功率
由产品标准规定。
4.11.5 整机静态消耗电流(暗电流)
由产品标准规定。
5 试验方法 &, nbsp;
5.1 通用试验条件
5.1.1 试验用文件
试验用文件应按4.1.1条规定.
5.1.2 试验环境
试验应在4.1.3条规定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
5.1.3 温度偏差
0 试验方法中无温度偏差规定时,均采用±2C 偏差
5.1.4 试验用的样品供电电源
无特别规定时,试验应在4.1.5条规定的常态试验电压(14±0.1V/28±0.2V)下进行。
5.1.5 试验用的仪表精度
试验用的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计等,应不低于0.5级。
5.2 外形、外观、部件检查
产品外形采用通用或专用量具和目测法进行检测。产品外观用目测和手感法进行检测。 产品的开关、按键、旋钮等部件,通过手操作用手感和目测法进行检查。
5.3 功能检查
产品的功能检查按4.4条的规定逐项进行,用目测法对功能正常与否进行判断检查。
5.4 性能测量的标准条件
5.4.1 测量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
00 18C ~28C 45%~75% 86Kpa ~106Kpa
5.4.2 仲裁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
0 (20±2)C (65±5)% (86~106)Kpa
5.4.3 测量端子
DVD的复合视频性能测试,应在复合视频输出端进行,复合视频输出端接75Ω负载。
DVD的音频性能测试,应在音频线路输出端进行,音频线路输出端接10K Ω负载。
DVD+功放整体音频性能测试,应在功放输出端进行,功放输出端接4Ω测试专用负载。 AM/FM数字调谐器性能测试,应在功放输出端进行,功放输出端接4Ω测试专用负载。 功放性能测试,应在功放输出端进行,功放输出端接4Ω测试专用负载。
5.4.4 测试盘
5.4.4.1 DVD电性能测试盘应符合DVD 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并能产生5.5条规定的测试信号。 DVD+功放整体音频性能测试采用DVD 音频性能测试盘。
5.4.4.2 VCD电性能测试盘,应符合SJ/T11148—1997的规定。
5.4.4.3 CD-DA电性能测试盘,应符合GB/T15860—1995附录A 的规定。
5.4.4.4 读盘能力测试盘应符合相应视盘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并具有4.5.5条表6所规定的 盘片缺陷。
5.4.4.5 机载液晶显示器性能和整机工作消耗功率测试盘,应符合DVD 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 并分别能产生5.10条和5.17.4条规定的测试信号。
5.4.4.6 音频功率放大性能参数测试盘,应符合DVD/CD系统技术规范规定,可以采用
# TOSHIBA TEST 4、SONY 4(YED-18)、ABEX TCD-728等测试盘。
5.4.4.7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测试盘,应符合DVD 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具体内容待定)。
5.4.4.8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测试盘,GB/T 15860-1995中附录A“CD测试唱片的技术要求” 的规定。(具体内容待定)。
5.4.5 滤波器
测量应使用以下滤波器或已接入仪器内的等效滤波器:
(1)听觉计权滤波器
听觉计权滤波器应具有IEC651中规定的A 特性计权曲线和O 型容差。
(2)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应具有4HZ ~20KHZ 的通带,在24.1KHZ 以上至少应有60db 的衰减。如测量不受影响, 也可使用衰减斜率为18db/oct截止频率为30KHZ 的低通滤波器。
(3)带通滤波器
带通滤波器的通带范围应为400HZ ~20KHZ ,24.1KHZ 以上和50HZ 以下衰减至少60db 。
5.4.6 AM/FM 与音频功放测量的附加条件(略)
5.5 DVD 的性能测量(略)
5.5.1 复合视频性能测量 5.5.1.1 复合视频输出电平
5.5.1.2 水平清晰度 5.5.1.3 亮度通道带宽
5.5.1.4 亮度非线性失真 5.5.1.5 亮度波形失真
5.5.1.6 亮度信噪比 5.5.1.7 色度幅频响应
5.5.1.8 色度信噪比 5.5.1.9 亮色时延差
5.5.1.10 微分增益 5.5.1.11 微分相位
5.5.2 DVD音频性能和DVD+功放整体音频性能测量
5.5.2.1 音频输出电平 5.5.2.2 1KHz 通道不平衡度
5.5.2.3 串音 5.5.2.4 音频幅频响应
5.5.2.5 去加重频率响应 5 .5.2.6 音频信噪比
5.5.2.7 动态范围 5.5.2.8 失真加噪声
