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热量关系

热量、比热、质量、温度等之间的计算关系

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ΔQ时,温度升高(或降低)ΔT,则ΔQ/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m表示,即Cm=ΔQ/ΔT。

用热容除以质量,即得比热容C=Cm/M=ΔQ/(M*ΔT)。

对于微小过程的热容和比热容,分别有Cm=dQ/dT,C=1/M*dQ/dT。因此,在物体温度由T1变化到 T2的有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Q=∫(T2,T1)Cm*dT=M∫(T2,T1)C*dT。

一般情况下,热容与比热容均为温度的函数,但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可近似地看为常量。于是有:

Q=Cm*(T2-T1)=C*M*(T2-T1)。

如令温度改变量ΔT=T2-T1,则有Q=C*M*ΔT。这是中学中用比热容来计算热量的基本公式。

混合物的比热容计算公式:

C=ΣC/ΣM=(M1C1+M2C2+M3c3+…)/(M1+M2+M3+…)。

气体的比热容计算

Cp 定压比热容:压强不变,温度随体积改变时的热容。

Cv 定容比热容:体积不变,温度随压强改变时的热容。

当气体温度为T,压强为P时,提供热量dQ时气体的比热容:

Cp*M*dT=Cv*M*dT+PdV;

其中dT为温度改变量,dV为体积改变量。

关于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对于有f 个自由度的气体的定容比热容和摩尔比热容是:

Cv.M=R*f/2

Cv=Rs*f/2

R=8.314J/(mol·K)

固体和液体的比热容计算

对于固体和液体,均可以用比定压热容Cp来测量其比热容:

即:C=Cp

即用定义的方法测量 C=dQ/M*dT)

Dulong-Petit 规律:

金属比热容有一个简单的规律,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所有金属都有一固定的摩尔热容:

Cp≈25J/(mol·K)

所以,Cp=25/M,

其中M为摩尔质量,比热容单位J/(mol·K)。

注:温度远低于200K时 关系不再成立,因为T趋于0时,C也将趋于0

热量、比热、质量、温度等之间的计算关系

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ΔQ时,温度升高(或降低)ΔT,则ΔQ/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m表示,即Cm=ΔQ/ΔT。

用热容除以质量,即得比热容C=Cm/M=ΔQ/(M*ΔT)。

对于微小过程的热容和比热容,分别有Cm=dQ/dT,C=1/M*dQ/dT。因此,在物体温度由T1变化到 T2的有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Q=∫(T2,T1)Cm*dT=M∫(T2,T1)C*dT。

一般情况下,热容与比热容均为温度的函数,但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可近似地看为常量。于是有:

Q=Cm*(T2-T1)=C*M*(T2-T1)。

如令温度改变量ΔT=T2-T1,则有Q=C*M*ΔT。这是中学中用比热容来计算热量的基本公式。

混合物的比热容计算公式:

C=ΣC/ΣM=(M1C1+M2C2+M3c3+…)/(M1+M2+M3+…)。

气体的比热容计算

Cp 定压比热容:压强不变,温度随体积改变时的热容。

Cv 定容比热容:体积不变,温度随压强改变时的热容。

当气体温度为T,压强为P时,提供热量dQ时气体的比热容:

Cp*M*dT=Cv*M*dT+PdV;

其中dT为温度改变量,dV为体积改变量。

关于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对于有f 个自由度的气体的定容比热容和摩尔比热容是:

Cv.M=R*f/2

Cv=Rs*f/2

R=8.314J/(mol·K)

固体和液体的比热容计算

对于固体和液体,均可以用比定压热容Cp来测量其比热容:

即:C=Cp

即用定义的方法测量 C=dQ/M*dT)

Dulong-Petit 规律:

金属比热容有一个简单的规律,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所有金属都有一固定的摩尔热容:

Cp≈25J/(mol·K)

所以,Cp=25/M,

其中M为摩尔质量,比热容单位J/(mol·K)。

注:温度远低于200K时 关系不再成立,因为T趋于0时,C也将趋于0


相关文章

  • 比热容习题
  •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331.水的比热容是4.2×10J/(kg•℃),冰的比热容是2.1×10J/(kg•℃),则1kg 水与2kg 冰的比热容之比为( ) A .1:1 B.1:2 C.2:1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为一个固体被均 ...查看


  •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一.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两个不同状态间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q ...查看


  • 比热容比热容
  • 2013年秋(新人教版)物理(走进中考) 第十三章 第3节:比热容(一) 一.选择题 1.(13湖北宜昌)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 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C A.热量 B.质量 C.比热容 D ...查看


  • 初三同步练习题: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
  • 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周末练习 本周练习 一.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温度越高,其内能就越大 D.物体机械 ...查看


  •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资料
  • 绝密★启用前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 ...查看


  •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考点1 内能与内能的改变 方法指导:明确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两者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 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 过程. 例1.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 .用火 ...查看


  • 12.2热量和热值教案
  • 12.2热量与热值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到目前为止, 学生已学了很多物理概念,也知道学习物理概念的三个阶段,本节二个物理概念:热量和热值.热量的概念是用内能概念来定义的,比较抽象:同时,热量又是一个过程量,即只有在物体内能发生变化时, ...查看


  • 温度.热量与热变形的关系及计算方法研究
  • 温度.热量与热变形的关系及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热变形与热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利用平均线膨胀系数,将较复杂温度分布(如移动持续热源形成的温度分布) 情况下工件热变形量的计算简化为热量含量相同且温度均布状态下工件热变形量的计算方法,并给出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教学案
  • 第十三章 内能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初步认识物体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了解内能的含义,能简单表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4)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说出典型的事例: ...查看


  • 166空调系统冷热量计量装置讨论
  • 空调系统冷热量计量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欧阳焱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刘光大 摘要:针对目前常见的两类计量方式--能量计量表和计时计量装置,本文分别介绍了其原理和特点,并结合其在实际工程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 ...查看


热门内容