5.5.2.9 互调失真 5.5.2.10 频率误差
5.5.2.11 通道间相位差 5.5.2.12 电平非线性
5.5.3 读取时间特性测量 5.5.3.1 短读取时间
5.5.3.2 长读取时间
5.6 VCD 的性能测量(略)
5.7 CD-DA 的性能测量(略)
5.8 AM/FM 数字调谐器的性能测量(略)
5.8.1 AM 性能测量 5.8.1.1 频率范围
5.8.1.2 中频 5.8.1.3 噪限灵敏度
5.8.1.4 锁台灵敏度 5.8.1.5 信噪比
5.8.1.6 中频抑制 5.8.1.7 镜像抑制
5.8.1.8 选择性 5.8.1.9 自动增益控制
5.8.1.10 失真 5.8.1.11 过载失真
5.8.2 FM 性能测量 5.8.2.1 频率范围
5.8.2.2 中频 5.8.2.3 噪限灵敏度
5.8.2.4 锁台灵敏度 5.8.2.5 俘获比
5.8.2.6 信噪比 5.8.2.7 双信号选择性
5.8.2.8 中频抑制 5.8.2.9 镜像抑制
5.8.2.10 AM 抑制比 5.8.2.11 失真
5.8.2.12 过载失真 5.8.2.13 频响
5.8.2.14 立体声分离度 5.8.2.15 ST 点灯灵敏度
5.8.2.16 立体声信噪比 5.8.2.17 立体声失真
5.9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量(略)
5.9.1 测量原理图 5.9.2 性能参数测量
5.9.2.1 10%失真加噪声输出功率 5.9.2.2 标准输出失真度
5.9.2.3 信噪比 5.9.2.4 通道分离度
5.9.2.5 频响
5.10 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的性能测量(略)
5.10.1 亮度 5.10.2 对比度
5.10.3 可视角 5.10.4 水平清晰度
5.10.5 像素缺陷数 5.10.5.1 不发光缺陷(暗点)数
5.10.5.2 不熄灭缺陷(亮点)数 5.10.6 固有分辨率
5.11 读盘能力试验(略)
5.12 电磁兼容性试验(略)
5.12.1 天线端骚扰电压特性限值试验 5.12.2 辐射发射限值试验
5.12.3 传导发射限值试验 5.12.4 辐射抗扰度试验
5.12.5 传导抗扰度试验 5.12.6 车载调频声音接收机内部抗扰度限值试验
5.12.7 天线端对射频干扰电压(共模)的抗扰度限值试验 5.12.8 静电放电试验
5.13 环境适应性试验(略)
5.13.1 试验前的样品检查 5.13.2 试验程序
5.13.3 初试检查与主要性能测量项目 5.13.3.1 外形、外观、部件检查
5.13.3.2 功能检查 5.13.3.3 主要性能测试项目
5.13.4 高温负荷试验 5.13.5 高温贮存试验
5.13.6 低温负荷试验 5.13.7 低温贮存试验
5.13.8 交变湿热试验 5.13.9 热冲击试验
5.13.10 热循环试验 5.13.11 振动耐久性试验
5.13.12 抗振动性能试验 5.13.13 机械碰撞试验
5.13.14 跌落试验 5.13.15 粉尘试验
5.14 可靠性试验(略)
5.14.1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试验 5.14.2 机械零部件寿命试验
5.15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试验(略)
5.16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试验(略)
5.17 电源适应性试验(略)
5.17.1 电源电压适应范围试验 5.17.2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试验
5.17.3 耐电源过压性能试验 5.17.4 整机额定消耗功率测量
5.17.5 整机静态消耗电流(暗电流)测量
6 检验规则(略)
6.1 定型检验(略)
6.1.1 检验项目、要求和方法 6.1.2 样品抽取
6.1.3 检验合格判定 6.1.4 检验结果处理
6.2 交手检验(略)
6.2.1 检验项目 6.2.1.1 开箱检查
6.2.1.2 常温性能测量 6.2.2 抽样方案
6.2.3 缺陷分类与判据 6.2.3.1 缺陷分类
6.2.3.2 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判定 6.2.4 检验批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
6.2.4.1 检验项目合格判定 6.2.4.2 检验批合格判定
6.2.5 检验结果处理 6.2.6 样本处理
6.3 例行检验(略)
6.3.1 检验程序、项目及方法 6.3.2 抽样方案
6.3.3 缺陷分类与判据 6.3.4 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判定
6.3.5 检验批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 6.3.5.1 检验项目合格判定
6.3.5.2 检验批合格判定 6.3.6
6.3.7 样本处理
7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略)
7.1 标志(略)
7.1.1 产品标志
7.1.2包装箱标志
7.1 标签(略)
7.2 包装(略)
7.3 运输(略)
贮存(略) 检验结果处理
车载音视频系统行业自律通用规范摘要
版本:V01
前言
本规范制订参考了《DVD 视盘机行业自律通用规范》、SJ/T10730—1997《VCD 视盘机通用规范》 和GB/T 15860-1995《激光唱机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
本规范规定的AM/FM数字调谐器和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量方法,参考SJ/T 10448—93 《汽车收、放、扩音机测量方法》。
本规范规定的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性能测量方法,参考SJ/T 11348—2006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
本规范规定的车载音视频系统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参考SJ/T 10325—92
《汽车收放机环境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本规范的视频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我国的PAL 制图像,也可供其它制式(NTSC 等) 图像参考采用。
本规范是在行业标准未颁布前的行业自律性通用规范,一旦政府主管部门正式颁布同类行业标 准后,本规范就自动作废。
本规范由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由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负责解释。 本规范由车载音视频系统自律通用规范工作小组起草。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车载音视频系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的通 用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安装在各类汽车设计规定位置内的一体化型车载音视频系统,包括带或不带小尺 寸(≤10.2英寸)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两种型式,是产品设计、 生产定型质量检验的主要依据。
其它具有数字调谐AM/FM接收机、DVD 视盘机、音频功率放大器、显示屏尺寸≤10.2英寸的机 载TFT 液晶显示器等的汽车电子产品,可参考采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车载音视频系统 car audio and video system
安装在汽车设计规定位置内,包括AM/FM数字调谐接收、DVD/CD视盘播放、音频功率放大、 移动电视接收和机载TFT 液晶显示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一体化装置。
3.2 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 TFT LCD display fixed on car audio and video system 安装在车载音视频系统上、与之构成一体化的、非外接的TFT 液晶显示器, 简称为机载液晶显示器、机载显示器。
3.3 DVD视盘 digital video disc (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c (DVD)
在直径12 cm/8cm的单面单层、单面双层、双面单层、双面双层光盘上记录有按MPEG-2标准 压缩的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的数字激光盘。 3.4 DVD视盘机 DVD Player DVD视盘的播放设备
3.5 暗点(液晶屏不发光点) dark dot
液晶屏表面因制造、损伤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在白电平状态下不能透光发亮的像素缺陷点。 3.6 亮点(液晶屏不熄灭点) brightened dot
液晶屏表面因制造、损伤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在黑电平状态下不能遮光变暗的像素缺陷点。 3.7 固有分辨率 inherent resolution 由液晶显示屏本身像素数决定的分辨率。 3.8 黑点 black dot 光盘表面的黑色颗粒状缺陷。 3.9 刮痕 scratch
光盘表面因受硬物刮擦而留下的线状缺陷。 3.10 指纹 fingerprints
因取拿光盘不当等原因在光盘表面留下的指纹状缺陷。 3.11 偏心 eccentricity
因制造原因造成光盘中心与光盘孔中心的偏离距离。 3.12 面振 vertical deviation
光盘外周与光盘中心圆面的垂直方向偏差。
3.13 低反射盘 low reflection disc 光反射系数偏低的盘片。
3.14 高反射盘 high reflection disc 光反射系数偏高的盘片。
3.15 静态消耗电流(暗电流) closed-circuit current draw
汽车电源钥匙开关置于ACC OFF位置,除ACC 信号检测电路和有关记忆电路外, 其余各部分电源全部切断状态下的整机消耗电流。 4 技术要求 4.1 通用要求
4.1.1 产品的文件要求
产品应符合本通用规范及各分类产品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 设计文件制造。
4.1.2 产品的使用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 -20℃~+70℃ 0%~90% 86kpa~106kpa 4.1.3 产品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
在以下环境条件下,产品应保证具有额定数值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
18℃~28℃ 45%~75% 86kpa~106kpa 4.1.4 产品的极限温度范围
下限工作温度 下限贮存温度 上限工作温度 上限贮存温度 -20℃ -40℃ +70℃ +85℃ 4.1.5 产品的工作电压范围
4.1.5.1 12V额定电压产品的工作电压范围
标称电压 最低工作电压 最高工作电压 常态试验电压 12V 10V 16V 14±0.1V 4.1.5.2 24V额定电压产品的工作电压范围
标称电压 最低工作电压 最高工作电压 常态试验电压 24v 22V 32V 28±0.2V 4.2 外形、外观、部件与说明书要求 4.2.1 外形
产品的外形、安装尺寸和标志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 4.2.2外观
产品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层不应起泡 、龟裂、脱落;金属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得外溢。
说明产品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图形符合GB 5465.2—1996 的规定。 4.2.3 部件
产品的开关、按键、旋钮等部件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指示应正确。 4.2.4 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应包含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型号与商标;使用范围与要求;特点与主要技术规格 (必须含整机消耗功率);功能与使用操作方法;外形尺寸与质量;
安装方法与要求;安全说明、安全警示与注意事项;一般故障排除与维护保养方法; 随机附件资料;其它与使用有关的必要内容。 4.3 互连配接要求
4.3.1 产品应配有复合视频输出接口和左、右声道模拟音频线路输出接口, 以满足性能测试和外接显示器、音响的要求。 其他输入/输出接口由产品标准规定。 4.3.2 复合视频输出接口 按SJ/T11329—2006的规定。 4.3.3 模拟音频输出接口
按SJ/T11331—2006的规定。 4.4 功能要求
4.4.1 产品应包括以下四个功能部件的全部或部分:DVD 视盘机、数字调谐AM/FM接收机、 音频功率放大器和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 4.4.2 视盘机的兼容性
视盘机应能兼容播放DVD 、VCD 、CD-DA 光盘。其它能兼容的光盘格式由产品标准规定。 DVD、VCD 、CD-DA 光盘的数据格式应符合各自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
4.4.3 产品应具有安全控制功能。如:开机时,设置“驾驶时请勿看节目”
之类的安全警示画面;手动刹车松开时,机载显示器自动禁播除导航地图外的视频图像; 如有后视雷达,倒车时机载显示器自动切换到后视雷达图像等。 4.4.4 产品各部分的具体功能要求
产品各部分的具体功能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 4.5 性能要求
4.5.1 视盘机的性能 4.5.1.1 DVD性能
DVD主要性能见表1-1。(在复合视频输出端和音频线路输出端测试)。
表1-1 DVD主要性能
4.5.1.2 DVD+功放整体音频性能
+0.1
DVD+功放整体音频性能见表1-2。(在功放输出端测试,音频输出电压调节到2-o.1)
4.5.1.3 VCD性能
VCD性能应符合SJ/T 10730-1997第5.4条的规定。 4.5.1.4 CD-DA性能
CD-DA性能应符合GB/T 15860-1995第4.4条的规定
4.5.2 数字调谐AM/FM接收机的性能 4.5.2.1 AM性能 AM主要性能见表2。
4.5.2.2 FM性能 FM主要性能见表3 。
表3 FM主要性能
4.5.3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性能见表4 。
表4 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性能
4.5.4 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的性能 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主要性能见表5。
表5 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主要性能
4.5.5 视盘机的读碟能力 视盘机读的主要读盘能力见表6。 表6 视盘机的主要读盘能力
4.6 电磁兼容性要求
4.6.1 天线端骚扰电压特性限值
天线端主要骚扰电压特性限值,应符合下表7规定的要求。
表7. 天线端骚扰电压限值
4.6.2 辐射发射限值 4.6.2.1 宽带限值
宽带辐射骚扰场强限值见下表8。
表8. 宽带辐射骚扰 测试距离 1.0 m
4.6.2.2 窄带限值
窄带辐射骚扰场强限值见下表9。
表9. 窄带辐射骚扰 测试距离 1.0 m 传导发射限值要求应符合下表10规定。 表10. 传导骚扰瞬态发射限值
4.6.4 辐射抗扰度
辐射抗扰度限值要求应符合下表11规定。
表11. 辐射抗扰度限值及性能判据
4.6.5 传导抗扰度
传导抗扰度试验等级如表12 所示。 表12. 传导抗扰度
4.6.6 车载调频接收机内部抗扰度限值 按下表
13、表14规定。
表13. 无用信号在FM 频段之外的声音接收机内部抗扰度限值
表14. 无用信号在FM 频段之内的声音接收机内部抗扰度限值
4.6.7 天线端对射频干扰电压(共模)的抗扰度限值 见下表15所示。
表15. 声音接收机天线端对射频干扰电压抗扰度限值
4.6.8 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主要要求见表16。 表16. 静电放电要求
4.7 环境适应性要求 4.7.1 高温负荷 70℃条件下持续工作24h 。 4.7.2 高温贮存 85℃条件下搁置24h 。 4.7.3 低温负荷
-20℃条件下持续工作24h 。 4.7.4 低温贮存 -40℃条件下搁置24h 。 4.7.5 交变湿热
在(+60℃~-10℃)温度范围内, 进行如下图所示的5个周期的交变湿热循环试验, 每个周期24小时。
4.7.6 热冲击
在(+85℃~-40℃)温度范围内, 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共5个周期循环的热冲击试验。
4.7.7 热循环
在(+70℃~-20)温度范围内, 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共5个周期循环的热循环试验。
4.7.8 振动耐久性 振动耐久性试验见下表:
4.7.9 抗振动性能 抗振动性能试验见下表: 4.7.10 机械碰撞
脉冲峰值加速度为40g ,持续时间为11ms ,每个轴向上为连续3次的半正弦碰撞。 4.7.11 自由跌落 自由跌落试验见下表:
4.7.12 粉尘
3 在试验柜100mg/m粉尘浓度下,每15min 扬尘5s ,共进行20个循环。
4.8 可靠性要求
4.8.1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5000h。
4.8.2 机械零部件寿命
4.8.2.1 按键按压10000次。
4.8.2.2 旋钮旋转10000次。
4.8.2.3 盘片进出仓10000次。
4.9 图像质量要求
按五级质量评分制的图像质量应达到“良”的水平。
4.10 声音质量要求
音质主观评价总分应不低于4分。
4.11 电源适应性要求
4.11.1 电源电压适应范围
4.1, 1.1.1 额, , , 定电压为12V 的产品,电压适应范围为10V ~16V 。
4.11.1.2 额定电压为24V 的产品,电压适应范围为22V ~32V 。
4.11.2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
4.11.2.1 额定电压为12V 的产品,应能承受直流14V±0.1V电压1min 电, , 源极性反接试验。
4.11.2.2 额定电压为24V 的产品,应能承受直流28V±0.2V电压1min 电源极性反接试验。
4.11.3 耐电源过压性能,
4.11.3.1 额定电压为12V ,应能承受直流18V±0.1V1h、24V±0.2V 1min的过压试验。
4.11.3.2 额定电压为24V ,应能承受直流36V±0.3V 1h、48±0.4V 1min 的过压试验。
4.11.4 整机额定消耗功率
由产品标准规定。
4.11.5 整机静态消耗电流(暗电流)
由产品标准规定。
5 试验方法 &, nbsp;
5.1 通用试验条件
5.1.1 试验用文件
试验用文件应按4.1.1条规定.
5.1.2 试验环境
试验应在4.1.3条规定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
5.1.3 温度偏差
0 试验方法中无温度偏差规定时,均采用±2C 偏差
5.1.4 试验用的样品供电电源
无特别规定时,试验应在4.1.5条规定的常态试验电压(14±0.1V/28±0.2V)下进行。
5.1.5 试验用的仪表精度
试验用的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计等,应不低于0.5级。
5.2 外形、外观、部件检查
产品外形采用通用或专用量具和目测法进行检测。产品外观用目测和手感法进行检测。 产品的开关、按键、旋钮等部件,通过手操作用手感和目测法进行检查。
5.3 功能检查
产品的功能检查按4.4条的规定逐项进行,用目测法对功能正常与否进行判断检查。
5.4 性能测量的标准条件
5.4.1 测量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
00 18C ~28C 45%~75% 86Kpa ~106Kpa
5.4.2 仲裁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
0 (20±2)C (65±5)% (86~106)Kpa
5.4.3 测量端子
DVD的复合视频性能测试,应在复合视频输出端进行,复合视频输出端接75Ω负载。
DVD的音频性能测试,应在音频线路输出端进行,音频线路输出端接10K Ω负载。
DVD+功放整体音频性能测试,应在功放输出端进行,功放输出端接4Ω测试专用负载。 AM/FM数字调谐器性能测试,应在功放输出端进行,功放输出端接4Ω测试专用负载。 功放性能测试,应在功放输出端进行,功放输出端接4Ω测试专用负载。
5.4.4 测试盘
5.4.4.1 DVD电性能测试盘应符合DVD 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并能产生5.5条规定的测试信号。 DVD+功放整体音频性能测试采用DVD 音频性能测试盘。
5.4.4.2 VCD电性能测试盘,应符合SJ/T11148—1997的规定。
5.4.4.3 CD-DA电性能测试盘,应符合GB/T15860—1995附录A 的规定。
5.4.4.4 读盘能力测试盘应符合相应视盘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并具有4.5.5条表6所规定的 盘片缺陷。
5.4.4.5 机载液晶显示器性能和整机工作消耗功率测试盘,应符合DVD 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 并分别能产生5.10条和5.17.4条规定的测试信号。
5.4.4.6 音频功率放大性能参数测试盘,应符合DVD/CD系统技术规范规定,可以采用
# TOSHIBA TEST 4、SONY 4(YED-18)、ABEX TCD-728等测试盘。
5.4.4.7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测试盘,应符合DVD 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具体内容待定)。
5.4.4.8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测试盘,GB/T 15860-1995中附录A“CD测试唱片的技术要求” 的规定。(具体内容待定)。
5.4.5 滤波器
测量应使用以下滤波器或已接入仪器内的等效滤波器:
(1)听觉计权滤波器
听觉计权滤波器应具有IEC651中规定的A 特性计权曲线和O 型容差。
(2)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应具有4HZ ~20KHZ 的通带,在24.1KHZ 以上至少应有60db 的衰减。如测量不受影响, 也可使用衰减斜率为18db/oct截止频率为30KHZ 的低通滤波器。
(3)带通滤波器
带通滤波器的通带范围应为400HZ ~20KHZ ,24.1KHZ 以上和50HZ 以下衰减至少60db 。
5.4.6 AM/FM 与音频功放测量的附加条件(略)
5.5 DVD 的性能测量(略)
5.5.1 复合视频性能测量 5.5.1.1 复合视频输出电平
5.5.1.2 水平清晰度 5.5.1.3 亮度通道带宽
5.5.1.4 亮度非线性失真 5.5.1.5 亮度波形失真
5.5.1.6 亮度信噪比 5.5.1.7 色度幅频响应
5.5.1.8 色度信噪比 5.5.1.9 亮色时延差
5.5.1.10 微分增益 5.5.1.11 微分相位
5.5.2 DVD音频性能和DVD+功放整体音频性能测量
5.5.2.1 音频输出电平 5.5.2.2 1KHz 通道不平衡度
5.5.2.3 串音 5.5.2.4 音频幅频响应
5.5.2.5 去加重频率响应 5 .5.2.6 音频信噪比
5.5.2.7 动态范围 5.5.2.8 失真加噪声
5.5.2.9 互调失真 5.5.2.10 频率误差
5.5.2.11 通道间相位差 5.5.2.12 电平非线性
5.5.3 读取时间特性测量 5.5.3.1 短读取时间
5.5.3.2 长读取时间
5.6 VCD 的性能测量(略)
5.7 CD-DA 的性能测量(略)
5.8 AM/FM 数字调谐器的性能测量(略)
5.8.1 AM 性能测量 5.8.1.1 频率范围
5.8.1.2 中频 5.8.1.3 噪限灵敏度
5.8.1.4 锁台灵敏度 5.8.1.5 信噪比
5.8.1.6 中频抑制 5.8.1.7 镜像抑制
5.8.1.8 选择性 5.8.1.9 自动增益控制
5.8.1.10 失真 5.8.1.11 过载失真
5.8.2 FM 性能测量 5.8.2.1 频率范围
5.8.2.2 中频 5.8.2.3 噪限灵敏度
5.8.2.4 锁台灵敏度 5.8.2.5 俘获比
5.8.2.6 信噪比 5.8.2.7 双信号选择性
5.8.2.8 中频抑制 5.8.2.9 镜像抑制
5.8.2.10 AM 抑制比 5.8.2.11 失真
5.8.2.12 过载失真 5.8.2.13 频响
5.8.2.14 立体声分离度 5.8.2.15 ST 点灯灵敏度
5.8.2.16 立体声信噪比 5.8.2.17 立体声失真
5.9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量(略)
5.9.1 测量原理图 5.9.2 性能参数测量
5.9.2.1 10%失真加噪声输出功率 5.9.2.2 标准输出失真度
5.9.2.3 信噪比 5.9.2.4 通道分离度
5.9.2.5 频响
5.10 机载TFT 液晶显示器的性能测量(略)
5.10.1 亮度 5.10.2 对比度
5.10.3 可视角 5.10.4 水平清晰度
5.10.5 像素缺陷数 5.10.5.1 不发光缺陷(暗点)数
5.10.5.2 不熄灭缺陷(亮点)数 5.10.6 固有分辨率
5.11 读盘能力试验(略)
5.12 电磁兼容性试验(略)
5.12.1 天线端骚扰电压特性限值试验 5.12.2 辐射发射限值试验
5.12.3 传导发射限值试验 5.12.4 辐射抗扰度试验
5.12.5 传导抗扰度试验 5.12.6 车载调频声音接收机内部抗扰度限值试验
5.12.7 天线端对射频干扰电压(共模)的抗扰度限值试验 5.12.8 静电放电试验
5.13 环境适应性试验(略)
5.13.1 试验前的样品检查 5.13.2 试验程序
5.13.3 初试检查与主要性能测量项目 5.13.3.1 外形、外观、部件检查
5.13.3.2 功能检查 5.13.3.3 主要性能测试项目
5.13.4 高温负荷试验 5.13.5 高温贮存试验
5.13.6 低温负荷试验 5.13.7 低温贮存试验
5.13.8 交变湿热试验 5.13.9 热冲击试验
5.13.10 热循环试验 5.13.11 振动耐久性试验
5.13.12 抗振动性能试验 5.13.13 机械碰撞试验
5.13.14 跌落试验 5.13.15 粉尘试验
5.14 可靠性试验(略)
5.14.1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试验 5.14.2 机械零部件寿命试验
5.15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试验(略)
5.16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试验(略)
5.17 电源适应性试验(略)
5.17.1 电源电压适应范围试验 5.17.2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试验
5.17.3 耐电源过压性能试验 5.17.4 整机额定消耗功率测量
5.17.5 整机静态消耗电流(暗电流)测量
6 检验规则(略)
6.1 定型检验(略)
6.1.1 检验项目、要求和方法 6.1.2 样品抽取
6.1.3 检验合格判定 6.1.4 检验结果处理
6.2 交手检验(略)
6.2.1 检验项目 6.2.1.1 开箱检查
6.2.1.2 常温性能测量 6.2.2 抽样方案
6.2.3 缺陷分类与判据 6.2.3.1 缺陷分类
6.2.3.2 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判定 6.2.4 检验批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
6.2.4.1 检验项目合格判定 6.2.4.2 检验批合格判定
6.2.5 检验结果处理 6.2.6 样本处理
6.3 例行检验(略)
6.3.1 检验程序、项目及方法 6.3.2 抽样方案
6.3.3 缺陷分类与判据 6.3.4 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判定
6.3.5 检验批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 6.3.5.1 检验项目合格判定
6.3.5.2 检验批合格判定 6.3.6
6.3.7 样本处理
7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略)
7.1 标志(略)
7.1.1 产品标志
7.1.2包装箱标志
7.1 标签(略)
7.2 包装(略)
7.3 运输(略)
贮存(略) 检验结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